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台灣以製造王國起家,但是沒有在製造業工作過的人,多半無法瞭解工廠內 的運作,大部份的人只見到材料送進工廠,完成品送出工廠,至於內部怎麼運作,

則是霧煞煞。各企業為了提昇自己的競爭力,不斷地導入各式各樣電子化管理系 統,最常見的就是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該 ERP 的核心是由物流和資訊流構成,物流由供應商經企業流向客戶,資訊流則由客戶 的訂單和廠內的生產預測所引發,經企業本身產生採購單給供應商;然而,ERP 系統仍無法滿足企業對外之客戶、供應商等之管理需求,於是又有所謂的客戶關 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這些無非是希望將資訊、控制及物料可跨越組織地 流動,進而發展與客戶及供應商之間的資訊交換介面,提高生產力及整體競爭力。

近年來電子製造服務業(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EMS)由美國 EMS 模式移轉到台灣,尤其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快速汰舊換新之際,電子產業 早已進入殺戮戰場。早在西元1959 年就有理論指出,一家公司的成長極限,並 非是資金或技術,而是會受限於經理人的興業能力,如何有效地培養面面俱到的 經理人,成為各企業面臨的重要難題。

不論企業的規模有多大,當面臨抉擇時就必須下決策,然而企業的任何決策 都有可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同經驗背景的經理人面對同一問題可能產生不同 的選擇,這些決策與情境是無法單靠ERP、CRM、SCM…..等系統進行模擬的。

倘若有為EMS 工廠量身訂做的管理飛行模擬器,則可讓這些不同專業的經理人 可先模擬個別決策後所產生之共同結果,將有助於彼此互相瞭解,也可改善決策 品質,透過這樣的模擬,更可強化組織內之運作,減少靠實際失敗獲取寶貴經驗 的損失。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不論您是產業界或是學界,大家最想知道的無非是某企業家、某公司的關鍵 成功因素,而不只談他多努力、多有雄心壯志罷了。同樣的,企業家、公司成功 也是可資借鏡的,但是要有專業的研究整理,才能讓後人容易解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因此,司馬著史記,把皇 帝(即本紀)、諸侯(即世家)、將相(即列傳)50 餘人詳細整理;柏陽的 72 本白話資 治通鑑則是現代的巨著。雖然時空會改變,但是恒久不變的就是「歷史重演」這 句話的精意。

以《第五項修練》(1992)一書聞名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

在天下雜誌2004 年 10 月的專訪中強調:『你可以定下你的志向,但我不覺得你 能夠因仿效某個企業而創造偉大企業。我覺得,鼓舞 (inspiration)的真義與被鼓 舞成為另外一個人是不同的。因為在一個學習的過程,觀察另外一個人的成功能 幫助確認你個人的形象與對未來可能性的視野,但你的視野最終屬於你自己的,

而不是別人的。從那一點開始,你從模仿他人,轉為創新。』 (摘自《天下雜誌》,

2004 年 10 月 15 日,第 219 頁)

人類透過經驗直接學習的效果最好。我們可以嚐試錯誤的方式學習騎腳踏 車、打網球、吹陶笛;一面行動,一面觀察自己行動的後果而作調整。但是這種 邊做邊學,只有在自己行動得到快速且明確回饋的情況下才有效。當我們在一個 複雜系統中行動的時候,行動的後果往往是既不直接也不清楚,這將導致從經驗 學習的困難,也就是所謂的學習智障。在企業的運作中,各類工作經驗不同的管 理者,就如瞎子摸象的故事般,看到的只是大象的不同部分,然而透過系統動力 學的工具,可以建構整個企業的管理飛行模擬器,能夠使管理者與管理團隊開始 從模擬的過程中學習最重要的整體性課程,可以讓參與的成員們事前看清決定所 產生的後果,使彼此間的矛盾無所遁形,更會讓參與模擬者深刻的體會若要解決 重要的課題必須要修正彼此原先的互動方式。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期望達到以下的目的:

(一)、依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陳加屏於 1991 年碩士論文「系統基 模及企業模組式系統動力學建模輔助教材之設計」的第五章模組式建模 方式概念建立「電子組裝服務廠的管理飛行模擬器」,以補充該論文無 實體模型供學習者練習之不足。

(二)、利用管理飛行模擬器讓工廠各部門的管理者模擬不同政策對整體營運 的影響,體認不同部門決策間的環環相扣與動態複雜;另一方面亦可製 作組織學習之用的學習模式。

(三)、讓初學系統動力學的學習者,透過本論文按步就班,深入淺出的說明,

進而更容易瞭解如何將該工具套用到企業的實際運作之中,縮短學習時

程,增加對企業運作的理解。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系統動力學是Jay W. Forrester 於 1956 年研究應用情報回饋概念於企業系統 的管理工作上而發展出來的科學,它是一種方法論,一種工作,一種概念,更是 一種看世界的方法1(Forrester, 1991, pp. 1-3)。

它是一種以系統工程中的回饋控制理論(Cybernetics)為基礎,透過電腦模擬 的方式,把系統工程的概念應用在研究複雜系統的研究方法。系統動力學的理論 基礎是考量時間滯延和回饋的微分及差分方程組,控制理論可將這些方程組透過 方塊圖(Block Diagram)來表示系統的架構,系統動力學以類似控制論的方式,藉 由線流圖(Stock-Flow Diagram)中的積量(Level)、率量(Rate)及輔助變數(Auxiliary) 來描述代替原來這些複雜的微分方程組,而且我們可以透過電腦軟體模擬線流圖 的結果,不需要用到複雜的數值分析方法去解這些令人頭痛的微分方程,可說是 解決動態性複雜非常好的工具。

它是研究組織或企業系統動態行為特性的方法。經由對組織資訊回饋過程之 分析,系統動力學家從口語的描述、經驗、實地的觀察、及其它任何可用的資料,

展開相當的數學模式,並藉電腦的模擬,顯示組織或企業系統結構、政策和時間 滯延是如何交互影響組織或企業系統的成長和穩定(Forrester, 1961, pp. 9, 13)。

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系統動力學來建構某電子組裝服務廠之管理飛行模擬器,以 電腦模擬的方式進行學習,以瞭解企業之動態結構。

第五節 研究範圍

以某電子製造服務業的工廠運作為藍圖,模擬自西元1995~2006 年間的企業 運作模型,探討這十二年期間該企業成長與衰退的原因,建構出該工廠通用的管 理飛行模擬器,並藉由該模型幾個重要的決策變數,提供給不同的管理者進行模 擬決策,試圖讓管理者領悟工廠運作環環相扣的重要性!

該模型乃針對企業內部各部門間之運作進行建模,為了讓初學系統動力學的 學習者易於理解,針對市場訂單之外部競爭,供應鏈供需平衡問題等不做多方的 探討,只針對當時的營運方式建構一較接近事實的企業內部運作模式。

1系統動力學的相關知識可參考Forrester, 1958; 1961; 1968; 1969; 1971; Lyneis, 1980; Roberts, 1981;

Sterman, 2000 等論著;或參考王其藩, 1994; 陶在樸, 1999; 謝長宏, 1987; 蘇懋康, 1988 等中文相 關書籍。

第六節 研究流程

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引發動機

確定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收集與探討

電子組裝產 業的發展

組織理論與 管理

系統思考與 系統動力學

管理飛行模 擬器

整理個案公司資料

建構個案公司 系統動力學模型

模擬並進行模式的信 效度測試以修正模型

建立管理飛行模擬器

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