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第四節 群眾與決策者面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過去一直所教導的菁英藝術外,其實可以嘗試在音樂課程中加入不同音樂元素,

像是更多音樂風格介紹、文化歷史演變等,另外也須融入臺灣本土更多音樂,至 今仍有許多獨立音樂創作者相當關注土地與社會議題並加以灌注到作品裡,一來 讓學子們透過詞曲的意義來認識這塊土地,二來也讓他們可以培養更廣闊的音樂 視野和觀念,進而形成未來成為獨立音樂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第四節 群眾與決策者面向

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給予音樂產業的效益

臺北市政府為扶植流行音樂發展,配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創意文化產業 政策,延續最早期新十大建設中的「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此計畫有 兩大任務,第一為促進北、中、南、東四大生活圈之文化設施及活動的均衡發展,

第二則為結合中央、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源的三大力量,共同興建國際級的文化展 演設施(文建會,2005)。

鄭凱同(2005)針對流行音樂文化中心之設立與否,整理出業界人士與學者 對其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硬體建設並不等同於軟體的蓬勃,在大舉進行硬 體建設前,應先回歸創作者的培育與相關軟體的配套措施,否則只是空有硬體,

卻無法真正深化文化創意發展,在表演場地方面,也不應規劃大型表演場地,同 時也應從鼓勵多元價值的角度提供各類音樂創作者中小型的表演場地;另一看法 則為此項政策是以流行音樂為主軸,場地必須具一定規模,才能容納專業性大規 模的表演,指標性的場地與演出可以帶動更多人投入流行音樂產業。

我其實不太相信有一個東西,不管是有一組人或是一個什麼就可以產 生出一個關鍵性的改變,你不能一直在找銀子彈,只要一發就可以命 中,沒有這個東西啊,永遠都有更好的方式,就看我們要不要去做更 好,不蓋流行音樂中心抑或是蓋會不會影響流行音樂,這真的不一定,

可是如果流行音樂起來了,會不會跟流行音樂中心有點關係呢?搞不好 也會。可是當你的技術、設計或是體制不存在的話,那會變更好的機 率就非常非常的低。(受訪者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否真的能有效帶動臺灣音樂發展,受訪者意見呼應了鄭 凱同(2005)的看法,認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應該定位在催化音樂產業、促進音 樂更能融入至大眾生活的角色,因此在建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前提,社會需要 有完整健全的音樂文化,才能讓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可以足夠強化此展演設施與民 眾之間的鏈結。如果無法把音樂文化落實在群眾之中,媒體與教育在傳播文化的 速度還不夠成熟下,難保流行音樂中心會成為下一個蚊子館,因此在籌建流行音 樂中心60的過程中,不單只是強調消費端,亦得重視生產端部分,除了強化音樂 產業鏈外,亦需要培養群眾欣賞音樂之文化,而不只是單純用硬體建設就足以發 展臺灣音樂產業。

二、 以免費音樂季推廣獨立音樂的效益

過去地方政府以城市行銷為目標,各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的音樂季,像是2015 搖滾台中、台中爵士音樂節、2013 台北流行音樂季、臺灣樂團潮、旗津音樂季 等;除大城市外,各地鄉鎮也為了刺激觀光而舉辦眾多小型音樂季,像是宜蘭 2015 音浪頭城、彰化王功漁火節等。音樂季除了可以達到城市行銷與刺激觀光 的目的外,也可以吸引大量群眾參與音樂季、欣賞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二 來也讓更多獨立樂團可以藉此得到更多曝光機會。Wake Up 音樂祭61策展人顏廷 憲也認為,現階段免費音樂季有存在必要,一來培養後起的策展人有學習機會,

二來幫助推廣市場的成長,讓更多群眾理解獨立音樂(吹音樂,2015)。

我們覺得現在能夠創作並推出自己音樂的人越來越多,可是聽Live 的 人反而有變少的趨勢,因為免費的表演太多了,像是之前的臺灣樂團 潮等等,那你既然能在這些地方聽免費的表演,那你為什麼還要花錢 來Live House 聽。(受訪者 A)

然而,政府不斷舉辦免費音樂活動也引起爭論,經營Live House 受訪者們 反應如今群眾音樂消費意願不高原因之一,在於政府舉辦過多免費音樂活動讓群

60被視為台北市十大建設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預計 2018 年底完工啟用,這塊南港最大的綠 地上,將出現一座可容納 6000 多名觀眾的主場館,以及可容納 3000 人戶外音樂主題公園,,

台北市文化局更希望帶動流行音樂軟體成長,延續台北過去在華語樂壇的領頭地位,成為亞洲最 重要的流行音樂基地。

61 Wake Up 音樂祭源於 2009 年,中文為「覺醒音樂祭」,由一群因地方資源嚴重缺乏,而苦無 演出機會的 17 歲嘉義玩團高中生所自行舉辦的音樂祭,最初舉辦時人數未達百人,而經過六年 的演進成為臺灣指標性的音樂祭。

舞台外,也與當地Live House、酒吧等小型空間合作,各處的表演場地都有非常 多元的音樂風格和眾多國界的演出者名單,因此一到每年三月,此盛事總會吸引 世界各地眾多的樂迷慕名前往,因而帶動當地觀光人潮並打造,另外也讓在地 Live House 能夠藉由此音樂節而吸引更多群眾前來,創造出兩方雙贏的局面。

袁永興(2015)提及到人口只有 80-90 萬的美國德州奧斯汀,每年能舉辦全

62山海屯音樂節(Heart Town Festival) 是舉辦於台中的音樂活動,主打「臺灣地表新生代最強 音樂祭」。山海屯除了是中臺灣難得由民間舉辦的多日搖滾音樂活動外,特別的是,它以龐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美最大的「SXSW-南方音樂節」可提供上百個 Live House。台北市人口與音樂展 演空間的數量顯然不成比例,更何況還有大量的各地觀光客湧入,台北如果是華 語流行音樂的首都,那我們給音樂在發展的動能供給上顯然遠不如倫敦或紐約之 於西方流行音樂。本研究建議,臺灣在推動音樂季時是否也可以參考SXSW-南 方音樂季的商業模式,嘗試跟在地Live House 合作,串聯整個區域 Live House 現場活動,讓音樂季不受限於某一舞台而已,而是擴散至各個街角巷弄,讓觀光 客可以更深根參與到在地Live House 文化,並推廣臺灣獨立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