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提升學與教的主要教學策略

在文檔中 第一章 (頁 95-99)

第四章 學與教

4.3 提升學與教的主要教學策略

83

84

教師的角色 例子

知識的傳授者 • 簡單介紹探究問題的背景 示範者 • 向學生展示任務的要求和期望 資料提供者 • 提供有關資料的來源

學習的促進者

• 幫助學生訂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最合適的方法,

以實現目標

• 協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及發展高 階認知的技巧

• 創造激勵和積極的學習情境

• 建立支持、包容和互相接納的學習社群 評估者 監察和評估學生的學習

• 在學習活動完成後進行檢討,就學生的強和弱提供回饋 共同學習者 • 與學生一起學習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目教師在學與教的過程中經常擔當着不同的角色。示例 27

《「教師的多樣化角色」分析和展示生活與社會(中一至中三)的教師在「香港貧 窮問題」的學與教過程中的角色》。

4.3.3 透過探究式學習建構知識

• 本學習領域課程的推行,著重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自行設計 及檢討學習計劃,就學習上的問題尋求答案,並與教師及同學分享探究所 得以及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建議。

• 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促進者的重要角色。教師應透過精心設 計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

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供適當的指導及回饋。我們 根據香港學校在實施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及良好做法,建議教師 可採取以下一些良好做法,藉此提高探究式學習的成效。

- 指導學生選擇與課程相關的探究問題;

- 就學生蒐集數據方法的可行性及資源供應方面提供建議;

- 提供思考工具或分析框架幫助學生有系統地組織收集到的資料,因為 該等資料有時是零碎且不連貫的;

- 在探究過程中監察學生不同階段的進度,特別是在第一至第三學習階 段(即小學)的學生,以確保他們達到不同階段的既定目標;

85

- 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個人探究、小組討論、匯報不 同觀點,以及合作解決問題;

- 提出啟發思考和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闡述答案,以及幫助 他們重新整理自己的觀點;

- 鼓勵學生互動,提供機會讓他們二人一組或透過其他小組形式共同學 習、互相提問,並給予對方回饋;

- 與學生總結所學,幫助他們有條理地組織學習要點,並引導他們反思 自己的學習;

- 給予學生進展性及總結性的回饋,幫助他們更有效聯繫議題探究與所 學的課程內容;及

- 讓學生表達觀點過後才給予意見。

一位中學教師於中三綜合人文科課堂上採用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涉及第一 次世界大戰的國家所受到的影響及《凡爾賽條約》的內容。詳情請參閱示例 28《透 過綜合人文科課堂探究學習》。

一位中學教師把經濟科的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讓他們認識到經濟科闡釋現實環境的能力與局限。詳情請參閱示例 29《在中五經 濟科透過日常生活實踐的探究激發學習動機及成效》。

一位歷史科教師於高中歷史課運用探究式學習教授「以巴種族衝突背後的原因」這 個爭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有的前備知識、多元的學習活動、容易使用的 學與教資源,以及教師的支援角色十分關鍵。詳情請參閱示例子 30《在高中歷史 科透過探究式學習教授爭議問題》。

4.3.4 爭議問題的教學策略

• 在本學習領域課程中,部分課題涉及探究爭議性的議題。這些議題通常牽 涉不同的觀點、價值觀及利益,因此很多時社會難以達成共識。香港退休 保障制度及標準工時便是其中的例子。

• 在教師仔細的規劃及支援下,學生討論與本學習領域課程相關的爭議性問 題,有助他們理解這些議題的複雜性及爭議點,以及不同持份者所作決定 背後的觀點及價值觀。透過規劃完善的學習活動進行深入討論及分享,學 生便可擴闊視野並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教師有技巧的引導,有效培養學生 的人文素養,例如關愛他人及尊重不同的價值觀等。

86

• 以下是有關爭議性問題的學與教的幾項原則:

- 選擇議題:所選擇的探究議題應與本學習領域課程相關,以促進學生 在解讀新資訊及建構新知識方面學以致用。此外,在選擇議題時應考 慮學生的成熟程度、能力及興趣,以確保學生能夠在過往所學知識及 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師更可於合適的情況下選擇國際議題用 作課堂討論及/或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及擴闊其國際視 野。

- 調適學與教材料:就研習議題甄選學與教材料時,教師應選擇可信的 及記錄完備的材料,以讓學生有充分的背景資料。相關材料應包含不 同持份者對於議題的觀點及關注,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此 外,教師亦可能需要調適學與教材料,以確保學生能夠理解當中的內 容。教師亦應鼓勵學生尋找並研讀不同種類的資料,如書籍、記錄等。

-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發表意 見,讓學生的意見及價值觀得到聆聽,並且強調同儕學習。

- 鼓勵學生作出建議:教師在引導學生辨別議題的核心問題、檢視所收 集的數據,以及理解和分析不同持份者的觀點和重視的價值方面,其 角色至關重要。教師亦應幫助學生作出有識見的判斷,提供機會讓他 們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 課堂總結以鞏固學習所得:如同學未能達至共識,教師應總結課堂,

鞏固學生討論所得,以及提示學生日後可以再作探討的部分。

• 透過探究過程,學生可培養整全性思考能力(綜合運用明辨性思考能力、

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及人文素養,例如開放性及尊重不同意見的思維。

• 教師專業的指導、回饋和意見,對學生採用理性客觀方式分析事件及問題,

以及抱持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作為決定及判斷事情的其中一個主導原則,

極其重要。教師應避免於學校傳布或表達顯然有偏頗的政治性質的資料或 言論。再者,教師有專業責任就學生的誤解作出澄清及提供正面指引。

生活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中有不少單元涉及爭議性的議題,例如標準工時及 退休保障。一位生活與社會科教師就教授具爭議性的事件分享了經驗以及提供一 些心得。有關詳情請參閱示例 32《教授爭議性的事件:生活與社會課程(中一至 中三)老師的反思》。

87

在文檔中 第一章 (頁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