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跨國移工對太巴塱部落的影響

第五節 男子組織的改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會也相對少,只好在家庭組織上加以調整,以取得男女兩性在地位上的平 衡。

3. 女性與異族的接觸愈來愈多,故女子選擇男人的機會不限定於自己族人時,

在愛情及傳統之間,可能會產生第三選擇,因而放棄固有的文化傳統,而接 受異族的文機會增加,造成傳統母系社會固有的選擇成為多元選擇中的一個 選擇。

4. 被妻休夫的經驗下,男子害怕再次被遭受不幸命運,因此男子也選擇寧可破 壞傳統而其他方式與另一半結合,同時不想讓兒女重蹈自己覆轍,不再堅持 一定要女兒要招夫或男兒入贅方式進行嫁娶。

第五節 男子組織的改變

過去年齡階層與領袖制度是構成太巴塱部落傳統的社會關係與行動基礎。年 齡階層組織乃是阿美族人最重要的傳統社會組織型態,其具有政治、宗教、軍事、

教育等功能,選為年齡作為建立基礎的社會組織;傳統社會階層組織則是依族人 社會地位所建構之另一社會組織型態;部落領導制度則含括族人傳統生活中,不 同社會領域的領導機制118

部落的領袖制度是由部落不同生活領域所產生之領導制度,如自年齡階層中 產生的Tomok(頭目)、Kakaholol(階層之父),負責豐年祭的籌備工作和領導 部落公共事物;傳統的社會組織則產生Kakitaan 為首的領導組織,負責部落各項 祭典儀式之主持及辦理;傳統宗教信仰體系所產生的Sapalangaw(祭司),負責 部落族人祈福消厄。

118 石忠山編著,《太巴塱部落志》(花蓮巿:花蓮縣文化局,2008),頁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3-5 太巴塱傳統社會結構

(資料來源:楊智群繪製)

一、年齡階層的功能

太巴塱部落年齡階層組織與集會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集會所是落實年齡階 層組織任務的場所,早期未婚男子必須入住會所,一方面巡守部落,另一方面學 習與其他階層成員相處,現今為「活動中心」所取代。有其三項的功能119

1. 社會功能:包含教育、軍事及政治,目標在使全體部落達到和諧、

團結、安全與合作之共同生活。

2. 經濟功能:開墾或農忙時,可動用到階層相互支援,所謂的「換工」

制度,義務到他家中協助,之後蓋房子亦是用此方式進行。

3. 宗教功能:豐年祭、成年禮、捕魚祭等,皆是動員年齡階層參與主 體之傳統祭祀活動。

二、年齡階層的改變

119 石忠山編著,《太巴塱部落志》(花蓮巿:花蓮縣文化局,2008),頁 49。

頭目 Tomok

祭司

貴族 招待、教育

平民、貧民

太巴塱傳統的社會階層可以分為三級,由上到下分別為Kakitaan、Fitolol 及 Pakacaya,而各階層在部落社會關係中有其特殊也位與意涵。族人昔日因遵循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落組織法則,使得部落傳統社會結構明確,與年齡階層與領袖制度共同形成部落 複雜又牢固的組織網。

這在過去是有用的,其原因是土地掌握在Kakitaan、Fitolol 及部落領袖身上,

每年平民(貧民)在11 月份,會進行土地重新分配,讓平民(貧民)有耕地開 墾,但收成是要上繳給Kakitaan、Fitolol 或頭目等部落領袖。雖然日治時期對土 地進行私有化的調整,但民國後因採用土地登記制,即在上層與平民間的組織上,

又形成地主與佃農的結構,導致在太巴塱阿美族社會中出現了有錢的愈有錢,窮 的愈窮的局面。但當阿美族族人選擇棄農轉輸出勞動力之後,對土地的需求減少,

相對的平民對Kakitaan、Fitolol 或頭目等部落領袖依存度也降低,導致傳統的社 會階層組織開始瓦解,竟而出現質疑這些部落傳統領袖存在的必要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