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8 蒸汽機對英國的產業革命助益不大?

在文檔中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 (頁 50-54)

什麼?我們小學就知道,蒸汽機對產業革命的絕對重要性,這是全世界普遍的認 知,難道過去兩百多年間,那麼多人確定過的事情,竟然是錯的嗎?倫敦大學政經學院

(LSE)的著名經濟史教授 Nicolas Crafts,2004 年在皇家經濟學會的刊物 Economic Journal 上,發表一篇簡明易懂的翻案文章,要說服讀者說:如果沒有蒸汽機的話,英 國在 17-18 世紀的產業革命還會是發生、會成功。

這個議題有點像 Robert Fogel 在 1962 年發表的論文,要證明美國在 19 世紀時如果 沒有鐵路,經濟的發展與成長並不會受到影響。Crafts 和 Fogel 要告訴我們:知識界長 期以來的看法是錯的,早期的蒸汽機和鐵路,對英美經濟發展助益不大。Crafts 認為在 1830 年之前,蒸汽機對英國的經濟成長貢獻微小(little),直到 1850 年改良出高壓蒸汽 機後,對經濟的貢獻才達到頂峰,距離瓦特 1769 年研發新型蒸汽機,已經是 80 年後的 事了。

蒸汽機和電力一樣,屬於「一般目的型的科技」(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GPT)。 以蒸汽機為例,剛發明時只有少數人使用,經濟效益不明顯(typically minimal);需要 幾十年的改良推廣,才普遍化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Crafts 的文章要回答三個問題:(1)蒸汽機對生產力成長的貢獻,何時達到最高峰?

(2) 19 世紀的蒸汽機,和 20 世紀末期的資訊科技(如電腦、網路、電子郵件)相比,

兩者的貢獻度能相比擬嗎?(3)蒸汽機對生產力的貢獻,和整體經濟的成長可以相呼應 嗎?

蒸汽機的運用方式大約有三種:(1)靜態式的引擎,例如設在工廠內的蒸汽機;(2) 帶動火車頭的蒸汽機;(3)《鐵達尼號》這類大型郵輪內的蒸汽機。經由瓦特改良的蒸 汽機,在 1769 年取得專利權,到了 60 年之後的 1830 年代,全英國蒸汽機動力的總和

才 16 萬 5 千馬力,大約是全國動力來源的 1.5%,重要性很低。

也不是和一般人想像的,說蒸汽機發明之後,就有許多工廠、火車、輪船大量投下 資本,來運用這種科技。甚至到了 1870 年代,蒸汽機所產生的馬力,幾乎有一半是用 在開礦和棉紡業上。相對於當時的農業和服務業,蒸汽機對英國的 GNP 幾乎沒有貢獻。

這種情形在美國也一樣:要到 1850 年代,蒸汽機產生一馬力的成本,才低於水力 產生一馬力的成本,製造業才轉而大量使用蒸汽機。為什麼要在瓦特改良(1769)之後 將近一世紀,蒸汽機才比水力有成本上的優勢?原因很簡單:1850 年之前的蒸汽機壓 力不夠,要燃耗過多的煤,才能產生所需的推動力。1850 年之後改良出新式渦爐,能 提供高壓動力,降低煤的消耗,提升馬力效率,蒸汽機在產業界才具有競爭力。

具體地說,在瓦特之前的 Thomas Newcomen 型蒸汽機,若每小時要產生一馬力,

必須燃耗 30 磅煤。改良型的瓦特蒸汽機,只需耗煤 12.5 磅;到 19 世紀中葉,已進步 到只耗煤 5 磅;20 世紀初期,更進步到只耗 2 磅。

換個方式來表達:1760 年時,若要用蒸汽機產生一馬力,每年的成本需要 33.5 英 鎊(以 1760 年的幣值來計算),1800 年降到 20.4 鎊;1870 年降到 8 鎊,1910 年只須 4 鎊。也就是說,產生一馬力的年度成本,在 1760 到 1910 的 150 年間,成本相差 8 倍以 上。如果計入這 150 年間英鎊的貶值程度,則應該超過 10 倍。

生產每馬力的耗煤量大幅減低,除了節省成本,還有許多好處,試舉一例。《鐵達 尼號》在 1912 年首航時,只需更少的空間載運燃煤,就可從英國航行到美國,船上可 供旅客使用的空間更大,載客數量更多,船費就可低廉化。1850 年之後的跨洋郵輪業 務能蓬勃發展,蒸汽機的燃料下降、馬力效率的增長,是重要關鍵。同樣的道理,鐵路 網也才能迅速發展。

以英國為例,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是 1830 年通車的。20 年後,英國已 鋪設 7 千英哩的鐵路網,後來發展到 2 萬英哩。對英國的經濟來說,鐵路是非常重要的 投資。1855 年時,與鐵路相關的總資本存量,約佔國內生產毛額(GNP)的 30%。1850 年代初期,英國的火車每年總共約行駛 6 千萬英哩;1870 年代中期時,每年約行駛 2 億英哩;1910 年超過 4 億英哩。這種神速的進步,當然是蒸汽機能源效率改進之賜。

現在換個角度,來看蒸汽機對其他行業的貢獻。以工廠內的靜態式蒸汽機來說,它 對勞動者生產力的貢獻有多大?這可分兩個角度來看。一是佔 GNP 的比例:1760-1850

52

期間,蒸汽機的「產值」只佔 GNP 的 0.1%到 0.5%;1850-70 年間約佔 1.2%,1870-1910 年間佔 2.2%。這呼應了前面的說法:1850 之前的蒸汽機,幾乎沒有 GNP 的意義。

第二個角度,是看蒸汽機給社會帶來多少利益,也就是 Fogel 所提出的社會節省

(social saving)。得到的答案相似:1760-1850 之間,蒸汽機的社會節省,約佔 GNP 的 0.2%到 0.3%之間;1850-70 年間佔 1.0%,1870-1910 年間佔 1.8%。結論和前面一樣:

1850 之前,蒸汽機的整體社會意義有限,1850 之後才超過 1%,比過去的印象少很多。

以鐵路為例,1830-50 年間,這個產業每年的盈餘,只佔英國 GNP 的 0.6%,1850-70 年間快速成長到 2.1%,1870-1910 年間是 2.7%。以鐵路的「產值」來說,1830-50 年間 只佔 GNP 的 1%;1850-70 年間明顯增到 4%,1870-1910 年間是 6%。這種效果在輪船 就稍慢了:1850-70 年間,輪船業的利潤只佔 GNP 的 0.2%,1870-1910 年間激增到 1.1%。

同樣地,輪船業的「產值」在 1850-70 年間,只佔 GNP 的 0.7%,1870-1910 年間飛躍 到 3.4%。鐵路和輪船都是靠蒸汽機推動的運輸業,也是蒸汽機最能展現功能的行業,

上面的證據顯示:1850 之前,蒸汽機沒有 GNP 的顯著意義。

是不是這類「一般目的型的科技」(GPT),都有類似的情形?電力發明 40 年之後,

一般民眾才能普遍受惠。瓦特在 1796 改良蒸汽機之後,要等 80 年才有普及的商業意義。

若以 1927 年 Charles Lindbergh(林白)單人無停靠飛越大西洋為起始點,飛航器也要 40 年之後,才有商業和 GNP 上的意義。IBM 在 1950 年代開始製造大型電腦主機,雖 然很快就有工業和科學上的用途,但必須在 35 至 40 年後,才對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有深 刻影響,個人電腦才迅速發展成有 GNP 意義的產業。

Crafts(2004)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三項重點。(1)蒸汽機有經濟上的意義,是在 19 世紀下半葉(1850)之後;過去認為它對英國產業革命的貢獻不可磨滅,這種見解恐怕 不成立。(2)蒸汽機從瓦特在 1769 改良之後,到能讓百姓普遍受益,需要約 80 年的漫

長等待。20 世紀發明的電力、飛機、電腦,所需的成熟時間較短(50 年、40 年、30 年),就能產生比蒸汽機更大的 GNP 百分比產值。(3)我們對歷史的認知,大都建構在 印象式的證據上;現在經濟學界有更好的分析工具,有更多的統計數字可用,可以推翻 愈來愈多的錯誤認知。

我好奇的是:如果蒸汽機的發明,對 18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貢獻不多,那麼工業 革命的起因、革命的主力是什麼?請知道答案的讀者告訴我。

參考文獻

Crafts, Nicolas (2004): “Steam as a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a growth accounting perspective”,Economic Journal, 114:338-51.

在文檔中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 (頁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