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almer(1993) — 影響一個人對環境「實際關心」的因素

根據Tanner(1980)與 Peterson(1982)的基礎所作的後續研究中,樣本選 擇在年齡、性別、種族、國籍呈現多元發展,可以看出重要生命經驗研究在環境 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這些研究大致可依研究法不同區分為兩類:問卷調查 法、訪談法,以下分別介紹。

(二)後續的問卷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1. Palmer(1993) — 影響一個人對環境「實際關心」的因素

Palmer的研究對象是英國環境教育學會的成員,以開放式問卷進行郵寄調 查,目的是要瞭解影響一個人對環境「實際關心」(practical concern)的因素。

為了確認樣本確實採取「實際」行動,Palmer請他們填寫一份檢核清單,以釐清 他們日常生活從事哪些環境行動。回收結果顯示,超過90%的人至少從事一些動 植物照護、綠色消費、資源回收、加入環保團體等,因此證明受訪對象的確符合 資格。

在問卷內容上,Palmer要求受訪者寫一份自傳式描述,以說明兩個問題:

(1) 哪些過去經驗帶領你實際關心環境?

(2) 回顧自己發展積極、正向的環境態度過程中,哪些時期有特殊難忘的記憶?

她依據資料進行內容分析,試著以回覆者詳細、顯著的自我陳述來確保內容 的可信度。研究結果歸納出13個影響因素(表2-3),且仍然是以「戶外生活」

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她將戶外生活區分為童年時期的戶外生活、戶外活動和野 地的獨處;把教育區分為高等教育和學校課程,將教育從教師中分出來,並把教 師放到「朋友、其他人」的欄位。Palmer與Tanner的分類並不相同,也因此兩份 研究難以比較。

表2-3

Palmer(1993)研究結果:影響一個人對環境實際關切的因素

影響經驗 提及比率% 影響經驗 提及比率%

1.戶外 91 5.電視/媒體 23

童年戶外生活 42 6.朋友/其他人(含老師) 21 戶外的活動 39 7.國外旅行 19 野地的獨處 10 8.負面的議題 18

2.教育 59 9.書籍 15

高等教育 37 10.成為父母 9 中小學學校課程 22 11.寵物/動物 6

3.家庭 38 12.信仰 6

4.組織 36 13.其他 15

註: N=232(男性102人,女性130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研究首先提出「為人父母」的因素,而「負面的環境議

題」也是一個新的發現,像是環境災難、核子威脅、動物虐待、過度浪費、污染 等。她認為從Tanner開始研究到她自己研究的這十餘年間,環境負面議題增加 了,但這並無法證明是兩個不同的樣本差異(美國保育人士vs.英國環境教育 者),或者是環境負面議題的確增加(Chawla, 1998a)。此外,「其他」欄位有 人提到住在都市叢林的負面感受,以及擔心環境問題影響健康等。這十年間變化 很大。其他重要的分類還有成為自然組織成員、電視媒體影響等。

其後在1996年時,Palmer與Suggate重新檢視了這份研究,依照當時資料描 述,更加仔細的界定分類項目(在當時,有一些項目界線模糊,例如「戶外」一 項並沒有說明包含了哪些內容),此外,他們試圖區分三個年齡階層,探討不同 年齡階層與影響因素的差異性,如表2-4。

表2-4顯示,「中學教育」在三個分類階層被提及比率,隨著年齡增大而下 降(30%→23%→19%),而「負面環境問題的書籍」也有類似情況(33→26→11); 然而其他影響因素卻有相反的狀況:「童年時的自然經驗」(25→62→70)、「工 作」(7→52→70)及「成為自然組織一員」(7→10→38)顯示,隨著年紀愈長,

受到的影響愈高。不過因為30歲以下樣本大多為女性(83%)、50歲以上幾乎為 男性(68%),所以研究結果僅能顯示:年輕女性相對比較受到「中學教育」、

「負面環境問題書籍」影響;而年長的男性多受到「童年的自然體驗」、「職業」、

「自然團體」的影響。

表2-4

Palmer & Suggate (1996):不同年齡階層的影響因素比率

註:N=233(男性103位,女性130位)

2. Palmer et al.(1998-1999) — 跨國研究:影響成人環境覺知的重要因素 這個系列研究是Palmer與多位其他國家環境教育學者(Palmer & Suggate, 1996; Palmer, Suggate, Bajd & Tsaliki, 1998; Palmer, Suggate & Robotton, 1999)針 對影響成人環境覺知的重要生命經驗進行跨國研究,其理論與方法都與前述研究

訪者具有環境行動經驗。

森林砍伐 5/6 1

氧層破洞等相關議題,都需要透過媒體揭露才易獲得,因此環境教育應可加以運 用(Palmer, Suggate, Bajd & Tsaliki,1998)。

(三)後續的訪談研究法(interview research)

1. James(1993) —不同種族之間,影響一個人選擇環境教育工作的因素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