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審議民主的源頭開始談起,試圖重新找回大規模實踐審議民主時所需 要的機制,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審議民主當下最缺乏的不是多元和共識兩種畛 域中的機制,而是聯繫兩種畛域的中介畛域。在確認中介畛域的必要性後,本文 從理論與實踐上的需要,推導出中介畛域所需要的七個要件,以及檢視這七個要 件的十四個細項。最後,為了確實瞭解網路平台是否足以擔任中介畛域這個角 色,所以本文直接拿這十四個細項,來實際檢視目前正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的大規 模審議民主實踐──辯論百科。在檢視之後,辯論百科在四個要件上與中介畛域 相符,但另有三個要件未能符合,十四個細項中則有四個細項未能相符。在本章 節中,我將針對本文所處理的問題,說明其理論上的意涵,接著再就檢視實例的 不足之處,提出機制設置上的建議,最後針對本文在研究上的限制進行討論後,

作成本文的結論。

第一節、理論上的意涵

本文從提問審議民主何以無法被大規模實踐著手,試圖要為審議民主找到新 的出路,經過文獻的檢視後發現,審議民主的困境不僅在於實踐上的難度,更在 於理論上的偏向。從這些探索的過程中,本文不僅為審議民主理論作出些許貢 獻,也同時指引出三個理論上必須更被重視的面向。首先,本文認為,審議民主 本身的內涵應被擴張且重新定義,審議民主應被視為是一套思想,而不是一種決 策的方法或工具,這套思想的具體實踐形式是持續不斷的民主過程,其核心價值 是深化民主。接者,一旦將審議民主的實踐視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那麼要 落實這個過程時,就必須要有適當的配套措施(即本文所稱的「中介畛域」的適 當運作),而理論必須能夠有效引導實踐上的配套措施。據此,本文也具體描繪 了,如何經由理論推演出審議民主的實踐要件,並將理論上的概念,細緻化成可 以被進一步實踐的要件。最後,本文也具體將這些實踐要件發展成可被檢視的項 目,包含由七個要件所衍生出來的十四個細項,充當審議民主機制要被大規模實 踐時的前提,這些項目不是要窮盡可能性,也非標準答案,但在闡明中介畛域所 應負擔的功能上,卻可提供未來研究參考,而這些要件的進一步發展或修正,不 僅是未來審議民主實踐應處理的範圍,更是理解理論與實踐之間能否妥當配合的 重要議題。接著,我將就此一一進行說明。

首先,本文從理論的基礎出發,試圖要反駁當下審議民主實踐,忽略了審議 民主所「應該」強調的,並不是將審議民主視為是取得決策的一種工具或方法,

而是必須將審議民主視為是一套有別於自由民主的思想。在這套思想中,審議民 主「應該」關注的,不是決策的正當性,而是如何深化民主。任何一個試圖經由 審議民主來取得正當性的決策,不應只是因為在決策程序中採取了「審議」的技 巧,就可被視為是符合民主理想的民主程序。相反的,「審議」只是進行決策的 其中一種方法,如何讓「審議」這個技巧可為民主所用才是關鍵。也因此,本文 一再強調,民主程序是一個從多元到共識的漫長過程,只擷取這個過程中的任何 一個片段都無法正當化決策,即使這個被擷取出來的片段,所採取的方法是「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亦是如此。

然而,在檢視當下的審議民主實踐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審議民主論者在 理論上有明顯偏向,審議民主理論大量關注在審議技巧和決策的正當性上,這樣 的理論偏向讓審議民主無法有效地站在「深化民主」的核心位置,去指引後續的 審議民主實踐。為此,本文回頭去找尋審議民主被提出的起點,並重新描繪審議 民主轉向的核心價值是深化民主,而不是作出決策。這迫使理論必須從重新思 考,如何從藉由「審議」取得決策正當性,往深化民主的方向移動,而且也同時 讓審議民主理論所觸及的範圍,從「審議」形式的決策本身,擴及到一個完整不 間斷的民主過程。換言之,從多元意見如何彰顯、賦權、與主流對話,到不同意 見之間如何相處、互相瞭解,並進而作出深思熟慮與顧及他人的決定,甚至是意 見如何為決策所用,為政策作出貢獻,並有效地回饋到民主過程之中,都是審議 民主應該研究的範圍。因此,審議民主應理解為是一個連續的民主化過程,其追 求的是不斷地深化民主,這意味著,在理論的探究上,審議民主必須堅定地圍繞 在「過程」、「深化民主」等概念,而不是「工具」和「決策正當性」。

一旦確認審議民主是「深化民主」的「過程」,那麼充當實踐的配套措施(即 本文所稱的「中介畛域」的適當運作),也應該由此理論基礎所引導。為此,本 文從深化民主過程所需的理論概念中,推導出可進一步落實中介畛域的實踐要 件,分別是開放性、連貫性、互為主體性和累積性。另一方面,為了防堵民主實 踐上可能出現的困境,所以也針對「網路的巴爾幹化」、「論述失敗」與「易受主 流意識操弄」三個困境,提出相對應的「有效性」、「簡易性」及「動態的脈絡化」

三個要件。事實上,本文所提出的七個要件,雖然各別以不同名稱命名,但其間 的相關性卻十分緊密,而不是分屬七個不同的範圍。也就是說,將中介畛域形成 的要件區分為七,是為了分析上的方便,而不是中介畛域真的可以被區分為七個 不同部分。因此,當我們回頭檢視中介畛域形成的可能性時,這七個要件應該要 被視為是同等重要,一旦有一要件無法達致,則深化民主的過程就會出現缺漏,

也就讓中介畛域無由成形。從這個面向上來看,本文所提的七個要件,「共同」

構成了本文所理解的審議民主在實踐時,其「理論」面向上所應具備的內涵,這 些內涵非專屬於本文所檢視的辯論百科,而是適用於各種形式的審議民主程序。

最後,本文更進一步將上述七個要件細分成十四個細項。這十四個細項是試 圖對應理論所指引的七個要件,並進而回應理論上所要求的「深化民主過程」的 核心價值。或者說,這些細項可被當成是審議民主實踐機制設置上的最基本要 求,雖然確保這十四個細項的審議民主實踐機制,無法保證最後的結果一定能達 到理想境界,但我們至少可以相信,依循這些細項的機制,是試圖往深化民主──

而不是取得決策正當性──的方向前進。當然,這十四個細項不是為了窮盡可能 性或成為標準答案,而是在筆者能力範圍內所能提出的具體檢視方式,而提出這 些具體的檢視方式,也分別有著實踐與理論上的各別意涵。

首先,在實踐上,這十四個細項的提出是為了要指出,審議民主「理論」不 應該一直停留在理論的層次,我們探索審議民主理論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要實 踐它,因此,從實踐層次來進行探究,並指出可能的實踐方式確有其必要性。另 一方面,從理論上來看,本文所提的檢視細項不僅是為了要提供未來研究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更重要的是,這種實踐層次的闡明是為了凸顯出,未來的審議民主理論必須在理 論與實踐之間找到明確的連結。換言之,應如何在實務的層次上施作審議民主是 重要的,讓施作結果得以對理論進行回饋與修正也是重要的,但唯有理論與實踐 之間能夠不斷地互相進行補充、修正,審議民主理論才有可能為民主作出真正貢 獻,而這也就意味著,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成為未來探討審議民主理論時不 可忽略的關鍵議題,甚至是最為關鍵的議題之一。在說明理論上的意涵後,接著,

我將針對本文主要探討案例──辯論百科──在機制上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可供 改善的建議。

第二節、對機制設置上的建議

對多數網站來說,網站的機制設置是以網站營運目的為依歸,所以在設置 時,幾乎都將焦點集中網站所要發展的目標上,鮮少會去關注其他的面向,甚至 會刻意迴避某些設置,一來可以減少成本上的支出;二來又不會喪失自己所期望 掌握的客群。也因此,本文在此所談的建議,並不是全然是辯論百科本身的弊端,

而是應被理解成,若要將辯論百科的運作模式,視為是審議民主的中介畛域平台 時,尚需要哪些機制上的配合才能達成。換言之,既然辯論百科取名為「辯論」

「百科」,而不是審議百科、民主百科或是其他任何名字,其實就已清楚指出,

它在內容與操作模式上,是同時吸納「辯論競賽」與「維基百科」的精神,而辯 論百科的兩種創意源頭,也就同時成為辯論百科的侷限,因而讓辯論百科在本文 所檢視的一些面向上,無法真正往審議民主的中介畛域平台推進。根據本文的歸 納,這些限制主要有兩個面向:一是辯論百科為了保護自己而設的嚴格限制,阻 礙辯論百科可以對民主作出更大貢獻;另一則是辯論百科目前機制,所無法達到 的中介畛域要件,其中包含:第一個要件的不足,指的是監督濫用的困境;第五 個要件的不足,指的是受限於辯論形式的堅持,造成無法更進一步地達成共識,

它在內容與操作模式上,是同時吸納「辯論競賽」與「維基百科」的精神,而辯 論百科的兩種創意源頭,也就同時成為辯論百科的侷限,因而讓辯論百科在本文 所檢視的一些面向上,無法真正往審議民主的中介畛域平台推進。根據本文的歸 納,這些限制主要有兩個面向:一是辯論百科為了保護自己而設的嚴格限制,阻 礙辯論百科可以對民主作出更大貢獻;另一則是辯論百科目前機制,所無法達到 的中介畛域要件,其中包含:第一個要件的不足,指的是監督濫用的困境;第五 個要件的不足,指的是受限於辯論形式的堅持,造成無法更進一步地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