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探討:霸權穩定理論

第一節 霸權之定義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第一節 霸權之定義探討

霸權的定義:

若是先從霸權(hegemony)的字義來看,根據線上韋伯字典(Merriam Webster),

Hegemony 的意思為” influence or authority over others”6,意即對於他人有影響力 或是具有權威,如此解釋可讓我們大約知道,所謂的「霸權」,指的是一個在體 系中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且對於其他國家有一定的支配力,但是這樣的定義 只能提供我們非常模糊的意義,且讓人進一步想問,怎麼樣算是具有影響力?我 們又該如何去定義「權威」(authority)?最重要的是,一個國家必須要具備甚麼 樣的條件,才能夠算上是一個「霸權」?

關於成為霸權的標準,學者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著重於國家的實力 面向,例如:Josef Joffe 在其著作中提出,一個霸權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 是霸權國家要有能力對抗所有的挑戰者,無論他們是單獨前來或是以聯盟的形式 進行挑戰;第二個條件是霸權國家必須要有權力上的充分盈餘(surplus),且其利 益與影響力必須要能夠達到體系中的每個角落,如此才能被稱做一個霸權7,但 是 Joffe 認為,至今以來只有羅馬帝國與美國是唯二能夠稱作霸權的看法,似乎 有點過於狹隘。

6 Merriam-Webster Web Dictionary – Hegemony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hegemony> (2013/02/18)

7 Josef Joffe, “Defying History and Theor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Last Remaining Superpower,” in John Iken berry ed., America Unrivaled: The 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55.

George Modelski 則明確指出作為一個領導世界的國家(world leadership)必須 具備的四項特質,其分別為:(1)適當的地理環境,最好是位於島嶼或是半島上(強

以 John Mearsheimer 為代表,其認為:「所謂的霸權,是一個在體系中如此強大 的國家,以至於沒有其他國家能夠與之抗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與霸權國進 行一場認真的軍事衝突所需的必要實力…本質上,一個在體系中擁有巨大力量優 勢的國家並不能算是一個霸權,因為在定義上,這樣的一個國家仍然面對著體系 中其他強權的挑戰。」9,除此之外,Mearsheimer 特別強調陸軍的重要性,認為 勝利永遠來自強權於陸地上的決戰,單獨運用空軍或是海軍沒有辦法取得對於國 際體系的改變有決定性的勝利;然而此點必須特別留意,由於 Mearsheimer 在分 析時所使用的案例為自 1792 年以來歐洲大陸的國際體系變化,因此其注重陸軍 的角色可說是無可厚非,然而在東亞地區,群島與海域分布廣泛,國際紛爭也多 見於海洋方面,因此,Mearsheimer 的看法,或許在東亞並不是如此合適,筆者 認為,海洋才是東亞的兵家必爭之地。

亦有學者從經濟的角度來定義霸權,Immanuel Wallerstein 從核心與邊陲的角 度來認知霸權,其認為霸權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一個霸權不只要是核心國家,還 必須要在所有核心國家中具有生產上的優勢地位(productive superiority),且 Wallerstein 也指出,當一個國家達到如此狀態後,會想盡辦法來維持其優勢地位,

8 George Modelski, 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7), pp.

220-225.

9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orton., 2001), pp. 40-41.

更有學者綜合多種面向提出霸權的定義,例如 Robert Gilpin 提出,一個霸權 國家就是國際經濟、政治與科技層面都佔有支配地位的超級強國,然而,儘管如 此,如此的控制仍舊只是相對的,因為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國家能夠真正的完全掌 控國際體系12;Joshua Goldstein 則認為,霸權是指一個在世界中居於領導地位的 國家,認為霸權必須要具備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優勢,不過 Goldstein 與其他學者 較為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強調霸權維持國際秩序的重要性,認為霸權國家可以有 效地塑造國際關係運作的規則13;D. R. Kalia 也認為霸權是指在世界經濟及軍事 層面上擁有主導力量的國家14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學者大多透過物質條件來為霸權下一定義,然而,由於 冷戰結束至今,國家權力所涉及的層面愈發增加,因此,也不乏有透過影響力等 非傳統硬性權力來定義霸權的學者,例如前述之 Goldstein 就是明確提出影響力 要素的一位學者,此外,Keohane 和 Joseph Nyeu 也認為霸權應該要有能力及意 願去維持國際社會中的規範15。以如此定義來檢視國家權力地位的學者,最著名 的即為 Nye。其提出了「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相較於所謂以經濟與軍事

10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System II: Mercantilism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San Diego,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80), p.38.

11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p.32.

12 Robert Gilpin,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28.

13 Joshua S. Goldstein, Long Cycles: Prosperity and War in the Modern A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112.

14 D. R. Kalia, The Emerging Great Powers: Their Potential and Prospects (Delhi: Prominent Publishers., 1997), p.6.

15 Robert O. Keohane;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 Longman., 2001), p.38.

實力為主的「硬實力」(hard power),軟實力更強調一國隨著本身發展的同時,

其文化、意識形態或價值觀等等的無形價值,吸引其他國家願意自發的跟從與學 如傳統的帝國主義(imperialism)與殖民主義(colonialism)所強調的領土佔領17,更 重要的是來自其他國家對於霸權國所建立的制度規範的認同,換句話說,霸權必 下的國際規範,Keohane 將此稱作為「意識型態的霸權」(ideological hegemony)18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霸權可被認定成一個在國際體系中於軍事以及經濟層面

16 Joseph S. Nye,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32.

17 Peter M. Sanchez, “The End of Hegemony? Panam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orld Peace, Vol. 19, No.3(September 2002), pp.58-62.

18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op.

cit., p.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