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4. 篇章分析

2.4.1. 篇章的銜接與連貫

2.4.1.2. 漢語的篇章關聯性

張誼生(1996:28)提出副詞的篇章連接功能有六種:1.表順序,2.表追加,

3.表推論,4.表解說,5.表轉折,6.表條件。錢乃榮(2002:270)指出,漢語重意 合而非形合,不論是在複句或句群,主要表達上下文的關聯性,一般而言,此種 關係可以是並列、連貫、遞進、選擇、轉折、因果、條件、順推、讓步、目地等 類別。因為文獻對「並」的篇章功能描述不多,所以我們先以「而」、「但是」與

「其實」為例,簡述漢語篇章關聯性。

(一) 轉折與對比─以「而」為例

胡壯麟(1994:100)指出轉折分成強弱兩式:「弱式轉折常見之於矯正性連接,

通過後句對前句的措辭略作調整。強式轉折表現為排除性轉折,其前提是後續句 中的情況需排除前句之外」,換言之,前句中的情況,只有在考慮到後續句中的 情況才能成立或接受。張文賢(2009)指出,漢語學界對轉折關係的看法分成兩 派:一是語義對比(參見丁聲樹等,1963;邢福義,2001:292-293),一是反預期

51

(參見呂叔湘,1990:340、郭志良,1999:55)。張文賢認為反預期就是語用對立。

換言之,轉折可來自語義對比及語用對立。

郭志良(1999/2005:41, 55)認為判斷複句是不是轉折複句,要看後一分句所 表示的事實是否軼出預期,是否屬於異態,而不是從分句之間的語義對立決定的。

郭志良認為構成轉折關係語段的邏輯基礎為矛盾、對立、差異,如果兩個語段的 語義並重,強調相反而相成,則不屬於轉折關係。如例句(118):

(118) 結合自然語言講邏輯,既是一個古老的傳統,又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王維賢,《邏輯 學》,引自郭志良,1999/2005:41)

郭志良認為例句(118)不屬於轉折關係。但是郭志良(1999/2005)也指出當說話 者心理上特別重視後一語段時,此種複合關係才會變成弱式轉折關係,例如例句 (119)中的「反之亦然」:

(119) 宏觀層次的信息會影響到微觀層次的信息,反之亦然。李國正,《生態漢語學》,引 自郭志良,1999/2005:41)

由此可知,轉折的定義還需考量語義比重的不同,也就是上下文語境所呈現的句 義決定。以下我們以「而」為例,討論轉折的概念。洪慎杏(2008:37)將轉折 定義為「當兩分句連結時,若後句之命題或預期能否定前句之預期,則兩者形成 轉折關係」。Blakemore(1987)把否定預期分成直接(direct denial)和間接(indirect denial),直接否定預期如例句(120):

(120) John is Republican but he‘s honest. (約翰是共和黨員,可是/不過他很誠實)

我們可從例句(120)推論出前句的預期是「不誠實」。洪慎杏以 Blakemore 的直接 否定是「以後項之命題來否定前項之預期」,另推論認為 Blakemore 的間接否定 是指「以後項之預期來否定前項之預期」。洪慎杏(2008:53, 69-71)認為「而」

可關聯的語義成份有添加(additive)、轉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在篇 章層面,「而」則是對比標記(contrastive)和話題轉換點(topic shift point)。

接下來,我們以表 二-3 中的例句(59)「我們沿著河邊走並非貪圖路近,而是

52

要順路看看電站」一句,討論「並(不)……而……」共現的關係。洪慎杏(2008)、

嚴麗明(2009)都認為「而」在篇章是表「對比」。為方亲討論,我們再次列出 例句(59)如下,重新編號為例句(121):

(121) 我們沿著河邊走並非貪圖路近,而是要順路看看電站。(呂叔湘編 ,1999)」

例句(121)若把「並」字所引導的短句「並非貪圖路近」省略,則例句(121)會變 成病句,「*我們沿著河邊走,而是要順路看看電站」,但是若刪去前句「我們沿 著河邊走」,則後項可獨自出現,請見例句(122):

(122) 甲:你們為何沿著河邊走,是比較近嗎? (筆者自擬)

乙:並非貪圖路近,而是要順路看看電站

根據洪慎杏(2008)、嚴麗明(2009)提出「而」表對比的觀點,我們認為在例 句(121)中,「而」的前項是「並」所呈現的否定甲的預設「不是貪圖路近」,後項 為「是要順路看看電站」,我們引用嚴麗明(2009)的觀點:「當前項的蘊涵不能 被後項取消時,就無法成立轉折關係」,檢驗例句(122)乙所說的話,前項「不是 貪圖路近」的蘊涵為「不怕走遠路」,無法被後句的「順路看看電站」取消,但 是前後的語義之間的確存在差異,因此,當「並」後接否定與「而」共現時,我 們認為這屬於郭志良所說的弱式轉折。另外,語言中表示因果關係的句群一般需 相伴出現,否則易變成懸句(suspension),再看例句(121)「我們沿著河邊走並非 貪圖路近,而是要順亲看看電站」。若省略「而」所引導的後項,變成「?我們沿 著河邊走並非貪圖路近」,這句話是否成立,和語境有關。第一種情況是受話者 聽到「我們沿著河邊走並非貪圖路近」後,不知該如何接話,因為「我們沿著河 邊走並非貪圖路近」令人覺得對方的話似乎還沒說完,等著聽接下來的解釋;第 二種可能情形則是當對方認為「你走捷徑,抄小路」時,你對此提出異議,才會 說出「我們沿著河邊走並非貪圖路近」。根據以上討論,我們認為「並」與「而」

的共現似乎有其必要性,我們將於 4.3.3 以語料進行檢驗。至於例句(122)中,乙 所說的目的是為了「反駁/申辯」還是「否定預設」等因素,涉及說話者的意圖,

我們將另跳脫單句的侷限,從語用的角度對「並」真正的語言功能進行檢視,則 請參見 4.4.2 的討論。接下來,我們以「但是」為例,討論局部與整體銜接功能。

53

(二) 漢語篇章銜接之局部與整體功能─以關聯詞搭配及「但是」為例

張文賢與邱立坤(2007)把連詞和關聯性副詞合稱「關聯詞」,認為關聯詞 可單用,以下針對張、邱所舉和「並」有關的部份,摘要討論如下,請看例句(123):

(123) 演出結束後,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走上舞台,親切會見了參加演出的全體人員,祝 賀演出成功,並與他們合影留念引自張文賢、邱立坤,2007:64

另外,張、邱指出關聯詞可搭配使用,如「即使……也……」,參見例句(124):

(124) 這三道屏障,即使飛機從高空俯衝而下,直撞安全殼,也不會造成任何核洩漏引 自張文賢、邱立坤,2007:64

張文賢、邱立坤(2007)以句中是否出現主要動詞做為單句、複句的判斷標 準,並把銜接兩個(或以上)分句或句子的稱為「超句銜接」、銜接分句的為「句 間銜接」、銜接分句內句子成分的是「句內銜接」三個層級。張、邱檢索《人民 日報》標注語料庫(PFR)研究關聯詞搭配,分成關聯性副詞在前和連詞在前的 搭配兩大類。其中,關聯性副詞在前的銜接搭配「也……並……」與「還……並……」

是屬於前一關聯詞「也」、「還」銜接超句,後一關聯詞「並」只銜接句間的關 聯詞搭配類別。請見例句(125):

(125) 近些年來,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開展了資本經營,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引自張文賢、

邱立坤,2007:67

例句(125)的「也」銜接上文,是超句銜接,「並」只銜接「不少企業開展了資本 經營」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屬於句間銜接。此外,第二類的連詞在前的關 聯詞搭配,連詞和副詞的句間與句間銜接搭配有「並還」及「並……還……」。

另外的連詞與連詞的搭配則是句間與句間「並……並……」,但是張文賢、邱立 坤(2007)並未列出這幾組關聯詞搭配的例句。張、邱指出,副詞與副詞搭配、

連詞與副詞搭配的比例遠遠高於連詞與連詞的搭配,而且發現在後一分句使用的 關連詞大都是副詞。張文賢、邱立坤更從內部關係和外部關係來解釋漢語的關聯 詞搭配。張文賢、邱立坤引用 Halliday(1985/1994)指出連接有外部連接(概念)

54

和內部連接(人際)的區別,以及 Martin(1992)認為語篇組織修辭為內部關係,

經驗和外在世界屬於外部關係;另以語篇修辭就是 Martin 和 Rose(2003)所指 稱的內部關係的銜接,包含添加、比較、時序及結論等。張文賢、邱立坤總結「內 部關係是從說話人的角度出發,目的是為了使論述清楚;外部關係是從聽話人角 度出發,使聽話人瞭解外部世界發生事件的關係」。換句話說,內部關係仍停留 在語義層面,而外部關係則屬於篇章語用層面。

張文賢(2009)另外以「但是」為例,探討漢語連詞的「局部」和「整體」

連接功能,他指出局部連接為兩個相鄰的句子成分或分句,如例句(126):

(126) 他的目標遠大但是不切合實際。 (例句(126)引自張文賢,2009)

而整體連接是指連接語段或非相鄰的段落,另外還要具備連接句子與句子或者段 落與段落的轄域,有更強的承前啟後的語篇結構功能,且連接的語義較為複雜,

需要言談雙方能概括的共知基礎,也不和原本成對使用的連詞搭配使用,也就是 說,「但是」扮演整體連接功能時,只能獨自出現,不必與「雖然」搭配出現。

如例句(127):

(127) 1994 年,《三國演義》大獲成功,不但在全國轟動一時,而且波及海外華人世界。但是 該劇也有明顯的弱項,觀眾不乏微詞:一是因為五個導演分領五支拍攝隊伍各自為戰,

在角色上缺乏統一設計,致使人物形象出現雷同,播出時只好靠打字幕區分;二是武戲 部份……。 (例句(127)引自張文賢,2009)

例句(127)的「但是」就是一整體連接功能。此外,張文賢也指出,具有整體連接 功能的連詞包含弱化連詞的功能與用法,也含有話語標記用法。我們將於 4.3.1 以語料論述「並」的篇章銜接功能。至於本文對於與「並」搭配的關聯詞探究,

則請見 4.3.3 的討論。

(三) 漢語否定預設之顯與隱─以「其實」為例

Schiffrin(1987)把篇章標記(discourse marker)視為是顯性(explicitness)

的銜接;當亯息本身邏輯關係清楚,卻缺乏篇章標記詞時,就是屬於隱性

55

(implicitness)的銜接。王江(2005)以篇章關聯副詞「其實」為例,發現「其 實」具有兩種用法,一為表更正的轉折義,可分成顯性語用預設否定和隱性語用 預設。另一個為進一步說明的非轉折義。其中王江討論「其實」具有隱性更正轉 折時,他所舉的例句中可看到「其實」與「並」後接否定的共現,請見例(128)、

(129):

(128) 我雖然是你叔父,其實,並不比你大多少……比你只大四五歲。(老舍)

(129) 牧草家族眾多的姐妹中,「皇后」這頂至尊的貴冕,授給了一種豆科多年生牧草─紅豆草。

其實,紅豆草的果實並沒有鮮豔奪目的紅色,而是不起眼的黃褐色。(《人民日報》

1983 年 11 月 24 日)

對於王江(2005)的觀點,我們認為預設應在語用層面操作,我們將於 2.5.2 對 預設進行討論。本文猜測「其實……,並不/沒……,而/只……」的搭配是否 具有否定隱性語用預設以及進一步引出反預設的解釋及修正亯息的功能?但是

對於王江(2005)的觀點,我們認為預設應在語用層面操作,我們將於 2.5.2 對 預設進行討論。本文猜測「其實……,並不/沒……,而/只……」的搭配是否 具有否定隱性語用預設以及進一步引出反預設的解釋及修正亯息的功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