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由心證之運作 —以間接證明模組建立作為自由心證運用合理化之基礎為核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自由心證之運作 —以間接證明模組建立作為自由心證運用合理化之基礎為核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碩士論文. 自由心證之運作. 政 治 大. —以間接證明模組建立作為自由心證運用合理化之基礎為核心. 立. Operations of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 國. 學. —On Building Models of Indirect Proof as Legitimized Ground. y. ‧. Nat. n. Yi-Lang, Liu. Ch. engchi. er. io. al. sit. 劉奕榔. i n U. v. 指導教授:姜世明 博士 Advisor:Shyh-Ming, Chiang, Ph.D.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7) 謝辭 每當翻開別人的論文,總會特別看看謝辭中傳達之寫作論文的故事,然後在 心裡思考當我完成論文之際,要如何的體現這本論文隱含的歷程。 這本論文從構思到完成,足足花了有兩年之久。兩年前碩士班二年級的我在 研究所課上發現這個題目,便開始著手進行判決之整理,但人的惰性始終過於強 烈,一直立志要一個學期完成的我,在大綱及內容都早已大致確定的狀態下,轉 眼間拖過整整四倍的時間。 兩年之始,先是冒險似的申請外國的交換學生,很不顧一切放下國內一切要 事及瑣事,飛往國外參加暑期學校,認識極為眾多以前難以想像的好友,也開始 了解自己有多獨立、多勇於探索新的世界。在韓國與瑞典摯友交換夢想之初,還 幻想著自己回國後可以迅速在兩個月內完成論文,豈料卻只是一直繼續玩樂罷 了。 玩樂結束後,繼續前往一個未知的訓練基地,環境的新奇與眾多的好友,又 讓我忘記論文要有進度,雖然將論文超粗略大綱貼在書桌前,還是停留在只有立 志要寫作的階段,天天還是忙著交朋友、出門玩樂、學習新的法律實務領域、努 力記起很多事情,以及學會跑馬拉松、體驗意料之外的軼事。就這樣一年又過去 了。 一年之始,場景轉換到南部熱情的城市,在實務工作的環境中開始實際磨練,.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碰巧遭遇一些事,讓我開始沉浸在愛河、衛武營文化園區慢跑、電影院以及誠品 書店流連之旅,也啟蒙我一個人在屏東、台東、花蓮的小旅行,生活是那麼隨性 又衝突,彷彿有了全新的視野。可是論文總是能夠躍上眼前,在今年二月時,突 然決定自己承諾自己的生日禮物已然過期,是該履行了,從而展開一連自三月至 六月,控制狂似的論文寫作生活,每天除了學習、運動,就是寫論文,也終於在 指導老師的諭令下,順利完成口試,直到現在,還會想起口試當天既緊張又急於 迎接口試通過的那一刻。 不能忘記感謝曾經在這本論文的產出歷程中出現的人。 首爾大暑期學校的 Chang-Yoon、Albin、Sofia、Jungsam,在 2011 年遇見你. Ch. engchi. i n U. v. 們讓我知道朋友儘管相隔再遠,也能互相鼓勵;Fifi 及 Jennifer 不僅時常主動聯 繫我,更是在我一通電話要求協助論文口試時,二話不說的到現場讓我心安。 訓練基地的司五組朋友們,大家互相打鬧、四處遊玩、遍嘗美食及共體時艱 讀書的時光中,雖然我的論文停滯不前,但是卻豐富許許多多無聊的上課時光; 其他訓練基地的朋友,在神祕小房間、七樓天台與 503、505 室的談天、觥籌時 光,體會人生相知難尋。 高雄實務環境的獨立,都仰賴麥姐對我的當頭棒喝,的確學會與自己相處後, 能夠在扎實的學習生活中,心無旁鶩的完成論文;同學曜隸渾然不覺協助我借到 VII.

(8) 論文所須書籍,對於論文的完成有很大的助益;Fifi 替我扛來一堆碩士論文供參 考,非常感謝。 子欣助教願意接受我口試前焦急的詢問,協助我解決極多口試的障礙;得知 我口試卻沒通知而生氣的巧琦、子薇、瑋辰、雅萍,雖然解釋得很辛苦,但是覺 得心中很溫暖;在我焦急又沒動筆時發牢騷對象的 Wayne,是鞭策我研究的好 對象;曉君姐、Peggy 姐及恬恬對我不告而口試的行徑雖多有責難,但是還是能 夠體會到妳們對我的關心。 特別要提及的是口試委員楊淑文老師及吳從周老師,儘管我因為遠在高雄, 僅能使用電話及電子郵件詢問兩位老師可否擔任口試委員,老師們還是一口爽朗 的答應,口試時楊淑文老師對這本論文的架構提出建議,指出應該要將論文中實 務見解與學說結合,並提出自由心證實務運作上出現的心證模糊、未使用舉證責 任裁判之現況為修正意見,讓這本論文更能聚焦,老師特別指出論文修四分之一 就會很有參考價值,我很努力修改了;吳從周老師仔細校閱這本論文德文引註原 文,更指出論文中提及之數個模組可能的矛盾,並建議修改的方向,讓這本論文 能夠更精確,一年多前法學院前的魯莽詢問,老師卻一口答應口試,現在還難以 忘懷。兩位老師精闢的意見讓我感受老師的用心,在此鳴謝。 最重要的是論文指導教授姜世明老師,大二時認識老師到現在,老師除了能 夠包容我時不時因為貪玩而拖延的工作,以及晚了整整兩年的碩士論文,更在我 感到困惑的每個時刻,花時間陪我聊天、協助我解決可大可小的問題,也在我無 端消失的時間中,每每傳來一封電子郵件或簡訊提醒我不要忘記有空去找找老師、 寫寫論文。老師對我的關心如同父親一般,我對外都是說姜老師像我爸一樣,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謝老師那麼長久以來對我的研究及人生上的指導。 攻讀碩士到現在整整經過了四年多,超乎我對自己兩年畢業的承諾,期間發 生太多美好、遺憾,構成現在回憶的片刻,終於要交出這本論文,再次對自己的 毅力感到神奇,也要特別說修改論文真是一件痛苦之事。 感謝家人對我的規劃雖有微詞,但還是全力支持我的決定,雖然每次家人雲 淡風清的問我論文怎麼還沒寫完時,都有一股無名火湧上心頭,但現在終於也是 畢業了,回家總是最舒服的一件事。 結束了這個時期,獲得碩士一枚,接下來又會怎麼發展呢,我很是期待。. Ch. engchi. i n U. v. December 7, 2013 於法庭及家中. VIII.

(9) 中文摘要 職司審判之法院,其職權係為「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 。就事實之認定, 我國採取「自由心證原則」,亦即事實應如何透過證據證明、推論而得,授權由 法官於個案中認定,然該原則中「自由」之意義,係具有其具體之內在內涵與外 在限制,並非由法官恣意判斷。過去之實務與學說並未就此為深入之闡釋,迭生 審級平行與垂直判決之歧異,及人民對法院判決之非議。從而根本之道,應係完 整建構自由心證原則之實質意義,由運用之主體、客體、內在內涵、外在限制及 其作用等面向,並提出其運用之模組,具體化此立法者規範之不確定法律概念, 使運用該原則之法官,得以有依循及參考之路徑。. 政 治 大. 而自由心證原則內涵中,最常於訴訟中運用者,即為「間接證明」,因主要 事實由直接證據直接證明乃少見之情狀,而由間接證據證明間接事實,進而依間. 立. ‧. ‧ 國. 學. 接事實之推理作用,推論主要事實存否之情形,乃訴訟中之常態。然間接證明之 內涵中,「間接事實之內容與數量」、「推理作用之內涵」、「間接事實間推理作用 所得證明主要事實之射程」 ,皆係高度個案裁量運用之認定,然現今實務之運作, 卻出現審級間運用內容及結果極為歧異之現象,從而應探究其內涵,並嘗試提出 運用之模組,供運用之法官思考。. n. al. er. io. sit. y. Nat.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作為具有高度實務操作性格之訴訟法原則,其運用之 良窳,已實際影響具體個案事實認定之問題。為改善及斧正目前實務運作上出現 之認定歧異、迭經發回之問題,亟須透過以上之研究,提出訴訟中運用之方式, 以及其於事實審間、事實審與法律審間運用之審查、互動關係,使該二抽象原則 具有一定法安定性,而有一定運用之軌跡可循。.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自由心證、間接證明、事實認定、證據評價、推理作用、模組、證據鍊、 證據環、判決歧異、事實審間與法律審之互動. IX.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1) Operations of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On Building Models of Indirect Proof as Legitimized Ground Yi-Lang, Liu Abstract The court, to act as trial institute, has its major authority to “determine the fact” as well as “apply the law”. As for the fact-finding, our country adopts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which authorizes the judge to determine case by case how the fact is proved and inferred through the evidences. However, the meaning of “Free” in that principle is constructed with concrete inner connotation and outer restriction, and not decided by the willfulness of the judge. In the past, courts and scholars didn’t elaborate that principle in depth, which has given a rise to the discrepant verdicts between different courts and criticisms from the people. Consequently,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is to build the substantial connotation of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by means of the observations of its operating subject,.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object, inner connotation, outer restriction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operating model, and to reify this uncertain concept of law regulated by legislator, so as to find a way to follow and refer to by the judge.. n. al. er. io. The most commonly-adopted content of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is “Indirect Proof ”. Owing to proving the direct fact through direct evidence is rarely seen in lawsuit, the application of proving indirect fact by indirect evidence, and then inferring the existence of direct fact through the inferring function of indirect fact, is much common in each case. Nevertheless, in the meaning of Indirect Proof, the “content and amount of indirect fact”, “content of inferring function” and “scope which the direct fact c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direct fact” are determined by large-scale discretion of the judge case by case. As a result of the discretion, the circumstances of divergent operating contents and consequences are emerged.. Ch. engchi. i n U. v. Theref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at principle should be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ng models are tried to addressed, hoping to provide for the judge to take into account. “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Principle” and “Indirect Proof”, which are conducted as civil procedural principle in a highly individually case-operating nature,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 fact-finding in specific lawsuit with its odds and ends of 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correct the discrepant fact-finding and constantly-verdict-reversing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courts at present, it is XI.

(12) necessary to bring up the ways to operate the two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reviewing and interac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ial courts and trial court and trial of law, and to establish specific legal certainty, legal steability and operation standards. Keyword: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Indirect Proof, Fact-finding, Evidence-evaluating, Inferring Function, Model, Evidence Chain, Evidence String, Discrepant Verdicts, Interaction between trial courts and trial court and trial of law.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 i n U. v.

(13)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2 第二章 自由心證之基本原理原則 ......................................................................................... 4 第一節 自由心證之概念 ................................................................................................... 4 第一項 自由心證實定法規範 ................................................................................ 4 第一款 民事訴訟法典中自由心證原則之濫觴 ..................................... 4 第二款 現行民事訴訟法下自由心證原則............................................... 4 第一目 自由心證原則之骨幹 .............................................................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二目 民事訴訟法有關自由心證原則之其他規定 .................. 5 第三目 其他法律中自由心證原則之明文規定 ........................... 7 第二項 自由心證之學說詮釋 ................................................................................ 8 第一款 文義詮釋型 ......................................................................................... 8 第二款 實質詮釋型 .......................................................................................10. Nat. y. sit. n. al. er. io. 第三項 自由心證之實務詮釋 ..............................................................................11 第四項 本文對自由心證之詮釋 .........................................................................11 第一款 行政法學上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借用 ........................................11 第二款 本文定義之自由心證原則 ...........................................................12 第二節 自由心證之內涵 .................................................................................................14 第一項 自由心證之主體 .......................................................................................14 第一款 參與判決基礎辯論之法官 ...........................................................14 第二款 例外情形 ............................................................................................15 第二項 自由心證之客體 .......................................................................................15 第一款 證據能力 ............................................................................................15.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目 通則 ............................................................................................15 第二目 違法取證...................................................................................17 第三目 傳聞證據...................................................................................18 第二款 證據力 .................................................................................................19 第三款 證據取捨 ............................................................................................20 第三項 自由心證之基礎 .......................................................................................21 第一款 調查證據後所得證據 ....................................................................21 第一目 嚴格證明...................................................................................21 XIII.

(14) 第二目. 適時提出主義 .........................................................................23. 第三目 調查證據之結果 ....................................................................24 第二款 全辯論意旨 .......................................................................................24 第三款 他訴訟資料 .......................................................................................25 第四款 特殊訴訟程序...................................................................................27 第一目 和解、調解不成之狀況 ......................................................27 第二目 小額程序不開庭 ....................................................................28 第四項 自由心證之判斷餘地-內容................................................................28 第一款 經驗法則 ............................................................................................28 第二款 論理法則 ............................................................................................31 第三款 綜合評價原則...................................................................................32 第四款 第五款 第六款 第七款. 證據共通原則...................................................................................33 證明度 .................................................................................................34 證據裁判原則...................................................................................36. 政 治 大 間接證明 ............................................................................................37 立 獨立判斷法則...................................................................................37 ‧. ‧ 國. 學. 第八款 第九款 事實上推定 .......................................................................................39 第十款 法律上推定 .......................................................................................40 第五項 自由心證之判斷餘地-限制................................................................41 第一款 經驗法則 ............................................................................................41 第二款 論理法則 ............................................................................................42.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三款 證明預斷 ............................................................................................43 第四款 理由強制 ............................................................................................44 第一目 論證強制...................................................................................44 第二目 論證範圍:判決不一一論述之評價 ..............................47 第三目 特殊程序:小額簡易案件判決書簡易記載 ................48 第五款 辯論主義 ............................................................................................49 第一目 事實提出...................................................................................49 第二目 自認事實...................................................................................49 第三目 法院職權調查證據................................................................50. Ch. engchi. i n U. v. 第六款 證據契約 ............................................................................................51 第七款 爭點效 .................................................................................................55 第六項 自由心證之作用:形成確信或為舉證責任裁判 .........................58 第三節 自由心證之運作方式 .......................................................................................59 第一項 方式一:以經驗、論理法則作為內在概念 ...................................59 第二項 方式二:以經驗、論理法則作為外在限制 ...................................60 第三項 方式三:自由心證客觀化 ....................................................................61 第四項 小結 ...............................................................................................................62 XIV.

(15) 第四節. 小結 .........................................................................................................................63. 第三章 自由心證中之間接證明 ............................................................................................65 第一節 間接證明之概念 .................................................................................................65 第一項 間接證明實定法規範 ..............................................................................65 第二項 間接證明之學說詮釋 ..............................................................................65 第三項 間接證明之實務詮釋 ..............................................................................66 第二節 間接證明之內涵 .................................................................................................68 第一項 間接證明之性質 .......................................................................................68 第一款 事實上推定 .......................................................................................68 第一目 區別論 .......................................................................................68 第二目 不區別論/難以區別論 ......................................................69 第三目 本文見解...................................................................................70 第二款 表見證明 ............................................................................................71 第一目 表見證明之意義與性質 ......................................................71 第二目 與間接證明之比較................................................................7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目 本文見解...................................................................................75 第三款 舉證責任減輕...................................................................................76 第二項 間接證明之基礎 .......................................................................................76 第一款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76 第二款 間接證據與補助事實 ....................................................................79 第三款 主要證據、間接證據之證明力 .................................................79.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三項 間接證明之類型:間接本證與間接反證 ........................................80 第一款 本證與反證 .......................................................................................80 第二款 間接本證 ............................................................................................81 第一目 間接本證之意義 ....................................................................81 第二目 間接本證之爭議問題 ...........................................................82 第三款 間接反證 ............................................................................................82 第一目 間接反證之意義 ....................................................................82 第二目 間接反證之爭議問題 ...........................................................85 第四項 間接證明之推論 .......................................................................................88.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款 間接證明抽象之推論過程 ...........................................................88 第二款 當事人具體化義務與法官闡明、公開心證 .........................89 第三款 間接證明推論之蓋然性................................................................92 第三節 間接證明模組提出 ............................................................................................97 第一項 模組一:一般證據鍊 ..............................................................................97 第二項 模組二:複雜證據鏈 ..............................................................................97 第三項 模組三:證據環 .......................................................................................99 第四項 模組四:綜合型 .................................................................................... 100 XV.

(16) 第四節. 小結 ...................................................................................................................... 100. 第四章 間接證明於實務上之運作 .................................................................................... 103 第一節 自由心證實務運作情形................................................................................ 103 第一項 保險事故發生原因之內部、外部認定衝突 ................................ 103 第一款 案例事實:【昏頭跌倒案】 ..................................................... 103 第二款 案例分析 ......................................................................................... 104 第二項 保險事故除外責任之內部爭執、外部協同 ................................ 109 第一款 案例事實:【密室火災案】 ..................................................... 109 第二款 案例分析 ......................................................................................... 109 第三項 因果關係證明中最高法院之對抗與高等法院之反動 ............. 116 第一款 案例事實:【衝突猝死案】 ..................................................... 116 第二款 案例解析 ......................................................................................... 116 第二節 自由心證實務運作之問題 ........................................................................... 123 第一項 不確定法律概念解釋及具體化事實之歧異 ................................ 123 第二項 作為判斷基礎之事實評價及推論方式之歧異 ........................... 12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項 法律審指摘內容之歧異 ...................................................................... 124 第四項 法官就待證事實存否之心證是否陷於真偽不明 ...................... 124 第三節 間接證明實務案例分析................................................................................ 125 第一項 旅外金眼珠案 ......................................................................................... 125 第一款 案例事實 ......................................................................................... 125 第二款 案例分析 ......................................................................................... 125.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二項 駕車墜海案 .............................................................................................. 129 第一款 案例事實 ......................................................................................... 129 第二款 案例分析 ......................................................................................... 129 第三項 高處墜樓案 .............................................................................................. 134 第一款 案例事實 ......................................................................................... 134 第二款 案例分析 ......................................................................................... 134 第四節 間接證明實務運作之問題 ........................................................................... 138 第一項 判決論證中引為心證形成基礎之事實未能明確說明 ............. 138 第二項 間接證明過程出現之疑難 ................................................................. 138.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款 間接證明之基礎不明確............................................................. 138 第二款 間接證明之推論過程不明確 ................................................... 139 第五章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之審查................................................................................ 140 第一節 事實審之互動:一、二審之關係............................................................. 140 第一項 第二審審理之特點................................................................................ 140 第一款 續行第一審言詞辯論程序及援用第一審訴訟行為 ........ 140 第二款 訴之變更、追加及反訴之限制 .............................................. 141 第三款 新攻擊防禦方法提出之限制 ................................................... 142 XVI.

(17) 第二項. 對於第一審判決之審查性 ................................................................. 144. 第一款 上訴聲明及上訴理由之表明.......................................... 144 第二款 第二審判決模式與第一審判決書之引用 .................. 145 第二節 法律審之審查:事實審與法律審之關係 .............................................. 146 第一項 第三審審理之特點................................................................................ 146 第一款 上訴理由之限制 ........................................................................... 146 第二款 判決之基礎 .................................................................................... 147 第二項 對於下級審判決之審查性 ................................................................. 148 第一款 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之分野 ................................................... 148 第二款 第三審判決之模式及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內涵 ............................................................................................................................... 151 第三節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之運作如何被審查 .............................................. 154 第一項 事實審間之互動與審查 ...................................................................... 154 第二項 法律審與事實審間互動與審查 ........................................................ 156 第四節 小結 ...................................................................................................................... 15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六章 結論 ............................................................................................................................... 159 第一節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於具體案件之審理方式 ..................................... 159 第二節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運用之模組與各審級間之互動 ...................... 162 參考文獻 ......................................................................................................................................... 165. 圖表目錄.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圖表 一: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區辨C .......................................................................................................................... 20 hengchi U 圖表 二:方式一 .................................................................................................................................................................60 圖表 三:方式二 .................................................................................................................................................................61 圖表 四:方式三 .................................................................................................................................................................62 圖表 五 本文之自由心證運作方式 .............................................................................................................................64 圖表 六 間接證明之運作 ................................................................................................................................................92 圖表 七 直接證明模組 .....................................................................................................................................................97 圖表 八 一般證據鍊模組 ................................................................................................................................................97 圖表 九 複雜證據鍊模組 ................................................................................................................................................98 圖表 十 證據環模組 ..........................................................................................................................................................99 圖表 十一 綜合型模組 .................................................................................................................................................. 100 圖表 十二 【旅外金眼珠案】間接證明運用之模組........................................................................................ 127 圖表 十三 【駕車落海案】間接證明運用之模組 ............................................................................................ 132 圖表 十四 【高處墜樓案】間接證明運用之模組 ............................................................................................ 136 XVII.

(18) 圖表 十五 具體案件中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之審理模式 .............................................................................. 160 圖表 十六 本文之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於審級間之運作模式 .................................................................... 163. 表格目錄 表格 一 【昏頭跌倒案】案例內容 .......................................................................................................................... 106 表格 二 【密室火災案】案例內容 .......................................................................................................................... 111 表格 三 【衝突猝死案】案例內容 .......................................................................................................................... 118 表格 四 【旅外金眼珠案】案例內容 ..................................................................................................................... 126 表格 五 【駕車落海案】案例內容 .......................................................................................................................... 130 表格 六 【高處墜樓案】案例內容 .......................................................................................................................... 13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VIII. i n U. v.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法院審判活動之核心在於「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就如何認定事實, 民事訴訟即利用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由負舉證責任之一方提出證據,證明待證 事實。然就當事人提出之證據,究竟得以證明何種事實,則係委由法官加以判斷。 實際審判上法院所面對之事件,往往不具備直接證據而得以直接證明待證事 實之存在,往往需要藉由事件中其他間接證據之調查,用以推論間接事實之存在, 其後再以間接事實推論待證事實是否已證立,此部分對「證據之評價」 、 「推論方 法之內涵」及「足資證明之範圍」即屬於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之主要範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然自由心證依民事訴訟法第 222 條第 1 項及第 3 項,既係將證據評價與可 得證明事實之射程,委由職司審判任務之法官依其法之確信,依循論理及經驗法 則為判斷,其中必具備許多法官主觀個人之認知在內,於判決中迭生對相同之證 據,不同審級或不同法院依據不同之自由心證,而為完全相反之認定,造成截然 不同之判決結果。. sit. y. Nat. n. al. er. io. 而間接證明同樣係藉由法官自由心證之運用,將間接事實推論待證事實是否 存在,從而法院間接證明之運作,以「如何之證據數量與價值」 、 「如何之推論方 式」及「可得推論之射程」而得以間接證明,相同具備法不確定性。. Ch. engchi. i n U. v. 人民依憲法第 16 條擁有之訴訟權,應確保當事人之合法聽審權,由法定法 官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且無突襲性裁判,然因法官心證運用所造成之裁判歧異與 矛盾,已相當程度影響人民之訴訟權,然此由立法決定賦予法官就部分事項自由 裁量之「自由心證原則」以及法官運用之「間接證明方法」,本質上皆具備高度 個案裁量性及法律不確定性,是否應具有一定運作之架構可資參考,即為本文研 究之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自由心證,依民事訴訟法第 222 條第 1 項規定: 「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 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但別有規定者,不在 此限。」此即我國對於判決事實之認定採取自由心證原則(Grundsatz der freien Beweiswürdigung)之立法明文。惟何謂自由心證,法條上並無解釋,僅於同條 1.

(20) 第 3 項規定自由心證之運作,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 間接證明,乃證明之方式之一,於實定法上並無明文,但於實務上可分為間 接本證與間接反證兩種運作方式,前者為「按證明應證事實之證據資料,並不以 可直接單獨證明之直接證據為限。凡先綜合其他情狀,證明某事實,再由某事實 為推理的證明應證事實,該證明某事實之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3495 號判決、98 年度台上字第 617 號判決參照) ;後者為「次 按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須證明至使法院就該待證事實獲得確實之心證,始盡其 證明責任。倘不負舉證責任之他造當事人,就同一待證事實已證明間接事實,而 該間接事實依經驗法則為判斷,與待證事實之不存在可認有因果關係,足以動搖 法院原已形成之心證者,將因該他造當事人所提出之反證,使待證事實回復至真 偽不明之狀態。此際,自仍應由主張該事實存在之一造當事人再舉證證明之,始 ,簡言之, 得謂已盡其證明責任。」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984 號判決參照) 即可利用間接證據推論或攻擊間接事實或待證事實存在與否之證明方式。. 政 治 大 然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皆係「認定待證事實真偽存在與否」之工具,其中「證 立 據之評價」、「推論方法之內涵」及「足資證明之範圍」,皆係委由法官個人依經 ‧. ‧ 國. 學. 驗及論理法則加以判斷,然於實際判決上卻出現高度歧異性。從而本文即欲藉由 對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之內涵研究,嘗試建立其「運作應依循之原理」及「運作 之模式」,以提供實務實際審判時參酌之標準。. y. sit. Nat. 第三節 研究範圍. n. al. er. io. 自由心證與間接證明既係為求法官於個案之高度裁量,從而於實定法上規範 較為簡略,為建立其運作原則及模式,必須由以下問題加以剖析:. Ch. (一)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之內涵為何?. engchi. i n U. v. (二)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運作時應依循之原理原則為何? (三)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有無一定運作之模式可循? (四)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於實際運作上所生之問題為何? (五)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之運作於各審級間如何互動與審查?. 第四節 研究方法 藉由上述之說明,本文擬將研究方案區分為四階段,輔以不同之研究方法: (一)階段一:自由心證原則內涵、原理原則與模組探求 由於實定法上僅有出現自由心證一詞,但是對其內涵及運用時之原理原則, 2.

(21) 皆付之闕如,然自由心證既係為證據評價與證明之重要環節,從而其應依循之原 理原則,及與其他證據法上涉及評價與證明之原理原則之互動關係,於運作上極 為重要,須先加以研究;另外基於研究所得之內涵與原理原則,可否建立運作之 模組供實務參考,亦係研究之重點。 此部分所運用之研究方法為第一,文獻歸納法,藉由國內民事訴訟法及法理 學文獻對兩者之說明先為整理歸納,以明其概貌;第二,比較法制法,由於大陸 法系及英美法系皆係採用自由心證原則,為增加本文之深度,故欲藉由對德國法 制度運作適時之旁徵佐引,以豐富其內涵。第三,邏輯演繹法:利用抽象演繹法, 將自由心證之理論與內涵,藉由邏輯演繹方式劃分不同運作之流程,抽象建立模 組供討論。 (二)階段二:間接證明原則內涵、原理原則與模組探求. 政 治 大. 作為本文第二研究重點之間接證明,於我國法上並未出現此名詞,僅於實務 操作上有其運用之軌跡,然間接證明之內涵、其於自由心證原則中所處之角色, 以及其應依循之原理原則,至關重要;另外間接證明係實際操作性極強之原則, 建立運作之模組供實務參考,亦為此處研究之重點。. 立. ‧ 國. 學. ‧. 從而本文於階段二將透過文獻歸納法與比較法制法之研究方式,對間接證明 之理論與內涵為介紹,另將使用邏輯演繹法,利用抽象演繹法,將間接證明藉由 邏輯演繹方式劃分不同運作之流程,抽象建立模組供討論。。. Nat. sit. y. (三)階段三: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於實務運作之樣貌. n. al. er. io. 本文研究之動機,係發源於現今實務對於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運作上,極為 常見之各審級裁判歧異之現象,從而欲藉由案例討論方式,先行舉出實務運作上 之問題,再藉由套用模組方式,以求得出最佳運作方式。此部分將運用案例分析 法,藉由實務案例之整理、分析,以求實際適用前揭不同模組。. Ch. engchi. i n U. v. (四)階段四: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於各審級之互動與審查 在我國三級三審制度下,具體案件若符合法律規定,原則上將享有二次事實 審及一次法律審之審理,就事實審之間,對於下級審運用自由心證及間接證明原 則,究竟應立於何種地位續審;於法律審及事實審間,對於下級審之運用,究竟 得否審查、如何審查,皆為重要之問題,此處本文擬使用文獻歸納法及比較法制 法為研究之方式。. 3.

(22) 第二章. 自由心證之基本原理原則. 第一節 自由心證之概念 第一項 自由心證實定法規範 第一款 民事訴訟法典中自由心證原則之濫觴 自由心證原則並非係於近期方規定於我國民事訴訟法法典內,觀諸民事訴訟 法典之制定過程,於民國(下同)19 年 12 月 26 日、20 年 2 月 13 日分別制定 公布第 1 至第 534 條、第 535 至第 600 條,並於 21 年 5 月 18 日依國民政府令 自 21 年 5 月 20 日施行;後於 24 年 2 月 1 日,國民政府令修正公布條文全文 636 條,並修正其名稱為「中華民國民事訴訟法」 ,於 24 年 5 月 10 日以國民政 府令自 24 年 7 月 1 日開始施行,此現行民事訴訟法之雛型,早已建置自由心證 原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修正前第 213 條規定: 「法院審理事實,應斟酌辯論之意旨,及調查證據之 結果,依自由心證以為判決。但別有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一項)得心證之理 由,應記明於判決。 (第二項)」 ,簡而言之,條文中係對於法院審理事實之認定,. Nat. er. io. sit. y. 應依據自由心證原則,而該得心證之理由應載明於判決。惟須注意此為條文本文 之規定,但書仍然保留法定證據原則之適用。 此即我國採取自由心證原則(Grundsatz der freien Beweiswürdigung)之立法 明文。. n. al.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款 現行民事訴訟法下自由心證原則 第一目 自由心證原則之骨幹 前揭原始條文,於 89 年 2 月 9 日修正為:「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 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但別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第一項)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 院應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第二項)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 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 (第三項)得心證之理由,應記明於判決。 (第 四項) 」。 修正理由為: 「一、第一項不修正。二、損害賠償之訴,原告已證明受有損 4.

(23) 害,有客觀上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之情事時,如仍強令原告舉證 證明損害數額,非惟過苛,亦不符訴訟經濟之原則,爰增訂第二項,規定此種情 形,法院應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以求公平。三、增訂第三項, 明定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四、原第二項 不修正,移列為第四項。」 觀諸前揭條文之修正,對於自由心證之骨幹實質上沒有修正,僅係用語之調 整,特別者在於增列第 3 項,規範法院於適用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時,不得違 背論理及經驗法則,然究竟何為論理、經驗法則,立法理由中並無說明。惟法院 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88 點(自由心證)有所說明: 「法院依自由心證判 斷事實之真偽,係指法院基於裁量權取捨證據方法及調查證據後為證據評價時, 除受法律及良心之拘束外,並應遵守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而言。(第一項)論理 法則係指理論認識及邏輯分析之方法;經驗法則則指人類本於經驗累積歸納所得 之法則;所謂經驗,包括通常經驗及特別知識經驗。(第二項)法院判斷事實真 偽時,不得違反邏輯上推論之論理法則,亦不得違背日常生活經驗所得而為一般 人知悉之普通法則或各種專門職業、科學上或技術上之特殊法則。 (第三項) (民 事訴訟法二二二)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然而就我國實定法下何謂「自由心證」,於法條中未有定義性解釋,僅得由 法院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88 點觀察,所謂自由,應係指法官裁量權之 運用,而所謂心證,係指法官取捨證據方法及調查證據後為證據評價,然因該條 規定仍使用不確定法律概念定義,故仍難以由字面上即知自由心證之概念。. sit. y. Nat. n. al. er. io. 另外須注意,我國於第 222 條第 1 項但書之例外規定,仍保留部分事實之證 明採取法定證據原則,如第 24 條第 2 項合意管轄以文書證之、第 42 條當事人 選定及其更換增減以文書證之、第 219 條言詞辯論所定程式之遵守,以筆錄證 之、第 427 條第 3 項,合意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以文書證之等。.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目 民事訴訟法有關自由心證原則之其他規定 藉由搜尋「自由心證」之文字,仍有其他條文亦與自由心證相關: 民事訴訟法第 353 條(原本之提出及繕本證據力之斷定):「法院得命提出 文書之原本。不從前項之命提出原本或不能提出者,法院依其自由心證斷定該文 書繕本或影本之證據力。」,條文中自由心證係運用於證據證明力之判斷,惟學 者認為此與第 222 條第 1 項規定之自由心證並不相同1。 法院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57 點(本人到場):「當事人雖委任有訴 訟代理人,法院為闡明或確定訴訟關係、整理爭點或因使訴訟便於終結起見,仍. 1.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頁 250,2004 年 2 月版,2004 年。 5.

(24) 得命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本人到場,而以其陳述作為全辯論意旨之一部分加以斟 酌。(第一項)當事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到場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或不遵命 到場者,法院於判斷事實真偽時,得審酌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拒絕陳述之理由 及其他相關情形,依自由心證,判斷應證事實之真偽。 (民事訴訟法二○三、二二 二、二六九) 」 ,此係對於命當事人到場陳述可作為全辯論意旨,供法官運用自由 心證時參酌,另規定命到場不到場或到場拒絕陳述時,可依該情狀作為運用自由 心證之判斷依據。 法院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83 點(證明妨礙):「當事人以不正當手 段妨礙他造之舉證,故意將證據滅失、隱匿或致礙難使用者,法院得審酌當事人 妨礙他造舉證之態樣、所妨礙證據之重要性等情形,依自由心證認他造關於該證 據之主張或依該證據應證之事實為真實。但於裁判前應令當事人有辯論之機會。 (民事訴訟法二八二之一)」,由民事訴訟法第 282 條之 1 觀察,條文規定「法 院得審酌情形」 ,於該應行注意事項即詮釋為「依自由心證」 ,從而似乎於條文中 規範「審酌情形」,即係指示法官得運用自由心證,故自由心證原則射程是否僅 為第 88 點所言係於取捨證據方法及證據評價,即有疑問,因證明妨礙證據根本 無提出,從而似有擴張及於「免除特定證據方法」與「就特定事實之證明可減少 或免除證明」。.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法院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84 點(違背文書提出命令之效果) : 「當 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法院得依自由心證認舉證人關於該文書之 性質、內容及文書成立真正之主張為真實或認舉證人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y. Nat. sit. er. io. 但於裁判前應令當事人有辯論之機會。(民事訴訟法三四五)」,此條文亦具有前 揭相同問題,亦即民事訴訟法第 345 條係規定法院得審酌情形,同樣被詮釋為 自由心證之運用。. al. n. v i n Ch 法院辦理民事訴訟應行注意事項第 點(當事人之具結) : 「當事人或法 e n g113 chi U. 定代理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或具結,法院仍應查明其他可供使用之相關證據, 並得審酌當事人拒絕陳述或具結之理由及其他相關情形,依自由心證判斷當事人 關於訊問事項所主張之事實或法院依職權調查之應證事實之真偽。(民事訴訟法 三六七之一) 」 ,此條文出現一重要問題,民事訴訟法第 367 條之 1 亦係規定「法 院得審酌情形,判斷應證事實之真偽」,然注意要點於詮釋之時,確附加「法院 仍應查明其他可供使用之相關證據」之要件,此似有不自證己罪、須有其他補強 證據方得利用自由心證之意味,此是否為法定證據原則之規定,仍須加以討論。 然若將民事訴訟法中有「審酌情形」之條文臚列,可以得知: 民事訴訟法第 279 條第 2 項: 「當事人於自認有所附加或限制者,應否視有 自認,由法院審酌情形斷定之。」 民事訴訟法第 280 條: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為不知或不記憶之陳 6.

(25) 述者,應否視同自認,由法院審酌情形斷定之。」 由上述兩條觀察,該審酌情形之意義,似為對於當事人之一定訴訟行為,是 否該當法律上之要件,由法院判斷,此是否屬自由心證之範疇,有所疑問。 民事訴訟法第 356 條: 「外國之公文書,其真偽由法院審酌情形斷定之。但 經駐在該國之中華民國大使、公使、領事或其他機構證明者,推定為真正。」 民事訴訟法第 358 條: 「私文書經本人或其代理人簽名、蓋章或按指印或有 法院或公證人之認證者,推定為真正(第一項)。當事人就其本人之簽名、蓋章 或按指印為不知或不記憶之陳述者,應否推定為真正,由法院審酌情形斷定之(第 二項)。」 上述兩條條文涉及文書真正之判斷,前者似乎涉及證據能力之判斷,而後者 係對於當事人一定行為是否生推定效力,由法院審酌之問題,是否亦係自由心證 之運用,有所疑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民事訴訟法第 357 條之 1:「當事人或代理人就真正之文書,故意爭執其真 正者,法院得以裁定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罰鍰(第一項) 。前項裁定,得為抗告; 抗告中應停止執行(第二項)。第一項之當事人或代理人於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 前,承認該文書為真正者,訴訟繫屬之法院得審酌情形撤銷原裁定(第三項) 。」. y. Nat. 民事訴訟法第 367-2 條:「依前條規定具結而故意為虛偽陳述,足以影響裁 判之結果者,法院得以裁定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下之罰鍰(第一項)。前項裁定,. sit. er. io. 得為抗告;抗告中應停止執行(第二項)。第一項之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於第二 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承認其陳述為虛偽者,訴訟繫屬之法院得審酌情形撤銷原裁 定(第三項)。」. al. n. v i n Ch 此係涉及是否撤銷裁定之授權法院審酌,是否係自由心證之一環,亦有疑 engchi U 問。. 由此觀之,似可將民事訴訟法中之自由心證,劃分為對於認定事實真偽、判 斷證據價值之自由心證、認定證據能力之自由心證、認定法律效果之自由心證與 為一定訴訟行為之自由心證。. 第三目 其他法律中自由心證原則之明文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 189 條「行政法院為裁判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 之結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但別有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一項)。 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院應審酌一 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第二項)。得心證之理由,應記明於判決(第三 項)。」 7.

(26) 本條雖未敘及自由心證,然條文之內容大致上與民事訴訟法第 222 條相同, 另依辦理行政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21 點(裁判之實質要件) : 「(一)行政法 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係指行政法院基於裁量權取捨證據方法及調查證 據後為證據評價時,除受法律拘束外,並應遵守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而言。至所 謂論理法則,係指理論認識及邏輯分析之方法;經驗法則,則指人類本於經驗累 積歸納所得之法則;另所謂經驗,包括通常經驗及特別知識經驗。故行政法院判 斷事實真偽時,不得違反邏輯上推論之論理法則,亦不得違背日常生活經驗所得 而為一般人知悉之普通法則,或各種專門職業、科學上或技術上之特殊法則。 (行 政訴訟法一八九Ⅰ)(二)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 重大困難者,法院應審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於不違背經驗法則及論 理法則之範圍內,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行政訴訟法一八九Ⅱ)。」 刑事訴訟法第 155 條: 「證據之證明力,由法院本於確信自由判斷。但不得 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無證據能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 依據。」.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另依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78 點(證據法定主義與自由心 證主義) : 「法院認定犯罪事實,應憑證據。證據之證明力,固由法院自由判斷, 但應注意所憑證據,必須經過法定調查之程序;所下判斷,必須斟酌各方面之情 形,且不違背一般人之共同經驗,所得結論,不能有論理上之矛盾,仍應有證據 之存在,斷不可憑空推測,僅以理想之詞,如「難保」 、 「自屬當然」等字樣為結 論。凡為判決資料之證據,務須於審判時提示當事人,詢以有無意見,賦予當事. y. Nat. sit. n. al. er. io. 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辯論證據證明力之適當機會,並告知被告得提出有 利之證據,必要時更得依職權調查有利於被告之證據。即第二審得有新證據時, 亦應照此辦理,其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所有重要證據,尤須逐一予以審酌。 (刑訴法一五四、一五五、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一六五之一、二八八之一、 二八八之二,參照最高法院五十三年台上字第二○六七號判例)」. Ch. engchi. i n U. v.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 5 條第 4 項:「執行機關應於執行監聽期間,至少作成 一次以上之報告書,說明監聽行為之進行情形,以及有無繼續執行監聽之需要。 法官依據經驗法則、論理法則自由心證判斷後,發現有不應繼續執行監聽之情狀 時,應撤銷原核發之通訊監察書。」. 第二項 自由心證之學說詮釋 前揭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文,及司法行政對於條文內容之補充,對於自由心證 係認依法院之裁量對證據評價,並形成心證,並以條文中之經驗、論理法則作為 限制。於此再觀察學說見解對自由心證之詮釋。. 第一款 文義詮釋型 8.

(27) 自由心證於我國法之規定,除涉及何謂自由心證外,尚涉及自由心證運作之 基礎、運作之對象、運作之方式及運作之限制。部分學者係針對自由心證法條為 文義性解釋,對於「自由」之運作則未有著墨。 ⑴有以「自由心證主義者,乃法院體查當事人辯論之旨趣及調查證據之結果, 本其所確信者,以判斷事實真偽之主義也」2,未就自由之運作解釋,然有指出 自由心證易於發現真實,然無法避免因法官見解不同,對於同一證據為不同取捨, 或運用不當,甚或促使法官之恣意專橫等3可能發生之問題。 ⑵有以「對於證據能力與證據價值(證據力)不加限制;證據之取捨、證據 價值之有無,由法院自由判斷之主義」4,同樣僅將條文中文義說明,未有進一 步之見解。 ⑶有以「凡證據之判斷,一任法院之自由,不認證據有拘束法院之效力者, 曰自由心證主義,一稱實質的證據主義」5。. 政 治 大 ⑷有以「所謂自由心證主義者,對於法定證據主義而言,一言以蔽之,及法 立 院判斷事實之真偽時,別無證據規定以拘束之謂。」 6. ‧ 國. 學. ⑸另有以「書證以外之證據,均無形式上證據力之限制,其證據之取捨與證 據力之強弱,悉依法院之自由心證。」7. ‧. sit. y. Nat. ⑹有以「證據之判斷,一任法官之自由,謂之自由心證主義」8,亦未能解 釋自由心證主義。. n. al. er. io. ⑺有以「本法採自由心證,證據力之有無強弱及其調查採用與否,一依法院 自由意見定之。」9、 「證據原因,為法院形成心證基礎之資料或狀況,民事訴訟 法稱為得心證之理由。…在自由心證主義,上開證據原因之取捨與選擇,原則上 委諸法官之自由。何種證據方法,應認定何種證據價值,並無拘束之規定」10, 此學者雖有將自由解釋為法院認定證據價值並無拘束,然以「無拘束」詮釋「自 由」,亦未能碰觸其核心意義。. Ch. engchi. i n U. v. ⑻有以「當事人有爭執之事實,其認定採自由心證主義,法院為判決時,應 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11,僅將法條 曹偉修,最新民事訴訟法論(上冊) ,頁 22-23,1972 年 1 月再版,1972 年。 曹偉修,最新民事訴訟法論(上冊) ,同註 2 書,頁 23。 4 駱永家,民事訴訟法 I,頁 174,修訂九版,1999 年。 5 張學堯著、奚樹基修訂,頁 121,修訂初版,1970 年。 6 石志泉原著、楊建華增訂,頁 243,增訂初版,1982 年。 7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中冊) ,頁 872,修訂八版,2009 年。 8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 ,頁 292,修訂四版,2006 年。 9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頁 237,2006 年。 10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同註 9 書,頁 391-392 11 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頁 177,1999 年。 9 2 3.

(28) 敘述即止,並未就自由心證之意義說明。 ⑼有以「所謂自由心證主義係指法院於認定判決基礎之事實時,應斟酌全辯 論意旨及調查證據的結果,依自由心證原則為判斷之原則。」12 ⑽有以「謂法院判斷事實之真偽時,一依其自由意見定之,別無證據規則之 拘束。調查證據之後,於證據力之有無、強弱,及其調查結果可否採用為判斷資 料,一任法院推事信為相當者而決定之。」13. 第二款 實質詮釋型 所謂實質詮釋,係指對「自由心證」做出概念性解釋,而因學者多意識到民 事訴訟法14第 222 條第 3 項之條文內容,即「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 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而由此出發加以說明。. 政 治 大. ⑴學者認為自由心證原則為「法院判斷事實之真偽時,應憑證據。在法定之 證據方法內,關於如何取捨證據,有無證據價值(證據力),法律不設規定,由 法院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為客觀的自由 判斷,謂之自由心證主義」15、「自由心證之『自由』,僅指關於如何取捨證據,. 立. ‧ 國. 學. ‧. 以及有無證據價值,法律不設規定,由審判之法官(法院)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 查證據之結果,憑其學識經驗及智慧為客觀的自由判斷,得心證之理由,應記明 於判決者而言,非指有全憑己意,隨心所欲,背理違法,顛倒是非之自由而言」. Nat. io. al. er. 得有違法之自由,從而將自由之運用劃分出一道界限。. sit. y. 16,此學者提出極為關鍵之見解,亦即自由乃係依法院內心之確信,且運用上不. n. ⑵有以「法官審酌審理中當事人辯論旨趣及調查證據結果,本其自由意志形 成確信,以判斷事實真偽之義」17. Ch. engchi. i n U. v. ⑶亦有以「法官體察審理全部出現之當事人辯論旨趣及調查證據結果,本其 自由意志形成確信,以判斷事實真偽之主義稱為自由心證主義。」18、「法官於 裁判時,基於審理中所出現之全部資料與情況依其良心自由之判斷形成心證而認 定主要事實之採證方法,稱為自由心證。」19,提出自由意旨與良心自由判斷, 進一步解釋自由之運作。 ⑷有以「所謂自由心證主義,係指依證據資料證明事實,法院應遵守之規範」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邱聯恭,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 ,頁 104,修訂版,2010 年。 王甲乙,自由心證主義,法學專刊第 43 期,頁 78,1966 年 7 月。 本文以下之敘述述及法條部分,若未特別標明,皆係指民事訴訟法。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同註 1 書,頁 248。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同註 1 書,頁 249。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 ,頁 49,二版,2013 年 10 月。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 ,頁 59,修訂五版,2008 年。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 ,頁 507,修訂七版,2011 年。 10.

(29) 20,將自由之運作詮釋為規範,展現出自由應具有其拘束性之意義。. ⑸亦有以批判之角度,認為使用自由心證一詞,實際上為自由評估、自由評 價之誤譯,而所謂之自由,原係指「由法定證據主義或機械評估之束縛中解放而 言,並無得以任意推測,隨心所欲之意義」,故使用「由法院判斷」即可,自由 一詞似為贅文,且將使一般國民誤解自由即為濫用21。. 第三項 自由心證之實務詮釋 實務上之詮釋方法,基於判決書寫作上「按語」之使用,多係引用法條原文、 判例、經選為具有參考價值之最高法院裁判、他院足資參考之裁判等,故對自由 心證之詮釋,多係限於文義詮釋,亦即將法條內容予以引用,如最高法院 87 年 度台上字第 615 號判決: 「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 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又得心證之理由,應記明於判決。民事訴訟法第二 百二十二條定有明文。」,故就自由如何運作,則未有明顯之說明。. 第四項 本文對自由心證之詮釋.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io. sit. y. Nat. 之說明。. ‧. 從法條規定、學說及實務見解觀察,對於「自由心證」之詮釋,係有以「依 法院自由裁量判斷證據價值,而認定事實之真偽」,亦有以「依法官自由意志、 良心判斷證據價值」,就法條中規定之不確定法律概念:「自由」,多未能為完整. er. 第一款 行政法學上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借用. al. n. v i n Ch 惟就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詮釋,行政法學上多有所研究。不確定法律概念 engchi U (unbestimmte Rechtsbegriffe)於學理上 ,係指其內容特別空泛及不明確之法 22. 律概念,又可區分為經驗概念(empirische Begriffe)及規範概念(normative Begriffe),前者亦稱描述概念(deskriptive Begriffe),係指一般人可掌握、知覺 或經驗之狀況或事件,而法律適用者可於具體個案中,根據單純之知覺而理解經 驗概念,例如條文常見之「夜間」、「日出後」等;後者又稱須填補價值之概念 (wertausfüllungsbedürftige Begriffe) ,因欠缺與真實事物之連結,故法律適用者 必須採取「評價」之態度,方能認識其意義,如條文常見之「公共安全」 、 「善良 風俗」等23。. 雷萬來,民事訴訟法,頁 212,初版,2005 年。 參閱李學燈,三論自由心證,收錄於氏著,證據法比較研究,頁 704、714-715,初版,1992 年。 22 參閱陳敏,行政法導論,頁 195-196,四版,2004 年。 23 亦有採此區分方式者,參閱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頁 117,增訂八版,2003 年。 11 20 21.

(30) 法律採用不確定法律概念規範,係為因人類認識能力及定義能力之不足,從 而有意使立法保留空白,授權法律適用者從事法律之解釋及具體化,使法律明確 完備。惟採用此種立法方式時,將產生以下問題: ⑴前階段-法律適用者如何解釋、適用。 ⑵後階段-對於法律適用者於具體個案之適用,是否得予審查,以及於如何 之程度得予以審查之問題。 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問題,係存在於「認識之範疇」 (Bereich der Erkenntnis), 即對於具體個案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時,須從事「個案評價」,並且須經常「對 未來預測」,因此必須對多樣之觀點予以考慮、評估及權衡,難以獲致一致之結 果。經驗概念之解釋及適用上,多係對於具體個案適用必須預測時,有分歧之結 果,如「滅失」之判斷因人而異;規範概念之解釋及適用,於解釋之層面,即有 下列問題24:. 政 治 大 ⑴規範概念具有堅實之概念核心(Begriffskern),以及特別廣大模糊之概念 立 外圍(Brgriffshof) ,故越偏向其概念外圍,越難以判斷是否屬於該概念之範疇。. ‧ 國. 學. 且現今之多元社會,欠缺共同之價值觀,使某些不確定法律概念益加不明確。. ‧. ⑵規範概念通常須經適用方能具體化,概念之解釋與適用難以劃分,故於概 念外圍判斷產生涵攝之爭議,係無可避免。. y. Nat. 而不確定法律概念,本即係法規範授權予法律適用者,由其從事解釋及適用,. sit. n. al. er. io. 故其本質上即有數法律適用者,適用同一不確定法律概念於同一事件上,獲得不 同結果之判斷分歧問題,故出現「判斷餘地」 (Beurteilungsspielraum)理論,認 為法律授權予法律適用者自行決定不確定法律概念之適用,則司法僅得對其為有 限度審查,且對於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評價,邏輯上本即有其分歧性,故法律適用 者依其專業知識及經驗,於具體個案處理上,應有其自行負責之領域25,故此領 域即為判斷餘地之界線。.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款 本文定義之自由心證原則 自由心證並非單純之知覺經驗所能解釋,須為一定之價值填補,故屬前揭之 規範概念,而須由法律適用者予以評價,並於個案中解釋、適用。惟其本質上並 不涉及未來之估測,應屬當然。 自由心證本質上既具有概念外圍模糊、法律適用者解釋適用分歧之問題,然 因係立法者藉法律授權法律適用者加以判斷,故應有一定範圍之判斷餘地,然於 該判斷餘地中,亦應注意立法者有無同時指示足資判斷之標準,而使法律適用者 24 25. 參閱陳敏,行政法導論,同註 22 書,頁 197-198。 參閱陳敏,行政法導論,同註 22 書,頁 201-202。 12.

(31) 得以依循;而於事後審查上,應僅得審查其是否依循該判斷標準,以及超出判斷 餘地外之判斷。 綜上所述,對自由心證之詮釋,最完整妥適者,應係包含以下面向: ⑴立法者制定此不確定法律概念時,其適用之主體、適用之客體、適用時判 斷基礎為何? ⑵立法者授權法律適用者解釋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而於判斷餘地中,立法 者有無指示足供判斷所用之標準或限制? ⑶法律適用者於具體個案之解釋及適用,應受審查之範圍、程度為何? 則依以上說明,本文對自由心證定義如下,至於更精緻之說明,請詳以下章 節:. 政 治 大. 「自由心證原則,係指具體個案審理之法院(判斷主體) ,對於具體個案之 證據方法、證據價值及證據取捨(判斷客體),根據其於審判程序經合法調查之. 立. ‧ 國. 學. 證據與全辯論意旨(判斷基礎) ,依法律授權之判斷內涵及限制決定(判斷餘地), 並據以認定待證事實之存否與真偽(判斷作用、結果)」。. ‧. 而本文亦將透過德國法上就自由心證之發展,觀察自由心證之內涵。於此先 將德國民事訴訟法第 286 條關於自由心證之規定臚列於下:. y. Nat. 第 286 條(自由心證):「法院依言詞辯論之全部內容及已存之調查證據結. sit. al. er. io. 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上之主張為真實或非真實。作為法官心證基礎之理由, 應記載於判決內。(第一項)法院僅於本法另有規定之情況,受限於法定證據規 定。(第二項) 」26。. n. v i n Ch 就自由心證,德國學者有微言大義的將其定義為法院自由形成對訴訟中材料 engchi U 的衡量 ,亦有將第 286 條稱為「證據方法及類型等值原則」 者,學者即有認 27. 28. 為自由心證包含對證據方法之評價,其內涵為法官基於審理之全部內容及調查證 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決,亦或是評價當事人事實之主張為真實或非真實二面 向29;同時其亦賦予法官對於具體證據衡量及決定之義務,藉以取代法定證據主 原文為:§ 286 Freie Beweiswürdigung (1) Das Gericht hat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s gesamten Inhalts der Verhandlungen und des Ergebnisses einer etwaigen Beweisaufnahme nach freier Ü berzeugung zu entscheiden, ob eine tatsächliche Behauptung für wahr oder für nicht wahr zu erachten sei. In dem Urteil sind die Gründe anzugeben, die für die richterliche Ü berzeugung leitend gewesen sind. (2) An gesetzliche Beweisregeln ist das Gericht nur in den durch dieses Gesetz bezeichneten Fällen gebunden. 27 Vgl. Richard Zöller, Zivilprozessordnung, 29. Aufl., 2012, §286 Rn. 1. 28 Vgl. Gerhard Lüke/Peter Wax, Münichener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ß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Bd.Ⅰ, 2. Aufl., 2000, §286 Rn. 1. 29 Vgl. Wolfgang Grunsky, Zivilprozessrecht, 13. Auflage, 2008, S. 42,採取相同看法者,vgl. Hermann Fenger, Zivilprozeß ercht-schnell erfaßt, 2001, S.73. 13 26.

(32) 義之規定,從而法官係擔任法官之角色,於形成心證時,不應納入其個人之想法 30,亦有認為法官主觀上之評估適用於自由心證之中,認為法官得將其專業及生. 活經驗用於評估證據31,而現今德國通說認為此條文之規範要求二種結論,即客 觀之高度蓋然性與主觀之法院心證形成,具有蓋然性而無心證係為不足,而僅有 心證而無蓋然性,是為純粹之恣意32。. 第二節 自由心證之內涵 第一項 自由心證之主體 第一款 參與判決基礎辯論之法官. 政 治 大. 基於憲法上訴訟權之保障及為求發現實體之真實,法官於審理中親自聽取當 事人之主張、所提證據資料、攻擊防禦等,為審判之基本要求,未踐行此直接審 理原則之要求,為判決違法33。. 立. ‧ 國. 學. ‧. 第 221 條第 2 項規定: 「法官非參與為判決基礎之辯論者,不得參與判決。」, 即係前揭直接審理原則之明文。本項立法理由為:「推事必未與於為判決基礎之 辯論者,始應禁其與於判決,故本條例增入為判決基礎者句。(德三○九、日二 三二、奧四一二、匈三九二)」 。違反此條之規定,以未參與之法官參與判決,即. Nat. sit. y. 為判決之組織不合法之違誤34。. n. al. er. io. 法官參與判決之前提,既係以參與為判決基礎之辯論為前提,而自由心證又 係為求認定事實,故其運用之主體,應限定為「具體個案中參與判決基礎辯論之 法官」。. Ch. engchi. i n U. v. 此為早期學說之看法,vgl. Stein/Jonas,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 Bd.Ⅳ, 22. Auflage, 2013, §286 Rn. 4. 31 Vgl. Gerhard Lüke/Peter Wax, Münichener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ß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Bd.Ⅰ, 2. Aufl., 2000, §286 Rn. 10. 32 Vgl. Stein/Jonas,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Bd.Ⅳ, 22. Auflage, 2013, §286 Rn. 4; Kurt Schnellhammer, Zivilprozess:Gesetz-Praxis-Fälle, 10. Auflage, 2004, S. 258. 33 最高法院 78 年度台上字第 1926 號判決: 「事實審法院審理訴訟之方式,民事訴訟法係採直 接審理主義,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法院須以其自行調查認識所得之資料,為其判決基礎,否則其 判決即屬違背法令。」 、最高法院 81 年度台上字第 685 號判決: 「查事實審法院審理訴訟之方式, 民事訴訟係採直接審理主義,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法院須以自行調查證據所得之訴訟資料,經當 事人之言詞辯論,始得本於辯論之結果,為判決之基礎。」本文以下所引判決、判例,除特別標 明外,皆係指最高法院判決,故不再於判決、判例字號前加註「最高法院」 ,僅將判決、裁定及 判例標明。 34 38 年台上字第 292 號判例: 「推事非參與為判決基礎之辯論者,不得參與判決,為民事訴訟 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項所明定。又判決法院之組織不合法者,其判決當然為違背法令,同法第 四百六十六條第一款亦定有明文。以未參與言詞辯論之推事參與判決,即其法院之組織顯難認為 合法,依上規定其判決自屬當然違背法令。」 ,40 年台上字第 916 號判例同此見解。 14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73  同注 70 Rémusat 書第 38 頁 ;同注 70 Thomas 書第 35 頁。. 74  同注 70 Thomas 書第

備註:依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參加

另一種採用 RADIUS 認證的方法,請參閱 2013 年這篇:FG110C SSL VPN 配合 Windows AD 帳號 認證設定說明 .pdf ,因 LDAP

例行重新校準不包括在任何保修計畫內。由於基本保修或延長保修不包括校 準 / 驗證,因此您可選擇購買一定時間的 FlexCare 校準 / 驗證服務包。請與 授權服務中心聯繫 ( 請參閱第 166

20 《傳心法要》 , 《大正藏》冊 48,依序見頁 379 下、頁 380 上、頁 380 中。頁 381 上、頁 381 上。 《宛陵錄》 ,頁 384

申請永居 外國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得依移民法規定申請永 久居留(需符合每月 總薪資5萬500元以上或取得 乙級專業

4.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之種苗 業登記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規定 之農民或農民團體證明文件、具備蘭花產 業經營事實之事業單位證明、具備食用蕈

4.以年資辦理國民小學教師加註英語專長證書者,以本參照表為採認依據,不在本參照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