•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夕之中俄關係

第六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得未交付中國的資本99,成立為善後大借款。

第六節 小結

1911 年十月十日前,中俄兩國的外交一如往常,俄國與日本攜手並進,推 動滿洲的經濟與政治殖民進度。透過兩次的日俄密約協定,俄國與日本劃分了在 滿洲與外蒙古的獨佔利益範圍,兩國並同意互相支持,以排斥任何第三國,包括 中國可能在這利益範圍內的軍事、實業、移民等開發行為。透過英俄協定,三國 協約等俄國在歐洲已有的外交同盟框架,英法兩國基本上不會涉足於滿蒙地區,

而法國為換取俄國在摩洛哥危機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也願意協助俄國主張的推動,

如在四國幣制改革與滿洲實業借款中,不惜阻撓該借款在巴黎交易所開市。並勒 使銀行團中的法國銀行同意邀請俄國加入,或依俄國的需求修改合同,使此借款 日後的優先放款權不及於滿洲之事業。

英國對俄國的要求較為冷淡,對於俄國聲稱的在滿蒙的獨佔利益,未必願意 積極回應和協助保障。但由於兩國已在 1907 年的英俄協定中,除了劃分波斯和 阿富汗的兩國殖民範圍之外,對於中國地區的利益,兩國亦協定有皆不涉入西藏 內政、不派代表、不謀求鐵路道路鑛山等權利等等,雙方並同意英國不在長城以 北、俄國不在長江流域,謀求鐵路的修築和讓與權。這些協議雖然並沒有課以英 國不得涉入滿蒙地區的義務,但基本上英俄兩國在中國均有各自重視的利益範圍,

暫時不至於發生衝突。

美國由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機較晚,在遠東地區的軍事配屬也不如英法俄等 國,故推動「門戶開放政策」,希望各國機會均等,亦即使較晚來到的美國也能 在列強已先佔的地區分一杯羹。此類政策針對俄國的部份即前節所提之東清鐵路 中立化、錦璦鐵路借款、以及滿洲實業借款。美俄兩國的外交關係雖未真有嚴重 衝突,但美國挾十九世紀末工業化突飛猛進後的雄厚資本,意欲插足於日俄兩國

99 Mark Mancall, China at the Center 300 Years of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4), p.

2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早已私下朋分的滿洲,當然會引起俄國的抵制。

德國雖然並非傳統殖民國家,在中國的殖民利益有限,本來並無與俄國爭奪 滿蒙的需要與實力。但由於兩國在歐洲的本國關係緊張,法俄兩國的同盟關係,

顯然有著防備包夾德國的意味,是以德國當然不可能支持俄國在國際外交上的任 何主張,俄國大概也不會指望於此。

俄國與日本的關係,在 1905 年的日俄戰爭後,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原先兩國為競逐東北亞,在滿洲和朝鮮地區針鋒相對,以至於打了一仗。但在戰 後,兩國均認清現實,理解自己實不可能將對方完全從此地驅逐,硬碰硬對兩國 緊張的財政也沒有好處。故而雙方一拍即合,決定簽署日俄協約,將滿洲一分為 二,各經營各的。在 1910 年的第二次日俄協約中,並進一步成為盟友關係,除 了約定各不涉足對方的利益範圍外,並約定以共同的行動將第三國進入滿洲的企 圖排斥於外,在外交上成為攻守同盟。

最後是俄中關係,其實並未有大變化。俄國仍將中國視為一次等國家,其政 權之存在純係為俄國汲取東亞利益之用。是以俄國不論在西伯利亞開徵商稅、與 日本劃分滿蒙勢力、或是在東清鐵路沿線城市推行「自治」,其出發點均只為其 國家經營東方領土與殖民地之需要,不認為需要知會或顧及中國的需要。而中國 若試圖推動任何可能影響俄國當下或潛在利益的政策,則立即要求予以制止。若 外交照會不成,便直接在邊境調動軍隊,以軍威恐嚇之。在外交談判桌上,不論 是邊界勘定,或是議定修約,均稟持「絕不吃虧」的原則,一昧要求多佔,中方 多讓,甚至信口開河,曲解文字,捏造史實,以合理化其要求。

1911 年,俄中兩國的外交業務,一是為修訂 1881 年中俄通商章程之議,遭 到俄國先發制人,未修約而先讓利。二為呼倫貝爾勘界案,雖然談判困難,迭有 失土,但所幸確能完成訂約,確認兩國之邊界。同年另有唐努烏梁海地區界碑被 毀一案,雖然烏里雅蘇台將軍提請外務部,希望借機要求兩國重勘邊界,但兩國 仍在推託界碑毀壞責任以及約定共同視察邊境之時,便已發生蒙古獨立事變,此 事遂不了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此外,不與中俄單線直接進行,但與雙方皆有關係的重大事件,尚有二者。

一為蒙古王公密籌獨立,赴俄求援,得到俄國在外交上對中施壓,在軍事上增兵 蒙邊,並提供武器予蒙古王公,鼓勵其執行獨立計劃,終致利用辛亥革命期間發 動,將中國官員驅離蒙古。二為中國為求發展滿洲實業,抵制日俄侵略,決定另 引外資進入,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定借款。此一借款雖在俄國抵制,以及中 國國內對於幣制改革借款之條件,是否引入外國監察人的爭論下,遷延時日,以 至無法在革命爆發前借得款項,但亦可見得,中國政府對於俄國勢力的禍患,並 非束手無策,而有以再引他國制衡的政策。並透過借款的完成,與俄國抵制的未 完全成功,可知此政策若非革命之故,或能成功借款,達到一定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