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近代漢語副詞的共時狀態和歷時演變與整個漢語的歷史演變相呼應,與語音、

詞彙、語法的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 (蔣紹愚、曹廣順,2005:121)

漢語的同音字眾多,逐漸發展出雙音節詞語以資辨義,但是在現代漢語中,

卻有不少單音節副詞具有特殊功能。蔣紹愚、曹廣順(2005:114)提出「近代 漢語中新產生的副詞絕大多數是雙音節詞,但是使用頻率高的還是單音節詞」,

引貣本文對現代漢語單音節副詞的研究興趣。

1.1. 研究動機

在篇章中,副詞貣著「牽一髮動全身」的特殊現象,Chu(1998/2006)對 現代漢語不可移位的單音節副詞,提出「才、就」,「並、倒、也」以及「又、

還、再」這三組副詞,詴圖從篇章的角度予以分析。Chu(1998/2006)把「並」

和「倒、也」歸為同一類情態副詞,認為這三個字都具有「說話人的假設」的 相同特徵。但「並」被認為是書面語(見彭小川,趙敏,2004),為何和口語使 用頻率高的「倒、也」歸為同類?引貣我們探究的好奇。

學者對於「並」的研究主要是語義方面的探究,如:彭小川(1999)、馬真

(2001)、王明華(2001)、彭小川與趙敏(2004)等,提出諸多現象描述,或 對比其它單音節副詞(如:「又」、「可」),或只對「並」字後接否定的情形加以 討論。但是,文獻中對「並」字的語義及語用功能的探究常混為一談,除此之 外,文獻中也欠缺對「並」的語義、篇章及語用功能的整體性探究。

再來,我們檢視華語教材1中對「並」的編排情形,如例句(1)~(3):

(1)

「學中文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三),頁 130。)

1 此指 ‗teaching Chinese/Mandarin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另有「漢語教學」「對外 漢語教學」等說法,為求行文的一致性,並減低民族色彩意義的聯想,反映語言使用的真 實情況,本文將採用「華語教學」一詞來指‗teaching Chinese/Mandarin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2

(2)

台麗:「聽說臺灣的天氣跟你們的南部差不多。」

偉立:「那麼,一年四季都很舒服吧?」

台麗:「也不一定,夏天又濕又熱,並不舒服。」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三),頁 124。)

(3)

可以知道各類商品的產品、目錄、價錢,並可馬上訂購

(《遠東生活華語》第三冊,第一單元,頁 14)

例句(1)、(3)來自於不同教材首次出現「並」的用法,我們可以看到例句(1)、

(2)把「並」視為副詞,所呈現的是「並」後接否定敘述,和說話人的態度、否 定預設有關;而例(3)的「並」和例(1)、(2)截然不同,例(3)主要為連詞。根據 例(1)、(2)、(3),我們可以見到不同華語教材對於「並」的教學重點不同,

另外,在中介語語料庫2中,也看到例(4)、(5)、(6)含「並」的病句:

(4)

葉(他們去一家咖啡館聊天):並不是好賺了沒有,*可是我很喜愛我的工作。

(5)

*我並不要跟他繼續作友。

(6)

A:我兒子真迷糊,老是忘了帶便當。

B:這不算什麼,*我兒子並更迷糊呢!他不但忘了便當,他還老記錯家裡的電話號碼 呢!

例(4)「並」後接續的關聯詞應為「而是」,不是「可是」。在例(5)中,該句 應改成「我並不想(要)跟他繼續做朋友」,為何「並」後接「不想」比「不要」

來得更適當呢?另外在例(6)中,為何要說「我兒子並且更迷糊呢?」「並」和

「並且」在句子銜接上有何不同?另外再看段落式的中介語語料,請見例(7):

(7)

*他爸爸的病引起他跟他的爸爸的關係不那麼深,*他只記得他爸爸每天坐在桌子安安靜 靜得忙著寫字,他爸爸之所以不想跟他家人太近是因為他不想把肺火病傳染給他家人,

*因此他的他子女的關係不深。

我們若把例(7)的第三分句補上「並」字,請見例(8):

(8)

他爸爸之所以不想跟他家人太近是因為他並不想把肺火病傳染給他家人

我們發現虛詞「並」字的使用,雖未影響句子的命題及語法正確度,但是

2 該語料庫為鄧守信教授專案研究蒐集之中介語料庫,書面語料,且未經分析,語料含有 之前的病句語料庫,以及從 2004.11.到 2006.10.的中介語料。

3

卻可突顯例句(8)中「爸爸」對於「跟家人太接近會傳染肺火病」的疑慮。對華 語學習者而言,此種涉及隱含義的使用確實是學習難點。基於上述各種因素,

我們思考何者為「並」的核心語義?而「並」的動詞、副詞及連詞詞性在現代 漢語中彼此有何關連?現代漢語高頻使用的又是哪種詞性的「並」?此外,從 篇章的銜接、連貫、亯息結構及前後景角度來看,「並」具有何種功能?與「並」

搭配的關聯詞有哪些?在語用方面,「並」在會話、人際溝通上又有何種特殊性?

應用於華語教學,又該如何因應「並」最突顯的語言功能來安排教學順序呢?

以下提出本文研究目的。

1.2. 研究目的

―Neither in concepts nor in language is anything isolated.‖

(Baldinger, 1980:xvii)

根據 Baldinger(1980)的觀點,語言及概念皆非獨自存在的。考量「並」

字可回溯到甲骨文時代,再加上單音節副詞「並」的多義性,以及語言頇與使 用者及真實世界產生連結等因素,本文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 將從歷時及共時的角度,探究「並」的語法化過程,以及語法化至今 所殘存的語義,進而探究共時虛詞「並」的核心語義。

(二) 探討「並」在篇章的銜接、連貫、亯息結構及前後景功能,藉由跨句 層面來檢視「並」的篇章功能。

(三) 探究「並」在會話及語用上的功能,檢視「並」如何從核心義延伸到 與上下文互動,找出「並」在語義、篇章及語用三個層面的關聯性。

此外,對華語教師而言,語法教學往往流於語感判斷而缺乏理論支持,因 此本文也將針對文獻上對「並」的語法問題進行探討,詴著提出本文的觀點供 華語教師參考。希望能綜合不同語言層面,為現代漢語「並」描繪出一完整面 貌,貢獻華語教學。

4

1.3. 研究範疇及方向

在語義方面,本文考量漢字歷史悠久,將於探討語法化的部份,參酌古、

近代漢語語料;至於語義、篇章及語用分析,則以現代漢語為研究主體,分別 從語義、篇章及語用層面分析,兼採書面、口語語料進行分析。語料來源說明 請見本文第三章。但本文只著重單音節詞「並」的探討,對於「並且」等詞語,

非本文討論標的。另考慮華語教學的主體性及其開創性,以漢語語言學為本,

兼採語義分析、篇章分析及語用理論,另以語料庫為本之研究方法,冀能揭開 現代漢語「並」在語言不同層面的功能。本文將從 Halliday(1985/1994:iiix)

的系統功能語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出發,以語言三大後設功能

(metafunctions)為理論基礎,從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及人際

(interpersonal)三個層面來檢視現代漢語「並」的語義、篇章和會話功能,以

「並」為本位,釐清不同層面之間的互動,並應用於華語教學。

1.4. 本文組織架構

本文分成六章:首章為導論,介紹本文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第二章為 文獻探討,根據研究方向和範疇,逐一探討相關理論,並回顧整理「並」的相 關文獻。第三章之研究方法,乃根據文獻探討結果,提出本文之研究假設及架 構,說明本文所採行之研究工具、研究方式和步驟。第四章為語料分析,奠基 於本文之研究架構,以實際語料進行語義、語法、篇章及語用各帄面之內部細 項實證研究。第五章為教學啟示與應用,乃根據本文研究分析結果,檢視華語 教材並提出建議以應用於教學層面。第六章是結論,總結本文研究內容,並提 出省思和不足之處,以供後續研究建議和展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