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意識形態與米德的分類分析架構

第四節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傑佛遜主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後國會還是接受了威爾遜主義者的提議,暫停了給與中國的鐵路借款,更於 1912 年退出了中國貸款國際銀行團,而與中華民國政府另定條件較為優渥的條約。

上述的只是一個威爾遜主義在外交政策影響中的案例。在後冷戰時期,威爾 遜主義者看到了共產主義的逐漸崩潰與瓦解,國際社會的走向與理想更為接近。

同時隨著第三波民主化(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28 的結果,威爾遜 主義證明了自己的原則再度獲勝,在民主世界中持續前進與建立民主和平的時刻 來臨。由於美國的影響與傳播,民主體制在 90 年代快速的擴張,聯合國也成為 比冷戰時代更為有效的機構。乍看之下威爾遜主義已經大獲全勝,但是仍然有許 多問題存在。特別是在中國與俄羅斯,長期下來的資助與建設並無助於這兩個國 家對美國的善意,並且成為 2000 年小布希在總統競選時最重要的議題。

同時,許多失敗或者是不得人心的海外干預行動,傷害了威爾遜主義在美國 人民心中的地位,在柯林頓政府時期的在索馬利亞的干預失敗、在海地政變危機 中的反應緩慢、面對盧安達的內戰視若無睹。直到南斯拉夫危機中威爾遜主義者 一反過去在冷戰中鴿派的地位,發動戰爭達到成功干預,才稍微將威爾遜主義者 有喘息的餘地。對此可以發現威爾遜主義在美國國內的支持雖然不容忽視,但已 經失去過去有效的政策影響力。

第四節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傑佛遜主義

29

基本概念

傑佛遜主義不同於前幾節述的漢米爾頓主義與威爾遜主義,相信或致力於世 界會變的更像美國。相反地,對於美國參與國際事務抱持著悲觀的態度,甚至害

28 主要由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提出的觀點,論述自 1974 年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以 來,遍及歐洲、拉美、亞洲、非洲 60 餘國,經歷過二十世紀晚期的民主化轉型之全球趨勢,主 要內容可見:Samuel P.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29 這裡的傑佛遜主義與美國歷史上的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不同,後者為傑佛 遜當選總統之後,開始推行一個分散的土地式民主(agrarian democracy),其理念是保護普通民 眾免於政治和經濟上的暴政,在其論點中小農們是「最有價值的公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怕美國的特色被世界所改變。他們所看重的是美國傳統的文化、社會與政治遺產,

並捍衛這些珍貴的成就。傑佛遜主義起源於獨立之初,前面所提及的第一任財政 部長漢米爾頓與當時的國務卿、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湯瑪斯傑佛遜的爭辯。相對 於漢米爾頓主張美國必須建立在健康的資本主義之上,傑佛遜認為若政府不能維 護的民主精神與價值,那麼資本主義從何而起。傑佛遜主義的根本精神在於一個 強大的中央政府常常會是自由社會的最大敵人。從這個精神傳承下來,傑佛遜主 義者認為,獨立戰爭的革命目標至今仍未完成。「人生而平等」這個價值在國內 無法徹底落實,工作就還沒結束。

傑佛遜主義者在 1960、1970 年代常常與公民運動進行深層的結合,因此常 常被刻上左派的印象。在後冷戰時期,美國右翼的法律團體中也開始出現了激進 的傑佛遜主義者,強調洛克所提出財產權不受政府限制的組織。在制度演進的歷 史中,聯邦權力日漸擴張,為了保障公民平權,傑佛遜主義者也透過權利法案

(United States Bill of Rights,美國憲法中第一到第十條修正案的合稱)來維護了 他們所堅持的個人自由。

國家利益的概念

同樣是對於民主自由的熱誠,傑佛遜主義不像威爾遜主義者一樣想把民主向 世界擴展。對他們來說在一個國家中建立民主已經是足夠的挑戰,輸出的革命是 否能像美國一樣成功?深入海外事務是否會帶來危險?都是傑佛遜主義者所擔 憂的。特別是在法國大革命後在歐洲與南美洲產生的諸多暴政,與歷史上民主政 體的脆弱性,讓傑佛遜主義者甚至產生了「自由是沒有朋友值得信任」的感受。

傑佛遜主義在外交政策中擔心兩種威脅,第一種是外國對美國人自由的威脅,

可能是攻擊、佔領與戰爭等。第二種則是美國保護自己不受侵犯或是在海外推廣 價值觀時,美國的行為對自己的傷害。第一種威脅很好理解,第二種威脅則表現 在傑佛遜主義者反戰的立場上。傑佛遜主義者認為強大的軍隊會造成國家財政上 的負擔。同時會助長商人與國際主義者插手海外事務,而被迫維持更大的軍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讓國家債務上升,使得國家的經濟掌握在操縱國債的少數人身上,自由與民主也 因此受到迫害。與威爾遜主義基於道德立場反對戰爭,傑佛遜主義者則是在站政 治的角度來盡其可能的來避免一切戰爭的機會。

同時為了避免強大專制的中央行政機關,傑佛遜主義者強調外交政策的憲政 規範,樂見國會施予行政機關諸多令人厭煩的限制。最典型的手法就是在未經國 會許可下,禁止總統與軍方進行任何海外的軍事進駐行動。除了真正對於國家安 全直接上的影響,他們懷疑任何積極外交行動,如美國過去在越南的戰爭,以及 目前在遠東地區諸多盟友的關係。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傑佛遜主義路線莫過於 1823 年的門羅主義。30 門羅總統與小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31 、傑佛遜 等人具有相同的想法,在英國表示尊重美國領土完整的情況下,達成默示性的協 議,讓英國的海上軍隊來協助防止其他歐陸可能的威脅,成功的以最低的成本來 維持國家安全這個重要的目標。

傑佛遜主義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扮演的角色

傑佛遜主義的優缺點相當分散而難以完整的描述,常常被其他學派的人抨擊 放棄貿易利益、罔顧人道價值而造成美國尊嚴大幅喪失的外交政策。但是傑佛遜 主義所捍衛的民主精神與群眾政治是美國的政體的主要支柱,同時由於對外國事 務採取順其自然的思考邏輯,對於外國文化反而是最客觀與尊重。米德認為傑佛 遜主義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扮演一個「倒檔」的角色。32 每 當美國因特殊原因而必須在國際保持低調時(例如在越戰之後),讓美國從新檢 討國家利益,回到過去尊重憲法的外交政策。

30 為美國第五任總統門羅(James Monroe)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的內容,第一

點,歐洲各國不能再以任何美洲國家為殖民地。其次,在外交政策上行使華盛頓方面的原則,即 美國僅在本身利益受損的前提下介入歐洲事務。第三,美國視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圖為對國家安全 之威脅。

31 為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John Adams)的兒子,故稱小亞當斯,在門羅總統時期擔任國務

卿,曾策畫門羅主義的主要內容,並於門羅總統後當選美國第六任總統。

32 Mead, Special Providence, 2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