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彰化帄原的環境背景

第一節 自然環境

彰化縣地處臺灣中部,位於東經120015’53”~120037’56”,北緯 23047’30”~

24011’40”間,總面積約 1074.40km2。(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Saveshow.asp,下載日期:2013.06.21)

東臨八卦臺地,西濱臺灣海峽,北為烏溪,南依濁水溪。為一自然環境所切割出 的行政區,而筆者從地理學的觀點出發,可將自然環境劃分為:「地形、氣候、水 文、土壤、生物」五種類型。扣除掉與農業土地利用關係較小的生物後,仍有四 種類型,以下分述之:

壹、 地形

彰化縣境內可分為彰化平原區與八卦臺地區(如圖2-1)。整個平原區其分 別大肚溪、濁水溪沖積而成,境內可再細分為和美沖積扇、彰化隆起海岸平原、

濁水溪沖積扇(北翼)三部分(如圖2-2)。(林朝棨,1957:355;楊萬全,1989:

61;葉爾建,2004:6;楊貴三、沈淑敏,2010:345-358),整個海拔高度在 100 公尺以下,由東向西緩降;坡度多在 40以下,部分坡度在40以上為沙丘所 在地。(張瑞津,1985:204)

另外,其境內仍有一部分屬八卦山丘陵臺地(如圖2-1)。整個八卦臺地長 約32 公里(南北)、寬約4~10 公里(東西),海拔高度在10~443 公尺間,(林 朝棨,1957:298-300;陳正祥,1993:834;楊貴三、沈淑敏,2010:277-281)

坡度差異極大,從0%0到40%0以上皆有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85)

而坡度的差異使得作物選擇較平原區來得少,造成本區的土地利用較為複雜。

圖2- 1 彰化縣環境概況

資料來源:Arc GIS Taiwan DTM;內政部行政區域圖成果紙圖,

http://taiwanarmap.moi.gov.tw/moi/run.htm,下載日期:2013.01.16。

圖2- 2 彰化平原自然環境分區

資料來源:重繪自葉爾建,2004,〈縣名緣起與地區特色〉,收於《彰化縣地名辭書》,頁 6。

貳、 氣候

彰化縣地處臺灣中部,全境屬於副熱帶季風區。而整個彰化平原境內雖無 中央氣象局所設立之大型測站,但仍有不少自動測站,因此筆者選擇大氣研究 資料庫(http://dbar.ttfri.narl.org.tw/,下載日期:2013.05.17)中的鹿港、員 林、臺西(位於彰化縣大城鄉)、溪州、彰化市五個自動測站所觀測結果作為本 研究之氣候資料。不過,由於每個測站設立的時間有所差異,且部分測站亦已 裁撤,故筆者選用其觀測之始,至今所有的資料進行計算,所得結果如附表(附

表1-1、附表 1-2、附表 1-3、附表 1-4、附表 1-5)。再根據上表,繪製成氣候 圖(如圖2-3、圖 2-4、圖 2-5、圖 2-6、圖 2-7)。

整個彰化平原內部差異頗大,將測站分為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二種性質,

內陸地區的測站以彰化市、員林、溪州三者為主,其7 月溫度(最暖月)在 25.4

℃~33.3℃間,1 月溫度(最冷月)則是 10.6℃~22.1℃之間。而年雨量則在 1,339mm~1,889mm 間,雨量充足。不過,其降水主要集中在 4~9 月間,冬 季為乾旱期。因此,在開發本區時,須仰賴水利設施,方可提供冬季灌溉水源。

在沿海地區方面,則以鹿港、臺西(位於大城鄉)為代表,7 月溫度在 25.9

℃~32.7℃間,1 月溫度介於 13.3℃~20.0℃間,溫差相對內陸地區而言較小。

雨量方面,年雨量約1,800mm(如表 2-4、表 2-5),降水季節不若內陸區集中。

不過,仍可明顯看到4~5 月為乾旱期,此時正好為農作物生長期,需要灌溉水 源。因此,水利設施的興建格外重要。另外,沿海地區風大,亦較容易影響作 物的生長。不過,受限於本區未有大型觀測站,風速及風向等資料亦無法獲得,

故缺乏風向與風速的描述。

而由於彰化地區的自動測站僅有氣溫、降水等資料,缺乏其他農業相關資 料(如日照時數等),故筆者以中央氣象局內的臺中、梧棲測站之觀測結果作為 彰化平原內陸與沿海地區日照時數依據(如表2-6)。總日照時數以沿海地區較 內陸區多,但沿海區的日照時數分布極為不均,最少的2 月僅 113.5 小時,遠 較其他地區短少許多,會影響作物在此地的生長。因此,本區的春耕通常至2 月底至3 月初間方始進行。

整體而言,彰化平原的夏天溫度多在25℃以上,冬天溫度則在 10℃以上,

積溫高,生長季長。但是整個彰化平原內部溫度略有差異,大約在2℃左右。也 因為其溫差,而導致其春耕時間有微幅的不同。而這種較細緻的變化,無法從 其外貌中發現,僅能透過內部的氣候資料加以佐證。另外,整個彰化平原之年 雨量皆在1000mm 以上,降水充足。不過,受到其降水季節分布不均的影響,

使得此地的開發,亟需依賴水利設施的興建。

表 2- 1 臺中、梧棲測站日照時數

單位:小時

月份

測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總計 臺中 176.6 140.6 149.9 137.8 158.7 160.1 199.6 178.7 175.8 203.7 179.4 182.3 2,043.2 梧棲 150.7 113.5 132.3 142.5 172.5 183.5 238.7 213.2 194.0 206.5 167.0 165.5 2,079.9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tx.htm,下載日期:2013.03.13。

圖2- 3 彰化市氣候圖

資料來源:大氣研究資料庫,測站代碼:C1G630,

http://dbar.ttfri.narl.org.tw/,

使用時間:1993.01.01-2010.12.31,測站高度:15m,下載日期:2013.05.17。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月份

雨量

最低溫度

最高溫度

平均溫度

圖2- 4 員林氣候圖

資料來源:大氣研究資料庫,測站代碼:C0G650,http://dbar.ttfri.narl.org.tw/,

使用時間:1993.01.01-2010.12.31,測站高度:25m,下載日期:2013.05.17。

圖2- 5 溪州氣候圖

資料來源:大氣研究資料庫,測站代碼:C1G670,http://dbar.ttfri.narl.org.tw/,

使用時間:1993.01.01-2012.12.31,測站高度:14m,下載日期:2013.05.17。

0

圖2- 6 鹿港氣候圖

資料來源:大氣研究資料庫,測站代碼:C0G640,http://dbar.ttfri.narl.org.tw/,

使用時間:1993.01.01-2010.12.31,測站高度:17m,下載日期:2013.05.17。

圖2- 7 大城氣候圖

資料來源:大氣研究資料庫,測站代碼:C0G710,http://dbar.ttfri.narl.org.tw/,

使用時間:1993.01.01-2012.12.31,測站高度:64m,下載日期:2013.05.17。

0

參、 水文

彰化平原境內河川多,由北而南為:洋子厝溪、鹿港溪、舊濁水溪、二林 溪、濁水溪。(吳建民等,2000:95)其中,整個平原為烏溪、濁水溪沖積而 成。濁水溪以二水為界,以西之部分為彰化平原,屬河川下游。位於北方的烏 溪流域面積約2,025km2,年平均降水量為2,087mm,平均流量 114.43cms,豐 水期為4 至 10 月,流量約占全年 70%,以 6 月份最多,逕流率 89%,1 月 份最少,豐枯分明。(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5:3-1—3-11)整個 濁水溪的流域面積約為3,156.9 km2,年逕流量約6,095 百萬立方公尺。(經濟部 水利署,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0004&ctNode=4547,下載日期:

2013.06.21)整個濁水溪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約在 1,200~1,250mm 間,年平 均蒸發散量約850mm,其剩水的月份在 5~8 月間;缺水則是 9 月~隔年 1 月,

此時嚴重缺水須仰賴灌溉系統;水分不足為2~4 月,但由於春耕需要大量用水,

亦靠須靠灌溉用水。(楊萬全,1986:38)

除此之外,濁水溪的河道十分不穩,曾發生數次河道變遷,也影響砂丘與 海岸平原,亦使其產生變遷。(張瑞津,1985:210-223)關於日本時代以前濁 水溪的河道變遷,有不少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而其中以張瑞津(1985)最為 完善(如圖2-8)。而這些變化,造成人民極大的損失。直到大正 10 年(1921)

濁水溪堤坊完工後,才較為穩定。(張素玢,2002:169-172)

圖2- 8 濁水溪河道變遷示意圖

資料來源:直接引自張瑞津,1985,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頁210。

肆、 土壤

在平原區的土壤方面,可分為烏溪沖積物與濁水溪沖積物二種,烏溪沖積 物主要來源為砂頁岩風化物,參雜少量粘板岩風化物。其堆積所產生之土壤,

底土顏色略呈棕色,酸鹼值呈弱酸性,不具明顯構造,排水情形較佳。而濁水 溪沖積物則源於粘板岩風化物,坋粒含量較高,其堆積所產生之土壤,底土顏 色略呈灰色,酸鹼值介於微鹼性至中鹼性間,排水情形較差。不過,由於其堆 積年代不同,使得土壤剖面分為老沖積土與新沖積土二種。老沖積土呈橄欖灰 色,有不明顯的小鈍角塊構造,分布在洋子厝溪以南至濁水溪北岸之間;新沖 積土則呈暗灰色,無土壤構造而相當緊密,分布在老河床地。(彰化縣土壤調查 報告,1969: 9-11)

另外,八卦臺地區的土壤,則是以紅壤與黃壤為主,紅壤呈紅棕色,淋洗 作用旺盛,為酸性土。黃壤呈紅棕色至黃棕色間,視淋洗程度而異,酸鹼值介 於酸性至中性間。兩者土層皆較為深厚,質地黏重,透水性較差。除此之外,

八卦臺地還有崩積土等發育較不完全的土壤,其性質較不穩定。(臺灣省農林廳 山地農牧局,1984:32-39)

不過,由於近年來「混土」的技術極為普遍,即使本身土壤不適合種植該 作物,仍可向其他地方購買較適宜之土壤,並運用「怪手」等機械進行大規模 且深度的混合。另外,在化學肥料的普及後,即使土壤肥沃度不足,仍可透過 化肥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土壤對於環境的影響力,隨著技術的提升,相對而 言較為低。

以彰化縣的自然環境而言,境內以平原地形為主體,可進一步細分為:和美 沖積扇、彰化隆起海岸平原、濁水溪沖積扇三區;另有部分地區為八卦臺地區,

雖然高度、坡度起伏不一,但大部份地區仍可進行農耕。而在氣候方面,氣溫高、

雨量充足、日照時數長亦為本區一大特點,但是由於降水季節集中,使得水利設

施的興建格外重要。而本區為濁水溪與烏溪兩大河川所沖積而成,水量充沛、流 域面積廣,但受到降水季節分不不均的影響,使得洪枯流量變化大,這也考驗著 當地農民。此外,本區之土壤多為沖積土或是發育較早的土壤,營養含量較低,

須仰賴肥料。儘管如此,彰化平原比起臺灣許多地方,仍為相當適合農耕的地區。

境內也依附其自然環境,發展出其獨特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