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課題與架構

回顧過去有關北魏金銅佛的研究,還尚未出現全面性的專門論著。本論文的 研究目標,首先盡可能廣泛地網羅當前已發表北魏時期金銅造像資料,翻閱與本 議題有關的佛教藝術著作、圖錄、考古報告等,抄錄每件北魏金銅佛造像的基礎 資料,如年代、材質、尺寸、造像記、出土地、收藏地等資料,並收集相關的圖 版,以供後續研究分析之用。其次,為求對北魏金銅佛能有更完整的認識,本論 文將運用風格分析、區域研究、圖像研究、佛教史學、宗教社會學等方法,全面 地分析金銅佛的時代風格、區域特質、圖像特徵、庶民信仰等課題。本論文除了 緒言與結論以外,計分五章,各章節架構擬安排如下:

第一章先從史料記載,瞭解北魏金銅佛造像風氣的發展背景,筆者依北魏歷 史的發展,將其劃分成拓跋鮮卑建國以前至建國初期、北魏太武帝統治時期及其 滅佛、北魏王朝復興佛法以後等三個時期進行分析。其次,再就現存的金銅像實 物來談,分別針對其基本形制、造像者、流行情形作統計和探討。經過文獻史料

       

57 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頁87-248。

和造像實物相互參照,希望對北魏金銅佛造像發展的大勢能有更為全面的瞭解。

第二章探究北魏金銅佛風格演變的序列,並釐清各時期造像風格特徵。筆者 目前收集到三百餘尊有年款和無紀年的北魏金銅佛,根據它們的風格特徵,分成 北魏建國至延興年間(386-476)、太和元年至太和十五年(477-491)、太和十六年 至永平年間(492-512)、延昌至北魏滅亡(513-534)四個時期,加以說明。筆者以 紀年明確的金銅像為標準品,期望對造像年代不明的金銅像,做出清楚的時間定 位,增添這類未紀年造像的研究效益。

第三章旨在考察北魏金銅佛的區域特色,以及區域性發展的軌跡。筆者按照 第二章所界定的四期,依序探究北魏幾個地區金銅佛的地域特色。本章對北魏四 期各地區金銅佛的造像數量進行統計,獲悉金銅佛在各地區的流行情況。筆者分 析不同區域的造像風格,進而瞭解北魏金銅佛的區域特色,並探討不同區域之間 的金銅佛在風格上是否有相互交流的情形。依本章的研究成果,希望可以為部分 造像產地不明的金銅像,做出較可靠的空間定位。

第四章討論的是北魏金銅佛所呈現的圖像特徵及圖像發展。這方面的分析,

主要是根據金銅佛上鑴刻有明確尊像名稱者,諸如釋迦、彌勒、觀世音、多寶佛、

無量壽佛等造像題材;歸納同類題材的尊像,探看各類尊像圖像特徵有何不同的 表現,及其發展情形為何。

第五章是從北魏金銅佛上鑴刻的發願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先就造像迴向對象 來瞭解,再對造像記祈願內容進行分類和討論。就發願內容而論,可分成與現世 利益攸關的世俗祈願,以及具佛教內涵的宗教祈願等兩種類型,其中與佛教內涵 有關的祈願,又主要有生天、值佛聞法、龍華會首、成佛、離苦等內容。

以藝術史研究來說,北魏時期金銅佛有其獨特的重要地位。迄今的研究大都 從較具規模的石窟造像、石雕造像來討論北魏佛教造像的發展,而它們載述的作 品,絶大多數是偏重上層階級的貴族、官僚、高級僧人等所出資或指導下的佛教 造像,或邑義團體捐資建造的佛教碑像和石窟造像,卻往往忽視了屬於個人或家

庭所供奉的小造像。在這方面,現存的北魏小金銅佛往往是由造像者為其親人所 造,通常由個人,或由一家一族或少數僧人出資鑄造,主要是供己身或家人禮拜 供養,它可稱得上是更貼近人們平常生活的宗教產物。北魏小金銅佛像的風格和 圖像,乃至鑴刻其上的銘記等研究,足以補充現今北魏佛教造像史對專屬個人的 小造像,與對家庭中成員所供奉的小造像等方面論述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