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信實度

一、資料整理

錄音資料部份,逐一打成逐字稿。並依訪談筆記、田野筆記,加入場景氣氛、

硬體設施等,以及當時參與者的反應說明。接著重複聆聽訪談錄音帶,校對錯誤 與疏漏之處。逐字稿中,「幸」代表幸運草,「我」則是研究者本身,資料引用標 記舉例:

(970305:14:05):代表 97 年 3 月 5 日的訪談逐字稿,第 14 頁,第 5 段。

(札970312):代表 97 年 3 月 12 日的個人札記。

(文件1):代表編號第 1 號文件。

二、研究信實度

信實度(trustworthiness)是一項研究之所以能夠成立的重要依據,本研究 參考潘慧玲(2004),透過下列作法以提昇研究之信實度。

(一)研究者的信譽--自我表述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為主要的工具,因此研究者的信譽是質性研究可信度的 先決要件(Merriam, 1988,引自潘慧玲,2004)。研究者不可能腦袋空空地進入

田野,對於自己與研究相關的背景、經驗,可能有預設的偏見,因此應在研究過 程中加以反思,並在報告中盡可能詳實呈現研究者的相關資訊,例如:研究者將 用何種觀點、經驗、訓練應用於實地工作之中?研究者與人、研究課題之間有什 麼樣的個人聯繫等(吳芝儀等譯,1995)。有鑑於此,我在緣起、研究歷程、資 料蒐集中,都盡力交代「我」在這份研究中的觀點、角色、心路歷程。

(二)長期進駐田野

Lincoln 和 Guba(引自莊明貞等譯,2006)認為「延長約定(在研究地點花 足夠的時間)」和「持續觀察(著重和研究有關的細節)」對信賴度的增加極為重 要,因為延長的約定增加範疇,持續的觀察增加深度。此外,較長時間的觀察與 訪談,也有助於建立良好與相互信任的研究關係,對現場文化亦較為熟悉。

我在進到田野之後,盡可能每一週都會到學校做課堂觀察以及教師訪談,而 情況允許時,我也會參與幸運草校外的日常活動、休閒娛樂,保持頻繁而密切的 接觸;在這個研究中,我覺得自己的色定位並非只有一種,有時是可以侃侃而談 的朋友,有時是虛心討教的晚輩。但整體上對我而言,她是研究進行協同合作的 重要夥伴,隨著時間推進,我可以感覺我與她之間逐漸信任而穩定的關係。

個案研究最被質疑即在研究者的主觀性。尤其我對幸運草的認同、與對方的 情感累積,觀察分析時,可能會自動合理化、甚至美化其作為,影響觀察角度及 論點。因此特別要說明的是,身為一位研究者,我也常常提醒自己必須保持相當 程度的客觀性,以理性態度面對研究。Tayler 和 Bogdan(1984, 引自黃瑞琴,1991)

提醒研究者:一方面要參與當事者的世界,一方面又得保持相當超然的立場;如 果研究者覺得自己過於親近研究對象,或過於同情和投入對方的感受與觀點時,

必須有所自覺而劃定界線。質的研究一方面是擬情的、同理心的,一方面也是沉 思的、反省性的。為了達到這樣的反思,我也會透過閱讀研究札記,檢視自己主 觀意識的流動與轉變。

(三)三角測量法

三角測量法(Triangulation)是在研究同一種現象時,結合多方面的探究方 法,從幾何學觀點來看,多元的觀點能顯示更大的正確性。Patton(1990,引自吳 芝儀等譯,1995)將之區分為:「多元方法」、「資料來源」、「分析者」、「多種理論 /觀點」共四種。

本研究採用資料來源、分析者的三角檢定的三角測量。在資料來源的三角檢 定方面,本研究採觀察、訪談、書面文件資料分析等管道相互佐證,並注意研究 對象在不同時間、地點的言論之一致性。根據黃政傑(1987),此方式可達到「確 證」作用,檢視研究發現是否一致。其次,除了觀察與訪談,透過文件分析,我 也從幸運草老師過去的個人檔案紀錄,發掘出她在訪談中沒有提及的經驗歷程,

達到三角測量法的「精緻」作用。

分析者的三角測量,則於進行編碼與資料分析後,邀請另一名具有質性研究 經驗的協同分析者協助,針對內容是否適切交換意見。

三、研究倫理的關注

在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質性研究中,倫理始終是重要的課題。進入田野至 今,我頻繁的介入幸運草的生活,而這些接觸產生了許多瑣碎、微妙的情境,部 份談話內容也涉及個人隱私。參考Patton(1990,引自吳芝儀,1995)建議,研究 期間所觀注到的倫理面向有:

(一)承諾和互惠

記得指導教授曾在質化研究課堂提過:部份研究生會被研究對象認為是來

「要資料」而已,資料要到了就離開,這是很不好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雙方 應該要能「互惠」,或許研究生也可以有所貢獻(札961003)。因為這樣,我也 向對方提到未來如有盡棉薄之力的機會時,請她務必告知。因此假日淨山活動、

社區服務學習課程時,我會盡量協助拍照、錄音紀錄,並維持學生安全;而原本

預計由我負責上課的太陽能鍋製作課程,雖然因事取消,但幸運草仍安排一節課 堂讓我向水道社社員介紹關於衛生筷濫用的議題,給了我一個回饋這批可愛師生 的機會。

(二)盡力呈現真實與本意

面對幸運草熱心的協助立場,我除了充滿感激,也期許自己最後的分析,能 確實呈現對方的本義與真實,避免扭曲或誤解對方的觀點,這也是研究倫理最需 要關注的。

最後,對於研究方法的各種思考,藉由參考Patton(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之建議,彙整研究歷程各項論題如下:

表3-3

研究的論題與選項

論題 設計之選項與考慮

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探究個案教師持續推動環境教育的重要生命經 驗為何?

二、瞭解個案教師過去重要生命經驗,對其產生的 內在影響與轉變為何?

三、瞭解重要生命經驗對個案教師在學校場域推動 環境教育的影響與實踐為何?

研究的重心? 著重在個案生命經驗的深度的探究 分析單元為何? 個案;生命中的關鍵事件

使用何種抽樣策略? 立意抽樣

蒐集何種資料? 質的資料(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資料)

運用何種控制? 自然研究(自然情境,盡量不加入研究控制)

採用何種分析取向? 歸納為主,演繹為輔 如何描述結果的信度與

效度?

多元資料來源(觀察,訪談,文件) ;反覆回溯、

檢視;請協同研究者檢視評鑑;其他人事物觸發反 思。

時間論題:何時開始研 究?其順序與階段安排 為何?

96 年 12 月開始進入田野觀察,歷時約半年,其後 斷斷續續一起參與幾次校外的活動(研討會、社區 環保組織活動等);其後進入閉關撰寫,以電子郵件 保持聯繫。

道德問題與保密事項? 錄音前知會同意;撰寫完成後請協同研究者過目。

田野資料來源? 研究對象主動、被動提供資料;偶然間認識的荒野、

學校教育人員,都有助於資料提供。

第四章 幸運草的生命故事

從進入大學到開始教書的二十多年裡,幸運草的「戰績」可謂相當輝煌:包 括大學時期就開始協助編寫童軍教科書、協助民間環保組織推廣環境教育、校內 外大大大小超過二十場以上的演講與分享、獲得教育部環保有功教師獎項等,而 這些榮譽與經歷,仍持續累積進行著。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她,過去經歷了哪些重 要事件?她的心境與轉折為何?尤其在環境學習與環境行動上,出現了哪些關鍵 影響?為了讓讀者更清楚掌握其生命史的整體脈絡,以及看出其中細膩的變化,

本章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將幸運草的生命史劃分成下列幾個階段:充滿人情味 的童年時光、急速充電的大學時期、歷經轉折的教書生涯、民間童軍與環保組織 的歷練、結合正規與非正規環境教育等五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