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跨性別與其處境

第二節 跨性別與其他性別少數之區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呈現於幻想、衝動或行為上,並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 域功能減損,另須註明合併戀物症或偏好想像自己是女性(autogynephilia)以產 生性興奮81

異裝症與異裝者仍有差異,異裝症係透過穿著異性衣物而引起性幻想、性衝 動或是行為,而造成其痛苦或失能者。惟如同前述,異裝者穿著另一性別衣物之 原因相當廣泛,而不僅限於性興奮。異裝症不再對異裝產生性興奮,而轉換成異 裝者,亦有可能82。就是否應將異裝症列為精神疾病素有爭議,DSM 第五版仍將 異裝症視為精神疾病,被批評對於變性慾者及不論具性興奮與否之異裝者皆造成 傷害83。而鑒於異裝症相較會造成痛苦、功能障礙或傷害自己或他人之精神疾病,

反而更偏向社會偏離或衝突。將之列為疾病不據公共衛生或臨床意義,反而因為 貼上疾病標籤造成更多傷害84,因此ICD-11 將之刪除。

第二節 跨性別與其他性別少數之區別

因為跨性別之概念較模糊,或對其意涵不熟悉,有將跨性別與同性戀、間性 人混淆之可能,而酷兒與跨性別之間則難以畫出明顯界線,以下將先分別定義性 傾向及同性戀、間性人、酷兒,並說明其與跨性別之關係與差異。

第一項 性傾向

第一款 性傾向與同性戀

所謂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係指是個人對男性、女性或兩性產生持久 情感、愛情或性吸引之現象85。一般而言,性傾向可以粗略區分為三大類:異性 戀(heterosexual)、同性戀(homosexual)及雙性戀(bisexual),意即對不同於自 己之性別、對與自己相同之性別或對雙性皆產生情感或性吸引,其中同性戀又分 為女同性戀(lesbian)及男同性戀(gay)86。然而,如此之分類依然是以性別二

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者,就只是單純異裝癖者,而不再是障礙。Ray Blanchard, The DSM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ransvestic Fetishism, 39(2) ARCH.SEX.BEHAV. 363, 367-368 (2010).

8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著,台灣精神醫學會譯(前註 73)頁 337-338。

82 Balon, supra note 34, at 175-176.

83 Kelley Winters, Ten Reasons Why the Transvestic Disorder Diagnosis in the DSM-5 Has Got to Go, GIDREFORM WEBLOG BY KELLEY WINTERS (Oct. 16, 2010),

https://gidreform.wordpress.com/2010/10/16/ten-reasons-why-the-transvestic-fetishism-diagnosis-in-the-dsm-5-has-got-to-go/ (last visited: Apr. 22, 2019).

84 Geoffrey M. Reed et al., Disorders Related to Sexuality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ICD‐11: Revising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urrent Scientific Evidence, Best Clinical Practices, and Human Rights Considerations, 15(3)WORLD PSYCHIATRY 205, 212-213 (2016)

85 Sexual Orientation & Homosexu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www.apa.org/topics/lgbt/orientation (last visited: Apr. 22, 2019)

86 晚近又出現泛性戀(pansexual,指受所有性別吸引者)、無性戀(asexual,指原則上不受他 人情感或性欲吸引者)等性傾向之類別。TEICH,supra note 53, at 15.

牆事件89(Stonewall riots)後同志運動之影響及壓力下,迫使 APA 開始正視並研 究將同性戀納入精神疾病是否妥適90。1973 年 APA 將同性戀本身自精神疾病中 移除91。而在ICD-10 中,亦強調性傾向本身不被視為是一種障礙(disorder)。惟 ICD-10 中 F66 類別(與性發展及性傾向相關之心理及行為障礙)下,仍有關於 置(inverted)之女性,她們被視為表現像男人或希望成為男人94。而男同性戀者 則被認為是中性或是第三性,或會希望自己出生為女性,亦有認為男同性戀者有

87 SAMONS,supra note 58, at 19.

88 例如 1957 年美國心理學家 Evelyn Hooker,對(男)同性戀之心理調適進行研究,其所提出

之疑問為:「同性戀是否絕對為病理學上之症狀?」,在一連串測試後得到否定之答案,

Hooker 認為同性戀者除了性模式外,與異性戀之普通人無法區分,並非臨床實體。見 Evelyn Hook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le Overt Homosexual, 21(1) JPROJ TECH. 18, 30-31 (1957).

89 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位於紐約,當時是極受歡迎之同志酒吧,常受警察臨檢及騷擾,

而在1969 年 6 月 27 日到 28 日凌晨,警察關閉石牆酒吧、試圖逮捕數名扮裝女王及女同志,

引起聚集於酒吧外之顧客之憤怒,並開始抗議,朝警察丟擲啤酒罐、磚塊等,並對酒吧縱 火。此暴動延續至下周,並在三周內促成了同性戀解放陣線(the Gay Liberation Front, GLF)。石牆事件不是第一場同志運動,但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見 Introduction: Stonewall at 25, 29HARV C.R.-C.L.L.REV.277, 277-278 (1994). Deborah T. Meem, Michelle A. Gibson, Jonathan F. Alexander 著,蔡宗顯,黃元鵬譯,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

頁149-150(2012)。

90 Jack Drescher, Out of DSM: Depathologizing Homosexuality, 5(4) BEHAV SCI (BASEL) 565, 570 (2015).

91 仍保留因為性傾向障礙(Sexual Orientation Disorder)需要治療之同性戀者,例如因為性傾向 而感到持續而明顯之痛苦,稱為自我不協調之同性戀(ego-syntonic homosexuality)。直到 1987 年 DSM 第三 R 版正式刪除,性傾向障礙始不單適用於同性戀。在 DSM 第五版中則不 再以性傾向為基礎判斷其性別身分,強調個體性別身分主體性,有認為至此同性戀始徹底除 病化。見Charles Silverstein, The Implications of Removing Homosexuality from the DSM as a Mental Disorder, 38(2)ARCHSEXBEHAV 161, 162 (2009).黃燦瑜(註 75),頁 10。

92 Susan D Cochran et al., Proposed de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categories related to sexual orien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e 17, 2014),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bulletin/volumes/92/9/14-135541/en/ (last visited: Apr. 22, 2019).

93 SAMONS, supra note 58, at 18.

94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1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天生之女性氣質(innate femininity)95。甚至有些家長因為不願意孩子是同性戀,

寧可讓其兒女進行性別重置手術96。在還沒有跨性別概念時或不理解對此概念者,

亦有以同性戀角度去解讀跨性別相關案件者97,許多跨性別者在確定自己性別認 同前亦經歷過自己是否為同性戀之掙扎98

然而,仍應強調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不能混為一談,性別認同毋寧係性傾向之 先決條件,個人性傾向之確定,取決於其心理認同之性別,而獨立於其生理性別 或所有之生殖器官99。舉例而言,生理男性其性別認同為女性,而其性傾向亦為 女性,為女同性戀;或其性傾向為男性,則為異性戀。此外,性別表現也常與性 傾向連結,如認為男同性戀為陰柔,女同性戀為陽剛,許多針對同性戀者之攻擊 亦係基於其性別表現100,如此觀點亦係錯誤,性傾向係基於與他人之關係而界定,

不代表一個人會有如何之性別表現。而男性異裝者多為異性戀101,亦再次證明性 傾向與性別表現之差別。

第二項 間性人

第一款 間性人之定義與治療計劃

間性人,又稱為兩性人、雙性人或陰陽人102,醫界或稱之為性發育障礙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103。係指是指出生時有身體異常,而無法明確歸 類於男性或女性者,可能係肇因於染色體、荷爾蒙、性腺或生殖器變異104,不一 定於出生時就會被發現,甚至於在生理上不明顯。1950 年代性心理學家 John

95 VALENTINE, supra note 36 ,at 41.

96 陳薇真(註 10),頁 36。

97 如英國 Corbett v. Corbett 一案,詳見本文第四章第三節之介紹。

98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44.

99 SAMONS, supra note 58, at 22.

100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45.

101 GIRSHICK, supra note 27, at 44.

102 Intersex 中譯名稱並未統一,早期有稱兩性人,近期如監察院之糾正案文稱雙性人,而國際

陰陽人組織-國際中文版(Oii-Chinese)則稱陰陽人。本文考量稱兩性或雙性易與跨性別或 雙性戀混淆,而陰陽人一詞有被污名化之疑慮,故採性別之間之意,以間性人稱之。見國際 陰陽人組織-國際中文版(Oii-Chinese),http://www.oii.tw/%20(最後瀏覽日:2019 年 4 月 22 日)。監察院糾正衛生福利部及內政部之案文,見:

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ctNode=871&mp=1&no=6086 (最後 瀏覽日:2019 年 4 月 22 日)。

103 Intersex 舊稱 hermaphrodite,但因帶有貶意現今不被使用,但 intersex 之用語也被批評不夠

精確、被污名化且容易造成混淆。而在2005 年芝加哥共識會議中 DSD 被提出,被認為較適

合臨床描述性及具精確性,但disorder 一詞也被認為使間性別被病理化,反而招致污名化更

加嚴重,故有提出以variation、diversity 或 difference 取代。然而目前偏好使用 intersex 者仍 為多數。See Tove Lundberg et al., Making Sense of ‘Intersex’ and ‘DSD’: How Laypeople Understand and Use Terminology, 9(2) PSYCHOL. SEX. 161, 162 (2018).

104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INTERSEX,SEXUAL ORIENTATION,GENDER IDENTITY AND JUSTICE:ACOMPARATIVE LAW CASEBOOK 137(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Money 所提出針對間性人之治療計劃(treatment protocol)105,主張出生時無法 依外生殖器判斷男女之間性嬰兒,必須於出生後數周內選定性別,進行生殖器正 常化手術(Genital-normalizing surgery)。父母即依選定之性別撫養孩童,且不會 告知孩童106

然而,此種手術在近年來備受檢討,尤其因為手術結果不可逆轉。首先,在 嬰兒無法表示同意之情形下,評估手術是否符合子女利益相當困難。再者,尤其 在早期醫學技術不發達時,手術結果與副作用於生理上可能影響接受過手術之間 性人之性功能及生育能力,造成疼痛,甚至在青春期須要重複進行手術,對心理 健康亦產生影響107。而受術者之認定標準亦有疑慮,「正常」生殖器之標準常取 決於醫師臨床主觀認定108。且生殖器正常化手術又一次服膺於性別二元論,不承 認性別有男女以外之選項。

第二款 間性人與跨性別

間性人及跨性別者某種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都被現今性別二元之社會所 排斥。關於二者之運動皆強調性別多元之存在。許多間性人及跨性別者之共同點,

係希望能夠控制施加於其身體之措施,有些間性人所希望者,係杜絕對嬰兒身體

「正常化」之干預治療,而有些跨性別者則相反,希望可以在青春期之前就被允 許以荷爾蒙阻斷第二性徵發育109,惟目前二族群仍皆缺乏相當之自主權。

二者不同之處在於,間性人是從生理性別即挑戰了性別二元,而跨性別則是 因為性別認同或表現而不容於性別二元體系。間性人與跨性別者容易被混淆,也 是因為以往無法區分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之差異,認為二者皆為「雙性」110。雖 然有將間性人納入跨性別範疇之見解111,而跨性別與間性人族群也確實有重疊,

105 John Money 認為孩童之生理性別會影響外界與其互動方式,此互動方式將進而影響孩童之

性別認同。惟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之關聯相當複雜,性別認同之成因雖然沒有定論,但絕對 不僅是因後天環境影響。見Melanie Newbould, When Parents Choose Gender: Intersex, Children, and the Law, 24(4) MED LAW REV. 474, 481-482.

106 一方面是減少父母與孩子內心焦慮,並保護孩子免於心理創傷,另一方面也降低子女對性別

產生懷疑後,父母對待子女之方式因此模稜兩可,而產生暗示,導致子女產生性別認同問題 之機會。見丘愛芝,性別人權與陰陽兒的醫療介入,台灣醫學,19 卷 3 期,頁 280

(2015)。Newbould, supra note 105, at 481.

107 S.M. Creighton & L.‐M. Liao, Changing Attitudes to Sex Assignment in Intersex, 93(5) BJU Int.

107 S.M. Creighton & L.‐M. Liao, Changing Attitudes to Sex Assignment in Intersex, 93(5) BJU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