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力

在文檔中 第一章 (頁 146-149)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明辨性思考 25 能力

明辨性思考是指找出現有資料或主張中的含義,對資料或主張的準確性及可信性 進行質疑與探究,從而建立自己的看法,審視自己和別人的論點。

在學校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 在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中的例子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

學生將學會:

• 選取、分類和組織資料

• 辨識和陳述主要觀點、問題或核心 議題

• 理解簡單直接的因果關係

• 分辨明顯的事實與意見

• 指出明顯的矛盾,加以澄清,並作簡 單推測

• 推斷出簡單而符合邏輯的結論,不 會與所得的證據和數據產生矛盾

學生:

1. 研習有關《基本法》的簡單文字、

故事和漫畫,並用自己的說話報告 要點或原則

2. 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挑選一個例 子,並報告他們的行為對自己和他 人可能帶來的後果

3. 檢查時間線並找出直接的因果關係 4. 到訪本地一些地方,找出本地人類

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因果關係 5. 討論本地新聞,分辨明顯的事實和

意見

6. 訪問同學以找出他/她們如何管理 自己的金錢,並就所收集的數據作 簡單的詮釋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

學生將學會:

• 從資料中作出歸納/推斷

• 參考其他資料以判斷所得資料的可 信性

• 明白切題與離題的概念

學生:

1. 閱讀有關健康議題的書籍/雜誌/

新聞,並識別影響人們健康的因素 2. 從本地和海外各種來源收集本地活

動的新聞,互相參考,以了解他們 的可信性

25 過去譯作「批判性思考」。2015 年起,本局建議使用「明辨性思考」作為 critical thinking 的中譯,

以強調其要義是明辨分析,謹慎思考。不過,由於其他華語地區的教育部門及專業群體多仍用「批判 性思考」或「批判思維」的譯法,為方便溝通,本局將按處境使用「批判性思考」或「明辨(批判)

性思考」的譯法。

附錄二

135

• 分辨事實與意見、資料與證據

• 辨識明顯的不一致性、缺漏、假設、

成見和偏見

• 訂定適當的問題,作出有理據的推 測和假設

• 根據充足的數據和證據,推斷出符 合邏輯的結論,並推測後果

3. 搜集及比較一些食物廣告,辨識其 內容有何缺漏、臆測、成見和偏見 4. 檢查旅遊景點的宣傳小冊子,區分

事實和意見

5. 從大量來源中挑選相關資訊,以完 成指定的研習和學習任務

6. 研習一些關於某一自然環境的數據 和證據,就其現狀作出合邏輯的結 論,並推測未來的發展

第三學習階段(中一至中三)

學生將學會:

• 辨識議題的關鍵所在

• 廓清及釐定關鍵字詞以引導思考

• 比較不同來源的資料,知悉當中的 異同,並判斷這些資料的可信性

• 分辨事實、意見與有理據的判斷

• 明白資料中的觀點或判斷會受提供 者的價值取向和思想意識影響

• 指出並質疑成見、情緒因素、宣傳成 分及謬論

• 推斷並驗證結論和假設,識別其他 有理據的結論,並且推測可能產生 的結果

• 承認個人限制,以及思考過程中可 能存在的缺失或錯誤

學生:

1. 就一項社會爭議提出其關鍵所在,

並比較同儕之間在選詞用字方面的 不同之處

2. 比較不同材料裡的健康資訊,就自 己的健康問題作出具識見及負責任 的決定

3. 研究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詮釋,

並解釋引起這些差異的原因

4. 檢視不同材料以識別新科技的傳播 對日常生活及環境的影響,並且推 測運用或不運用這些科技可能產生 的影響

5. 分析某一商品的廣告,特別對成見、

情緒因素和宣傳成份提出質疑,從 而作出明智消費的決定

6. 從特定的材料中分析權利、義務和 社會價值的重要性,並識別每分材 料背後不同的價值取向和觀點 7. 選擇某地點以探討土地利用衝突,

識別其他合理的土地發展選擇,並 推測其可能產生的結果

8. 在參加/觀看一場辯論之後撰寫一

附錄二

136

篇反思文章

第四學習階段(中四至中六)

學生將學會:

• 分辨真實與陳述事件、錯誤與準確 概念、相關與不相關的證據

• 分辨複雜的事實、意見與有理據的 判斷

• 指出並質疑不明顯的基本假設,以 及所滲透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

• 察覺個人觀點對資料/事實的選擇 和運用的影響

• 推斷出有根據的結論,推測和評估 可能產生的後果,作出有理據的判 斷,並以口頭報告、演講和書面形式 表達

• 運用合適的思考方法以評估及反思 個人的思考過程,並提出改善建議

學生:

1. 分析支持或反對一項道德爭議的論 點,驗證其概念運用是否準確 2. 透過分析某歷史學家選取及編排歷

史資料的方法,識別他/她的見解 和立場

3. 評價支持某些文化或社會偏見的論 點,對其塑造的假象及不一致性提 出質疑

4. 指出某一經濟政策背後的政策考 慮,如收入均等化或機會均等化 5. 分析個人及團體對可持續使用某區

環境的不同意見,從中識別該議題 背後的個人及群體利益以及不同的 價值取向

6. 與小組成員一起搜集各種常見的邏 輯謬誤,並以之作為互相檢視及評 估對方議論文章的準則,最後提出 改善自己文章的方案

附錄二

137

在文檔中 第一章 (頁 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