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H ALLIDAY 系統功能理論之語言後設功能

2.3.2. 連詞與副詞的界定

「並」具有動詞、連詞和副詞的性質,但是對於連詞31和副詞的劃分,需從

30 功能詞「不具有語義成分但有語法上的功能。例如子句連詞 that,格記號 of,不定詞記號 to,限定詞 the,或屈折詞素等」(宋國明,1997:151)。

31 Jespersen(1924/1994:93-94)認為連詞實際應稱為句介詞,因為他認為兩者的差異性來自 補語性質的不同,他所舉的例句如例句(1)的(a)與(b)的 ‗after‘,以及例句(2)中(a)、(b)、(c) 的 ‗since‘之比較:(1)(a) after his arrival / (b) after he had arrived (2)(a) They have lived

36

單句的句法層次著手。Li 和 Thompson(1982/2007:268-281)認為非移動性副詞 和否定詞的交互作用還涉及此類副詞的語義及範距,「並」在句法上屬於非移動 性。葉亯鴻(2009:48-50)對於現代漢語的介詞、連詞與副詞的劃分,提出以 Halliday

(2004)的附加語(adjunct)來界定,葉亯鴻所謂的「附加語」包含從動詞而來 的介詞(preposition)及擔任狀語(adverbial)的副詞(adverb)、連詞(conjunction)。

葉亯鴻認為附加語在語言後設功能─經驗(experiential)、人際(interpersonal)、

篇章(textual)可以依序對應到漢語的介詞(周圍附加語,circumstantial adjunct)、

副詞(情態附加語,modal adjunct)和連詞(連結性附加語,conjunctive adjunct)。

本文將參考葉亯鴻的附加語在語言後設功能與漢語介、副、連詞的對應,以「並」

為例,詴著連繫「並」的詞性與語言後設功能的連結(請見本文 3.1 的假設)。

但是,本文根據歷時語料認為,「並」的介詞性已在語法化過程中消逝(參見 2.2.1)。 依據葉亯鴻的論點,「並」在後設功能中的經驗性是否已逐漸消逝?我們再回顧 表 二-2「並」在辭典的語義整理列表,的確看到「並」和名詞的搭配有所侷限,

至於副詞「並」和連詞「並」能否如同葉亯鴻之觀點,附加語的不同詞性可對應 到不同的語言後設功能,我們也將從語料來檢驗其間的關連性。

高子晴(2010:118)把漢語連詞視為不具有句法功能而連接兩個(或以上)

獨立命題之詞類,可分成連接兩個並列命題的「句連(sentential conjunction)」,

與具有共同特徵的「詞連(phrasal conjuction)」。其中連接兩個動詞(組)的詞 連,不同於句連,因為連接動詞組的不會涉及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如例句(90):

(90)

他花了一整天在看電視和打電動。(高子晴,2010:118

例句(90)的「和」就是詞連,因為若把該句的「和」視為句連,拆成兩個命題:「他 花了一整天在看電視」以及「他花了一整天在打電動」,任一句的成立會造成另 一句的命題被排除而無法結合還原,由此可知句連與詞連的分辨。本文也將以此 依據對「並」聯繫動詞的情形予以判斷,請見 4.2 的討論。對於副詞的定位,高 子晴(2010:127-128)視副詞為修飾中心詞類動詞之附加詞類,多位於狀語位置

happily ever since. / (b) They have lived happily since their marriage. / (c) They have lived since they were married. Jespersen(1924/1994)認為英語中同一個字,有時是介詞,有時是連詞。

37

修飾動詞,把可移動的副詞,以語義標準分析為情態副詞,認為參酌語義對於副 詞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所探討的副詞「並」在句法上只能出現在否定詞前(參見 表 二-2 及表 二-3),「並」一般被視為是前置定序且後接謂語成份的副詞(周剛,

2002),因此我們認為其語義範疇(scope)高於否定詞,也就是「並」在語法上 可將否定詞的語義涵概在其語義之下,例如「我並不知道你要來」中的「並」可 修飾「不知道你要來」這整個事件。至於「並」是否還存在其他不同句法位置,

有待語料檢視,請見 4.2 的討論。綜上所述,連詞「並」只連接動詞詞性的短語 或分句,且其後的主語必頇承前省略,「並」究竟是句連還是詞連?「並」的後 句主語是隱主語還是可隱代詞?本文將於 4.2.1 對此進行討論。

接下來,我們討論關聯副詞與連詞的區別。周剛(2002:10,15-16)提出以功 能標準來劃分連詞,他認為連詞與副詞的糾葛,實際是關聯連詞和關聯副詞的問 題。以下為周剛從句法和語義功能,針對關聯連詞和關聯副詞的區別指出彼此的 差異:(一)在句法功能上:關聯副詞可銜接前項語句,具有句法組合功能,要與 先行連詞搭配使用,但是在結構上也有獨立性,可充當一個句法成分,跟它組合 的成分可以單說,不必依存於另一段話語。請見例句(91)、(92):

(91)

因為路上堵車,所以我遲到了

(92)

既然路上堵車,我就不來了。 (例句(91)、(92)引自周剛,2002)

例(91)為關聯連詞,因為這兩句都不能單說,互為關聯依存。周剛(2002:16)指 出例(92)的兩句小句「前者不能單說,後者可以單說;前者關聯後者,以後者為 依存,後者只接應前者,不以前者為依存」,也就是「我就不來了」可單獨出現,

但「既然路上堵車」是不完整的,不可單說,所以「既然」是連詞,「就」是關 聯副詞。

(二)語義功能:周剛(2002:16)認為關聯副詞的語義具有不確定性,前後分 句的句法語義關係,是由與之搭配的關聯連詞來確定的,如果去掉關聯連詞,那 麼語義就會出現歧義。但是關聯連詞的本身語義是確定的,前後分句的句法語義 關係在句法允許的情況下,如果去掉其中一個關聯連詞,前後分句的句法語義關 係不變。請見例句(93)、(94):

38

(93)

A. 因為下大雨,所以我沒去

B. 因為下大雨,我沒去

C. 下大雨,所以我沒去

(94)

A. 既然沒時間,我就不去

B. 沒時間,我就不去

例句(93)的 A.B.C.三句的因果關係不變;例(94)的 B.句有歧義,可以視為是假設條 件(前句加上「如果」)、充分條件(前句加上「只要」)、因果關係(前句加上「因 為」)。何婉(2006)也提出關聯副詞的特徵為:「必頇是副詞,具有副詞的典型 特徵,如修飾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具有關聯意義,貣關聯作用,連接詞、

詞組或句子與句子」,何婉更指出大部份漢語關聯副詞只能出現在主語後。我們 將根據周剛、何婉對關聯連詞和關聯副詞的分析,從語料庫檢驗不同句法位置的

「並」,其詞性為何,請見 4.2 的討論。

以下我們提出王景萍(1999)和王明華(2001)對「並」和否定詞能否緊密 連接的現象進行討論,請見例(95)~(97):

(95)

只是如今並聽不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 (《紅樓夢》42 回)

(96)

在夜夢中並夢不到什麼悲哀或是欣喜的景況,只不過咬著牙,打著哼,一夜一夜的就

都這樣的過去了。 (蕭紅,《呼蘭河傳》)

(97)

這並與他的錢數沒多少關係,不過是這麼念道,心中好像是充實一些,真像有一本賬

似的。 (茅盾,《子夜》)

王景萍(1999)認為例(95)、(96)的「並聽不見」、「並夢不到」比「並沒聽見」、

「並沒夢到」更可強調動作可能性,因為「並沒聽見」、「並沒夢到」否定的是 動作結果。丁聲樹等(1963:197)指出「插在動補結構中間的『不』表示『不可 能』」。一般來說,動補結構的緊密程度遠高於副詞和動詞的關係,加上否定詞 在動補結構的位置,影響語義甚大,例如「沒吃到」和「吃不到」的差異。王明 華(2001)指出,當句中否定詞出現在「動+不+補」中表「不可能義」的形式時,

如例(98)、(99),也就是「動補」結構的否定結構,「並」是無法跟否定詞「不」

緊密連接的,請看例(98)、(99):

(98)

我知道小張是我的情敵,但是我卻恨不起他來。

39

(99)

這東西不重,但我拿不起來。 (例(98)~(99)引自王明華,2001)

張若虹(2009:82)認為「貣來」應歸於動後趨向性成分(post-verbal components),

「貣來」的語意脈絡是從核心語意表「人體由下而上的位移」透過隱喻變成「情 況有所發展」。關於「並」無法進入例(98)、(99),如:「我知道小張是我的情敵,

但是我卻*並恨不貣他來」以及「這東西不重,但我*並拿不貣來」。本文認為「並」

無法進入此動補結構的主要原因是「貣來」和「並」所要表達的情態截然不同,

「貣來」是未然(irrealis)的「開始痛恨小張」,而「並不」是已然(realis)的 預設否定,在例(98)中若要用「並」,所指的是預設「痛恨情敵」,但是已然和未 然兩種情態(modality)基本上是互相衝突的。因此雖可用複句轉折連詞「但是」,

卻限制了「並」的出現。若把例(98)改成「我知道小張是我的情敵,但是我並不 恨他」。因為「不恨他」是否定命題,就可以和「並」共現,本文猜測「並」的 情態必頇具有事件[+已存在]的特質,但是我們也懷疑此[+已存在]是建立 於真實世界,還是可能世界,請見4.4.3本文對「並」的否定預設與情態的探討。

關於「並」無法進入其他動補結構中的現象,我們先簡述動補結構的相關研 究做為本文後續分析的依據。陳怡靜(2004:40-51)提出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份 表結果語32的語義可分為「動作的達成」、「動作的狀態」、「施事者變化」及「受 事者變化」四種。其中表「動作的達成」和「動作的狀態」未牽涉施事者,也不 是描述受事者,表「動作的達成」的有「上、掉、住、到、完、好、成、中、著、

見」及非趨向義的趨向動詞,如「上來、過去、過來、貣來、進去」。表「動作 的狀態」的,是跟動作的時間、速度和狀態有關,主要以形容詞擔任,如「早、

晚、快、慢、緊、輕、重、遲、久」。而「動作的狀態」與「施事者變化」為不 及物性,「受事者變化」具有及物性。我們也將以陳怡靜對結果語的分類架構來 看「並」和否定詞緊密結合與否的限制,此部份請見 4.2.3 對副詞「並」的語法 討論。

32 陳怡靜(2004:40)指出,結果語就是傳統的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

40 2.3.3. 連詞「並」的後接成份

文獻對於連詞「並」的後接成份,主要以名詞性成份、動詞性成分為主,而 動詞性成份又可分成動詞、短語或小句。范志飛(2008:46-48)指出,現代漢語 連詞「並」連接動詞性成份,動詞多為多音節,皆作謂語;可連接介賓短語或副 詞,書面的文言色彩濃;連接小句時,後一小句的主語承前省略。而彭小川與趙 敏(2004)針對連詞「並」進行歷時和共時的考察,以語料檢驗後,彭小川與趙 敏提出連詞「並」的語法規則為:「並」可連接動詞、動詞性短語或分句,後一 分句的主語要承前省略,並歸結出連詞「並」可連接動詞、動詞短語和分句,用 於連接分句的比例最高,有 70.5%,如例(100),其次是連接動詞性短語(含介賓 短語),有 24.5%,如例(101);而連接動詞的比例最低,只有 4.8%,如例(102):

(100)

他的臉刷地紅起來,並想誰會這樣想?(王蒙,《堅硬的稀粥》)

(101)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熬了幾個夜晚嘔心瀝血反覆修改多次並花錢列印的訴訟狀,其實已

經完全沒有了任何代表性可言。(梁曉聲,《疲憊的人》)

(102)

我編輯並出版了三種有關北大的書籍。(《光明日報》,2002 年 3 月 6 日)

從例(100)到(102)可看出彭小川、趙敏(2004)對「並」的後接成份是以「並」

的前後謂語是否有同一賓語,來判斷「並」所連接的是動詞、還是短語,另以「並」

的前後謂語是否有同一賓語,來判斷「並」所連接的是動詞、還是短語,另以「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