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師大 Moodle 典範與優質課程資訊架構分析

第一節 Moodle 平台設計之資訊架構分析表

組織系統乃是網站內容的分類方式,因為 Moodle 是提供教師與學生進行教 學與學習活動等資訊的平台,在進行平台內容的編排時,教師就必須根據其教學 內容進行完整的規劃。組織系統分為課程格式、課程結構、課程編排以及課程施 行四大部分進行分析表之設計。

課程格式部分是教師在建立課程時所選擇的課程配置,選擇後由系統自動產 生,共有週曆格式、主題格式、討論區格式三種。週曆格式是採傳統方式,一週 一週地排列,系統會產生一個清楚的起始和結束日期。每一週包含有幾種學習活 動。某些活動,像是「指派作業」可能會有一個「開放期」,比如說兩週,在此 之後就無法使用(如圖 4-1)。主題格式與週曆格式非常相似,只是它把「週次」

稱之為「主題」,沒有自動生成之標示。每個主題都是不受時間限制的,所以不

55

需要指定任何日期(如圖 4-2)。討論區格式是以一個主要論壇(討論區)為主,

此論壇常出現在主要頁面。它最適合需要彼此自由討論的情境,它們可能不是一 個課程,例如,它可以被用來當作系所,或某部門的公告欄(如圖 4-3)。

圖 4-1 Moodle 課程配置:週曆格式

圖 4-2 Moodle 課程配置:主題格式

56

圖 4-3 Moodle 課程配置:討論區格式

而課程結構部分則是針對該課程的單元區塊數量以及階層數進行分析。課程 單元數指的是該課程共分為幾個單元區塊,教師們可能會依據每周進度、討論主 題、課程內容進行區分。課程階層數則是取決於教師是否在課程中使用資料夾,

若教師有使用資料夾將平台資料收合,學生就必須點擊資料夾後方可看到教師所 提供的資訊。課程編排則是針對教師如何安排單元的內容與順序進行分析,例如 依照上課次數編排,或是依照上課主題的數量進行編排。課程施行部分則是針對 教師所使用的內容功能進行分析,會在此處分析此項目的原因是因為當教師有使 用到討論區、wiki、作業、意見調查、回饋單、工作坊、測驗等內容功能時,就 會影響到課程單元細部內容的編排與呈現。

師大 Moodle 的討論區共有四種模式可以選擇:(一)Q & A 型討論區,在 此模式中課程參與者必須先發表文章,才能看到其他人的發表文章;(二)一般 用途的標準討論區,此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個新的話題;(三)單一簡單 討論主題,在此模式中,所有的討論會全部集中在一頁上,此模式對於簡短、集 中的討論很有用處;(四)每人僅限發表一個主題,此模式中每個人都可以發表 一篇文章(其他人可以回覆)。另外,討論區有追蹤閱讀情形之功能,因此教師

57

可以追蹤學生發表及閱讀情形,同時還有評分功能,教師可選擇不同之評分方式,

例如評分的平均是最常被使用的功能,易於計算學生的成績,亦可設定評分的滿 分分數,選取後教師即可在閱讀學生討論時進行評分。

Moodle 的 wiki 允許以簡單的方式合作編輯和創建網頁,通常會應用在學生 的共同創作或是共同筆記之中,且舊的內容永遠都不會被刪除,而是當作舊版本 存儲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 wiki 功能,追蹤學生一起撰寫筆記或協力撰寫作 業的情形。

作業功能允許教師分配任務給學生,讓學生上傳任意格式的電子文件到伺服 器上,可以限制學生一次傳一個檔案、多個檔案、以純文字繳交,也可如一般的 作業一樣,限制學生繳交作業的日期與時間,且具有評分的機制,教師也可選擇 使用離線作業的功能,即時將課堂中收取的紙本作業分數與評論透過 Moodle 作 業功能送給學生。

意見調查可用於進行線上投票,以激起對某個問題的思考、讓全班決定課程 的方向或者收集一些研究資料等。回饋單功能則是由教師提問,詢問一些學生的 意見,且具有匿名功能,是很好的評鑑工具。

工作坊具有同儕互評的效果,可以要學生提交實作作業,並進行同儕互評。

首先先讓學生以教師提供的作業評鑑表,練習評鑑教師所提供的樣本,再讓學生 提交作業並評鑑其他同學的作業,此功能允許學生自我評鑑、同儕互評,以及教 師評鑑,亦能進行匿名性的評鑑。

測驗功能允許教師設計和設定隨堂測驗,題型包括選擇、是非、配合、數字 題、簡答題、和克漏字等,這些試題須先行匯入 Moodle 平台題庫中,並且可以

58

在不同課程之間重複使用。教師可以設定給學生的作答次數,亦可以選擇答題後 的回饋形式,並進行評分。

在導覽系統部分,觀察分析的項目分為兩大部分:課程功能引導以及課程內 容連結。課程功能引導大多由系統自行產生,但是教師可以針對項目以及內容進 行編輯,其主要功能是引導使用者從左右兩側的側欄快速連結到自己所需要的內 容中,可說是 Moodle 中的主要導覽系統。而課程內容連結則是關係到所謂的瀏 覽器導覽列,當使用者迷路時就可使用瀏覽器的導覽列回到上一頁,但由於 Moodle 平台為一個封閉式的平台,當使用者因開啟了平台外的內容,很有可能 無法直接回到上一頁,而是會回到平台的首頁,會對使用者產生困擾,而一般網 頁的設計慣例亦是在站內的連結不開啟新視窗,站外的連結則是利用開新視窗的 方式引導使用者至站外,因此針對此點進行分析表之設計。

在標示系統部分,由於標示是使用者跟網站資訊互動的橋樑,因此標示必須 要能夠完整的呈現其所出現的內容,由於 Moodle 系統自行產生之標示在不同課 程中皆相同,而由使用者所提供的資訊,則是能讓使用者自由編輯連結名稱的標 示,因此在資訊架構的分析上,將僅針對使用者能自由編輯之單元區塊標題、課 程文件以及課程活動三大部分進行分析,單元區塊標題所指的是教師們針對每個 單元區塊所設定的標題;課程文件標題敘述則是當教師們上傳教學檔案後,給予 該教學檔案連結的命名,課程活動則是當教師使用 Moodle 系統中的活動功能時,

教師賦予該活動連結的命名。不論是單元區塊標題、課程文件標題或是課程活動 標題的標示,都有可能包含有主題、日期、周次、用途等資訊,因此將這幾個項 目列入分析表之中。

彙整以上項目,本研究將組織系統部分分為課程格式、課程結構、課程編排 以及課程施行,共四大分析類別;導覽系統部分分為課程功能引導以及課程內容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