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科技政策比較分析之研究---以美、日、韓、中國大陸、澳、以色列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際科技政策比較分析之研究---以美、日、韓、中國大陸、澳、以色列為例"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跨國性科技政策比較分析之研究-以美、日、韓、中華民國、中國大陸、以色

列、澳大利亞、加拿大為例

委辦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執行單位: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徐作聖

研究助理: 邱奕嘉、賴賢哲、蔡雅甄

(2)

跨國性科技政策比較分析之研究-以美、日、韓、中華民國、中國大陸、以色列、

澳洲、加拿大為例

摘要

科技發展是促進國家建設及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也是開創人類文 明及豐富人生的泉源。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為強化其國力、增進人 民福祉、無不積極制定相關政策,並將「科技發展」列為政府施政與 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然而各國政府對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不 同,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但影響國家整體的科技發展及產業環 境,更是形成國家產業競爭力之來源。 因此本研究以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美國、日本、韓國、中華民國與 中國大陸、以色列、澳洲、加拿大等八個國家為研究對象,以比較性 研究方法,採取縱斷面分析,分別探討各國 90 年代的科學技術發展; 並以橫切面分析,綜合性比較各國總體科技實力、科技政策的規劃、 研發體系的管理運作機制以及科技資源的投入與產出表現。 本研究資整理各國 90 年代科技發展的特色與未來趨勢,發現美 國聯邦政府並沒有明訂中長期的科技政策規劃,民間企業的創新潛能 與大學教育體系的基礎研究能力相結合,才是美國 90 年代科技發達 的最主要原因;日本於 1999 年提出「2000 年振興科學技術重點方 針」,其重點方針主要是依據國家社會需求而因應,並強調科技研發 體制的活潑化,及建構一個新知識的國家創新體系;韓國在 90 年代 的研發經費資源快速成長,但在科技管理能力、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及 生產效率上並沒有大幅度地改進,整體的科技實力在 1999 年 IMD 排 名僅為第 28 名;中華民國整體的科技實力在 90 年代有顯著的提升, 研發經費的投入,雖然有明顯的成長,但相對於先進國家仍然稍嫌不 足,尤其是民間研發經費投入還有很大成長空間,而對於基礎研究的 投入也是相對較薄弱之處;中國大陸 90 年代科學技術發展以落實科 教興國,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十五計畫」視為「二 十一世紀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體部署」的藍本,是第三步 發展戰略的第一個中長期經建計畫。其中內容重點包括經濟結構調 整、西部大開發和進入世貿組織後的挑戰等三方面;以色列科技實力

(3)

與台灣相距不遠,近年減輕高科技公司稅賦,加強對研發、科技教育 和職業訓練的投資,並加強國際間科技合作;澳大利亞科技與創新預 算報告中指出澳洲 2001 年研究發展方向是增加澳大利亞創新發展的 能力、加速創新觀念的商業化及保留並發展澳洲的創新能力,並以生 物科技為焦點產業。加拿大科技實力相當堅強,將科技政策決策權分 散區別為決策與諮議機關、研究計畫補助推動機關及研發計畫執行機 關。 各國科技發展特色與未來趨勢,可做為我國未來科技發展參考或 引以為鑑。

(4)

摘要… … … I 目錄… … … .II 圖目錄… … … VII 表目錄… … …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1.3. 研究對象 ...4 1.4. 研究方法 ...5 1.5. 研究架構 ...6 1.6. 研究限制 ...7 1.7. 對後續研究者建議 ...7 第二章 美國科技發展政策 ...8 2.1. 美國科技政策的規劃 ...8 2.1.1. 美國科技政策擬定策略與發展特色 ...8 2.1.2. 科技政策環境的轉變 ...10 2.1.3. 美國當前的科技政策 ...12 2.2.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17 2.3. 科技體制 ...20

(5)

2.3.1. 研發體系 ...20 2.3.2. 科技行政體系 ...20 2.4. 科技發展的成果 ...23 2.4.1. 科學論文 ...23 2.4.2 專利 ...24 第三章 日本科技發展政策 ...25 3.1. 日本產業經濟發展背景 ...25 3.2. 日本科技政策的規劃方針 ...25 3.2.1. 1996 年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25 3.2.2. 2000 年日本振興科學技術重點方針 ...27 3.3.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29 3.3.1. 研發經費 ...29 3.3.2. 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31 3.4. 研發管理運作機制 ...33 3.4.1. 科技體制 ...33 3.4.2. 建構新的研發體系 ...36 3.5. 科技發展的成果 ...39 3.5.1. 科學論文 ...39

(6)

第四章 中華民國之科技發展政策 ...42 4.1. 科技政策的規劃方針 ...42 4.1.1. 科技規劃的沿革 ...42 4.1.2. 中華民國當前科技發展之目標、願景、策略與重要措施 ...44 4.2.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48 4.2.1. 研究發展經費 ...48 4.2.2. 研究發展人力 ...49 4.3. 中華民國科技體制的管理運作機制 ...51 4.3.1. 中華民國研究發展執行機構 ...51 4.4. 科技發展的成果 ...53 4.4.1. 科技論文 ...53 4.4.2. 專利 ...53 第五章 韓國科技發展政策 ...55 5.1. 科技政策的規劃方針 ...55 5.1.1. 科技發展的沿革 ...55 5.1.2. 科技創新五年(1997~2002)規劃...59 5.2. 科技政資源的投入 ...62 5.2.1. 科技經費 ...62

(7)

5.2.2. 科技人員 ...63 5.3. 科技體制 ...65 5.4. 科技發展成果 ...67 5.4.1. 科技論文 ...67 5.4.2. 專利 ...67 第六章 中國大陸科技發展政策 ...68 6.1. 科技政策的規劃 ...68 6.1.1. 科技規劃的沿革 ...68 6.1.2. 「十五計畫」為「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 建設總體部署」的藍本 ...69 6.1.3 奈米科技 ...74 6.2.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75 6.2.1. 科技經費 ...75 6.2.2. 科技人員 ...77 6.3. 科技體制的管理運作機制 ...79 6.3.1. 科技體制 ...79 6.3.2. 科技計劃體系 ...80 6.4. 科技發展的成果 ...83

(8)

6.4.2. 專利 ...84 第七章 以色列科技發展政策 ...86 7.1 科技政策 ...86 7.1.1 科技研究的背景 ...86 7.1.2 當前重要的科技政策 ...87 7.1.3 新設立的科技機構 ...88 7.2 國際科技合作現況 ...88 7.3 科技資源的投入 ...90 7.3.1 科技預算 ...90 7.3.2 科技研發人員 ...92 7.4 科技組織現況 ...92 7.4.1 重要的科技相關組織 ...92 7.4.2 以色列研發組織架構 ...94 7.5 研究及發展概況 ...94 7.6 研究成果 ...95 7.6.1 科技論文 ...95 7.6.2 專利 ...96

(9)

第八章 澳大利亞科技發展政策 ...97 8.1 澳大利亞科技政策的過去與未來 ...97 8.1.1 科技政策的沿革 ...97 8.1.2 澳大利亞當前的科技政策與目標 ...100 8.1.2.1 科技前瞻計畫 ...100 8.1.2.2 2001 年研發方向 ...101 8.1.2.3 澳大利亞科技發展焦點— 生物科技...101 8.1.2.4「澳洲能力的後盾」創新行動計畫 ...103 8.2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103 8.2.1 研究發展經費 ...103 8.2.1.1 研發經費占 GDP 之比 ...104 8.2.2 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106 8.3 科技體制 ...107 8.3.1 澳大利亞的科技研發決策體系 ...107 8.3.2 國協科技組織 (CSIRO) ...108 8.4 科技發展成果 ...108 8.4.1 發表論文 ...108 8.4.2 專利活動 ...109

(10)

第九章 加拿大科技發展政策 ...112 9.1 加拿大的科技政策概況 ...112 9.1.1 加拿大科技政策的規劃 ... 112 9.1.2 加拿大 2001 年政策方向 ...112 9.1.2 科技發展重要措施 ...113 9.1.3 科技研發特徵 ...114 9.2 加拿大的科技研發預算 ...115 9.2.1 科技投入 ...115 9.2.2 加拿大科技預算 ...116 9.3 加拿大研發經費 ...118 9.3.1 研發經費與 GDP 之關係 ...118 9.3.2 加拿大研發經費來源 ... 119 9.3.3 加拿大政府各部門之 R&D 經費...119 9.3.4 加拿大政府之 R&D 委外計畫...120 9.3.5 加拿大政府各部門研發經費及投資產業別 ...121 9.4 研發機構 ...122 9.5 科技成果 ...123 9.5.1 加拿大科技論文 ...124 9.5.2 加拿大在美申請核准之專利數 ...125

(11)

9.6 建議與批評 ...125 第十章 跨國性科技政策之比較 ...127 10.1. 比較各國之總體競爭力與科技實力 ...127 10.2. 比較各國科技政策工具與政府功能 ...130 10.3. 比較各國當前科技政策目標與規劃 ...132 10.4. 比較推動各國科技發展之組織運作 ...134 10.5. 比較各國科技投入與產出 ...136 10.5.1. 比較各國研發經費的投入 ...136 10.5.2. 比較各國研究人員的投入 ...138 10.5.3. 比較各國科技產出 ...139 第十一章 結論 ...141 11.1. 結論 ...141 11.2. 建議 ...144 參考文獻...147

(12)

圖目錄 圖 1. 1 研究架構 ...6 圖 2. 1 美國研究發展經費支出金額 ...17 圖 2. 2 美國研究發展經費支出比率 ...18 圖 2. 3 美國研發種類的經費使用比例 ...208 圖 2. 4 美國研發體制 ...220 圖 2. 5 美國科技行政體系 ...242 圖 2.6 美國歷年發表的科技論文數… … … 23 圖 2.7 全球美國專利數的分佈(1995 年)… … … 24 圖 3. 1 日本研發經費來源 ...30 圖 3. 2 日本研發經費的使用分配(1998) ...30 圖 3. 3 日本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31 圖 3. 4 日本研究人員的分佈 ...32 圖 3. 5 日本中央省廳圖… … … 34 圖 3. 6 文部省組織圖制… … … … .35 圖 3. 7 日本國有研發成果管理體系 ...366 圖 3. 8 日本國家研究機構扮演的角色 ...377 圖 3. 9 日本戰略性研究經營管理方式 ...388 圖 3.10 日本科技論文發表數… … … ...… … ..39

(13)

圖 3. 11 先進國家的科學論文 ...40 圖 3. 12 日本專利申請與核准數 ...411 圖 4. 1 中華民國科技行政體系 ...51 圖 4. 2 中華民國研究發展分工圖 ...52 圖 5. 1 韓國科技行政體系 ...66 圖 6. 1 中國大陸科技體制...79 圖 6. 2 中國大陸科學技術行政體系...80 圖 6. 3 中國大陸三種計劃之政府撥款經費比例(1996 年) ...81 圖 6. 4 中國大陸國內科技論文數分佈比例 ...83 圖 7.1 以色列產業的研發人員統計… … … .90 圖 7.2 以色列的科技研發體系 … … … .93 圖 8.1 各種研發經費占 GDP 之比… … … 102 圖 8.2 澳洲從事研發人員按部門分… … … .105 圖 8.3 澳大利亞各領域論文佔世界的百分比… … … .107 圖 8.4 澳大利亞在美國申請之專利數… … … .108 圖 9.1 加拿大的研發經費與佔 GDP 之比… … … .… ..116 圖 9.2 1981-1996 加拿大按來源別之 R&D 經費成長情形… … … ..117 圖 9.3 1993、1997 及 1998 加拿大政府各單位之研發經費… … … .118

(14)

費… … … .… … … … ..119 圖 9.5 1995 年加拿大政府各部門 R&D 經費來源及投資產業別… 120 圖 9.6 1995 年加拿大政府對自然科學及工程領域文獻之貢獻… ..132 圖 10. 1 比較各國研發經費佔 GDP 比例 ...136 圖 10. 2 比較各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營業額的比例...137 圖 10. 3 比較各國研究經費分配-研究性質...138 圖 10. 4 比較各國研究人員的投入 ...139 圖 10. 5 各國專利的申請與核准數 ...140

(15)

表目錄 表 2. 1 美國政府政策規劃之策略 ...9 表 2. 2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科技環境的變遷 ...11 表 2. 3 柯林頓科技政策內容與工具 ...13 表 3. 1 日本 2000 年科技政策課題 ...27 表 3. 2 日本 2000 年重點研發政策 ...28 表 3. 3 日本研發經費 ...29 表 3. 4 日本的科學論文 ...40 表 4. 1 中華民國科技政策大事紀要 ...43 表 4. 2 中華民國科技發展策略與重要措施 ...45 表 4. 3 中華民國研究發展經費指標 ...48 表 4. 4 中華民國研究發展人力 ...49 表 4. 5 中華民國研究發展人力指標 ...49 表 4. 6 中華民國中長程之科技經費及人力投入目標...50 表 4. 7 中華民國歷年論文發表數量 ...53 表 4. 8 中華民國專利數的成果指標 ...54 表 5. 1 韓國五大技術發展推動方向 ...57 表 5. 2 韓國研發經費 ...62

(16)

表 5. 3 韓國研發經費分佈結構-研究機構...63 表 5. 4 韓國研發經費分佈結構-研究性質...63 表 5. 5 韓國科技活動相關人員的分佈結構 ...64 表 5. 6 韓國研究人員的分佈結構 ...64 表 6. 1 中國大陸科技規劃的沿革...68 表 6. 2 中國大陸的科技經費...76 表 6. 3 中國大陸研發經費的分佈結構(1999) ...76 表 6. 4 中國大陸科技人員之定義...77 表 6. 5 中國大陸科技人員的總數(1996-1999) ...78 表 6. 6 中國大陸科技計劃管理模式...82 表 6. 7 中國大陸國內科技論文數...83 表 6. 8 中國大陸國際科技論文...84 表 6. 9 中國大陸的發明專利核准數...85 表 10. 1 中華民國總體競爭力與科技實力歷年的變化...128 表 10. 2 各國總體競爭力以及科技實力有關之評比與排名...129 表 10. 3 美、日、中華民國、韓國與中國大陸科技政策之比較....131 表 10. 4 比較各國當前科技政策目標與規劃 ...132 表 10. 5 各國科技政策的形成與推動產業技術的機構...134 表 10. 6 各國科技論文的產出(1997 年) ...139

(17)
(18)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科技發展是促進國家建設及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也是開創人類文 明及豐富人生的泉源。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為強化其國力、增進人 民福祉、無不積極制定政策並大力推動,將「科技發展」列為政府施 政與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期能藉由技術、生產、市場、人力、原料、 制度設計等政策措施,以提昇產業競爭力,促使企業永續經營。 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但影響國家整體的科技發展及產業環 境,更是形成國家產業競爭力之來源。觀察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 的科技發展,可發現政府的活動無疑佔有一相當重要之關鍵地位。經 由科技政策或產業技術政策的推行,提供產業所需要的資源,一方面 規劃市場機制提供產業創新,另一方面以管理活動輔導產業競爭,促 使產業不斷的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雖然政府組織扮演著輔導 產業發展的樞紐角色,產業因競爭目標與本身條件的不同,對於資源 與政策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故政府如何運用有限的人力、財力與物力 的資源來達成產業發展的目標,則有賴於良好的產業環境與政策規劃 互相配合。 然而各國政府對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不同,對各國之國家科 技創新體系與產業競爭力亦有不同的影響。以先進國家日本為例,其 早期以引進技術來發展其產業技術為主要策略,於 1980 年代達成超 前歐美之產業科技能力後,日本為建立創新自主的科學與技術,遂於 1986 年制定「科學技術政策大網」以強化基礎科學研究,推展國際 科技交流,成為其在 1990 年代科技發展之基本方向,在未來將更扮 演科技創新之領先地位。 再以開發中國家韓國為例,韓國政府在國家產業技術追趕的過程 影響巨大。韓國政府早期以直接方式和一整套促進的措施支持研究和 創新活動,如鼓勵出口、培植大企業(Chaebol)、職業教育機制的設 立等,使得韓國產業技術能力經由初期國外技術引進、再經由技術改

(19)

善到最後的自有技術開發,而不斷的提升。此方式造就其鋼鐵、化工、 汽車及 IC 等產業之蓬勃發展,但看似相當成功的產業政策,卻在東 南亞金融風暴中暴露其產業發展之盲點1 改革後的中國大陸也藉由不斷學習國外的科技政策,如高新技術 園區的開發,希望能奮起急追,促進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另一方面, 台灣的科技發展仍由政府所主導,某些科技領域已能在國際上佔一席 之地,然而國際間之科技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台灣現階段科技發展仍 有許多問題亟待改進與突破。 由此可知,由於各國政府對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不同,因此 造成不同的產業競爭力。故跨國性科技政策之比較分析能提供主政者 在產業科技政策執行面及其績效的參考,使政府政策的效率提升,加 速國家整體的科技及產業發展。

(20)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回顧目前國內,以各國科技政策為主的相關文獻,鮮少研究針對 各國科技政策作整體分析與探討比較,因此本研究欲以當前世界主要 國家之科技發展為研究對象,比較各國之科技組織體系、科技政策規 劃與政策目標、科技政策的執行、科技發展指標、以及政府配合科技 政策所推動的重要工作與總體績效,透過分析各國近十年來所推動科 技政策,瞭解各國科技政策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之影響,做為我國科 技政策未來改善之借鏡。具體而言,本研究有下列三點研究目的: 一、 分別探討主要國家當前的科技政策規劃、研發體制的管理 機制以及科技投入與產出。 二、 整體性比較各國科技發展現況及未來規劃,以期歸納整理 各國的科技發展特色。 三、 瞭解各國科技發展特色後,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我國未來 科技發展之參考。

(21)

1.3.

研究對象

綜合考慮科技資源投入、科技成果產出、研發體系運作效率、以 及科技對國民經濟社會之影響,按科技實力可以將世界各國大致可分 為五類2: (一)科技強國:目前只有美國。 (二)科技大國:如日本、法國、德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先進 國家。 (三)中等科技大國:如加拿大、俄羅斯3、韓國、中華民國等國家。 (四)科技發展中國家:中國大陸、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 (五)科技落後國家:以大部分非洲國家為代表。 本研究礙於時間、人力以及財力限制,故選取世界主要五個國 家,分別為科技強國-美國、科技大國-日本、澳洲及加拿大,中等 科技大國-中華民國、韓國及以色列,以及科技發展中國家-中國大 陸為研究對象。

(22)

1.4.

研究方法

一、資料收集 本研究資料來源主要以次級資料,國內資料以行政院國科會、工 研院、經濟部、經建會所編印的產業科技政策報告書為主;國外資料 以各國科技與產業政策技白皮書為主,並從網路上下載各國官方網頁 有關科技政策的最新動態資訊,主要藉由歷史文獻資料的整理、回 顧,用以瞭解各國科技新政策執行概況及發展趨勢。 二、內容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取「比較分析研究法」,探討各國之科技發展現況 及未來趨勢。「比較分析研究法」可分為縱斷面分析與橫切面分析: (一)縱斷面分析 分別探討各國在 90 年代對科技發展的規劃、科技管理運作機制 以及科技投入與產出,並分析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橫切面分析 選擇一個相近的時點,綜合性、整體性比較各國之總體科技實 力,並歸納各國科技發展的特色。

(23)

1.5.

研究架構

由於科技政策之相關文獻過於龐雜,每位研究者探討的角度皆有 很大的差異,本研究由於屬文件內容比較分析,為了能夠整體性、客 觀性地瞭解各國科技發展的全貌,故以下圖 1. 1為本研究架構。經由 文獻收集本研究可以發現各國的科技發展有四個重要構面組合而 成,首先訂立科技政策規劃方針,再投入各種科技政策資源,經由科 技研發體制的管理運作機制,最終有科技成果的展現。 故本研究首先探討各國科技發展的科技政策規劃方針、科技政策 資源、科技研發體制的管理運作機制以及科技成果等四個部分,最後 在綜合比較分析各國科技發展的特色與未來趨勢。 圖 1. 1 研究架構 研究對象 美國、日本、中華民國、韓國、中國大陸、 以色列、澳洲、加拿大 等八國 各國科技發展分析 科技政策規劃 目標與方針 科技政策 資源投入 科技體系管理 運作機制 科學技術 成果表現 綜合比較分析各國科技發展的特色與未來趨勢 結論與建議

(24)

1.6.

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主要可區分為兩種,首先在資料收集上,由於各國科 技政策不斷在更新,礙於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因素,本研究無法全部 收集過去之文獻資料,主要以 90 年代後近期文獻為主。在外國資料 部分,由於各國科技政策資料公開度不一,故會有所遺漏,尤其韓國 與中國大陸資料收集最為艱難。 其次,在內容的比較分析,本研究就各國的科技政策規劃、方針、 科技政策資源、科技研發體制的管理運作機制以及科技成果等四個構 面,做初步探索性研究,礙於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因素,無法針對每 個構面更進一步深入探討分析。

1.7.

對後續研究者建議

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初步瞭解各國科學技術發展現況及未來 展望,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每個構面做細部分析比較,探討彼此的關 連性,並建立一個良好的各國科技發展之比較模式。

(25)

第二章

美國科技發展政策

2.1.

美國科技政策的規劃

相對比較其他國家,美國並沒有明訂中長期的科技政策規劃,更 沒有如韓國、中國大陸有科技部來統籌運作科技發展的政策,本研究 首先探討美國科技政策的擬定策略與發展特色。 2.1.1. 美國科技政策擬定策略與發展特色 一、科技政策擬定策略 美國政府常用的科技政策大致可分為四類(如所表 2. 1示),即 政府規劃性(Engineering)、市場導向性行為(Market)、公共利益性 (Public Interest)及社會轉換性策略(Transformational)。此分類係 根據科技創新的社會效益、政府涉入民間科技創新的準則、政府的特 殊能力、最適合政府涉入科技的型式、政府最佳政策工具,以及政府 政策的優先順序等條件來加以分類。 在政府規劃性策略方面,科技創新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正面的影 響,而政府是最有能力來主導科技創新政策規劃的組織。其精神在於 鼓勵政府相關單位積極參與民間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市場導向性 策略方面,政府認為只有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政策,才能對社會造成 正面的貢獻。由於政府對民間產業的了解程度不如企業經營者,故政 府應站在輔導的立場,以健全市場功能為最大的政策目標。 另外兩種科技創新政策的策略是近二十年內發展出來的。由於環 保意識及其他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的意識抬頭,政府為了實施 兼顧社會大眾利益的公共政策,有限度採納了公共利益性策略。在此 策略中,科技創新應以符合公共利益為原則,任何違反社會利益,如 環保問題等,都應該以政府之力加以禁止。同時,此策略建議政府將 決策系統透明化,以便社會公正團體評估與質詢。 最後一種策略為社會轉換性策略,此策略認為科技創新會對社會 安定有負面的影響。政府的政策應該創造有利於人類的科技產業,以

(26)

有利於大眾的科技創新自然會水到渠成。 表 2. 1 美國政府政策規劃之策略 策略 核心概念 政府規劃性 市場導向性 公共利益性 社會轉換性 1. 創新的社會 效應 ÿ正面 ÿ 當 市 場 主 導 時,此效應是正 面的 ÿ若 沒 有 更 高 的 社會方向,將會 傷害經濟體系 ÿ具傷害力 2. 政府介入法 ÿ由政府主導, 可 符 合國 家 需 要 ÿ當 市 場 功 能 失 效 ÿ創造公共財富 ÿ如 果 社 會 目 標 提升 ÿ無 3. 政府能力 ÿ政府較私人企 業了解較多;官 僚 系 統有 相 當 效率 ÿ政 府 較 私 人 企 業了解較少 ÿ私 人 企 業 之 誘 因優於政府官僚 系統 ÿ缺乏相關資訊 ÿ缺 乏 暗 示 官 僚 行動被誤導資訊 ÿ官 僚 體 系 將 使 局局面更糟 ÿ組織起來以提 升科技能力 官 僚 體系 造 成 社會危機 4. 最佳的科技 型式 ÿ通常在大型及 資 本 密集 產 業 上 ÿ市場主導 ; 選 擇 科技使能達到最 大社會效用 ÿ小型的 ; 地 方 分 權 式 的 ; 不 複 雜 的 ; 使 用 者 有 親 和力者 ÿ無;創造有利 於人類的科技 5. 最佳的政策 工具 ÿ政府負責規劃 ÿ個人動機導向 ÿ解 除 政 府 管 制 政策 ÿ較佳資訊 ÿ較 寬 廣 的 選 擇 程序 ÿ透過其它主要 的 社 會系 統 改 革 以 產生 補 償 力量 6. 政策優先順 ÿ加強和輔助市 場功能 ÿ有限聯邦活動 ÿ更 開 放 的 決 策 系 統 ; 較 廣 的 利 益/成本評估 ÿ政策導向以提 升 社 會基 礎 結 構 為 主, 如 教 育、媒體等。 資料來源: H.A. Averch,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olic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5, PP.55。

二、科技政策的發展特色 1.自由派的經濟政策 早期政府對產業科技的直接政策以軍事用品產業為主,如軍事用 品採購及發展軍民共用科技等措施,而產業的輔導大抵是遵循自由派 的經濟政策。政府只致力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開發技術則由民間 企業主導。 2.自主性的產業創新能力

(27)

美國是戰後利用科技創新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最成功的典範之 一,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這種現象主要歸功於民間蓬勃的創新能力及企 業家精神的運用。 事實上,美國的產業從來不缺乏科技創新及企業家精神的來源。 產業利用科技、組織及管理各方面的創新,只要新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和經濟效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將舊產品及舊技術快速淘汰。此外, 人民有很強的購買力,也喜歡嘗試新的產品,因此,在美國很快的被 人民所接受並迅速地達到規模經濟及分擔研發費用的效果。同時,由 於政經情勢穩定,造成外資不斷流入,更能促進有源源不絕的創新活 動出現,造成產業科技升級活動的蓬勃發展。 3.健全的資金市場及金融體系 健全的資金市場及金融體系,也是美國企業發展創新產品的最大 利器。大型企業利用股市基金,籌措創新研發所需資金,而中小企業 可藉助於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基金,來落實科技研發的成果, 故美國政府對企業研發活動的補助,較其他先進國家為低。但美國政 府鼓勵自由化經濟的施政目標,不但造成市場上的自由競爭,更使企 業提昇其投資研發的意願,而健全的資本市場則成為產業技術升級的 催化劑,使得美國科技實力能快速地進步。 2.1.2. 科技政策環境的轉變 美國國家的科技發展體系,主要在 1945~1950 年間的冷戰時代 奠下基礎,當時聯邦政府的研究發展費用主要用於基礎研究與國防相 關技術方面,估計 20 世紀 50 年代國防相關的研究費用佔 80%以上, 故美國 1950 年代,常以國防有關的研究發展與政府採購計劃大力推 動商用飛機、半導體、電腦以及電腦軟體等方面的新興民用技術的發 展與商業化。 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美國失去國防相關研究發展的事實基礎, 聯邦政府在國防相關研究發展費用也逐年減少,而美國又由全球的最 大債權國轉為債務國、聯邦政府赤字嚴重以及其他相關福利政策(如 全民健保)排擠,故 90 年代美國以民間商業科技發展為主,聯邦政 府以基礎性研究為主要出發點。詳細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科技政

(28)

表 2. 2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科技環境的變遷 1940 年 1990 年 較先進的國防技術擴散(spin-off)創新技術到 民間 較先進的商用技術擴散創新技術到軍方 國防策略是以美國國防技術領先世界為基礎 國防策略是以美國商用技術領先世界為基礎 大型聯邦研究室成立與使用的目的在於支援 聯邦「任務導向」的科技策略 聯邦研究室存在與用途受到挑戰 美國國內技術創新的來源就可以適當地維持 國內公司與國防的需求 技術創新來源遍布全世界 核子世紀展開 資訊世紀展開 冷戰開始 冷戰結束,國防經費受到大量裁減 國防支出總金額大於全國健保支出 全國健保支出幾乎是國防支出總金額的四倍 技術發展的速度以十年一期來衡量 技術發展的速度以月來衡量 技術演進緩慢,產品與製造程序的創新主要來 自基礎科學 基礎研究與工程必須密切結合,以配合技術快速的 演進 工業研究與發展主要在大規模中央控制式的 公司研究室內執行 使用計劃小組從事研究與發展;商業研究單位與公 司整體策略互相結合 基礎研究的創新成果可以適當地回收,因此支 援基礎科學的研究將促進美國經濟成長 基礎研究的創新成果擴散於全世界;個別國家將難 以完全回收其研究成果 研究與發展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商業成品 研究與發展的努力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 製造程序上 社會比較注重研究與發展活動 製造程序與研究發展活動同等重要 美國公司壟斷所有高科技、高附加價值製造產 業 在許多製造業部門,美國公司已經被外國競爭者趕 上 公司利潤與生活水準快速成長 民眾感覺生活水準巳經下降 大公司就業人數急速成長 大公司進行「企業再造工程」與「縮小編制」,大 量裁減員工 中產階級所得收入成長快速 財富更加集中於少數團體 大型垂直式公司組織,從原料到生產自給自足 公司採用策略聯盟,成立短期共同合作計劃,以及 購買零組件從事生產 大量生產同質產品 柔性製造技術生產顧客所指定的產品 公司利用健康保險福利以吸引勞工 員工健康保險支出成為公司主要成本負擔 聯邦財政盈餘 聯邦財政赤字 聯邦研究與發展的觀念遵循技術創新的線性 模型 聯邦研究與發展的觀念仍然遵循技術創新的線性 模型 聯邦支援商業技術的發展是以「軍民兩用」模 型為指導原則 聯邦支援商業技術的發展仍然以「軍民兩用」模型 為指導原則

資料來源:James Gover, “Corporate Management of R&D-Lessons for the U.S. Government,”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38, No. 2(March-April, 1995), pp.27-36.

(29)

2.1.3. 美國當前的科技政策 美國科技政策在柯林頓總統卸任後並無重大變化,其認為在今日 國際商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發展與產品創新競爭週期持續縮短的環 境下,政府應扮演主動積極角色,結合民間工商業與學術界共同發展 與推廣創新技術,以增加國際市場競爭力與促進總體經濟成長。故柯 林頓科技政策的理論基礎由傳統的「市場失靈」觀念,轉變為推廣「國 際競爭力」與「技術發展與擴散」的政策指導原則。柯林頓科技政策 的三個基本策略4 1. 加強科技研發與經濟成長的聯繫,促進科技為經濟服務。 2. 利用新科學技術提高政府效率,使政府的各項服務更加便民。 3. 保持美國在基礎科學、數學及工程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促使聯邦政府的研究發展經費更有效運 用,更能促使經濟發展與提升國民福祉,而制訂 21 世紀美國科學技 術發展六大目標5 1. 維持科學、數學及工程技術等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2. 促進經濟長期成長。 3. 保持健康且受教育的國民。 4. 改善環境品質。 5. 善用資訊科技。 6. 致力於國家安全與全球穩定。 過去,柯林頓科技政策在執行面,首先強化「白宮科技顧問室」 的功能,以整合科技策略與協調聯邦政府各科技研究機構。柯林頓科 技政策內容可以歸納下列五個重點(如所 表 2. 3示):

(30)

表 2. 3 柯林頓科技政策內容與工具 政策內容 政策工具 1.創造一個有利於技術創新與投資的 商 業 環 境 , 以 增 強 美國 的 工 業 競 爭 力,促進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 l R&D 投資稅率優惠 l 拓展高科技產業貿易 l 修改企業管制政策以鼓勵創新活動 2.結合各級政府、工商業界、勞工團體 以 及 學 術 界 成 為 一 個密 切 的 合 作 關 係,共同研究發展與推廣先進技術。 l 鼓勵政府與民間的合作計劃 l 擴大商務部的 ATP 的計劃 3.重新肯定基礎科學研究的承諾。 l 增加 NSF、NIH、聯邦實驗室的經費 4.重建美國經濟實力。 l 投資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 l 發展彈性製造技術 l 輔導民間發展無污染車輛 l 改善科技教育與訓練 5.協助國防工業轉移民間。 l TRP 計劃 l 提倡軍民兩用技術 l 幫助小型國防工業廠商為商業生產化 資料來源:William J. Clinton and Albert Gore, Jr., “Technology for America’s Economic Growth-A New Direction to Bulid Economic Strength”,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3;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dient,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4, pp.189~204.

一、積極推動奈米技術

美國在奈米科技的前瞻活動,始於 1991 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之” 奈米技術發展評估報告”,主要主導的國家機構為國家科技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STC)。NSTC 是柯林頓總 統於 1993 年成立的一個內閣層級會議,總統為主席,NSTC 最重要 的任務就在於對政府的科技預算給予明確清楚的國家發展目標,為了 進行奈米科技的前瞻活動,NSTC 在所屬的技術委員會(Committee on Technology) 下 成 立 奈 米 科 學 、 工 程 及 技 術 的 次 委 員 會 (NSTC’s Subcommittee on Nanoscal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SET)。1997 年 NSTC。成立一個跨部會的工作團隊 (Interagency Working Group Nano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WGN)後, 才有國家奈米技術推動小組(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 的成立。

參與 NNI 的部會主要有商業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國防 部(Department of Defense)、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運輸部

(31)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 太 空 總 署 (NASA) 、 國 家 衛 生 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及國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 NNI 的報告中,美國認為將來奈米科技將在下列七個產業產生巨大的 衝擊,這些產業包括:材料與製造、奈米電子及資訊科技、醫藥及健 康、、環境與能源、生物技術及農業、國家安全,同時,奈米科技的 到來,也會對整個美國科學教育的體系、全球貿易及競爭力產生重大 的影響。 NNI 主 要 以 五 大 活 動 為 主 , 包 括 (1) 基 礎 研 究 (Fundamental Research); (2) 關鍵的挑戰(Grand Challenge); (3) 卓越研究中心及 網路 (Centers and Networks of Excellence); (4) 研究的基礎建設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及 (5) 包括教育、人力資源在內的倫理、法 律及社會關聯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五項,為了了解奈米科技的 發展與社會的關聯性,NSF 在 2001 年 3 月出版的論文集中,透過研 討會的方式,廣邀經濟學家、教育界、法律界及公共政策學家等,從 經濟、社會、文化、應用、教育及國家安全等層面,來探討奈米科技 可能的影響與機會。 根據 NNI 提交總統的的規劃,2001 年奈米科技的預算為 4.95 億 美元,較 2000 年的 2.25 億美元成長一倍,其中五大主要活動的經費 分配如表 2. 4 所示,以基礎研究及主要的挑戰所佔的經費最多。在 NNI 所列舉的主要挑戰方面,包括:可操控設計的材料、奈米電子/ 光 電 及 磁 性 元 件 、 健 康 保 健 、 、 奈 米 級 製 程 及 環 境 、 能 源 、 Micersoacecraft、生物奈米元件、經濟安全的運輸及國家安全。 表 2. 4 NNI 五大活動的預算分配 單位:百萬美元 項目 西元 基礎 研究 關鍵的 挑戰 卓越研 究中心 及網路 研究基 礎建設 包括教育、人力 資源在內的倫 理、法律及社會 關聯性 總和 2000 90 62 30 30 13 225 2001 177 133 77 80 28 495 資料來源:http://www.nano.gov 二、2001 年研究發展預算6

(32)

美國 2001 年研究發展財政預算主要依循下列三點原則:1.加強 基礎研究與平衡中央研究經費組合;2.加強以大學為基礎的研究;3. 推動跨部門的研究計劃。 美國 2001 年研究發展財政預算總共有 853 億美元,民用研究發 展預算為 433 億美元佔總研究發展財政預算 51%,比 2000 年增加 6 %;以大學為基礎的研究預算為 203 億美元,比 2000 年增加 7%; 研究預算為 178 億美元,比 2000 年增加 8%。各部會的預算如表 2. 5 所示。本研究可發現各部會的研究發展預算: 1. 以國家衛生局佔最大的比例(43.4%); 2. 交通部與國家科學基金年成長率最高,分別為 39%與 17%。 3. 國防部預算呈現負成長 5%。

(33)

表 2.5 美國 2001 年各部會研究發展預算 機構名稱 研究預算(億美元) 年增率 佔總研究預算比例 國家衛生局(NIH) 188.1 6% 43.4% 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45.7 17% 10.6% 太空總署(NASA) 51.7 6% 11.9% 能源部(DOE) 42.2 15% 9.7% 國防部(DOD) 43.6 -5% 10.1% 農業部(USDA) 16.5 5% 3.8% 商業部(DOC) 8.6 3% 2.0% 交通部(DOT) 9 39% 2.1% 內政部(DOI) 9 10% 2.1% 其他 18.6 -- 4.3% 總計 433 -- 100%

資料來源: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Invest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dge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Fiscal Year 2001,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STC),.並轉載於

http://www.whitehourse.gov/WH/EOP/OSTP/NSTC/html/nstc_pubs.html

跨部門的科學技術計劃主要由科學技術會議(NSTC)推動,共 計有 12 項計劃,其經費預算如下表 2. 6 所示:

表 2. 6 美國 2001 年跨部門的科學技術計劃

計劃名稱 經費預算(百萬美元) 成長率

1.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495 83%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R&D 2,315 35%

3.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 823 166%

4.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89 3%

5.Clean Energy: Biogases Product and Beanery 289 47%

6.Climate Change Technology Initiative 1,432 30%

7.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 255 13%

8.Integrated Science for Ecosystem Challenges 747 14%

9.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 1,740 2%

10.Interagency Education Research Initiative 50 32%

11.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R&D 606 31%

12.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eparedness R&D 501 6%

資料來源: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Invest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dge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Fiscal Year 2001,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STC),.並轉載於

(34)

2.2.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一、研究發展支出的變化 美國研究發展的投資在 90 年代平均 1,773 億美元,在 1997 年突 破 2,000 千億美元;佔 GDP 比例平均 2.57%;製造業研發支出佔營 業額比例平均 3.08%。國防研究發展支出平均有 421 億美元,民用研 發支出平均有 1,352 億美元(如表 2. 7 所示)。 表 2. 7 美國研究發展支出 西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平均 研發總支出(億美元) 1,605 1,649 1,652 1,686 1,830 1,932 2,057 2,202 2,346 1,884 國防研發(億美元) 327 355 389 400 447 488 540 -- -- 421 民用研發(億美元) 1,278 1,294 1,263 1,286 1,383 1,444 1,517 -- -- 1,352 佔 GDP 比例(%) 2.71 2.64 2.52 2.43 2.52 2.55 2.59 2.65 2.72 2.59 製造業研發支出佔營 業額(%) 3.2 3.3 3.1 2.9 2.9 4.0 na n.a n.a ---資料來源:http://www.nsf.gov/sbe/srs/srs01401/tables/tab5.xls 二、研究發展經費支出比例 研發經費支出比例,由下圖 2. 1所示可知 90 年代主要是由產業 界來承擔,而聯邦政府的支出沒有明顯增加,若扣除通貨膨脹率,其 實美國聯邦政府在 90 年代的研發費用支出是呈現負成長,故美國的 研發費用主要是由產業界來主導,佔總研究發展費用約有 70%以上。 圖 2. 1 美國研究發展經費支出金額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西 元 億 美 元 研 發 總 支 出 聯 邦 政 府 產 業 界 其 他

(35)

資料來源: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1998”, NSF, 1999, pp.4-1~4-57 圖 2. 2 美國研究發展經費支出比率 0% 20% 40% 60% 80% 100% 1997 1998 1999 企業 政府機構 高等教育機構 私立非營利機構

資料來源: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2001/OECD,並轉載於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要 覽,2001 三、研究種類 研究種類主要可區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美國在 基礎研究上皆超過 15%,尤其是聯邦政府的研發經費預算多以增加 基礎研究為主,使用在大學研究上。開發研究佔 60%以上,主要由 產業開發具有商業價值的研發活動(如下圖 2. 3所示)。 圖 2. 3 美國研發種類的經費使用比例 0.17 0.16 0.17 0.17 0.16 0.15 0.15 0.24 0.23 0.23 0.22 0.22 0.22 0.22 0.59 0.61 0.60 0.61 0.62 0.62 0.62 0% 20% 40% 60% 80% 100% 1991 1993 1995 1997 西 元 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開發研究

(36)
(37)

2.3.

科技體制

2.3.1. 研發體系 美國科技體制主要可以區分為四個系統如圖 2.所示,1.大學,被 稱為科學之家,主要從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2.產業界,主要進行 產品發展研究;3.政府的科技研發機構,主要是聯邦實驗室,約有 7 成以上的聯邦實驗室在大學校園裡;4.獨立、非營利的科技研發機 構,從事公益性研究。 圖 2.4 美國研發體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3.2. 科技行政體系 美國的科技政策主要是由白宮的科學技術政策局(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與國家科學技術會議(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STC)擬定,科技政策的執行並沒有 一個統籌規劃的單位(如中國大陸科技部),主要由國家衛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與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供各種計劃,詳細的科技行政組織圖如圖 2.所示, 事實上,現今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是藉由民間企業以及完整的大 學教育體系。 一、科學技術政策局 研發體系 大學 產業界 政府的科技 研發機構 獨立、非營利的 科技研發機構

(38)

副主任負責。白宮科技政策局下設四個部門,包括:(1)環境部門;(2) 國家安全及國際事務部門;(3)科學部門;(4)科技部門。

白宮科學技術政策局主要的任務在提供各科技領域之專家建議 給總統,並透過國家科技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達成聯邦政府之科技交流與合作。目前該局之工作包括: 1. 提供有關科技政策與預算方面之建議給總統及行政機關。 2. 協調聯邦政府、各州與地方政府間科技政策與預算方面之問 題。 3. 強化各州政府學術與工業界之合作關係。 4. 與國會溝通總統之科技政策及方案並尋求支持。 5. 加強科學技術方面國際合作事宜。 二、國家科學技術會議 美國國家科學技術會議為美國總統柯林頓於 1993 年促其成立。 該組織成立之目的是協調聯邦政府與企業界之間的研究合作。總統擔 任該會議之主席,其他成員包括副總統、總統的科技政策助理、內閣 秘書處及白宮的其他官員。NSTC 有一重要目標是確立聯邦政府的科 技預算之方向。 三、國家科學基金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乃依據「國家科學法案及修正案」於 西元 1950 年成立,為獨立於一般政府行政體系之科技行政機構,主 要任務為促進科學之進步,增進全民之健康福祉及強化國防能力,每 年提供約兩萬個研究計劃。 此基金會之成員包括 24 位兼職人員和一位主任委員,皆由參議 院 推薦,總統任命,其餘資深之成員還包括一位副主委和八位所長。 目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包括下列組織:(1)生物科學局(BIO);(2) 數學/物理科學局(MPS);(3)工程局(ENG);(4)電腦/資訊科學/工程局 (CISE);(5)教育/人類資源局(EHR);(6)地球科學局(GEO);(7)社會/ 行為/經濟科學局(SBE);(8)預算財政暨獎勵管理局(BFA)及(9)資訊及 資源管理局(IRM)。

(39)

圖 2.5 美國科技行政體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日本科學統計要覽(1998)」 總統 預算管理局(OMB) 總統民間科學技術委 員會顧問(PCAST) 科學技術政策局 (OSTP) 總統科技顧問 國家科學技術會議 (NSTC) 白宮 內閣 商業部 農業部 國防部 教育部 能源部 內政部 衛生部 交通部 國家太空總署 國家科學基金 會 農業研究局 專利商標局 國家技術暨標準局(NIST) 研究開發企畫廳(ARPA) 原子能科學技術局 國家衛生院(NIH)

(40)

2.4.

科技發展的成果

科技發展成果以科學論文及申請專利數量表現。 2.4.1. 科學論文 一、科學論文總數 美國科學論文總數在 90 年代一直保持著 22 萬~23 萬篇,為全 世界最多,佔全球 35%以上。 圖 2.6 美國歷年發表的科技論文數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1996 1998 2000 SCI論文發表數 EI論文發表數

資料來源:Natoinal S cience Indicaltors on Diskette,2001,`並轉載於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要 覽,2001 二、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比例 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可表現出論文的品質,美國的科學論文被 引用的比例佔全世界有 52.3%(1994 年),觀察歷年來美國的科學論 文佔世界總數與科學論文被引用頻率佔世界比例(如下表 2. 8 所 示),可知美國論文被引用的比例一直遠高於科學論文佔世界比例, 故其科學論文品質相對較高。 表 2. 8 美國的科學論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科學論文總數 211,178 219,196 229,457 227,159 233,243 科學論文佔世界總數(%) 37.3 37.9 36.9 37.2 36.2 科學論文被引用佔世界總數(%) 53.9 54.1 53.0 52.8 52.3

(41)

資料來源:Institute for cientific Information, National Sciencce Indication on Diskette, 1981-1985,並轉載於http://www.nistep.go.jp/achiev/summary-e/repot50e/loc.htm 三、諾貝爾得獎人數 美國在 1901~1945 年代共有 19 人得到諾貝爾獎,1946~1995 年共有 156 人,近十年共有 38 人,歷年來共有 175 位,佔全球 40.4 %遙遙領先位居第二名的英國(歷年共有 66 位),故美國無論在科學 論文的總數、科學論文被引用的頻率以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上,都受 到全球的肯定,也證明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對基礎研究的重視。 2.4.2 專利 美國為世界科技大國,各國無不申請美國專利以提昇自己的科技 品質,故美國有 45%以上的專利是由外國人所申請,而在外國人專 利中,以日本人最多,佔全世界美國專利 20%以上(如圖 2.所示)。 圖 2.7 全球美國專利數的分佈(1995 年) 美國 57% 日本 20% 德國 6% 法國 3% 英國 2% 其他 12%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etting The Course For Our Furture-A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Review 並轉載於

(42)

第三章

日本科技發展政策

日本於 1995 年制訂「科學技術基本法」,揭示以科學技術迎向二 十一世紀,制訂「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本研究探討日本的科技政策, 首先初步瞭解日本過去產業經濟發展的背景,再深入探討現階段科學 技術基本方針。

3.1.

日本產業經濟發展背景

日本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不斷復甦產業經濟使其成為 亞洲最先進國家,並列於歐、美各國經濟。從戰後至 1960 年代,日 本政府以直接的支援政策,重建重工業基礎產業,奠定經濟自立發展 的基礎,推動企業合理化經營,保護及培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 機械等重化工業發展;1970 年代推動產業結構由重化工業轉為高知 識密集化產業,透過鼓勵研究發展,來推動積體電路、機器人等重要 產業;1980 年代日本政府續擬「1980 年代展望」,倡導「創造性的知 識密集化」運動,推動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另一波的技術創新,並輔 導喪失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轉型;1990 年代日本政府順應國際自由化、 資訊化新時代的來臨,揭示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科學技術基本規劃」, 鼓勵研究開發,並推動產業調整救援等措施,以救助夕陽產業7。

3.2.

日本科技政策的規劃方針

3.2.1. 1996 年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日本於 1995 年制訂「科學技術基本法」,科學技術政策始有法源 基礎,故於 1996 年(平成 8 年)訂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五 大推動研究發展的綜合性方針8 7 李厚美,「日本產業政策之演進」,自由中國之工業,台北,1998.5,pp.61-72 8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163-167.並轉載於國家科學技術委原會,「日本 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台北,1999,pp.3-16.

(43)

l 推動研究發展的基本方向 l 建構研究發展新的體系 l 建立理想的研究發展基礎 l 激勵科學技術方面的學習與形成多數國民的共識 l 擴增政府政府的研究發展支出 一、推動研究發展的基本方向 以「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為目標:提升日本科學技術水準,以有 助於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民福祉的提高,同時對世界的科學技術 發展、人類社會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二、建構研究發展新體系 新體制主要的目標在建立: l 建構具有創造性研究發展活動的研發體制。 l 建構部門間、地區間及國際間的合作交流系統。 l 建構嚴謹公正地評估系統。 三、建立理想的研究發展基礎 改善大學、國立實驗室研究機關設施與設備老化的情形,並進一 步強精密化研究設施、最尖端研究設備,以便進行世界級水準的研究 發展,同時講求對設施及設備的適當維護。 四、激勵科學技術方面的學習與形成多數國民的共識 科學技術振興措施,為了使國民有更廣泛、更深刻的共識,將進 一步提供國民資訊,促進社會討論,以增進國民理解程度與喚起民眾 關心。 五、擴增政府的研究發展支出 在 21 世紀初,使日本研究發展投資占 GDP 比率提高與歐美主要 國家同一水準,在 1996 年至 2000 年間科學技術總額必須達到 17 兆

(44)

3.2.2. 2000 年日本振興科學技術重點方針9 1996 年(平成 8 年)訂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以圖振興科學 技術,而現今有組成政策委員會針對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執行進度追蹤 (Follow-up),召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執行進度追蹤」會議,整理 推動科技發展的成果。 由於 2000 年是這項五年計劃的最終年限,故應該在今年可以達 成該基本計劃所揭示的目標,並決定 2000 年度振興科學技術的相關 重點方針,根據 1999 年 6 月 24 日日本科學技術會議政策委員會公 布,將彙整各部會的調查結果,將其中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重要課 題,提出 2000 年科技發展的重點施政方向。基於國家社會需求所採 行兩大課題措施:一、科技政策課題;二、重點研發政策課題來加以 探討。 一、科技政策課題 基於國家及社會的需求,2000 年重要的科技政策課題有三個中 長期的目標,詳細政策如下表 3. 1所示: l 建構一個具有新知識體系的國家。 l 藉由開創新型態的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增加就業機會。 l 建構一個能使國民安心、安全地生活的高品質社會。 表 3. 1 日本 2000 年科技政策課題 目標 政策 1.建構一個具有新 知識體系的國家 n 結合各項不同科技範疇領域,以培育出新型研究領域。 n 充實支援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 n 建構足以領導世界科技研究,以及吸引海外優秀的研究人 員前來的機構。 2.藉由開創新型態 的產業,提升國際 競爭力及增加就業 機會 n 推動有助於開創新型態產業之革命性技術開發,以及新式 研究工作的進展。 n 強化產官學合作開發工作,落實研發成果。 n 革命性技術獲取國際標準認可。 3.建構一個能使國 民安心、安全生活 的高品質社會 n 開發能夠維持良好的自然、生活環境,以及為因應糧食不 足的所必要的科學技術。 n 開發可支援具高度活力的高齡化社會科學技術。 n 開發減輕人員因災害造成傷亡的相關技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http://www.sta.go.jp/policy/seisaku/90628.html 9 http://www.sta.go.jp/policy/seisaku/90628.html

(45)

二、重點研發政策課題 基於國家社會需求,以及日本政府面臨急遽地進入高齡化的社會 結構,同時考慮世界科學進步的情況,2000 年重點研發政策,主要 包括有下列三個領域,詳細內容如下表 3. 2所示: l 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 l 資訊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 l 地球、環境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 表 3. 2 日本 2000 年重點研發政策 研究領域 重要內容 1.生命科學 l 以基因為中心,生命科學之基礎為研究範疇,以及新 應用技術的開發。 l 腦部研究。 l 細胞的培養與分化再生(生命組織工程學)。 2.資訊科學技術 l 強化基礎科技研發工作及研發設備等,以明確導向符 合社會需求目標。 l 實現無阻礙的資訊流通環境,以因應網路時代的來 臨。 3.地球、環境科學技術 l 研究、闡明及預測地球環境之變化,以統合大氣、海 洋、生物等的各個研究領域。 l 創造足以支持建構一個與環境相調和的循環型社會 經濟型態之技術研發工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http://www.sta.go.jp/policy/seisaku/90628.html 除上述兩大課題外,日本政府並針對充實研究發展環境,提出三 點相關政策課題: l 因應研究現場的工作需求,一方面要促進研究人員的流動、交流, 同時也要培養及確保優秀的研究人員。 l 在充實及整頓研究設施時,應以重點化的方式進行,以達到整編 出一個國際及水準的研究環境。 l 必須建立一個評估系統,以及足以反應評估結果的資源分配工作。

(46)

3.3.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

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主要可分為兩大資源即為:(一)財力:研 發經費;(二)人力: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本研究主要探討日本 90 年 代後,兩大科技政策資源的投入現況。 3.3.1. 研發經費 探討日本研發經費的投入,本研究主要可分為下列三點:一、研 發經費總投入的變化;二、研發經費來源;以及三、研發經費的使用 分配。 一、研發經費總投入的變化 90 年代(91~96 年)日本的研發經費約在 13.5 兆~14.5 兆日幣, 平均為 14 兆日幣,曾經在 94 年出現負成長,其餘皆為正成長;國防 研發經費平均有 1400 億日幣;全國的研發經費占 GDP 比例平均為 2.92%,在 93 年及 94 年低於 2.9%;政府研發支出占 GDP 比例平均 為 0.61%;企業的研發經費占營業額的比例平均為 2.76%(如下表 3. 3所示)。 表 3. 3 日本研發經費 (單位:日幣億元) 西元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全國研發 經費 135,960 144,082 149,021 147940 151692 150326 國防研發 經費 1,408 1,545 1,653 --- ---- ----占 GDP 比例(%) 2.84 2.94 2.96 2.57 2.60 2.64 政府研發支出/占 GDP 比例(%) 0.61 0.67 0.63 --- --- ---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 額的比例(%) 2.72 2.73 2.73 2.34 2.44 2.38 資 料 來 源 :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322~329.

二、研發經費來源

(47)

外資金,而日本主要是以民間企業為主,占 80%左右,政府只有 20 %左右(如下圖 3. 1所示)。

圖 3. 1 日本研發經費來源

資料來源: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326.

三、研發經費的使用分配 日本研發經費使用分配,依研究性質分類,在 1996 年 14.3%為 基礎研究經費;24.3%為應用研究經費;61.2%為產品開發研究。產 業界著重產品開發研究;大學著重基礎研究課題。(如下圖 3. 2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所示) 圖 3. 2 1998 年日本研發經費的使用分配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全體 企業 政府機構 高等教育機構 私立非營利機構 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技術發展 16.8 18 20.4 20.2 21.7 19.9 83.1 81.9 79.5 79.7 78.2 80.0 0.1 0.1 0.1 0.1 0.1 0.1 0% 20% 40% 60% 80% 100% 1991 1993 1995 年 份 分佈比例 政府 私人企業 國外

(48)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325. 3.3.2. 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日本科技研發活動人員主要可分為四個種類:1.研究人員;2.支 柱人員;3.技術人員;以及 4.行政與其他支援人員。97 年,科技研發 活動人員有 84 萬人;研究人員有 59 萬人,佔總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70.1%,而研究人員的成長速度大於科技研發活動人員的成長速度。 (如下圖 3. 3所示) 圖 3. 3 日本科技研發活動人員

資料來源: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330.

研究人員 1997 年資料顯示:在每萬人口中有 55.1 人;每萬勞動力人 口中有 102.2 人,比較先進國家,日本投入最多研發人力資源。就研 究人員分佈的比例,主要在企業界以及學術界,研究機構最少,以 1997 年為例,產業界研究人員佔 65.1%;大學機構佔 27.8%;而研 究機構只有 7.1%(如 圖 3. 4所示),顯現日本科技研發活動主要由民間企業主導,無論是 在研究經費(佔總經費 8 成左右)或是研究人員(2/3 以上)都是為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90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年份 人 數 從事研發活動人員 研究人員

(49)

最大的研發資源寶庫,故日本科技研發活動已經落實為民間主導,政 府扮演一個輔助的角色。

圖 3. 4 日本研究人員的分佈

資料來源: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331.

65.5 65.7 65.7 65.8 65.6 65.4 65.1 7.3 7.4 7.2 7.1 7.2 7.1 7.1 27.1 27 27 27.1 27.2 27.5 27.8 0% 20% 40% 60% 80% 1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年 份 分佈比例 企業 研究機構 大學

(50)

3.4.

研發管理運作機制

3.4.1. 科技體制 本研究探討日本的科技體制,主要區分為研發體系與研發成果管 理體系。 一、研發體制 日本過去的科學技術研發體制,主要可分為三個系統:(1)科學 技術廳,主導國立研究機構和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體;(2)通產省直 屬的工業技術院和工業技術院管轄的國家研究機構與新能源產業技 術開發機構;(3)由文部省管轄的大學及研究機構。 於 1999 年 7 月,日本國會通過中央省廳改革關連法,自 2001.1.1. 起,將原有一府(總理府)二十一廳,改制為一府(內閣府)十二省廳。 改制情形如下圖 3. 5:

(51)

圖 3. 5:日本中央省廳圖 新省廳 現在省廳 (一府、二十一廳) 內閣府 經理府 經濟企劃廳 沖繩開發廳 防衛廳 防衛廳 國家公安委員會 國家公安委員會 總務廳 總務廳 自治省 郵務省 法務省 法務省 外務省 外務省 財務省 大藏省 文部科學省 文部省 科學技術廳 厚生勞動省 厚生省 勞動省 農林水產省 農林水產省 經濟產業省 通商產業省 國土交通省 建設省 運輸省 國土廳 北海道開發廳 環境省 環境廳 過去日本科學技術廳負責科技政策的規劃與執行,以及協同其他 行政體系推動科技政策的發展。科學技術廳承擔的主要任務有六:(1) 科技政策的規劃與執行;(2)協調行政體系間政策推行與預算編列;(3) 鼓勵科技貢獻於國際社會;(4)促進創造性與基礎性的研究;(5)改善 研發所需的基礎建設;以及(6)推動國家級大規模的研發計劃。目前 相關業務已併由文部省處理,文部省的組織如下圖 3. 6。

(52)

圖 3. 6:文部省組織圖

文部科學省

大臣官房 (秘書處) 人事課 參事官 總務課 會計課 政策課 國際課 統括官 (司長) 科學技術及 學術政策局 政策課 計畫官 調查調整課 振興基盤政策課 國際官 原子能安全課 研究振興局 振興計畫課 研究環境及產業合作課 資訊課 學術機構課 學術研究獎勵課 基礎基盤研究課 生命科學課 量子研究技術課 開發企劃課 地震調查研究課 海洋地球課 太空開發利用課 太空政策國際課 原子能課 核燃料循環課 研究 開發課

(53)

科 技 廳 所 屬 的 日 本 科 學 技 術 振 興 事 業 團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是 由 日 本 科 學 技 術 情 報 中 心 (Jap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CST, 1957 年成立)及日 本新技術開發事業團(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Japan, JRDC, 1961 年成立)二個機構在 1996 年 10 月間合併成立的。原本 JICST 以科技資訊之蒐集、處理與傳播見長;而 JRDC 之主要任務則 在於協助技術移轉、推廣基礎研究及進行研究合作計劃等相關業務, 將國立研究機構與大學的研究成果移轉給民間廠商。 二、國有研發成果管理體系 通產省的產業技術開發計劃主要由工業技術研究院推動,以及新 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亦可委託民間廠商,至於各項委託計劃的研 究成果,無論是科學技術廳系統或是通產省系統,一律歸屬國有,由 特許廳負責管理。但國有研究成果及其產生的專利權之推廣應用,則 由產業技術振興協會與新技術開發團體事業團(現今被併為科學技術 振興事業團)推動(如下圖 3.7所示)。 圖 3.7 日本國有研發成果管理體系 資料來源:「我國科研計畫成果移轉計價之模式-以日、美計價模式為例」,日本 通產政策報導動態報導,第 45 期,台灣經濟研究,台北,1996,pp.5. 3.4.2. 建構新的研發體系 根據日本研發體系檢討會報告書10,日本研發體系改革以國家研 究機構為中心,焦點放在基礎性及尖端研究計劃領域,並以戰略性經 營管理方式。 一、國家機構的角色 通產省 特許聽 研發成果 管理 研發成果推 展與應用 新技術開發 團體事業團 產業技術振 興協會

(54)

國家研究機構是直接結合行政體系,所負擔的責任是國家戰略性 研究,大致可分兩項(一)基礎性尖端研究與(二)綜合性長期性研 究(如下圖 3. 所示),國家必須對研究機構人員賦予更大的決定權, 以進行創造性研究。 圖 3. 8 日本國家研究機構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國家科學委員會,「建立理想與戰略性的研究發展體系-日本研究發展 體系檢討會報告書概要」,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台北,1998,pp.11. 二、戰略性研究經營管理方式 擔任戰略性研究的新核心研究所,必須具備高度的自律性,在國 際一流研究領域領導之下,強化最高階的經營管理,必須排除行政機 關在預算、會計、人事及組織等方面的細節管制,提高最大的彈性與 自主性,進而提升競爭力。並且有高度透明的開放性組織,主要有下 列四點特徵,詳細內容如圖 3. 所示: l 有活力且開放性的研究體制。 l 活用彈性研究資金。 國家戰略性研究 國家研究機構 最近幾年,在各種領域具有很大 應用可能之基礎性尖端研究,而 個別應用開發的技術盡可能委 託民間。例如量子、物質、材料、 資訊、通訊、電子等。 日本和人類所面臨的地球環境 與糧食問題等,需要國家以明確 的目標與戰略來進行綜合性的 長期研究。例如:地球、海洋、 健康、糧食、太空等。 基礎性尖端研究 綜合性長期研究 大 學 學術研究 研究領域的選定委諸研究員 的自發性 民 間 商品化研究 依據個別企業戰略,導向商 品化的技術開發 聯繫

(55)

l 實力本位的評鑑與待遇。 l 以世界為對手的研究活動。 圖 3. 9 日本戰略性研究經營管理方式 資料來源:國家科學委員會,「建立理想與戰略性的研究發展體系-日本研究發展 體系檢討會報告書概要」,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台北,1998,pp.12. 高度自律性的管理階層 高透明度的開放性組織 有活力且開放性的研究體制 ¨規定研究所的設置期限(10~20 年) ¨沒有上下關係的扁平結構 ¨引進輪調制 ¨以任期制研究員錄用年輕新血 ¨以博士後研究員占 30%,外籍研 究員佔 30%為目標 ¨強化大學民間合作 實力本位的評鑑與待遇 ¨尊重獨創性、引出研究意願的評 鑑 ¨反映研究成績、能力的研究基 金、研究環境、給付等待遇 ¨引進年薪制 ¨引進裁量勤務制 ¨引進年休制度 ¨還原取得專利、實用化的利益, 並參與尖端科技科技創投事業 的經營 以世界為對手的研究活動 ¨在日常溝通上併用英語 ¨在國際上公開招募研究主題與 研究員 ¨外籍與日籍研究員一切平等 ¨規定在國際雜誌發表論文 ¨積極參加國際研究集會 ¨獎勵在國外的研究活動 ¨與各國卓越中心進行交流 活用彈性研究資金 ¨排除行政機關的微觀管理 ¨競爭性、重點性的研究分配 ¨活用多層基金 ¨引進委託的外部基金 ¨引進間接成本制 ¨對大學等賦予贈獎助金機能 ¨將專利收入還原於研究機構 ¨研究支援等委外

(56)

3.5.

科技發展的成果

科技發展成果通常以科學論文及申請專利數量表現。 3.5.1. 科學論文 一、科學論文總數 日本在國際發表的科學論文在 90 年代逐年增加,並且佔有世界 一席之地位,在 90 年時,即已超越英國的科學論文總數,並到 96 年 時科學論文總數已佔全世界 9.9%(如所表 3. 4示)。 圖 3.10 日本科技論文發表數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SCI論文發表數 EI論文發表數

資料來源:Natoinal S cience Indicaltors on Diskette,2001,`並轉載於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要 覽,2001 二、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比例 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可表現出論文的品質,日本的科學論文被 引用的比例佔的全世界 7.8%(1996 年),由歷年來的科學論文佔世 界的總數與其被引用佔世界總數(如下表 3. 4所示),可知日本科學 論文被引用的比例一直低於科學論文在世界總數所佔的比例,故其科 學論文品質相對較差。

(57)

表 3. 4 日本的科學論文 西元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6 科學論文總數 48,768 51,052 57,530 57,091 61,638 N a 科學論文佔世界總 數(%) 8.6 8.8 9.3 9.4 9.6 9.9 科學論文被引用佔 世界總數(%) 7.4 7.6 8.1 7.9 8.0 7.8 資料來源: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National Science Indication on Diskette, 1981-1985,並轉載於http://www.nistep.go.jp/achiev/summary-e/repot50e/loc.htm 三、比較先進國家的科學論文 比較先進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的科學論文的總數與被 引用的比例,本研究發現美國不但在論文總數最多,而且被引用的比 例也是最多,尤其在 1996 年被引用的比例高出科學論文總數佔全世 界比例 15%,如下圖 3.所示,故美國為名符其實的科技大國,無論 在科學論文的量或是質上都是最為優越11 圖 3.11 先進國家的科學論文

資 料 來 源 :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kyo, 1999, pp.146~147. 四、諾貝爾得獎人數 日本在 1901~1945 年代共有 5 人得到諾貝爾獎,1946~1995 年 34.6 51.6 8.5 9.9 6.6 6.5 9.2 11.9 9.9 7.8 31.1 12.4 0% 20% 40% 60% 80% 100% 科學論文總數 科學論文被引用 佔全世界的比例(%) 美國 德國 法國 英國 日本 其他

數據

表 2. 2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科技環境的變遷 1940 年 1990 年 較先進的國防技術擴散(spin-off)創新技術到 民間 較先進的商用技術擴散創新技術到軍方 國防策略是以美國國防技術領先世界為基礎 國防策略是以美國商用技術領先世界為基礎 大型聯邦研究室成立與使用的目的在於支援 聯邦「任務導向」的科技策略 聯邦研究室存在與用途受到挑戰 美國國內技術創新的來源就可以適當地維持 國內公司與國防的需求 技術創新來源遍布全世界 核子世紀展開 資訊世紀展開 冷戰開始 冷戰結束,國防經費受到大量裁減 國防支
表 2. 3 柯林頓科技政策內容與工具 政策內容 政策工具 1.創造一個有利於技術創新與投資的 商 業 環 境 , 以 增 強 美國 的 工 業 競 爭 力,促進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 l R&D 投資稅率優惠 l 拓展高科技產業貿易 l 修改企業管制政策以鼓勵創新活動 2.結合各級政府、工商業界、勞工團體 以 及 學 術 界 成 為 一 個密 切 的 合 作 關 係,共同研究發展與推廣先進技術。 l 鼓勵政府與民間的合作計劃l 擴大商務部的 ATP 的計劃 3.重新肯定基礎科學研究的承諾。 l 增加
表 2.5 美國 2001 年各部會研究發展預算 機構名稱 研究預算(億美元) 年增率 佔總研究預算比例 國家衛生局(NIH) 188.1 6% 43.4% 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45.7 17% 10.6% 太空總署(NASA) 51.7 6% 11.9% 能源部(DOE) 42.2 15% 9.7% 國防部(DOD) 43.6 -5% 10.1% 農業部(USDA) 16.5 5% 3.8% 商業部(DOC) 8.6 3% 2.0% 交通部(DOT) 9 39% 2.1% 內政部(DOI) 9 10
圖 2.5 美國科技行政體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日本科學統計要覽(1998)」總統預算管理局(OMB)總統民間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PCAST)科學技術政策局(OSTP)總統科技顧問國家科學技術會議(NSTC)白宮內閣商業部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能源部內政部衛生部交通部國家太空總署國家科學基金 會 農業研究局專利商標局 國家技術暨標準局(NIST)研究開發企畫廳(ARPA)原子能科學技術局國家衛生院(NIH)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自-J-B2:能操作適合學 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 源,並從學習活動、日 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 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 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

資訊三乙 楊皓羽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 資訊三乙 葉宜修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資訊三乙 廖蒼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資訊三乙 劉翊誠 致理科技大學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圖三 104 年度數學學門研究單位計畫件數分佈.. 民國 104 年 11 月 自然科學簡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 統計. 統計學門 104 年度大批申請專題研究計畫 共核定通過 118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