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書寫文本的質量盤點

第四節 音樂出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音樂出版

對於族語歌謠演唱技巧的流失,其實也是許多關心民族文化的音樂人所感嘆 的現象,許常惠即表示「今昔阿美語的比較,除了演唱曲目數量上的銳減之外,

最大的出入則在於演唱技法的『化繁為簡』。」333。畢竟在 45 年前其所進行的民 族音樂調查工作記錄了許多阿美族傳統歌謠,再經比較當今許多族人已失去了過 去阿美族獨有的唱腔,其嘆息文化的流失除了語言之外,唱功的流失同樣嚴重。

45 年前族人保留了繡織旋律的唱功,運用大量的喉腔聲區的 轉音習慣與技巧性的高音、點狀支撐習慣等傳統技巧來演唱,留下 了多少族人美麗的回憶與嚮往。如今,阿美族人傳統唱法與聲腔美 學,受到時空環境與生活場域急劇的變化,再加上都市阿美城市歌 唱美學觀的強力介入,不禁令人感嘆「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 改」,老一輩的族人唏噓這一輩的族人早已失掉傳統的「原味」。334

昔日的阿美族的音樂沒有歌詞,不過即使沒有所謂的「歌詞」,但並不表示 歌曲並無意義,凡倒是在「虛詞」的演唱更能傳遞演唱人所要表達的意義。335直 至日治時期因語言及文化的同化之下,阿美族的歌謠亦逐漸受到日本歌曲影響,

意指隨著環境的改變,外來文明的引進,新一代的人無法滿足原有的民間音樂,求新求 變,於是新的通俗歌曲便應時代的需求而誕生 336。即便阿美族歌謠的旋律已受到日本 歌曲影響,惟在歌詞的內容上仍舊以族人們日常生活為主。至日治後期,隨著太平洋戰 爭的爆發,以及日軍徵召族人加入義勇隊及擔任軍伕,歌謠也轉變為與思念從軍族人相 關的內容,而出現了〈送君從軍〉、〈送君出征〉、〈思念伊人〉、〈戰亂悲情〉等歌謠。337 另於日人岡本新市在花蓮港廳任教時的發現,「蕃人音樂的變化主要來自教 育的力量。蕃童教育所學生所學的唱歌,跟東京的孩子學的是同樣的材料…即使 是蕃歌,在風琴的伴奏下已經失去其原有的音律。」是以,其一語道破因現代音 樂教育對於傳統族語歌謠音律的影響,並感慨表示「總之小孩在蕃童教育所,青 年以上的人在社會教育和環境中,學習音樂,加上強大音量之樂器進入蕃社,因 此蕃人的音樂不久應該就會被同化了」338,似乎預言原住民傳統音樂將在現代化 及教育的影響,將產生無可彌補的破壞。

日治時期以後,阿美族被迫進入文字時代,實詞歌謠的「神聖性」不再被特別 重視,族人開始學會創作帶有實詞意義的歌謠。339繼而至國民政府時期,隨著大

333 吳榮順等〈花蓮縣境阿美族音樂精選集 86 首樂曲:民歌的堅持與適應〉《重返部落.原音再 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一》(宜蘭:國立臺灣傳藝總處籌備處傳藝中心,2010)頁 52。

334 吳榮順〈花蓮縣境阿美族音樂精選集 86 首樂曲:民歌的堅持與適應〉《重返部落.原音再現:

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一》(宜蘭:國立臺灣傳藝總處籌備處傳藝中心,2010)頁 52。

335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2003)。

336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大陸書店,2000)。

337 林道生《花蓮原住民音樂(1):布農族篇》(花蓮:花蓮縣政府,1998)頁 18-19。

338 岡本新市《蕃人教化と音樂教育の未來》1933,頁 12-13。引自王櫻芬《聽見殖民地: 黑澤隆 朝與戰時台灣音樂調查(1943)》(台北:台大出版社,2008)頁 315。

339 郭郁婷《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之研究—以已出版的阿美、卑南、鄒族之影音資料為例 (1945-2007)》(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論,2007)頁 112。

1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眾媒體的行銷並進入部落,在原住民社會中即出現混雜流行音樂旋律以及華語的 歌謠,且可區別為以流行音樂旋律搭配族語的歌謠,或是傳統歌謠旋律填上華語 歌詞的混搭歌謠 340。不過,音樂出版事業投資原住民社會消費市場以唱片、卡 帶出版原住民歌謠,亦直接促成了前述混搭歌謠的推廣,如在花東地區,安安、

夏國星及盧靜子等阿美族歌手,即屬在國民政府來台後第一批灌製唱片的歌手,

也可能是原住民唱片工業的開端,341後續則有哈雷唱片、水晶唱片、角頭唱片及 風潮唱片等出版原住民歌謠。342對於原住民音樂媒體文化的發展,陳俊斌分為四 個時期,分別為 1.1960 年代以前:唱片出現之前、2.1960-1980 年代:唱片時期、

3.1980 年代至今:卡帶時期、4.1990 年代至今:CD 時期。郭郁婷收集阿美族專 輯 42 件,另原住民綜合語言類專輯有 139 件,整理出近 60 年來原住民歌謠發展 的脈絡,對於阿美族歌謠的流變,其也提出相關的觀察及討論。343另江冠明亦針 對台東縣原住民創作歌謠進行實地研究,究其《台東縣現代後山創作歌謠探勘》

一書之章節中,分別以年代進行區分,且能看出原住民歌謠在各時代的變遷,其 章節分為「1940 年代創作歌謠與近代民歌的重疊地帶」、「1950 年代創作意識的覺 醒」、「1960 年代時代歌謠的演變」、「1970 年代傳唱的年代」、「1980 年代民歌風的 創作時代」、「1990 年代流行歌謠的創作力」、「台東的漢語新歌謠」等,因其研究 對象包含阿美族,亦可窺出阿美族歌謠的演變以及族語歌謠的樣貌。344

追溯第一張阿美族歌謠唱片專輯是由臺北鈴鈴唱片公司及臺東心心唱片公司 於 1960 年代陸續以「台灣山地民謠歌集」為名錄製專輯。345其中鈴鈴唱片公司以 阿美族為子標題的專輯如下表:

表 3-18、鈴鈴唱片公司「台灣山地民謠歌集」阿美族為子標題專輯 採集地點 子標題

1 台東 台東阿美族民謠 台東阿美族 台東阿眉族

2 台東長濱 台東長濱.阿眉族土風歌 台東長濱鄉阿美族

台東長濱.阿美族民謠 3 台東馬蘭 台東馬蘭阿眉族民謠

台東馬蘭阿美族

4 台東成功 台東成功.阿美族民謠 5 花蓮 花蓮阿美族民謠

340 郭郁婷《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之研究—以已出版的阿美、卑南、鄒族之影音資料為例 (1945-2007)》(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論,2007),頁 113-124。

341 楊士範《聽見「那魯灣」》(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9)頁 79-80。

342 陳宣伶《部落的聲音-1970 年代之後原住民音樂的創新與轉折》(花蓮:東華大學民族發展 研究所,2010)頁 63-64。

343 郭郁婷《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之研究—以已出版的阿美、卑南、鄒族之影音資料為例 (1945-2007)》(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論,2007)

344 引自郭郁婷《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之研究—以已出版的阿美、卑南、鄒族之影音資料為例 (1945-2007)》(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論,2007)頁 6

345 黃貴潮〈阿美族的現代歌謠〉。山海文化雙月刊,第 21、22 期,2000 三月號《我要為你歌唱-原 住民音樂專輯(上)》頁 74。

1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花蓮阿美族千人舞會歌集 6 花蓮光復鄉 花蓮光復鄉阿美族

7 花蓮田埔 花蓮田埔阿美族

資料來源:陳俊斌《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台北:國 立台北藝術大學,2014)頁 50。

玲玲唱片公司出版之阿美族音樂唱片中,有完整標示者以採集台東阿美族專 輯居多,計有 19.5 張,於花蓮採集之唱片為 8.5 張,另尚有未標示子標題但標有 採集地點的唱片,以及全未標示的唱片,估算還應增加約 10 張以上的唱片。346心 心唱片公司出版原住民音樂黑膠唱片,全以阿美族音樂或阿美族演唱者為主,包 括 14 集的「台灣山地民謠」唱片及「盧靜子.真美主唱第一集」、「心心之音第一 集台灣山地舞曲」。又「台灣山地民謠」第 1 至 6 集為盧靜子專輯,第 7、8、11、

13、14 集收錄宜灣阿美族人演唱,第 12 集為「阿美貓王郭茂盛騷爆笑集」的「笑 料唱片」。347無論是玲玲唱片或是心心唱片所出版的台灣山地民謠等專輯,至少有 9 張係由黃貴潮所擔任企劃或作詞的唱片,對於傳統阿美族旋律如何轉變成為有歌 詞的歌曲,其表示:阿美族的流行歌是有了唱片以後開始改變了,歌詞裡也開始 有了母語,所以原住民慢慢文字化,但是為了配合歌詞在旋律上有是有些的改變。

加了歌詞他就會有生命,要不然早就消失了。348是以推斷,在阿美族流行歌曲出 現後方開始有「固定」的母語歌詞,在此之前,多以「虛詞」配合旋律演唱。349

如前所述,藉由唱片流通所引領的阿美族歌謠文化變遷,影響了族人對歌謠 的唱誦態度,也讓傳統旋律透過族語填詞之後,由虛詞轉變成實詞,賦予了傳統 旋律的新生命,另也逐漸發展出融合其他現代歌謠或他族歌謠以及創新的新旋律,

以配合擴大的唱片市場所需。另據郭郁婷調查後續出版原住民歌謠的唱片公司共 有 77 家,其中阿美族創作歌謠共 158 首,其中有大多歌謠為繼玲玲唱片或是心心 唱片公司所出版唱片後所產出之專集,就其整理阿美族語專輯如下表所示:

表 3-19、出版阿美族語唱片專輯公司一覽

出版公司 阿美語專輯

1 台灣的美音樂工作室 《花蓮縱谷香頌》

2 金欣唱片音樂帶影視企業 有限公司(欣欣唱片錄音帶 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原住民情歌 12、15、21》、《台灣山地原住民情 歌 1-7》

夏國星《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 7》

吳耀福《原住民情歌 9》

3 欣代聲視育樂事業有限公 司(欣代聲視娛樂股份有限 公司)

《原住民創作歌謠 1、3、4、6、7、8、9、11、

12、15、17》

夏國星《原住民創作歌謠 2》《原住民創作歌

346 陳俊斌《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台北:國立台北藝 術大學,2014)頁 32-35。

347 陳俊斌《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台北:國立台北藝 術大學,2014)頁 37。

348 黃貴潮〈黃貴潮-歌謠創作與流行歌的起源〉(台東:台東縣政府,1999)頁 183-184,引自陳俊 斌,頁 49。

349 陳俊斌《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台北:國立台北藝 術大學,2014)頁 50。

1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謠 5》

吳耀福《娜奴灣山地情歌 1》、《原住民創作歌 謠 7、14、17》

4 角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郭明龍《龍哥》、蔣進興

5 高動力國際娛樂公司 《給我的父親郭英男》2002 年

5 高動力國際娛樂公司 《給我的父親郭英男》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