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說服力實驗

本文參考已建置完成的小型語料庫,進行後設論述標記的實驗設計。實 驗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為驗證多數西方文獻的結論,亦即本文第二章 中多次提及關於「後設論述標記的運用能提高說服力」的說法,因此本文以 政治、經濟、文化期刊論文之內容,結合示證、強調、模糊等三類標記,測 試華語母語者對於段落中有標記、無標記命題,是否被說服的反應。

第一部分每一個題組皆為單選題,共有一-A 到一-M 共 13 個題組,單 一題組的主要命題相同,但分別有包含標記的(甲)、不包含標記的(乙)

兩個選項,藉此測試標記在華語學術文章中是否達到了增加說服力的功能,

第一部分實驗問卷請見附錄一,而關於受測者的調查請參考附錄三至十五。

以下表三-11 為第一部分關於說服力實驗測試的主要標記主類、次類與形式。

11 本研究四捨五入後取至小數點後四位數值,以求得每 100 字之平均使用標記數量。

圖 三-1 使用頻率計算公式

80

81

主要測試示證標記,同一個題組中由次類「引用學者」、「引用觀點」、「表 明立場」等組成不同選項,並交由受測者排序說服力高低,以下表三-12 為 第一部分關於說服力實驗測試的主要標記主類、次類與形式第二部分實驗問 卷請見附錄二,受測者回應請見附錄十六。

82

83

「Himmelberg et al. (1999) 認為…」。選擇精簡且易理解的主題內容,主要 是為了排除受測者在沒有前後段落的情況下,在理解題目的過程中耗費過多 時間,可能影響實驗測試的主要目的。

表 三-13 說服力實驗第一部分說明與例題

題組一 你被說服了嗎?

說明

想像你正在閱讀一篇學術論文,文章中有一些部分你並不知道正確 與否,你必須依靠作者的描述來判斷可以相信的程度。題組一為單 選題,下列幾個題目,會呈現類似的內容,每一個部分都有

(甲)、(乙)兩個選項,請選擇你比較相信的描述,並且簡答選 擇原因,步驟如下方說明。

步驟:

1.填寫姓名

2.填寫「選擇題」一-A~M,共 13 題 3.填寫選擇題後的「簡答題」,共 13 題 4.進入題組二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填寫真實姓名)

題組一-A~M

一-A 你比較相信哪一個選項?

(甲) Himmelberg et al. (1999) 認為大公司較易聘得優秀經理人,這些人通 常收入較高,有能力買入自家公司股票。

(乙) 大公司較易聘得優秀經理人,這些人通常收入較高,有能力買入自

家公司股票。

簡答 請簡述一-A 選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完成第一部分所有單選題後,接著請受試者填寫簡答題,以了解相同

84

命題之下,母語者是否注意到標記的存在,以及受測者選擇選項的原因。該 簡答題為開放式問題,30 位受測者的回應不盡相同,故在整理回應時,應 以關鍵詞形式作為主要區別、歸納標準。舉例來說,如以下表三-14 取 3 位 受測者針對一-A 選擇(甲)或(乙)的回應,由筆者檢視後歸納關鍵詞,整 理出選擇選項(甲)的原因可細分為「有依據」、「專家學者」,而選擇選 項(乙)的受測者則認為命題為普遍事實,故標記「Himmelberg et al. (1999) 認為」顯得多餘。

表 三-14 第一部分簡答題關鍵詞範例

編號 選擇 一-A 簡答題回應 關鍵詞

1. (甲) 有論文依據13 有依據

2. (乙) 感覺算是大眾知道的事實 不用特地寫是誰說的 普遍事實

3. (甲) 有引述學者的話 專家學者

第二部分則藉由單一命題搭配不同標記,組合為 3 至 4 個描述選項,透 過排序的方式,檢視相同命題架構下,受試者對標記之間的感受度,進一步 分析標記間說服力的差異。該部分共有二-A 至二-E 共五個排序題題組,每 個題組的選項數量設定為 3 至 4 個選項,是由於同一次類標記大多為相近 詞彙,若拆分為 5 個以上的選項,可能使受試者困惑,難以判斷說服力高低。

受試者將看到(甲)、(乙)、(丙)、(丁)等三至四個選項,接著以數 學符號「>」、「=」、「<」依序排出受說服的程度高低。

以下表三-15 中題組二-A 的內容為例,該題組主要測試受試者對於示證 標記幾個次類的主觀感受。在題組中,受試者將先閱讀(甲)至(丁)選項,

如選項(甲)的標記「Malmendier and Tate (2005) 發現」位於選項的開頭,

而選項(乙)的標記位於整體命題的最後,(丙)則以「如 Malmendier and

13 此處以底線標出回應的重點,並以此作為關鍵詞,同時也作為分類標準。

85

Tate (2005)的研究顯示」的形式呈現於句首,(丁)則以具有強調立場功能 的形式「該現象與 Malmendier and Tate (2005)的結論相同」呈現。完成排序 後,受測者應填寫排序時的情況,包括是否遇到困難、難以區分說服力高低 的情形等,完整題組形式請見附錄二。

86

表 三-15 說服力實驗第二部分說明與例題

說明

想像你正在閱讀一篇學術論文,文章中有一些部分你並不知道正確與否,你必須依靠作者的描述來判斷可以相信的程度。

題組二為排序題,下列幾個題目,會呈現類似的內容,每一個部分都有(甲)、(乙)、(丙)、(丁)三至四個選項,

請用「>、<、=」依序排列你比較相信的描述,並於作答後填寫問答題。

步驟:1.填寫排序題二-A~E。2.填寫問答題後送出答案。

二-A 請依序排列你比較相信的選項

(甲) Malmendier and Tate (2005) 發現在公司內部人與資本市場間資訊不對等時,若 CEO 過度自信,會高估公司股價而不願於投 資所需資金不足時發行股票籌資。

(乙) 有學者發現在公司內部人與資本市場間資訊不對等時,若 CEO 過度自信,會高估公司股價而不願於投資所需資金不足時發

行股票籌資(Malmendier and Tate, 2005)。

(丙) 如 Malmendier and Tate (2005)的研究顯示,公司內部人與資本市場間資訊不對稱,若 CEO 過度自信,會高估公司股價而不 願於投資所需資金不足時發行股票籌資。

(丁) 該現象與 Malmendier and Tate (2005)的結論相同,公司內部人與資本市場間資訊不對稱,若 CEO 過度自信,會高估公司股 價而不願於投資所需資金不足時發行股票籌資。

請將二-A 前述選項按照你被說服、相信的程度高低排序:_______________

請回想一下,剛剛在進行題組二的排序時,是否遇到困難?請說明造成判斷困難的理由以及可能的原因,若沒有,請填「無」。

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本實驗受測對象為 30 位華語母語者,以 Google 網路表單為主要施測工 具。在題組一中,請受試者勾選說服力較高的命題,並進一步以簡答形式說 明選擇原因,最後統計 30 為受試者的選擇比例,檢驗含有標記的命題是否 確實具有較高的說服力;題組二的內容與題組一的目的不同,實驗中將呈現 同一次類的不同命題,請受試者依據說服力不同,由高而低對排序選項。

調查時,考量到母語者主觀感受不同,且可能有說服力相等的情形,因 此本文亦說明,若選項說服力相等,母語者必須於填答時以等號「=」符號 標明。根據受試者的答案,將說服力分為 1 至 3 或 4 個等級,若該組含有 4 個選項則最高分為 4 分,表示說服力最高,反之,若僅有 3 個選項則最高為 3 分。須注意的是,此分數非絕對分數,而是主觀判斷後的相對分數。第一 順位表示說服力相對其他選項較高,以 4 分計算之;若順位最後,則表示說 服力相對較低,以 1 分計算。為了維持各題組之間的數據平衡,且考量到整 理數據時,說服力分數應有其限制,否則難以衡量,因此當母語者答案中出 現「=」表示選項說服力相等,即以相同說服力的選項總和平均,作為該選 項的分數。

以下表三-16 為作答範例,如該表顯示,受試者之答案為「丙>甲=丁>

乙」,則表示受試者主觀認為,(甲)、(丁)兩個選項的描述說服力相等,

但(丙)說服力最高,因此評分時,即以最高分 4 分評價選項(丙),選項

(甲)、(丁)說服力次之,但考量公平性且為維持總分不變,其分數為 3 分、2 分之平均數 2.5 分,而選項(乙)說服力較低,僅獲得 1 分。

表 三-16 作答範例

選項 原答 (甲) (乙) (丙) (丁) 總分

受試者 1 丙>甲=丁>乙 2.5 1 4 2.5 10

本章具體說明了語料來源、分析步驟與方法以及研究工具,最後提供說 服力實驗的設計,期能歸納有無標記及不同標記兩種情況,後設論述標記的 說服力高低及不同標記之間說服力的差異,並以前述結果作為教學建議之基 礎。以上分析結果將於第四章呈現,並且針對本文的三個研究問題進行討論。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