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學習原則與教育實習表現之關連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成人學習原則與教育實習表現之關連

Wang(2002)認為教學者若能掌握成人學習的原則來指導成人學習者,

則學習的成效越好。因此,實習輔導老師若能充分應用成人學習原則來指導實 習教師,將能使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表現成效愈好。經過良善設計的教育實習制 度除了可以提高實習教師個人的教學技能與學理知能外,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 長與競爭力亦具有其重要的功能。而參與教育實習的實習教師多為成人學習 者,在規劃相關的實習課程時,將成人學習的原則融入教學的活動及輔導的歷 程中,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實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以下即就成人學習原 則的應用與教育實習表現之間的關係加以探討。

壹、自我導向學習

依據Knowles(1970)提出四項成人教育學的假定中表示:成人可以成為 自我導向的成熟學習者;成人具有豐富的經驗;成人依據社會角色發展任務的 需要而學習;成人的學習取向是立即的應用。由此可知,成人學習者首要工作 是以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為要務。黃富順(1988)認為成人是逐漸朝向自我 導向的成熟個體,自我導向學習內涵分別是:成人能夠瞭解自己的學習需要;

成人的學習動機是自發性的;成人能夠參與活動的設計或自行設計學習活動;

教學活動的進行應採取協同合作的方式;Dewey(1933)也認為教師若無反省 思考( reflective thinking )的行為,容易以其過去習慣,或約定成俗的方法處理 教學問題,如此無法發現問題,自然也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Murdoch(1997)研究建議實習輔導教師的工作與角色,只需負責輔導其 學習、建議學習內容與提供學習方向和資源,扮演協助者、諮詢者、支持者的 角色,不宜一昧提供學習教材和學習方式的工作與責任。Schulte ( 2001 )研究 旨在探究並挑戰實習教師的信念,和防止觀點轉化障礙的策略應用,以自我反 省與行動的過程提出個人的研究歷程與成果。楊百世(1999)與游純澤(2003)

建議應建立實習教師製作個人實習檔案或省思札記。黃哲元(2003)則指出實 習教師應針對教育實習研擬應個人專業成長計畫,而實習輔導教師也應針對個 別實習教師擬定實習輔導計畫,已相輔相成。

職是之故,在實習輔導的過程中應配合自我導向的心理需要,培養成人自 我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增進自我學習的能力,由實習教師來負責所有的學習行 為與活動,而實習輔導老師協助之。易言之,實習教師在自我導向知覺程度愈 高,其教育實習表現之自評評估愈好。

貳、舊經驗為學習基礎

Kolb 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經驗學習」(Experience Learning)一書中,指 出經驗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Lewin、Dewey 和 Piaget 等人,此外,像人文 心理學派的Jung、Rogers、Maslow 與 Erikson,乃至於批判學派的 Illich、Freire 和Mezirow 等都是經驗學習論的基礎,上述學者在理論中皆強調使用經驗在學 習歷程中重要性。Boud(1993)關注如何促進學習者從經驗中學習,提出五項 假設:經驗是促發學習的基礎;學習者會主動積極的建構其經驗;學習是整體 的過程;學習是社會和文化的建構;學習受到社會-情境脈絡的影響,因為學 習就在其中發生(引自張淑娟,2004:32)。黃富順(1989)認為成人所具有 的經驗,不論在經驗的量相當豐富外,學習的質也相當的多樣化,成人經驗的 獨特與豐富,一直是成人學習者重要的特質之一。

Segan(1996)研究認為實習教師成為正式教師前個人知識如何被使用,

其經驗會受早期受教過程影響組成「教師」這個圖像。Wilson( 2000 )研究表示 當實習教師進入正式的教育工作環境前,教育實習的過程是累積實習教師成功 的教學經驗的高峰時期。陳惠君(2003)、黃哲源(2003)與邱素珠(2002)

等人研究指出許多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大多以教學上專業知能、班級經營、教學 方法與知覺學生學習狀況等能力不足,因此運用成人豐富與獨特的經驗特質在 輔導實習教師上更形重要。洪玉燕(2002)研究指出若實習輔導老師以實習老 師擁有的教育知能、以及求學經驗作為實習輔導的出發點,將有助於實習老師 發現教學問題的癥結,進而促進教學經驗的累積。

綜上所述,經驗可以是學習的助力,也可能是學習的阻力。端視學習者如 何判斷何種經驗可以產生真正的學習,有助學習;何種經驗不利於學習,造成 學習偏誤而降低學習效果,進而思考、反省加以改進而突創新經驗、深化學習。

換言之,實習教師在舊經驗為學習基礎的知覺程度愈高,其教育實習表現自評 評估也愈好。

參、學習者動機與需求

在Wlodkowski(1985)的動機模式中,指出激勵、能力感及增強是維持 動機的要素。Gagne(1977)利用有關學習理論發展其教學模式,強調成人的 教與學透過動機、瞭解、記憶、回憶、類化、執行及回饋等建立教學流程(引 自鄧運林,1997:144)。由此可知,回饋或增強能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較持久 的影響。張春興(2000)與黃富順(1996)認為動機的重要性,在於使學習者 產生學習的動力,並能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活動,並使個體學習更有意義。

其次,動機能使學習者把握於學習目標,引導學習方向,而完成預定的教學目 標。再者,學習動機可以使學習者知道、選擇所欲進行的學習活動的步驟、方 法及策略,擬定適乎自我的學習計畫。最後,動機會組織學習者的學習活動,

使之成為某種行動方案或計畫,讓學習者更努力、有效能的學習(楊百世,

1999;黃哲元,2003)。

張春興(2000)認為需求(Needs)是來自於個人內心的一種狀態,不容 易由外在行為所觀察到,也不適合由他人代為決定。國外學者對於需求的定義 頗多,例如:Pennington(1980)認為需求是現存的狀態與期望狀態間的差距;

Scissons(1982)認為需求是一個多元化的概念,包含能力(competence)、動 機(motivation)與適切(relevance)三者;Mckillip(1987)認為需求是一種 價值判斷,存在於某種團體發現問題必須解決時而產生(引自林錦杏,

2000:47)。楊百世(1999)與黃哲元(2003)研究均指出各教育權責機關應配 合未來國小教學及相關專業成長的需求予以規劃優質教育學程,加強理論與實 務的結合。劉金松(2002)認為實習輔導老師應與實習教師相互尊重,重視實 習教師的需求反映,促進團隊和諧融洽,對研習活動建議應針對實習教師需求 而辦理。

簡而言之,實習教師內在學習動機與學習需求之知覺度愈高,其教育實習 表現自評評估則愈好。

肆、和諧溫暖的學習環境

Knowles(1980)認為氣氛營造要兼顧外在環境與學習者內在學習情境的 規劃。成人學習在舒適而無威脅的情境中,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Fraser(2003)

指出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彼此積極、友善的關係,會提高實習教師教育實 習表現與成就,且輔導教師除了展現優異教學技巧供實習教師觀摩外,透過感 情面持續給予實習教師支持和關心,瞭解其心智與心理狀態,將有助實習教師 的學習與教學。

黃富順(1988)認為學習情境包括心理與物質兩方面,1.心理方面,學校 各項措施應給予成人學習者支持。例如:學校課程編制多樣化、教師教學活動 設計適性化、多媒體與資訊融入生活化、學校行政服務人性化、學習者情緒支 持與關懷等,應隨時予以指導與協助;2.物理方面,傳統學校的校園規劃皆針 對兒童或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來安排,如門禁森嚴、封閉的學習環境、非開架式 的圖書資料、孤立的教室座位等均宜改變。

楊百世(1999)與黃哲元(2003)研究均指出實習輔導老師、實習老師、

以及實習指導老師三者應該密切聯繫,透過友善和諧氛圍對話、建立適性於實 習教師專業成長方案,而實習學校也應規劃關懷實習教師彼此交流活動,使教 育實習制度的推動更意義與價值。

針對上述和諧溫暖的學習環境規劃,應注意心理面與物質面的設計,尤其 是心理層面的規劃尤不可輕忽。簡而言之,實習教師知覺和諧溫暖學習環境之 程度愈高,其教育實習表現之自評評估愈好。

伍、問題中心的學習架構

以問題中心的學習架構,注重學習者、學習者認同、學習情境與學習關係 等四個問題需要先探究與瞭解。根據 Ryan(1993)、Dolmans 和 Schmidt(1994)

的研究發現,學習者本身應先瞭解自我導向學習的準備度,在教學者的協助指 導下,使其瞭解自我並能與學習社群相互對話,使知識的理解提升到知識的創 造(引自陳榮彬,2003:22)。學習者認同即指每個學習者皆有其獨特的學習 偏好與認知風格,教學者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其認知學習情境與目標,進行有意 義的學習。其次,學習情境指教學者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或學習方案,使學 習者意識到並知覺其中的差異,期使學習者能應用學習遷移原則,達到廣泛的 學習、深度的學習。陳銘偉(2004)的研究指出「問題中心」的學習模式有助 於提升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且若能藉由省思札記或個人檔案紀錄學習過程,

更能彰顯問題中心的學習成效。吳明烈(2000)指出教學以問題為中心,並與 生活相結合,進而激發成人學習的興趣。

藉由以上說明,問題中心的學習架構,其實就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

非以教學者為主。從學習者本身所遭遇之問題或困境作為學習架構,來協助學 習者自我探究與問題解決的歷程。在這個學習歷程中不可以忽略對學習者、學

非以教學者為主。從學習者本身所遭遇之問題或困境作為學習架構,來協助學 習者自我探究與問題解決的歷程。在這個學習歷程中不可以忽略對學習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