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文透過政府所出版的相關統計資料,以大尺度、長時間的方式,對彰化平原的農 業土地利用有一深入的理解。經研究後發現,即使至今日,自然環境仍對其農業土地利 用有一深刻的影響。然而,筆者受限於統計資料僅限於大正年間,且日本時代之行政區 劃不斷的更迭,僅能從大正14 年(1925)作為本文之開端。相對而言,在此之前相關 論述較為缺乏,僅能透過文獻記載及前人研究成果為描述依據。另外,亦受限於統計資 料原有的行政區劃影響,僅能將鄉鎮市層級的內部均視為單一性,忽略其行政區內部差 異,故較缺乏內部深入之探討。

而筆者實際走訪彰化平原,發現其內部具有相當多元、特殊的地景,值得深入探討

(例如:花卉、苗園、花椰菜…等作物種植所形成之地景)。而這些關於內部細微之變 化,亦受限於本文篇幅與研究尺度,而無法羅列,實為一大憾事。

因此,筆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特定地區:溪州、埔鹽等彰化平原內部之小地區 農民,進行深入的訪談與調查。其內部具有極為多樣的地景與農業土地利用。且受到其 特殊的自然環境影響——河岸浮覆地與湧泉帶,有著不同的開發史與利用形態。這些都 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除此之外,本研究著重在彰化平原內部各地區的農業土地利用形態。以「區域內一 致,區域外有所差異」作為本文各分區的論述重點。難免忽略其本身即存在之特性。而 本文作為農業相關的論文,從地理學的觀點出發,相較而言缺乏各個時期的農業發展與 政策等細微之論述,,僅以區域為單位探討其差異。

因此,後續研究者可以各個次級行政區為單位,針對不同時期各個區域內部農業土 地利用與變遷和國家政策等因素間之關係作進一步的闡釋。或者亦可針對整個彰化平原 不同時期之發展變化,做更細緻的論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期刊〕

石再添、鄧國雄、黃朝恩

1976 〈濁水溪濁水溪流域的地形計量分析〉,《臺灣文獻》,27(4):1-22。

石再添、鄧國雄、張瑞津、黃朝恩

1977 〈濁大流域的聚落分布與地形之相關研究〉,《臺灣文獻》,28(2):

75-94。

何傳坤

2000 〈彰化地區史前文化〉,《彰化文獻》,1:5-28。

吳文星

2012 〈辜顯榮與鹿港辜家之崛起〉,《國史研究通訊》,2:29-35。

施添福

1980 〈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地理研究》6:203-242。

1989 〈清代臺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上)〉,

《臺灣風物》39(2):1-41。

1990 〈清代臺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中)〉,

《臺灣風物》,40(1):71-99。

洪麗完

1997 〈二林地區漢人拓墾過程與平埔族群移居活動之探討〉,《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4(1):49-96。

夏黎明

1985 〈大城鄉四股與尤厝的生活方式——地點與位置的解釋(一)〉,《臺灣 風物》,35(4):127-142。

1986 〈大城鄉四股與尤厝的生活方式——地點與位置的解釋(二)〉,《臺灣 風物》,36(1):127-142。

1986 〈大城鄉四股與尤厝的生活方式——地點與位置的解釋(三)〉,《臺灣 風物》,36(2):114-148。

夏鑄九

1988 〈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臺灣彰化平原的個案〉,《臺灣社會 研究:臺灣都市問題專題》,1:263-377。

翁佳音

1992 〈被遺忘的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42(4):

145-188。

張素玢

2002 〈與河爭地——濁水溪河川地的利用與環境變遷〉,《淡江史學》,13:

169-180。

2008 〈濁水溪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崛起〉,《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 運動》,頁 389-424,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張瑞津

1985 〈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地理研究》,11:199-228。

張漢裕

1951 〈日治時代臺灣經濟之演變〉,《臺灣銀行季刊》,4(4):36-90。

張慕林

1955 〈臺灣之鳳梨罐頭工業〉,收於臺灣研究叢刊第 33 種,《臺灣之食品 罐頭工業》,頁 1-39,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彬如

1957 〈臺灣農業之特徵〉,收於臺灣研究叢刊第 53 種,《日據時代臺灣經濟 之特徵》,頁 44-73,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秀芬

1986 〈彰化平原鮮食葡萄栽培的擴散〉,《地理研究》12:179-219。

陳國川

1985 〈臺灣主要作物的地區性集中和耕地利用的雜異化〉,《地理研究》,11:

229-252。

2006 〈區域地理的回顧與前瞻〉,《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地理 教師基礎暨進階研習手冊》,174-182,臺中: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

陳憲明

1979 〈臺灣的農業區劃分〉,《地理研究》5:79-99,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1994 〈1990 年臺灣農業區劃分〉,《地理研究》21:139-171。

陳憲明、吳信政

1977 〈臺灣農業生產力與作物組合的區域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5:29-39。

楊萬全

1986 〈濁水溪沿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與地盤下陷關係之研究〉,《地理學研 究》,10:37-66。

1989 〈濁水溪平原的水文地質研究〉,《地理學研究》,13:57-91。

葉爾建

2004 〈日治時代彰化平原的土地開發特色〉,《臺灣人文》,9:83-102。

潘志奇

1957 〈臺灣之社會經濟〉,收於臺灣研究叢刊第 53 種,《日據時代臺灣經濟 之特徵》,頁 20-43,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蔡泰彬

2003 〈清代彰化平原平埔族的傳統生活與族社遷徒〉,《白沙人文社會學 報》,2:189-211。

賴志彰

2001 〈彰化縣域市街的歷史變遷〉,《彰化文獻》,2:75-104。

Crissman 著,夏黎明、隋麗雲譯

1984 〈彰化平原的交易活動〉,《地理教育》,10:107-129。

〔專書與專書論文〕

王鍵

2010 《日據時期臺灣米糖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叢刊,

江蘇:鳳凰出版社。

吳建民、金紹興、徐享崑、徐谷、黃金山、陳文祥、張秉權、盧清雄 2000 《臺灣地區水資源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朝棨

1957 《臺灣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施炳滄、林達雄等

2000 《彰化農田水利會會誌》,彰化:農田水利會。

周璽

1957 《彰化縣誌》,臺灣研究叢刊第 48 種,臺灣方誌彙刊卷三,臺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

1996 〈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收於《臺灣堡圖集》。臺北:遠流公司。

2000 〈天庾正供與鹿港飛帆:鹿港古蹟的歷史地理意義〉,收於《鹿港鎮志:

地理篇》,彰化:鹿港鎮公所,234-283。

施雅軒

2003 《臺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

洪筆鋒、高明堂、余淑蓮、簡芙蓉、鄭隨和、曾美倉、李良、楊允聰 1995 《臺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一)》,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洪筆鋒、高明堂、余淑蓮、簡芙蓉、康有德、黃新川、王武彰、范淑貞 1995 《臺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二)》,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郁永河

1996 《裨海紀游》,臺灣省文獻叢刊第 44 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勝彥

1981 〈清代臺灣漢人土地所有型態之研究〉,收於《臺灣史研究》,頁 53-114,

臺北:華世出版社。

許雪姬、劉素芬、薛化元、張淑雅、張怡敏

2003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臺北:南天書局。

陳其南

1987 〈清末的鹿港〉,收於《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

程士毅

1999 《彰化的自然環境與原住民》,彰化:彰化縣文化中心。

黃致誠

1997 《農業》,收於《高雄縣產業》,高雄:高雄縣政府。

楊貴三、沈淑敏

2010 《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葉爾建、劉螢君、葉韻翠、張伯峰、吳素幸、王惠美、楊蕙禎、高銘澤 2004 《彰化縣地名辭書》,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Bray F. 著,李學勇譯

1994 《中國農業史(下)》,中國科學與文明叢書 1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Coppock J. T. 著,零修炎譯

1975 〈英格蘭及威爾斯的作物、家畜和農業企業之組合〉,收於《農業地理》,

頁 103-126,臺北:華岡出版社。

Gallin B. 著,蘇兆堂譯

1979 《小龍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Weaver J. C. 著,連震東譯

1975 〈美國中西部的作物組合區〉,收於《農業地理》,頁 183-221,臺北:

華岡出版社。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85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學位論文〕

王婉婷

2008 戰後臺南縣東山鄉的農業土地利用與變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王燕只

2006 戰後莿桐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吳育臻

2003 臺灣糖業「米糖相剋」問題的空間差異(1895-195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 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俊龍

2010 日本時代彰化平原殖民空間生產,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全

1986 地形、土壤的特性與農業土地利用關係之研究——以苗栗後龍溪流域沖積區 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所碩士論文。

洪郁青

2005 清代彰化平原之漢人土地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 所碩士論文。

徐立峰

2010 彰化縣花壇鄉農業土地利用型態變遷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崢琬

2006 彰化地區番石榴產業分布特性與運銷通路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士綸

2010 彰化平原的水利諸神及其社會網絡,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甫

2005 彰化縣大城鄉土地利用之變遷-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社 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瑞菁

2009 田尾鄉花卉園藝農業經營的空間特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黃淑潔

2006 戰後大園鄉土地利用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慧

2000 屏東平原農業土地利用的轉變:1950-1990 年代 以蓮霧檳榔為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珮儀

2001 八卦地區的土地利用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龍

1993 水圳建設與彰化平原的開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雅文

2000 八堡圳與彰化平原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之互動歷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統計資料〕

中興大學土壤系

1969 《彰化縣土壤調查報告》,臺中:中興大學。

彰化縣政府

195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43-64。

196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11-153。

197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10-153。

198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06-142。

199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16-146。

200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06-123。

2010 《彰化縣統計要覽》,彰化:彰化縣政府主計處:118-149。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985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