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統計力學和熱力學–熵極量增長原理

在文檔中 宇宙的尺度變異定律 (頁 105-108)

第五章 :協同學:一門共同合作的科學

5.2  統計力學和熱力學–熵極量增長原理

然事物和現象背後微觀元素的運作規律,而且能將發生在不 同領域的變化如圖5.1所示意作綜合性的分析。

不難想像,當一個系統跨越臨界綫時, 粒子的秩序(order

)和彼此的關聯都改變很大。物理學用以表徵系統信息稱為 熵(entropy)或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定義是 S  kB

p

iln pi

i

(5.8) 其中的 kB是玻爾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60

i

是代 表物理系統的組成部份屬性的指數(如原子的位置或速度)

。首先談談熱力學的第二定律:一個封閉熱力系統不能與外 界溝通(能量和質量不可以進入或輸出系統)或與外界發生 作用,它的熱力狀態演變過程中,熵不可能減少,只會增加

,直至最大值時即達到熱力平衡。熵愈大,微觀元素(粒子

)的無序性愈高。假設一個系統有左右兩個間隔,左邊的充 滿密度高的分子,右邊則真空,這環境(有與無分開)的無 序性較低,間隔連通後分子從左方流進右方,無序性增加,

直至左右分子和溫度的平均值各相等,達到熱力平衡,熵的 數值最大。這就是熵極量增長原理(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production)。經驗證明,總是分子從高密度流往低 密度方向,從來不會逆向。所以熱力學第二定律提供了時間 的進行方向:光陰一去不復返。不過其他物理基礎運動都是 時間對稱的(即是:將時間變量t改成

 t

,運動方程式保持 不變,所以粒子前進與後退機會均等)。還有,前面第3.1節

60 kB  1.3806488 1023 JK-1,取名自奧地利物理學家 Ludwig Eduard Boltzmann (1844-1906).

說過,所有物質在低溫下都趨向結晶化,原子作長程有序排 列,無序性大大降低;又如太陽能坡度分佈(如季節、晝夜) 於生物圈內所培養出有秩序的生態,那都豈不是違反第二定 律嗎?不會。原因是第二定律的生效只限於封閉熱力系統,

但須要降溫或接受太陽能,系統要和外界交換熱能,就再不 是封閉了。況且,自然界大部份的系統–包括我們感興趣非 綫性的數學動力系統–都是開放的,演變方向是不可逆轉的

(irreversible)。對這些開放系統的非平衡和不可逆轉現象

, 今天熱力學和統計力學仍是未能完全解答所有的問題。

比 利 時 籍 化 學 家 和 物 理 學 家 伊 利 亞 • 普 里 高 津 (Ilya Prigogine, 1919-2003)和他的合作者將熱力學第二定律延伸 至非平衡開放系統,熵的演變率分成兩部份:

dS dt

dS

i

dt

dS

e

dt

, (5.9) 第一部份,dSi dt 0,是熵由不可逆轉過程引起有增無減 的改變,第二部份,dS

e dt,是與外界交換功能產生可正可 負的熵轉變。總合起來熵的數值可以減少,因而系統演變成 更有序的結構。普里高津推斷一個系統存在著雙重的傾向:

在接近熱力平衡的環境下綫性作用造成不聯貫的無序狀態;

當遠離平衡的情況下而接近臨界點時,一直存在著的漲落(

fluctuations)會呈現指數式的劇增,非綫性動力成為主流作 用,繼而產生相干性的有序狀態。還有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些 開放系統與外界交換能量或質量–如熱能、電磁波、或離子 通量等–其方式均不存在決定系統臨界後所演變成有序結構 的 因 素 , 而 是 粒 子 間 相 互 作 用 自 我 組 織 成 的 (self

organization)。不同系統–包括跨領域系統–內部粒子或元 素 作 用 固 然 不 同 , 但 都 出 現 類 似 的 臨 界 現 象 (critical phenomenon),這叫做普適性(universality)。如果能有一 個基於數學為主導的方法有系統性地分析這些既是複雜而又 圍繞著我們的事物和現象,這便是協同學,目的是要了解事 物和現象背後的規律。

在文檔中 宇宙的尺度變異定律 (頁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