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

再現 1

圖 3-1-1 Flick「再現歷程」

資料來源:引自賴誠斌、丁興祥(200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

一、研究架構

在廣泛閱讀參考了許多文獻之後,我將研究步驟分為研究準備期、研究發展 期、研究實施期、研究評鑑期等4個階段。本研究主要是採取敘說研究的方式,

輔以文件分析法,將自我書寫的文本資料、觀察和訪談紀錄加以蒐集、分類並分 析結果,最後完整而忠實的呈現研究者初任教務主任的生命歷程。整體的研究架 構以圖3-2-1標示如下:

圖 3-2-1 初任教務主任敘說探究之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作成

文本我

經驗我 詮釋我

自我形構

尋找起始點、現況分析

文獻探討

資料的解釋、

分析和呈現

建立人際關係、

熟悉研究場景

資料蒐集和建立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準備期

研究發展期

研究實施期

研究評鑑期

研擬研究題目和研究方向

確立研究內容 和研究方法

依時間、序列、主題儲存 和組織蒐集到的初步資料

公開發表 研究結果

(一)研究準備期

我先思考自己在生命的洪流裡正處在什麼位置上,透過實際參與及探索瞭解 學校的組織氣氛和行政運作,進一步研擬研究方向。「第一次」也許是甜美的、

也許是心酸的、也許是悲喜交加的、也許是不堪回首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是 獨一無二、最深刻的生命體驗,因此我決定以說故事的方式,將我這段生命旅程 記錄下來。

(二)研究發展期

進行文獻探討,從期刊、論文、研究報告以及其他文件,更清楚瞭解並掌握 研究的內容和方法。質性研究的方法有許多種,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劣和限制,

過文獻探討,並和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決定採用敘說的方式進行研究,並輔以訪談

法,同時在這個階段進一步熟悉研究場域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研究實施期

著手資料的建立和搜集,開始進行自我書寫,包括觀察和省思紀錄、生活札 記、其他文件等等;並確定訪談的對象、時間、方式和大綱,並進一步做成紀錄;

再將所有文字、影像、聲音等資料依時間、序列、主題儲存。

(四)研究評鑑期

將觀察紀錄、訪談、省思札記等內容做分析反省,進行主題的探究和分析,

以事件的重要性、轉折點或適應的觀點去做分析;最後是組織文本、撰寫論文,

期許自己能盡量做到沉澱自我,調整自己參與的角度與觀察的視野,不時的抽離 自己,跳脫到研究參與者的角度去看事情,在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中之間不時的 來回切換頻道,最後將研究結果與發現做成結論與建議,並公開發表。

二、研究工具

進行質性研究時,需要搜集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研究者的論述,資料的來源與 形式應該要多元,才能進行資料檢證提高質性研究的信效度。研究者所採用的方 式是自我書寫、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研究工具詳述如下:

(一)研究者

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即是研究工具,所以研究者的主觀經驗,必定存在於研究

的每一個過程中,我是研究的行事主體,不是研究工具。質性研究喜歡把研究者 自己稱為研究工具,但我總是對「工具」兩字特別敏感,覺得把「工具」和「人」

連在一起相當扞格不入。因此我想借用Bruner的話來說,說我是個「行事主體」

(agency);因為在研究中,我擁有自身心智活動的掌控權,也就是主體性

(agence),既然我在研究中保持著自我的存在,我得盡可能知道自己對研究的 影響為何?(徐美蓮,2003)

Bernstein提出「我們是被自己經驗(過去、現在)、語言所形成的理論架構 所束縛的囚犯。」是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通過以往經驗所建構而成的範疇,來 感知各種外在刺激和制約性的經驗,初始經驗必然是優先的、早期的社會經驗具 有特別重要的意義。Connelly與Clandinin(2000)認為個人的歷史、探究的個人 敘說會在實際探究時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翁開誠(2000)在談到「敘事治療」

(Nattative Therapy)時,則提出傾聽、閱讀、反思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這都 說明瞭為何要做經驗研究,就必須要不斷敘說自己過往雲煙。我由找自己開始,

不斷的閱讀相關文獻,重組、建構,以這樣的動態我進入研究現場,引導著我的 敘說思考與探究面向。

(二)工作日誌、視導紀錄、生活札記、訪談紀錄、錄音機、文件資料

這才是我的研究工具,他們幫助我捕捉、留駐可能被遺忘、遺漏的種種,每個 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歷程,相信都會讓我驚覺生命的奧秘就潛藏在每一個平凡的故事 中,佇足在每一個沈思冥想的片刻。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念頭、想法,細細記下 每一個感受,幫助我覺察每個研究動作的意義,並檢視我自己與研究參與者的不同 觀點。同時為求能夠記錄到研究對象受訪時的一言一語,因此,在告知研究參與者 並在其同意的情況之下使用錄音等視聽器材。如此,在做研究分析時才能更客觀的 將研究對象所敘說的故事予以脈絡化與意義化。最後將研究工具做成我的研究日誌,

不斷地反思與記錄每個過程,除了讓自己與自己對話外,也希望能將本研究論文形成 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完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