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 馮丹白 洪榮昭. 博士 博士.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影響 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 Prosocial Behavior Affect the Intention to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Action: A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研究生:傅惠筠 中. 華. 民 國. 一. 〇. 四. 年. 六. 月.

(2)

(3) 謝 誌 五年的博士生涯,一路走來受到無數人幫忙,在此我要用最誠摯的心, 向所有幫助我的人致上萬分的謝意。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馮丹白校長在學業及論文研究期間對我的指導, 您就像家人一樣的關心我、引導我,教導我專業知識,也將人生道理傳達 給我,我從您的身上習得專業知識也習得人生知識,學海無涯,而我也還 必須繼續走在學習的道路上。而共同指導教授洪榮昭教授也同樣的對於我 的疑惑、茫然,指點出正確的道路,不厭其煩的反覆修正、強化我的每一 項弱點,我在您身上感受到堅持與堅強,奮力向前的態度,這股態度影響 我,從而讓我確切相信人的潛能是無窮的。 何其有幸,馮丹白教授與洪榮昭教授作為我的指導教授與共同指導教 授,我由衷的感謝,謝謝您們。 此篇論文能夠順利完成,感謝鄧敦平教授、陳美勇教授、陳建志教授 於論文口試時,對於論文內容給予鉅細靡遺的指正與建議,感謝徐昊杲教 授、胡茹萍教授、程金保教授在論文計畫口試時,協助修正並釐清我的研 究重點與方向,使我獲益良多。而在博士求學期間,感謝鄭慶民教授、許 全守教授、吳明雄教授、吳明振教授、宋修德教授、吳清基教授、曾仕強 教授、周談輝教授等諸位師長的指導與陶冶,奠定日後學術研究之基礎。 這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而我想說的是,您們造就了我,即使不知道未 來我的成就會在哪裡在哪時開花結果,但這一刻來臨之時,這份榮耀終將 全部歸屬您們。 最後,感謝我的同窗好友羽琪、麗君、曉銘、益川、偉盛、子緯,永 遠忘不了我們一起苦讀奮鬥的那些時光,是你們豐富了我的博士生涯。感 謝家人的關心、協助與祝福,陪我度過漫長的求學歲月。 謹將此論文獻給所有支持我的人。 傅惠筠. 謹誌. 2015 年 6 月.

(4)

(5) 摘要 本研究利用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作為理論基礎,透過文獻分析,建立大 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探討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知 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態度對於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影響, 以及不同性別、年級及學門的大專校院學生,其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問卷」進行施測,共 取得有效樣本 800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模式適配度考驗、複迴歸 分析、積差相關、徑路分析、Sobel 考驗公式、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進行考驗。 研究結果顯示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整體模型契合度 良好,影響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因素獲致六點結論: (1)價 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態度變項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有正相關; (2)知覺行為控制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影響最大;(3)節能減碳態度 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維持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並引導節能減碳行 為意圖; (4)節能減碳知識之影響效果有限; (5)利社會行為能提升節能 減碳的態度,進而加強節能減碳行為意圖; (6)大專校院學生對節能減碳 的結果評價越正面,但是個人呈現出對節能減碳主動參與或討論的喜好卻 越低。 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差異,獲致三點結 論: (1)女生在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高於男生;男生在知識及態度高 於女生;(2)四年級與二年級學生在知識部分高於三年級學生;四年級學 生在知覺行為控制部分高於二年級學生; (3)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以及 教育領域在知識部分高於社會科學、商業及法律領域;社會科學、商業及 法律領域以及科學領域在價值部分高於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社會科學、 i.

(6) 商業及法律領域、科學領域以及教育領域在知覺行為控制部分高於醫藥衛 生及社福領域;科學領域在行為意圖部分高於醫藥衛生及社福領域。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提出三點建議,針對學 校提出五點建議,針對後續研究者提出五點建議,以作為推動節能減碳教 育之參考。. 關鍵詞:行為意圖、計畫行為理論、節能減碳. ii.

(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he discussion of how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value, subjective norm,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attitud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ffect the inten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behaviors. It also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term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proposed extension variables we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study implemented a survey with an edited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ost-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conducted and obtained a sample of 800 valid samples participant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path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possessed an ideal goodness of fit. The six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Value, subjective norm,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and attitude, these variables we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behavior intentions. (2) the higher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is of an individual, the stronger his or h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3) the higher th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re the more positive an individual’s attitude will have, and the stronger his or h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4) being more profound knowledge able about behaviors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5) prosocial behavior can improve the attitudes,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s; (6) students consider that. iii.

(8) energy savings and carbon reduction are important issues; however, they are not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relevant activities. Thre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intention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re as follows: (1) With regard to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female students exhibited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male students, whereas male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with respect to knowledge and attitude; (2) senior and sophomore students possessed superior cognitions regarding knowledge than that of junior students, and senior students excelled sophomores with respect to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3) th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field possessed superior cognitions regarding knowledge than the students of social sciences, business and law field, the students of social sciences, business, law and science field excelled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field with respect to values, the students of social sciences, business, law, science and education field excelled health and welfare field with respect to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field excelled health and welfare field with respect to behavior inten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administration, fiv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school. Finally, for those researchers who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is field, five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ehavioral intention,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v.

(9) 總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總目錄 ................................................................................................................. v 圖目錄 ............................................................................................................... vii 表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9 第一節 節能減碳教育理論基礎 ................................................................ 19 第二節 節能減碳教育推行現況與問題分析 ............................................ 25 第三節 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探討 ............................................................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6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7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7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 10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105 第一節 受測者基本資料之分析 .............................................................. 105 第二節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型適配度 .......................... 107 v.

(10) 第三節 知識、利社會行為、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態度對 行為意圖的影響 ......................................................................................... 111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知識、利社會行為、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 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的差異 ............................................................. 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1 第一節 結論 .............................................................................................. 161 第二節 建議 .............................................................................................. 167 參考文獻 ......................................................................................................... 173 附錄一.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預試) ................ 187. 附錄二.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 193. vi.

(11) 圖目錄 圖 1-1. 近年臺灣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情形 ...................................... 2. 圖 1-2. 臺灣二氧化碳人年均排放量世界排名變化情形 .............................. 3. 圖 1-3. 研究流程圖 ........................................................................................ 13. 圖 2-1. 理性行為理論 .................................................................................... 45. 圖 2-2. 計畫行為理論 .................................................................................... 4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62. 圖 3-2. 相關性分析研究假設圖 .................................................................... 74. 圖 3-3. 利社會行為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0. 圖 3-4. 價值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2. 圖 3-5. 主觀規範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3. 圖 3-6. 知覺行為控制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5. 圖 3-7. 態度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7. 圖 3-8. 行為意圖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 ........................................................ 98. 圖 4-1.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路徑圖 ...................................... 113. vii.

(12) viii.

(13) 表目錄 表 2-1. 臺灣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內容 ........................................................ 27. 表 2-2. 學校教育相關節能減碳計畫列表 .................................................... 37. 表 3-1. 各變項操作型定義 ............................................................................ 62. 表 3-2 100 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統計表 ............................................. 78 表 3-3. 預試對象來源、人數與百分比 ........................................................ 78. 表 3-4.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知識題項 ................... 80. 表 3-5.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利社會行為題項 ....... 82. 表 3-6.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價值題項 ................... 83. 表 3-7.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主觀規範題項 ........... 84. 表 3-8.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知覺行為控制題項 ... 84. 表 3-9.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態度題項 ................... 85. 表 3-10.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行為意圖題項 ......... 86. 表 3-11.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問卷刪除題與正式題號一覽表 ...... 87. 表 3-12.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問卷難度與鑑別度分佈表 .............. 88. 表 3-13. 利社會行為構面題項 ...................................................................... 91. 表 3-14. 價值構面題項 .................................................................................. 92. 表 3-15. 主觀規範構面題項 .......................................................................... 94. 表 3-16. 知覺行為控制構面題項 .................................................................. 95. 表 3-17. 態度構面題項 .................................................................................. 97. 表 3-18. 行為意圖構面題項 .......................................................................... 98. 表 3-19. 組合信度與收斂效度彙整表 .......................................................... 99. 表 3-20. 區別效度彙整表 ............................................................................ 101. 表 4-1. 研究樣本個人背景變項分析一覽表 .............................................. 106. 表 4-2. 各變項之相關係數、平均數、標準差、人數摘要表 .................. 108 ix.

(14) 表 4-3. 模型配適度指標彙整表 .................................................................. 110. 表 4-4.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複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2. 表 4-5. 計畫行為理論模式複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2. 表 4-6.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一 .......................................................... 114. 表 4-7.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間接效果摘要表 ...................... 118. 表 4-7. 性別在依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人數統計量表 ...................... 127. 表 4-8. 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9. 表 4-9. 性別在利社會行為、主觀規範、態度及行為意圖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 131 表 4-10. 性別在知識、價值及知覺行為控制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 較摘要表 ......................................................................................................... 132 表 4-11.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二 ........................................................ 133. 表 4-12. 年級在依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人數統計量表 .................... 138. 表 4-13. 性別的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41. 表 4-14. 年級在利社會行為、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 為意圖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 142 表 4-15. 年級在知識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 143. 表 4-16.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三 ........................................................ 144. 表 4-17. 學門在依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人數統計量表 .................... 148. 表 4-18. 學門的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51. 表 4-19. 學門在知識、利社會行為、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 為意圖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 153 表 4-20. 學門在價值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 154. 表 4-21.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四 ........................................................ 155. x.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闡述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內容分為以下五節進行探討: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地球的環境負荷是有限的,我們人類的活動,對地球環境產生巨大的 負擔,特別是近年來大量的能源消費,不僅造成能源短缺的危機,由傳統 的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更加速了氣候變遷。溫室 氣體所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效應,對於生命安全、生態環境、社會 經濟、衛生防疫或糧食安全等方面都構成了全面性、跨國性的重大衝擊。 因此,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已經是當今國際最為關注的重大議題,也是每 一個人所必須重視並承擔的責任。 為舒緩氣候變遷,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應該以不超過生物圈所能吸 收的容量為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曾預測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之幅度不應 超過2°C,否則將造成無可挽救的後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產生,全球溫 室氣體排放量應從2015年的高峰值至2050年降低其50-85%,以達到人類與 生態系統生存的門檻(IPCC, 2007) 。然而,取而代之的,全球溫室氣體被 預估到2025年將上升至60%(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8) 。且IPCC對海 洋大氣全球模式的增暖預測,其預估到西元2090年至2099年時,溫度將大 幅上升至高8℃(IPCC, 2007)。 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危機,各國紛紛制定相關政策或推行策略, 1.

(16) 以降低溫室氣體的產生,而要做到減量就必須減少會產生溫室氣體的人為 活動,主要的策略是節能減碳,是為「減緩作為」。除此之外,如何透過 社會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使人類能夠適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在 極端天氣事件與暖化效應下,持續謀求生存、生活與發展,是與減緩同等 重要的工作,稱作「調適作為」。減緩與調適已同為當前各國政府因應氣 候變遷威脅的兩大重要策略。 臺灣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2.86億噸,約佔全世界總量之1%、 亞洲及大洋洲2%,全球排名在第21位,增加率為全球第三名、亞洲第一名 (曲新生,2009)。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歷年資料顯示,臺灣過去幾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如圖1-1所示,從2000年的人年均排放11.55萬噸到2011年的12.65萬噸,平 均每人每年排放12.31萬噸二氧化碳。而2009年的急速下降,應為2008年永 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等,節能減碳政策甫強力推行之效, 但後續又逐年上升。. Per Capita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Metric Tons of Carbon Dioxide per Person) 13.5 12.81. 13 12.5 12 11.5. 13.02 12.59 12.71. 12.82. 12.65. 12.63 12.41. 12.15 11.55 11.25. 11.09. 11 10.5 1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圖 1-1. 近年臺灣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情形.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

(17) 除此之外,臺灣二氧化碳人年均排放量的排名也在全世界排名中居前 不下,2002年甚至升至22名,如圖1-2所示,且200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甚 至比OECD國家平均值和鄰近的韓國都來的高。而臺灣用電量高是造成二 氧化碳排放量高的最大原因。. rank 35 30. 32 26. 25. 28. 27. 26. 25. 25. 2003. 2004. 29. 28. 28. 28. 2010. 2011. 22. 20 15 10 5 0 2000. 2001. 圖 1-2. 200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臺灣二氧化碳人年均排放量世界排名變化情形.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目前,國際間努力控制二氧化碳濃度的重要指標是在二十一世紀內不 超過工業革命前的兩倍,即550ppm左右。欲達到此目標全世界人均排放量 應於2050年前減至每年5公噸左右,大約是臺灣2000年的人均排放量之半, 這對政府與人民而言是一件非常艱困的工作(黃鎮江,2008)。 居高不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人類所造成的,其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將 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臺灣民眾對於溫室氣體帶來的全球暖化現象,有32.2 %的人認為極度危險,有47.3%的人認為非常危險,總計有近八成民眾認 知氣候風險的存在,並認同臺灣面對氣候變遷處於高度生態脆弱性(施奕 任、楊文山,2012)。若人類生存發展與環境的互動有良好關係,則必然 3.

(18) 能維持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平衡,也就是說,這些環境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都與人類的行為有密切的關聯,需要全民的參與,對節能減碳有正確的認 識,並有積極的節能減碳行為,由個人的身體力行逐步擴展至全體,持之 以恆、貫徹執行,才能有效解決環境問題。 在98年全國能源會議「能源科技與產業發展」議題中也指出,臺灣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的原因,高人均排放量是原因之一,因此應該要注重 行為素養與觀念的加強(羅清華、蔣偉寧,2009)。基於此,臺灣政府即 將「節能減碳」列為國家重大施政方針,積極的推動節能減碳教育,期能 藉由教育的手段,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關心周遭的能源與環境,並對自 己周遭的環境問題,能在自己的範圍內採取正確的行為。 節能減碳的工作刻不容緩,有鑑於校園作為一個區域的知識中心及教 育中心,可以提供學生豐富的節能減碳資訊,提升學生節能減碳素養,尤 其在高等教育的部分,大專校院的主體是學生,他們在這個時期是個人生 命建構及統整的重要時期,有足夠的信念與判斷能力能夠自行作主並行使 社會行為,所以學校裡「人」成為關鍵,節能減碳教育的推行在大專校院 的校園環境而言,軟體的影響性遠大於硬體。 大專校院要達到真正的永續,則必須強化他們的課程或研究,讓學生 成為有積極作為的公民,並致力於環境健康及公平的社會(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Leader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008)。然而,在學校推動節能 減碳教育策略之時,學生對於節能減碳是否有足夠的瞭解,到底有哪些關 鍵因素可以加強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而使之有機會展現節能減碳行 為?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有許多學者支持個人對於某件事情的認識程度多寡會影響到他對這 件事情的關切感與主動投入的動機,進而轉化成為行為。早在1970年即有 學者提出簡單的環境線性模式(Burgess, Harrison, & Filius, 1998) ,認為個 4.

(19) 人對於環境議題的知識(environmental knowledge),可導致環境覺知並產 生環境關懷(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ncern) ,進而產生較多的利環 境行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如此信念、行為傾向可以用計畫行 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來解釋及預測,分析影響行為 的主要因素,將有助於預防或加速推動行為意圖(Ajzen, 1985, 1991)。根 據研究顯示,有意圖從事某項行為的人比沒有該意圖的人更可能會採取行 動(Ajzen & Fishbein, 1980; Hines, Hungerford, & Tomera, 1987) 。因此,行 為意圖是一種行為的傾向,可以有效的預測個體行為,Baker與Crompton (2000)認為行為可以用行為意圖來預測,對行為意圖進行適當的測量, 所獲得之數據會與實際行為相當接近。 基本的計畫行為理論之外,Ajzen(1991)也建議計畫行為理論可以擴 充延伸變項進行探討,過去文獻發現,許多研究者將額外變項納入探討, 的確能夠有效增加其行為意圖的預測能力(Şimşekoğlu & Lajunen, 2008; 徐劭婷、張景然,2010;陳素琴、李明聰,2007)。 對節能減碳知識的增加,能夠瞭解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後果,可以 促使一個人對節能減碳擁有正向的態度,進而促使產生負責任的節能減碳 行為。雖然如此,還是有許多學者認為這個模式過於簡化,提出不同的研 究結果(Ajzen, Joyce, Sheikh, & Cote, 2011;Kollumus & Agyeman, 2002; 楊重信、林映辰,2010),證實在模式之外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值得探討。 除此之外,情感反應也是一項重要因素,Grob(1991)認為一個有較 強情感反應的個人,會比較願意從事環境行為。節能減碳所論述的重點在 於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倫理責任,當個人展現節能減碳行為時,其主要目的 為讓地球環境變得更好,符合利社會行為改善共享的環境與正義和諧的社 會之目的,由此可推斷當一個人擁有比較高的利社會行為時,較傾向於追 求對社會有益的環境,應擁有較高的節能減碳行為意圖。 5.

(20) 歷年來,臺灣政府一直將節能減碳教育的推行列為重要政策執行措施, 試圖加強全民全球暖化之憂患意識與對節約能源有強烈認同感,基於此, 本研究擬探討影響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變項,並應用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理 論基礎,針對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進行研究,並建立一套假設 性的模型,瞭解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之間的相關及影響關係,探討哪些變項對行 為意圖的影響最強,是直接影響或是間接透過其他變項而影響,促使大專 校院學生能夠有強烈的行為意圖,進而期許他們產生積極的節能減碳行為。 後續將對相關文獻及研究進行探討,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分析及瞭解影響大專 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因素,建立一套假設性模型,並且探討不同 背景變項的大專校院學生是否有差異,以下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目的與研究 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預計達成之研究目的有三項: 一、建構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 二、探討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態度 是否影響大專校院學生的節能減碳行為意圖; 三、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學門之大專校院學生在利社會行為、知識、 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變項上的差異。 貳、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一:建構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本研 6.

(21) 究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模式為何? 二、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式之整體適配度為何?是否為 一個良好的模型? 根據研究目的二:探討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 行為控制以及態度是否影響大專校院學生的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本研究 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三、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 控制、態度以及行為意圖的相關為何? 四、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 控制、態度是否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造成直接影響?其影響強度 為何? 五、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 控制是否會透過其他變項間接影響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其影響強 度為何? 根據研究目的三: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學門之大專校院學生在利 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變 項上的差異,本研究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六、不同性別的大專校院學生其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態度以及行為意圖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年級的大專校院學生其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態度以及行為意圖是否有差異? 八、不同學門的大專校院學生其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態度以及行為意圖是否有差異?. 7.

(2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為清楚掌握本研究之名詞概念,以下將分別說明各個名詞之主要意 涵。 壹、節能減碳(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本研究所指的節能減碳,是以減少對能源的使用,以及提高能源的 使用效率等方式,有效、合理的運用能源(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 ,以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防止氣候暖化。. 貳、節能減碳教育(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education) 節能減碳教育是指以教育的過程,培養全民具備有效思考、辨別普 遍價值、做出合宜判斷等能力,以便在使用能源時,做為行為產生的依 據,而能減少對能源的使用,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來減少溫 室氣體的排放量。. 參、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計畫行為理論是由 Ajzen 所提出,用於瞭解、預測個人行為,該理 論認為人的特定行為表現是由其行為意圖決定,而行為意圖又由個人的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所共同決定。. 肆、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的主張,行為意圖是一種動機,而此動機能促使 個人採取行動,意即在行為選擇的過程中,個人是否會產生某種行動的 心理強度。. 8.

(23) 伍、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 利社會行為是指個人發揮同理心,關懷周遭,做出對社會有助益的 行為。. 陸、價值(Value) 本研究所指的價值指的是在計畫行為理論中的態度,根據計畫行為 理論,價值是個人行為造成的後果以及對這些結果的評價,產生對此行 為的正向或負向態度。. 柒、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主觀規範是來自於個人知覺到的重要參考群體 認為是否應執行該行為的壓力,重要參考群體的意見所產生之社會壓力, 影響個人對於行為的決策。. 捌、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在執行該行為時,對於 所需要的資源與機會之控制能力的知覺,包括自己是否能完成該行為之 認知,及個人可利用資源之易得性與阻礙程度。. 拾、態度(Attitude) 態度是一種涵蓋認知、情感與行為且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內在心 理傾向,而個體會依照這種態度,表現出外顯的行動,個人對於節能減 碳顯出高度重視的態度,則會主動參加或討論相關議題。. 9.

(2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節將說明研究中所使用之方法與執行之步驟,茲 分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以及問卷調查法,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綜 合、分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加強大專校院學生進行節能 減碳行為意圖的具體結論。茲就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分別說明如 下: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架構之理論基礎以及問卷編製之依 據,所蒐集之文獻資料,主要以國內外期刊所發表之節能減碳教育、 能源教育、環境教育、利社會行為、計畫行為理論等相關文獻,以及 政府相關單位公布之數據或研究報告為主,並擷取出與本研究相關的 部分,進行分析與比較。 研究者再利用分析與比較的結果,來發現問題、建立研究架構, 然後再針對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架構,再次進行文獻蒐集與分 析、比較,而後修正、聚焦研究主題,並據此發展問卷。 二、問卷調查法 研究者依據文獻分析結果,自編「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 圖調查問卷」 ,問卷完成之後,研究者立意抽取一所普通大學班級、兩 所以工科為主的科技大學班級、一所以商科為主的技術學院班級,以 及一場次能源研習的參加學生,共抽取 105 名大專校院學生協助填寫 問卷,作為預試對象,預試問卷回收之後,在知識部分進行難易度及 鑑別度考驗,利社會行為、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 10.

(25) 行為意圖等部分,則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以分析結果 作為刪題依據,最後完成正式問卷。 接著研究者經由電子郵件寄送問卷給中、南、東部共九位教師, 請求協助尋找學生填寫問卷,並利用 google 表單建立問卷發布在網站 上,尋求全國大專校院學生填寫,研究者也透過立意抽取北部一般大 學及技術學院各一校,科技大學兩校,共四個班級,每個班級各涵蓋 五個科系以上學生進行實體問卷填寫。所有回收之數據進行編碼之後, 研究者以描述性統計、模式適配度考驗、複迴歸分析、Pearson 積差相 關、SEM 結構模型徑路分析、Sobel 考驗公式、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 分析,針對不同的待答問題選用適合的統計方式來進行考驗。.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步驟可以概略分為發展階段、實施階段、整合階段,如圖 1-3 所示,茲將三個階段之研究進行說明如下: 一、發展階段 本階段主要在利用文獻探討來確定研究問題並擬定研究計畫,主 要包括下列幾個步驟: (一)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透過文獻閱讀,發現節能減碳教育為國際趨勢與國內重 大議題,因此選定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作為研究之主題。接著同樣透 過文獻閱讀,認為大專校院時期是個人生命建構及統整的重要時期, 有足夠的信念與判斷能力能夠自行作主並行使社會行為,因此將目 標對象選定為大專校院學生。而後,形成本研究之主題。 (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研究主題確認之後,研究者隨即透過網路、期刊、圖書,蒐集 11.

(26) 國內外節能減碳教育、能源教育、環境教育等相關的期刊或論文, 同時也蒐集政府各相關單位所公布的統計數據或報告,經由大量閱 讀,聚焦、修正研究主題。 (三)擬定研究計畫 初步蒐集、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並確認研究主題之後,研究者 著手擬定研究計畫,根據初步整理的文獻來確認研究範圍、研究目 的與待答問題,構思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二、實施階段 本階段進行探討、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形成研究架構建立模型並 發展研究工具,接著蒐集所需數據,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步驟: (一)探討、整理相關文獻資料 研究者針對研究主題進行文獻資料的蒐集,主要以國內外期刊 所發表之節能減碳教育、能源教育、環境教育、利社會行為、計畫 行為理論等相關文獻,以及政府相關單位公布之數據或研究報告為 主,並擷取出與本研究相關的部分,釐清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內 涵與目標,同時瞭解節能減碳教育政策的實施、國家大型節能減碳 教育計畫的執行,以及大專校院實施節能減碳教育的現況,藉以瞭 解節能減碳教育之實施現況與面臨問題。 研究者也針對過去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作為研究架構之理論 基礎。除此之外,研究者也利用分析與比較的結果,來發現問題、 建立模型,然後再針對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架構,再次進行 文獻蒐集與分析、比較,而後修正、聚焦研究主題,並據此發展問 卷。. 12.

(27) 確定研究主題. 發展階段.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擬定研究計畫. 模型建立. 編製問卷. 探討、整理相關文獻資料   實施階段.  . 節能減碳教育理論基礎 節能減碳 教育推行現況 與面臨問題 節能減碳 行為意圖影響 因素分析 計畫行為 理論及延伸變 項之探討. 預試實施與修訂. 選擇樣本與施測. 問卷回收與統計. 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 撰寫研究論文. 整合階段. 否 審核. 是 完成論文. 圖 1-3. 研究流程圖 13. 修改論文.

(28) (二)模型建立與編製問卷 在文獻探討的過程,研究者透過研究主題以及相關研究的支持, 採用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除了計畫行為理論之外,研究者 透過分析、瞭解過去相關研究中所提出影響節能減碳教育的變項, 這些變項有些雖不屬於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內,但過去相關研究皆肯 定將額外變項納入探討,能夠有效增加行為意圖的預測能力。 基於此,研究者將文獻探討所得結果,依此建立大專校院學生 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模型,形成研究架構,並根據每一個變項給予操 作型定義,接著根據操作型定義來發展問卷題項,完成「大專校院 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調查問卷」 。 (三)預試實施修訂與選擇樣本施測 完成問卷之後,研究者立意抽取一所普通大學班級、兩所以工 科為主的科技大學班級、一所以商科為主的技術學院班級,以及一 場次能源研習的參加學生,共抽取 105 名大專校院學生協助填寫問 卷,回收之問卷數據,在知識部分進行難易度及鑑別度考驗,利社 會行為、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等部分, 則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以分析結果作為刪題依據, 最後完成正式問卷。 接著研究者經由電子郵件寄送問卷給中、南、東部共九位教師, 請求協助尋找學生填寫問卷,並利用 google 表單建立問卷發布在網 站上,尋求全國大專校院學生填寫,也透過立意抽取北部一般大學 及技術學院各一校,科技大學兩校,共四個班級,每個班級各涵蓋 五個科系以上學生進行實體問卷填寫。 (四)問卷回收與統計 問卷回收完成之後,研究者首先剔除填寫不完整之問卷,接著 14.

(29) 立刻進行編碼管理並輸入電腦,將問卷所回收之數據進行統計與分 析,研究者以描述性統計、模式適配度考驗、複迴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SEM 結構模型徑路分析、Sobel 考驗公式、單因子多變 量變異數分析,針對不同的待答問題選用適合的統計方式來進行考 驗。 三、整合階段 本階段主要在彙整與分析資料,形成研究發現,進行撰寫研究論 文與完成論文,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步驟: (一)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根據統計考驗結果,研究者將考驗結果與過去相關研究結果進 行彙整與比較,分析與討論其異同之處,藉以獲得研究發現,歸納 研究結論,並據以提出研究建議。 (二)撰寫研究論文、審核與完成論文 最後,研究者綜合所有資料,進行研究論文之撰寫,論文撰寫 完成即進行審核,若審核未通過則依照委員之建議修正,再次進行 審核,直至審核通過為止,最後完成論文。.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利用所建立的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 模式,來分析及瞭解其影響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關鍵因素,並且探討不同 背景變項的大專校院學生是否有差異,因此,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分別說 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15.

(30) 根據教育部所公布之各級學校統計資料,大專校院包含國立及私 立的大學、學院、專科學校等,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針對國立及 私立的大學、學院、專科學校學生。然而,本研究採取抽樣方式進行 調查,共抽取 800 名研究樣本,因此本研究對象之範圍乃針對所抽取 之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結果,本研究探討利社會行為、知識、價值、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及行為意圖等變項,分析哪些變項對 行為意圖的影響最強,是直接影響或是間接透過其中的變項影響,而 各變項的內容則以第三章的變項操作型定義說明為主。同時,根據相 關研究的整理分析結果,本研究探討性別、年級、學門分類作為背景 變項,性別包括男及女;年級包括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 學門分類包括人文及藝術領域、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服務領域與 農學領域、社會科學、商業及法律領域、科學領域、教育領域、醫藥 衛生及社福領域。意即,研究內容之範圍僅在研究架構之變項,並以 本研究之定義與分類為主。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取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所蒐集之資 料以本研究所定義的節能減碳意義作為主題蒐集範圍。問卷調查法則 以抽樣之研究樣本為調查對象,根據研究目的採取描述性統計、模式 適配度考驗、複迴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SEM 結構模型徑路分 析、Sobel 考驗公式、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作為 研究方法之範圍。. 16.

(31)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針對研究範圍內之主題進行探討,將嚴謹的進行每一個研究 步驟,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而後推論至母群體,並發表研究結 論與建議,然而,母群體與樣本之間也許存在落差,此一落差本研究將 不進行探討。. 17.

(32) 18.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是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基礎架構,探討大專校院學生節能 減碳的行為意圖,因此,本章旨在探討節能減碳教育及其推行現況與面臨 問題、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影響因素、計畫行為理論等相關文獻,共分為三 節。第一節為節能減碳教育理論基礎;第二節為節能減碳教育推行現況與 面臨問題;第三節為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探討,同時針對計畫行為理論與 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第一節. 節能減碳教育理論基礎. 本節旨在探討節能減碳教育的理論基礎,茲就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 內涵與目標進行探討。. 壹、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 由於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日俱增,不僅造成全球暖化,更造成 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人類的生存安全,因此世界各國莫不開始重視環 境保護議題,聯合國更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理念,鼓勵世界各國 以實際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臺灣從 1997 年至今,二氧化碳等溫室 氣體排放量已經成長了兩倍多,除了對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之外,如果 將來有一天其他國家都達到議定書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求,而臺灣沒有做 到,對外貿易將受到其他國家嚴厲制裁(中華民國總統府,2008)。 「節能減碳」一詞最為人所知是由馬英九總統及蕭萬長副總統所提 出的競選政見內容。為了落實競選時的環保理念與目標,馬總統要求臺 灣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 2016 至 2020 年要下降到 2008 年的 19.

(34) 排放量、2025 年回到 2000 年排放量、2050 年下降到 2000 年排放量的 50%,馬總統鼓勵國人能夠從日常生活做起,因而提出多項措施,期勉 國人從個人到國家、企業,都能夠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這些策略 因地制宜地落實於臺灣各部門的政府政策與各生活層面的行動方案,總 稱為「節能減碳」。 由馬總統的節能減碳政見之背景與目標可知,節能減碳的意義即為: 以節約能源的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就臺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 輔導管理自治條例指出,所謂的節能減碳是指加強能源管理減少能源之 損失和浪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及使用再生能 源,以減少溫室氣體之排放,防止氣候暖化(臺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輔 導管理自治條例,2010) 。臺灣大百科全書也針對節能減碳作出解釋: 「節 能」 (Energy Conservation)意指提升能源效率、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再 生能源,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依賴。而「減碳」 (Carbon Reduction)是透過發展碳封存與捕捉技術、徵收能源稅/碳稅、 碳權交易,以及改變個人消費行為、生活型態乃至於社會結構轉型,以 減少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的數量與濃度(周鴻騰,2012) 。由此可見, 所謂的節能減碳涵蓋,廣義來說,分別是減少對能源的使用,以及提高 能源(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採用二氧化碳的捕集與封 存技術,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綜合以上,節能減碳的意義是為:以減少對能源的使用,以及提高 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有效、合理的運用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以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防止氣候暖化。更簡單的說,就是以提高效能與 減少耗能來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為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教育的推廣與扎根尤其重要,配合馬總 統的節能減碳政策,行政院成立「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 ,以綜整目前 20.

(35) 各級機關相關節能減碳計畫,結合相關部會規劃臺灣「國家節能減碳總 計畫」,訂定國家節能減碳總目標,其中包含「深化節能減碳教育」,意 即,強化學校節能減碳的教育機能,經由教育過程來培養全民的節能減 碳素養,促進節能減碳認知,體會節能減碳之重要性,進而支持國家政 策且身體力行。 教育是改變人類行為的工程,節能減碳教育是培養全民使之能夠預 防及解決環境問題的一種教育過程(Day & Monroe, 2000) ,因此,就本 質而言,這種教育過程扮演著改善人與環境之間的重要角色 (Courtenay-Hall & Rogers, 2002) ,其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個體達到認知的 目標,並力行環境保護行為,面對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 綜合以上,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即為一種行為歷程的學習,以教育 的過程,培養全民具備有效思考、辨別普遍價值、做出合宜判斷等能力, 以便在使用能源時,做為行為產生的依據,而減少對能源的使用,或提 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來有效、合理的運用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以減 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防止氣候暖化。. 貳、節能減碳教育的內涵 節能減碳教育是因地制宜而在臺灣所出現的名詞,期望透過在生活 中節約能源的行為來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解決環境問題,因此是基於 人與環境及能源使用,總括來說可以涵蓋環境教育與能源教育。能源教 育最早原屬於環境教育的範疇,是環境教育內涵中的課題之一,並已實 行在各科目的教學中,包含能源種類、能源形式、能源狀況、能源使用 等(Petrock,1981)。 為喚起全民共同參與節能減碳,並落實於生活中,行政院環境保護 署自 2008 年 6 月 5 日起啟動「國家溫室氣體適當減緩行動」,訂定「節 21.

(36) 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並提出十項無悔措施,包括:改穿輕便 服裝、少開冷氣多開窗、隨手關燈拔插頭、少開汽機車、多走路以保健 康、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自備環保 餐具與購物袋、做好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從這十項措施可知,簡單的說, 節能減碳教育的內涵即是透過在生活中節約能源的行為來減少溫室氣體 的產生。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大專節能減碳教育,其中在教育部所發展的 環境變遷及永續發展數位學習課程當中,其課程包括瞭解目前重要的氣 候變遷、觀察生物之間互依互存的基本價值、建立永續發展的環保思想 等。因此,在課程中所體現之環保與永續發展之內涵包括瞭解各種環境 議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生物滅絕等)的內涵與影響;瞭解人與環 境的關係;瞭解永續發展中環境、社會與經濟的關係;關心永續發展與 環境保護議題;主動參與永續及環保之活動(張子超,2009)。 另外,教育部所補助的大專校院辦理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調適通識 課程及學分學程,整理 101 至 102 學年度通過審核所開設之課程,其內 涵主要分為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能源使用、環境教育、綠色生活等六 大類課程為主。 綜合而言,根據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以及上述針對節能減碳教育 的內涵之探討,本研究認為節能減碳教育內涵是在教育民眾能瞭解人類 使用能源造成的各種環境議題之影響,而後能因關心而選擇低碳的生活 模式。因此,本研究歸納節能減碳教育的內涵分為以下三項,此內涵也 將成為認知問卷發展之基礎。 一、 能源與環境:瞭解溫室氣體的來源,與全球暖化的關係,以及 能源與環境之間的影響作用。 二、 能源使用:瞭解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的使用狀況,與選用再 22.

(37) 生能源之目的。 三、 低碳生活:或稱綠色生活,瞭解節約能源的意義,以及在日常 生活中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作法。. 參、節能減碳教育的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署(UNESCO, 1978)在喬治亞的首 都 Tbilisi 舉行跨政府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時,談論到有關環境的教育目的 在於瞭解經濟、社會、政治和生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確保每個人都有 機會獲得足夠的知識、價值觀、態度及技能,來保護及改善環境,並建 立個別或集體的環境行為模式。此與臺灣推行能源政策時的教育宣導理 念一致,在經濟部所公布之臺灣地區能源政策及執行措施,即明訂政策 重點在普及各級學校能源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能源觀念及節約能源習 慣,以提高學生的能源素養。也就是說,不論國小抑或大學教育階段, 其學生皆應具備正確的能源觀念以及節約能源習慣的行為。 臺灣在能源教育的實施也同時考量教育階段而有三階段目標,在幼 稚園及國小階段是樹立能源態度及觀念的認識能源教育,在國中、高中 階段則是基於上一階段為基礎,而後教授解決基本節約能源問題之目標, 此兩個階段是為觀念/態度/行為的教育。最後在大專以上之高等教育, 除了具備觀念/態度/行為的教育之外,是強化研究開發能源的專精教育 (程金保,2006)。 整理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在節能減碳教育的推動目 標,縱向包含 K-12 教育階段之能源科技素養培育,以及高職和大專階 段的能源科技專業能力養成;橫向涵括各領域之能源教育與成熟能源技 術推廣。因此其功能與目標是藉由國內教育體系制度,將能源素養及知 識融入課程,由課本知識帶入日常生活中,有效達成節能減碳、提升生 23.

(38) 活素養及培育科技人才目標(教育部,2010)。 同時,教育部規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數位學習課程,明定其教 學目標為使學生瞭解環境倫理思想對環境的影響,透過各種探索及實作, 建立整體生態共存共榮的世界觀和價值信念,進而創造出對環境關懷的 永續發展行為。 而陳楊文(2009)也認為節能減碳教育的目的,可以培養學生下述 的四個能力指標: 「能意識到生態環境的變遷」 、 「能反思現有生活的耗能」 、 「能建立友善環境的責任感」與「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 。 綜合而言,節能減碳教育的目標是能瞭解人與環境及能源使用的關 聯,而建立對能源使用的正確觀念與態度,並學會節能減碳的具體行為, 而後學會更專精的能源科技技術。. 肆、本節小結 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已經是當今國際上最為關注的重大議題,而節 能減碳則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執行措施。能源雖然是社會繁榮及經濟發展 的原動力,大量使用能源的結果,不僅使得能源即將消耗殆盡,而使用 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嚴重衝擊著人類的生活環境。因此,為提高 能源效率,並在兼顧環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加強節約 能源教育宣導,是臺灣節能減碳政策的重要執行方針。 然而節能減碳的工作並非一蹴可及,而是需要全民的參與,由個人 的身體力行逐步擴展至全體,其中節能減碳教育扮演重要的訊息傳達角 色。由文獻探討可知,節能減碳教育是以教育的過程,培養全民具備有 效思考、辨別普遍價值、做出合宜判斷等能力,以便在使用能源時,做 為行為產生的依據,而減少對能源的使用,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來 有效、合理的運用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防 24.

(39) 止氣候暖化。節能減碳教育之目標與內涵,則包括能瞭解能源的種類及 全球暖化等的相關知識(正確的知識) ,能感受和體認為何需要節能減碳 (正確的知識與情意) ,以及能以行動落實節能減碳(行為意圖、行為) 。. 第二節. 節能減碳教育推行現況與問題分析. 為瞭解臺灣在實施節能減碳教育之現況與面臨問題,本節將從節能減 碳教育的推動緣起切入,說明目前臺灣的節能減碳教育政策、政府的節能 減碳教育計畫實施現況,以及大專校院在節能減碳推動的實施現況,最後 分析大專校院在推動節能減碳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壹、節能減碳教育的推行 石油和煤炭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最主要的能源來源,但其所造成 的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來源。近年 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日益枯竭的危機,國內外之能源環保情勢 日逾嚴峻,使得節約能源與再生能源科技受到廣泛的注意。自 2005 年開 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十年教育期 (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SD),在其中將永續發展原則列為教育的核心主題之一,扭轉環 境資源流失趨勢(UNESCO, 2002)。2009 年 12 月 7 日至 12 月 18 日, 為遏止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聯合國各會員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 貝拉會議中心,舉行第十五次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國大會,以制訂因應 後京都時代的「哥本哈根議定書」 ,明確提出 2020 年前的溫室氣體減量 目標 與 相 關作 法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2009) 。 25.

(40) 臺灣地區能源政策於 1973 年經行政院核定公布,其後歷經 1979 年 及 1984 年兩次能源危機之衝擊,1990 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國際油價大 幅波動與因應 1996 年能源產業自由化及國際環保趨勢,共修正 4 次後, 由行政院核定「臺灣地區能源政策及執行措施」 ,其中第六項為能源教育 宣導,主要內容有三項,分別為加強各級學校的能源教育、培養能源專 業人員,以及推動全民能源教育宣導。而後,行政院亦提出,為提高能 源效率、促進能源多元化,並在兼顧環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再生 能源,加強節約能源教育宣導,是臺灣能源政策永續發展的重要方針(經 濟部能源局,2009) 。由此可見,在能源價格巨幅震盪及溫室氣體議題成 為全球關切議題趨勢下,能源議題的定位不斷提升,全球持續邁向低碳 社會的方向發展,而基礎的能源及環境教育推廣與紮根尤其重要,因而 奠定臺灣推動節能減碳教育之基礎。. 貳、節能減碳教育政策實施現況 有鑑於能源與環境相關教育議題之重要性,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節 能減碳政策,臺灣在 1998 年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中首度將溫室氣體減量 目標納入政策中,2008 年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行政院提出永續能源政 策綱領,宣示全面實施節能減碳的決心,並規劃了學校用電用油負成長, 以及 2015 年累計 7%的節約能資源目標,在相關的配套措施方面,則提 出紮根節能減碳環境教育,推動全民教育宣導及永續綠校園等願景。同 年 8 月 6 日,行政院核定實施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更具 體地設定學校節約能資源之目標與實施辦法。表 2-1 列出臺灣節能減碳 政策之實施,及與節能減碳教育相關之部分。. 26.

(41) 表 2-1 年度. 臺灣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內容 節能減碳政策. 節能減碳教育相關內容 第四次修正臺灣地區能源政策,將「推動 教育宣導」納入六大政策方針之一,普及 各級學校能源教育,提高學生能源素養並. 臺灣地區能源政策 1996. 培養正確節能觀念習慣,同時積極培養各 及執行措施 級能源教育師資、規劃課程、發展教材與 教學活動設計。除此之外,也要推展社會 能源教育,增進全民對開源節流的共識。 將「加強能源教育宣導」納入行動方案, 包含「學校節約能源教育」、「產業節約能 源訓練」及「社會大眾節能宣導」等三項。 在高中職及國中小學部分,推動「加強國 第一次全國. 1998. 民中小學推動能源教育實施計畫」 ,推動融 能源會議 入式能源教育;在大專校院部分,則建立 通識課程教師人才檔,編訂通識教材,舉 辦研習會,促進正確觀念與使用常識的交 流。 擴大推動對全民溫室氣體減量之教育與宣 導,將溫室氣體減量、能源管理等相關主 題融入學前教育、國中小、高中職、大專 第二次全國. 2005. 院校課程。結合永續校園計畫將能源教育 能源會議 納入實施重點。補助或委託民間團體及大 專院校辦理相關推廣活動。規劃國家型能 源科技發展計畫。 (續下頁) 27.

(42) 年度. 節能減碳政策. 節能減碳教育相關內容 1.. 加強環境及永續發展教育計劃與評 量:各級學校課程綱領設計融入永續發 展思維,利用課程內容及學分設計與公 民參與制度相結合,鼓勵學生志願性社 會參與。. 2006. 國家永續發展會議 2.. 建立永續生活型態及推廣永續校園:制 定永續校園的標準,師生共同參加學校 永續計畫,校外教學、食品販售、餐具、 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等校園活動朝 向永續生活型態發展。. 紮根節能減碳環境教育,推動全民教育宣 導及永續綠校園,做法包括: 1.. 推動全民節能減碳運動,宣導全民朝 「一人一天減少一公斤碳足跡」努力。. 2008.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2.. 從中央、地方政府到鄉鎮村里,自機關 學校到企業及民間團體,發揮組織動員 能量,推動無碳消費習慣,建構低碳及 循環型社會。. 推動全民減碳運動,做法包括: 1. 2008. 完成全國 162 所大專校院、330 所高級.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中等學校及 59 所國民中小學各校之電. 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力健檢手冊。 2.. 結合國際減碳議題,辦理全國性節約能 源推廣及宣導活動。 (續下頁) 28.

(43) 年度. 節能減碳政策. 節能減碳教育相關內容 訂定國家節能減碳總目標,加速落實各部 門節能減碳策略措施並實踐分年目標,藉 由政策全面引導低碳經濟發展,並形塑節. 國家節能減碳 2010. 能減碳社會。計畫共有十大標竿方案,包 總計畫 含 35 項標竿型計畫及 75 項重點推動項 目。 「深化節能減碳教育」是十大標竿方案 內容之一。 環境教育法自 2011 年 6 月 5 日開始實施, 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 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 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 2011. 環境教育法 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環 境教育法第 19 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所 有師生均應於每年參加 4 小時以上環境教 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目前最值得注意的當屬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是在 2009 年 11 月 20 日馬總統聽取「節能減碳專案報告-我國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措施與發展 遠景」簡報會議指示之後,成立「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 ,以綜整目前 各級機關相關節能減碳計畫,結合相關部會規劃「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 , 訂定國家節能減碳總目標。各部會依國家總目標訂定業管部門之分年目 標、期程、分工及執行與宣導溝通計畫,藉由各部門分年目標的實踐, 累積達成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其中節能減碳教育的部分由教育部承 29.

(44) 接,2011 年公佈其推動成效如下列六點所示: 一、. 2011 年核定補助 38 所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校園能資源管理及環 境安全衛生。. 二、. 藉由校園節能減碳輔導團辦理電力健檢學校(2007~2010 年共 完成 551 所)追蹤。. 三、. 2011 年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核定補助 40 所學校,建立永續生活 型態及推廣永續校園,包括再生能源應用(風力、太陽能等) 、 節約能源設計與管理監控措施及節水措施規劃等。. 四、. 2011 年度上半年完成 36 所大學院校校園環境與安全管理現況 調查暨績效評鑑。. 五、. 至 2011 年 7 月,校園能源暨溫室氣體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990 人 次。. 六、. 2010 年底核定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永續發展通識課程 30 門。. 除了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之外,2011 年發布之環境教育法更是推動 環境保護的重要推手,為了讓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到學校教育、生活教育 和社會教育,環境教育法第十九條規定,凡是各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 構、高中以下學校以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的財團法人,其職員 及學生,每年都必須參加四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課程為 透過演講、討論、實驗、實習、網路學習、體驗、參訪、戶外學習、影 片觀賞及實作等方式,每次實施四小時。然而,環境教育法在教育體制 中獨漏大專校院。依憲法保障大學自主精神,此法並未將大專校院納入 強制性之規定,而是由大專校院自行規劃辦理相關環境教育,政府則藉 由各種獎勵、輔導等措施,協助大專院校推動環境教育工作。. 30.

(45) 參、學校教育相關節能減碳計畫實施現況 節能減碳政策之推動,帶動節能減碳教育之推行,政府鼓勵各級學 校規劃能源教育課程,並設立大專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及 K12 能 源教育推動中心(教育部,2010) ,透過學校給予能源教育之涵育,建立 學生節能減碳素養,培養正視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的習慣,進而擴張到 全民能源教育的策略,建立全民的節能減碳思想與行為。 研究者整理大專校院相關節能減碳計畫之計畫內容與實施現況說明 如下: 一、大專校院及高級中等學校校園節約能源管理輔導團計畫(教育部) (一)計畫內容 掌控校園即時用電情況,記錄分析用電資訊,提供決策參考基 準資料,提升校園用電效率。配合教育部撥款補助各校改善節能資 源設施情形,進行輔導追蹤工作,使各校在人員與設備之運作均能 有效提升。規劃學校自主化管理辦法,提供完整管理機制並落實於 教育面,建立節約能源理念深植於校園進而推廣於社會。 (二)實施現況 逐年完成大專校院高中職及國民中小學之電力健檢手冊,完成 電力健檢校數合計 556 所學校(大專校院 164 所、高中職 333 所、 國中 25 及國小 34 所等) ,並就契約容量、用電度數、用電費用、電 價、功率因數、EUI、單位人數-樓地板面積之用電量、超約次數、 每人用電量之數值加以分析。每年辦理在職訓練校園節能宣導及教 育訓練,以協助學校自主管理作業之進行,並發行低碳節能校園生 活報。 二、跨領域綠色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教育部) (一)計畫內容 31.

(46) 為鼓勵各大專校院培育綠色科技整合應用人才,各校可向教育 部申請計畫補助發展綠色科技學程(依各校特色建構綠色科技學程, 至少六門至八門課) ,或推動綠色科技創意系列活動或競賽(對象為 全國大專校院學生)。 (二)實施現況 發展特定主題綠色科技學程以補助 15 至 17 案為原則,每年每 案最高補助新台幣 100 萬元,績效優良之學校,則協助計畫推動辦 公室整合執行同樣主題之各校教材;推動綠色科技創意系列活動或 競賽,總計補助一案;辦理暑期綠色科技大專生研習營,總計補助 一案;另外還有推動特定主題綠色科技之產學合作個案。 三、臺灣綠色大學校院啟動、管理與前瞻規劃計畫(教育部) (一)計畫內容 建立臺灣推動綠色大學之整體規劃方向與時程,瞭解各大學對 於綠色大學的看法與準備,也讓各大學瞭解綠色大學的概念,建構 綠色大學指標系統,作為未來評鑑之基礎。同時,提昇落實大學的 環境教育功能,並成為各層級永續校園的示範基地與專業中心。 (二)實施現況 透過訪談、座談、調查、舉辦國際研討會等活動執行計畫,瞭 解臺灣各大學對於綠色大學的看法與準備,也讓各大學瞭解綠色大 學的概念,並且製作「大學減碳手冊」以供學校操作參考。 臺灣首批獲選綠色大學示範學校,包含義守大學、元智大學、 高雄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嘉義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南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清雲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慈濟大學、臺北醫 學大學、中正大學等 13 所大學,並在世界環境日前夕簽署國際公認 實踐永續發展的「塔樂禮宣言」 (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 ,象徵將 32.

(47) 朝環保及永續發展的方向努力。 四、大專校院辦理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調適通識課程及學分學程計畫, 及數位學習課程示範課程(教育部) (一)計畫內容 為使各公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有認識、學習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 調適相關議題之機會,鼓勵大專校院提出永續發展、氣候變遷調適 通識教育課程或跨領域之氣候變遷調適學分學程,以提昇學生的永 續發展或氣候變遷調適素養,並培育具氣候變遷調適專業知能之人 才。 (二)實施現況 在大專校院辦理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調適通識課程及學分學程 計畫的部分,101 年度共補助 51 門永續發展或氣候變遷調適通識教 育課程,以及 4 案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調學分學程;102 年度共補 助 78 門永續發展或氣候變遷調適通識教育課程。為促進教師教學經 驗的交流,定期舉辦成果發表會。 五、「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數位學習課程計畫 (一)計畫內容 藉由網路多媒體、資訊收集分析及資訊分享等技術,結合環境 教育課程教材蒐集整理、編製、並結合適宜網路學習的教學設計, 架構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數位學習示範課程,並建置「環境變遷與 永續發展」網站,做為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課程之推廣、應用與示 範,並提供各大專院校開設與建置數位學習課程的參考。從瞭解與 覺知環境教育的內涵,進而觸發真正的環境關懷與行動。 (二)實施現況 建置以「環境教育」內涵為中心,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為主 33.

(48) 題的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數位學習網站,包括探索實作區、概念知 識區及學習策略區。共開發 100 小時自學教材,含 20 概念知識單元、 4 個學習策略單元以及 4 個探索實作單元。課程提供大專校院教師 更便利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在線上進行自我學習。除此之 外,教育部也推動大專校院通識課程數位教材推廣及教學應用計畫, 協助教師將課程應用在教學上,並邀請教師分享教學成果,經驗分 享交流。 六、「能源與環境科技」非制式教育計畫(國科會科教處) (一)計畫內容 為落實行政院「節能減碳」施政方針,行政院科教處推動「能 源與環境科技」非制式教育計畫,開放研究人員申請計畫補助,規 劃科學探究活動或志工巡迴教育推廣活動。希望經由創新的活動計 畫內容、有理論基礎的大眾科學活動設計、以及具體有效的成果評 估計畫,培養一般國民應有的「節能減碳」核心素養-正確知識、 正向情緒、行動意向。 (二)實施現況 共計補助 17 案,分為實務體驗活動、多元競賽活動及志工巡迴 教育推廣活動等三種類型,來推廣節能減碳教育,執行期間為期一 年。 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教育部、國科會、環保署) (一)計畫內容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是國科會所推動的第十個國家型計畫,第 一期執行期程為 2009 至 2013 年,主要目的在整合國內能源相關研 究資源,以擬定國內能源科技及能源政策的發展方向。該計畫由能 源技術、節能減碳、能源科技策略和人才培育等四分項,以及淨煤、 34.

(49) 離岸風力、智慧電網、核能等四個主軸計畫組成,此外尚有數個任 務型導向的主軸計畫在規劃中,分別開放研究人員申請計畫補助, 期能提升能源自主與安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開創能源產業、提 升能源使用效率及改變能源使用結構。 (二)實施現況 人才培育分項以節能減碳為主軸,強調透過教育以提升全民之 節能減碳素養,以及推動節能減碳教育,並加強人才培育。其成果 包括: 1.. 深化 K-12 能源教育、協助學校課程與環境安全發展:成立 15 處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推動中心,區域涵蓋北中南東及離 島地區;完成國小至高中各階段節能減碳教育教學設計與課 程發展,共發展 339 套活動、教案與教具;共補助 40 校大專 校院開設「永續環境」為主軸的通識課程;邀集 15 所學校之 30 位學者組成節能輔導團,進行校園電力健檢輔導。. 2.. 提升國民「節能減碳」素養推廣活動、建立產業技術規範: 教育部與國科會合辦「節能減碳我最大-食衣住行育樂新生 活」體驗展,約有 5,000 人參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阿 波羅六號太陽能車參加「2010 美國太陽能車挑戰賽」比賽獲 第七;臺灣已成為全球第 11 個推動產品碳標籤制度的國家, 公告 33 項產品碳足跡計算能源類公用係數。. 3.. 國際合作與交流:主辦 2010 亞洲青少年能源創新發明展及 2010 Asia Tourism Forum;與紐西蘭進行觀光餐旅節能減碳教 育之研究合作;與加拿大進行能源模型教育之研究合作。. 八、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505 大專校園節電試辦計畫(教育部、國 科會、環保署) 35.

(50) (一)計畫內容 公私立大專院校及公立研究機構,及經國科會認可之財團法人 學術研究機構及醫療社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以目標導向整合性研究 計劃或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出申請,運用大專院校之教授、學生或 跨校合作,建構校園節電模式,以 5 年內達到節電全校所需電費 50% 為目標。 (二)實施現況 首度將此計畫納入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 102 年度節能減碳策略 之徵求計畫項目,以一年內校園至少節電 10%為目標。 九、永續校園(教育部) (一)計畫內容 以永續發展的環境為主題,輔導學校朝向永續發展的教學環境, 協助學校推動環境教育,以落實環境生活教育,並提昇環境教育的 品質與深度,實現環境永續發展。其項目在硬體面含括「生態環境 恢復與維護」以及「永續建築」兩大項目,協助各校永續校園環境 的打造。在軟體面則鼓勵各校對應校園環境改造,創造出各校教學 特色的教學教材。 (二)實施現況 永續校園補助之學校已遍及各縣市,在臺灣 319 個鄉鎮中已有 148 個鄉鎮有永續校園駐點,計有 618 校次,包括離島、原住民地 區及偏遠山區獲得永續校園補助。. 綜合上述與大專校院相關的節能減碳教育計畫,針對項目、執行單 位及內容簡要說明,茲整理如表 2-2 所示:.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its research foundation, added with dimension of perceived value as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隨著 TAM 陸續的修正,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還是影響資訊科技採用的兩項 重要因素,但過去研究顯示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兩項因素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行 為意向(Venkate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