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十世紀上半葉,有兩部早期中國佛教雕刻史論著問世。其一,為西元 1915 年大村西崖(1868-1927)所編著的《支那美術史彫塑篇》出版。6此書涵蓋面向極 廣,概述了從遠古至五代中國雕塑史的發展,書中紀錄不少北魏金銅佛的題記、

尺寸等基本資料,並刊載數尊金銅佛的圖版。另一為西元 1925 年出版的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本書為喜龍仁(Osvald Sirén,

       

3 水野清一、長廣敏雄,《雲岡石窟》,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1951-1954。

4 水野清一、長廣敏雄,《龍門石窟の研究》,京都:同朋舍,1941。

5 松本榮一,《燉煌畫の研究》,東京:東京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1937。

6 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彫塑篇》(東京:佛書刊行會圖像部,1915),頁172-246。

1879-1966)編撰。7書中主要統整中國雕刻的發展,當中選取了二十餘尊美日收藏 的北魏金銅佛列入研究的討論。上述的兩本論著,皆將金銅佛歸入到佛教雕刻品 中一併做介紹,尚未將它視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

至西元 1950 年代以後,日本學者松原三郎陸續發表數篇關於金銅佛的論述,

是他搜集、研究金銅像的心得,極為精簡深闢,他堪稱是早期北魏金銅佛研究的 一位重要開拓者。松原三郎將金銅佛做為一個單獨的論題外,更留意到它在各個 時代、區域方面有不同的特色和發展,以及各類尊像題材延續時間長短等方面的 問題。8西元 1966 年,松原三郎編撰的《(增訂)中國佛教彫刻史研究》出版,9其 後又再版,10書中收錄了約莫百餘尊北魏金銅佛像的圖版和題記等資料外,還編撰 有數篇關於金銅佛的研究。然而,松原三郎雖注意到金銅佛在北魏造像研究上的 學術價值,但對各項研究課題僅作大略的分析,缺乏較細膩而深入的討論。

從二十世紀五○年代以來迄今,中國新發現的金銅佛已有不少報告發表,為 金銅佛研究提供許多重要資料,同時也為本研究帶來新的契機。新發現的金銅佛 像,包括經地下挖掘、國家管理單位徵集、廢品回收站蒐集等途徑蒐集而來的金 銅像。在山東方面,山東省博興、11諸城、12泰安、13鄒縣14等地,皆出土有北魏時期

       

7 Osvald Sirén,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ey, London: Ernest Benn Ltd., 1925.

8 可參見以下數篇文章:松原三郎,〈中國の金銅佛─その二、三の問題について〉,《ミュージァ ム》,第56期(1955年),頁13-15;松原三郎,〈北魏金銅佛立像〉,《國華》,第758期(1955年),

頁134-137;松原三郎,〈魏齊樣の金銅觀音菩薩立像に就─特に御物辛亥銘菩薩像の樣式考と して〉,《國華》,第801期(1958年),頁345-354;松原三郎,〈中國の金銅二佛並坐像に就て〉,

《佛教藝術》,第38期(1959年),頁42-61;松原三郎,〈北魏正光期河北派金銅佛の一典型─メ トロポリタン美術館藏正光五年銘金銅彌勒佛について〉,《美術研究》,第198期(1958年),頁 11-33。

9 松原三郎,《(增訂)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66。

10 松原三郎,《中国仏教彫刻史論》,東京:吉川弘文館,1995。

11 李少南,〈山東博興出土百餘件北魏至隋代銅造像〉,《文物》,1984年第5期,頁21-31;山東省博 興縣文物管理所,〈山東博興龍華寺遺址調查簡報〉,《考古》,1986年第9期,頁813-821;李少南,

〈山東博興的一處銅佛像窖藏〉,《文物》,1984年第5期,頁95-96。

12 韓崗,〈山東諸城出土北朝銅造像〉,《文物》,1986年第11期,頁95-96。

13 吉愛琴,〈泰安大汶口出土北朝銅鎏金蓮花座等文物〉,《考古》,1989年第6期,頁568-569。

14 胡新立,〈山東省鄒縣發現的北朝銅佛造像〉,《考古》,1994年第6期,頁569-570,564。

的金銅像,還有山東省萊州市博物館也徵集到 1 尊金銅像。15此其中,西元 1983 年山東省博興縣出土的大批造像,即目前出土北魏時期金銅佛像數量最多的一次 紀錄。16在河北方面,河北省石家莊、17承德、18北京、19寬城、20靈壽、21易縣、河間、

景縣、衡水22等地,也陸續地發現到北魏的金銅像。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於西 元 1956 年迄西元 1960 年期間,又在廢銅中採集到 6 尊北魏金銅像。23河北省文物 研究所於西元 1980 年石家莊新華經營處,以及西元 1970 年於保定地區土產經理 部,各揀選到 1 尊銅佛像。24在陝西方面,西安市出土有北魏銅佛像,25長武縣徵集 到 2 尊北魏銅造像,26在岐山縣收購站則揀選到 1 尊北魏銅佛像。27另外,寧夏回族 自治區固原縣出土有 1 尊北魏銅造像。28以上列舉的金銅佛像,主要以簡報形式發 表,而沒有深入的研究;有些簡報並未附上清晰的造像圖版,有些簡報載述造像 基本資料不甚完備,這都造成研究上不少的困擾。

二十世紀七○至八○年代,陸續出版專門的金銅佛展覽圖錄,以及金銅佛收 藏圖錄。歐美方面,有梭柏(Alexander C. Soper)教授編纂的

Chinese, Korean and

       

15 崔天勇,〈山東萊州市出土北魏銅造像〉,《考古》,1994年第10期,頁957。

16 MIHO MUSEUM編輯,《中國‧山東省の仏像─飛鳥仏の面影》,東京:MIHO MUSEUM友の会,

2007。

17 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石家莊市北宋村清理了兩座漢墓〉,《文物》,1959年第1期,頁53-56。

18 鄭紹宗,〈北魏太和十三年銅造觀音像〉,《文物》,1966年第2期,頁62。

19 齊心、呼玉衡,〈大代鎏金銅造像〉,《考古》,1980年第3期,頁92-93。

20 唐學凱,〈河北寬城出土北魏銅造像〉,《文物》,1990年第10期,頁47。

21 樊子林、劉友恒,〈河北正定收藏的一批早期銅造像〉,《文物》,1993年第12期,頁36-43。

22 裴淑蘭、冀豔坤,〈河北省徵集的部分十六國北朝佛教銅造像〉,《文物》,1998年第7期,頁67-72。

23 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隊,〈河北省幾年來在廢銅中發現的文物〉,《文物》,1960年第2期,頁59-62,

67。

24 裴淑蘭、冀豔坤,〈河北省徵集的部分十六國北朝佛教銅造像〉,頁67-72。

25 朱元捷,〈「神平三年」楊伏生造鎏金彌勒銅像〉,《文物》,1979年第7期,頁80-81;趙康民,〈臨 潼發現二百多尊銅佛像〉,《文博》,1984年第1期,頁52。

26 張燕,〈長武縣發現兩件紀年銅造像〉,《文物》,1986年第3期,頁96。

27 龐文龍,〈岐山縣博物館藏銅造像〉,《文博》,1989年第3期,頁84-87。

28 固原縣文物站,〈固原縣新集公社出土一批北魏佛教造像〉,《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6期,頁34-35,

55。

Japanese Bronzes

,此書收錄的造像以義大利公、私家收藏為主。29另外,還有 Hugo Munsterberg 所撰的

Chinese Buddhist Bronzes

,此書收錄的造像以歐美諸國公、私家 收藏為主。30日本方面,有《金銅佛》、31《六朝時代の金銅仏》、32《中國の金銅仏》、

33《中囯の金銅仏‧石仏》34等重要圖錄。中國方面,有金申編著的《中國歷代紀 年佛像圖典》、35《海外及港台藏歷代佛像─珍品紀年圖鑑》36和李靜杰主編的《中 國金銅佛》。37台灣方面,有《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38《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 捐贈文物特展圖錄》。39但這些圖錄,有的共同羅列了中、日、韓諸國作品,有的 還包括印度、東南亞等地區的金銅像,或是石雕、木雕造像。即使有專門收錄中 國金銅佛的出版圖錄,也多僅止於簡單地介紹展覽作品,或敘述歷代代表作品。

就連與本論文研究關係最密切的《六朝時代の金銅仏》一書,也僅個別簡述造像 形式和斷代。大體而言,這一類圖錄書籍對金銅像的研究,普遍不夠深入。

近二十年來,有關北魏金銅佛的專門研究愈益增多,但大部分研究仍有許多 稍嫌不足之處,主要的問題在於研究論題往往較為狹獈。如李靜杰在〈關於金銅 佛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論及北魏金銅佛的部分,僅概略敘述金銅像組成類型及 青州造像風格。40又,李靜杰撰寫的〈金銅佛的文獻考察〉一文,特別專注於文獻 中關於金銅佛的記載。又如,有的學者專門討論金銅像上的某個構件,如張總撰

       

29 Alexander C. Soper,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Bronzes, Roma: Istituto Italiano per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1966.

30 Hugo Munsterberg, Chinese Buddhist Bronzes, Rutland, Vermont & Tokyo: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Inc., 1967.

31 東京國立博物館,《金銅佛》,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1987。

32 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六朝時代の金銅仏》,和泉市: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1991。

33 大和文華館,《中國の金銅仏》,奈良:大和文華館,1992。

34 町田市立博物館編集,《中囯の金銅仏‧石仏》,東京:町田市立博物館,1994。

35 金申,《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

36 金申,《海外及港台藏歷代佛像—珍品紀年圖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7 李靜杰主編,《中國金銅佛》,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

3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39 林柏亭主編,《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文物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4。

40 李靜杰,〈關於金銅佛的幾個問題〉,收入李靜杰主編《中國金銅佛》,頁278-286。

〈北朝金銅佛像背光飛天分析〉一文中,特別針對金銅像的背光、飛天進行研究。

41尚有部分學者,以某種特定尊像題材為研究對象,如田軍、42季崇建43等,皆曾撰 寫有關金銅多寶佛的專門研究。又如,王全力於〈北朝、隋附光背式金銅菩薩像 的分期〉一文,研究焦點是附有背光的金銅菩薩像。44有的學者則特別針對某件重 要作品為論題,如村田靖子、45矢代幸雄46等學者,皆曾以日本根津美術館收藏的 太和十三年(485)銘金銅多寶佛為主題,繼而討論到同時期二佛造像風格和法華 信仰的流傳。綜觀上述的這類文章,雖全是專門討論金銅佛像的論著,但研究題 目都僅限於一隅,大多對某一形制、題材,或是某件重要作品進行分析,考慮面 向不夠全面。

近年來有關金銅像的區域研究,特別受到佛教造像史學界的關注,而其中最 受到矚目的論題,即為 1983 年山東省博興縣出土金銅像的相關研究。年代較早的 專文為丁明夷撰寫的〈談山東博興出土的銅佛造像〉,以類型學的方法整理了大批 博興和無棣出土的銅造像,主張在山東、河北地區的北朝造像應有一定的交流關 係,還指出博興造像在風格上帶有保守特色。47張淑敏撰的《山東博興銅佛像藝術》

一書,對博興出土的銅造像進行分期,分析金銅佛題材和金銅佛興起的社會背景。

48張淑敏、田茂亨合撰的〈淺談山東博興出土的北朝銅佛像〉,文中為博興出土造 像做出分期和研究。49其它還有金申〈博興出土的太和年間金銅觀音立像的樣式和

48張淑敏、田茂亨合撰的〈淺談山東博興出土的北朝銅佛像〉,文中為博興出土造 像做出分期和研究。49其它還有金申〈博興出土的太和年間金銅觀音立像的樣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