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計畫參與師徒與專家之座談調查分析

第三節 質性歸納分析

3. 培育人才:參與本計畫之師傅,對於進入師徒制訓練之徒弟,多有創業規劃 之指導或轉介同職類工作,讓徒弟能長期待在該職類產業,有助於為國家培 育產業人才。本計畫特色之一,即在於結合職業訓練與實際職場經驗,許多 師傅表示,光是在補習班聽課或是演練相關技巧,無法比得上現場學習所獲 得的臨場反應。

(二)師傅參與過程面臨之問題

1. 資格審查:本計畫推行之初,為提高各職類師傅之參與率,以年資審查為主,

輔以獲獎紀錄或相關資格認證,大量納入師傅數量之下,造成部份師傅良莠 不齊,因此有師傅建議在如今本計畫已廣為人知的情況下,提高師傅之資格 限制。另因各職類師傅其專業技藝不同,隔行如隔山,建議與各產業公會相 互合作,才能有效的為本計畫師傅資格把關,讓真正的「明師」進入本計畫。

2. 工作規範:部份進入本計畫之徒弟,可能因其年紀較輕,尚未確定將來之人 生規劃,因此有些徒弟對師傅帶訓之職類毫無興趣,僅為津貼補助而來,也 有些徒弟工作態度不佳,臨時起意離退訓也未告知師傅。此類情況徒增師傅 日常工作或帶領訓練之困擾,建議應對欲進入本計畫之徒弟,對其參訓動機、

職業性向、工作態度…等項目,以相關測驗詳加調查,並建立不適任徒弟之 退場機制。

3. 訓練成本:參與座談會之師傅反應,每個月 5 千元補助師傅的訓練津貼,實 不足以彌補師傅的帶訓成本,除了花費時間精力去教導徒弟外,部份師傅也 自行吸收訓練所需之材料成本,若非師傅本身對於技藝傳承非常熱心,否則 單憑本計畫之補助將難以為繼。此外,有些職類的師傅也遇到徒弟習得該職 類基本技術之後,便離退訓而得以從事相關職類的正式工作,使得帶訓師傅 無法享有自己訓練的成果外,徒弟也因未習得更深入之技術而無法提供職業 技能。

4. 訓練期間:本計畫納入之職類,多需要三年以上的訓練期間才能實際活用習 得技能,解決從事該職類所會面臨之問題,因此無論是師傅或徒弟皆建議能

延長本計畫之訓練期間,並隨徒弟參與計畫時間的加長、技能的提升,同時 增加徒弟津貼補助的金額,作為師徒訓練之鼓勵。

(三)師傅對本計畫期待與建議

1. 師徒交流平台:勞動力發展署建置之師徒交流平台,為徒弟首先了解師傅背 景、職業專長之資訊來源,然而有師傅反應,此平台之資料以文字描述為主,

就各職類師傅之多樣性略嫌不足,因此建議能以多媒體的方式,來展現師傅 技藝與作品,增加對徒弟的吸引力。另外也建議將師徒學藝過程加以影像化,

有助於欲進入本計畫徒弟,對於師徒制訓練的理解與期待。

2. 訪視專業性:本計畫各分署之訪視人員,有師傅反應其訪視的專業程度不足,

無論是電話訪查、實地訪查或不預告訪查皆容易流於走馬看花,因此建議能 與各產業工會合作,除了增加訪視的專業度,還能藉此讓徒弟與產業界互相 交流,增加徒弟長期留任於該產業的可能性。此外,也有師傅反應,部份職 類因工作特性而無法固定於某處所進行師徒訓練,常常因此而讓不預告訪查 人員於登記之訓練地點撲空,造成訪視異常之紀錄,所以建議分署應考量各 職類之特性,設計適合該職類之訪視規則。

3. 計畫展延:部份師傅反應,如欲申請本計畫之展延非常困難,通過率低、核 准展延之期限也短,不禁令人懷疑是為了衝高參訓之師徒人數而產生此現象。

因此建議不應以師徒之數量作為計畫執行成效,而應以師徒帶訓之質量為之,

藉由管控師徒人數,慎選師徒,才能讓優秀的師徒長期留存於本計畫中。

二、參與本計畫之徒弟代表

有關參與本計畫師徒代表出席會議名單如表 4-3-1 所示,人員皆為曾參與明 師高徒計畫之徒弟,針對明師高徒計畫執行內容,歸納為計畫對徒弟的效益性、

參與過程面臨的問題及對計畫的期待與建議等面向進行分析。

(一)計畫對參與徒弟的效益性

1. 了解產業生態:參與本計畫之徒弟肯定本計畫確實協助徒弟進入該產業,跟 隨師傅進行學習。有徒弟提到,之前原本僅是對該職類有興趣,但沒有決心 投入,後來透過本計畫進行職業訓練一段時間後,不僅深入了解該產業型態,

亦因累積了學習成果、職場實作技能而增強自信心,進而能下定決心投入該 職類之工作。

2. 促進就業:因為本計畫之津貼補助,使得在該職類毫無經驗但有學習熱誠之 徒弟,師傅亦有意願採先訓練後僱用的模式,大膽進用新人。參與座談會的 徒弟表示,在計畫訓練期間結束後,便直接留在師傅身邊繼續工作、學習,

因此肯定本計畫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效益。

3. 累積實務經驗:本計畫某些職類,在學校教育或坊間補習班亦有開設訓練課 程,參與本計畫之徒弟表示,因為跟隨師傅而習得的臨場反應經驗是非常寶 貴的,這些無法經由課堂聽課或是考取專業證照而習得,因此在本計畫的學 習經驗有其無可取代性。

(二)徒弟參與過程面臨之問題

1. 無法有效學習:參與座談會之徒弟表示,部份師傅未能克盡職責、負起帶訓 徒弟的義務,反而交辦許多非關學習的例行性工作事項,致使徒弟進入計畫 後一年半載仍無法進行該職類之學習,以至於有淪為廉價勞工的感覺。

2. 經濟問題:可說是影響徒弟繼續訓練最深最廣的問題,除非師傅採僱用制,

在津貼補助之外給予足供生活所需之薪資,否則徒弟在僅有每月 1 萬元收入 之情況下,難免一習得該職類的基本技術,便立即離退訓去應聘該職類的相 關工作,造成學習中斷、徒弟的職涯發展受到限制。也有徒弟表示,為了尋 找合適的師傅,因此離鄉背井至外縣市參與明師高徒計畫,使得原本就很拮 据收入更為雪上加霜,因此建議能考慮外地參訓的補助項目。

3. 產業發展性與創業問題:部份職類的產業面臨發展性問題,即使徒弟有興趣

學習該產業之技能,仍不免擔憂結訓後應去何處尋找工作,也有徒弟明確表 示結訓後不會從事該職類的工作,因為薪水行情實在不好,如此一來似乎形 成訓練資源的浪費,徒弟只是暫時領取計畫補助,卻無法為該產業培育人才。

此外,亦有徒弟表示,進入計畫習得職業技能結訓後,應輔以創業規劃,一 氣呵成以加強訓練成效的動能。

(三)徒弟對本計畫期待與建議

1. 計畫作業流程:有徒弟反應,從開始申請進入明師高徒計畫,到完成作業流 程得以開始訓練,之間所花費的時間過長,無形中讓徒弟在此段時間只能等 待計畫核可與否的通知。另有徒弟反應,除了首次津貼補助的撥款期間太長 外,原應按月發放的津貼也不夠穩定,使得徒弟在技能訓練之餘,還要擔心 收入來源,無形中擾亂了學習的效能。

2. 文件過於繁雜:參與本計畫之徒弟,須按時填寫訓練雙週誌,且須經師傅評 核後才能據以請領訓練津貼。然而有徒弟反應,計畫文件填寫產出的次數過 於頻繁,而且也不會每週都學到新的技術,更多時候是舊有技藝的精熟,因 此建議若改為每月填寫一次會較為適宜。

三、專家學者代表

有關專家學者代表出席參與會議名單如表 4-3-1 所示,針對專家學者代表回 應明師高徒計畫執行內容,歸納為計畫執行要點、成效評估及對計畫的建議等 面向進行分析。

(一)學者對計畫執行要點之意見

1. 定位有待釐清:明師高徒計畫之定位,是傳承技藝?促進就業創業?抑或只 是暫時降低失業率之方案?因為計畫定位模糊,使得納入的職類,採訓練制 或僱用制?皆有各說各話的空間。若為傳承技藝,是否亦應考量該職類未來 的發展性?若為促進就業創業,因而納入當前較為熱門之職類,則如何與坊

間開設之補習班課程加以區別差異性?

2. 計畫彙管單位:現階段的明師高徒計畫雖然有彙管單位,但如今他們從事的 業務較偏向計畫執行,跟所謂的管理單位還是有所區別,管理單位更側重門 檻分級、評鑑機制以及認證標準等監督事宜,但因事涉各職類之專業,因此 與各產業工會合作會較為適宜。

3. 訓練制或僱用制:現行納入之職類,十分地龐雜多元,有些職類須耗費多年 光陰方能精熟,產出成果較偏向藝術品,有些職類進入門檻較低,密集訓練 數個月學得基本技術後,即可應徵相關職類之工作。因此建議可將不同職類 加以分類,容易習得基本技術者採僱用制,須多年精熟者採訓練制,如此或 可減少兼採訓練制僱用制而可能造成的爭議。

(二)學者建議之成效評估方式

1. 帶訓意願與訓練技巧:明師高徒計畫背後的概念可說是小型企業代訓,但應 該一併考慮師傅心態:額外的訓練,需要額外的付出,師傅有用人需求,教 的是自己人,這樣師傅才有動機。此外,參與本計畫之各職類師傅,在其行 職業領域內皆有專精技藝,然而是否具備訓練概念、訓練技巧,則可能因人 而異。國外的結構化在職訓練(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SOJT),有 三個條件:1.有資深員工,願意教導、願意分享;2.必須知道自己要教什麼,

有系統地去學相關技術,知道要學甚麼;3.不是每位員工都具備教學技巧,

必須先受訓教學技巧,具備簡單的教學技巧。因此建議能先確認師傅有僱用 需求,而後能教導師傅基本的訓練技巧。

2. 發展完整的訓練規劃:建立進入門檻的分級,減少訓練內容認知落差、訓練 環境的不適應,對於師傅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應進行訊息透明化,讓徒弟 事先就能了解職場環境。經由任務分析、工作分析來制定職業技能等級,並 規定達成等級 3 者為可獨立作業者,具有現場判斷能力。訓中的要求標準與 訓後的標準不同,某些職類可能無法在一年之內達成等級 3 之水準,基本的 工法可能會,但無法達到自行創業的程度,因此需要對各職類進行區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