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正向青少年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正向青少年發展

壹、 概念與緣起

過去長期的病理化、問題化的觀點,瀰漫於各學科中,人們習慣關注於問題 本身,探討該如何消除問題(Larson, 2000;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 因此許多以研究為基礎的方案隨著這樣病理化觀點形成,試圖處理各式問題,如:

藥物使用、暴力、自殺、青少年懷孕及其他行為問題(Larson, 2000)。而這樣的 問題化觀點,也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青少年。Damon(2004)提到過去在各專業 領域、大眾媒體上或是公眾的想法,對於青少年持著問題化的觀點,青少年被認 為是處在充滿混亂的階段,有可能會出現問題,使得及早確認問題及想辦法處理 問題、因應傷害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這樣問題化的觀點,過度強調問題、

個體的缺陷與不足,使我們難以看見個人在生活中的優勢與資源(Forrest-Bank et al., 2015),也易忽略個體或其環境的成長與改變(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學者們對於問題化觀點的反思,促成不同的觀點、重視個體發展與優勢、

資源的正向青少年發展(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YD)模式的出現,並於這 二十年來持續發展與討論。

正向青少年發展(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YD)觀點,是個跨專業的概 念,包含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公共健康、健康促進、預防、社會學、社會 工作、教育、醫學等專業,同時也是政策與實務工作方法、工作者的價值、思維 與專業認同(Benson et al., 2006)。跳脫將青少年時期視為風暴期,及長期負向與 個體缺陷(deficit)的思維,正向青少年發展關注青少年的優勢與正向特質,強 調其本身的動能,以及發展的正向結果(Forrest-Bank et al., 2015;Lerner, Phelps et al., 2009;Lerner, Almerigi, Theokas, & Lerner,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基於發展系統理論(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以發展系統、動態人 類行為的觀點,理解人類發展的可塑性(plasticity),主張個體與生態環境間的關 係是人類發展多樣性的基礎,行為是由個人與其生理和心理特質、家庭、社區、

文化、生態環境、歷史脈絡等交互影響下形成的,共同形塑出個人發展的軌跡

(Lerner et al., 2009;Lerner et al., 2005;Lerner et al., 2015)。Lerner 等人(2015)

認為青少年時期,個體的可塑性(plasticity)是發展的優勢,若發揮適應環境的 調節能力、發展個人與環境的特質和資產,如:家庭、學校、同儕團體或社區的 功能,則可能增進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成長茁壯(thrive)、健康與正向發展的機會。

不僅促成個體正向發展,青少年的可塑性亦被認為能夠避免風險行為的產生,然 在正向青少年發展觀點中更強調促使個體正向發展的部分(Lerner et al., 2005),

整合個體的預防—促進發展(preventive-promotive)面向將增進青少年成長茁壯 的可能性(Lerner et al., 2015)。

綜融各式專業的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許多學者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探討正向青少年發展的議題,尤其以 William Damon、Peter Benson、Stephen Hamilton 及 Richard Lerner 等學者是最常被提及的。

1. William Damon:

Damon(2004)認為目的(purpose)是青少年成長茁壯的核心,從探討 青少年目的形成的過程,來理解青少年的正向發展,且認為正向青少年發展 的核心指標與青少年成長茁壯,在於青少年參與行動,為追求公共福祉與為 社區創造有意義的貢獻(Lerner et al., 2009;Lerner et al., 2015)。當青少年與 他人和社會存有相互有益的關係,代表他們正走在通往希望的未來道路上,

對他們自己、家庭、社區及整個公民社會而言,皆是有幫助、有貢獻的;換 言之,意謂著他們將會成長茁壯(thrive)(Lerner et al.,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Peter Benson:

Benson 及其同僚自發展性資產(developmental assets)的概念來探討青 少年的正向發展,他們將發展性資產分為內在、外在各二十種資產,能為個 體帶來預防風險行為(如:物質使用、暴力、性行為、輟學)、增進個體正 向成長的結果,以及能夠使個體具有面對逆境的韌性(resilience)(Benson et al., 1998)。

3. Stephen Hamilton:

Hamilton 認為發展性資產不僅對青少年時期是重要的,從青少年轉銜至 成人階段,這些發展性資產是否能被順利建立,都會影響接下來個人人生的 發展(Hamilton & Hamilton, 2009)。藉由環境中提供的支持與機會,以社區 為基礎的資源,協助青少年發展目的感與能動性(sense of purpose and agency)、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及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等資產,幫 助青少年順利長大成人(Hamilton & Hamilton, 2009)。

4. Richard Lerner:

Lerner 與其同僚認為隨著個人與環境持續互動,時間的進展,青少年發 展 出 品 格 (character)、能力( competence)、連結( connection )、自信

(confidence)、關懷(caring)等特質(簡稱為 5C),作為青少年正向發展的 結果(張玉鈴,2013;Lerner, 2004;Lerner et al., 2009)。若青少年能夠愈精 熟這些特質,將表示其正向發展程度愈高,處於正向發展軌道上,能夠利己 利人,且隨著5C 的形成,將進一步促進第六個 C 的出現——為自我、家庭、

社區、公民社會帶來貢獻(contribution)(張玉鈴,2013;Lerner, 2004)。

綜合以上,如同 Larson(2000)中所述其對於發展的看法,發展是個成長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增加能力的過程。不同於問題化的觀點,強調問題的發生及如何解決;相反地,

正向青少年發展重視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發展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少年本身 具有的優勢和正向特質,以及其身處之生態環境中的資產。在個人與環境間相互 作用下,促進青少年朝著最佳發展的方向邁進。從這樣正向的觀點,青少年被認 為是有能力的,如Benson 等人(2006)認為青少年在其正向發展上,是關鍵的 角色。Damon(2004)亦提到青少年是社區的一份子,強調他們主動的角色,具 有權利和責任,同時他們也渴望探索世界、增進自己的能力,希望為世界帶來貢 獻。許多學者不再認為青少年是需要被處理的問題,而是擁有資源(個人內在與 外在環境資源)的個體,且其本身即是資源(Forrest-Bank et al., 2015)——等待 開發的資源(Benson et al., 2006;Damon, 2004;Lerner et al., 2009;Lerner et al., 2015)。

貳、 理論架構

正向青少年發展立基於發展系統理論(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並以 之作為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理論與實務的核心架構(Arnold, 2017;Lerner et al., 2009)。發展系統理論(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是個綜融性的觀點,打破 過去二分法的架構,主張人類發展是來自生態環境中所有組織層級(organization)

的集合,自生理層面至文化、歷史層面(Lerner et al., 2009)。人類發展來自於發 展中的個人與其身處的多元、持續變化的環境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形塑,隨著環 境 、 時 間 、 個 體 發 展 階 段 不 斷 發 展 與 變 化 , 顯 示 出 人 類 發 展 具 有 暫 時 性

(temporality)與可塑性(plasticity)的特性(Lerner et al., 2009;Lerner et al., 2015)。 而這樣的可塑性—多樣性(plasticity-diversity)的觀點,成為正向青少年發展模 式的基礎,需要結合個體和環境的正向面、優勢與資產,帶領青少年朝向正向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展的方向(Lerner, 2004;Lerner et al., 2009)。

Benson 等人(2006)自相關文獻中綜合出正向青少年發展的六個原則:(1)

所有青少年與生俱來擁有正向發展與成長的能力;(2)當青少年身處能夠促進其 發展的關係、環境脈絡之中,將使他們邁向正向發展;(3)若青少年參與多樣且 有幫助的關係和環境脈絡中,將進一步促進正向發展的運作;(4)所有青少年都 可 以 從 與他 人的 關 係和 環 境 脈絡 中獲 得 助益 , 其 中支 持(support)、充權

(empowerment)與參與(engagement)是重要的發展資產,這些資產可以在不 同的社會定位(social location)中多元變化;(5)在青少年邁向正向發展過程中,

社區扮演著關鍵角色、傳輸的系統(delivery system);(6)青少年在他們的發展 歷程中,作為主導的角色,且是重要(尚未被開發)的資源,能夠創造促使他們 正向發展的關係、環境脈絡與社區等資源。從此六原則中,凸顯青少年的主體性,

強調本身優勢與能力,及環境因素在青少年通往正向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在這樣 的思維下形塑出正向青少年發展的核心架構。

圖 2-3-1 為 Benson 等人(2006)整理之正向青少年發展的核心架構,根據此 一模型,Benson 等人認為正向青少年發展包含發展環境、個人與發展結果三部 分:

1. 環境(contexts):指能夠協助青少年正向發展的環境(developmental contexts),透過環境及青少年在環境中與他人的關係,從中獲得支持、

機會與資源。

2. 個人 (person):包含個體的本質(view of the child)與發展優勢

(developmental strengths)。個體的本質(view of the child)強調青少年 與生俱來、固有的能力,能夠幫助他們成長茁壯,及主動參與支持性環 境中。發展優勢(developmental strengths)指個人的特質,包含技巧、

3. 正向發展(developmental success):透過前述二者個人與環境間的互動,

為青少年帶來「降低高風險行為(reduction of high-risk behavior)」與「促 進成長茁壯(promotion of thriving)」二個發展結果。

環境 個人 發展結果

2-3-1 正向青少年發展核心架構

資料來源:Benson, Scales, Hamilton, & Sesma(2006, p.897)

針對個人與環境優勢與資產,Benson 與其他學者提出之發展性資產的概念,

對個人優勢與環境資產有清楚地說明。如本節一開始提及Benson 等人(1998)

自發展性資產來探討正向青少年發展,認為發展性資產有助於預防風險行為,並 能增進個體正向成長的結果及具有面對逆境的韌性(resilience)。然並非一定要 具有所有發展性資產才會有正向發展的結果,而是擁有愈多發展性資產,將會從 中獲得更多的幫助(洪福源,2006;Lerner et al., 2015)。

發展性資產分為外在資產(external assets)與內在資產(internal assets),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別各二十種。外在資產(external assets),關於在關係中的正向發展經驗,以及成 人提供的機會,主要源於與成人、同儕的長期穩定之非正式關係,這些成人和同 儕對青少年是關心且他們是有操守的。二十種外在資產又分為四類:(1)外在支 持(external support):指自家庭、學校、社區等環境中,獲得肯定、認可與接納;

(2)充權(empowerment):鼓勵孩童與青少年成為社區主動參與者,認為自己 是有價值與有幫助的;(3)界限與期待(boundaries and expectations):在不同環 境中,存在明確與一致的指示,用以規範和約束青少年的行為,並且成人與同儕 扮演楷模的角色,表現正向與負責任的行為;(4)有效運用時間(constructive use of time):此部分關乎是否提供給青少年充足的機會,讓青少年們能夠有效運用

(2)充權(empowerment):鼓勵孩童與青少年成為社區主動參與者,認為自己 是有價值與有幫助的;(3)界限與期待(boundaries and expectations):在不同環 境中,存在明確與一致的指示,用以規範和約束青少年的行為,並且成人與同儕 扮演楷模的角色,表現正向與負責任的行為;(4)有效運用時間(constructive use of time):此部分關乎是否提供給青少年充足的機會,讓青少年們能夠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