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透過分析 2007 年至 2015 年的身心障礙或身障的報導,探究不同的消 息來源如何建構身心障礙者的形象,並發現隨著時間的演進,身心障礙者的形象 是不斷在變動的。若細究用字遣詞的話,則會發現媒體建構身心障礙者喜歡用「天 使」「幼兒」的用字,雖然用意是讓身心障礙者變成可愛、可親近的,但也塑造 身心障礙者是永遠長不大的依賴者的形象。然而,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會有其限 制,以本研究為例,因為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並對研究假設進行卡方檢定,

可以驗證研究結果是否有差異,但其差異的原因,能做的推論有限。其次,因為 是分層隨機系統抽樣,同一事件不一定三個消息來源都剛好抽樣到,在分析不同 消息來源的報導角度上會受限。因此,以下則針對日後若要進行相關研究提出以 下建議:

一、 建構類目方面:

(一) 本次研究使用正面、負面、倡議與慈善四種形象設定,但在操作化 的過程其實這四種形象不全然是互斥的屬性,在編碼的過程可能會 過於簡化其設定,關於形象屬性的設定是否有更好的分類方式,例 如是否以量表的形式呈現,是可以再探究的。

(二) 因為不同報社的排版習慣不同,這次在設定估算面積的比例時,1/8 到 1/4 之間的面積差距有些遠,有很多新聞其實是占 1/6 版面,卻只 能歸到 1/8 版面,因此 500 字以內的新聞比例大幅增加,建議日後 的研究者可以將新聞篇幅的操作性定義再區分更細膩一點,可能會 更適切。

(三) 歧視性用語或歧視事件是不同的概念,歧視性用語指的是新聞報導 中記者誤用不恰當的詞彙,使身心障礙者位於被貶抑的位置。歧視 事件則是報導內文有出現歧視行為。然而,歧視本質是一個複雜的

概念,本研究對歧視的定義,是由法律觀點切入,但後續的研究可 以針對歧視做更多角度的討論。在設計歧視事件的選項,或許也可 依程度來區分,可以讓研究在後續的討論有更細緻的呈現。

二、 研究設計方面:除了分層隨機抽樣外,也可以依不同消息來源的同樣一 段時間的所有報導全都收錄,這樣日後可以進行不同消息來源相同事件 的報導比較。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Aronson, E.(2011)。社會心理學概論(危芷芬譯)。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Croteau, D.、Hoynes, W.(2001)。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湯允一、

董素蘭、林富美、許瑩月譯)。臺北市:學富文化。

Griffin, E. A.(2006)。傳播理論(陳柏安、林宜蓁、陳蓉萱譯)。臺北市: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Jary, D.(主編)(2005)社會學辭典。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Krippendorff, K.(2014)。內容分析方法學入門(曹永強譯)。臺北市: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O'Connell, P. J.(主編)(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Sharon S. Brehm, S. K., Steven Fein(2006)。社會心理學(王慶福等譯)。臺北市:

雙葉書廊。

Sontag, S.(2014)。疾病的隱喻。臺北市:麥田出版。

王美珍 (2004)。 台灣報紙對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王國羽 (2011)。 由障礙研究典範改變觀點論 ICF 與 ICF-CY 在教育與療育的運 用與貢獻。特殊教育季刊, 118,頁 1-12。

王國羽、張恆豪、林昭吟、蘇峰山、吳秀照、陳美智、王育瑜、陳南潔、邱大昕、

邱連枝(2012)。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李絜(2001)。更年期報導之分析 : 以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硏究所,國立臺灣大學衛生 政策與管理硏究所。

沈雅婷(2010)。自閉症形象、社會建構與文化再現之批判。國立中正大學社會 福利所,嘉義縣。

周平、郭峰誠(2008)。笑話文本中「殘障」想像的論述形成。嘉義縣: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林昭吟、王雲東、施世駿 (2010)。 The Features of Social Cohesion in Taiwan: A Social Quality Perspective[以社會品質觀點探討台灣社會凝聚現象]。國家與 社會(8),頁 47-97。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2004)心理學大辭典。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 社。

林萬億(2010)。社會福利。台北市:五南。

林淑芬 (2017)。R 統計軟體分析。未出版講義。

邱慶雄 (2011)。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訂影響與展望。 臺北市: 臺北市政 府社會局身障科。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新北 市:韋伯文化。

徐美苓(2001)。愛滋病與媒體。台北市:巨流,2001。

秦美婷(2007)。臺灣健康傳播之研究 : 以民生報 1985-2005 年肺結核、愛滋病、

SARS、禽流感議題建構之內容分析為例。台北市:唐山出版。

紐文英 (2013)。 教科書中身心障礙者意象分析。南屏特殊教育,頁 11-22。

張恆豪、王靜儀(2016)。從「殘障」到「身心障礙」:障礙標籤與論述的新聞內 容分析。「意識、行動與制度--障礙研究」發表之論文, 嘉義縣。

張恆豪、蘇峰山 (2009)。 戰後台灣國小教科書中的障礙者意象分析。臺灣社會 學刊,頁 143-188。

張春興(主編)(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志軒(2013)。2001 年至 2010 年智能障礙者新聞報導形象之分析。國立成功大 學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台南市。

陳秋慧 (2016)。 界線:身體與物體。張老師月刊, 2016 年 11 月號(467)。

陳致中(2016)。台灣報業歷史、現狀和展望。臺北市:風雲時代。

黃瀅潔(2010)。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議程建構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 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新北市。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臺北 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潘炳光(2011)。精神衛生法修訂前後精神障礙新聞報導內容之分析。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復建諮商研究所,高雄市。

蔡念中、林亦堂、黃雅琴、劉恩良、陳齡慧、董素蘭、林美惠、吳興文、李岳奇、

蔡美瑛、洪賢智、李佳玲(2007)。大眾傳播概念。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蔡欣哲(2006)。台灣主要報紙呈現視覺障礙者形象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 報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宜蘭縣。

鄭蓓芬(2015)。媒體對視覺障礙者的社會形象之內容分析研究-以三大報為例。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班,屏東縣。

鍾筱郡(2015)。智障性侵事件新聞報導內容分析─以 2005-2006 年及 2008-2009 年新聞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環境經濟資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臺東市。

羅如君(2015)。媒體建構下身心障礙者形象以肢體障礙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含碩專班),臺北市。

蘇國賢、王增勇、林本炫、林國明、柯志明、徐振國、湯京平、吳嘉苓、周平、

黃應貴、蕭阿勤、藍佩嘉(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 2 冊)。:台 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二. 網路檢索部分

內 政 部 營 建 署 租 屋 資 訊 網 。 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106 年 6 月 2 日 。 網 址 : https://houserent.cpami.gov.tw/agents.aspx

社 會 住 宅 推 動 聯 盟 。 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106 年 6 月 2 日 。 網 址 : http://socialhousingtw.blogspot.tw/search/label/%E5%AE%A3%E8%A8%8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線上檢索日期:106 年 5 月 23 日。網址: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異於常人算障社會推動工作聯盟。線上檢索日期:106 年 6 月 2 日。網址:

http://abnormaltw.pixnet.net/blog/post/64498939-%E3%80%90%E7%AE%97%

E9%9A%9C%E5%9C%98%E3%80%8C%E6%B7%B7%E9%9A%9C%E5%A E%B6%E5%B1%8B%E3%80%8D%E5%B7%B7%E5%BC%84%E5%B7%A5

%E4%BD%9C%E7%AB%99-%E3%80%91%E7%A4%BE%E5%8D%80%E9

%84%B0

莊棋銘(2015)。支持障礙者家庭免於被「礙」擊跨。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線 上檢索日期:106 年 5 月 23 日。網址: http://disable.yam.org.tw/node/4326 林君潔(2016)。交通無障礙是基本人權不是福利。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線上

檢 索 日 期 : 106 年 6 月 4 日 。 網 址 : http://disable.yam.org.tw/case-article/%E4%BA%A4%E9%80%9A%E7%84%A 1%E9%9A%9C%E7%A4%99%E6%98%AF%E5%9F%BA%E6%9C%AC%E4

%BA%BA%E6%AC%8A%E4%B8%8D%E6%98%AF%E7%A6%8F%E5%88

%A9

無障礙計程車現況面面觀。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106 年 6 月 4 日。網址: http://disable.yam.org.tw/node/4329

黃文鍠(2015)。克服身心缺陷 5 身心障礙學童分享生命故事,自由時報。線上 檢 索 日 期 : 105 年 5 月 4 日 。 網 址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65282

臺 北 市 政 府 社 會 局 。 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105 年 5 月 4 日 。 網 址 : http://www.dosw.gov.taipei/ct.asp?xItem=87003814&ctNode=72359&mp=1070 01

簡銘柱、黃彥傑、張君豪(2015)。人間至悲 父掐死腦麻兒「大家都累了 殺了你 好 嗎 」, 蘋 果 日 報 。 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105 年 5 月 4 日 。 網 址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323/36452086/

三. 英文部分

Auslander, G. K., & Gold, N. (1999). Media reports on disability: a binational comparison of types and causes of disability as reported in major newspapers.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1(9), 420-431.

Gonzalez-Palomares, A., Rey-Cao, A., & Taboas-Pais, M. I. (2015). Disability in public educ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Brazil.

Saude E Sociedade, 24(4), 1316-1331. doi:10.1590/S0104-12902015134558

John, W., Anthony, R., David, R., & Susie, U. (2012). Blackstone's Guide to the Equality Act 2010: Oxford.

Taboas-Pais, M. I., & Rey-Cao, A. (2012). Disabi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n Analysis of Image Content.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29(4), 310-328.

附錄一 障礙者形象研究

作者

年代

論文 研究目的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Auslander and Gold (1999)

Media reports on

disability:

a

binational comparison

of types and causes

of disability

as reported

比 較 加 拿 大 和 以

in major newspapers

保系統的政策,三健保系統

的勞動政議。

5. 類目 5.1 特定性

5.1.1 有提到特定障礙 5.1.2 有提到一般障礙

5.1.3 將特定障礙一般化 5.2 身障類型

5.2.1 先天類型 5.2.2 後天發展類型

5.2.3 精神類型

5.2.4 多重混和 5.2.5 不特定

5.3 身障歸因 5.3.1 疾病(如中風)

5.3.2 先天(如脊柱裂) 5.3.3 醫療疏失

5.3.4 外部性(如:意外、打戰、

遭受暴力)

5.3.5 其他

5.4 包含的範圍與程度

5.4.1 報紙名稱 5.4.2 版面

5.4.3 日期 5.4.4 文章類型

5.4.5 視覺效果(有無插圖、照 片)

5.4.6 作 者 身 分 ( 署 名 / 未 署 名、單一作者/多位作者、男/女)

5.4.7 篇幅:以長度計算

5.5 主要角色

2.2.報導主題 2.3 消息來源

2.4 報導語氣

2.5 精神病患特質呈現

2.6 報導的缺失

強化了烙印化效果。

5. 報導語氣正面 15.3%、中性或混和 49.8%、負面 34.8%。報導 多以中立或平衡報導,但值得注意的是負面語氣是正面語氣的

2 倍多。若與報導主題交叉分析,則可知負面語氣多是出現在 暴力犯罪、(非暴力)特殊案件、民眾態度與非暴力犯罪上。

6. 精神病患特質呈現最高是負面呈現 65.2%,其次無特別描述

23.3%,第三正面呈現 7.7%,最後正負皆有呈現 3.8%。其中 負面呈現做多的特質是「危險、具攻擊性」59.9%,其次是「怪 異的」22.5%。

7. 報導缺失中最常見的是「不必要提及精神病的身分」35.4%,

「先入為主的精神定義 26.6%,「使用聳動或誤導的標題」

18.5%,「語帶歧視和貼標籤」18.1%。且 52.1%報導皆出現缺 失。

8. 由上述數據可知,台灣的精神病患報導與國外研究大抵相符,

烙印化精神病患危險、具攻擊性,多半使用負面語氣,在未查

證情況多使用「疑似精神病患」等用語,也會用聳動或歧視、

4. 研 究 者 本 身 是

3.3.4 無障礙空間

好笑?

(self-empowerment)。

(4) 障礙笑話是他者的污名化,用「政治不正確」的語言對障

(4) 障礙笑話是他者的污名化,用「政治不正確」的語言對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