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設論述標記的形式

第二章 文獻評述

2.3 後設論述理論

2.3.2 後設論述標記的形式

早期文獻鮮少探討後設論述的根本形式,這是由於後設論述標記的運用 受到如學科、語言、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這也促使了 1990 年代以來,不同 要素作為變因的相關研究蓬勃發展。廣義而言,後設論述標記可以是各種形 式,如口語(spoken)的抑揚頓挫、肢體和表情變化(Argyle, 1972),抑或 是書寫符號,包括文字的編排,都可能具有命題以外的意義與功能(Crismore et al., 1993)。當這些自由的標記運用於不同的語體中,則必須遷就該類語 體的傳統與模式,如學術寫作中關注的是文意理解、字詞運用及邏輯安排。

Halliday(1994)指出,溝通的過程牽涉到一連串發話者無意識地選擇,

這些選擇往往是基於發話者的意圖與認知而做成,例如:求職者在面試時,

並不會過度誇耀個人的能力,卻也不能謙虛隱藏實力;但若將上述情形放在 與朋友的日常對話中,發話者經常會刻意誇大個人能力以引起朋友注意,也

35

無須刻意隱藏實力。換句話說,溝通發生的過程受到語境的影響,學者們藉 由分析後設論述標記,能爬梳語言形式與談話內容,並找出不同語境下固定 的使用模式。

Vande Kopple(1985)首先提出了較有系統性的標記分類,他將標記分 為文本標記(textual metadiscourse)與人際標記(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前者用於文本形式的鋪陳,包括文本形式的銜接、調整確信程度的機制,鑲 嵌文本外的說法以提供證據;後者揭露作者個人對命題評價,包括態度標記

(attitude markers)、明白指示言語行為的言外標記(illocution markers),

還有標註作者與讀者互動的註解標記(commentary markers)。

表 二-1 Vande Kopple(1985)的後設論述標記系統

標記性質 類型 功能 例子

文本標記

聯合標記 銜接文句段落 first; next; as I mentioned in Chapter 2 註解標記 解釋語言形式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程度標記 調整確信程度 perhaps, undoubtedly, according to X 示證標記 鑲嵌外部證據 according to X; X announced that

人際標記

言外標記 指出言語行為 I hypothesize; to sum up 態度標記 揭示作者態度 unfortunately; interestingly 參與標記 建立社群關係 you will certainly agree that

然而,部分學者如 Crismore et al.(1993)指出,Vande Kopple 的後設論 述標記可能有分類不夠明確的問題,如關注文本形式的程度標記以及示證標 記,其內容多有重複,而 Hyland(2005b)也指出部分用法在分類上可能產 生矛盾,因該標記一方面修飾了語句的強度,同時又驅動了言語行為的功能,

分類不明的問題導致讀者混亂,可能使個人言論可信度下降。

於是 Crismore et al.(1993)提出了新版的後設論述標記模式,如下表二 -2,他們主張以句法的角度來分析後設論述標記,並且認為段落中的標記需

36

與命題完全區分開,他們主張標記應獨立於命題以外,僅作為中立的工具,

無實際意義,因此後設論述勢必要與句子中的主要命題區隔開來(Geisler, 1994;Searle, 1969)。Lautamatti(1978)也認同設論述與篇章主題無關,也 就是在命題中不起作用,僅有疏通語意的功能;也有學者認為,後設論述應 該是協助作者涉入(intrusion)文本的工具,但並非為了於命題之上添加其 他意義而出現的,這些成分的主要功能,在於協助聽者和讀者能快速理解,

甚至評價由作者傳達的資訊(Crismore, 1983;Crismore et al., 1993)。但這 樣的問題在學術界中爭論已久,仍未有一個確定的結論,也非本研究的重點,

因此本文並不著墨於此。Crismore et al.(1993)將後設論述標記分為文本與 人際標記,在文本標記中又依據其功能分為文本、解釋標記,文本標記組織 文本架構,而解釋標記用於進一步解釋命題內容。Hyland(2005b)指出,

後設論述的文本功能包括解釋命題意義,按照 Crismore et al.(1993)的分類 方式,可能使標記的功能有些過於狹隘,且顯得太拘泥於語言表層的結構。

37

表 二-2 Crismore et al.(1993)的後設論述標記系統

標記性質 類型 功能 例子

文本-文本 標記

聯合標記 銜接文句段落 therefore; so; in addition; and 架構標記 呈現結構順序 first; next; finally

照應標記 指引文內段落 as we saw in ChapterX 轉折標記 標誌話題轉換 well; now I will discuss X

文本-解釋 標記

註解標記 解釋語言形式 for example; that is

言外標記 指出言語行為 to conclude; in sum; I predict 預示標記 鑲嵌外部證據 according to X; X announced that

人際標記

模糊標記 削弱確信程度 might; possible; likely 確信標記 增強確信程度 certainly; shows; know 示證標記 鑲嵌外部證據 X claims that

態度標記 揭示作者態度 I hope/agree; surprisingly 參與標記 建立社群關係 you may not agree that

Hyland(2005a)參考了 Thompson & Tetela(1995)提出了交互式與互 動式標記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架構,請見下表二-3。其後設論述的分類被 大多數後設論述的研究者採納,他將後設論述標記區分為引導讀者進入作者 文本脈絡的交互式標記,與促使讀者參與文本的互動式標記,他認為所有的 後設論述都具備了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的特點,這是因為運用後設論述 標記,牽涉到作者個人的背景知識、寫作經驗及溝通目的,而依此標記可以 滿足作者的需求。

38

表 二-3 Hyland(2005a)的後設論述標記系統

標記性質 類型 功能 例子

交互式

聯合標記 銜接前後句子 in addition; but; thus; and

架構標記 呈現篇章安排 finally; to conclude; my purpose is 照應標記 指引已知訊息 noted above; in Section2

示證標記 鑲嵌外部證據 according to X; Z states

註解標記 解釋複雜形式 namely; e.g.; such as; in other words

互動式

模糊標記 降低確信程度 might; perhaps; possible; about 強調標記 提高確信程度 in fact; definitely; it is clear that 態度標記 揭示作者態度 unfortunately; I agree; surprisingly 自稱標記 提及個人研究 I; we; my; me; our

參與標記 建立社群關係 consider; note; you can see that

Hyland(2005a)提出的後設論述標記分類,部分標記在語言學界被歸 類為認知情態標記,其形式與功能都受到矚目,該類標記具備修飾命題、調 整命題確信程度的功能,除此之外,還包括引介外部資料來源的作用(Palmer, 2001)。學術寫作是作者將一連串的命題組合並發表,嘗試說服讀者以及學 術社群的篇章,故許多學者便有意識地研究標記於學術語體語料中的表現為 何,這也是 Lewin(2005)將認知情態標記視為學術寫作特徵的原因之一。

如同本文於 2.2 節時提到,Toulmin(2003)以提供證據、保留討論空 間、強化論點作為說服手段,Hyland(2005a)分類中的模糊標記、強調標 記,以及示證標記最符合其說服過程的手段,因此本文研究對象設定為示證、

強調、模糊三類標記,並於下節進行舉例與說明。

(一)示證標記(Evidential Marker)

Thompson(2006)提到,為了要說服讀者並清楚呈現個人觀點,其中一

39

項可運用的手段即是引用資料,我們可以將這些修辭手法、語言工具視為一 種示證標記(Aikhenvald, 2004;Hardman, 1986)。這一類標記的功能,主 要在標明引用的外部資訊,以提升個人作品的可信度(Dendale & Tasmowski, 2001;Palmer, 1986),如例句(14)即引用文獻之說法,明示讀者其訊息來 源以強化說服力。

(14) 法蘭卡斯代爾 (Pierre Francastel) (1965) 主張畫家在作畫時,除了表現其所 想像的,也表達了信息。〔文 01〕

Thompson & Tribble(2001)也認為透過他人文獻,可以指出研究不足 之處,藉此顯示個人學說之必要性,有時也可以藉由表明引述文獻的立場或 說法,揭示作者與專業人士的關係(Burneikaitė, 2006),亦能提供一個參考 的框架,傳達作者本身的立場(Hyland & Tse, 2004;Myers, 1990),如例句

(15)中,即以研究結果對照前人研究,並表明其立場的一致性。

(15) 金融發展短期對官方經濟成長仍然沒有顯著的影響,此結果與莊希豐(1999)

研究結果相同,足見政府短期促進金融市場的政策效果無法有效立即反應在 總體經濟層面。〔經 02〕

Hyland(2000, 2005a)在後設論述標記的說明中提到,示證標記為作者 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因為作者引述的資料,大多來自特定領域,且已受 社群認可,這展示了一個學術社群給予的保護傘,也揭露作者對個人所屬社 群的了解程度。他將示證標記分為兩部分,其一為引用外部資料支持個人言 論,透過他人相同的立場,強化個人立論;其二為展示當前最新的研究進程,

給予讀者尋求其他資源時的方針。

Weissberg & Buker(1990)將英語引用資料的格式分為兩類,其中一類 為資訊顯著(information-prominent),即命題是作者關注的重點;另一類則 為作者顯著(author-prominent),這類資料以作者為焦點,特別常見於意圖 由權威人士或學術地位高的學者支持個人論點時出現。這與下表二-4 謝佳 玲等(2018)分析自然學科語料提出的示證標記相似,該研究將示證標記的 形式分為引用學者及引用觀點兩類,並指出華語中的示證標記往往搭配形式 豐富的動詞。

40

們在提出證據強化個人論點的同時,可能會遭遇困難(Borg, 2000;Campbell, 1990),但借重他人言論以強化個人觀點、提供前人研究作為客觀資料來源,

對學術圈內的成員是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教學方面,示證標記也應納入教 學當中,而運用模組(pattern)教學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示證標記地 使用意識(Dehkordi & Allami, 2012)。

(二)模糊標記(Hedge)

G. Lakoff(1972)首先提出了模糊的概念,他將模糊定義為名詞,認為 該結構的功能是使描述的事物更加模糊或較不模糊,用以描述不同的現象。

但 Crompton(1997)認為 G. Lakoff(1972)對於模糊的定義不夠完善,假 設以固定形式定義模糊標記,在不同語境下,這些結構的語用功能可能產生

41

營造謙和、不過度武斷的形象,暗示作者能接受各方不同的評論與聲音,也 在呈現觀點的同時,將命題視為一種個人意見的呈現,而非一種不可改變的 事實。模糊標記關係到命題的準確性(precision),也展現對學術社群的尊 重。在謝佳玲等(2018)分析華語自然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的研究中,發現 具備博士學位的作者傾向使用較多模糊標記,表示他們比起碩士生更具有尊 重學術社群、前人研究成果的意識。

Prince, Frader & Bosk(1982)嘗試研究口語中模糊標記的功能,並將模

Prince, Frader & Bosk(1982)嘗試研究口語中模糊標記的功能,並將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