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 法老王的怪夢解析

在文檔中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 (頁 36-50)

《舊約•創世紀》37 至 50 節摘錄

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羊。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 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約瑟做了一夢,告訴他哥哥們,他的哥哥們回答說:「難道你 真要作我們的王嗎?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他們遠遠地看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 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彼此說:「你看!那做夢的來了。來吧!我們將他殺了,丟 在一個坑裏,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

猶大對眾弟兄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甚麼益處呢?我們不如將他 賣給以實瑪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眾弟兄就聽從 了他,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帶到埃及去了。米甸人帶約瑟到埃及,把 他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

過了兩年,法老做夢,夢見自己站在河邊,有七隻母牛從河裏上來,又美好又肥壯,

在蘆荻中吃草。隨後又有七隻母牛從河裏上來,又醜陋又乾瘦,與那七隻母牛一同站在 河邊。這又醜陋又乾瘦的七隻母牛吃盡了那又美好又肥壯的七隻母牛。法老就醒了。他 又睡著,第二回做夢,夢見一棵麥子長了七個穗子,又肥大又佳美,隨後又長了七個穗 子,又細弱又被東風吹焦了。這細弱的穗子吞了那七個又肥大又飽滿的穗子。到了早晨,

法老心裏不安,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術士和博士來,卻沒有人能給法老圓解。那時酒 政對法老說:「有一個希伯來的少年人,是護衛長的僕人,我們告訴他,他就把我們的 夢圓解,是按著各人的夢圓解的。」

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約瑟,約瑟對法老說:「法老的夢乃是一個。神已將所要做的事 指示法老了。七隻好母牛是七年,七個好穗子也是七年。那隨後上來的七隻又乾瘦又醜 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個虛空、被東風吹焦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個荒年。埃及遍地

必來七個大豐年,隨後又要來七個荒年,甚至在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豐收,全地必被饑 荒所滅。當七個豐年的時候,征收埃及地的五分之一,叫他們把將來豐年一切的糧食聚 斂起來,積蓄五穀,收存在各城裏做食物,歸於法老的手下。所積蓄的糧食可以防備埃 及地將來的七個荒年,免得這地被饑荒所滅。」

約瑟見埃及王法老的時候年三十歲。他從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埃及地的 七個豐年一完,七個荒年就來了。正如約瑟所說的,各地都有饑荒;惟獨埃及全地有糧 食。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饑荒,眾民向法老哀求糧食,法老對他們說:「你們往約瑟那裏 去,凡他所說的,你們都要做。」當時饑荒遍滿天下,約瑟開了各處的倉,糶糧給埃及 人;在埃及地饑荒甚大。

饑荒甚大,全地都絕了糧,甚至埃及地和迦南地的人因那饑荒的緣故都餓昏了。約 瑟收聚了埃及地和迦南地所有的銀子,就是眾人糴糧的銀子,約瑟就把那銀子帶到法老 的宮裏。於是,約瑟為法老買了埃及所有的地,埃及人因被饑荒所迫,各都賣了自己的 田地;那地就都歸了法老。約瑟和他父親的眷屬都住在埃及。約瑟活了一百一十歲。人 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裏,停在埃及。

熟悉《聖經》的讀者,都知道舊約內的這段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約瑟(Joseph),

大約在西元前 17 世紀進入埃及,那位法老王名叫 Apophis 一世,是 Hyksos 王朝的第二 位國王,在位相當久。

美國德州大學 Austin 分校經濟系的 Daniel Hamermesh 教授,寫了一篇短文,運用 基礎的經濟分析工具,嘗試回答兩個問題:(1)如果真的有連續七個豐年和連續七個荒 年,埃及能撐得過嗎?(2)這件三千七百年前的大飢荒,若和現代的荒年相比,真的那 麼嚴重嗎?

這是很有創意的論文,分析的手法和論點都很簡單,但想想看:經濟學界有多少人 讀過《聖經》內這段精采的故事,卻沒有人能用合理的工具和簡明的邏輯,來分析這段 可能是真實的故事。對經濟學家來說,舊約中所提供的數據太少,我們欣賞此文時,不 要拘泥文內各項數值的精確性,只要方向性的理解即可。這段故事並無信史,但在埃及 的銘文上常見到這項記載。

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法老王所面對的是一個兩期(跨期)的問題:七年豐年,七

38

年荒年。他在位的時間很長,是個英明君主,希望埃及能度過這項危機,希望能在 14 年間得到一項「最適解」。他接受約瑟的建議:「當七年豐年的時候,征收埃及地的五分 之一,…所積蓄的糧食可以預備埃及地的七個荒年,免得這地被飢荒所滅。」

假設豐年的收成是 1,但只要有糧食就會有腐損(被老鼠、蟲子、官員吃了),所 以假設腐損率為(希臘字母的)δ,δ介於 0 和 1 之間。約瑟建議儲糧 1/5(= 0.2),所 以在豐年時(第 1 期),埃及可食用的糧食是 0.8(= 1- 0.2)。他們存下多少糧食給荒年

(第 2 期)時吃呢?存糧 s = 0.2 [1 - δ],也就是說,雖然能存下 0.2 的糧食,但還要扣 除被腐損的δ。作者寫了 4 條簡單的方程式,做了一些較技術性的假設,我用文字性的 說明來替代。

簡言之,他要得出兩項變數的數值,來回答一個關鍵問題:荒年時欠收率(x)有 多高?要得出 x 值,他需要兩項變數:一是前面說過的腐損率 δ,在此假設 14 年內皆 為δ = 0.2;二是法老王的「社會時間偏好率」(social rate of time preference),以希臘字 母ρ來表示,ρ也是介於 0 和 1 之間。

我先簡單說明「時間偏好率」的概念。如果一個國王年輕即位,預知自己會當很久 的統治者,他就會從長計議,肯花時間來了解各項問題,也願投資各項基礎建設。這種 長治久安型的君主,我們就說他的社會時間偏好率很低(接近 0,表示目光長遠)。相 反地,如果國王征服另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想掠奪財富和婦女,沒有長期深耕經營的打 算,他的社會時間偏好率就很高(接近 1,表示短視近利)。好,現在來看 Hamermesh 的最後一條方程式。

x = 1.2 - 0.28 - 0.8[1 - δ]/[1 + ρ]

此處的 x = 欠收率,1 –x = 收成率,δ= 腐損率,ρ = 社會時間偏好率。他運用這條方 程式,計算出下列的各種組合可能性:

各種可能的 x(=荒年欠收率)

社會時間 偏好率(ρ)

腐損率(δ)

0 0.25 0.50 1.0

0

0.40 0.56 0.67 0.80

0.20

0.52 0.65 0.73 0.84

0.40

0.64 0.74 0.80 0.88

0.60

0.76 0.82 0.87 0.92

0.80

0.88 0.91 0.93 0.96

先從腐損率說起。為了簡化,他只取 5 個數值(垂直看下來),最低值(下限)為 0(完全沒有腐損),最高值(上限)為 0.8。你也可以爭論說,若取 10 個點會更精確,

那當然也可以,只要把你認為較適合的數字,代入前述的方程式即可。

同樣地,為了簡化,他對法老王的社會時間偏好率,只取 4 個數值(水平地看),

因為ρ = 0表示法老王的目光恆久遠,ρ = 1表示短視近利,他取 0.25 這第 2 個數值,

表示法老王的統治期夠長,不會短視近利,但也沒有千秋萬世的心態。你若認為ρ = 0.2 或ρ = 0.3較合適,他也不會反對。

現在來看這兩項變數的可能組合。他認為腐損率δ = 0.2較合理,ρ = 0.25較有可能,

所以兩者的交會點就是表內的 0.65,這就是上面那條方程式的 x 值(表示荒年的欠收 率)。也就是說,荒年時的收成,是豐年期的 0.35(= 1 - 0.65)。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作 者透過方程式的推理,猜測出荒年的欠收率,而這是〈創世紀〉內沒有提供的重要訊息。

我很佩服這項推論的能力,也覺得合情合理,但我有一項邏輯上的批評:上面那條 方程式與表格都顯示,影響 x 的變數有兩個,一項是腐損率 δ,另一項是君主的英明度 ρ。欠收率的高低,很受自然天候的影響,那是上天的旨意,怎麼會受到君主英明度 ρ 的影響呢?從上面的表格來看,君主愈短視,欠收率就愈高,天下哪有這種因果?可是 話說回來,你能把上天的旨意寫進方程式內嗎?我們就體諒作者一下,稍微閉一下左 眼,我們要的是創意推理,就別抓他小辮子了。

好,我們接受上面那條方程式,也接受那個表格吧!這個表格讓我們得知,埃及在 7 個荒年期間的欠收率(假設都同樣)是 0.65,也就是凶年時糧食減產 2/3,只生產豐 年時期 1/3 的糧食。別擔心,依照約瑟的先見之明,已經在前 7 年每年都預留 0.2(= 1/5)

了,所以在荒年時,埃及人可用的糧食是 1/3 + 1/5 = 8/15 = 0.53。如果扣掉一些較輕微 的腐損率,大約共有 0.5 的糧食可供食用。

豐年時埃及人可食用的糧食,大約是 1 - 0.2(儲存率)- 0.2(腐損率)= 0.6。這兩 個數目(0.5 和 0.6)相比,我們可以大略推測:在約瑟的先見之明下,荒年期的 7 年間,

40

埃及人的糧食約比豐年期少 10%(= 0.6 - 0.5)。

這是 Hamermesh 的版本,你相信嗎?我覺得他低估了欠收率(x),因為〈創世紀〉

內說:「飢荒甚大,全地都絕了糧,甚至埃及地和迦南地的人因那飢荒的緣故都餓昏了。」

(參見摘述經文的最後 1 段)。如果荒年時有 0.5 的糧食,應不致於如此。我認為,假 如欠收率 x = 0.84,就較符合「餓昏了」的記載。但是要得到 x = 0.84,就必須假設法 老王是個短視近利的人(ρ = 1),而事實似乎不是如此。

如果拿 3 千 7 百年前的欠收率,和今日世界各地的欠收率相比,Hamermesh 認為 x

= 0.65 並不太嚴重。1996-8 年間,美國 8 個州的小麥欠收率,平均約是 0.2;1968-9 以 及 1972-3 年間,印度穀物的欠收率分別為 0.4 和 0.6。埃及和今日的狀況相比,較嚴重 的是 7 年的長期荒災。現代世界若有大型飢荒,聯合國會以各種方式救助,荒災不會長 達 7 年。

參考文獻

Hamermesh,Daniel(2002):“How ‘grievous’wasthebiblicalfamine?”,Economics Letters, 74:379-83.

原刊於《當代》2007 年 9 月第 238 期

大家熟知的近代大型飢荒,有愛爾蘭 1847 年的大飢荒,導致大量移民到美國;二 次大戰後,有印度和孟加拉的大飢荒,21 世紀初期仍時有所聞的非洲飢荒。中國的故 事就不必說了,鄧雲特(1937)《中國救荒史》記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1960 年代在 毛澤東時期,發生過吃觀音土的事,甚至還有吃人的傳聞,易子而食的慘事在中國早已

大家熟知的近代大型飢荒,有愛爾蘭 1847 年的大飢荒,導致大量移民到美國;二 次大戰後,有印度和孟加拉的大飢荒,21 世紀初期仍時有所聞的非洲飢荒。中國的故 事就不必說了,鄧雲特(1937)《中國救荒史》記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1960 年代在 毛澤東時期,發生過吃觀音土的事,甚至還有吃人的傳聞,易子而食的慘事在中國早已

在文檔中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 (頁 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