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身心障礙者被建構成不重要的正面形象

第三節 障礙形象之推論統計

為了避免統計上受極端值影響,將 4 筆混和的障礙形象、3 筆混和的障礙歸 因再編碼後,執行卡方檢定,上述的資料合併的流程已在第二節說明過,以下不 再贅述,僅呈現檢定結果如下表所示。不同的障礙形象在「說了什麼?」的研究問 題上,P 值皆小於 0.001,全部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故拒絕虛無假設,接受研 究假設。也就是說不同的障礙形象在障礙類型、障礙歸因、歧視事件、圖文類目 與輪椅圖片類目上有差異。另一方面,在「如何說」的研究問題中,不同障礙形 象在整併的版面、呈現性質、歧視用語和重要程度上也顯示 P 值的顯著性,在這 4 個面向上也有差異。以下將以表討論更細部差異的內涵。

表 4- 27 整併的障礙形象卡方檢定結果一覽表

研究問題 交叉項目 數值 df P 值 資料格預期數 小於 5 說了什麼? 障礙形象*障礙類型 97.092a 12 .000*** 1(5%) 說了什麼? 障礙形象*整併的障礙歸因 39.905a 6 .000*** 1(8.3%) 說了什麼? 障礙形象*歧視事件 73.360a 3 .000*** 0(0%) 說了什麼? 障礙形象*圖文類目 66.930a 3 .000*** 0(0%)

說了什麼? 障礙形象*輪椅圖片類目 24.577a 3 .000*** 0(0%) 如何說? 障礙形象*整併的版面 29.886a 3 .000*** 0(0%) 如何說? 障礙形象*呈現性質 76.246a 12 .000*** 7(35%) 如何說? 障礙形象*新聞位置 12.024a 6 .061 0(0%) 如何說? 障礙形象*新聞篇幅 17.766a 12 .123 3(15%) 如何說? 障礙形象*歧視用語 22.323a 3 .000 0(0%) 如何說? 障礙形象*重要程度 20.804a 9 .014* 1(6.3%) 說明: *<0.05 **<0.01 ***<0.001

研究者自行彙整(2017) 從卡方檢定中,雖然有一格資料數小於 5,但因未超過 20%,仍可接受研究 假設(林淑芬,2017),也就是說「不同障礙類型的障礙形象有差異」,由表 4-28 中可以知道不同障礙類型的障礙形象百分比排序有顯著的差異,可辨識類和未說 明的障礙形象排序是正面形象>負面形象>倡議形象>慈善形象。不可辨識類的形 象排序則是正面形象>倡議形象>負面形象>慈善形象。心智功能類的形象和其他 形象明顯不同,是負面形象>正面形象>慈善形象>倡議形象。而混和類型的形象 排序則是正面形象>慈善形象>負面形象>倡議形象。換句話說在不同障礙類型中,

除了心智功能類的負向形象報導之比例比其他類型多,大部分的障礙類型都以正 面形象稱著。這和王美珍(2004);陳志軒(2013);潘炳光(2011);蔡欣哲(2006);

鄭蓓芬(2015)研究發現結果一致,和羅如君(2015)不同。也就是說,媒體在 報導身心障礙者這個複雜充滿異質性的社群時,會因為不同的障礙類型,建構不 同的形象,對於心智功能類的身心障礙者有刻板化的情形出現,對於可辨識類的 身心障礙者則建構出正面形象居多。

表 4- 28 不同障礙類型的障礙形象次數與百分比表

障礙形象 負面形象 倡議形象 正面形象 慈善形象 總計

導比例上以正面形象為主,占 49.3%,沒有圖片的形象報導則正面、負面形象差

總計 次數 288 220 480 120 1108

% 26.0% 19.9% 43.3% 10.8% 100.0%

研究者自行彙整(2017) 研究問題「如何說?」中,整併的版面障礙形象在卡方檢定中,P 值達顯著 性,故接受研究假設不同版面的障礙形象有差異。從表 4-32 中可以發現,地方版 的障礙形象最多是正面形象>負面形象>倡議形象>慈善形象,全國版的障礙形象 則是正面形象>倡議形象>負面形象>慈善形象。從百分比來看,全國版的倡議形 象高於地方版的倡議形象 10.7%,全國版的負面形象低於地方版的負面形象 10.2%。

全國版比地方版更多呈現身心障礙者的倡議形象,更少報導負面形象。

表 4- 33 不同版面的障礙形象次數與百分比表

障礙形象 負面形象 倡議形象 正面形象 慈善形象 總計 整併

的版

地方版 次數 177 84 257 54 572

% 30.9% 14.7% 44.9% 9.4% 100.0%

全國版 次數 111 136 223 66 536

% 20.7% 25.4% 41.6% 12.3% 100.0%

總計 次數 288 220 480 120 1108

% 26.0% 19.9% 43.3% 10.8% 100.0%

研究者自行彙整(2017) 在新聞報導的呈現性質方面,雖然運用卡方統計發現 P 值達顯著性,但有 35%

的資料未滿 5 筆,因此在推論時,需考慮受極端值的影響,需保守推估不同報導 呈現性質有不同形象差異(林淑芬,2017)。從純新聞中,由高到低的障礙形象呈 現為正面形象>負面形象>倡議形象>慈善形象,且集中在正面形象高達 47.6%。特 寫/專欄/評論/特稿/社論類,倡議形象最多,正面與負面形象皆位居第二。特別或 專題介紹/系列報導/訪問類,一樣是正面形象>負面形象>倡議形象>慈善形象,但 沒有集中在正面形象的趨勢,正面形象僅占 36%,負面形象也有 30.7%。讀者投

書/民意論壇類呈現最多的是倡議形象,其次是負面形象,第三是正面形象,最後

象,會有負負加乘的效果,讓閱聽人在接收訊息上有加深殘障等於負向的形象之

% 22.6% 18.2% 47.4% 11.7% 100.0%

非常不重要 次數 127 72 182 45 426

% 29.8% 16.9% 42.7% 10.6% 100.0%

總計 次數 288 220 480 120 1108

% 26.0% 19.9% 43.3% 10.8% 100.0%

研究者自行彙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