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族語振興運動的關鍵—族語認證

第五章 族語的師培與認證

第二節 族語振興運動的關鍵—族語認證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族語振興運動的關鍵—族語認證

一、族語認證制度的變遷

如前段所述,原民會於 2001 年為因應學校裡即將進行的原住民族語教學,

必須認證第一批族語教師而辦理第一屆的族語能力認證考試。雖僅是族語師資的 認證,但接受委託的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推展中心,卻視之為振興族 語的一次契機,因此在策略上將試務工作朝著「語言運動」的理念來規劃,在做 法上,即是讓部落中精熟族語且熱衷傳承工作的原住民人士,都得以藉著參與認 證的工作,投入熱情與專業來醞釀一場振興族語的運動。394運動過程能否順利進 行須仰賴族人們的支持,因此,為了能號召族人響應,政大除了將「族語認證」

視為「族語振興」的重要里程碑,更將民族發展作為整場運動的終極目標,並於 執行過程中一再強調,試務工作應以尊重民族主體性為原則,所以,在推動過程 中,多了許多聆聽與協助,讓族人們自行設想適合的認證方式。「試題研發」是 認證籌辦中最為核心的工作,其中牽涉到的問題除了有試題的題型、試題內容的 開發、試題難易度及鑑別度的評估、題型比重的分配之外,然而實際上,最令所 有認證委員頭痛者,是「原住民族語可以拿來考試嗎?」畢竟,許多族語是尚未 發展出文字,即使是已有教會所推廣的羅馬拼音文字,卻也因為尚未標準化與普 及化,貿然使用必定引起爭議。而文字的問題不先解決,試題也無從研發起。395 或許一般的語言檢定考試是不需投入如此強烈的使命以及負擔,但就原住民族語 言的瀕危現狀來說,唯有藉由一次鼓動與運動,方得以形成一股搶救族語的風潮,

讓族語的生命得以延續。在族語運動的大旗揮舞下,不僅翻動了部落族人對族語 的熱誠,而更加顯示出族語認證的價值與意義。確實,在過程中有許多投入試務 工作的原住民人士,是懷著拯救族語的使命感而來,能擔任族語振興運動的推手,

這群龐大族語認證委員,可是既驕傲又不敢有一絲馬虎,他們主導族語書寫系統 的討論、命題的執行、認證方式的確定等試務相關工作,乃至下鄉宣傳、召開族 語研習班等系列工作,其所架構起的認證制度,是為振興族語所立下的第一項成 就。而族語振興運動也得以浩蕩的上路。

不過,自首屆辦理族語能力認證考試迄今已屆 16 年,其間除了對於族語能 力測驗的方式愈臻周延與成熟,對於各族語能力的分級測驗也已發展出 4 種不同 的測驗等級,對於分級認證的規劃,語言科長邱文隆表示:

原來的計畫本來就有要測驗分級,所以到(族語振興六年計劃)

第二期就開始推動,我們要把測驗作為族語檢測能力的機制。第一 期計畫,在 96 年辦學生考試,語言振興計畫也核定,因為測驗已 經分級了,所以那時候就有委託黃美金老師當計畫主持人,委託台 灣語言學學會,那時候有兩份研究報告,分級測驗的研究報告書,

還有分級測驗題庫的研究報告書,那時候就有分級認證的概念。

394 於陳誼誠《原住民族語振興運動﹕環繞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 論,2004)及李台元《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國立政治大學語言所碩論,

2003)均提及此論點。

395 陳誼誠《原住民族語振興運動﹕環繞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論,

2004)。

1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辦分級要先解決的是題目,有沒有人可以命題,是透過研習來瞭 解,過程花了兩年時間,到(民國)103 年才開始。所以,概念是不斷 延續,…396

表 5-4、歷年族語認證考試一覽表 西元 年度 族語認證考試

2001 90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 2002 91

2003 92 2004 93 2005 94 2006 95

2007 96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 學生升學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 能力證明考試

2008 97 2009 98 2010 99

2011 100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 2012 101

2013 102

2014 103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分初、中、高、薪傳級測驗)

2015 104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分初、中級測驗)

2016 105 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分初、中、高、優級測驗)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推動

族語能力認證考試迄今已辦理逾 16 載,但有些認證委員耆老們已經不在人 世,然而,仍有大部分的委員們持續的協助歷屆的試務工作,為認證制度與試題 研發貢獻一己之力。族語的認證目前已成為振興族語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族語 師資需通過認證後方得以進行教學,原住民的莘莘學子端賴此來取得加分,政府 部門也以此為核心,規劃諸多相關措施來營造語言學習的環境,凡此,皆須歸功 於在第一屆時創發制度的耆老先輩們。

在 2001 年,由原民會委託政大所辦理的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由於在策略上 將族語能力的認證,朝族語運動的理念推動,也一舉讓過去的部落中為族語的傳 承付出心力的原住民人士,都得以藉著投入認證的工作,一同醞釀振興族語的潮 流。首屆認證號召全國近 2,975 人報考,規劃了 6 個考區,61 間筆試試場,66 間口試試場,以及 205 位口試認證委員的辛苦協助,可謂之為一場轟烈的大行動。

所以,與一般語言檢定辦理模式不同的,基於重視民族發展與尊重民族主體性的 原則,政大跳脫學術領導的作業模式,確實讓原住民自己擔任運動的推手,不僅,

號召了這些族語人才,組成一龐大的認證委員團隊,也由其來主導族語書寫系統 的討論、命題的執行、認證方式的確定等試務相關工作,乃至下鄉宣傳、召開族 語研習班等系列工作,所架構起的認證制度,是為振興族語所立下的第一項成就。

認證委員的任務雖吃重,卻也在使命感的驅使之下,使運動得以浩蕩的上路。

396 邱文隆訪談紀錄(2015 年 10 月 10 日)

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族語認證辦理學校除了政治大學以及辦理第 4 屆的東華大學之外,大多由臺 灣師大辦理。平均全國每百名原住民,就有 2.3 個人參加認證考式,並有 1.4 個 人通過認證。由於族語認證並無限定考生的身份,因此在考生中,不乏有非原住 民的考生報名參加,而他們也有不錯的表現。如在首屆認證考試時通過書面審查 的巴義慈神父是一名義大利人。另第四屆族語認證考試時通過布農語的筆試及口 試的石垣直,則是遠自日本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的博士生。下表即為本研究計算 前 9 屆通過考生人數及通過百分比:

表 5-5、1-9 屆認證成果概況表

屆次 1 2 3 4 5 6 7 8 9

合計 辦理學校 政大 台師大 台師大 東華 台師大 台師大 台師大 台師大 台師大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報考人數 2,956 2,593 1,617 911 2,440 2,061 1,531 1,655 1401 17,165 到考人數 2,521 2,214 1,251 706 1,770 1,353 1,132 1,125 734 12,806 通過人數 2,157 1,816 991 526 923 741 588 535 344 8,321 通過率 85. 5% 82. 0% 79. 2% 74. 5% 52. 0% 55% 51. 9% 47. 5% 46. 9% 64. 9%

資料來源: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行政院原民會網站(本研究整理製表)。

由以上針對歷屆考生人數表現的統計,可看出在第四屆之前,人數是隨年遞 減,至第三屆時,參加人數已近首屆的半數,第四屆人數更是不及首屆的三分之 一,在停辦 2 年之後,第 5 屆的報名人數則又回復第一、二屆盛況,成長至 2,440 人。

黃美金在檢討第二屆考生數降低的情形時,曾表示「因 2001 年舉辦考試的 目的在於保存及傳承原住民族語,及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中需要大量稱職之族語教 師而辦理。至 2002 年第二次辦理時,儲備族語支援教師之迫切性已不復存在。」397 所以,考生的參與情形才會連年遞減。此項說法乃是假設所有考生均有擔任族語 教師的意願,因此在第一屆認證通過 2,157 名考生之後,應已解除族語教學需支 援教師之急,故於次年再度辦理時,考生數不增反減為理所當然。在本研究訪問 曾參與過認證的原住民人士,從其所述中得知族人參加族語認證的動機,也部分 印證此說法。將認證視為可擔任族語教學工作的一種資格檢定者,如在花蓮縣卓 溪鄉牧會,本身為布農族人的林正輝牧師說,「部落的人大多是在牧師鼓勵後,

報名參加的。參加認證考試的人,以為考上之後可以有教族語的工作機會,所以,

第一屆時報名的人很多。」卑南族的兩位已從事族語教學的支援教師在接受訪談 時也表示,「大部分會參加族語認證的族人,是以為可以有機會到學校教族語。」

排灣族的族語教師高金玉老師也以為「是可以擔任族語老師的誘因,吸引族人參 加認證的主要因素。」

在進一步詢問受訪者為何人數會連年遞減時,則也獲得如下的回答。「部落 裡族語能力較好,而且也會去考的人,大多是四十歲左右,這一批人在前三屆時,

有意願的人大多已經考過了,所以,到了第四屆時,報名的人就比較少了。」「其

397 黃美金〈台灣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考試之回顧與展望〉收錄於《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 論與實務》(台東:台東大學, 2007)頁 83。

1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未參加的族人,可能是意願不高或是能力不足。有許多族人在看到通過族語能 力認證的人也不怎麼樣,就更沒有想參加的意願。」賽夏族的武茂老師則提供賽 夏族人對認證的想法:「雖然在第一屆時部分考生有想當族語老師的念頭,不過,

也有人是擔心若賽夏族考的人少,以後會不會被廢掉,所以就去參加。像北群的 賽夏族就是擔心報名的人太少,所以就鼓勵族人一起報名,並在考試當天租車北 上考試。」

對於認證人數減少的問題,至第三屆辦理的台灣師大即欲解決此問題而提出 建議:「建請主辦單位規劃開設族語聽、說、讀、寫等相關課程,提供族語學習 之管道,讓有志學習族語之原住民及有興趣之非原住民均有進修機會。」並「制

對於認證人數減少的問題,至第三屆辦理的台灣師大即欲解決此問題而提出 建議:「建請主辦單位規劃開設族語聽、說、讀、寫等相關課程,提供族語學習 之管道,讓有志學習族語之原住民及有興趣之非原住民均有進修機會。」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