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智慧建築的定義與發展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智慧建築的定義與發展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民國 92 年訂定「智慧建築標章」制度,隨後於 99 年 開始執行之「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便陸續推動智慧環境科技應用於建築上 的研究與方案,並於 105 年推行「智慧建築評估手冊」,提出智慧建築於檢核 時須考量之評估指標內容,包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

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等八大項目,成為台灣於檢核智慧 建築標章之評估要項(圖 2-1);將其理念導引至居住環境內部,可導引出智 慧住宅的最終目標:讓人們享有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適的生活品質(曾俊儒,

2008)。

圖 2-1 建築智慧化設計規範架構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研所,智慧建築標章)

溫琇玲(2007)表示,打造智慧化居住空間的最終目的是讓此環境中居住 的人們,享有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適的生活品質,若能導入科技生活概念,

將建築物導入永續環保觀念與智慧化等相關產業技術,建構主動感知及滿足使 用者需求的建築空間,就能創造出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與永續的工 作及生活環境,欲達到此效果則可參照下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公布之智慧建築 標章八項指標進行規劃:

資訊及通信系統應能對於建築物內外所須傳輸的訊息(含語音、文字、圖 形、影像或視訊等),具有傳輸、儲存、整理、運用等功能。其目的在於提供 建築物所有者及使用者最快速及最有效率的通信服務,以期能確實提高建築 物及其使用者的競爭力;此外相關資訊及通信系統機能的規劃、設計、建置 與維運,必須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使用的方便性及未來的擴充性,

並充分應用先進的技術來實現(史長弘,2008)。

「安全防災」指標包括了「建物防災」與「人身安全」兩個指標項目。

所謂「建物防災」指標乃是用來評估建築物藉由自動化系統對地震、水災、

火災等災害事先防範或防止其擴大的智慧化性能指標項目。而「人身安全」

指標則是用來評估建築物藉由自動化系統對盜匪入侵或人為故意破壞或毒氣 外洩等危害或威脅建築物使用者人身安全等事故事先防範或防止其擴大的智 慧化性能指標項目。其目的除了要能滿足建築物的使用機能外,最重要的是 要確保建築物可以防範各種災害,使建築物本身隨時維持其使用機能並且能 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避免造成任何傷亡或損失。然而在建築物的生 命週期中,必然會遭受各種天然災害或人為的蓄意入侵或破壞,因此如何以 各種自動化系統事先防範或防止各種災害的發生及擴大以確保使用者的生命 財產安全(史長弘,2008)。

「健康舒適」指標區分成「視環境」、「音環境」、「溫熱環境」、

「空氣環境」、「水環境」與「電磁環境」等六大項目。所謂「視環境」指 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採光環境與照明環境間所形成之室內綜合視覺環境舒適 性的指標。「音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噪音環境之解決對策與背景音 環境舒適性控制的指標。「溫熱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溫濕環境與空 調環境間之舒適性處理對策的指標。「空氣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空

氣清淨與空氣品質控制之處理對策與健康性的指標。「水環境」指標乃是指 建築物室內生飲水系統水質處理對策的指標。「電磁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 物室內電氣設備與E 化設施輻射處理對策的指標。其目的除了要能滿足建築 物的使用機能外,提供在室內工作者一個健康舒適工作之場所,亦為重要之 建築目標之一。智慧型建築物應用高科技技術與設備,提供不同於一般建築 物之空間服務功能時,若其能更臻於美質適意之環境,將可幫助室內空間使 用者主觀感受提昇健康舒適程度,有助於滿足室內空間活動之效益(史長 弘,2008)。

為評估智慧型建築物之設備系統節能效益,以設備節能效益評量值為評 估指標,建築物用電以空調、照明、動力設備等為主,因此評估指標是以空 調、照明、動力設備等設備系統之各項系統構成之節能手法為評量依據,並 考慮利用再生能源之效益。其目的主要鼓勵智慧型建築物採用高效率與節能 的設備,空調設備以空調主機效率應符合政府之規定,再加上鼓勵採用空調 節能設計之手法。照明設備與動力設備主要採用單位面積用電密度之管制,

以避免照明設備與動力設備之過量設計,鼓勵採用節能設計手法以滿足需 求。至於建築設備設計除了考慮節能外,仍應考慮環境舒適度(史長弘,

2008)。

「綜合佈線」系統是一套用於建築物或建築群內的傳輸網路。可將語 音、數據、影像和控制信號連結,也可使上述設備與外部通訊數據網路箱連 結。一個良好的佈線系統應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擴展性,且對其服務的設 備有一定的獨立性。其目的是促使建築物變成聰明智慧的建築物,達到高效 能、舒適、安全、節能的目標,也使得綜合佈線的應用更普遍,讓應用系統 的連結整合更容易(史長弘,2008)。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應用在建築物上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不斷的更新,

而這些新的控制管理系統則依建築物內的設施用途而建置有不同的應用系統 (如空調監控、電力監控、門禁控制、消防警報、安全警報、停車場管理 等),也因為有不同的應用控制系統,常常發生設備資源無法共用,且各子系 統之訊息無法相互溝通與綜合應用,來呈現有效的自動化管理(溫琇玲、洪慶 雲,2000)。所以智慧化建築是現代高科技的結晶,它是建築技術與資訊技術 的結合,也就是要具備有實現資料共享的能力,以提高建築物的管理效率和 綜合服務的能力(史長弘,2008)。

智慧型建築之效益係透過自動化之裝置與系統達到節省能源、節約人力 與提高知性生產力之目的。其所可能涵蓋之系統設施將包括資訊通信、防災 保全、環境控制、電源設備、建築設備監控、系統整合及綜合佈線與設施管 理等系統之整合連動。即運用高科技把有限資源及建築空間進行綜合開發利 用,以提供舒適、安全、便捷之使用環境,並有效地節省建築費用、保護環 境及降低資源消耗。所以需有良好的設施管理才能確保各系統的正常運轉並 發揮其智慧化的成效。設施管理系統之設計除須滿足現有相關法規之要求 外,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及充分應用先進技術來設計為 目標,以使建築物保持良好智慧化之狀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