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毛澤東的知識份子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毛澤東的知識份子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關 向 光. 立.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施育伶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致謝 此篇論文之所以能完成,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首先,最感謝的就是我的指 導老師-關向光教授,從一開始選定論文題目,到正式展開論文研究與寫作的過 程中,老師都給予細心指導和鼓勵,並且提供許多思考方向與資料書籍。然而, 突如其來的家庭因素,使我必須暫時放下已進行一半的論文。在離開學校的這段 期間,因為自身的怠惰,而沒有繼續在論文上努力,以致整整拖延了兩年時間。 為了重拾論文的撰寫進度,再度麻煩已退休的關老師指導論文,老師二話不說就 答應,使我充滿信心與希望。因此,此論文在中斷後又得以順利完成,真的非常 感謝關老師的耐心指導以及對學生的支持與鼓勵。. 政 治 大. 同時,也誠摯地感謝口試委員周玉山老師與溫洽溢老師,在百忙中撥冗費心. 立. 地審閱論文。謝謝周玉山老師詳細地逐頁指出應修正之處,使此論文在增修後更. ‧ 國. 學. 加具有統整性;謝謝溫洽溢老師就研究內容的指正與建議,讓論文內容更為紮實。 在此,向三位老師致上我最深的感謝。. ‧. y. Nat. 此外,感謝張姐和宇松在我準備論文的期間,給我的許多幫助,常常都跑去. n. al. Ch. er. io. 有你們,所以我在求學過程常感到無比幸運與溫暖。. sit. 所辦麻煩你們,真的很不好意思。也謝謝陪伴我度過研究所生活的同學們,因為. i n U. v. 最後,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一同為我的學業所付出的心血。爸爸因為擔. engchi. 心我的論文無法如期完成,時時對我耳提面命,引發我的危機意識。而最感謝的 就是我的媽媽,讓我能夠專心的投入論文研究而無後顧之憂。爸媽,您們辛苦了! 也感謝與我感情深厚的朋友們,謝謝好姊妹們總是知道如何使我放鬆心情,謝謝 承泰你在這段日子的陪伴和協助,忍受並包容我不定時的情緒起伏。因為有你們 的關懷,讓我更有活力迎接挑戰。 這篇論文的完成對我而言得之不易,除了感謝,願以將完成此論文的喜悅, 與所有關懷我的人一同分享。. 施育伶. 謹識于. 2013.06.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目 第壹章 導. 錄.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0. 第貳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 13 第一節 知識分子的定義.................................................................................. 14 第二節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性.......................................................................... 18 第三節 「共和國」的知識分子...................................................................... 23. 第參章 建政前毛的知識分子政策(上) ...................................................... 2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毛澤東與中共早期的知識分子觀點.................................................. 30 八七會議前後的中共知識分子政策.................................................. 34 江西蘇維埃時期毛的知識分子政策.................................................. 39. 立. 政 治 大. 第肆章 建政前毛的知識分子政策(下) ...................................................... 43 遵義會議前後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態度.......................................... 43 對日抗戰時期的知識分子政策.......................................................... 46 延安整風中知識分子的角色.............................................................. 50. ‧. ‧ 國.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伍章 對知識分子的「團結、教育、改造」 .............................................. 59.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穩定下的毛與知識分子關係.............................................................. 60 第二節 發生變動的知識分子政策.................................................................. 64 第三節 受迫害的知識分子.............................................................................. 68. n. 第陸章 趨於極「左」的知識分子政策 ........................................................... 75 a v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i l C n hengchi U. 伺機而動的毛澤東.............................................................................. 76 文革中知識分子的角色...................................................................... 81 文革對知識界造成的衝擊.................................................................. 85. 第柒章 結論 .......................................................................................................... 91 第一節 中共與毛澤東對知識分子觀的矛盾點.............................................. 92 第二節 毛澤東掌權前後的知識分子政策...................................................... 94 第三節 知識分子在毛澤東權力鬥爭中的作用.............................................. 97. 參考書目…………………………………………………………………………………………………………….. 99. 1.

(6)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知識分子問題一直是黨內重要議題。五四運動後,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功引進並推行於中國社會,知識分子是最重要的傳播 者。及至 1921 年中國共產黨創建,首批黨員清一色為知識分子,以陳獨秀和李 大釗為首。中國共產黨可說是中國知識分子與共產國際合作孕育而生的結晶,但. 政 治 大. 是這樣重要且功不可沒的身分,在往後的歲月卻無法奠定其受人尊敬的地位。. 立. 中國共產黨與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自建黨後到毛澤東執政時期結束,呈現. ‧ 國. 學. 反覆不定的現象。其矛盾點為不信任知識分子卻又無法不藉助其專業知識,來協 助中共革命與建設國家,因此中共與知識分子的互動就在時而親密時而鬥爭的循. ‧. 環中拉扯。同時,知識分子本應得到尊重,以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國家効力。 何以這樣的身分與條件卻處處被打壓,打壓之後又恢復應有的待遇。這樣的反覆. sit. y. Nat. 持續了幾十年,不但抑制了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的特點,也消磨了其幫助建設國 家的熱忱。這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發展速度造成嚴重推遲,更使中國的知. io. n. al. er. 識界形成一片死寂的環境。這樣的矛盾不但使知識分子失去發揮長才的動力,更. i n U. v. 使他們產生逃避知識分子身分的作法。譬如,許多知識分子在與農工階級的幹部. Ch. engchi. 開會時,會刻意用較粗俗的話來掩飾身分。1. 中共與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關係所產生的效應,除了中共在知識分子問題上 的不斷爭論外,對於知識分子的影響不僅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中共對知識分子 的矛盾情緒,在同樣為知識分子且為最高領導人的毛澤東身上更有代表性意義。 中共建國後的知識分子政策,在當時極具個人領導權威的時期,毛澤東的意見及 對策自然成為中國共產黨制定知識分子政策的最主要依據。 這種矛盾造成中共政策反覆,國家領導人對於知識分子的不信任,乃至國家 缺乏發展建設的穩定環境,這對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是很嚴重的問題。知識分子自 1. 袁盛勇, 〈真誠與說謊:延安文人心態的特殊變奏與有機化形成〉 ,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4 年 11 月。 1.

(7)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古以來在社會上扮演著敏銳的觀察者、新訊息的接收者以及思想的啟發者,中國 的知識分子更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一個為國家著想的 群體。國家的政策也都經由知識分子來商討,為國家發展發揮最大效用。這種國 家與知識分子的關係本是種歷史常態,但中共卻打翻了正常的規律,對知識分子 在利用與打擊之間搖擺不定。造成這種矛盾關係最主要的因素為何,正是筆者在 本文當中所想探討的。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釐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為何對知識分子有 這種矛盾作法,並希望可以進一步了解當時的中國政治環境。就如沈志華先生所 說:「知識分子與當權者的關係在任何國家都是糾纏不清的,而中國知識分子與 中共政權的關係尤其如此。」2也正如費正清所說: 「知識分子與國家政權的關係,. 治 政 方經驗是如何複雜和多種多樣,就不難看出在中國情況同樣是複雜和多樣化。如 大 立 果我們不能看出這一點,那只不過是由於我們的無知罷了。」.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爭執不休的問題。我們只要回憶一下西 3. ‧ 國. 學. 毛澤東自遵義會議逐步奠定領導權威後,可以決定大政方針,其中對知識分. ‧. 子的態度更是如此。因此,要了解中共在知識分子政策上的搖擺,研究毛澤東對 知識分子的態度與作法是必要的。而對待知識分子的矛盾作為,在身為領導人的. sit. y. Nat. 毛澤東身上更是一覽無遺。既然知識分子與當權者、國家政權有緊密的關係,那 為了更深入了解當時中共政治環境運作,包括毛澤東與其他中共領導者之間的政. io. n. al. er. 治關係,探討造成知識分子既受到團結利用,又遭受改造打擊的矛盾政策的原因 是非常重要的。. Ch. engchi. i n U. v. 知識分子雖對政治運作有影響,但不必然成為被打擊的對象,國家借助知識 分子的專業才能來發展國家建設應是常態,但「新中國」的建立是信奉馬列主義 的共產國家,在政治運作的內在價值上或許就與其他非共產主義國家或是開發中 國家有所不同。不管如何,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探討造成中共與知識分子之 間的矛盾關係原因為何,希望能對毛澤東領導時期的中共政治環境有深一層了 解。. 2 3. 沈志華, 〈1956 年初中共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調整〉, 《社會科學》,2006 年第 8 期。 費正清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年),頁 341。 2.

(8)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中國共產黨對於知識分子態度的矛盾思想反映在政策的反覆上。自中國共產 黨建黨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及進入建國時期,知識分子問題一直都是黨內 爭論的重要議題,對知識分子的政策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4知識分子政策的反 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不斷在團結利用與改造打壓之間來 回拉扯。對於知識分子問題的研究在學術界有很多的討論,中共對知識分子時而 爭取時而鬥爭的矛盾已是無庸置疑的事實。重點在於引發這種矛盾關係的內在因 素究竟為何,又該從什麼層面來挖掘出這個問題的核心。. 政 治 大 中共對於知識分子政策的矛盾表現在利用與打壓的態度上,之所以會有這種 立. 現象,也與整個時代大環境有關,可以說是以當時的情況所需要來轉換政策。但. ‧ 國. 學. 是,我們必須更深一層探討其內在原因為何。. ‧. 一、 關於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定位. Nat. sit. y. 中國共產黨信奉的馬列主義,對於知識分子這一群體與其他階級有所區別。. er. io. 馬列主義主張的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5世 界上的千差萬別、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現象,只不過是物質的種種表現形態,而且. n. al. Ch. i n U. v. 這物質世界永遠按照自己固有的規律運動著、發展著。既然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engchi. 那麼,意識就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世界 觀。6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還存在著一個中間等級。 這些中間等級會同資產階級作鬥爭,但都是為了維護他們的生存,以免於滅亡。 所以,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是反動的,因為他們 力圖使歷史車輪倒轉。7因此,有學者指出,知識分子原是人類社會出現了階級 4. 建黨初期至 1927 年八七會議之前,提出知識分子是革命隊伍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觀點。1927 年八七會議至 1935 年,對革命陣營的分析出現了「左」的偏向,懷疑黨的「四大」提出的「工、 農、知識分子是革命力量的三大組成部分」的正確性,並認為大革命的失敗是知識分子弄壞的。 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又作出《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一直到建國後的 幾年內,對知識分子是採取「團結、教育、改造」政策,重點為改造。但自 1957 年至 1976 年, 知識分子工作就從反右擴大化以後陷入低潮。 5 艾思奇主編,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年 4 月第 3 版),頁 72。 6 同前註,頁 29。 7 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頁 282-283。 3.

(9)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以及體力勞動分化的產物,他們沒有自己的經濟基礎,不能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 階級,而必須以知識為生活手段,依附奴隸主統治階級而生存。他們為奴隸主階 級的利益服務,在意識型態領域中通過思想文化的工作,去維護奴隸主階級專政 制度。8資產階級把醫生、律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僱傭勞動者。9 這種外在行為決定內在思想的辯證唯物論,就說明了知識分子的存在與地位價 值。因此,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更進一步指出,中國知識分子是「沒有形成整個階 級的」 ,是「介於統治階級與剝削階級之間的一種中間份子」 ,是「可以為革命所 用,亦可以為反革命所用的游離勢力。」10 照辯證唯物主義內容,知識分子所受的教育使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在他們腦中 根深柢固,加上他們是為資產階級服務、搖擺不定的中間等級。因此,知識分子. 政 治 大. 生來就是無法與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思想脫離關係。毛澤東更在 1925 年 12 月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在文中,毛澤東把中國社會各階級劃. 立. 分為五大類:大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大. ‧ 國. 學. 資產階級」是指買辦階級、大地主、官僚、軍閥和反動派知識階級。此外,更進 一步指出: 「反動派知識階級──以上四種人附屬物。」 「這一類階層與民族革命. ‧. 之目的完全不相容,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乃極端的反革命派。11」但到了抗 日與國共內戰時期,毛澤東又積極拉攏知識分子,並強調沒有知識分子的協助,. sit. y. Nat. 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直到新中國建立,一個政權的運作又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 協助建設,尤其是新中國這種推翻舊有體制新建立的國家政權,對人才的需求更. io. n. al. er. 是如飢如渴。由此可知,中國對知識分子專業的需求是必須的。但在爭取與打壓. i n U. v. 的矛盾衝突關係卻伴隨而生,且看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Ch. engchi. 討論因為階級屬性定義的不同而造成對知識分子的團結利用與打壓的矛盾 可又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由知識分子創建並領導的黨,何 以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竟會是矛盾的?第二,對黨外知識分子的矛盾該如何解 決? 1. 根據列寧的說法,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較早時期,不可能有像科學的社會主 義及無產階級革命那樣的高度自覺,全賴工人階級以外的,但在意識型態上. 8. 玄默,《中共對知識分子的統戰和迫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 年初版),頁 2。 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頁 275。 10 參照歐陽正宇,〈中國共產黨早期對知識分子問題的認識〉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 年第 2 期。 11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國共產主義研究小組,1976 年版),頁 163。 4 9.

(10) 第一章 導論. 傾向於工人階級的非工人階級知識分子把那樣的思想傳授於它。非工人階級 知識分子作為一種「革命的酵母」 ,完成了這一思想的傳授以後,它本身立即 溶化於工人階級之中。因此,有學者指出,無論是列寧們,或毛澤東們的領 導人,他們雖是知識分子,但一經組黨從事所謂革命,即不再承認是知識分 子了。12這樣看來,這些人黨化為共產黨內部的成員之一,擁有無產階級的 世界觀,與一般黨外有舊有思想的知識分子已經區分開來了。 2. 利用黨外知識分子的專業才能既然是不可避免,但又礙於知識分子的資產階 級思想的作祟,中國共產黨人就必須對知識分子進行所謂思想改造來淨化他 們使其世界觀發生轉換,真誠地為新中國以及無產階級服務。 如果中共領導人以及毛澤東都想用思想改造來使知識分子的世界觀轉換成. 治 政 程度,才能使知識分子完全轉換為無產階級的一份子;又或者是,接受思想改造 大 立 後的知識分子要如何才能使中共或毛澤東承認其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同 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這本身就存在一個無法客觀衡量的問題。思想改造要到什麼. ‧ 國. 學. 樣的問題也可以用在黨內知識分子身上,一個人的思想豈能完全以外在行為概 括。更何況,中共建國後,許多知識分子對新政權充滿希望與信心,願意留在新. ‧. 中國盡一份心力。許多在國外的知識分子也紛紛回國,期望與新政權一起努力。 所以對於中共的政策大都是願意主動配合,包括思想改造運動。這樣的行為都還. sit. y. Nat. 不足以被接受為無產階級的一份子,到 1956 年周恩來在中共中央關於知識分子 問題會議上表示,「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已經成為工. io. n. al. er. 人階級的一部分了」13之前,中共也陸續發動幾次對知識界的攻擊。14另外,在. i n U.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鬥爭也開始轉向了黨內知識分子。. Ch. engchi. v. 因此,單純就馬列主義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定位來探討對待知識分子的矛 盾政策可能太過簡單,因為對共產黨人來說,知識分子階級屬性是個客觀存在的 事實,既然有可使黨內外知識分子皆溶為無產階級當中的解釋辦法,何以中共黨 內對知識分子認知會有分歧?為何在進行思想改造或承認黨外知識分子世界觀 已根本改變的同時,又對知識分子加以打擊?又為何對知識界發動攻擊的標準似 乎都以毛澤東的感受為標準,以至於黨內外知識分子都會成為被打擊的對象。如 果更進一步以毛澤東所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來形容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知識分子只能依存於無產階級底下,那其思想以及世界觀 12. 夏曉華, 《共匪對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控制之研究》(台北:陽明山莊,1957 年 9 月),頁 1。 參照沈志華,〈1956 年初中共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調整〉, 《社會科學》,2006 年第 8 期。 14 在中國建國後至 1956 年期間,中共進行了四次「文藝整風運動」 ,包括「武訓傳」事件、 「紅 樓夢研究」之批判、清算「胡風反革命集團」以及「丁、陳反黨集團」事件。 13. 5.

(11)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若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來看,就應該要轉變為無產階級的世界觀,為何對知識 分子還是使用兩面手法的態度與策略?因此,以毛澤東作為中共領導人為鞏固權 力層面來看對知識分子的矛盾作法可能較可解釋。 二、 毛澤東面對知識分子的自卑心理 這項說法應該是討論毛澤東如何看待知識分子較為熱門的一個論點。以這項 論點說明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抱持著矛盾的心理,始於毛澤東年輕時期與有地位的 知識分子相處的經驗所造成。 毛澤東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就沒有繼續上大學,初到北京的他經由李大釗介紹 給他的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謀生,月薪僅 8 元,而當時北大教授的月薪為 200. 政 治 大. 元至 300 元。根據斯諾披露於《西行漫記》中與毛澤東的對話有更直接的証明,. 立. 顯示他對於擔任圖書管理員時受到的歧視、輕蔑耿耿於懷,這些屈辱讓自視甚高. ‧ 國. 學. 的他無法忘懷。毛澤東在 1936 年告訴斯諾:. 我的職業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項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的. ‧. 人的姓名,可是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我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閱覽 的人當中,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頭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 Nat. sit. y. 羅家倫等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我打算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 io. al. er. 是他們都是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15. v i n Ch 在北大積極參加了哲學會和新聞學研究會的社團活動,結識了蔡元培、陳獨秀、 engchi U 李大釗、鄧中夏、邵飄萍、胡適等新派人物,但這純屬美化毛的塗抹之作。毛澤 n. 支持這項論點的學者更進一步指出,在中共建國後,許多黨史專家說毛澤東. 東上述的一段話,就可以證明以他當時的社會地位,根本不可能引起那些大學者 的注意。即使到中共建黨後幾年,毛澤東都還只是一隅之士,當時中共黨內的著 名人士,根本對毛澤東沒有太多的印象。16 這一段對於毛澤東過往的敘述,認為毛澤東之所以輕視知識分子是由於過往 不被知識分子所注意而引起,以至於毛澤東在掌握統治權後經常發表指責知識分 子的言論。毛澤東在延安黨校作演講時就說到:「有許多知識分子,他們自以為 很有知識,大擺其知識架子,而不知道這種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礙他. 15 16. Edgar Snow,陳雲 譯, 《西行漫記》,頁 152-153。 羅斯˙特里爾,《毛澤東》(台北:博雅書屋有限公司,2007 年)。 6.

(12) 第一章 導論. 們前進的。他們應該知道一個真理,就是許多知識分子,其實是比較地最無知識 的,工農分子的知識有時倒比他們多一點。」17但事實上,在毛澤東心目中有一 個理想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不僅有知識、有文化,而且能夠深入實際生活,學 以致用。只會死啃書本,還大擺臭架子,對這種人,毛澤東才是真正輕視的。因 此,以「學以致用」的實踐性標準衡量知識分子,是毛澤東很鮮明的觀點。18這 樣看來,光是就毛澤東年輕時的經驗就解釋他往後的政治行為,可能無法使人信 服。更何況,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逐漸掌握黨內最高領導權,他所要考慮的是革 命以及國家生存問題,知識分子擁有協助國家建設的重要地位,毛澤東應該不會 因為年輕時的一小段經歷,就經常發動打擊知識分子的運動。 三、 民粹主義中輕視知識分子的思想. 政 治 大. 關於毛澤東是否為一名民粹主義者的問題,自毛死後,中國學術界逐漸對此. 立. 議題展開熱烈討論。主張毛澤東是民粹主義者的學者各從不同的著重點切入探. ‧ 國. 學. 討。李澤厚所講的「民粹主義理想」指的是:一、痛恨資本主義,希望避免或跳 過資本主義,來建成社會主義理想社會;二、民粹主義者把這個希望放在農村和 農民身上;三、宣揚道德主義,以互助、協合、友誼、人道、改造人類精神來作. ‧. 為改造社會組織倫理原則。19另一位提出毛澤東具有民粹主義傾向的是朱學勤先. y. Nat. 生,他指出,民粹主義在 19 世紀初在俄國初創時,首先是作為一種全新的「文. io. sit. 化發生論」提出的。所謂的「文化發生論」是指,當時那些最優秀的俄國知識分. er. 子認為:他們身為知識分子,即帶有終生難釋的「文化原罪」。這是因為,人類. al. n. v i n Ch 多數人則以繁重的勞動,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和好幾個世代人的苦難來支撐那座寄 engchi U. 文化是在極不公平的歷史狀況中發展而來的,少部分人享受教育與知識的特權; 生其上的文化大廈。因此,知識分子的最基本特徵,不應該以知識自傲,而應該 以知識為恥。20朱學勤認為,民粹主義者就是以這種文化發生論的立場詮釋世 界,所以他們會提出像關閉學校、「到民間去」汲取未受文明污染的智慧,唯有 如此,知識分子才能獲得救贖。21以此觀點來看,毛澤東把知青趕到鄉下進行勞 改或能表明其有民粹主義的思想。就像在 20 世紀 50 年代時,愛德華˙希爾斯. 17. 姚禮明, 〈建國初期『左』的苗頭及其對知識分子心態的影響〉,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 年第 3 期。 18 孫希磊, 〈關於『文化大革命』前毛澤東對知識分子認識和估計的幾點思考〉, 《黨史論壇》, 1999 年第 2 期。 19 李澤厚,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 年),頁 186-189。 20 王振輝, 《民粹主義與毛澤東(一)問題的源起與爭論》(台中:必中出版社,2003 年 10 月), 頁 188。 21 同上註,頁 189。 7.

(13)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Edward Shils)認為,理解民粹主義的關鍵就在於了解精英階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 關係。從對待現存機構──國家、大學、官僚和金融機構的態度方面來看,民粹 主義被描述為具有內在的矛盾性。因此,民粹主義基本上不信任那些充斥於這些 機構中的人,認為他們不僅腐敗,而且缺乏智慧,智慧是屬於人民的。22 若要以毛澤東為民粹主義者來解釋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那許多學者也對毛 澤東是否為民粹主義者持否定的看法,這些學者同樣也不認為毛澤東有輕視或打 壓知識分子的態度。但對於知識分子政策的矛盾實際上是存在的,以民粹主義作 為對知識分子矛盾態度的觀察指標,無法顧全歷史行為的脈絡事實。 因此,在這裡筆者並無意探究毛澤東究竟是否為民粹主義者,因為即便民粹. 治 政 作法。矛盾在於對知識分子的團結利用與改造打壓的衝突之間,利用知識分子的 大 立 專業才能是必要、毫無疑問的,因此,重點便放在為何還要打壓知識分子的方向 主義含有輕視知識分子的思想,也不能百分之百證實毛澤東對待知識分子的矛盾. ‧ 國. 學. 上。如果毛澤東是一名民粹主義者,那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應該從一而終,但實 則不然。他強調農民的革命性以及重要性,認為知識分子應該要「到民間去」,. ‧. 向純潔的農民大眾學習,作農民的小學生,這無疑對知識分子的未來方向有了規 範。在知識分子願意學習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減緩毛澤東的民粹主義思想,他. sit. y. Nat. 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應該是可以較穩定的。但毛澤東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與政策卻 是激烈反覆的。以民粹主義研究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是無法客觀的。中國大陸. io. n. al. er. 學者毛崇杰先生指出,毛澤東對於在革命運動中,看一個人是不是革命的,「只. i n U. v. 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群眾結合在一塊」 。 23. Ch. engchi. 但是,這項標準的問題又回到上述內容所提到的,毛澤東的標準成為一種「權. 力話語」。「走到民間去」的知識分子非但無法保證可以受到中共及毛澤東的認 同,而且或多或少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而這不同程度的標準就取決於毛澤東 本人的認知。所以,對於民粹主義是否成為對知識分子矛盾政策的主因,內在關 聯就顯得有些薄弱。 四、 知識分子的邊緣化 余英時先生提出的「知識分子邊緣化」現象,認為中國傳統的「士大夫」轉. 22. 保羅˙塔格特,《民粹主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15。 王振輝, 《民粹主義與毛澤東(一)問題的源起與爭論》(台中:必中出版社,2003 年 10 月),頁 196。 8 23.

(14) 第一章 導論. 變為「現代知識分子」這一過程中,最重要也最明顯的改變是知識分子的地位從 中心向邊緣移動。此一地位的改變可由許多層面探討,例如經濟地位或政治地位 等。其中與本論文較相關,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層面,是知識分子邊緣化 最明顯的區塊。 造成知識分子在政治影響力上邊緣化的因素,如按余英時先生所提的論點, 是由所謂「邊緣人集團」不斷排擠知識分子所致。中國傳統的改朝換代有一共同 之點,即在「打天下」的階段必須以邊緣人為主體,但在進入「治天下」的階段 則必須逐漸把政治主體轉換到「士大夫」的身上。而以一個象徵性年份來劃分從 ,這一年科舉廢止可代表著現代 「士」變為知識分子即 1905 年(光緒三十一年) 知識分子的出現。現代革命則是在中國社會結構逐步解體的情況下發生的,但在. 治 政 產生了大批的邊緣人,怎樣把這一大批邊緣人組織起來,佔據政治權力的中心, 大 立 這個重要的課題就由蘇聯式的「黨」提供解決方法。1924 年改組後的國民黨和 革命奪權後,政權的繼續維持已不再有一個「士大夫」階層可依靠了。社會解體. ‧ 國. 學. 直接師法蘇共的共產黨便是兩個程度不同的邊緣人集團。因此,知識分子就不斷 從中心撤退,直到邊緣化為止。24. ‧. 總結上述來說,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似乎是現代革命過程後必然形成的現象,. sit. y. Nat. 同時,此現象也是邊緣人與知識分子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可說是一個最徹底的 邊緣人集團,知識分子在其領導的政權下,不斷被擠入邊緣。若以知識分子邊緣. io. n. al. er. 化來解釋中共與毛澤東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就余英時先生的觀點來看,造就. i n U. v. 知識分子邊緣化的因素可能一為邊緣人對知識分子的輕視與敵視,二為邊緣人的. Ch. engchi. 人數眾多以及邊緣人的性格較易在政治中生存。但上述三點因素中的邊緣人對知 識分子的邊緣化或許沒有摻雜主觀意識與主動行為,而是本應如此、自然而然的 反應。因此,邊緣人之所以排擠知識分子可能是不具目的性、不自覺的反射行為。 如果以這些邊緣人非經思考所產生的影響因素來解釋中共與知識分子的矛盾關 係,可能無法得到較為具體的答案。此外,再進一步細分探討中共與毛澤東打擊 知識分子的主要因素,我們無法明確知道邊緣人為何輕視甚至敵視知識分子。毛 澤東到底也算是個知識分子,雖然經過黨化已非一般的知識分子,但毛對知識分 子並非一律敵視,上述有提到毛心目中其實是有個理想知識分子的形象。即使是 因為邊緣人在黨內的人數眾多,使毛不得不藉由排擠打擊知識分子來向邊緣人宣 示他的立場,那也是顯示出毛為鞏固自身權力而下的對策。再者,邊緣人的「狠」 、 「痞」性格或許與知識分子的「書生氣」格格不入,卻也不能完整解釋共產黨為 24. 參照余英時,〈知識分子的邊緣化〉,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3 年 6 月號。 9.

(15)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何打擊知識分子。尤其是在 1966 年毛澤東轉而攻擊已「黨化」的黨內知識分子, 這些論點更無法成立。.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 研究途徑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為中共與毛澤東對於知識分子產生矛盾的心理以及政 策,最主要的成因為何,也就是衝突為何存在。對於這種政治行為的研究途徑, 筆者以權力需求層面作為研究的途徑。尤以毛澤東身為最高領導者且為知識分子 的雙重身分,以其權力之鞏固與分配考量來對此研究題目進行分析與探究。. 政 治 大 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越趨專制,黨內原本的集體領導轉為一人專政,也就是毛 立. 澤東是為最高領導。但即使毛有了最高權力,也不能保證人心皆臣服於下。也就. ‧ 國. 學. 是說,權力並不能完全使民眾心甘情願、自發地動員起來。除此之外,他還要防 止其他領導人的「篡位」。這些因素都深深影響著毛的權勢。. ‧. y. Nat. 在毛為鞏固其權力之過程中,知識分子階層可說是最佳的媒介與工具。事實. sit. 上,知識分子雖已與中國傳統士大夫在本質上有所區別,但在一般民眾心裡,知. al. er. io. 識分子仍是受到尊敬的一群人。朱學勤在其著作中談論到斯諾給毛下的一個特. v i n Ch 是:用知識分子的深邃去領導農民的機敏。知識分子放棄知識特權,俯身向愚夫 engchi U 愚婦──廣大的農村居民請益,這在歷史上是最富於道德魅力的形象。 知識分 n. 徵:將知識分子的深邃與農民的機敏結合了起來。但朱學勤認為更確切的說法應 25. 子除了受到傳統士大夫的庇蔭外,愛德華˙希爾斯也認為知識分子依舊是保有一 定的影響力。身為具有獨立思考的思想傳播者-知識分子,既有必要也有能力影 響群眾對整個大社會的思想。因為一般大眾皆認同知識分子不但比自己懂得多且 是正確的。因此,毛澤東若能取得知識分子的擁護,則其領導權力將不容置疑。 如此一來,中共統治底下的知識分子命運將與毛澤東的權力需求糾纏在一 起。對毛澤東而言,無論利用或打擊知識分子都可說是其依權力起伏而定。以此 途徑解釋中共與毛澤東和知識分子之間矛盾的產生。毛澤東想利用知識分子動員 大眾,激起澎湃熱情。但在此時,知識分子與權力的關係,出現了一種致命的漩 25. 朱學勤, 《風聲、雨聲、讀書聲》(北京:三聯書店,1994 年 9 月),頁 65-66。 10.

(16) 第一章 導論. 渦。當知識分子捲入權力的鬥爭中,馬上會發現理論性知識抵擋不了「敵我邏輯」 的貫徹,於是知識分子的獨立特性遭到嘲弄與踐踏,特別是在極權國家裡,知識 分子可能被送到「古拉格群島」 ,也可能被打成「臭老九」 ,再一次驗證「鳥盡弓 藏、過河拆橋」的競賽規則。26一旦毛無法掌握知識分子言論,就轉為打擊壓制 知識分子。在毛領導期間,打擊知識分子的策略多過拉攏知識分子。毛澤東不能 使自己的思想正確性置於知識分子之下,壓制知識分子或許是要取得思想的優先 發言權與正確性。 如文獻回顧所提及的,知識分子有天生的「缺陷」與「原罪」,使他們無法 自成一個階級,只能附著於資產階級或者無產階級而生存。更因是革命中的游離 勢力,而必須進行改造與「到民間去」向農民大眾學習。這樣的天性與地位或許. 治 政 但,仔細考慮,即使中國共產黨人或毛澤東都接受這種理論,也未必人人的認知 大 立 程度都一樣,考量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是,這種矛盾的關係其實可以減. 對共產黨人是定理,所以在借助知識分子的才能時,無可避免地產生矛盾關係。. ‧ 國. 學. 輕但也可被放大。因此,筆者以在政治行為中最重要的領導人權力層面切入探 討,說明研究是否存在關聯性與可解釋性。希望可以對毛澤東領導時期的中國共. ‧. 產黨政治運作有更清楚的認識。. sit. y. Nat. 二、 研究方法. er. io. 本文採取「文獻分析法」,透過對資料的多方匯集,閱覽相關的文獻,擷取. al. n. v i n Ch 包括中共中央的正式文件、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所發表關於知識分子的文章或策 engchi U 略觀點,以及其他相關人的傳記與回憶錄等。二手資料包括官方為毛澤東、知識. 有研究價值的論點,整理並發展出有可看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資料上,一手資料. 分子以及相關政策所立的參考資料,或是其他旁觀者所觀察得出的言論。另外就 是學者對此項議題所發表的文章也是研究資料之一。經由文獻分析,以筆者自己 的解讀,加上與其他相關研究作為比較,冀望得出研究成果。 知識分子問題在中共黨史上一直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研究此類問題由於年代 較久遠,再加上鄧小平領導時期已經正式承認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在與知識分子 的矛盾關係緩和許多,所以相關資料可能較不易找到且較為老舊。另外,中共特 殊的政治氣氛也使中共官方一手資料對知識分子問題有所修飾,或是不對外公. 26. 愛德華˙希爾斯著,傅鏗、孫慧民、鄭樂平、李煜譯,《知識份子與當權者》(台北:桂冠圖 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6 月),頁 2。 11.

(17)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開。許多學者也因擁有堅定的政治意識形態而傾向於袒護或跟隨中國共產黨的政 策及資料,刻意美化、掩飾中共與毛澤東對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態度。即使毛澤東 死後,相關文章出現正反兩極的言論,但其真實性限於中共官方資料不易取得, 因此僅能在開放範圍內的資料中細細分析其中相關性,這實屬研究一大限制。尤 其中共對於毛澤東的政治行為更為謹慎小心,就如鐵石發表的《黨內關於評價毛 的全面討論》裡面說到關於 1985 年 1 月,中央政治局通過的決議: 「根據鄧小平 同志、胡耀邦同志建議:『鑒於黨內對毛澤東有關功過的評價,對於毛澤東作為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爭論,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如果爭議繼續,會導致黨內 分裂,影響黨的中心工作,也難得出經受歷史檢驗的評價,留待十五年或二十年 再做結論。』」27. 治 政 論上,黨外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是與中共無產階級思想對立 大 立 的,加上黨外知識分子為數眾多,因此,如何處理「黨外」知識分子問題即成為 在討論中共與知識分子關係的問題中,主要是針對黨外的知識分子而論。理. ‧ 國. 學. 中共最重要的課題。但黨內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裡的地位,也處於一個不被信 任的窘境。在毛澤東對知識界發動的打擊運動中,知識分子黨員也身受其害,丁. ‧. 玲即為一例。研究毛澤東為鞏固權力衍生出與知識分子的關係,黨內知識分子自 然無法置身事外。在人治的政權下,任何議題都包含非常高的主觀意識,當然對. sit. y. Nat. 知識分子身分的界定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得知毛澤東或其他中共黨員是否真能把 與黨內外知識分子的關係明確劃分開來,因此,在此研究主題中,中共與知識分. io. n. al. er. 子的關係主要是針對「黨外」知識分子,但無法確切斬斷中共與「黨內」知識分 子的關係,是此研究一大限制。. 27. Ch. engchi. i n U. v. 鐵石,〈黨內關於評價毛的全面討論〉, 《中國觀察》,2009 年 4 月 9 日。 12.

(18) 第二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第貳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1979 年 7 月 4 日法國《世界報》發表的《知識分子與權力》宣言中,表明 對知識分子在社會上應有的作為之期許。該宣言認為,隨著知識分子社會作用的 增強,他們的政治作用和先知先覺的作用反而越來越減弱。知識分子的批評作用 本來應當是知識分子活動的核心,放棄批評才是知識分子唯一真正的背叛。因 此,不論知識分子身在世界的哪一部分,不論他加入了哪一個陣營,說出事實真 相-至少是他認為的真相-是他首要的責任。他應當這樣做,而且不能懷著救世 主的驕傲;要獨立於一切權力之外,必要時,還應當與之對抗,不管這些權力有. 政 治 大 分子都不能從批評者變成衛道士。不存在能讓所有人接受的個人主義或集體主 立. 怎樣的名分-不追求時髦,不循規蹈矩,不聽蠱惑人心的宣傳。任何時候,知識 義。一個理想的正義社會,不是沒有衝突的社會-歷史永遠不會有終點-在這個. ‧ 國. 學. 社會裡,那些曾經進行過爭議的人在執政以後,也應當允許別人爭議;在這個社 會裡,批評是自由的,是至高無上的,而辯解則無用武之地。28這段文字大致說. ‧. 出了知識分子的角色與本分,以及人們對知識分子的期盼。不過這僅是在理想情. y. Nat. 況下的最佳狀態,知識分子對社會與政治的批判,很有可能到最後演變成為某一. sit. 團體的利益代言者。或許這違背知識分子的初衷,但在龐大的社會脈絡當中,政. er. al. n. 外。. io. 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層層環節緊扣,大多數的知識分子很難完全做到獨立於. Ch. engchi. i n U. v. 知識分子對時事的關懷並勇於批判的獨立性格,使得他們向來容易與政治權 力糾葛在一起,尤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知識分子在國家社會中之所以 如此重要,是由於他們與各種政治「意識形態」的形成過程密不可分。知識分子 扮演這些「論述」或「教義」的生產者與傳播者,進而使這些思想成為「信仰」 和「力量」。政治菁英要在政治領導上掌握主導優勢,無一不是拋出某一主義信 仰,爭取民心之取向。知識分子身為意識型態的「代理人」,必然與政治權力脫 離不了利害關係,也就是與「當權者」產生「互補」或「牽制」作用。然而,中 國與西方知識分子的出現與發展過程中有著根本上的差別(詳第二節),因此, 在與政治權力中心的對峙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同的效應。中國知識分子的 28. 〈知識分子與權力〉 ,法國《世界報》 ,1973 年 7 月 4 日,轉引自沈展云, 〈獨立於一切權力之. 外〉2013 年 6 月 18 日,取自:http://zhongguoysl.bokee.com/6128091.html。 13.

(19)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傳統特性,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的遭遇,是否都成為毛澤東為鞏固權 力下可利用的籌碼,需要進一步詳細討論。. 第一節 知識分子的定義. 討論知識分子問題,首先要了解何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定義眾說紛紜,擇 錄較常見者如下: 一、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在《獄中札記》寫到,所有的人 都可以是知識分子,但並不是所有的人在社會中都具有知識分子的作. 政 治 大 類:第一類是傳統的知識分子(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 ,例如老師、教 立 用。29根據這個概念,葛蘭西把社會中能履行知識分子作用的人分為兩. 士、行政官吏,這類人代代從事相同的工作;第二類是有機的知識分子. ‧ 國. 學. (organic intellectuals) ,這類知識分子的出現是與社會、意識型態聯繫 在一起的。30在葛蘭西眼中,有機的知識分子與階級或企業直接相關,. ‧. 而這些階級或企業運用知識分子來組織利益,贏得更多的權力,獲取更. y. Nat. 多的控制。31有機知識分子的特性,是會主動參與社會的,也就是說,. al. er. io. 少停留原處,年復一年從事同樣的工作。. sit. 他們一直努力去改變眾人的心意、拓展市場。而老師和教士似乎多多少. v i n Ch 究者,或還要更準確地說是社會科學專家。這種知識分子,即一個將自 engchi U 己的特殊專長和權威以及其他職業相連的價值,如真理或無私的價值, n. 二、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知識分子,更準確地說是研. 投入到政治鬥爭中的人。換言之,是一個走向政治領域同時並不放棄自 己研究專長和要求的人。知識分子應當投身於批判,或者說,批判性思. 29. 安東尼奧˙葛蘭西, 《獄中札記》(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年) ,頁 504。 在葛蘭西的「有機知識分子」界定中,有幾個基本的規定。第一,這種新型知識分子從根本 上說並不是有具體職業的個體,他著力強調的是一系列普泛的實踐和活動。換言之,在這種作為 知識主體的人更多地是和社會實踐聯繫在一起的。第二,葛蘭西關注的是作為群體而非個體的知 識分子。所謂的「有機的」知識分子界說,本身就昭示了知識分子與集團的關係,他們是特定階 級或集團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三,只要是進入某種精神生活,進入社會關係,善於表達意見,作 出自己的文化選擇,這樣的人都是「知識分子」 。 31 葛蘭西認為,統治階級地位的確立不僅是總是在生產方式變革的產物,同時也是意識型態霸 權確立的結果。而意識型態霸權並非以暴力方式確立,而是通過各種制度形式,諸如國家、出版、 大眾媒介、文化等,來使廣大社會群眾,甚至是被統治階級服從接受統治階級的觀念和價值。這 就意味著知識分子在確立意識型態的霸權過程中具有某種極重要功能。 14 30.

(20) 第二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考。這是知識分子任何政治行動的絕對先決條件。32 三、艾爾文˙古德納(Alvin Gouldner)在其撰寫的《知識分子的未來與新階 級的興起》一書中提出知識分子新階級理論。33這個新階級包含人文知 識分子和技術知識分子,從工程師、技術人員、媒體人士、教師、管理 階層、各種專家,甚至到政府官員,都屬於這個行列。相較於無產階級 與資產階級,新階級擁有較多的文化資本,並且發展出一種批判話語的 文化(culture of critical discourse)。34這種強調自身根據性 (self-groundedness)的批判話語文化,是新階級共有的意識形態,並 防止或反抗對其話語多樣性的一切監控。因而有中國學者解釋,古德納 相信意志自由是知識分子主要渴望的東西,聲稱「知識分子的文化和意 識形態的最深層的支柱,是他們對自己的意志自由的自豪」。35不過,. 治 政 地,他們所用、所說的語言都變成專業的,可為相同領域的其他成員所 大 立 使用,而專家與專家之間的共通語言是非專業人士難以理解的。 古德納所說的這種知識分子,已不再是向廣大公眾發言的人了。相反. ‧ 國. 學. 四、西摩˙馬丁˙李普賽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認為,所有創造、傳 播、應用文化的人是為知識分子,而文化是人的符號世界,包括藝術、. ‧. 科學和宗教。知識分子群體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文化的核心力量或創造 者,包括學者、藝術家、哲學家、作家、某些編輯和某些新聞工作者;. y. sit. 36. Nat. 另一類是文化的傳播者,包括各種技術人員、大多數教師、大多數記者。 李普賽特更認為,把文化當作工作的那些專業人員,如醫生、律師等,. io. n. al. er. 不包含在他所認知的知識分子領域中。他並且指出,知識分子不必然要. i n U. v. 獨立於政治之外,當他們處於掌權位置時,反而可以為整個知識分子提. Ch. engchi. 供一種認同於政治的新觀念,使政治對他們來說不是疏遠的。 五、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為知識分子提供一則經典式的意義: 「每 個社會中都有一些少數人比他們的同胞更為強烈地需求和渴望著時常 沉浸在各種象徵符號之中,這些符號遠比日常生活的當下具體情境更為 32. 皮埃爾˙布迪厄著,河清譯, 《遏止野火》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138-139。 新階級是相對於舊的資產階級而言的,它是一種文化資產階級。 34 經由世俗化的過程中,知識分子不再接受教會組織的規訓,不再生活於其中、受制於它的嚴 密監督,有利於知識分子對傳統權威加諸於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規定提出挑戰。因此,繼而衍生出 理性的現代原則或批判的話語文化。這套話語文化有三點基本原則, (1)它所關心的是對其主張 的評判,但是, (2)它的評判方式並不是透過訴求權威來進行的,並且, (3)它更傾向於論者的 自願認可。 33. 35. 宋圭武, 〈論中國知識分子問題〉 ,2013 年 6 月 18 日,取自:. 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html/54/100254-355695.html。 36. 西摩˙馬丁˙李普賽著,張紹宗譯,《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頁 295-296。 15.

(21)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廣泛,其時空參照對象也更為遙遠。這類少數人需要將上述探索表現在 口頭和文字的話語中,表現在詩化的或有創造性的表述中,表現在歷史 回憶作品、禮儀動作和禮拜行為之中。這一超越當下具體經驗視域之外 的內在需要,便標誌著每個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存在。」37 六、海耶克(F.A. Hayek)認為,知識分子既不是一個有原創力的思想家, 又不是思想之某一特別部門的專家。典型的知識分子不一定必須有專門 的知識,也不一定必須特別有聰明才智來傳播觀念。一個人之所以夠資 格叫做知識分子,是因為他博學多聞,能說能寫,而且他對新觀念的接 受比一般人來得快,是一個社會文化創建的主力。38 七、金耀基認為,知識分子是一個從事於創發、詮釋、傳播及適用一般重要 性觀念的人。意謂不是所有讀書人或用字的人必然地成為知識分子,一. 政 治 大. 個科學家或學者不必是知識分子,除非他討論到一般重要性的問題(如 39. 戰爭、貧窮等)。. 立. 八、徐復觀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一文中所指的知. ‧ 國. 學. 識分子,是就過去所說的「士」 、 「士人」 、 「士大夫」 、及普遍所稱為「讀 書人」的此一集團中的最大多數而言。40. ‧. 九、余英時在其著作中指出,在現代一般的用法中, 「知識分子」 (intellectual) 是指一切有知識、有思想的人,也就是所謂「腦力工作者」(中國古代. sit. y. Nat. 稱之為「勞心者」,而西方稱之為 mental worker)。這種知識分子的教 育程度大致因社會的狀態而異:在經濟先進的國家中,至少大學畢業以. io. n. al. er. 上程度的人才可以稱為「知識分子」;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也許中. i n U. v. 學畢業生已經可以算是「知識分子」了。余英時又進一步引用霍夫斯塔. Ch. engchi. 德(Richard Hofstadter)對知識分子的見解,霍夫斯塔德認為現代知識 分子一方面固然與他們的專業知識或技術知識是分不開的,但另一方面 僅僅具有專業或技術知識,卻並不足以享有「知識分子」的稱號。一個 科學家、工程師、律師,或報刊編輯在執行他的專業任務時,他只能算 是一個「腦力工作者」。如果他還要扮演「知識分子」的角色,那麼他 便必須在職業本分以外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這種更高的表現有兩個方 面:一方面是他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思想有一種莊嚴的敬意。他的目的 37. 愛德華˙希爾斯, 《知識分子與當權者》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第一部 知 識分子,頁 4。 38 F.A. Hayek. The Intellectuals and Socialism, in The Intellectual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0.P.372. 39 金耀基, 《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77 年),頁 62。 40 徐復觀, 〈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 ,取自周陽山編, 《知識分子與中國》 (台 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0 年),頁 201。 16.

(22) 第二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並非限於用專業知識來謀生,而是要在他所選擇的專業範圍內嚴肅地追 求真理。從求真的精神上所發展出來的道德情操,自然會引導他們去關 懷文化的基本價值,如理性與公平。知識分子之所以能夠代表「社會的 良心」,其最重要的根據便在這裡。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在自己專業以 外,還要儘量培養其他方面的知識、思想,以及廣博的趣味。知識生活 的意義主要並不在於占有已知的舊真理,而在於不斷地尋求未知的新真 理。於是有人說,知識分子是一個永遠把答案變成問題的人。41 在這些不勝枚舉的知識分子概念中,各個學者的闡述,不僅是單純對知識分 子下定義,更是要對身為知識分子的自己與其他人,提出一套應遵循的形象特徵。. 政 治 大. 知識分子的知識範疇,包含「世俗性」與「神聖性」。「世俗性的知識」,就 是指自然知識,這偏向他們的專業知識領域,講求的是事的「實然」 ; 「神聖性的. 立. 知識」 ,指的是規範知識,知識分子必須關心社會的動向,並指導人們如何行為,. ‧ 國. 學. 所以講的是事的「應然」。而知識分子之所以能夠奠定其地位,主要是因為其掌 控了文字符號,並成為文化事務的專家。42他們對自然環境、宇宙世界有較完整 且新穎的概念化的掌握。文化事務的專家,並非指他們學術的專業性,而是說他. ‧. 們的專業是文化事務,他們實際上是關注全幅的社會文化者。知識分子進而成為. y. Nat. 文化價值的衛護者,他們有了超越的精神權威為根據,才能反過來批判現實世界. io. sit. 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43所以,知識分子是一個善於使用抽象象徵,並運用文字. er. 來表達意義的人,他們被認為即是從事文化象徵的建構、修飾、詮釋、和批判的. al. n. v i n Ch 嘗試以觀念來指導行動,並以具體外顯的行為,經由各種社會管道,來實現其理 engchi U 角色。但人類不可能只停留在創造、修飾、或詮釋觀念的階段,而是會更進一步 想。44由此看來,知識分子成為文化價值的代言人,並尋求種種管道使其理想價. 值實現,他們影響了人們對於社會現象的觀點,也當然涉入政治權威的領域中, 這就使得知識分子與政治終究糾纏在一起。誠如余英時所說,知識分子除了擁有 較多學識涵養並獻身於專業工作以外,同時還必須深切地關懷著國家、社會、以 至世界上一切有關公共利害之事,而且這種關懷又必須是超越於個人(包括個人 所屬的小團體)的私利之上的。45 每位學者對知識分子的定義或許在細微處有些許差異,但依撰者的理解,就 41. 余英時, 《中國知識分子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頁 116-119。 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特別型態的社群出現,依派森斯(T. Parsons)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是由於 兩件事:一是文字的出現,一是哲學的突破。 43 唐勃,《中共與知識分子》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 年),頁 8。 44 葉啟政, 《社會、文化和知識分子》(台北:東大出版社,1984 年) ,頁 92-93。 45 余英時, 《士與中國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自序,頁 2。 42. 17.

(23)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上述九家說法做一個總結。知識分子不但具有專業知識,有些更是博學多聞。他 們比一般民眾在文化領域上,擁有更多的學術涵養,對社會事務的關懷有自發 性、主動性,並且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因此,他們對社會漸而產生某些理想與期 許,不論在經濟、社會、政治各層面都有獨到見解,較多是偏向不滿現狀的意見。 知識分子照著自己的理想提出建言,希望可以成為群眾的啟蒙者和帶領者。不論 是否躍身於政治領域中,知識分子都要堅持對真理的追求,並擁有獨立且自由思 考的批判精神,來對關心的各類現象發揮影響力。這些知識分子不但是文化人, 也是行動人。他們畢生追求知識上的滿足,在學術文化上努力持續鑽研工作,對 各種議題抱持著警覺批判的態度,這就是最典型被認為的知識分子。其次,對於 從事科學研究這種專業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當中的某一部份也是被稱為知識分 子的。因為這些專業人員也是受到相當程度的教育,他們或許對社會現象同樣擁. 治 政 多時間在專業領域上,但不可否認地,他們依舊有能力對時局發表評論,而且大 大 立 多數民眾也會把這些人的言論當成一回事。因此,不論是第一類典型的知識分 有較多的體悟和觀感,也有較多資訊對議題進行解讀。雖然專業技術人士花費許. ‧ 國. 學. 子,或是專業技術人員,都可以被認為是對一般民眾能產生影響力的知識分子, 只是,以文化價值為重心的知識分子較常對社會動向發表言論。既然知識分子對. ‧. 各種社會議題有較多的意見與批判,就容易與政治權力牽扯在一起,也就是會與 當權者產生相互依賴和對立的關係。. sit. y. Nat. 關於知識分子與當權者的緊張關係,很多學者都有討論。知識分子是以獨立 身分並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公共關懷、體現出一種公共. io. n. al. er. 良知、有社會參與意識的文化人。他們對社會現象的不妥協與反抗精神,勢必與. i n U. v. 當權者的政策發生摩擦,對於獨立且不受控制的知識分子,當權者將備感壓力。. Ch. engchi. 另一方面,當權者的政策與權威也需要知識分子的背書與支持,一個政權的穩固 不能只靠強勢力量,民眾基本上還是高度傾聽知識分子的意見,如果政權能夠獲 得知識分子的青睞,對於權力的掌握就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節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性. 「知識分子」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歐洲有關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 intelligentsia,另一個是 intellectual。這兩個詞分屬俄國、東歐和西歐,含有不同 的歷史意義。Intelligentsia 來自俄國,1860 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 專指 19 世紀 30、40 年代把德國哲學引進俄國的一小圈人物。當時的沙皇俄國非 18.

(24) 第二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常落後,留學生帶回西歐社會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滿當時俄國狀況,或者滿懷烏 托邦的理想高談闊論並模仿西歐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或者著手實際的社會改 革,它們當中後來產出不同的思想群體,如民粹主義、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 新康德主義等。另有學者認為,intelligentsia 這個詞源於波蘭,1844 年即由李貝 爾特(Karol Libelt)使用。當時的波蘭有一個文化上同質性很高的社會階層,他 們的心理特徵、生活方式、社會地位、價值體系都獨具特色。這個階層是擁有土 地的城市貴族,與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有別,為了維持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設 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體系。在此體系中,學生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突出培養強烈 的領導意識與社會責任。由此環境培養出來的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學歷並以此為 榮。後來這種貴族式的精神為波蘭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繼承,他們勇於批判社會, 以國家大事為己任。當波蘭被列強分割時,這批人成為救國和反抗統治者的主要. 治 政 教育、對現狀持批判態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們在社會中形成一個獨特的階層。 大 來自西歐法國,起源於 1898 年的德雷弗斯(Dreyfus) 第二個詞 intellectual立 力量。因此,從 intelligentsia 這個詞的歷史含義來看,知識分子是一群受過相當. ‧ 國. 學. 案件。左拉在 1898 年 1 月 13 日以《我控訴》為題給總統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 重審德雷弗斯被誣案。第二天,這封公開信在《曙光》報上刊出,主編克雷孟梭. ‧. 用「知識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als)幾個字形容它。此後,只要一 提 intellectuals,人們就理解為主張或同情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聞. sit. y. Nat. 記者們,他們對時政和時局多所批判與意見,是政治上激進色彩濃厚的人。因此, 法文中的 intellectuals,專指一群在科學或學術上傑出的作家、教授與藝術家,. io. n. al. er. 他們批判政治,成為當時社會意識的中心。這種傳統源自法國大革命後一批受過. i n U. v. 教育的人。他們反抗當時社會既有的標準與措施,談論、鼓吹實證哲學,具有相. Ch. engchi. 當濃厚的革命氣息。這些人大都不在學術界,而是長年逗留在咖啡館中高談闊 論,帶有波西米亞聖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就此 傳統看來,intellectual 沒有社會階層的含義,而注重個人心態及其在社會上所扮 演的角色。 由於這兩個詞的歷史含義有所不同,因而在現代英語中通常 intellectual 泛指 「知識分子」,而 intelligentsia 則專指「知識階層」。46「知識分子」這概念既然 是由西方而來,照理說中國不可能形成一個百分之百相同的「知識分子」結構。 對照現代知識分子的標準來看,中國近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是鴉片戰爭後,在 西方文明的影響下,伴隨著科舉的廢除、新學的勃興而出現的。但由於中國是被 動地發展出所謂現代知識分子,所以應該是要拿一個固有的「階層」來對應銜接。 因此,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就為最佳人選。有些學者認為知識分子就是中國所 46. 參自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16-120。 19.

(25)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稱的「士」,但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同,中西方知識分子雖有相似之處,但卻無法 掩飾其實質之殊異。 以色列的康菲諾(Michael Confino)曾綜合各家的意見,把知識分子階層的 特徵歸結為以下的五點: 1.. 對於公利益的一切問題──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問題 ──都抱有深切的關懷。. 2.. 這個階層常自覺有一種罪惡感,因此認為國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種問題的 解決,都是他們的個人責任。. 3.. 傾向於把一切政治、社會問題看作道德問題。. 4.. 無論在思想上或生活上,這個階層的人都覺得他們有義務對一切問題找 出最後的邏輯的解答。. 治 政 康菲諾綜合出來的五項特徵大致上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有深相契合之處,特別 大 立 在責任感和關心世事的方面。 5.. 他們深信社會現狀不合理,應當加以改變。 47. ‧ 國. 學. 身為「社會良心」代表的知識分子,不論在中西方的社會中都是存在的,但 是從歷史的角度觀察,中國的知識分子在作為「社會的良心」這一點上,可能比. ‧. 西方知識分子更為徹底,也就是說,中國知識分子認為他們的行為是與整個社會 鑲嵌在一起的。. sit. y. Nat. 首先,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一群為數不多,基本上是處理文字的人,即通 常所說的「讀書人」或「士」,他們在儒學的薰陶下具有一種傳統。根據錢穆的. io. n. al. er. 意見,早期的「士」由習禮而至批評當時貴族的一切非禮,孔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i n U. v.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是遵循著儒家的「道」 ,來對自身及至社會有所規範與期許的。. Ch. engchi. 而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禮樂已不再出自天子,而出自諸侯,故 孔子斥之為「天下無道」。統治階級既不能承擔「道」,「道」的擔子便落到了真 正了解「禮意」的「士」身上。所以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是以道自居的,這就好 像習「道」是他們的宿命,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這種特徵已經是與西方神職者 類似。由於中國是屬於一個政教不分的政治系統,帝王除了擁有政治權勢之外, 同樣也占據一個聖人的神聖形象。中國古代皇帝即所謂「天子」,他們不但是世 間一切社會事務的管理者,也是精神信仰層「天」 、 「神」在凡間的代理者。因此, 中國皇帝自然享有至高不可侵犯的地位,是既神聖又有「理」的。 值得討論的是,在中國這種政教不分的傳統中,皇帝與知識分子雖然都要以 「道」自居,但由於傳統的政治權威以及「道」本身內在所規範的,君王是無庸. 47. 余英時, 《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20。 20.

(26) 第二章 知識分子的角色. 置疑的最高權威。再者,中國知識分子只具備「道」的尊嚴,他們無力與皇帝的 「勢」相抗衡。道統是沒有組織的,它必須依靠士本身來彰顯。因此,士是否能 以道自任最後必然要歸結到他和政統的代表者──君主──之間是否能保持一 種適當的個人關係。不像西方上帝的尊嚴是可以通過教會制度而樹立起來,中國 的道則自始即是懸在空中的。48就是這樣的歷史傳統造成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在 性格上的一個最大特點,他們雖然了解並遵循「道」,但在君王面前,知識分子 不但喪失了自信與自尊,而且同時還滋長了一種自疑和自罪的潛意識。可以稱之 為「知識分子的原罪意識」。 中國傳統的權威主義──特別是家長式的權威主義──對知識分子性格的 形成也有嚴重的影響。權威主義使他們永遠在盼望能出現一位偉大的政治領袖和 精神導師。有了這樣的領袖和導師,他們便可以在最正確的領導之下貢獻出他們. 治 政 分子既不敢也無權與帝王爭道,但他們天生使命又以「道」自居。因此,知識分 大 立 、「理」、與「知識」,就成為他們之所以身為知識 子踏入仕途來貢獻所持的「道」. 的一切能力。49這樣的影響使中國知識分子缺少獨立精神。矛盾的是,中國知識. ‧ 國. 學. 分子唯一的方向與未來。「不仕無義」(《論語.微子篇》)、「士之仕也,猶農夫之 耕地也」 、 「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孟子.滕文公下》) ,50這些更極端. ‧. 的形容說明,古代中國知識分子除了為仕之外,別無其他選擇。仕途一路對於中 國知識分子,就像是個必然的需求。而科舉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國的讀書人必須. sit. y. Nat. 經過考試合格才能晉升為官。所以中國知識分子並非像西方知識分子一樣,單純 為知識而追求知識,而是為了想為社會做些什麼,並通過科舉考試而苦追知識。. io. n. al. er. 中國知識分子以人文精神為指導,以內發式的個人道德成就為基礎,講求個人修. i n U. v. 養,以成就普遍的道德倫理規範,進而推演到政治設施。而在這個過程中,科舉. Ch. engchi. 制度幾乎成為他們實現理想的唯一方法。因此追求知識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少 了一份主動性的求知慾,他們大部分無法超脫仕途一路。當然,在朝為官也成為 提供中國知識分子收入來源的職業。雖然自春秋戰國封建制度崩潰之後,「士」 已不再屬於貴族社會中的一個固定階層,而是相對自由可以游走在社會的「自由 人」。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儒家的意理與價值系統中,那種「內聖外王」的理 想形象的追求,使他們走向政治,並自覺與不自覺地認為「做官」是唯一展現人 格與社會價值的道路。因此, 「做大官」幾乎是任何一個有抱負的士大夫的願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官,立志做「第一等人,第一. 48. 余英時, 《士與中國文化》 ,頁 102。 余英時, 《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29。 50 李揚, 〈想當初,那些人──五四前後知識者心態的在反省〉 , 《博覽群書》2009 年第 5 期,頁 22-25。 49. 21.

(27) 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政策. 等事」的王陽明也是官。故而,士大夫與官僚是不可分的。51 「知識分子」在西方是一個現代的現象。一般地說,其形成不能早於十七十 八世紀。西歐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philosopher)大概可代表西方知識分子 的原型;俄國的 intelligentsia 的遠源也只能上溯到十八世紀。在西方的對照下, 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真可算是源遠流長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至少要從春秋戰 國時代算起,足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中斷過。52第一節 指出的知識分子定義偏向普遍的意義,但中西方的知識分子因為歷史影響而有不 同的發展,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現代知識分子這個名詞既然是個舶來品,而中國 的知識分子是廢除了科舉制後才產生的,它與中國傳統的「士」就不太一樣。在 歷史過程中,中國古代「士」的性格不可避免的在中國知識分子身上發生影響。 中國的「士」是以「為生民立命」為天職的,這對他們來說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治 政 論,教導人們應該如何行為,給予民眾某種心靈層面上的依靠準則,這就類似西 大 立 方宗教領域的職責所在。就因為他們關心天下事,因此對政治事務也獻出相當豐 以至於他們對事事都關心,在文化精神層面,他們提出許多有系統的規範性理. ‧ 國. 學. 富的策略與與主張。由以上敘述得知,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都主動地把社會上 的各種事務攬在自己身上,這種積極的主動力,已經深深地把知識分子與權力管. ‧. 理者緊扣在一起。掌權者必須在政權正當性不受威脅的情況下接受諫言,因為知 識分子也能夠提供位高者穩固權力的條件。只不過在帝制中國,如果想要踏入仕. sit. y. Nat. 途為文官,進而對社會有影響力,就必須熟於文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並 且有仁民愛物的胸懷,最後通過科舉考試。53如此一來,就把文人吸取知識與晉. io. n. al. er. 升仕途結合在一起。中國知識分子冀望能在政治上發揮所學的傳統,輕易的限制. i n U. v. 他們的心理狀態與行為動作。文人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Ch. engchi. 的胸懷,認為社會中的任何事都與他們有關,並帶著道德規範來解釋和處理世 事。因此,中國知識分子最終必是選擇政治這條道路。他們無法擺脫精神層面給 予的召喚,踏上仕途是唯一正途,也是真正能實現他們價值的方法。 中國知識分子與當權者的連結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密切的,從無法獲得自由的 心靈層面,到外在的職業自我設限,都使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形成很深的拉扯與 互賴關係。當權者與知識分子可以是共生關係,雙方彼此互有需求,知識分子秉 著「社會的良心」對政治時局提出批判,而當政者需要知識分子對其政權有所支 持;他們也會是互斥的關係,當權者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聽取知識分子的意見,而 前提是知識分子所提的意見,不會撼動當權者的權威。因此,當權者對於知識分. 51 52 53. 金耀基, 《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頁 78-79。 余英時, 《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21。 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 年) ,頁 17。 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生已在 2000 年版小學數學課程學習單位 4N4「倍數和因數」中認識因

When Wasan mathematicians propose mathematics problems, two aspects of knowledge activiti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considered: They construct Jutsu usi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

雜誌等。曾獲得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 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於 2010 年榮幸地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專 家津貼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