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2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 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羅明屏 指導教授:鄭志富.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

(3)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101年6月 研 究 生:羅明屏 指導教授:鄭志富.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之預測力及社會 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之預測力。本研究對象為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三 年級學生,於2012年4月3日至4月20日,使用問卷調查法探討目前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 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共計發放478份問卷,有效回收 459份問卷。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進行 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多為男性,在規律且密集訓練下,多數選手有在全國 性競賽中奪牌的實力,學生在班級表現大多優異,然而大學學力測驗成績偏低,在 學科學習態度較不積極。 二、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最能感受到隊友支持,最能適應運動專長訓練,並且 最為滿意教練的領導方式。 三、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之學生性別、運動成就、訓練量、成績名次、參與學校課 後輔導、參加校外補習、課後自習會影響其社會支持知覺。 四、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之性別、運動成就、訓練量、成績名次、大學學力測 驗成績、參與學校課後輔導、參加校外補習、課後自習會影響其學習適應知覺。 五、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之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具有預測力,其中「同學支持」 變項之預測力最強。 六、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高三學生之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具有預 測力。其中「學習環境適應」變項之預測力最強。 基於上述結果,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相關人員可依此作為參考範疇,倘若體育 班學生們能擁有完整的社會支持體系、良好的學習適應情形,並且滿意體育班之學習課 程,有效達成「培養全人發展之優秀運動員儲備人才」之目標,俾利於未來國內競技運 動之發展。. 關鍵字:高中 (職) 體育班、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課程學習滿意度. iii.

(4) The Study of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Adaption,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June, 2012 Student:Lo, Ming-ping Advisor:Cheng, Chihg-f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rate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mong 12th-grade student-athletes in Taipei City in the month of April 2012. A total of 478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459 of which were vali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Most student-athletes were male who had regular and intensive training, and most of them had won medals in national competitions. In term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most of them had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class; however, their scores on the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were lower than expected, and they do not possess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s. 2. Most of the student-athletes perceived more support from their teammates, adapted the most in sports training, and were the most satisfied with the leadership of their coaches. 3. The gender, sports achievements, the amount of training, performance ranking in clas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tutor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cram schools would affect how student-athletes evaluate social support. 4. The gender, sports achievements, the amount of training, performance ranking in class,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score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tutor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cram schools would affect how student-athletes evaluate learning adaptability. 5. Social support was a good predictor for learning adaptability. The coaches’ support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6.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adaptability were good predictors for course satisfaction rate. The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daptability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serve as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coaches, school authorities, and so forth. Besides, with a complete social support system, good learning adaptabilities and great course satisfaction rates, student-athletes could learn in such a well-built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uture w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adaptability, course satisfaction rate iv.

(5) 謝. 誌. 在瑪雅人預言的 2012 世界末日這年,我終於終於終於要完成我的論文了…而這一 天的到來卻也讓我開始緊張,拜託拜託,今年不要世界末日啊!兩年的地獄生活終於要 解脫了,也該讓我享受一下人生吧!就在我想說,謝誌不就是幾分鐘可以解決的事,起 了個頭,卻殊不知該從何感謝起才好,突然覺得謝誌怎麼比論文還難寫…回想這一路走 到,要感謝太多太多人、事、物了…糟糕,我好怕謝誌寫得比論文還長…但林大萱有交 代要好好寫,這該如何是好…? 回首過往,之所以走上體育這不歸路,要感謝國小的體育老師。記得 8 歲那年,在 運動會中被阿榮與阿雄老師相中,便加入田徑隊。國中在沈偉仁教練的訓練下,於是一 頭栽進田徑運動,而高中就讀體育班的我,理所當然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視 為夢想,我的第一志願!然而大學推甄,在第二階段的失利,與師大擦身而過。但感謝 上帝,讓我在大四那年吃錯藥般的奮發唸書,於是 2010 年 4 月 14 日,我終於實現夢想 來到師大體育學系,開啟這兩年瘋狂的學術旅程,也感謝上帝讓我有就讀體育班的經驗, 使我更堅定要以體育班為論文主題。就在旅程要邁向尾聲的同時,我將逐一回顧,並且 一一致謝。 達成夢想固然開心,然而這股雀躍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在真正踏入師大研究所 後,才意識到研究所的生活與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兩年來的星期三晚上簡直就是人間烈 獄,根本不用睡覺…還記得俏皮師的體育研究法,每週考試就算了,選擇題有夠奸詐, 怎麼猜就怎麼錯,搞得像沒唸一樣。此外,寫不完的作業永遠是俏皮師眼中的牛肉湯麵, 始終煮不出牛肉也搔不到癢處,老是「竹竿到菜刀」…改回來的作業永遠是滿江紅,但 話說最需要研究的就其實是施老師那「獨到」的字跡,哈哈!還有阿龍的統計課,就已 經鴨子聽雷,卻也要每週考試,這堂課能順利過關,真要大大感謝巧怡學姐那專業的祖 傳秘笈。再來就是終極大魔王湯老師的運動社會學,厚厚一本英文,每個禮拜都要啃完, 啃完不打緊還要趕作業、做報告…看到老師比我們還認真的閱讀文獻、提出見解或是批 改作業,於是我找回了羞恥心,作業也一次次的進步,還記得拿到 A+++時,我錯愕到 糗態百出,但真的很開心!而最難熬的就屬寒冬中的國科會計畫,每年都讓「鄭派經營」 的大夥兒沒有平安夜、不過聖誕節,只有國科會。於是兩年的光景往往只能窩在研究室 中埋首電腦、水深火熱的渡過。痛苦的過程歷歷在目,此刻心中卻充滿感謝,感謝老師 們嚴格的要求、扎實的訓練以及嚴厲的教導,在老師們的堅持下,我在研究所課程中奠 定了做研究的基礎,並且在師大體育學系著實的成長。此外,也感謝系上隔周四晚上的 seminar,讓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從事學術、人際的交流,雖然每學期的個人發表著實惱人, 但在過程中卻能進步神速,獲得許多寶貴經驗。 研究所這兩年,最要感謝我最愛的鄭志富博士,謝謝老師願意收留我這個又吵又愛 亂,老愛穿涼鞋討罵的學生。感謝老師各方面嚴格的要求,強調邏輯的觀念,使我能如 期完成學位論文,並且順利畢業。不管是在家族發表或是在副校長室找老師討論,雖然 常常被老師又唸又罵,但是每當被罵完就有種騰雲駕霧的暢快感覺,表示經驗值又倍增 了不少。去年與老師討論研究主題,我想是最辛苦的時期,謝謝老師每星期一願意花時 間與我們討論,雖然總是被挑戰到無話可說,花好幾個禮拜想出來的題目,老師可能一 句話就把我們打道回府,來來回回間,挫折感十足,然而這樣的過程中,也逐漸瞭解到 老師的堅持以及架構研究主題的條件與方向。在撰寫論文中,每次看著老師改回來一大 v.

(6) 堆的紅色大圈圈、大叉叉,總是垂頭喪氣的走回研究室,很想口吐白沫直接死掉,但在 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也領悟了老師的用心良苦!當拿到「修改後 OK!」或是 Dr. Rich 珍貴的簽名時,總會高興的在副校長室外又叫又跳!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啊!再一次 由衷感謝老師的言教與身教,我將謹記在心! 論文的完成,當然要感謝過往研究者提供的豐富文獻,更感謝新北市 10 所高中 (職) 與臺北市 19 所高中 (職) 體育班三年級導師大力的協助,特別要感謝這 709 位學生願意 花時間填寫問卷,使我的研究能順利進行。更謝謝兩位口試委員對論文的指導,楊老師, 謝謝您當初建議我採用典型相關,雖然結果不甚理想而不採用此方法,然而這過程中使 我主動去摸索典型相關,也多學會一個統計方法!坤培老師,謝謝您過去對體育班的諸 多研究,讓我有許多的參考文獻,並提供過去的經驗及諸多想法,也建議我以不同的面 向去檢視學生的大學學力測驗成績,讓我有了新的發現。最最感謝老師們願意不厭其煩 的將這本厚厚的論文看完,並且給予最佳的建議! 在此,我要感謝研究所諸位老師的指導與教誨。俏皮師,謝謝您的體育研究法,讓 我的 seminar 有了頭緒,使我在碩一就學會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量化研究。最感謝您居 然二話不說地當我 seminar 的主持人 (其實老師也樂在其中是吧!哈!) ,簡直就是穿 上了防彈背心,無孔不入!雖然此舉被鄭老師罵個臭頭,但這樣的經歷,我想是絕無僅 有的!兩年來,與俏皮施的回憶甚多,一開始實在很怕您,但是從體育研究法的餵食賄 賂、東扯西聊、普攏公的馬殺雞,還有認真寫作業的精神,就這樣與老師拉近距離,謝 謝老師總是當我們的孩子王,帶我們遊山玩水、吃香喝辣的享受人生,甚至帶我去到了 蒙古國經歷了 10 天的奇遇記,對不起我亂跑走丟讓您生氣了,不過大哭完的悔過書, 老師要一直留著啦!另外,湯老師,感謝您很硬的運動社會學,許多議題都讓曾身為運 動員的我好感興趣,使我學會獨立思考,並勇於批判。謝謝您願意抽空與我聊體育班所 存在的問題、研究的方法等,也一直鼓勵著我,讓我更有信心也逐漸找到論文的方向。 也謝謝鄭門的大弟子蕭老師,亦師亦友的您總會與我們討論研究、關心我們的生活瑣事, 對我們的提問也有問必答。美燕老師,感謝您專業的統計課,不僅讓我學會操作 PASW 軟體外,也學會如何處理、分析資料,將數字化為文字。最後,楊志強老師,謝謝您出 神入化的統計課,強化我對於量表編製、因素分析等的重要觀念,幫助我解決論文中統 計的問題,並釐清典型相關的觀念及解釋方法,也謝謝老師不厭其煩的教我們使用 PASW、Amos 等軟體,使我在最後這半年愛上統計。 還記得要加入「鄭派經營」時,返老還童 (彤亘學長) 一直要把我打退堂鼓,不斷 質問我真的要進來嗎?感謝你的激將法,讓我更確信一定要進「鄭派經營」。當然,鄭 老師的門下可不好混,每每在家族中報告總是雙腳發麻,根本就比 seminar 還要令人緊 張,報告完畢沒有一次是可以全身而退,總是被轟的體無完膚,然而,經由這一次次的 洗禮,真的是略有長進,出去發表的內容不僅更加完整,發表時也格外有信心。因此, 我要感謝「鄭派經營」優秀的各位,能夠加入鄭門認識你們真好。首先,我要感謝我的 大學同學嘎逼,謝謝你硬拉著我去參加鄭門的考試,雖然寫到手快斷了,但很值得!從 沒想過大學沒講過幾句話的我們,居然一起渡過了研究所這兩年,不過我可是你的貴人 啊,還為了你賠上我親愛的相機先生 (硬要講) !再來要感謝我的直屬錦雀學姊,謝謝 妳在知道我要做體育班相關研究時,就立刻幫我安排了訪談,也謝謝昱叡學長給我許多 方向及資料。秀華學姊,謝謝妳時常關心我們的論文進度,帶我們去喝咖啡,為我指點 迷津、想辦法解決問題,此外,最感動的是每次報告完,總能拿到妳那滿滿的回饋還貼 心的附上加油打氣。俊成學長,謝謝你常關心我的論文,還在體育室陪我一起跑統計。 vi.

(7) 小亮學姊,妳知道的,在我心中妳有著重要地位,哈哈!謝謝妳在我第一個 seminar 統 計跑不出來的時候,百忙中還回學校幫我,也教我很多做人處事的態度,真的很愛妳! 哲君爸爸,哈真的很感謝你在我們碩二時讀博班,老是在研究室當我們的智慧通,三不 五時還要幫我們看文章改論文,謝謝你的論文一直陪伴著我,謝謝你總是會二話不說地 幫我解決問題,給我最好的建議,有你真好!鎮嘉學長,謝謝你的幫助,讓我順利考進 師大,碩一時也老是在幫我搞統計。也謝謝校章、建文、鴻森、宛靜、瑞成、彥霖、泳 璋、小胖、家銓、俊寬、林阿港、玉兒、冠葳及郁慧等鄭門學長姊過去的鼓勵及陪伴。 對了!佑宏,謝謝你常幫我吃東西,並且當我的口試紀錄。翁欣,謝謝你無條件地幫我 寫英摘,太感動了…換你們要加油了!身為「鄭派經營」的一員,真的好驕傲! 兩年來,最開心的就是擁有研究室這一群好夥伴。俞麟學長,謝謝你的指導,幫助 我順利的完成人生中第一個研究,通過第一個 seminar,寫出第一篇期刊文章!蔡明明, 謝謝你總是守著研究室,還陪我熬通霄想題目。巧婷,謝謝妳陪我在蒙古瘋狂,也一起 研究典型相關、修改論文。蘇恬恬,謝謝妳總是很講義氣的幫我,陪我在研究室搞到天 亮,還幫我檢查錯字,沒有妳怎麼得了啊!瑛蓮、品齊學姊,謝謝妳們的照顧與指導, 好愛妳們!也謝謝小鐵、小瑜、文瑄、俊佑、偉盛、阿湯等學長姊,還有大偉、俊源、 宜澤、韻璇、智瑋、冠亨、蘇珊、郭瑄瑄及蛋黃酥男孩等,謝謝你們給予的支持與陪伴! 能夠關關難過關關過,理當要感謝我們六小福的成員,這裡不用 APA 格式了吧, 就按照年齡來!哈,首先當然要感謝我們元老級的林大萱,謝謝妳老是滿頭大汗的在忙 seminar,還要默默的為小鬼們收拾研究室,因為我們老是喊不動,東西又愛亂丟,不過 妳好心會有好報的,泡泡羅已經看見妳今年將成為長官了!小岳哥,感謝你的鴻門宴, 打從認識你後,就想說以後晚餐都有著落了啊!謝謝小岳哥總是像老大哥的照顧我們, 還帶我們去冠軍教練家撒野,以後還要常常帶我們去吃吃喝喝嘿,還要記得開公司養我 們!楊鈞鈞,感謝妳總是帶麻麻的愛心水果來餵食我,和我一起發牢騷講五四三,總是 邀我們跟施門開心出遊,不過妳現在失寵了…哭哭,還有最喜歡妳叫阿屏來捏捏了啦! 蔡崑崑,感謝你是我的最佳保姆,老是盯著我一起去副校長室門外等老師、一起趕論文、 一起研究紅色大圈圈、一起想辦法弄到簽名…總之,有你在什麼都不用煩惱,也什麼都 不必知道!哈哈哈,我真的是靠你吃飯,一路打混摸魚的,蔡崑真的是太可靠了!陳偷 偷,感謝你在研究所開學前就和我做朋友,於是我們成為好夥伴。謝謝你總是很認真的 和我一起做報告、研究統計作業,陪我一起耍白痴、一起抱怨、一起努力,也謝謝你總 是很貼心的照顧白目的圓仔花!六小福,我真的很愛你們!!最後,我要感謝簡星星, 謝謝妳常陪伴我回家,星期五的晚上,我們總是在中山北路上大聲咆哮,亂罵一通,好 爽快!更謝謝妳在我論文告急時,兩肋插刀的出手相救!在師大的這兩年,感謝你們陪 伴我渡過頭很痛的統計課、一直考試的研究法、作業很多的社會學…一起為論文拼命、 一起鬧翻研究室、一起不睡覺的日子,是人生中難忘的回憶,擁有你們真的好幸福! 感謝所有陪伴我成長的老師、教練以及長輩,特別是沈偉仁教練、陳素梅老師、朱 芳德教練、陳嘉利教練以及王顯智老師。謝謝師長們過去的教導及帶領,謝謝老師們從 沒忘記我,這兩年來老師們給予的關懷、鼓勵以及支持,是我前進的力量。也謝謝師大 體育學系的秘書,謝謝您總是如此可愛,老是說我延畢,逗我開心!還有本慧秘書,您 的分機是我們的好朋友,謝謝您三不五時就得接到我們的來電,百忙中要安排我們拜見 老師、排定口試時間,並且為我們傳遞論文,還要撫慰我們在拿到被退回的論文時,那 一次次受傷的幼小心靈,真是辛苦您了!倪伯伯,謝謝您總是賣力的工作,給予我們整 潔乾淨的學習環境。 vii.

(8) 感謝輔仁大學運管「三姑六婆團」的各位,特別是下大雨,謝謝妳與我一同來到師 大打拼,從大學到研究所,是妳陪著我哭、陪著我笑,伴我渡過低潮,總是帶給我歡笑 與希望,也謝謝妳很愛我的肌肉,妳不會懂我有多愛妳!此外,吳宛拉、News、碰碰、 單身、曾佳佳、猴猴、佐丹奴、珮瑜、珮涵、Play,謝謝妳們總會貼心的送上關心及問 候,常常約我吃飯聊天。也要感謝林亞毛、趙元豬、翁雞恆、吳碰意、李阿雅、雞雞、 歐低,你們都是我這兩年來最佳娛樂好夥伴,更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感謝臺灣微軟第七屆「未來生涯體驗」的 Grace 媽以及實習生,陪我在忙忙碌碌中 渡過了碩一人生。特別謝謝 Pamela 我美麗的主管,還有最團結的 C 組以及 SMSP 的各 位。曉蓉、俐婷、書平、王乖、雅雯、雅莉、韻如、聖倫、虹伶、阿謙、鈺絜、大單、 心愉、吳熊、詩婷、小孔,謝謝你們常常與我分擔工作、分享生活、一起加油,使我有 更多的心力能夠專心於研究所的事務。 感謝尊賢教會的牧師、牧師娘及會友們,謝謝大家經常為我的論文禱告。特別是學 青團契的各位,書豪、妙音、上傑、怡均、原愛、嘟嘟、媛婷、媛雯、幸慈,謝謝你們 每個星期天送上的關心,也謝謝你們體諒我論文纏身,因此無法分擔花蓮短宣的事工。 在此,特別要感謝你過去的鼓勵、支持與陪伴,對於你所謂的未來,是我考上師大 的最大動力。謝謝你帶著我來到師大體育學系,雖然不懂你把我丟在這裡幹嘛,雖然曾 經迷惘到失去方向,雖然你沒能陪我走到最後,但我仍然感謝你。失去你的日子真的非 常痛苦,但也讓我成長不少、體悟甚多,學著認錯、道歉、反省以及珍惜,謝謝你讓我 的生命更加完整。雖然你已經走出了我的生命,但你永遠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角落…希 望你能實現夢想,永遠幸福快樂! 最後,要感謝我摯愛的家人,感謝爸爸、媽媽給我溫暖的家庭、完整的愛,提供我 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且辛苦的把倔強又白目的我拉拔長大。謝謝爸媽總是大力支持我做 任何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也讓我無後顧之憂的求學至今,更要容忍我讀研究所這段 時間的壞脾氣和不貼心。爸逼,謝謝您總要當我的鬧鐘叫我起床,關心我的課業、論文, 並且威逼利誘我好好唸書。媽咪,感謝您嚴格要求我的態度,並且無怨無悔的付出,不 管在研究室待到多晚,您總會煮我愛的菜等我回家,不管發生任何事,您也總會陪在我 身旁,研究問卷的整理工作也謝謝媽咪大力的幫忙!弟弟阿台,謝謝你總是聽命於我, 像哥哥般的照顧著我,又身兼哆啦 A 夢似的幫我解決任何疑難雜症,在我寫論文的煩悶 過程中,謝謝你帶我去挑戰嘉明湖,讓我重新注入活力後,能走更長更遠的路。姊姊雅 萱,謝謝妳總是幫我加油,給予我肯定及信心,一路陪伴我成長。感謝所有的親人在這 段時間給予的關心與鼓勵,是你們讓我更有勇氣面對困難及挑戰!真的很愛你們!! 感謝上帝,讓我擁有如此完整的社會支持體系,因此在研究所的兩年,有良好的學 習適應能力,此外,對於師大的課程學習也非常滿意,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出爐!真的 很感謝大家,在此,僅將此論文獻給親愛的師長、親友及夥伴們!謝謝你們! 謝謝我曾經練過好累又好無聊的田徑,讓我的人生如此精彩又特別;謝謝我過去傻 傻付出的努力,使我傻人有傻福的達成每個階段目標;最後的最後,要謝謝過去的我成 就今日的我,也提醒未來的我要更加積極努力!我將會秉持著運動員的精神、永不放棄 的態度繼續向前跑,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跑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羅明屏 謹誌 2012 年 8 月 viii.

(9)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論文授權書 ................................................................................................................................ ii 英文摘要 ................................................................................................................................... iii 中文摘要 ................................................................................................................................... iv 謝. 誌 .................................................................................................................................... v. 目. 次 ................................................................................................................................... ix. 表. 次 .................................................................................................................................. xii. 圖. 次 ................................................................................................................................ xv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 6 第六節 名詞解釋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各級學校體育班設立與發展之沿革 ................................................................ 8 第二節 高中 (職) 體育班發展與實務探討 ............................................................... 13 第三節 社會支持與相關研究 ...................................................................................... 28 第四節 學習適應與相關研究 ...................................................................................... 42 第五節 課程學習滿意度與相關研究 .......................................................................... 57 第六節 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 .................................................. 78 第七節 本章總結 .......................................................................................................... 82. ix.

(10) 目. 次.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8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8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8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88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 89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10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110.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12 第一節 樣本結構現況分析 ........................................................................................ 112 第二節 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 12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社會支持的差異情形 ........................................................ 14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習適應的差異情形 ........................................................ 158 第五節 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之預測情形 ................................................................ 178 第六節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之預測情形 ................................ 18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197 第一節 結論 ................................................................................................................ 197 第二節 建議 ................................................................................................................ 203. 參考文獻 ........................................................................................................... 206 中文文獻 ........................................................................................................................ 206 英文文獻 ........................................................................................................................ 218. x.

(11) 目. 次. 附錄 ................................................................................................................... 219 【附錄一】專家審查問卷 ............................................................................................ 219 【附錄二】專家審查問卷結果彙整表 ........................................................................ 233 【附錄三】預試問卷 .................................................................................................... 247 【附錄四】正式問卷 .................................................................................................... 254. 個人小傳 ........................................................................................................... 261. xi.

(12) 表. 次. 表 2-1. 體育班相關法令沿革一覽表................................................................................... 9. 表 2-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情形一覽表......................................................... 10. 表 2-3. 專任運動教練配置情形一覽表............................................................................. 11. 表 2-4.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分類及發展現況一覽表............................................. 11. 表 2-5.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推動重點一覽表................................................. 12. 表 2-6. 臺北市 100 學年度高中 (職) 體育班發展概況一覽表 ...................................... 15. 表 2-7. 高中 (職) 體育班發展與現況調查相關文獻一覽表 .......................................... 16. 表 2-8. 高中 (職) 體育班學習適應相關文獻一覽表 ...................................................... 16. 表 2-9. 高中 (職) 體育班學習情況相關文獻一覽表 ...................................................... 17. 表 2-10 高中 (職) 體育班生涯發展相關文獻一覽表 ...................................................... 17 表 2-11 高中 (職) 體育班課程相關文獻一覽表 .............................................................. 17 表 2-12 高中 (職) 體育班其他相關文獻一覽表 .............................................................. 17 表 2-13 體育班相關研究之背景變項內容一覽表............................................................. 19 表 2-14 體育班個人背景變項影響因素一覽表................................................................. 27 表 2-15 學生為主題的社會支持相關研究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 31 表 2-16 運動為主題的社會支持相關研究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 33 表 2-17 體育班為主題的社會支持相關研究一覽表......................................................... 36 表 2-18 學生為主題的社會支持相關研究分類一覽表..................................................... 38 表 2-19 運動為主題的社會支持相關研究分類一覽表..................................................... 39 表 2-20 學生為主題的社會支持來源一覽表..................................................................... 40 表 2-21 運動為主題的社會支持來源一覽表..................................................................... 41 表 2-22 學生為主題的學習適應相關研究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 46 表 2-23 體育班為主題的學習適應相關研究一覽表......................................................... 51 表 2-24 一般學習者學習適應內涵一覽表......................................................................... 54 表 2-25 體育班學習者學習適應內涵一覽表..................................................................... 55 表 2-26 滿意度定義一覽表................................................................................................. 63 表 2-27 學生為主題的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 67. xii.

(13) 表. 次. 表 2-28 運動為主題的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 68 表 2-29 體育班為主題的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一覽表..................................................... 72 表 2-30 一般學習者學習滿意度內涵一覽表..................................................................... 74 表 2-31 運動學習者學習滿意度內涵一覽表..................................................................... 75 表 2-32 體育班學習者學習滿意度內涵一覽表................................................................. 76 表 2-33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78 表 2-34 社會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80 表 2-35 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81 表 3-1. 各學校學生人數、問卷發放及回收數量統計一覽表......................................... 88. 表 3-2. 學生社會支持量表內容一覽表............................................................................. 90. 表 3-3. 學生學習適應量表內容一覽表............................................................................. 91. 表 3-4. 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內容一覽表................................................................. 93. 表 3-5. 預試問卷之調查學生人數統計一覽表................................................................. 95. 表 3-6.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96. 表 3-7.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96. 表 3-8.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97. 表 3-9. 內容效度專家學者審核名單一覽表..................................................................... 97. 表 3-10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98 表 3-11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 99 表 3-12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99 表 3-13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0 表 3-14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0 表 3-15 新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0 表 3-16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101 表 3-17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102 表 3-18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103 表 3-19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104. xiii.

(14) 表. 次. 表 3-20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105 表 3-21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效度分析摘要表........................... 107 表 3-22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8 表 3-23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8 表 3-24 臺北市體育班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1.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性別分析表 ........................................................ 113. 表 4-2.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運動專長分析表 ................................................ 114. 表 4-3.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運動成就分析表 ................................................ 114. 表 4-4.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每週訓練天數分析表 ........................................ 115. 表 4-5.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每天訓練時數分析表 ........................................ 115. 表 4-6.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段考之名次分析表 ............................................ 116. 表 4-7.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前五學期總成績之名次分析表 ........................ 116. 表 4-8.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參與大學學力測驗分析表 ................................ 116. 表 4-9.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 101 年大學學力測驗成績分析表 .................... 117. 表 4-10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參與課後輔導分析表 ........................................ 117 表 4-11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參與校外補習分析表 ........................................ 117 表 4-12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課後自習分析表 ................................................ 118 表 4-13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大學學力測驗成績與運動成就分析表 ............ 118 表 4-14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大學學力測驗成績與運動專長分析表 ............ 119 表 4-15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樣本結構彙整表 (併組資料) ........................... 120 表 4-16 社會支持狀況各構面分析表............................................................................... 126 表 4-17 社會支持之家人支持構面分析表....................................................................... 127 表 4-18 社會支持之隊友支持構面分析表....................................................................... 127 表 4-19 社會支持之同學支持構面分析表....................................................................... 127 表 4-20 社會支持之導師支持構面分析表....................................................................... 128 表 4-21 社會支持之教練支持構面分析表....................................................................... 128 表 4-22 學習適應狀況各構面分析表............................................................................... 129. xiv.

(15) 表. 次. 表 4-23 學習適應之學科學習適應構面分析表............................................................... 129 表 4-24 學習適應之專長訓練適應構面分析表............................................................... 130 表 4-25 學習適應之人際關係適應構面分析表............................................................... 130 表 4-26 學習適應之學習環境適應構面分析表............................................................... 131 表 4-27 課程學習滿意度狀況各構面分析表................................................................... 131 表 4-28 課程學習滿意度之課程內容構面分析表........................................................... 132 表 4-29 課程學習滿意度之教師教學構面分析表........................................................... 132 表 4-30 課程學習滿意度之行政服務構面分析表........................................................... 133 表 4-31 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環境設備構面分析表........................................................... 133 表 4-32 課程學習滿意度之教練領導構面分析表........................................................... 133 表 4-33 不同性別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2 表 4-34 不同運動專長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3 表 4-35 不同運動成就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4 表 4-36 每週不同訓練天數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5 表 4-37 每天不同訓練時數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6 表 4-38 不同學科段考名次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7 表 4-39 不同學期總成績名次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8 表 4-40 不同大學學力測驗成績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8 表 4-41 是否參與課後輔導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49 表 4-42 是否參與校外補習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50 表 4-43 不同課後自習時間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50 表 4-44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彙整表............................... 151 表 4-45 不同性別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58 表 4-46 不同運動專長對於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59 表 4-47 不同運動成就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0 表 4-48 每週不同訓練天數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1 表 4-49 每天不同訓練時數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2. xv.

(16) 表. 次. 表 4-50 不同學科段考名次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3 表 4-51 不同學期總成績的名次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4 表 4-52 不同大學學力測驗成績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5 表 4-53 是否參與課後輔導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5 表 4-54 是否參與校外補習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6 表 4-55 不同課後自習時間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67 表 4-56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學習適應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彙整表............................... 168 表 4-57 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之相關矩陣表................................................................... 179 表 4-58 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80 表 4-59 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各變項之迴歸診斷彙整表............................................... 180 表 4-60 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各變項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彙整表............................... 182 表 4-61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矩陣表................................... 188 表 4-62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89 表 4-63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各變項之迴歸診斷彙整表............... 189 表 4-64. 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對課程學習滿意度各變項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彙整表 .............................................................................................................................. 190. xvi.

(17) 第一章 緒論. 圖. 1.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86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87. xvii.

(18) 第一章 緒論. 第壹章. 1.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對於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 滿意度的感受程度,以及三者間的關係,研究結果可提供體育班相關單位作為管理之參 考依據。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研究重要性;第六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全球競技運動逐漸有向下紮根的趨勢,不僅展現在國際運動競賽中,更致 力於學校運動員的訓練管理。為了提升臺灣的運動競技實力,我國於民國 60 年代起陸 續於各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將各地區之優秀選手集中管理,施以系統性的運動訓練, 並且統一進行學科教學 (教育部,1987) ,期望有效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然而,體育班 學生在需要兼顧專長訓練與學業學習的情況下,往往導致學習適應不良,尤其以學業方 面的適應最為不良 (王光輝,2008;杜偉安,2004;林國棟,1984;林德齊,2008;陳 羿戎,2008;黃鳳君,2010;謝育臻,2011) 。過量的運動訓練,也使學生產生訓練困 擾,影響運動表現 (王光輝,2008;林德齊,2008) 。因此,學習適應的不良不僅降低 運動員學習品質,亦會影響優秀運動員的培育效能。為了提升體育班學生的學習適應, 除了相關單位應給予良好的學習環境,長期規劃、檢視體育班各領領域之課程,並落實 體育班訪視、評鑑等措施 (李昱叡,2011;蘇錦雀,2006) 等,當運動員在面臨挫折、 挑戰、壓力及困難等情況時,家人、朋友或重要他人更應提供生理、心理、訊息、工具 或物質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與援助,以減緩壓力,有效增進其適應能力 (Caplan, 1974) 。 爰此,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漫長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與推動、學校提供的資 源與環境等,身為體育班學生的重要他人及第一線人員亦扮演著舉足輕重之角色。 體育班成立多年來,已成功培育出許多優秀運動選手,使臺灣在競技體育方面確實 有所提升 (李昱叡,2011) 。在國際比賽中優秀的運動戰績,顯示出臺灣體育班存在的 價值以及重要性,然而要養成一位優秀運動員,是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大量的資源以及 全方位的支持與照護。運動員在訓練過中往往會遭逢低潮期或面臨運動傷害,並且有學 習上的困擾,因此,當學生處於困境、承受某些壓力時,家人、鄰居、朋友、同事和親.

(19) 第壹章 緒論. 2. 人等重要他人應提供幫助或採取因應的策略及方式 (Thoits, 1986) ,以降低其壓力,提 升適應力。除此之外,社會支持對於運動的行為、認知與情感上,往往具有正面影響, Lock 與 Wister 研究指出社會支持與運動參與有關,其中以來自家人及朋友的支持最重 要 (引自高超群,2011,頁 211) 。Leonard (1998) 指出運動參與者的重要他人諸如家庭、 同儕、學校、媒體、社區等對於運動參與者在機會與資源上有所影響。而適當與適度的 身體活動對生理、心理及人際關係發展非常重要,除了在生理層面上可協助體適能發展、 學習複雜的運動技巧外,在人際關係上,亦可以從運動的氛圍與情境中學習團隊合作、 互動相處等效益 (王宗吉,1996;Leonard, 1998) ,因此,重要他人應提供充足的機會 與資源,鼓勵並支持個體參與運動。 當個體獲得更多正面之社會支持時,其產生運動行為的比率越高 (鍾志強,2000) ; 反之,若缺乏社會支持,個體容易於現實環境中遭受阻礙,不僅僅影響運動行為,也容 易產生其他的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態度與成就上的改變 (戴嘉南,1996) 。國內研究顯 示,父母、教師、同儕將影響運動員參與運動 (蒲逸生,2005) ,而隊友支持則能擴大 訓練效益,增進團隊士氣 (程祈斌,2007;楊種發,2010) ,另外,不論何種類型的教 練支持對運動員都最具影響力 (洪煌佳、陳癸享,2010;潘國峰,2008) 。最重要的是, 社會支持可以正向影響運動表現 (李素箱、許吉越、許昭雅、楊種發,2010;林曉怡, 2005;程祈斌,2007) ,且社會支持體系越大時,能產生更大的能量協助個體抵抗外來 不良的影響,亦成為激發個體行為表現的驅動力 (Goetz & O'Farrell, 1999;LeBlanc & Tully, 2001) ,促進學習效能。顯示,社會支持為重要因素以支持運動員持續學習、參 與運動,並可將運動員推向更高的成就。因此,體育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能擁有完 整的社會支持體系,即幫助個體在心理上阻擋負面的外在訊息,給予正向的動力,維持 學習及訓練的動機,強化運動表現及學習適應能力。在臺灣,高中體育班已朝競技導向 發展,超時的訓練、大量的體能耗費、心靈上的疲憊、課業學習的困難等,皆為體育班 學生可能面臨之問題,運動員所承受的壓力應透過社會支持給予有形及無形的支援,以 適應課業學習、運動訓練、人際關係及學習環境等,使其持續參與運動,進而成為優秀 運動員。爰此,研究者欲探討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知覺家人、導師、教練、同 學及隊友於各方面的支持程度。 教育部 99 年統計,目前各級學校中共有 1,565 所體育班,規模日益龐大,眾多學生 選擇就讀體育班,期望成為優秀運動員。然而,體育班學生對學習適應的不良多年來飽.

(20) 第壹章 緒論. 3. 受詬病,對於學生與運動員的雙重角色,往往無法兼顧,過量的運動訓練導致學生選擇 放棄學業 (王光輝,2008;林德齊,2008) 。許多同學因為國中基礎不佳、自我努力不 足,造成體育班學生普遍都有學業適應不良的問題 (李坤培,2000;陳羿戎、王宗進, 2010;黃鳳君,2010) 。惡性循環下,同儕間往往不重視學業,上課時吵吵鬧鬧互相影 響學科學習 (黃鳳君,2010) ,學習意願低落,造成學業成績不佳 (蔡長啟,1984) 。 但值得關注的是,學生於就學階段期間缺乏吸收知識及培養其他技能,將影響到日後的 升學、生涯規劃及生涯轉換 (吳淑卿、解德春,2007;劉泰一、彭慧玲,2009) 。因此, 學生運動員無論遇到任何挫折、誘惑,都應執著於學業的加強,即使訓練再苦,也不應 該找任何理由放棄學業的追求,以培養更豐沛的知識與智慧 (陳鴻雁,2002) 。 此外,運動員的生命是短暫的,無論其是否願意繼續投入,限於生理因素與運動環 境的考量,終究必須從運動場上退休下來 (周文祥,1996) 。因此,李坤培 (2003b) 強 調,體育班應從「訓練觀點」轉化為「教育理念」 。洪嘉文、詹俊成 (2005) 也建議學校 重視體育班學生的學習教育與訓練,朝向全人教育之方向發展。學校應重視學生運動員 的基礎智能教育與運動專業訓練,如此將有助於學生日後持續運動生涯與繼續升學的均 衡發展 (林正洲,2004) 。當運動員在追求高運動競技表現的同時,不應忽視學習及培 養其他一技之長 (紀政,1984) ,多數運動員終將面臨學識與能力的考驗,若在求學階 段能自我督促、不放棄學習、加強自身專業,並培養人際關係的社交能力,方能擁有未 來職場所需的知能和條件 (陳羿戎、王宗進,2010) ,因此體育班學生在就學期間的學 習適應乃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運動人才培養上,由於青少年期間的職業化訓練,只訓練運動專長技能,僅強調 贏得獎牌,時常忽略了品德、態度與其他學習能力的培養 (彭臺臨,2009) 。因此,學 生運動員應有自我警覺之能力,在追求更高、更快、更遠的競技表現之餘,更應瞭解運 動的生態與環境,不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運動員終將面臨退役,倘若欠缺基本的學 習能力、人格教育、處事態度及人際關係等,未來將難以立足於社會 (張榮升,2010) 。 故身為體育班第一線的教育人員,對於運動員的全人教育及品格發展,運動教練、教師 均責無旁貸。此外,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小覷,同儕關係、學校資源、政府政策等也會直 接且間接地影響學生學習、升學及日後的生涯發展。爰此,研究者欲探討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於學習適應上之情形,本研究將學習適應分為四大面向,分別針對學科學習、 專項訓練、人際關係、學習環境適應方面進行深入之探討。.

(21) 第一章 緒論. 4. 研究指出,社會支持良好將可提升其學習滿意度 (韋祿恩,2009;許瑋真,2009; 張毓凌,2005;黃玉青,2010;曾楨昌,2011) ,且擁有良好的學習適應力亦可提升學 習滿意度,使學習達到最大效果 (黃美瑛,2006;歐珏吟,2008) 。顯示,社會支持及 學習適應皆能有效提升學習滿意程度。相關研究指出,體育班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中的 行政支援方面最不滿意,學校應加強高中專業課程之行政支援,給予彈性的經費 (魏玉 珍,2011) ,並輔以完善的訓練場地、器材及運動傷害防護設備等 (郭遐煒,2007) 。 在學業方面,則發現體育班學生對學科老師的教學態度取決於學生程度及參與度,太過 繁雜的內容會降低學生學習意願及學習效能 (魏玉珍,2011) 。建議教師採取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之方式以提升教學品質,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郭遐煒,2007;魏玉珍,2011) 。 重要的是,應定期瞭解學生對於體育班整體人、事、物、環境或氣氛的喜愛及滿意程度, 俾利於教學之檢討,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升體育班的整體效能。 過去,體育班課程規範不明確,以致體育班課程無所依循 (洪嘉文、詹俊成,2005; 蘇錦雀,2006) ,經過多年催生與規劃,教育部已於 97 年頒布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 些許學校已陸續實施,然而大多體育班目前仍依循高中課程標準予以授課,在如此制度 轉換的過渡時期中,本研究將探究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對課程學習滿意度之情 況,並將學習滿意度分為分為五大面向,分別針對課程內容、教師教學、教練領導、環 境設備及行政服務方面進行深入之探討。 1999 年教育局申請核准設立體育班之高級中學為臺灣省立高中 19 所、私立高中 2 所共 21 所,臺北市公立高中 4 所,高雄市公立高中 5 所,共計 30 所公私立高中設有體 育班 (李坤培,2000) 。過去十年來,全國高中 (職) 體育班成長的幅度相當驚人,設 有體育班的學校由民國 91 年的 65 所快速成長至 95 年的 117 所 (詹俊成,2002) ,學生 總人數也由 3,935 人增加至 7,947。截至 99 學年度高中 (職) 體育班共計 132 所,學生 總人數達 9,524 人,其中臺北市有 19 所高中 (職) 設有體育班,總人數為 1,529 人 (教 育部,2011) ,為全臺高中 (職) 體育班人數最多的城市。實有必要針對高中 (職) 體育 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做進一步的探討,並可提供臺北市教育局及學校相關單位參考。 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以上述背景為問題意識,欲探討各級學校體育班設立與發展 之沿革、高中 (職) 體育班發展之現況、社會支持情形、學習適應狀況及學生對課程學 習的滿意程度,綜整研究結果,提出未來改善方向及建議。.

(22) 第壹章 緒論.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 度之情況,同時比較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社會支持、學習適應之差異情形,於後進一步 分析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三者間之影響關係。透過本次研究結果,可 望協助臺北市體育班相關單位檢視學生對於就讀體育班之學習情形及感受,並以此做為 未來管理之參考依據。.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調查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 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情形,以提供學校行政教育主管單位及相關人 員做進一步瞭解及提供參考。課題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樣本結構現況為何? 二、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對社會支持認知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對學習適應認知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是否能有效預測學習適應?預測力為何? 六、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是否能有效預測課程學習滿意度? 預測力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分為對象範圍、時間範圍與主題範圍三部分。本研究對象以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範圍,以 98 學年度入學、100 學年度高中 (職) 體育班三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於 2012 年 3 月 5 日至 2012 年 3 月 24 日對新北市高中 (職) 體育 班三年級同學進行問卷之預試。2012 年 3 月 25 日至 2012 年 4 月 2 日進行信效度檢驗, 修改題項後,編定正式施測問卷。2012 年 4 月 3 日至 2012 年 4 月 20 日針對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且進行後續分析。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探討.

(23) 第壹章 緒論. 6. 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知覺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關係。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之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 100 學年度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不僅在 地理區隔因素無法類推至其他縣市之體育班學生,亦無法推論至臺北市其他年級之體育 班學生。 (二) 研究工具之限制 為求能全面地瞭解研究對象之心理認知情形,本研究則採用量化問卷方式作為研究 資料蒐集之工具,所得資料係為橫斷面的實證調查資料,因此所得結果僅能反應受試者 在一時間區隔內之心理知覺情形,無法掌握受試者在時間序列上的心理變化狀況。且不 可避免地,量化問卷之填答係屬受訪者自陳,由於研究者無法掌握受試者之心理認知與 個人知覺。就研究倫理而言,研究者不宜更不應影響受試者之填答,故僅能假定受試者 於進行問卷填答時皆據實回答,此為本研究方法之限制。.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研究者經由臺灣體育班領域相關文獻發現,關於體育班之相關研究多單方面探討學 習適應,對於體育班在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因此,本研究不僅從學術性或實 務性皆有其研究之必要性,其相關理由如下: 一、學術研究 國內對於體育班相關研究,大多探討就讀動機與專業術科學習滿意度的相關情形, 或是單獨針對學習適應、學習經驗、學習歷程進行研究,以社會支持對體育班學生之研 究並不多見,因此研究者試圖進行此研究。 二、實務應用 目前臺北市高中 (職) 有 19 所設有體育班,本研究成果可直接提供各臺北市高中 (職) 設有體育班之學校,作為往後改善與課程規劃之依據。亦可提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作為體育班學生學習成果評估之參考,以期永續經營。.

(24) 第壹章 緒論. 7.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高中 (職) 體育班 教育部為延續培養優秀運動人才,於 1988 年依據特殊教育法第十三條訂定「臺灣 省高級中學體育實驗班試辦計畫」,於高中成立體育專長班,目的在培養學生專項運動 之技能,對於具有優異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有系統的運動訓練,以培育身心健全之優 秀運動人才 (教育部,2005) 。本研究所指之高中 (職) 體育班是臺灣地區臺北市公私 立高級中等學校或職業學校,經教育主管機關核定設置的高中 (職) 體育班。 二、社會支持 House (1981) 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與他人或團體互動,從中得到情緒性、訊息 性、工具性與評價性支持,主要是個人與他人在實際社會場域中所進行的社會性互動過 程,產生追求目標的動力、滿足需求、支援及協助的作用,並強調支持必須由當事者自 我衡量。本研究中所指的社會支持為體育班學生透過與他人或團體的人際網絡,從中獲 得的情緒性及實際性的支持,以增加個人適應環境與解決壓力的能力。本研究將社會支 持分成「家人支持」、「隊友支持」、「同學支持」、「導師支持」、「教練支持」五大項。 三、學習適應 學習適應是指個人在學習歷程中,運用各種方法、策略,與環境取得和諧及調適的 狀態,以提高學習效能的能力 (李坤崇,1992) 。本研究所指的學習適應,為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在學習適應之情形,內容包括「學科學習適應」 、 「專項訓練適應」 、 「人際關 係適應」及「學習環境適應」四大項。 四、課程 本研究所指課程為體育班一般學科課程、體育專業課程及專項術科訓練課程。 五、學習滿意度 滿意度是一種相對的指標,通常定義為期待與實際情況間的差距。期待未被滿足時, 將產生不滿足的感覺;當期待被滿足時,則產生滿意的感覺 (韓春屏,2000) 。本研究 指的課程學習滿意度,為體育班學生對體育班整體課程實施的滿意程度,包括「課程內 容滿意度」 、 「教師教學滿意度」 、 「行政服務滿意度」 、 「環境設備滿意度」 、 「教練領導滿 意度」五大項。.

(2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貳章. 8.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藉由探討、分析以瞭解本研究主題與各變項之理論基礎,並透過相關研究 文獻之實證,釐清存在於臺北市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對於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 學習滿意度間的相關研究;換言之,即採文獻複合方式,俾形成發展本研究架構之依據。 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各級學校體育班設立與發展之沿革;第二節為高中 (職) 體 育班發展與實務探討;第三節為社會支持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學習適應與相關研究: 第五節為課程學習滿意度與相關研究;第六節為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度之關 係;第七節則為本章總結,綜整各節文獻探討之結果及發現。. 第一節 各級學校體育班設立與發展之沿革 體育班的設立,旨在集中管理具有運動才能之學生,以培育優秀運動人才。「運動 才能」意指在運動方面具有特殊性及天賦潛能,透過外在完備的學習環境,而發展出優 異的運動成就之能力 (詹俊成,2003) 。臺灣培育運動選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國中小 階段是以培養運動興趣與認知、奠定運動基本能力為主;高中 (職) 階段著重單項運動 潛能激發,接受系統性的運動訓練;大學階段是延續過去的養成訓練,並接受更專業之 運動訓練 (陳旅得,2008) 。因此,各級學校體育班的發展,對於提升與推展國家競技 運動水準相當重要。本節就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沿革及現況部份進行探討。 一、 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沿革 全球化的今日,競技運動實力不僅象徵著國力的興衰,更是先進國家的重要指標。 許多國家不惜砸下重金培育競技運動選手,並且爭相舉辦大型運動賽會,積極發展競技 運動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我國當然也不落人後,自60年代起積極培養優秀運 動員,培訓之政策亦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起先為運動代表隊形式,接著為重點發展項 目形式,再造就體育實驗班形式,最後發展成現今的體育班形式 (謝應裕,2006) ,將 具有運動潛力、特質之學生集中管理,實施系統性的專項訓練,期望能培育國家運動優 秀人才 (洪嘉文、詹俊成,2005) 。高中體育班自民國87年發展至今日,不僅奠定了我 國中學生競技運動的基礎,更是培育國家代表隊選手的搖籃 (蘇錦雀,2006) 。體育班.

(2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演變之過程,李昱叡 (2011) 則以年代劃分四個階段:民國60年起成立並規劃體育班, 民國70年代起試驗設置國民中小學體育班,民國80年代著手擴大辦理設置體育班,而民 國90年起則逐年推動體育班制度化工作。相關法令如表2-1所示。 表 2-1 體育班相關法令沿革一覽表 年代. 體育班相關法令. 第一階段:民國 60 年起規劃設立體育班 60年 「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計畫」 ,此為最早推動成立學校體育班之規劃記錄。 第二階段:民國 70 年代起試驗設置國民中小學體育班 74 年 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小學體育教育實驗班實施計畫」 ,設置實驗性體育教育班。 76 年 教育部公布「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明定音樂、美術、舞蹈與體育為特殊才能優異,其教 師員額編制依照「特殊教育設施設置標準」辦理,學校體育班屬於特殊教育之範疇。 79 年 教育部 (1990) 公布「國民中、小學體育班實施計畫」,將原本「實驗性質之體育教育班」正 式改制為「體育班」。 第三階段:民國 80 年代著手擴大辦理設置體育班 80 年 教育部著手規劃並推動「80 學年度擴大辦理國民小學體育班」相關計畫。 86 年 教育廳於 86 年頒布「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 87 年 教育部大幅修正「特殊教育法」 ,學校體育班不再歸屬於特殊教育範疇。 87 年 臺灣省政府頒布「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及「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 班學生成績考查試辦計畫」 ,開始致力於高中體育班制度化規範。 第四階段:民國 90 年起逐年推動體育班制度化工作 93 年 教育部 (2004) 公布「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 ,規範高中成立體育班之應有標準。 94年 教育部 (2005) 公布「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 ,達成高中體育班分類及分級。 95年 教育部 (2006) 發布「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民國 96 年修正。 96年 教育部 (2007) 訂定「體育類高級中學及體育班免試入學作業要點」,明訂不考學科。 97年 教育部 (2008) 修正公布「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 ,建立補助機制。 97年 教育部 (2008)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自98學年度起著手實施。 99年 教育部 (2010) 訂定「體育班設置專任運動教練改善計畫」,期望未來修正國民體育法,賦予 體育班提高師資編制並設置專任運動教練之法源。 資料來源:補充整理自“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李昱叡,2011,學校體育, 122,頁44-46。. 近年來體育班選手在運動上的成就國人們也有目共睹,高中體育班已培育出許多優 秀運動員,舉凡基隆高中拿下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羽球單打與團體冠軍、基隆市立中山 高中於95至97年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鏈球冠軍,國立華僑中學男子排球隊在世界運 動會及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皆曾獲得冠軍殊榮,臺北縣立三民高中於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中,獲得110公尺跨欄金牌,高雄縣立仁武高中於2009年世界中學運動會,也曾拿下學 生運動會男子標槍金牌,如此優秀的運動戰績,顯示出臺灣體育班存在的價值以及重要 性 (李昱叡,2011) 。然而要養成一位優秀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充裕的經費、 大量的資源以及全方位的照護。.

(2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二、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 (一) 體育班之定位 體育班現有相關規定,包括「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 「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以及「各級學校體育實施 辦法」等,顯示國民中小學校體育班之定位,在於「培養具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之 運動潛力人才」;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之定位,則在「培養全人發展之優秀運動員儲備 人才」 (李昱叡,2011) 。 (二) 體育班基本概況 1. 體育班數量及學生人數 在「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中指出,體育班之設立以每年級一 班為原則,每班學生不得低於 15 人或超過 30 人 (教育部,1998) 。依據 99 學年度學校 體育統計年報顯示,目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計有 560 校設有 1,565 班體育班,佔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總校數 13.7 %,就讀學校體育班之學生計 3 萬 7,515 名,佔總學生數 1.2 %, 如表 2-2 所示。 表 2-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情形一覽表 學校 設有體育班 校數及學生數 層級 之學校數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總計. 校數 學生數 校數 學生數 校數 學生數 校數 學生數. 2,633 1,519,456 937 919,802 491 763,156 4,091 3,202,414. 157 8,865 271 19,124 132 9,526 560 37,515. 比率 (體育班之 學校數/總學校數) 5.90% 0.58% 28.92% 2.08% 26.88% 1.24% 13.68% 1.17%. 體育班 班級數. 每班學生 平均數. 390. 22.5. 778. 24.44. 397. 23.99. 1,565. 23.84. 資料來源:補充整理自”99 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教育部,2011,頁 18。. 由表 2-2 中得知,國中就讀體育班學生比率最多,為 2.08%,換言之,每 100 名學 生就有 2 名同學就讀體育班,相較於 98 學年度國中體育班學生佔 1.68%,可得知 99 學 年度國中體育班人數比率有所成長。整體而言,目前體育班所培育具「運動潛力人才及 優秀運動員儲備人才資格」之學生數,每 100 名學生中有 1.2 名就讀體育班。 2. 體育班專任運動教練設置情形 依據「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總計遴聘學校專.

(2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任運動教練 209 人 (含國立高中職) ,置於體育班者則有 130 人,如表 2-3 所示 (統計 截至 99 學年度第 1 學期) 。 表 2-3 專任運動教練配置情形一覽表 教育階段. 設置體育班學校. 未設置體育班學校. 合計. 國小 47 32 79 國中 39 26 65 高中(職) 44 21 65 總計 130 79 209 資料來源:補充整理自“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李昱叡,2011,學校體育, 122,頁48。. 3. 體育班運動分類情形 依據「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規定,體育班運動種類發展比照 我國競技運動於國際歷年競賽成就,歸納為以下三大類 (李昱叡,2011) 。現行發展 A 類運動之體育班共計有國小 96 校、國中 210 校及高中 85 校,整體現況詳如表 2-4 所示。 (1) A 類定義:具奧運及亞運奪牌實力之運動種類。種類為跆拳道、射箭、射擊、舉重、 桌球、羽球、柔道、壘球 (女) 、棒球、網球、高爾夫、田徑、游泳、體操 (14 種) 。 (2) B 類定義:具國際比賽競爭實力之奧運、亞運運動種類及本部推動之運動聯賽運動 種類。運動種類為軟式網球、空手道、手球、橄欖球、自由車、排球、擊劍、武術、 角力、拳擊、籃球、足球 (12 種) 。 (3) C 類定義:非屬 A 類及 B 類之奧運、亞運運動種類及其他具地方特色之運動種類。 運動種類為撞球、保齡球、曲棍球、運動舞蹈、現代五項、鐵人三項及具地方特色 之競賽種類。 表 2-4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分類及發展現況一覽表 國小 國中 級別. 高中. 總計. 96 210 85 391 A 類校數 B 類校數 62 133 75 270 C 類校數 13 62 33 108 資料來源:補充整理自“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李昱叡,2011,學校體育, 122,頁48。. (三) 體育班課程連貫發展現況 教育部 (1998) 在「臺灣省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中,對於體育班教學及 時數皆有明確的規定,然而,教育部 (2005) 於高中體育班問題評析中提出,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綱要、後期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及現行高級中學的課程標準,對體育班之課程規.

(2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2. 範不夠明確,以致體育班課程安排無所適從。另外,職業類科學校體育班,將體育班課 程以普通高中課程規劃,以配合學生升學上的需求,導致課程及師資難以安排,而這些 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改善。李昱叡 (2011) 表示,目前「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已於 97 年 12 月發布,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教育,主要目的為培養具備現代公民素養之 優秀運動人才,因此,除了延續國民教育階段性目標外,並以提高普通教育素質,促進 身心健康,且有效提升運動競技知能為核心理念。目前,高中體育班課程規劃已有適性 之規劃,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推動重點,如表 2-5 所示。 表 2-5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推動重點一覽表 序號 重點方向 各校應組成「體育班課程發展委員會」,根據學校的獨特性以發展運動特色,並規劃體育專業 課程及選修課程,審議特殊優秀運動選手個別化的課程、審查體育相關領域課程、自編學科教 學使用書籍、訂定競技專項運動綜合訓練課程計畫,並實施體育課程評鑑。 2 規劃體育專項術科,必修課程包括「專項運動體能訓練」及「專項運動技術」 ;選修課程為「體 育專業」,包含運動應用英語、運動科學概論、運動人文概論、專項運動戰術與運用、其他彈 性選修課程及競技運動綜合訓練,實際科目由各校依所設運動類別自行訂定,各類必修專項術 科應於總學分不變的原則下,自行調整學分數。 3 體育領域選修課程為「競技運動綜合訓練」,訂於寒、暑假中實施,每學分不得低於18節,寒 假以開設3學分為上限,暑假則以開設6學分為上限。特別要注意「競技運動綜合訓練」應完整 記錄學生之學習狀況與情形,作為綜合評斷學生學習成果與後續輔導之依據。 資料來源:補充整理自“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李昱叡,2011,學校體育, 122,頁48。 1. 臺灣各縣市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體育班,除了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 施總體課程,並且須遵循「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第八條「國 民中小學體育班之課程」 ,以每週十節課為原則安排專項術科課程。李昱叡 (2011) 表示, 專項術科的安排,須使用彈性學習節數,而正式課程的排定則仍依「課程綱要七大學習 領域學習節數百分比規範授課」的規定辦理專長訓練,然而,如此規定導致國民中小學 體育班在課程實施方面產生專項術科節數安排的困擾,造成總學習節數的時間分配不均、 鐘點費編列不足、專任教練與教師分工在課餘時間安排配課須協調等問題。此外,部分 學校往往借用健康與體育課程時數作為專長訓練課程,如此乃剝奪了學生運動學習的權 益,值得相關單位檢討與改進。 李昱叡 (2011) 也建議,高中體育班未來須依循課程綱要的三項重點,提供完善的 課程教材,有效啟發學生學習,促進學科學習與競技運動的均衡,以利學生的生涯發展; 國小為開發孩子大腦學習的黃金時期,國中則是奠定知識基礎的關鍵時期,國中、小學 校體育班有必要做謹慎的研議與規劃,使得課程連貫發展。期望體育班學生能五育並重, 並且有效學習,要讓會運動的孩子有著不簡單的大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體驗 學習 課後 支援..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