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上述九家說法做一個總結。知識分子不但具有專業知識,有些更是博學多聞。他 們比一般民眾在文化領域上,擁有更多的學術涵養,對社會事務的關懷有自發 性、主動性,並且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因此,他們對社會漸而產生某些理想與期 許,不論在經濟、社會、政治各層面都有獨到見解,較多是偏向不滿現狀的意見。

知識分子照著自己的理想提出建言,希望可以成為群眾的啟蒙者和帶領者。不論 是否躍身於政治領域中,知識分子都要堅持對真理的追求,並擁有獨立且自由思 考的批判精神,來對關心的各類現象發揮影響力。這些知識分子不但是文化人,

也是行動人。他們畢生追求知識上的滿足,在學術文化上努力持續鑽研工作,對 各種議題抱持著警覺批判的態度,這就是最典型被認為的知識分子。其次,對於 從事科學研究這種專業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當中的某一部份也是被稱為知識分 子的。因為這些專業人員也是受到相當程度的教育,他們或許對社會現象同樣擁 有較多的體悟和觀感,也有較多資訊對議題進行解讀。雖然專業技術人士花費許 多時間在專業領域上,但不可否認地,他們依舊有能力對時局發表評論,而且大 多數民眾也會把這些人的言論當成一回事。因此,不論是第一類典型的知識分 子,或是專業技術人員,都可以被認為是對一般民眾能產生影響力的知識分子,

只是,以文化價值為重心的知識分子較常對社會動向發表言論。既然知識分子對 各種社會議題有較多的意見與批判,就容易與政治權力牽扯在一起,也就是會與 當權者產生相互依賴和對立的關係。

關於知識分子與當權者的緊張關係,很多學者都有討論。知識分子是以獨立 身分並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公共關懷、體現出一種公共 良知、有社會參與意識的文化人。他們對社會現象的不妥協與反抗精神,勢必與 當權者的政策發生摩擦,對於獨立且不受控制的知識分子,當權者將備感壓力。

另一方面,當權者的政策與權威也需要知識分子的背書與支持,一個政權的穩固 不能只靠強勢力量,民眾基本上還是高度傾聽知識分子的意見,如果政權能夠獲 得知識分子的青睞,對於權力的掌握就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節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性

「知識分子」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歐洲有關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 intelligentsia,另一個是 intellectual。這兩個詞分屬俄國、東歐和西歐,含有不同 的歷史意義。Intelligentsia 來自俄國,1860 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

專指 19 世紀 30、40 年代把德國哲學引進俄國的一小圈人物。當時的沙皇俄國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常落後,留學生帶回西歐社會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滿當時俄國狀況,或者滿懷烏 托邦的理想高談闊論並模仿西歐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或者著手實際的社會改 革,它們當中後來產出不同的思想群體,如民粹主義、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

新康德主義等。另有學者認為,intelligentsia 這個詞源於波蘭,1844 年即由李貝 爾特(Karol Libelt)使用。當時的波蘭有一個文化上同質性很高的社會階層,他 們的心理特徵、生活方式、社會地位、價值體系都獨具特色。這個階層是擁有土 地的城市貴族,與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有別,為了維持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設 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體系。在此體系中,學生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突出培養強烈 的領導意識與社會責任。由此環境培養出來的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學歷並以此為 榮。後來這種貴族式的精神為波蘭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繼承,他們勇於批判社會,

以國家大事為己任。當波蘭被列強分割時,這批人成為救國和反抗統治者的主要 力量。因此,從 intelligentsia 這個詞的歷史含義來看,知識分子是一群受過相當 教育、對現狀持批判態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們在社會中形成一個獨特的階層。

第二個詞 intellectual 來自西歐法國,起源於 1898 年的德雷弗斯(Dreyfus)

案件。左拉在 1898 年 1 月 13 日以《我控訴》為題給總統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 重審德雷弗斯被誣案。第二天,這封公開信在《曙光》報上刊出,主編克雷孟梭 用「知識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als)幾個字形容它。此後,只要一 提 intellectuals,人們就理解為主張或同情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聞 記者們,他們對時政和時局多所批判與意見,是政治上激進色彩濃厚的人。因此,

法文中的 intellectuals,專指一群在科學或學術上傑出的作家、教授與藝術家,

他們批判政治,成為當時社會意識的中心。這種傳統源自法國大革命後一批受過 教育的人。他們反抗當時社會既有的標準與措施,談論、鼓吹實證哲學,具有相 當濃厚的革命氣息。這些人大都不在學術界,而是長年逗留在咖啡館中高談闊 論,帶有波西米亞聖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就此 傳統看來,intellectual 沒有社會階層的含義,而注重個人心態及其在社會上所扮 演的角色。

由於這兩個詞的歷史含義有所不同,因而在現代英語中通常 intellectual 泛指

「知識分子」,而 intelligentsia 則專指「知識階層」。46「知識分子」這概念既然 是由西方而來,照理說中國不可能形成一個百分之百相同的「知識分子」結構。

對照現代知識分子的標準來看,中國近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是鴉片戰爭後,在 西方文明的影響下,伴隨著科舉的廢除、新學的勃興而出現的。但由於中國是被 動地發展出所謂現代知識分子,所以應該是要拿一個固有的「階層」來對應銜接。

因此,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就為最佳人選。有些學者認為知識分子就是中國所

46 參自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16-1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稱的「士」,但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同,中西方知識分子雖有相似之處,但卻無法 掩飾其實質之殊異。

以色列的康菲諾(Michael Confino)曾綜合各家的意見,把知識分子階層的 特徵歸結為以下的五點:

1. 對於公利益的一切問題──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問題

──都抱有深切的關懷。

2. 這個階層常自覺有一種罪惡感,因此認為國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種問題的 解決,都是他們的個人責任。

3. 傾向於把一切政治、社會問題看作道德問題。

4. 無論在思想上或生活上,這個階層的人都覺得他們有義務對一切問題找 出最後的邏輯的解答。

5. 他們深信社會現狀不合理,應當加以改變。

康菲諾綜合出來的五項特徵大致上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有深相契合之處,特別 在責任感和關心世事的方面。47

身為「社會良心」代表的知識分子,不論在中西方的社會中都是存在的,但 是從歷史的角度觀察,中國的知識分子在作為「社會的良心」這一點上,可能比 西方知識分子更為徹底,也就是說,中國知識分子認為他們的行為是與整個社會 鑲嵌在一起的。

首先,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一群為數不多,基本上是處理文字的人,即通 常所說的「讀書人」或「士」,他們在儒學的薰陶下具有一種傳統。根據錢穆的 意見,早期的「士」由習禮而至批評當時貴族的一切非禮,孔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是遵循著儒家的「道」,來對自身及至社會有所規範與期許的。

而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禮樂已不再出自天子,而出自諸侯,故 孔子斥之為「天下無道」。統治階級既不能承擔「道」,「道」的擔子便落到了真 正了解「禮意」的「士」身上。所以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是以道自居的,這就好 像習「道」是他們的宿命,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這種特徵已經是與西方神職者 類似。由於中國是屬於一個政教不分的政治系統,帝王除了擁有政治權勢之外,

同樣也占據一個聖人的神聖形象。中國古代皇帝即所謂「天子」,他們不但是世 間一切社會事務的管理者,也是精神信仰層「天」、「神」在凡間的代理者。因此,

中國皇帝自然享有至高不可侵犯的地位,是既神聖又有「理」的。

值得討論的是,在中國這種政教不分的傳統中,皇帝與知識分子雖然都要以

「道」自居,但由於傳統的政治權威以及「道」本身內在所規範的,君王是無庸

47 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論》,頁 1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置疑的最高權威。再者,中國知識分子只具備「道」的尊嚴,他們無力與皇帝的

「勢」相抗衡。道統是沒有組織的,它必須依靠士本身來彰顯。因此,士是否能 以道自任最後必然要歸結到他和政統的代表者──君主──之間是否能保持一 種適當的個人關係。不像西方上帝的尊嚴是可以通過教會制度而樹立起來,中國 的道則自始即是懸在空中的。48就是這樣的歷史傳統造成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在 性格上的一個最大特點,他們雖然了解並遵循「道」,但在君王面前,知識分子 不但喪失了自信與自尊,而且同時還滋長了一種自疑和自罪的潛意識。可以稱之 為「知識分子的原罪意識」。

中國傳統的權威主義──特別是家長式的權威主義──對知識分子性格的 形成也有嚴重的影響。權威主義使他們永遠在盼望能出現一位偉大的政治領袖和 精神導師。有了這樣的領袖和導師,他們便可以在最正確的領導之下貢獻出他們 的一切能力。49這樣的影響使中國知識分子缺少獨立精神。矛盾的是,中國知識 分子既不敢也無權與帝王爭道,但他們天生使命又以「道」自居。因此,知識分

中國傳統的權威主義──特別是家長式的權威主義──對知識分子性格的 形成也有嚴重的影響。權威主義使他們永遠在盼望能出現一位偉大的政治領袖和 精神導師。有了這樣的領袖和導師,他們便可以在最正確的領導之下貢獻出他們 的一切能力。49這樣的影響使中國知識分子缺少獨立精神。矛盾的是,中國知識 分子既不敢也無權與帝王爭道,但他們天生使命又以「道」自居。因此,知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