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無量壽佛

第四章 北魏金銅佛的圖像研究

第三節 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在中國是作為阿彌陀佛的譯名,北魏時期阿彌陀佛的稱號尚不流 行,352而在北魏金銅佛中,所有的尊像題名皆未標注成「阿彌陀佛」,故本文僅稱 作「無量壽佛」。無量壽信仰的流行,與阿彌陀系經典的傳譯有關。這類經典翻譯 甚早,漢末安世高(約西元二世紀)譯《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白延之再譯、

三譯。自泰始二年(266)迄永嘉二年(308),著名譯師竺法護再譯《無量壽經》。

弘始三年(401),鳩摩羅什至長安,抵達長安的次年新譯《無量壽經》。353 北魏以前,早有無量壽信仰和造像在中國傳播,東晉太和六年(368)支遁

(314-366)撰〈阿彌陀佛贊序〉提到:「西方有國,國名安養……世有奉佛正戒,

諷誦《阿彌陀經》,誓生彼國。」354《高僧傳》卷五〈竺法曠傳〉言及,略晚於支

       

352 塚本善隆著,林保堯、顏娟英譯,《龍門石窟─北魏佛教研究》,頁158-168。

353 參考宿白,〈南朝龕像遺迹初探〉,收入於氏著《中國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頁189-191。

354 ﹝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卷一五,〈阿彌陀佛贊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頁18。

遁的竺法曠:「寓居吳興……以無量壽為淨土之因……有眾則講,獨處則誦……

時沙門竺道鄰造無量壽像,曠乃率其有緣起立大殿。」355《法苑珠林》卷一三曰:

「東晉孝武寧康三年(375)四月八日,襄陽檀溪寺沙門釋道安盛德昭彰,播聲宇內,

於郭西精舍鑄造丈八金銅無量壽佛,明年季冬,嚴飾成就。」356表示其時金銅無量 壽造像已受江南佛教徒的敬奉。《歷代名畫記》記載,東晉戴逵(326-392)「曾 造無量壽木像,高丈六,並菩薩」357,說明四世紀已有無量壽三尊像的造作,但上 述所記載的造像皆未流傳於世。及至北魏初年,無量壽信仰與造像便流傳於魏土,

如甘肅省炳靈寺石窟第 169 窟北壁紀年西秦建弘元年(420)的一佛二菩薩,其主 尊右上方墨書「無量壽佛」。358北魏金銅佛中,明確鑴刻無量壽尊名者,筆者蒐集 到 4 尊,它們的紀年分別是和平五年(464)、延興四年(474)、太和六年(482)、

太和九年(485),說明在入魏之後無量壽信仰仍流傳不斷,唯尚未普及盛行。依照 這 4 尊無量壽佛圖像的特徵看來,可以分成如下的兩種類型:

A 型的無量壽佛像,結跏趺坐,雙手結禪定印,有和平五年(464)蓋姜造金 銅無量壽佛像(圖 224;附錄一[8]),及延興四年(474)劉今造金銅無量佛像(圖 225;附錄一[16])。

B 型的無量壽佛像,為立像,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握袈裟衣角,有太和六年

(482)金銅無量壽佛像(圖 226;附錄一[33]),及太和九年(485)李伯息造金銅 無量壽佛像(圖 227;附錄二[48])。

筆者蒐集到的 4 尊無量壽佛像中,和平五年(464)蓋姜造金銅像的背光後面 刻有雙手結禪定印佛像(圖 224),圖像特徵與正面尊像相符,也應是無量壽佛。

這 4 尊無量壽佛像的題名,皆未見到「無量壽(阿彌陀)觀世音大勢至」或「西

       

355 ﹝梁﹞慧皎,《高僧傳》,卷五,〈竺法曠傳〉,《大正藏》,第50冊,頁356下至357上。

356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三,〈敬佛篇‧觀佛部〉,《大正藏》,頁384中。

357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五,《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第1冊,頁 74。

358 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炳靈寺文物保管所編,《中國石窟:炳靈寺石窟》,頁255。

方三聖」,主尊全都雕成單尊佛像,皆非無量壽佛三尊像。但值得注意的是,延興 四年(474)劉今造金銅像(圖 225)的背光後面刻有坐佛三尊像的圖樣,而太和 九年(485)李伯息造金銅像(圖 227)的背光後面鑴刻了一尊右手握天衣一角、

左手持水瓶的菩薩像,後者符合阿彌陀佛脇侍觀世音菩薩的圖像特徵,可能與正 面的無量壽佛對應。

圖 224 蓋姜造金銅無量壽佛坐像 北魏 和平五年(464)

圖 225 劉今造金銅無量壽佛坐像 北魏 延興四年(474) 美國辛辛那提美術館藏

圖 226 金銅無量壽佛立像 北魏 太和六年(482)

圖 227 李伯息造金銅無量壽佛立像 北魏 太和九年(485) 日本東京新田氏私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