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跨性別與其處境

第一節 性別與跨性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二章 跨性別與其處境

第一節 性別與跨性別 第一項 性別之定義

sex 與 gender 於中文皆譯為「性別」,而至今 sex 與 gender 在日常生活及法 律中仍被視為可以互相替代之用語21,在中文語境下更是難以區分。惟二者代表 之意義仍有不同,本文將區分之,並依其涵義之差異,分別將sex 與 gender 譯為

「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第一款 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sex,biological sex 或 anatomic sex)是依據生物學或生理上之特 徵:外生殖器、內生殖器,性腺、荷爾蒙、染色體、第二性徵等等進行判斷22。 現代人之生理性別往往取決於醫師於出生時之宣布,而醫師通常僅以外生殖器判 定23。以往認為生理性別明確區分男女,且自出生起被指定(assigned)之性別便 永遠確定,不得改變24。出生證明上會註記者,即為這種依外生殖器被指定之性 別,法律上文件之申請又通常仰賴出生證明,可以說法律上之性別係依照個人之 外生殖器性別確定。

然而生理性別並非僅以外觀區分男女如此絕對,例如間性人(intersex)之情 形,或是染色體模糊(如性染色體為XXX, XXY, XXXY, XYY, XYYY, XYYYY 或XO)、性腺(性器官不完整或缺失或男女性器官存在)、外生殖器(例如陰蒂 肥大或陰莖過小)、雌性或雄性荷爾蒙分泌異常等等都是可能發生之情形25,在外 觀上不一定會顯示。而現代亦有透過性別重置手術(Sex/gender reassignment surgery,SRS 或 GRS)或施用荷爾蒙改變其乳房、體毛、聲音等特徵或外觀者。

第二款 社會性別

傳統認為社會性別(gender)與生理性別之關聯密不可分;然而社會性別係

21 Heike Polster, Gender Identity as a New Prohibited Ground of Discrimination, 1 NZJPIL 157, 158 (2003).

22 此外,醫師於判斷個人性別時尚會考慮撫育性別(sex of rearing,通常會與被指定之性別相 同)以及心理性別,共八項因素。Janine M. deManda, Our Transgressions: The Legal System's Struggle with Providing Equal Protection to Transgender and Transsexual People, 71UMKCL.

REV. 507, 512 (2002).

23 Chinyere Ezie, Deconstructing the Body: Transgender and Intersex Identities and Sex

Discrimination - The Need for Strict Scrutiny, 20COLUM.J.GENDER &L.141, 146-147 (2011).

24 Paisley Currah, The Transgender Rights Imaginary, 4GEO.J.GENDER &L.705, 708 (2003).

25 Id. at 708-7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由社會與文化所建構26,賦予男性與女性之標籤,關於什麼屬於男性、什麼是屬 於女性,例如男性為陽剛、強壯,女性則為柔弱、文靜。惟此一標準會隨著不同 社會、文化及時間改變,例如二次世界大戰前歐美普遍認為粉紅色適合男孩,然 而,現今社會中粉紅色較常出現在女孩身上27

許多社會中,生理或心理性別被視為建構世界之基礎,許多人事物都可以區 分為男或女、陽剛或陰柔,並也教導孩子以性別作為區分標準,進而認識世界28, 如玩具車屬於男孩、裙子屬於女孩。自嬰幼兒時期尚未發展性別認同開始,藉由 家庭、學校、媒體、宗教或醫學等媒介,如此「正確」之性別價值觀即加諸於個 人,而此價值觀又會影響人們如何看待及與他人相處。於外,人們藉由生理或心 理性別來決定自己如何與他人互動;於內,人們試圖使自身行為舉止符合社會性 別之規範。

第三款 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係個人對於社會性別之內在意識,可能認為自己 是女性、男性、亦男亦女,當然也可能完全超脫於男女之外。個人對自己之性別 認同即為心理性別,雖然大多數人之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一致,惟並不總是如此。

性別認同之成因,有認為是在出生前就在神經系統中建立,亦有認為是幼時藉由 家庭教育及社會影響而發展,後在青春期因荷爾蒙變化而確立者29。在定義個人 之性別時,精神科醫師最重視之因素係性別認同,惟諷刺的是,此亦為法律制度 及整個社會最容易忽視之因素30

所謂性別表現(gender expression/presentation),是指個人透過衣著、舉動、

說話等外顯行為,表現性別之方法。無論對方生理性別或心理性別為何,在社交 互動時,一般人仍習慣以性別表現來判斷他人性別,進而決定如何與之相處。性 別認同與性別表現常係一體兩面,換言之,性別表現通常會符合、反映個人之性 別認同。惟仍有例外,如一名生理男性之性別認同為女性,惟礙於社會或家庭等 因素而仍穿著男裝,則此時其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不一致。

第二項 性別二元論

性別二元論(gender binary)即認為生理性別係依據外生殖器區分,僅有男 與女二種,係固定並無法選擇或改變,並且只有男或女方為正常及自然。而與生 理性別對應之社會性別,亦僅有男與女二種;甚至再連接到性傾向──在性別二

26 deManda, supra note 22, at 515-516.

27 LORI B.GIRSHICK,TRANSGENDER VOICES:BEYOND WOMEN AND MEN 36 (2008).

28 HOLLY DEVOR,GENDER BLENDING : CONFRONTING THE LIMITS OF DUALITY 46 (1989).

29 Polster, supra note 21, at159-160.

30 deManda, supra note 22, at 5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元論下僅異性戀方屬正常。性別二元論要求人們依據自身之生理性別,進而表現 出男或女之外貌及行為舉止,不能都是、都不是,也不得任意改變。倘若一個人 外生殖器或是性別表現不屬於男或女,則會被視為異常或是病態31

1970 年代,女性主義使生理及社會性別二概念被區隔,女性與男性之社會 角色雖不如以往絕對,但仍沒有改變性別二元之體系32。在多數社會中,性別二 元仍被視為理所當然33;然而,即使是生理性別即不止兩種,遑論社會性別。性 別應為一種光譜,男女處於光譜兩端,在二者之間存在著許多可能性,而非非男 即女。於性別二元之社會,不一樣之外表跟行為僅具有限容忍度,導致不符合傳 統性別標準者遭到壓迫、排除,不符合標準者若無法融入,可能會被嘲笑、批評、

污名化,甚至遭受暴力或殺害。除了跨性別、同性戀者,亦包含了所有不符合標 準之異性戀,例如陽剛之女性或陰柔之男性,都可能會被視為異端。

第三項 何謂跨性別

第一款 跨性別一詞之歷史

於跨性別一詞出現前,變性慾者(transsexual)及異裝癖(transvestite)二詞 已被廣泛使用。Transvestite 係 Magnus Hirschfeld 於 1910 發明,意指偶而穿著另 一性別衣物之人34。而 transsexualis 於 1949 年首先以拉丁文被使用,至 1953 年 Harry Benjamin 初次以英文 transsexual 一詞做為醫學定義使用,Benjamin 並於 1954 年明確區分異裝癖與變性慾35

多數人認為transgender 之概念,最初源於 1970 年代 Virginia Prince 所創造 transgenderist 一詞,至 1990 年代方被廣泛運用。而 Prince 使用 transgenderist 來 指如同她自己一般,全部時間以非被指定之性別生活,而不欲進行性別重置手術 者。藉此,Prince 闢出了變性慾者與戀物之異裝者(cross-dressers)以外第三條 路36。因此也引來批評,認為Prince 拒絕將自己歸類為前二者,目的係彰顯自己 非屬異常,而符合道德37

31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32.

32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46-7

33 尤以歐美為多,我國亦屬之。舉例而言,我國憲法第七條即規定「無分男女……一律平

等。」就僅以男女稱之,而未注意仍可能有其他性別。但亦有部分社會並非性別二元,如印 度之hijra、北美洲原住民部落之 Two-Spirit、南美洲部落之 machi,都是跳脫男女之外另一身 分。見Ben Vincent & Ana Manzano, History and Cultural Diversity,inGENDERQUEER AND NON -BINARY GENDERS 11-30 (Christina Richards et al eds., 2017).

34 Richard Balon, Transvestic Disorder, in PRACTICAL GUIDE TO PARAPHILIA AND PARAPHILIC DISORDERS 171 (Richard Balon ed., 2016).

35 PATRICIA GHEROVICI,PLEASE SELECT YOUR GENDER:FROM THE INVENTION OF HYSTERIA TO THE DEMOCRATIZING OF TRANSGENDERISM 28-29 (2010).

36 DAVID VALENTINE,IMAGINING TRANSGENDER: AN ETHNOGRAPHY OF A CATEGORY 32 (2007).

37 GHEROVICI, supra note 35, at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而後於1990 年代早期,Holly Boswell 等人賦予了 transgender 另一意義。不 同於Prince,其所挑戰者為「正常」之概念,主張跨性別不只是變性與異裝外之 第三選擇38。反之,Boswell 認為,異裝者仍為認為自己是某一性別,而變性慾者 通常完全否定其生理性別,而成為刻板印象下之另一性別。然而,個人不會是純 粹之男性或女性,而多為雙性(androgyny)。其主張transgender 係跨越性別(cross gender)之認同,為性別二元之替代39

第二款 現代跨性別之定義

1990 年代,上述二種用法很快被第三種取代。跨性別成為一種上位、集合性 之傘狀(umbrella)用語,涵蓋了所有性別表現或行為不符合性別二元相關期待 之性別變體(gender-variant)40。惟定義如此寬泛,導致跨性別概念之邊界模糊 不清。「誰是跨性別」之問題至今仍沒有一致答案,不同作者所提出之定義中可 能有矛盾,且多數作者都認同跨性別之意義仍未明確型塑,仍在討論並發展中,

因此跨性別之定義流動而可變41。而因為彈性之定義,處於邊界之族群有時會被 納入,有時又會被排除。

本文欲討論之跨性別,定位在涉及性別認同或性別表現不符合性別二元者,

並不僅是由一性別「跨越」到另一性別,而更類似自一個被指定之性別中「跨出」。 跨性別也存在光譜,在跨性別光譜中一端係有改變自己生理性別之變性慾者,另 一端係穿著異性服飾之異裝者,中間尚存在者多種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形式。故 本文將跨性別定義為以下三類,變性慾者、異裝者與其他跨性別者。

一、變性慾者:指生理結構正常,惟性別認同與生理認同不一致,且對自己 生理性別不滿意,而希望透過性別重置手術或荷爾蒙改變其生理性別者。變 性慾者基於經濟考量、父母壓力或健康狀況等等,不一定會進行性別重置手 術或施用荷爾蒙,甚至仍依循其生理性別生活,但仍不能因而否認其變性慾 之認同。完成手術者可分為MTF(male to female,即男跨女)及 FTM(female to male,即女跨男)。而變性慾者是否無法脫離性別二元之窠臼?並不盡然,

事實上許多變性慾者於接受手術後,仍然不遵循傳統性別二元,反而能夠展 現更多樣化之性別表現42

二、異裝者(cross-dresser,又稱扮裝者、反串者):Cross-dresser 係較日常之

38 VALENTINE, supra note 36, at32.

39 Holly Boswell, The Transgender Alternative, CHRYSALIS Q. 1(2): 29-31 (1991), http://www.ifge.org/?q=node/58 (last visited: Apr. 22, 2019).

40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14-15.

41 VALENTINE, supra note 36, at 37.

42 見何春蕤,認同的體現:打造跨性別,收於:何春蕤(註 9),頁 37-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用語,即總是或偶而穿著異性衣物者。過去常稱為異裝癖(transvestite,或 扮異性症),但因為異裝癖一詞帶有疾病之意43,且帶有因為異裝而產生性興 奮之意涵,現已不常使用。異裝之原因可能是生活壓力、覺得異性裝扮較好 看,或男性覺得女性衣物選擇較多,但都代表了個人之自我認同,而不僅是

用語,即總是或偶而穿著異性衣物者。過去常稱為異裝癖(transvestite,或 扮異性症),但因為異裝癖一詞帶有疾病之意43,且帶有因為異裝而產生性興 奮之意涵,現已不常使用。異裝之原因可能是生活壓力、覺得異性裝扮較好 看,或男性覺得女性衣物選擇較多,但都代表了個人之自我認同,而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