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文透過檢視東亞體系自二次大戰以來至今的體系演變,首先從中、日兩國 對於東亞體系的認知與所持的態度,以及兩國為何會對東亞體系持如此看法的原 因切入,發現,其實兩國雖然均有競逐東亞霸主的野心與戰略思考,但是由於許 多因素,中國方面,例如:中國的一直以來的東亞霸主心態、帶有濃厚實用主義 的對外政策傳統與對於自身在東亞體系中重要性的自信等;日本部分,例如:過 去軍國主義對亞洲各國留下的傷痕、二戰後的美日安保條約與和平憲法以及在體 系中生存的危機感等。這些因素,都是使得兩國雖有發想,但均透過低調的方式 進行,嘗試透過各種不明顯的管道,來彰顯其在東亞的影響力,本文認為,兩國 在 ASNEAN+N 模式中以東協為主體的競爭與互動,為本文如此說法提供了相當 好的佐證。

本文更進一步的檢視美國在東亞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自二次大戰以後(特別 是自第二次越戰結束後)有何種轉變,發現美國的地位在越戰結束後,從本文的 霸權定義觀察(軍事、經濟、刻劃國際秩序與軟實力吸引力),均不能再算是東亞 體系中的霸權,然而,美國的影響力並沒有從東亞體系離開,而仍然在東亞體系 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透過以上討論,本文僅將美國視為體系中一重要行為者,

並認為在進入 21 世紀後,美國的地位可以和中、日兩國並列,並一起討論三者 對於體系的影響。

本文結合以上觀察與推論,提出東亞體系目前其實處於一種特殊的「隱性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5   

權」的狀態。如此概念為嘗試描述當區域主要競爭者因各種因素(例如:中日兩 國的認知與態度問題,以及美國事實上為區外行為者等),導致在體系中難以觀 察到明顯霸權存在,但同時卻可在體系中發現主要強權仍積極爭取領導地位,而 競爭者之間又有多層次上的交織與互動,最終使得體系中出現某種程度的競爭,

並且產生某些過去傳統理論中,預言在霸權體系之下才會產生的初步現象。本文 以提出「隱性霸權」的概念,作為本文修正霸權穩定理論的第一步。

隨後,本文先從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政策角度切入,檢視東亞可能的國際公 共財-「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發現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政策相當有規劃且持 續進行當中,各項政策,尤其是在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部分,更在近年來 有相當程度的發展與成效。然而,本文透過 8 項貨幣國際化指標發現,人民幣目 前在國際上的使用程度,相較於其他世界主要貨幣仍低,且在中國尚未實現資本 帳自由兌換之下,人民幣在短時間內要大幅提升國際化程度有一定的困難。不過,

雖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目前仍無法與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相比,然而,由於中國 本身的條件,例如:強大的經濟實力、巨大的貿易吸引力、足夠的政治實力與明 確且持續的政策指導,使得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仍然相當看好,若中國政府的政 策與經濟成長在未來沒有太大改變,那麼人民幣成為新的國際貨幣是指日可待,

從過去東亞地區第一次提倡「Yen Bloc」的經驗來看,本文如此觀點也可以得到 佐證。

最後,本文結合以上兩點發現,對於傳統霸權穩定理論提出兩點修正:

1. 若一國在強大經濟實力基礎上,同時又擁有足夠的國際政治實力與對外政 策獨立性,並且有意願提供如此國際公共財時,則該國之經濟、政治與軍事 實力並不需要如同傳統霸權穩定理論中所述-為一體系中的超強,即可滿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6   

提供國際公共財的條件;

2. 雖體系中存在霸權時,國際公共財出現的可能性將相當高,然而,此並不 代表,當一個體系中缺乏霸權時,一個全新的國際公共財就無法被提供。

至此,本文完成了主要研究問題-「霸權與國際公共財之關係」的探討,透 過東亞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國際公共財-「人民幣國際化」,利用隱性霸權與公 共財的概念,對於霸權穩定理論提出修正,並嘗試提出筆者本身對於霸權理論的 新看法。本文於下節將探討本文之研究的未來研究方向,並提出些許觀點,以期 後進研究者能夠在未來驗證,本文之假設與結論是否正確無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