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學駕駛之基礎教育訓練課程研發-學習讀本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初學駕駛之基礎教育訓練課程研發-學習讀本篇"

Copied!
4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初學駕駛之基礎教育訓練課程研發

學習讀本篇

期末報告(定稿版)

委託單位: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研究單位:臺灣師範大學

民國 101 年 11 月 10 日

(2)

初學駕駛之基礎教育訓練課程研發

學習讀本篇

研究團隊:

蘇宜芬教授、宋曜廷教授、陳茹玲博士後研究員、

張新立教授、梁桂嘉教授、劉美慧教授、林大煜教授、

黃明月教授、陳菀蕙教授、羅孝賢教授、陳高村教授、

張貴琳博士後研究員、林育姿助理、阮淑雅助理、

楊傳億助理、陳姿妤助理、鄭厚綿助理、葉嘉穎助理、

陳允元助理、張柏恩助理、楊曉菁助理、李汯偉助理、

陳俊鴻助理、張雨霖助理、蘇育琳助理、林維駿助理

(3)

目 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1.1 前期計畫的發展、角色與定位... 1 1.2 本計畫與前期計畫之差異... 1 1.3 本計畫發展願景... 1 第二章 本計畫工作重點 ... 2 2.1 本期課綱的架構與發展... 2 2.1.1 工作小組之工作項目 ... 2 1.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 2 2.前期讀本分析... 3 3.擬定課綱修改原則... 3 4.本期課綱發展流程... 9 2.1.2 工作小組運作模式 ... 20 1.小組會議... 20 2.焦點團體... 20 2.1.3 審議小組之工作項目 ... 21 1.課綱審查程序... 21 2.課綱初級審查... 21 3.課綱次級審查... 21 4.期初報告會議後確定課綱內容... 23

(4)

2.1.4 審議小組運作模式... 23 2.2 讀本編寫、編輯與審查... 24 2.2.1 工作小組:編寫讀本的初步規劃 ... 24 1.根據課綱潤飾之讀本標題... 24 2.確定讀本編寫與版面設計原則... 25 3.規劃讀本編寫方式... 25 2.2.2 審議小組:檢核讀本標題與編寫原則之適切性 ... 25 2.2.3 建立讀本教材編輯之方法與流程... 25 2.2.4 確定課綱與讀本內容之過程... 26 1.編寫方式與過程... 27 2.審查流程... 28 2.2.5 三次讀本審查會議修改重點... 29 2.2.6 本期讀本之重要編寫與修改原則... 32 2.2.7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編審重點... 34 1.讀本編修重點... 34 2.書面審查意見... 37 2.2.8 期末審查後之讀本編審重點... 39 2.3 讀本實徵研究... 39 2.3.1 研究一:內容成分重要性評定 ... 40

1.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 40

2.重要性評定... 41

(5)

1.文本語言特徵分析... 43 2.文本適讀性分析... 49 2.3.3 研究三:讀者閱讀理解與興趣一 ... 52 1.新舊讀本比較... 52 2.新讀本閱讀態度研究... 53 3.知識理解測驗... 56 4.深度訪談... 57 2.3.4 研究四:讀者閱讀理解與興趣二 ... 59 1.讀本喜好態度研究... 59 2.深度訪談... 61 3.知識理解測驗... 63 2.3.5 討論... 63 2.4 教學指引... 63 2.5 試題規劃... 65 2.5.1 駕駛訓練學科測驗目的 ... 65 2.5.2 試題設計程序... 65 2.5.3 命題計畫... 65 2.5.4 選擇題命題原則... 68 2.5.5 實作題命題原則... 73 1.設計理念 ... 73 2.評量目標 ... 73 3.編製依據... 74

(6)

4.樣本試題設計概念及範例... 74 第三章 結 論 ... 78 參考文獻... 79 附件一 前期研究駕訓教育之學科課程讀本——修訂對照表 ... 附 1-1 附件二 期初報告審查意見回覆表 ... 附 2-1 附件三 期中報告讀本架構 ... 附 3-1 附件四 運研所工作報告之重要決議(100 年 5 月~101 年 3 月) . 附 4-1 附件五 工作團隊讀本審查會議意見回覆表 ... 附 5-1 附件六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覆表 ... 附 6-1 附件七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架構 ... 附 7-1 附件八 讀本書面審查意見回覆表 ... 附 8-1 附件九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表 ... 附 9-1 附件十 期末報告讀本修訂對照表 ... 附 10-1 附件十一 期末報告後修正讀本架構 ... 附 11-1 附件十二 期末報告定稿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附 12-1 附件十三 層級分析法問卷 ... 附 13-1 附件十四 重要性評定問卷 ... 附 14-1 附件十五 新舊讀本比較、新讀本閱讀態度研究量表 ... 附 15-1 附件十六 知識理解測驗一 ... 附 16-1

(7)

附件十七 讀本喜好態度研究量表 ... 附 17-1 附件十八 知識理解測驗二 ... 附 18-1 附件十九 教學指引 ... 附 19-1 附件二十 期末報告投影片 ... 附 20-1 圖索引 圖 1 課綱編擬原則 ...6 圖 2 讀本編寫原則 ...9 圖 3 課綱審查流程 ...21 圖 4 編審團隊分工 ...26 圖 5 教材編輯流程 ...26 圖 6 本計畫讀本分類 ...27 圖 7 專家諮詢之對象 ...28 圖 8 教材讀本審查之流程 ...29 圖 9 讀本編審流程 ...29 圖 10 讀本版面 ...36 圖 11 文本可讀性指標自動化分析系統 1.0...45 圖 12 文本適讀性分析架構 ...49 圖 13 布魯姆之教學目標分類 ...64 圖 14 實作測驗範例一 ...74 圖 15 實作測驗範例二 ...75 圖 16 實作測驗範例三 ...745 圖 17 實作測驗範例四 ...76 圖 18 實作測驗範例五 ...76 圖 19 實作測驗範例六 ...77

(8)

圖 20 實作測驗範例七 ...77 圖 21 實作測驗範例八 ...78 表索引 表 1 前期研究課程綱要 ...2 表 2 汽車駕駛篇修訂對照表 ...3 表 3 常見課程設計模式對照表 ...4 表 4 課程設計能力指標與對應原則 ...6 表5 結構性原則...7 表6 讀本編寫原則...8 表7 第一次調整課綱...10 表8 第二次調整課綱...11 表9 第三次調整課綱...12 表 10 本期課綱教學時數總表 ...14 表 11 本期課綱學習目標與教學時數 ...15 表 12 本期讀本預擬標題 ...24 表 13 讀本編寫重點 ...27 表 14 讀本審查會議之重要決議 ...29 表 15 本期研究讀本之重要修改原則 ...33 表 16 本期研究讀本之架構 ...34 表 17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版面設計說明 ...36 表 18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的重要修改原則 ...38 表 19 AHP 量表分析結果...40 表 20 汽車重要性評定量表分析結果 ...42 表 21 機車重要性評定量表分析結果 ...43 表 22 文章特徵分析刺激材料分類方式 ...44

(9)

表 23 文章特徵分析系統輸出報表(一) ...47 表 24 文章特徵分析系統輸出報表(二) ...48 表 25 文本適讀性分析結果 ...51 表 26 讀者端研究刪除數據 ...52 表 27 新舊讀本比較量表分析結果 ...53 表 28 新讀本閱讀態度量表分析結果 ...55 表 29 知識理解測驗出題比重分配表 ...56 表 30 深度訪談參與者基本資料 ...57 表31 深度訪談結果歸納表 ...58 表32 讀本喜好態度分析結果 ...60 表 33 深度訪談參與者基本資料 ...61 表34 深度訪談結果歸納表 ...62 表 35 課程設計能力指標與對應原則 ...64 表 36 前期計畫讀本汽、機車駕駛基礎教育訓練學科測驗之試題雙向細目表 67 表 37 本期計畫讀本汽、機車駕駛基礎教育訓練學科測驗之試題雙向細目表 68

(10)

摘要 本研究結合教育心理、課程設計、交通安全、測驗評量、視覺設計等專長學 者之專業,組成跨領域的讀本編輯與研究團隊,並透過嚴謹的審查制度,共同編 審出適合初學者需求的課程綱要與讀本。 在課程綱要的發展方面,強調結構原則、知識整合、實用性與問題解決。在 讀本設計方面,則以初學駕駛者的需求出發,力求章節結構清楚,文字簡明意賅, 以能清楚傳達概念為原則。此外,本研究也以高中、職學生為對象進行實徵研究, 並據此調整讀本的可讀性與適切性。本研究共發展學科課程綱要與對應教學指引、 汽機車學習讀本與對應教學投影片,以及命題計畫、試題設計流程與實作評量例 題。 本研究期藉此讀本傳遞給初學駕駛者正確的駕駛態度與技能,讓駕駛人對交 通系統及其元素、駕駛道德與安全駕駛的觀念能有整體的認識,能掌握交通系統 的運作特性、風險與相關規定,降低其在道路上發生事故的機率。同時,培養駕 駛人良好的道德與駕駛習慣,,增進我國道路駕駛之安全性,達到促進交通安全 的目標。

(11)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 of professionals, each bringing in their expertise from the field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 transportation safety, test evaluation, visual design in developing the course outlines and course readers exclusively designed for beginning learners. To arrive at a courseware that is well-suited for beginning learners, the course readers underwent rigorous peer-review and intensive revisions. In developing the course outline, emphasis were placed on structural principles, knowledge integration, practica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The course readers were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novice motorists through clearer chapter structures, and more understandable texts to clearly convey the principle concepts.

Furthermore, we conducted empirical studies on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readabi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course readers we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we obtained. Together, this team developed course outlines, corresponding teaching guidelines, course readers for driving automobiles, slides used for teaching, plans for test item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nd example item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course readers developed in the study were intended to guide novice motorists in developing both appropriate attitudes and skills in driving. By getting them acquainted with traffic system and its various components, the novice drivers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riving safety and driving morality. It is also through gaining a better of understanding of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erates and the risks and laws involved that good moral driving habits can be built, leading to reduced traffic accidents and enhanced overall road safety.

(12)

1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前期計畫的發展、角色與定位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前期「汽機車駕駛訓練之學科課程規劃、教材編製與筆試 題庫設計」研究案係透過系統化的分析、規劃、設計發展出一套教材,內容包含 讀本、教學資源、單元教案、測驗試題等,該計畫可提供教學者一套完整的教學 輔助資源。然而,鑒於國內交通法規修訂與駕駛環境改變,教材也必須與時俱進, 方可提供駕駛人合宜與正確的交通知識與觀念,因此,前期研究教材可進一步調 整與修正,以培養駕駛人養成良好駕駛習慣,建立安全、經濟、環保的駕駛環境。

1.2 本計畫與前期計畫之差異

本研究結合教育心理、課程設計、交通安全、測驗評量、視覺設計等專長學 者之專業,組成跨領域之讀本編輯與研究團隊,並組織嚴謹的審查制度,由各領 域的專家學者與工作團隊共同規劃、調整、編審出適合初學者需求之課程綱要與 教材讀本。 在前一期的三年計畫中,執行單位即曾邀請駕訓班及曾考機車駕照的大學生 與會,對於初學駕駛者之需求及常見問題提供意見,因此前期的三年計畫中即已 參酌駕訓班及機車初學駕駛的意見。本計畫之焦點團體除了蒐集專家學者之意見 外,亦納入大學部兼任助理、博士班兼任助理等已有考照經驗或未來即將考照者 的意見。 本計畫之讀本係根據研究目的,並根據課程設計、閱讀心理學與版面設計的 理論,同時徵詢交通領域專家所規劃、編撰而成,內容文字、插圖、版面設計都 較前期淺顯、精緻、易讀,使讀者較容易接受,以讓初學駕駛讀者也能自學獲取 相關知識。在讀本撰寫過程中及完成之後,也分次請高中、職學生試閱讀本,了 解讀本對初學讀者的適切性,並根據研究結果調整讀本內容。

1.3 本計畫發展願景

本研究期藉此讀本傳遞給初學駕駛者正確的駕駛態度與技能,讓駕駛人對道 路交通系統及其元素、駕駛道德與安全駕駛的觀念能擁有整體的認識與了解。同 時,培養駕駛人良好的道德與習慣,能掌握交通系統的運作特性、風險與相關規 定,降低其在道路上發生事故的機率。未來期可將本期讀本轉換成可量產發行的 商業成品,更普及於一般社會大眾的生活,以增進我國道路駕駛之安全性,達到 促進交通安全的目標。

(13)

2

第二章 本計畫工作重點

2.1 本期課綱的架構與發展

工作小組與審議小組執行本期課綱架構預擬,以及後續發展的工作。各自的 工作項目、運作模式,工作內容與執行進度說明如下。 2.1.1 工作小組之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包括: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前期讀本分析、擬定課綱修改原則與 本期課綱發展流程: 1.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 本研究根據課程設計、交通專業的角度切入,針對交通部運輸研究前期之讀本 進行分析,以期修訂出更完善、更符合學習需求的讀本。 前期研究提供國內汽車、機車駕駛訓練學科課程整體的基礎教學素材和試題雛 型,係以每個學科相同份量之目標發展而成,並未完整考慮初學者的需求。在 課綱方面,部分科目應根據所駕駛的車輛種類而有不同的處置作為,編撰時卻 未被納入考量,如汽、機車之防禦性駕駛行為應有差異,機車必須靠邊行駛, 汽車只需要在車道中央,以定線定速行駛,由此可知,汽車與機車在駕駛時應 使用的車道與交通規範不盡然完全相同。在讀本內容方面,部分圖例對於學習 該課題並沒有幫助,如「駕駛道德」篇中小故事的插圖(頁1-1-7至1-1-11)。 另外,部分內容太專業,並非初學者所需具備的基本知識,如「汽車基本結構 中」介紹煞車系統的種類及原理(頁1-1-10至1-1-13),說明太過瑣碎,卻忽 略了實用性。 表 1 前期研究課程綱要 整體而言,前期研究介紹的知識較瑣碎,而且對初學者太過專業,一般初學駕 駛者能獲得的學習助益不僅有限,甚至可能造成學習負擔。因此,本研究在重

(14)

3 新規劃課程時,以初學者為對象,再根據課綱內容的組織與結構性、知識的實 用性原則,重新調整,說明如下: (1)重視課綱內容的組織與結構性:根據人、交通工具與交通系統編排章節架 構,讓初學者能夠清楚了解整體交通環境的知識及關係。 (2)強調知識的實用性:統整初學者駕駛的車輛種類所需的知識,並根據日常 生活的各種突發狀況做調整,以便初學者遭遇狀況時能順利解決問題。 2.前期讀本分析 工作小組根據課程設計與讀本撰寫原則製作前期讀本修訂對照表,對「基本法 規與交通系統篇」、 「汽車駕駛篇」與「機車駕駛篇」逐篇做分析,逐一列舉 前期讀本的優、缺點,並對其內容架構、讀本文字敘述、圖文配置、照片處理 等方面,提出調整建議,茲列舉於表 2,詳細內容參照【附件一】修訂對照表。 表 2 汽車駕駛篇修訂對照表 3.擬定課綱修改原則 (1)常見課程設計模式說明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認為,課程設計的模式為其實際運作狀況的縮影, 或是理想運作狀況的呈現,藉以介紹、溝通或示範課程設計的藍圖,使未 來的課程設計行動獲得指引。本研究彙整文獻,歸納出:泰勒的目標模式、

(15)

4 瑞斯的歷時模式、史克北的情境模式與羅通的文化分析模式等四種常見課 程設計模式見表 3: 表 3 常見課程設計模式對照表 泰 勒 目標模式 瑞 斯 歷時模式 史克北 情境模式 羅 通 文化分析模式 特 色 1.折衷課程的立 場:學科學術傳 統取向、學生取 向、社會取向、 技術取向。 2.合理性的慎思 探討架構,包容 許多傳統觀點與 不同的意識型態 及理論假設,迎 合不同學派的論 點,提出明確的 架構。 3.系統性的課程 設計步驟 。 4.把課程目標跟 課程評鑑,視為 整個課程發展的 一部分,有助於 引導學習經驗的 規劃。 1.強調教育的方 式與教學過程, 而 不 是 教 育 內 容,且重視學習 者的主動學習與 教 師 的 專 業 思 考。 2.並未預先確定 具 體 的 教 育 目 標,且未硬性規 定學生學習的行 為結果。 3.能使學生接觸 具體的事物。 4.課堂中,學生 應處理具爭議性 的問題。 5.教師不應運用 其權威。 6.以討論作為探 究的方式。 7.尊重參與者意 見的分歧。 8. 教 師 是 引 導 者,而不是教導 者。 1.課程設計與發 展置於社會文化 架構中,學校教 師藉由提供學生 瞭解社會文化價 值、詮釋架構和 符 號 系 統 的 機 會,改良及轉變 其經驗。 2.構成要素 (1)分析情境:內 在因素加外在因 素。 (2)擬定目標。 (3) 設 計 教 與 學 的課程方案。 (4) 詮 釋 及 實 施 課程方案。 (5)評估及評鑑。 1.認為文化是一 個社會的整個生 活方式,應該透 過教育將文化的 重要部分傳遞給 下一代,因此, 要適當的選擇文 化中的重要價值 部分做為學校課 程。 2. 著 重 三 個 面 向 : 知 識 的 本 質、個別學生的 本 質 、 社 會 情 境。 缺 點 1.技術取向只強 調課程設計的效 率,對目標的合 理性及意識型態 的 問 題 避 而 不 1.歷程模式仍允 許有限度運用目 標模式。 2.對學生的評量 太過主觀。 1.未指出知識、 社會與學生個人 興趣等衝突時, 如何取捨。未提 供課程詳細規劃

(16)

5 談。 2.迷信科學化課 程發展的目標, 淪為技術取向與 冷酷無情的教育 形式。 3.目標模式採取 生產的教育觀, 學生有如原料, 課 程 有 如 生 產 線 , 學 校 如 工 廠,可能造成教 育 標 準 化 的 危 機。 4.目標模式的精 神在於管理與控 制,要求績效, 忽視人類解放、 自主、思考、判 斷 和 創 造 的 需 要。 3.歷程模式在課 程設計上十分依 賴教師的專業素 質。 的藍圖。 2.課程不利於中 下階層的學生, 太 重 視 社 會 需 求,忽略學生個 人興趣。 ◎資料來源:黃光雄、蔡清田《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1999 年。(本研究整 理) 黃政傑(1993)提出多項課程設計之原則:「學生利益優先原則、明智抉 擇原則、權力分配原則、整體原則、系統原則、合作原則、時代依存原則、 改變必然原則、時代促進原則、持續原則、各種改革並存原則、課程與人 員並重原則」十二項原則,確立了課程發展之主體性以及實用性,提供了 本研究課綱預擬與發展之基本方向。 本研究將其精簡、歸納為下列四種能力指標:「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由 日常生活導入學習的能力」、「強調知識整合的能力」與「重視並加強基礎 知識的能力」,其對應原則參照表 4。

(17)

6 表 4 課程設計能力指標與對應原則 能力指標 對應原則 強調解決問題 的能力 1.明智抉擇原則:充分尋找變通方案。 2.各種改革並存原則:容許各種不同改革原則存在。 由日常生活 導入學習的能力 1.時代依存原則:反映社會的需要。 2.改變必然原則:課程革新。 3.時代促進原則:適應、導致社會變遷。 強調知識 整合的能力 1.整體原則:採取整體觀點,視課程為完整且各部分 互相關聯的系統。 2.系統原則:先建立一套設計的模式,計畫各程序運 作有關的因素,例如:時間、個人資源、哲學等。 重視並加強 基礎知識的能力 1.學生利益優先:要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 2.權力分配原則:符合基本規定下,依照所屬學校特 性、學生資料、地方資源等去設計課程。 3.合作原則:集合具有課程設計所需能力的成員組成 團體,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教師等。 (本研究整理) (2)課綱編擬原則之確立 本課綱編擬、修改的基準,主要參考黃政傑之概念,整合學生利益優先、 明智抉擇、整體、系統、時代依存、時代促進等原則。本研究認為課綱編 擬宜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整合知識,增加解決問題能力,由日常生活切 入主題,以引起學習興趣。進而歸納出動機性、知識性、結構性與實用性 等課綱編擬原則,說明如下: 圖 1 課綱編擬原則 課綱編擬 原則

動機性

結構性

目的

意義

重要

連結性

一貫性

銜接性

實用性

知識性

(18)

7 ○1 動機性:明確說明學習「駕訓教育」的目的、意義與重要,強化學習課 程的動機與需要,引發學生對於課程活動之好奇。 ○2 知識性:重視並加強「駕訓教育」的基本常識,修正現有的概念及通則, 注意各主題內容是否為初學駕駛者必備知識。 ○3 結構性:掌握主要脈絡,建構清晰的交通常識核心概念。內容應依由易 而難、由簡而繁、由具體而抽象的層次,展現化繁為簡與以簡馭繁的思 考,不流於資料的堆疊,並注意各單元間的連結性、一貫性、銜接性, 結構性原則如表5。 表5 結構性原則 連結性 一貫性 銜接性 說 明 避免讀本內容只有零碎 技巧的累積,注意內部各 單元間的連結,以及與其 他學科的連結。 本 課 綱 配 合 公 民 教育課程內容,與 社會道德一致。 為 累 積 學 習 經 驗,各主題設計應 用練習題。 要 素 具體運用交通常識。 掌握「法規」、「道 德」等層面。 題 目 要 能 融 會 貫 通讀本之內容。 (本研究整理) ○4 實用性:內容安排由日常生活切入主題,以讀者現有的經驗為起點, 引起學習興趣。藉由日常生活的應用,達到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並反 映社會變遷事實,以及未來社會生活之需求。搭配圖照與實例介紹,循 序漸進,幫助讀者理解交通常識及其重要性。 (3)讀本編寫原則 本研究根據陳麗華(2008)歸納,編寫與設計一本優良的教材讀本,有其 必須依循的標準,其設計的主要標準為內容聚焦性、實務練習性,說明如 下: ○1 內容聚焦性:在理想的教科書中,照片、圖片、圖表、技巧活動、小標 題、複習、測驗、名詞說明表、地圖附錄等元件,不應該只是主課文的 輔助配件,而是跟主課文一樣聚焦在單元主題上。 ○2 實務應用性:理想的教科書會提供實務練習的題目或機會,讓學生消化 吸收、反思所學後,再延伸成新的理解。

(19)

8 除了設計標準外,為了增加文本的可讀性,編寫讀本時須遵循「可理解 性」、「內容專業性」、「教學適切性」與「引發動機性」四個原則,詳 細說明見表6與圖2。 表6 讀本編寫原則 可理解性 內容專業性 教學適切性 引發動機性 說 明 讀 本 設 計 的 可 理解程度。 讀 本 設 計 能 忠 實 呈 現 該 領 域 專 家 觀 點 的 程 度。 文 本 設 計 支 持 學 生 中 心 教 學 的程度。 文 本 設 計 能 引 發 學 習 動 機 的 程度。 主 題 字彙、句子、段 落 與 文 本 是 學 生熟悉的。 文 本 設 計 反 映 出 專 家 模 式 或 原則。 文 本 能 連 結 到 學 生 的 知 識 與 興趣, 組織主 題與事件,安排 讓 學 進 行 省 思 的情境,並擴展 成 為 一 個 探 究 的社群。 文 本 具 備 趣 味 性與教育性,一 方 面 引 起 學 生 閱讀興趣,一方 面 滿 足 求 知 慾,一方面擴展 視野。 要 素 設 計 中 只 有 極 少 數 個 別 分 立 的元素。修辭模 式是一致的、完 整的。 文 本 中 的 主 題 或 事 件 是 專 家 認為重要的。 部 分 主 題 與 事 件 是 學 生 熟 悉 的、感興趣的。 部 分 主 題 與 事 件 與 學 生 的 日 常 經 驗 息 息 相 關。 連結性 文 本 敘 寫 採 用 功能性策略。例 如:引言、轉折 銜接、結論、分 段主題句等。 文 本 的 結 構 關 係 與 專 家 認 可 的重要性一致。 文 本 的 結 構 是 靈活彈性的。例 如 : 矩 陣 、 階 層 、 樹 狀 分 支 圖 、 骨 牌 連 鎖 圖、論證、解說 等。 文 本 的 結 構 是 靈活彈性的。 (本研究整理)

(20)

9 圖 2 讀本編寫原則 4.本期課綱發展流程 本研究確立動機性、知識性、結構性與實用性等課綱編擬原則後,便著手發展 本期課綱。本期課綱發展流程,可分為:「預擬」、「分析」、「調整」與「確定」 四個階段。 (1)預擬課綱 工作小組團隊召開課綱規劃會議,就前期計畫所編擬之學科課程特性進行 分析,將前期讀本刪減、統整,接著預擬本期課綱。 (2)分析課綱 在預擬課綱後,工作小組以組成焦點團體的方式,確定課綱分析的原則、 架構、排序方法,以及刪減的原則,並就新擬定課綱內容的結構階層性是 否合理,份量與需求對成人讀者的適切性進行分析。 (3)調整課綱 工作小組根據課綱修訂的四個原則:動機性、知識性、結構性、實用性, 擬定與分析課綱後,經由審議小組提出審查意見,再逐層、逐項調整課綱。 為了符合心理學「Less is more hypothesis」(Goldowsky & Newport¸ 1993) 少就是多,能讓讀者簡單易懂,依循此課程設計原則的前提下,預擬課綱 過程經過三次大幅度的修改,以及數次的微調,三次調整之課綱見表 7、 表 8 與表 9,說明如下: ○1 第一次調整課綱 第一次大幅調整課綱,主要分為:「法規與道德篇」,重點為「駕駛人與 交通系統」;「法規與道德篇」,重點為「汽車駕駛」與「機車駕駛」。並 讀本編寫 原則 設計標準 共同原則 可理解性 內容專業性 教學適切性 內容聚焦性 實務應用性 引發動機性

(21)

10 各自根據基礎與進階的屬性,將學科教學內容做分類,詳見表 7。 表7 第一次調整課綱 篇 名 屬 性 學科教學單元 單元內容 法 規 與 道 德 篇 駕駛人與交 通系統 基 礎 1.交通法規 路權、號誌、規則、禮讓、 尊重、守法、秩序 2.駕駛道德 禮讓、尊重、守法、秩序 3.駕駛人生心理 生理、心理、藥物與酒精 進 階 4.交通事故處理 處理步驟、事故責任 駕 駛 知 能 篇 汽車駕駛 基 礎 1.基本概念 汽車基本結構、汽車操控技巧、 汽車突發狀況判斷及應變 2.市郊區道路駕駛 汽車安全駕駛行為、 汽車防禦駕駛行為 進 階 3. 高 速 道 路 及 特 殊氣候與環境駕駛 汽車安全駕駛行為、 汽車防禦駕駛行為 4.環保駕駛 汽車經濟且環保的駕駛行為 機車駕駛 基 礎 1.基本概念 機車基本結構、機車操控技巧、 機車突發狀況判斷及應變 2.市郊區道路駕駛 機車安全駕駛行為、 機車防禦駕駛行為 進 階 3. 高 速 道 路 及 特 殊氣候與環境駕駛 機車安全駕駛行為、 機車防禦駕駛行為 4.環保駕駛 機車經濟且環保的駕駛行為 ○2 第二次調整課綱 第二次調整課綱的重點,在於根據課綱編擬的動機性、知識性、結構性、 實用性的原則,將「法規與道德篇」的觀念融入「汽車駕駛讀本」與「機 車駕駛讀本」之中。兩本讀本皆分為「法規篇」、「構造篇」「駕駛篇」, 其下的單元內容與內容細項都相同,詳見表 8。

(22)

11 表8 第二次調整課綱 讀 本 篇 名 學科教學單元 單元內容 原 則 汽車 駕駛 讀本 法規篇 1.交通規範 與駕駛禮儀 路權(原則、判斷)、號誌(標 誌、標線、號誌、交通指揮人 員手勢)、事故/責任 (相關 法規、處理要領) 動 機 性 、 知 識 性 、 結 構 性 、 實用性 構造篇 2. 基 本 構 造 知 識 基本結構(元件、功能)、操 控技巧(駕駛技巧、環保駕 駛)、異常狀況(徵兆判斷、 處理) 駕駛篇 3.安全駕駛 道路(一般道路駕駛、高速道 路駕駛)、環境(特殊天候駕 駛、特殊路況駕駛) 4.防禦駕駛 道路(一般道路駕駛、高速道 路駕駛)、環境(特殊天候駕 駛、特殊路況駕駛) 機車 駕駛 讀本 法規篇 1.交通規範 與駕駛禮儀 路權、號誌、事故/責任 構造篇 2. 基 本 構 造 知 識 基本結構、操控技巧、異常狀 況 駕駛篇 3.安全駕駛 道路(一般道路駕駛、高速道 路駕駛)、環境(特殊天候駕 駛、特殊路況駕駛) 4.防禦駕駛 道路(一般道路駕駛、高速道 路駕駛)、環境(特殊天候駕 駛、特殊路況駕駛) ○3 第三次調整課綱 為了順應時代潮流,以及提倡大型重型機車的路權與安全駕駛的觀念, 第三次調整課綱的主要在「汽車駕駛讀本」與「機車駕駛讀本」之外, 新增「大型重型機車駕駛讀本」。三本讀本主要架構相同,分為「交通 法規與禮節篇」、「基本構造知識篇」、「安全駕駛篇」,其下的單元架構 相同,但根據實際駕駛車輛各自特性撰述。並結合兩次審查會議的結 果,以及交通領域專家羅孝賢教授、林大煜博士之書面意見,調整與修 正單元內容下的細項,詳見表 9。

(23)

12 表9 第三次調整課綱 讀本名稱 篇 名 單元名稱 1 單元名稱 2 汽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路 權 空間原則、時間原 則、優先原則 禮 節 平安駕駛、節能減碳 管 制 標誌、標線、號誌、 交通指揮人員手勢 事故處理與責任 處理要領、相關法規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部元件與功能、內 部元件與功能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輛駕駛 注意事項、環保駕駛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常發生 類型與應對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 一般道路、高快速道 路、緊急與特殊狀況 環 境 特殊天候駕駛、特殊 路況駕駛 機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路 權 空間原則、時間原 則、優先原則 禮 節 平安駕駛、節能減碳 管 制 標誌、標線、號誌、 交通指揮人員手勢 事故處理與責任 處理要領、相關法規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部元件與功能、內 部元件與功能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輛駕駛 動作及注意事項、環 保駕駛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常發生 類型與應對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 基本安全、進階安 全、緊急與特殊狀況 環 境 特殊天候駕駛、特殊 路況駕駛 路 權 空間原則、時間原

(24)

13 大型重型 機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則、優先原則 禮 節 平安駕駛、節能減碳 管 制 標誌、標線、號誌、 交通指揮人員手勢 事故處理與責任 處理要領、相關法規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部元件與功能、內 部元件與功能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輛駕駛 動作及注意事項、環 保駕駛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常發生 類型與應對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 一般道路、550cc 以 上大型重型機車行 駛快速(公)道路、 緊急與特殊狀況 環 境 特殊天候駕駛、特殊 路況駕駛 (4)確定課綱 本期課綱經過預擬課綱、分析課綱與調整課綱的過程,並且由交通、課程 專長領域專家審核通過後,規劃為「汽車駕駛篇」、「機車駕駛篇」、「大型 重型機車駕駛篇」三讀本,各讀本之單元名稱、學習目標與教學時數詳見 表 10、表 11:

(25)

14 表 10 本期課綱教學時數總表 讀本名稱 篇 名 教學時數 汽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路權、禮節、管制、事故處理與責任) 6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操控技巧、保養與維修) 3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環境) 6 機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路權、禮節、管制、事故處理與責任) 6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操控技巧、保養與維修) 3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環境) 6 大型重型 機車駕駛 交通法規與禮節篇 (路權、禮節、管制、事故處理與責任) 6 基本構造知識篇 (基本構造、操控技巧、保養與維修) 3 安全駕駛篇 (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環境) 6

(26)

15 表 11 本期課綱學習目標與教學時數 讀本名稱 篇 名 單元名稱 1 單元名稱 2 學習目標 教學時數 汽車駕駛 交 通 法 規 與禮節篇 路 權 空間原則、時 間原則、優先 原則 1.了解路權的 意義及原則 6 禮 節 平安駕駛、節 能減碳 1.認識平安駕 駛 2.加強環保駕 駛的理念 管 制 標誌、標線、 號誌、交通指 揮人員手勢 1.認識交通標 誌 2.認識交通標 線 3.認識交通號 誌 4.認識交通指 揮人員手勢 5.培養遵守交 通規則的習慣 事故處理與 責任 處理要領、相 關法規 1.認識現行交 通法規 2.說明事故發 生時的處理要 領 3.加強事故發 生時,對於行 政、民事及刑 事責任歸屬之 認知。 基 本 構 造 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 部 元 件 與 功能、內部元 件與功能 1.了解汽車的 基本構造 2.了解外部、 內部重要元件 與功能 3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 輛 駕 駛 注 意 事項、環保駕 1.說明行前檢 查的重要與步 驟

(27)

16 駛 2.強調正確的 汽車駕駛操控 技巧與觀念, 預防事故的發 生。 3.說明環保駕 駛對車輛本身 的益處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 常 發 生 類 型 與應對 1.強調定期保 養的觀念 2.介紹常發生 的異常狀況, 以及初步排除 障礙的方法 安 全 駕 駛 篇 道路安全與 防禦駕駛 一般道路、高 快速道路、緊 急 與 特 殊 狀 況 1.認識一般道 路之安全駕駛 2.說明行駛高 快速道路之注 意事項 3.培養處理緊 急與特殊狀況 的能力 6 環 境 特 殊 天 候 駕 駛、特殊路況 駕駛 1.學習應付特 殊天候、路況 的駕駛技巧 2.培養周遭環 境改變時解決 問題的能力 機車駕駛 交 通 法 規 與禮節篇 路 權 空間原則、時 間原則、優先 原則 1.了解路權的 意義及原則 6 禮 節 平安駕駛、節 能減碳 1.認識平安駕 駛 2.加強環保駕 駛的理念 管 制 標誌、標線、 號誌、交通指 1.認識交通標 誌

(28)

17 揮人員手勢 2.認識交通標 線 3.認識交通號 誌 4.認識交通指 揮人員手勢 5.培養遵守交 通規則的習慣 事故處理與 責任 處理要領、相 關法規 1.認識現行交 通法規 2.說明事故發 生時的處理要 領 3.加強事故發 生時,對於行 政、民事及刑 事責任歸屬之 認知。 基 本 構 造 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 部 元 件 與 功能、內部元 件與功能 1.了解機車的 基本構造 2.了解外部、 內部重要元件 與功能 3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 輛 駕 駛 動 作 及 注 意 事 項、環保駕駛 1.說明行前檢 查的重要與步 驟 2.強調正確的 機車駕駛操控 技巧與觀念, 預防事故的發 生。 3.說明環保駕 駛對車輛本身 的益處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 常 發 生 類 型 與應對 1.強調定期保 養的觀念 2.介紹常發生

(29)

18 的異常狀況, 以及初步排除 障礙的方法 安 全 駕 駛 篇 道路安全與 防禦駕駛 基本安全、進 階安全、緊急 與特殊狀況 1.認識一般道 路之基本安全 駕駛 2.認識其他常 見路況之安全 駕駛 3.培養處理緊 急與特殊狀況 的能力 6 環 境 特 殊 天 候 駕 駛、特殊路況 駕駛 1.學習應付特 殊天候、路況 的駕駛技巧 2.培養周遭環 境改變時解決 問題的能力 大型重型機 車駕駛 交 通 法 規 與禮節篇 路 權 空間原則、時 間原則、優先 原則 1.了解路權的 意義及原則 6 禮 節 平安駕駛、節 能減碳 1.認識平安駕 駛 2.加強環保駕 駛的理念 管 制 標誌、標線、 號誌、交通指 揮人員手勢 1.認識平安駕 駛 2.加強環保駕 駛的理念 事故處理與 責任 處理要領、相 關法規 1.認識現行交 通法規 2.說明事故發 生時的處理要 領 3.加強事故發 生時,對於行 政、民事及刑

(30)

19 事責任歸屬之 認知。 基 本 構 造 知識篇 基本構造 外 部 元 件 與 功能、內部元 件與功能 1.了解大型重 型機車的基本 構造 2.了解外部、 內部重要元件 與功能 3 操控技巧 行前檢查、車 輛 駕 駛 動 作 及 注 意 事 項、環保駕駛 1.說明行前檢 查的重要與步 驟 2.強調正確的 大型重型機車 駕駛操控技巧 與觀念,預防 事故的發生。 3.說明環保駕 駛對車輛本身 的益處 保養與維修 定期保養、異 常 發 生 類 型 與應對 1.強調定期保 養的觀念 2.介紹常發生 的異常狀況, 以及初步排除 障礙的方法 安 全 駕 駛 篇 道路安全與 防禦駕駛 一 般 道 路 、 550cc 以 上 大 型 重 型 機 車 行 駛 快 速 (公)道路、 緊 急 與 特 殊 狀況 1.認識一般道 路之安全駕駛 2.說明行駛高 快速道路之注 意事項 3.培養處理緊 急與特殊狀況 的能力 6 環 境 特 殊 天 候 駕 駛、特殊路況 駕駛 1.學習應付特 殊天候、路況 的駕駛技巧 2.培養周遭環

(31)

20 境改變時解決 問題的能力 2.1.2 工作小組運作模式 1.小組會議 (1)目的:完成主課綱架構、各學科讀本教材編輯、讀本教材審查、讀本教材 研究、讀本教材調整、測驗試題規劃等工作。 (2)成員:包括計畫主持人、交通領域專家與專兼任助理。其分工說明如下: ○1 計畫主持人:由蘇宜芬教授主持計畫。宋曜廷教授、張新立教授與陳茹 玲博士協同主持。 ○2 交通領域專家:由羅孝賢教授提供交通領域之專業意見,在預擬課綱的 階段,檢核課綱內容知識架構與正確性,並提供調整建議。每月至少諮 詢一次張新立、 羅孝賢教授的意見,預擬與修訂課綱期間,會議次數較 密集。 ○3 專兼任助理:本小組有兩位專任助理,由阮淑雅、楊傳億負責統籌、執 行計畫的行政程序與進行相關研究。兼任助理共有一名專業美編人員、 三名大學部學生、兩名中文系博士班學生、兩名工業教育系碩士班學生, 主要協助課綱元素的分析、讀本內容的編撰、修訂、編輯與排版,以及 其他支援性工作。 (3)會議頻率 工作小組內部每週兩次討論,三次助理工作會議;一次協同主持人討論。 每兩週與蘇宜芬、宋曜廷教授(校內專家諮詢)討論一次相關的進度。每 個月至少諮詢張新立、羅孝賢教授(校外交通領域專家諮詢)的意見一次。 2.焦點團體 焦點團體(focus group)指針對某特定問題或特定族群組成團體進行資料收 集,其優點為省時間,且以小團體訪談,易激發彼此間互動的情形,可談較廣 泛的議題,讓研究除了文獻的瞭解外,更可深入明確瞭解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 本研究以組成焦點團體進行課綱分析,就新擬定課綱內容的結構階層性是否合 理,份量與需求對成人讀者的適切性進行分析與修訂,並請交通領域專家張新 立教授、羅孝賢教授、陳菀蕙教授、林大煜教授、陳高村教授,課程設計專長 的劉美慧教授、黃明月教授確認預擬課綱,所涵蓋知識之正確性。

(32)

21 工作小組彙整各領域專家意見,對課綱進行調整後,再針對新擬課綱內容的結 構階層的合理性,份量與需求的適切性,再次進行課綱調整。 2.1.3 審議小組之工作項目 1.課綱審查程序 本研究邀請教育心理、學科領域等專家組成教材審查小組,負責審查教材編 輯小組預擬之課綱。根據本研究之進度規劃,從預擬課綱到課綱審查通過,流程 如下: 圖 3 課綱審查流程 2.課綱初級審查 審查重點為課綱之整體架構,內容適切性,以及涵蓋交通領域知識之正確性 與必要性,茲將課綱經初級審查後之重要決議說明如下: (1)確立讀本撰寫風格:讀本將以生動、活潑、易懂的方式呈現,編寫的基調 應注重教育的層面,以正面、寓教於樂的方式編寫,但也須交代不遵守規 則的後果。 (2)確定本期課綱分為「汽車駕駛」、「機車駕駛」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三 本讀本。讀本方面,為了順應潮流,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從「機車駕 駛」獨立,三本讀本主要架構相同,其中「法規」與「禮節」結構一樣, 但會根據不同車輛須遵守的行車規範作調整。「構造知識」與「安全駕駛」 則依據各自特性撰述。 (3)將「防禦駕駛」的觀念放在「安全駕駛」之下。 (4)課綱審查通過後,將預設讀者為中學程度,來思考讀本的編寫方式。 (5)讀本基本構造知識仍太過瑣碎,依據初學者該知道的交通知識,將讀本區 分為「必讀」與「選讀」兩類,太過艱深的內容列為「選讀」。 3.課綱次級審查 審查重點為再次確認課綱架構,檢核讀本的學科教學單元名稱,分為「交通 規範與禮節篇」、「基本構造知識篇」與「安全駕駛篇」三篇。

(33)

22 (1)交通規範與禮節篇(三本讀本原則相同) 根據「路權」、「禮節」、「管制」與「事故處理與責任」四個單元,敘述修 訂細項。 ○1 「路權」下的「優先原則」,新增「緊急車輛」。「路權」下的「空間原 則」的細項改為「行人在行人穿越道的優先原則」、「在正確的位置行 駛」、「車道使用」。「車道使用」下再分為「上坡路段」、「下坡路段」、「靠 山壁駕駛」。「優先原則」新增「幼童專用車等之優先路權」、「幹支道的 認定與優先原則」。 ○2 「禮儀」改成「禮節」。「禮節」下的「環保駕駛」改成「節能減碳」。 ○3「管制」下的「標誌」,「禁止」改為「禁制」。「號誌」下應細分為「行 車管制號誌」、「行人專用號誌」、「特種閃光號誌」、「車道管制號誌」、「行 人穿越道號誌」、「鐵路平交道號誌」、「盲人音響號誌」、「匝道管制號 誌」。(機車駕駛讀本不必有「匝道管制號誌」)「管制」下的「標誌」, 新增「輔助」。「標線」下只分「禁制」、「警告」、「指示」。「號誌」下「匝 道移控號誌」改為「匝道儀控號誌」。 ○4 「事故/責任」改成「事故處理與責任」,將「相關法規」與「處理要 領」的順序調換。「處理要領」下的順序改為「共同注意事項」、「無人 員傷亡」、「有人員傷亡」交換順序。 (2)基本構造知識篇 根據「基本構造」、「操控技巧」與「保養與維修」三個單元,敘述修改如 下: ○1 因為前期讀本的內容經過專家審核,「外部元件與功能」、「內部元件與功 能」的部分,本期讀本可先依據前期讀本的資料改寫,「內部元件與功能」 列選讀(三本讀本同步修改)。「機車駕駛讀本」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 讀本」「外部元件與功能」新增「離合器」,「煞車器與煞車拉桿」的碟式 與鼓式煞車列選讀。 ○2「機車駕駛讀本」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讀本」「操控技巧」的「行前檢 查」的「車體元件」下,新增「離合器」,「引擎聲」改「引擎」。「機車 駕駛讀本」之「車輛駕駛動作與注意事項」的「附載」下,「孩童附載」 改「人員附載」。 ○3 「異常處理」改成「保養與維修」。「保養與維修」的「異常發生類型與 應對」下,「爆胎」改「胎壓不足」,新增「機油不足」。「大型重型機車 駕駛讀本」再新增「水箱沒水」。 (3)安全駕駛篇 根據「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與「環境」兩個單元,敘述修改如下:

(34)

23 ○1 在「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一般道路」「進階安全」下,新增危險駕駛 行為一項,內涵為「酒駕」、「高齡駕駛」、「使用藥物」、「體力不支」、「情 緒」等細項。 ○2 「汽車駕駛讀本」之「道路安全與防禦駕駛」「一般道路」「基本安全」 「行進」下,「注意更前方車」改為「注意前方車」。「停車」下「禁止 占用殘障車位」改為「禁止占用身心障礙者車位」,並新增「手煞車」。 「進階安全」「危險駕駛行為」下新增「觀看影音資訊、導航系統,閱 讀書報」。「交岔路口」下「右轉」改為「左轉與右轉」。「緊急與特殊狀 況」下新增「爆胎」與「輪胎脫落」。 ○3 「機車駕駛讀本」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讀本」之「基本安全」「路邊 起駛」下,「注意更前方車」改為「注意前方車」,刪去「內輪差」。「進 階安全」「預知行車危險點」「其他車輛」下的「公車」、「貨車」之後, 都新增「內輪差」。 ○4「環境」「特殊天候駕駛」「可預知狀況」下新增「雪地駕駛」。(機車駕 駛讀本不需要)「機車駕駛讀本」與「大型重型機車駕駛讀本」「環境」 「特殊路況駕駛」「人為因素」下「油跡」改為「油漬」。「特殊路況駕 駛」「自然因素」下的「道路崎嶇」改為「道路不平」(機車駕駛讀本下 要再細分為「人孔蓋」、「坑洞」、「水花」)。「人為因素」下新增「坡道」、 「彎道」。 4.期初報告會議後確定課綱內容 本研究計畫教材的設計架構原為「汽車讀本」、「機車讀本」與「大型重型 機車讀本」。參照期初報告審查會議的審查意見,刪除「大型重型機車讀本」,較 為符合本計畫「初學駕駛」之定義,並將汽車駕駛人與一般機車騎士,在道路上 遇到 550cc 以上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時可能遇到的狀況,融入汽車與機車之讀本 中。 2.1.4 審議小組運作模式 1.目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科領域、測驗評量、社會行銷、視覺設計等專業知識, 審查讀本教材內容適當性、正確性、完整性與適讀性。 2.成員:工作小組加審議小組 3.開會頻率:兩個月一次 4.重要進度:100 年 5 月分課綱審查期間共舉行兩次會議,分別於 5 月 17 日分 析第一次課綱,進行初級審查。 5 月 24 日分析第二次課綱,進行次級審查。

2.2 讀本編寫、編輯與審查

2.2.1 工作小組:編寫讀本的初步規劃

(35)

24 工作小組參考前期計畫課程規劃內容及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邀請相關專 家,共同研擬能滿足初學汽車、機車駕駛學習者應具備的相關安全知識與技能等 學科主題範圍與內容,並依前項課程規劃結果,發展各科目之課程綱要、學習目 標、時數規劃、重點內容等。送教材審查小組審查確認後,便可發展編寫讀本之 初步規劃。 1.根據課綱潤飾之讀本標題 為了增加讀本的趣味性與易讀性,工作小組根據預擬課綱,發想各種有創意的 標題,並隨著課綱審查的過程不斷修訂,前後共修改三次。以期能以潤飾後的 文字,引發初學者的學習興趣,列表如表 12。 表 12 本期讀本預擬標題 表 12 本期讀本預擬標題 2.確定讀本編寫與版面設計原則 本研究參考黃政傑(1993)說法,歸納出課綱編擬的四原則:動機性、知識性、 結構性與實用性,並連結陳麗華(2008)所歸納,編寫讀本時應該注意的四個

(36)

25 重點,又根據林昆範〈引導閱讀的編排設計〉(2007)一文,歸納出版面設計 要配合文字內容調整風格的前提。除了重視版面與插圖的平衡、對比、和諧、 焦點與比例等原則外,仍須注意以下重點: (1)功能取向:不求藝術的完美表現,重視訊息的有效傳播。 (2)易讀性:注意字體大小、字距與行距、標題字體對比、照片大小。 (3)降低閱讀障礙:在編排時要注意視覺的動線,避免文字太小、圖片對比不 夠明顯。 (4)善用插畫的功能:加強初學者對讀本主題內容的印象,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或實作的步驟圖解,而利於學習。 工作小組參考前期計畫及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邀請相關專家,遵循各項讀本 編寫與版面設計原則,共同編輯、審查能滿足初學汽車、機車駕駛學習者應具 備的相關安全知識與技能等學科主題範圍與內容之讀本。再由工作團隊進一步 確認讀本內容之正確性,用詞遣字之嚴謹性、可閱讀性,以及圖說文字的適切 性,插畫與排版的美觀性。 3.規劃讀本編寫方式 編寫人員完全根據通過審查之課綱,撰寫新的讀本。撰寫時盡量根據「課綱元 素與讀本撰寫建議表」的建議,並同步發想配圖,思考圖文配置的問題,擬定 課後練習題目。如有引用網路上的資料(例如:交通安全網),另外附出處, 以方便查證。 文字敘述的方式依據各項編寫原則,以簡潔、明快的說明文為主。可視情況作 標題的美化與文句之潤飾,但遣詞用字要精確。如有用詞或用字上的問題,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準: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2.2 審議小組:檢核讀本標題與編寫原則之適切性 審查會議中決議課綱審查用專業術語,但可先做文字潤飾,將課綱標題改為 更生動、活潑的文字敘述,交通領域專家檢視無誤後,可作為編寫讀本時的參考。 潤飾過的課綱標題,有些未能精準表達讀本的內容,深入了解讀本涵蓋的知識, 再做修改。並請課程設計領域專家確認,編寫原則符合課綱編擬的四原則:動機 性、知識性、結構性與實用性。 2.2.3 建立讀本教材編輯之方法與流程 在工作小組團隊召開課綱規劃會議,就前期計畫所編擬之學科課程特性進行 分析,完成課綱修訂工作後,開始進行讀本教材編寫與後續編輯作業,由編輯組 進行讀本教材編撰,計畫主持人與協同主持人根據本期課綱組成各學科讀本編輯 組進行教材讀本之編輯。本研究之團隊分工與教材編輯程序見圖 5、圖 6。

(37)

26 圖 4 編審團隊分工 圖 5 教材編輯流程 2.2.4 本期課綱與讀本訂定內容 本研究計畫教材的設計架構原為「汽車讀本」、「機車讀本」與「大型重型機 車讀本」。而後,參照期初報告會議中的審查意見主要修改重點如下:(1)委員 提出現行法令規定「大型重型機車」之考照,必須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者才能 報名,刪除「大型重型機車讀本」,較為符合本計畫「初學駕駛」之定義。(2) 並將汽車駕駛人與一般機車騎士,在道路上遇到 550cc 以上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時 可能遇到的狀況,融入汽車與機車之讀本中。並遵照期初報告審查意見,重新調 整讀本撰寫方向,發展出期中報告繳交之讀本。期初報告審查意見請參照【附件 二】,期中報告讀本之架構請參照【附件三】。 圖 6 本計畫讀本分類

(38)

27 1.編寫方式與過程 本研究歸納出教材讀本編寫應該注意的四個重點,參見表 13 之說明: 表 13 讀本編寫重點 讀本編寫重點 說 明 可理解性 讀本設計的可理解程度。 內容專業性 讀本設計能忠實呈現該領域專家觀點的程度。 教學適切性 文本設計支持學生中心教學的程度。 引發動機性 文本設計能引發學習動機的程度。 為符合以上讀本編寫重點,工作團隊透過以下三個面向,以多次專家會議討 論、書面意見與口頭詢問的方式諮詢專家學者的意見,以確保讀本的可讀性與 內容的正確性,說明如下: (1)專家諮詢 本期讀本文字初稿完成後,由蘇宜芬老師、宋曜廷老師、陳茹玲博士以會 議討論與書面回覆的方式檢視文字的可讀性。並請羅孝賢老師、陳高村老 師、林大煜老師、張新立老師、陳菀蕙老師與周文靜研究員等交通領域專 家,以書面與口頭諮詢方式,提供資料供編寫人員參考,對讀本內容知識 傳達的正確性與美編的插圖版式,提供交通領域的專業意見。專家諮詢之 對象參見圖 7: 圖 7 專家諮詢之對象

(39)

28 (2)工作團隊與運研所定期工作會報 工作團隊固定每個月月底至運研所報告,除了報告團隊進度,也了解委託 單位運研所對進度的與讀本的回饋意見,並每次於月報告後根據運研所張 組長、葉副組長與周研究員建議的撰寫方向調整讀本內容。重要的月報告 決議以及詳細會議紀錄,參見【附件四】。 (3)整合意見 工作團隊於每月報告後,召開工作小組會議,整合教育與交通專家學者與 運研所的意見,調整讀本的圖文內容。 2.審查流程 在讀本審查階段,由劉美慧教授、黃明月教授與梁桂嘉教授與工作團隊內所有 交通領域專家負責審議的工作。團隊推舉劉美慧老師督導審議小組運作,針對 讀本教材內容之適當性、正確性、完整性與適讀性進行審查,審查會議成員包 括:審查委員、團隊內專家與運研所代表周研究員,於 9 月中旬到 10 月下旬 間,總共進行三次讀本審查會議,並於 11 月下旬舉行期中報告審查會議,由 運研所邀請的專家學者進行讀本審查之工作,並於根據期中審查意見重新編製 讀本後,由工作團隊內所有專家與運研所周研究員再進行一次書面審查。讀本 審查流程參見圖 8 並說明如下: (1)第一次讀本審查會議 9 月上旬美編完成插圖與排版,出一校稿。會議前寄發紙本給工作團隊的 審查老師,9/16 第一次讀本審查會議後,修改後回稿給美編。 (2)第二次讀本審查會議 9 月下旬美編出二校稿,會議前寄發紙本給工作團隊的審查老師,9/26 第 二次讀本審查會議後,修改後回稿給美編。 (3)第三次讀本審查會議 10 月中旬美編出三校稿,會議前寄發紙本給工作團隊的審查老師,10/20 第三次讀本審查會議後,修改後回稿給美編。 圖 8 教材讀本審查之流程

(40)

29 (4)期中報告審查會議 11 月 15 日繳交期中報告初稿與讀本,11 月 22 日於運研所召開審查會議, 由運研所邀請的專家學者對報告與讀本進行審查。 (5)書面審查 12 月至 3 月分依照與運研所溝通、討論之讀本架構,重新編撰、潤飾文字, 並新增情境示意圖,所有文字確定後,交付美編重新排版。4 月中旬寄發 讀本給工作團隊的審查老師,以一週的時間進行書面審查。 圖 9 讀本編審流程 2.2.5 三次讀本審查會議修改重點 本研究之教材讀本經過三次讀本審查會議,經交通領域專家與課程設計專家 不斷討論後,達成修改共識,詳細情形請參照【附件五】。三次讀本審查會議之 重要決議參見表 14 說明: 表 14 讀本審查會議之重要決議 審查意見 第一次 讀本審查會議 第二次 讀本審查會議 第三次 讀本審查會議 共同修改 1.簡化「各種道路類 型與車種的路權」的 表格,以「汽車」與 「 機 車 」 為 主 體 改 寫。 1.「三、管制」改為 「三、交通管制」 2. 將 用 詞 統 一 , 將 「內、外車道」,統 一為「左、右車道」。 1.優先原則部分,加 一段「路口淨空」的 說明。 2. 示 意 圖 的 東 西 向 道路車道加寬。

(41)

30 2.「從匝道匯流入主 線 道 」 更 明 確 說 明 「匝道」定義。 3.增「視野與車速關 係圖」、「速度與煞車 距離關係圖」。(羅孝 賢老師提供資料) 4.「標線」下的『禁 制』與『指示』要再 整併、改寫,並將個 別 的 標 線 圖 整 合 為 情境圖。 5. 「 事 故 處 理 與 責 任」請與警察局確認 發 生 事 故 的 正 確 報 案程序後修改。 6. 車 體 構 造 的 照 片 應該更新。 7.「行前檢查表」的 實用性與必要性,請 根 據 讀 本 內 容 重 要 性 評 估 表 統 計 的 結 果評定。 8. 有 對 應 到 機 車 的 部分,請多強調安全 間隔的重要,並增加 示意圖。 9.強調「避免進入其 他車輛的內輪差」的 重要,在示意圖上加 註危險區。 10.交岔路口注意事 項」要根據「有號誌 路 口 」、「 無 號 誌 路 口」來整併,並補充 在 交 岔 路 口 左 轉 彎 與 右 轉 彎 的 示 意 3. 汽 機 車 的 路 權 規 範要再改寫。 4. 新 增 超 速 風 險 的 關係圖,酒駕危險的 示意圖。 5.多描述「落實環保 駕駛」的方法。 6. 標 誌 的 文 字 敘 述 與 圖 片 的 順 序 要 對 應。 7. 將 資 料 來 源 改 為:法規資料庫或全 國監理網。 8.要說明「112」緊 急 救 難 專 線 是 在 郊 外 、 沒 有 訊 號 時 使 用。 3.「停車距離」改為 「煞停車輛距離」。 4. 第 一 次 出 現 的 英 文 專 有 名 詞 要 註 明 全文。 5. 示 意 圖 下 圖 說 文 字的箭頭,改為其他 符號。 6.將「駕駛人的生理 狀態與行車安全」中 的「避免酒駕」,整 併到「酒精、 藥物 與行車安全」。 7. 機 車 讀 本 仍 保 留 以 汽 車 為 例 的 數 據 圖。數據圖要加註資 料來源。 8. 「 交 通 管 制 」 部 分,先說明通則,再 簡略介紹。『標線』 部 分 改 回 單 獨 列 出 標 線 的 種 類 與 圖 片,而非情境圖。 9. 交 通 人 員 指 揮 手 勢 要 注 意 手 的 方 向 與拇指的位置,或者 改用照片。 10.汽機車構造的介 紹太零散,運研所方 面 希 望 更 有 系 統 的 介紹其作用方式。最 後 以 評 定 結 果 決 定 修改或直接刪除。 11.「注意視覺死角」 部分,補充說明駕駛 人 容 易 進 入 大 型 車 的視覺死角,以及避

(42)

31 圖。(周研究員提供 資料) 免 進 入 大 型 車 視 覺 死角的方法。 汽車讀本 1. 「 駐 車 煞 車 原 理 圖」應放大。 2.ABS 系統應標示中 文名稱:「防鎖死煞 車系統」。 3.「汽車的五油三水 圖」照片與對應部分 都要更清楚,請重拍 照片。 4.「遇到緊急與特殊 狀況處理方法」應分 為:一般道路、高快 速 公 路 兩 種 狀 況 敘 述。 1.新增第三煞車燈。 2. 煞 車 系 統 要 再 重 新分類、改寫。 3. 煞 車 踏 板 踏 法 示 意 圖 的 施 力 點 不 當,地板與踏板的高 度請統一。 4. 下 方 視 覺 死 角 示 意 圖 反 白 的 字 樣 不 清楚,內輪差示意圖 的範圍要再確認。 5. 說 明 交 岔 路 口 轉 彎事項,要強調「路 口淨空」、「轉彎要打 方向燈」的概念。 6. 加 入 匝 道 儀 控 系 統的情況,並附圖說 明。 1.要再確定「行前檢 查」中, 「五油三 水」的位置。 2. 內 輪 差 示 意 圖 的 範圍要再確認。 3. 說 明 交 岔 路 口 轉 彎事項,要強調「路 口淨空」、「轉彎要打 方向燈」的概念。 機車讀本 1. 要 強 調 騎 樓 與 人 行 道 禁 停 機 車 的 概 念。 2.「進入長隧道時注 意事項」根據讀本內 容 重 要 性 評 估 表 統 計的結果,決定是否 保留。 1. 文 字 敘 述 與 圖 片 都 要 改 得 更 符 合 機 車 讀 本 的 情 境 , 把 「駕駛人」統一改為 「騎士」。 2. 示 意 圖 要 改 成 混 合車道的情境。 3. 示 意 圖 是 否 都 改 為 「 至 少 有 一 臺 機 車 」 或 「 都 改 為 機 車」,再與周研究員 確認。 4.「從匝道匯流入主 線道」圖文都要改為 連結橋梁的環道。 2. 刪 除 機 車 讀 本 中 「 在 彎 道 行 駛 的 原 則」的示意圖,並加 上 轉 彎 時 減 速 慢 行 的觀念。 3.改文字敘述,強調 機 車 附 載 人 員 的 正 確姿勢、錯誤姿勢、 不 宜 附 載 兒 童 的 原 因。

(43)

32 5.增加「機車待轉區 標 誌 」、「 機 車 停 等 區」、「機車兩段式左 轉」的相關標誌、標 線。 6.刪去「故障號誌的 設置距離」等相關敘 述。 7.新增「介紹安全帽 的 種 類 ( 半 罩 、 全 罩、3/4 罩)」以及照 片。 8. 強 調 機 車 附 載 人 員的正確姿勢、錯誤 姿勢、不宜附載兒童 的原因。 9.「選擇適合的車道 行駛」,根據陳高村 老師的建議,改寫得 更適合機車騎士。 10.視覺死角示意圖 反 白 的 字 樣 不 清 楚,下方內輪差示意 圖的範圍要再確認。 11.「慎選停車地點」 要 針 對 機 車 騎 士 再 改寫。 12.「行經交岔路口 注意事項」要新增示 意圖。 13.「進入長隧道時 注意事項」改為「進 入 隧 道 時 注 意 事 項」。 2.2.6 本期讀本之重要編寫與修改原則 本研究之讀本在編寫與編輯的過程中,除了遵照交通領域的專業意見修改

(44)

33 外,亦依循「讀本編寫原則」與「版面設計原則」之重點調整讀本的內容。經過 三次的讀本審查會議後,歸納出重要修改原則如表 15 所示: 表 15 本期研究讀本之重要修改原則 修改原則 說 明 範 例 調整敘述 主體 1.汽車讀本與 機車讀本應各 自以「汽車」、 「機車」為敘 述主體。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2)各種汽機車的路權規範  簡化「各種道路類型與車種的路權」的表格, 以「汽車」與「機車」為主體重新改寫。 2.機車讀本的 示意圖應凸顯 「 機 車 的 主 體」。 *機車讀本-安全駕駛篇 p.46  加註機車與其他車輛的安全間隔。 *機車讀本-安全駕駛篇 p.52  將原圖右邊的汽車改成機車,強調機車本身不 應超載,也必須遠離超載車輛 。

(45)

34 文字敘述 文字敘述應更 完整、清楚呈 現 抽 象 的 概 念。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4.從匝道匯流入主線道 是交通中的加減速車道,及主線車道與其他道 路間的連接部分。  應再敘述匝道的位置。修改如下: 所謂匝道是主線車道與其他道路間的連接部 分,車輛可透過匝道進入或離開高、快速道路。 修改動詞 機車讀本必須 配合敘述主體 為「機車」,將 大部分的動詞 「駕駛」,視文 句的敘述邏輯 改為「騎車」。 *安全駕駛篇 (4)行經危險地點要減速 巷弄、加油站、地下道、隧道、圓環與上坡路 段都是容易發生危險的地點,騎車經過巷道時,車 速應保持在 20 公里以下,做隨時停車的準備,也 要利用反射鏡查看其他來車狀況。 2.2.7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編審重點 1.讀本編修重點 (1)調整讀本架構 經過期中報告審查會議,以及本研究團隊至運研所數次的工作會議報告與 討論後,根據運研所意見,讀本架構調整後分為:「前言」、「交通規範與責 任篇」、「基本構造知識篇」與「安全駕駛篇」,詳見表 16。期中報告意見 與詳細單元名稱參見【附件六】、【附件七】。 表 16 本期研究讀本之架構 讀本名稱 篇 名 單元名稱 汽車學習讀本 前言 交通工具帶來行的便捷與危險 了解生心理限制,保持最佳狀態 遵守規範,養成安全與環保駕駛習慣 善盡駕駛人的責任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不可不知的用路權利與規範 交通管制 事故處理與責任 基本構造知識篇 構造功能與操作 車輛構造與行駛特性 車輛的檢查、保養與維修 安全駕駛篇 掌握路況變化,確保行車安全 行駛於高、快速公路或市區快速道路的

(46)

35 注意事項 特殊天候、環境與緊急狀況 環保駕駛的操作方式 機車學習讀本 前言 交通工具帶來行的便捷與危險 了解生心理限制,保持最佳狀態 遵守規範,養成安全與環保駕駛習慣 善盡駕駛人的責任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不可不知的用路權利與規範 交通管制 事故處理與責任 基本構造知識篇 構造功能與操作 車輛構造與行駛特性 車輛的檢查、保養與維修 安全駕駛篇 掌握路況變化,確保行車安全 特殊天候、環境與緊急狀況 環保駕駛的操作方式 兩本讀本主要架構相同,其中「前言」與「交通規範與責任篇」的結構一 樣,但會根據不同車輛須遵守的行車規範作調整。「基本構造知識篇」與「安 全駕駛篇」則依據各自的車輛特性撰述。 (2)重組並改寫讀本內容 重新確立讀本架構之後,原有讀本之所有內容都需再次組織、改寫,重要 改變方式如下: ○1 解說設置規則的部分,從大觀念著手,先說明判斷的原則,再說明意義, 例如:以形狀、顏色或線型來分類,並設計相關練習題,以供初學者練 習。 ○2 汽、機車讀本「基本構造知識篇」之修改重點為打破原先的零件介紹方 式,說明一系列連貫的過程以及構造與安全操作的關係。例如:轉彎前 要煞車減速,不一定要清楚說明原理,但要傳達重要的概念。工作團隊 新增兩位師大工教系汽車組之研究生加入編寫團隊,協助重新編撰「基 本構造知識篇」之文字與圖片。 ○3 所有的文字、照片與圖片經工作團隊修改、潤飾完,交付運研所確認內

(47)

36 容正確性無誤後,由美編進行排版工作。 (3)重新設計版式 本研究讀本之版式除重視版面與插圖的平衡、對比、和諧、焦點與比例等 原則外,根據讀本內容應分為核心概念與非核心概念的原則,將版面區分 為「正文」與「邊欄」兩大區塊,請參照圖 10。 圖 10 讀本版面 排版時將核心概念保留在「正文」的區塊中,「邊欄」的區塊則以「小博 士解惑」的方式提示非核心概念。,設計「小博士提醒」與「檢查項目表 格」提醒初學者應注意的事項。並新增「附錄」整理介紹常見之標誌、標 線與號誌。詳見表 17。 表 17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版面設計說明 新增體例 說 明 範 例 1.小博士解惑 以 附 註 與 註 釋 的方式,依先後 順序編碼,說明 較瑣碎、較適合 自 學 的 非 核 心 概念。

(48)

37 2.小博士提醒 以 較 顯 眼 的 設 計,提醒初學者 應注意的事項。 3.檢查項目表格 以逐條表列、打 勾 確 認 的 方 式,提醒初學者 應 落 實 安 全 步 驟。 4.附錄 新增附錄頁,補 充 說 明 各 種 常 見的標誌、標線 與號誌。 2.書面審查意見 100 年 12 月至 101 年 4 月分,工作團隊依照與運研所溝通、討論之讀本架構, 重新編撰讀本內容,交付美編重新排版。4 月中旬寄發讀本給工作團隊的審查 老師與運研所周研究員,以一週的時間進行書面審查,詳細情形見【附件八】。 經審查後歸納出重要修改原則如表 18 所示:

(49)

38 表 18 期中審查後之讀本的重要修改原則 修改原 則 說 明 範 例 1. 修 改 示意圖 修 改 示 意 圖 的 情 境 與 車 輛 位 置,使其更 符 合 道 路 上 實 際 狀 況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路面上新增機車停等區標線。 2. 文 字 修訂 根 據 正 確 性 進 行 內 容 的 修 訂。 *交通規範與責任篇 (3)大型重型機車的路權規範 ●大型重型機車的行駛規定比照小型車,可行駛於高、快 速公路或市區快速道路,與一般道路上的快車道與「禁行 機車」的車道。 因大型重型機車可分為兩類:「黃底黑字」的車輛排氣 量是250~550cc之間,「紅底白字」的車輛是550cc以上。 目前只有550cc以上的大型重型機車可行駛於高、快速公 路或市區快速道路,所以修改如下: ●大型重型機車的行駛規定比照小型車,可行駛一般道路 上的快車道與「禁行機車」的車道。 3. 調 整 、 新 增 附 錄 頁內容 調 整 標 誌 排 列 順 序 、 新 增 「 機 車 兩 段式左轉」 等標誌。 *附錄

(50)

39 2.2.8 期末審查後之讀本編審重點 101 年 5 月至 9 月分,工作團隊依照期末審查意見,並結合王視察之意見與 運研所溝通、討論之結果,修訂讀本內容,重點在於圖文的正確性,並調整附錄 頁的分類方式,以及所介紹之標誌、標線與號誌,再交付美編重新排版。期末報 告審查意見表請見【附件九】,說明讀本內容詳細修訂情形的修訂對照表,請見 【附件十】,期末審查會議後修改讀本之架構請見【附件十一】。10 月提交期末 報告修正版後,再根據運研所與道安會回覆意見修訂讀本內容,期末報告修訂版 審查意見表請見【附件十二】

2.3 讀本實徵研究

本計畫延伸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前期之「汽機車駕駛訓練之學科課程規劃、教 材編製與筆試題庫設計」,目的在加強內容結構正確性、文本可讀性以及趣味性, 以期能產出可引發初學駕駛動機的讀本。本研究為了解讀本是否符合上述特性, 而規劃實徵研究進行探討,首先,在內容結構正確性層面,利用專家評量的方式, 請教育心理、課程設計、交通安全、測驗評量、視覺設計等專長學者,針對讀本 的元素做內容重要程度的評定以及建議;其次,在文本可讀性層面,著眼於讀本 的文字與內容層次,從文本特徵的部分開始分析,目的在於了解本計畫讀本在 字、詞、句等基本特性是否符合可讀性;最後,在趣味性層面,由讀者的角度, 以態度量表以及深度訪談的形式,來了解本計畫讀本帶給讀者的觀感。 2.3.1 研究一:內容成分重要性評定 本階段研究著重於分析文本的內容結構,目的為編製具有內容結構正確性的 讀本,以 7 名教育心理、課程設計、交通安全、測驗評量以及視覺設計之專家學 者為對象,利用研究團隊自編之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量表及重要性評定量表作為施測工具,希望從專家的角度,了解各個交通議題之 間的權重;層級分析法是以兩兩配對比較方式,請專家評定所比較的兩概念之間 相互的重要性;重要性評定量表為研究者自製之李克特氏 7 點態度量表,從很不 重要(1 分)到很重要(7 分),請專家針對各個讀本內的元素,做重要性的評定。 1.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1)研究材料

以本計畫讀本(以下簡稱新讀本)課綱作為基礎,將讀本中欲傳達之議題, 將之提取出來作為研究材料。

(2)研究對象

數據

圖 10  文本可讀性指標自動化分析系統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indoor air quality conduct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53% of the problem of indoor air quality is result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n approach that uses the triangular distribution with the Fractil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optimistic and pessimistic duration of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how a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GeoGebra-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affe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changes resulting from parents attending a study group designed by class teacher that include reading a chosen book and engaging in

The first estimation is made by psychology practical model in this research, grading each landscape by use of slide, and analyzes tourist’ s preferred roadway landscape type; the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Local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s 一5. 研究動機與目的(Research Mo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