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營造專案效率問題特性與研究方法論選擇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論與模式架構

3.1 營造專案效率問題特性與研究方法論選擇

2. 尚無統一標準的答案

營造專案效率既然較不易量化,相對地對營造專案效率之解釋,

恐怕難求「精確(rigor)」。在客觀的條件下,營造專案效率可以透 過公開的討論而得到一致的共識,但其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主觀的意 識,隨著個人不同之經驗、價值審美觀等,對營造專案效率的詮釋將 可能沒有固定的答案。所以營造專案效率的好與壞,到目前為止尚無 統一標準的答案。

3. 短期內較不易被察覺

工程的建造往往需耗費數個月至數年不等,期間由許多種類之工 程師的協調指揮、許多材料的組裝測試以及許多階段的工種銜接等,

再透過時間不斷地累積才能建造完成,營造專案效率的好壞也逐漸慢 慢地浮現出來,並不全然是短期可遇,故營造專案效率通常在短期內 較不易被察覺。

4. 影響因素非常眾多複雜

影響營造專案效率的階段大致可分為設計、施工以及操作營運階 段,加上主要影響營造專案效率的人員包含業主、設計師與營造廠 商,使得營造專案效率問題變得更加不單純,影響的因素隨著不同的 階段而不斷地在改變。

5. 相關研究與佐證資料缺乏

由於營造專案效率問題較不易量化且至今尚無統一標準之答 案,又影響營造專案效率之因素眾多複雜,除了少部分資料(如:變 更設計之次數)是存在於現實環境中,但許多的資料(如:監造之成

效)卻是難以取得,因此,欲研究營造專案效率問題,出發點多半無 法立足於完全客觀超然之立場,往往需先訂定營造專案效率之定義及 其衡量指標等,才能夠繼續深入的剖析問題,而當研究結果完成後,

並不完全能夠有直接的證據可與研究成果相互佐證,因為營造專案效 率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歷史參考行為(Reference Behavior Pattern)。

3.1.2 研究方法討論與選擇

常用於預測方法上,綜合(小玉陽一)與(Sullivan)之模式分類,

可歸納成兩種類型,如圖 3-1 與圖 3-2 所示,第一類稱為參數型或黑箱 型(System Black Box)模式,其主要探討系統的輸入輸出關係,並不 揭露系統結構;第二類結構型(System Structure)模式則主要是揭露 系統行為的內部結構。參數型模式又可區分為定性法、時間序列法與趨 勢外推法、因果關係法,而結構型模式則以系統動力學為主。一般而言,

參數型模式用在當系統邊界小,作用於系統的力量單純,若以數據外 推,預測的結果與現實事件之差異就很大;而結構型模式則是建構於系 統行為之回饋結構上,因此比較能夠反映系統的動態,亦可於複雜的情 況下有較佳之預測效果。故小玉陽一建議,當系統邊界不大,系統的作 用力單純時,宜用參數型模式;反之,若系統邊界大,作用力複雜,則 宜採用結構型模式。

圖 3-1 預測模式之分類

圖 3-2 參數型與結構型模式之適用條件

參數型模式

結構型模式

系統邊界

系統的作用力

預測模式

參數型模式

參數型模式

定性法:Delphi 法、市場研究法、歷史類比法。

時間序列與趨勢外推法:平均數移動法、指數平滑法。

因果關係法:回歸模式、計量經濟模式、生命週期模式。

系統動力學

考量本研究主題之政策面,採購制度所影響的層面較大,營造專 案效率問題之邊界亦較廣,使得引起營造專案效率問題的原因非常複 雜,為期能有價好的預測效果並反應工程效率問題的動態,所以,本研 究之營造專案效率問題較合適用於結購型模式,及系統動力學。

由於衡量營造專案效率問題較不易量化、尚無統一標準的答案、

短期內較不易被察覺、影響因素非常眾多複雜以及相關研究與佐證資料 缺乏等特性,於是在選擇研究方法上,則須考慮對於精準度有較大的容 忍度。而系統動力學的侷限性乃為預測精度不高且較適用於分析研究系 統的結構與動態行為【蘇懋康 1988】,所以,在相關研究與佐證資料缺 乏之下,依舊可以藉由常理判斷、訪談或是經驗將質化的資料轉為量 化,故本研究將先探討傳統採購制度與統包採購制度設計、決標、契約、

施工、監造以及完工各層面之因果環路圖,最後將就設計及決標兩個層 面進行探討分析,藉由專家經驗及訪談取得資料,將其量化後進行比較 分析。

3.2 系統動力學方法簡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