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歐盟區域統合對荷蘭資本主義發展之助益

第五章 改革無期限之福利國家的永續發展

第三節 歐盟區域統合對荷蘭資本主義發展之助益

壹、歐盟經濟治理的成功

歐盟經濟之發展與統合堪稱人類歷史上的創舉,目前歐盟經濟統合的表現與 成績是世界各國有目共睹的,也可視為是歐盟統合中最成功的一環。早在1957 年的《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中,歐盟最早的六個會員國便確立了歐洲區 域經濟統合的必要性與原則,它明確指出歐洲經濟共同體必須在會員國之間逐步 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實現經濟一體的目標。

歐盟的經濟政策主要分為八類領域,其分別為建立內部單一市場、成立經濟 暨貨幣聯盟、發展共同對外貿易政策、共同農業及漁業政策、共同財政政策、競 爭、產業、研究與技術開發政策、區域發展政策以及運輸、能源及電訊政策等。

建立內部單一市場不僅是歐盟發展史上最早確立的目標,也是歐盟統合不斷 擴大與深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其目的在於消除歐盟成員國內所有妨礙生產要素流 通的障礙,達到歐盟區內單一市場的期盼,由其衍生出來的相關經濟政策有許 多,但對於各會員國影響最深遠的便是經濟暨貨幣聯盟(EMU)的成立、發行 單一貨幣歐元、成立歐洲中央銀行掌管歐盟財政政策等,因此,本部份將就歐盟 致力於建立內部市場、發展共同貨幣、財政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的部份,探究其

與荷蘭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

一、建立內部市場

歐盟單一市場建立的四大自由指標目前已經成功達到人員、貨物、資本的自 由流動,而服務的自由也透過《服務指令》(Directive of Service)逐步建立完善 的自由網絡。無疑的歐洲單一市場是當前全球貿易中顯著的目標市場,無論是其 內需市場之潛力或對外貿易之能力都緊攫住國際投資客的目光。

儘管早在1957 年就通過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1961 年至 1968 年間相繼取消貿易限額與內部關稅,對外實行統一關稅,會員國間的貿易量大幅 增長,帶來巨大的利益,但內部的貿易壁壘的掃除,即落實四大自由化一直到 1980 年代初、國際經濟環境的劇烈競爭下,才被歐洲共同體重新提出。當時歐 洲國家普遍面臨著經濟成長緩慢的問題,例如經濟發展停滯、勞動生產率低、失 業率高居不下等,對外貿易上歐洲產品更加缺乏競爭力。

同時,相對於美國、日本的經濟、貿易、就業、技術等表現,歐洲共同體更 相形見拙。此外,當時歐洲各國面臨景氣蕭條,反而築起貿易保護措施以保護國 家利益,使得結合為關稅同盟的經濟效果喪失。為解決此問題,1985 年歐體提 出建立內部市場白皮書,並於同年在廬森堡高峰會中通過羅馬條約的補充文件

《單一歐洲法》,展現亟欲實現沒有內部經濟發展障礙的共同市場(張健雄,2006a:

96-97)。

搭配著當時一些歐洲國家與美國強烈傾向市場經濟自由化的私有化浪潮,歐 體共同市場的建立也順水推舟的開啟。對於歐盟會員國而言,歐盟共同市場建立 最顯著的利益便是區域內貿易壁壘的消除,由於歐盟內國家各地區發展程度不 一,產業強項亦有所不同,共同市場有助於區內產品的跨國流通,使得區域內消 費者有更多元與低成本的消費選擇。

歐盟建立單一市場的計畫也因此吸收了原本參與歐洲自由貿易區,但非歐盟 成員的國家,這些國家為了確保歐盟在成立共同市場後,能對歐盟維持同樣的出

口水準,便同時希望與歐盟建立起新的貿易網絡,即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1992 年《歐洲經濟區條約》簽署完畢,1994 年生效,是歐盟經 濟區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性質僅是一個自由貿易區,並非一關稅同 盟,也沒有包含政治或貨幣聯盟的內容,其特點主要包括四大自由、以歐盟競爭 制度為競爭基礎、與歐盟在研究、發展、教育與環境等多面向上的合作。事實上 就是將歐洲單一市場擴大到歐洲自由貿易區的國家(張健雄,2006a:111-112)。

1993 年的《成長、競爭與就業》白皮書指出統一的共同市場的成就有:廢 除了七千個關稅稅則、節省國際運輸成本近3%、市場內外的企業合併倍增、投 資相較於1985-1990 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一、創造 900 萬個工作機會、每年為國內 生產總值增長貢獻了0.5 個百分點(張健雄,2006a:113)。

二、共同貨幣政策

歐元的出現改變了美元獨霸世界的局面,張健雄認為它改善了世界總體經濟 環境,促進全球貨幣體系合理化,作為歐洲貨幣一統使歐元成為世界上的強勢貨 幣將能有效壓縮國際金融投機活動的獲利空間,對會員國與其企業而言,能擁有 穩定的貨幣經濟環境。

自布列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在世界經濟活動中承擔的責任遠超過其得以 支撐的能力基礎4,成為世界經濟秩序不穩定的潛在因素,美國的任何經濟波動 都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歐元成為世界強勢貨幣將能因此與美元共同承 擔穩定世界金融體系的責任,調整國際貨幣體系的比重,有利於世界經濟活動的 穩定進行(張健雄,2006a: 175-6)。

對歐元區內的會員國而言,消除了跨國貿易的匯率風險,極小化交易成本。

經濟暨貨幣聯盟(EMU)十餘年來年的發展已被視為自布列頓森林體系以後最 重要的貨幣改革,不僅史無前例,也說明歐洲的前瞻性與能力,做出深遠的決定,

4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只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5%,進出口貿易總額低於 20%,但美元的使用佔 世界貿易的50%,全球金融交易的 80%,國際儲蓄的 60%。

而歐元的成功也證明了歐洲貨幣體系的策略成功,在經濟動盪下的當代更說明了 歐洲在共同、健全的公共財政與總體經濟政策合作下,展現出區域總體經濟的穩 定,對世界各國而言皆具重要意義。

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EMU) 帶給公民的益處是實質的。過去十年通貨膨 脹率維持在2%、自 1999 年以來增加了 1600 萬個工作機會、長期利率降至 4%、

使用歐元減少匯兌損失、穩定匯率增加歐園區內國家的貿易發展。而對於整體經 濟發展來說,更顯得重要,2007 年公共預算赤字降到 GDP 的 0.6%是歷史新低,

歐洲市場統合擴展制財政領域,對消費者而言意味著更便宜的產品與服務,歐元 的國際角色日漸提升,提供會員國處於國際經濟環境高度風險下的保障(EC, 2008: 3-6)。

當代國家用以實現經濟目標的兩個大政策工具:貨幣與財政政策。財政是國 家機器運行的物質基礎,同時是構成國家主權的重要部份。歐元的發行使會員國 失去對本國經濟進行總體調節的手段,各國的貨幣制定權轉移至歐洲中央銀行,

其在歐元區內執行統一的貨幣政策,而會員國則因採行歐元而喪失了獨立運行貨 幣政策的空間,可以說會員國不再具有以貨幣政策進行總體經濟管理的條件。但 是對於極度仰賴強勢貨幣作為國際貿易基礎的荷蘭而言,採行歐元有助於貿易發 展之穩定。

三、對外貿易政策

歐盟共同市場的建立不僅使會員國間彼此的經濟活動以更低成本、高效率的 方式緊密結合,對外也使歐盟在國際經濟環境中成為一個集體的力量,有助於歐 洲國家在世界經濟中與美國、日本的超大經濟體並駕齊驅。

但對於非歐盟共同市場的貿易夥伴或競爭者而言,歐盟共同體因為內部市場 的自由流動性增強,造成貿易移轉的效應,將削弱區域外的企業的競爭力,為免 除這些不利的影響,區外貿易夥伴則透過一些策略排除歐盟共同市場所間接形成 的貿易壁壘,例如:直接投資、要求與歐盟簽訂雙邊或多邊經濟協定或是申請加

入歐盟等(張健雄,2006a: 111)。

貳、歐盟社會統合面向

一、歐盟社會政策發展

就歐盟統合之歷史過程看來,具有明確的經濟目標與政治動機,前者企望透 過歐洲地區的市場統合、破除貿易壁壘與人才、勞務、貨物及資本更加自由流通 的手段,達到歐洲區域間規模經濟之統合與發展,維持歐洲地區於全球化時代下 的競爭力,後者的初衷則是為了避免歐洲再度重啟戰事,藉由各國經濟的高度統 合,帶動更緊密的政治統合。如今歐盟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實體、相對開發 的成熟經濟體,然而背景下,歐盟經濟統合與社會統合進度之間卻產生明顯的落 差。

施世駿認為歐盟社會政策之地位一直居於經濟統合的陰影下,無發真正統合 出一個完善的歐洲社會模式。可以說,發展一個社會的歐洲一直是歐盟統合中,

最難且最無法觸碰的範疇。然而歐盟並未因此展現對於社會政策的漠視,事實上 早在1957 年歐洲共同體條約中第 117 條至第 128 條,就曾針對就業與勞動條件 相關的議題制定規範,這使得歐盟社會面向中的四個領域產生大進展,即歐盟內 勞工之遷徙自由、兩性同工同酬、各會員國社會保險給付協調與勞動保護及條件 之改善。之後的1960、1970 年代,歐盟社會政策發展停滯,1985 年,歐體主席 戴洛(Jacques Delors)明確將「歐洲社會模式」標示為一個平衡經濟與社會分配 的社會模型,戴洛的策略是以社會管理(social regulation)及社會對話(social dialogue)促進歐盟層次的社會發展動力,讓歐盟層級的社會團體能透過類似國 家內統合主義的模式,帶動歐盟社會政策領域的突破(施世駿,2005:1)。

儘管在戴洛的帶領下,對歐盟的社會面向應有的關注與呼籲逐漸浮上檯面,

儘管在戴洛的帶領下,對歐盟的社會面向應有的關注與呼籲逐漸浮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