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部落格平台建置與評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閱讀部落格平台建置與評估"

Copied!
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鴻仁 博士

閱讀部落格平台建置與評估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ading Blog Learning Platform

研 究 生:粘碧慈 撰

(2)

致 謝

在研究所求學二年半的日子即將畫下句點。回首走過的研究所生涯,心裡的感受是 五味雜陳,很多不同的情緒湧上來,我哭了。這段時間以來的回憶對我來說,有感動、 感謝、壓力的釋放及我可以開始多一點的時間陪陪孩子、先生,好好的過生活了。從民 國九十一年開始進修二技、修教育學程、實習、代理教師、念研究所,到九十八年考上 正式教師舉家搬到高雄。研究所最後一年半的學業,就是在高鐵通勤之下完成。很高興 迎接民國一百年,對我來說意義是很特別的。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由衷感謝指導教授陳鴻仁博士在研究過程給予寶貴的建議及 耐心的指導,在此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老師謝謝您。此外,感謝口試委員蕭顯勝教 授、侯惠澤教授的鼓勵、細心審查與建議,使得論文內文更加完備,在此也深表感謝。 在研究所修業期間,感謝方覺非教授在課餘時間對教甄題目的解惑,受益良多。此 外,感謝左營高中圖書館主任郭大崑在英文摘要和資訊執秘羅明琪二位老師在預試問卷、 主機架設問題排除方面給予協助及指導,且在各方面資訊技術知識的不吝傳授和在行政 事務上的全力支持。在此向三位老師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感激。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貴 未、嘉玲、兆全、家賢、家彰、慧婷的相互鼓勵與討論,更感謝貴未在我遇到瓶頸或難 過時,讓我依靠和談談心。謝謝您們,有您們的鼓勵,我才能繼續努力的走下去。 感謝我生命中的另一半,漢唐。支持我的決定、給我依靠、給我一個幸福的家。當 我在念書、或是因學校辦基測出差二十四天,先生都無怨無悔的辛苦照顧二個孩子,時 間長達八年多。我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當上老師、念研究所,都要感謝背後這個默默 支持我的人。因為沒有時間可以好好陪陪他們,在這八年來對孩子及先生有一份歉疚。 民國一百年,我會做個好媽媽及好太太的。老公,謝謝您。此外,還要好好感謝的是我 的爸爸、媽媽,在我考教甄時幫我帶了二女兒三年,讓我專心一意去準備考試及修研究 所的課業。也要感謝婆婆,幫忙帶了大兒子,能夠體諒一直在念書且很忙的媳婦。 最後,要感謝的是老天,不管是安排什麼樣的路,我相信凡事都有最好的安排。感 謝在我身邊的貴人,朝陽科大學程的老師、草屯商工的莉玲主任、鹿港高中的耀淇主任、 俐妤老師、政興老師、成功國中的士勤組長、成功商水的聲弘老師、花蓮高商的沛之老 師、草屯商工實習的伙伴們及在一起十八年的高職好友琬菁、佩純、雅棋。感謝有您們, 在此獻上祝福給所有的人,願大家平安及喜樂。 粘碧慈 謹誌於 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3)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教育是台灣與世界競爭的資產,閱讀帶來改變教育的力量。網際網路提供了資訊交 流的捷徑,並且正快速的改變社會生活方式。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學童逐漸將網路 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利用資訊科技推廣及引導閱讀,讓新科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具 有正面的助益是值得探索的議題。部落格在讀寫教育上之運用,不論是做為寫作路徑的 歷程記錄、分享評論創作或佳作觀摩等,可說是豐富且多元。在社群網路中,大多數參 與心得交換或部落格討論者是青年學子,可見部落格於中小學教育之應用發展更具相當 之潛力。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驗證模式,運用網路及資訊科技的優勢,以部落格為 架構來發展建置閱讀部落格的平台,利用此閱讀部落格平台可讓學習者建立閱讀歷程, 讓閱讀增加與同儕間的互動與分享。期望將此數位內容開發成果運用於學校教育中,利 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提昇閱讀成效。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總共回收146份有效樣本,透過因素分析與徑路分析進行 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彙整後如下五點發現:(一)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與系統 品質顯著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二)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與系統品質顯著正 向影響認知易用性;(三)認知易用性顯著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四)認知有用性與認知 易用性顯著正向影響使用行為意向;(五)發表文章篇數對系統之使用行為意向未達顯著 水準,而發表文章內容量對系統之使用行為意向有差異性的影響,並且達顯著水準。 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閱讀部落格:閱讀部落格閱讀部落格閱讀部落格、、、、建構主建構主義建構主建構主義義義、、、、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

(4)

II

ABSTRACT

Education is a great asset by which Taiwan can compete with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reading can help us a lot to practice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has prospered and provided a shortcut for us to exchang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What is more, Internet is rapidly changing the living style of people in the whole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gradually consider surfing the Internet a necessary part of their daily lives. Therefore,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timulat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reading activities is an issue worth exploring, because the new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reading ability. Among the hottest services of the Internet is the blo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writing and reading ability. It can not only track students’ writing history but also make it easy to share students’ works and comments with each other. In a 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most participants of a blog’s writing are young students, so blog’s writing can be more extensive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s and high schools in Taiwan. Verified by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is essay tries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which is based on a reading blog. With this model, we can help students track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history and this model will end up with stimulating more peer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in a reading activity. In a long run, we expect to apply this model to the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research study, 146 valid samples are collect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se sample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compile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 1.” The attitude of using blogs”,”

(5)

interactive website”, and ” system quality ”both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to “perceived usefulness”. 2. ” The attitude of using blogs”, ”interactive website”, and “system quality”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to “perceived ease of use”. 3.” Perceived ease of use”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to “perceived usefulness”. 4.”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to “the behavior intention”. 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wo dimensions in this study,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and ”behavior inten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e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and ”behavior intention”.

Key KeyKey

(6)

IV

目次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研究動機 ... 2 第三節、研究目的 ... 4 第四節、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閱讀的重要性 ... 7 第二節、部落格的定義與發展 ... 12 第三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19 第四節、科技接受模式 ... 21 第五節、本章小結 ... 26 第三章、研究方法 ... 27 第一節、研究流程 ... 27 第二節、研究架構 ... 29 第三節、研究假設 ... 29 第四節、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與問卷設計 ... 30 第五節、研究對象與問卷發放 ... 32 第六節、資料分析方法與工具 ... 33 第七節、教學活動設計 ... 34 第四章、系統設計 ... 37 第一節、 系統發展 ... 37 第二節、 系統功能 ... 38 第三節、系統內容 ... 40 第五章、資料分析 ... 45 第一節、問卷之敘述統計分析 ... 45 第二節、因素分析 ... 51 第三節、獨立樣本T檢定 ... 53 第四節、迴歸分析 ... 54

(7)

第五節、路徑分析 ... 58 第六節、意見回饋及訪談彙整 ... 61 第六章、結論與研究建議 ... 6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2 第二節、研究貢獻與建議 ... 64 參考文獻 ... 66 附錄一、問卷 ... 72

(8)

VI

表次

表 2-1 閱讀重要性---9 表 2-2 閱讀相關文獻整理 ---10 表 2-3 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15 表 2-4 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16 表 2-5 建構主義相關文獻整理---21 表 2-6 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比較---22 表 2-7 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文獻整理---24 表 3-1 各構面之操作性定義---30 表 3-2 互動性之衡量題項---31 表 5-1 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46 表 5-2 問卷信度分析---48 表 5-3 項目分析結果總表---48 表 5-4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50 表 5-5 KMO 與 Bartlett’s 球形檢定表---51 表 5-6 主成份因素分析結果---52 表 5-7 發表文章篇數對使用行為意向的 t 檢定---53 表 5-8 發表文章內容量對使用行為意向的 t 檢定---54 表 5-9 發表文章篇數、及發表文章內容量對使用行為意向的 t 檢定---54 表 5-10 簡單直線迴歸分析---56 表 5-11 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系統品質、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之多元 迴歸分析表---57 表 5-12 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系統品質對認知易用性多元迴歸分析表---58 表 5-13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使用行為意向之多元迴歸分析表---58 表 5-14 路徑分析各項影響分解說明---60 表 6-1 研究假設結果---63

(9)

圖次

圖 2-1 科技接受模式架構---23 圖 2-2 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24 圖 3-1 研究流程圖---28 圖 3-2 研究架構圖---29 圖 3-3 教學課程活動設計圖---35 圖 4-1 系統功能架構圖---38 圖 4-2 系統使用功能圖---38 圖 4-3 系統流程圖---40 圖 4-4 閱讀部落格-社群---41 圖 4-5 閱讀部落格-社群功能---42 圖 4-6 閱讀部落格前台-文章發表---42 圖 4-6 閱讀部落格前台-個人書庫---43 圖 4-7 閱讀部落格後台---44 圖 5-1 路徑分析圖---59

(10)

第一章、緒論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描述目前網路使用率、社群網路應用、 台灣閱讀現況。第二節為研究動機,指出教育部為提昇閱讀,也積極利用資訊 科技。第三節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進行說明。第四節為研究限制的描述,主 要分為對象、範圍、平台環境三類。第五節為重要名詞解釋。

第一節、研究背景

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世界進入了數位時代,教育面貌也更多元。網際網路 提供了資訊交流的捷徑,並且正快速的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當網路做為人與人 之間分享及溝通的媒介性漸強,線上聊天、即時簡訊興起的短句與縮寫體,正 改變著年輕一代閱讀、寫作、談話的方式(吳怡靜,2008)。我們要思考著如 何利用資訊科技推廣及引導閱讀,讓新科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正面的助益。 在網路使用調查,台灣家戶連網普及率高達七成八(資策會,2009a)。而在 11-18 歲青少年對網路媒體的依賴度達九成五(金車教育基金會,2009)。學 生接觸網路時間增加,我們應該正面去面對網路在生活型態中產生的不同變 化。 在生活漸漸無法脫離網路,探究使用者在網路使用率偏高的應用,就推網 路社群。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有三成五的民眾擁有個人社群網路(資策會,2009b)。 有過半的受訪者目前有經營自己的部落格,而在這些受訪者又以女性或 24 歲以 下、職業為學生的傾向較高(創市際,2009)。由此可發現學生族群使用社群 網路比例偏高,社群網路是分享及交換資訊的平台,人們在其中產生許多新型 態的互動模式,年輕學子面對大量的不確定網路資訊的湧入,著實需要父母及 教師引導學習正確的使用網路。

(11)

在全球都在推閱讀的同時,不難發現推動閱讀的困境之一,即是在網路多 采多姿的影音世界,占據了學子的課後時間。在親子天下(2009)調查顯示, 年紀愈大的學生,愈不喜愛閱讀。在閱讀興趣的部份,男生不喜歡閱讀的比例 比女生高。目前積極推動閱讀的台灣,在 2007 年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調查公佈,四十六個參加評量的 國家裡,台灣排名二十二;台灣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因興趣而每天閱讀課外書 籍的比率在所有參與國家中為最後一名。台灣了解到閱讀對學子的重要性、教 育單位也積極正視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及年齡層下降的問題。閱讀的推動, 需結合家長的關心與重視、教師的引導與激勵,處在數位媒體的時代,若藉由 資訊科技的融入,能有效落實閱讀力的提升( 賴 苑 玲 ,2008)。

第二節、研究動機

教育是台灣與世界競爭的資產;閱讀帶來改變教育的力量。洪蘭女士曾說 過:「當你打開一本好書,等於打開了一個世界」。全球也努力在推廣閱讀運 動,然而在推廣的同時,資訊科技也深深的影響著需要加強閱讀的學童。閱讀 能力已成為基礎教育中必須學會的關鍵能力。教育部自 2000 年開始積極推動閱 讀,閱讀活動例如:閱讀護照、小論文、讀書會、徵文活動、故事志工媽媽、 班級書櫃、閱讀的學習角落、閱讀課後輔導、全校師生共同的閱讀日、專任的 閱讀教師、讀後心得比賽、主題書展與好書推薦等。但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 學童逐漸將網路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調查顯示使用網路高於閱讀的學齡 正在下降中。富邦文教基金會(2009)發現學童每日平均上網三小時,花在閱 讀時間只有 6 分鐘。近期,教育部也積極利用資訊科技來提昇閱讀,如中學生 網站、網路讀書會、小論文比賽、圖書館讀書心得比賽、或相關教師進行數位 教學等,但在沸沸揚揚的閱讀運動卻仍不敵網路的力量。如何在網路和閱讀之 間取得平衡點,加上閱讀的要求經常伴隨著報告與課業,為了讓學童激起對於

(12)

閱讀的興趣與熱情,試著站在學童的角度推廣閱讀,讓學童真心喜歡閱讀。 在網路、電玩與電影下載的時代,推動閱讀的難度會提升(顏擇,2009)。 眾觀網路無名小站、purlk、個人部落格、微落格可以快速的發展,主要的優勢, 在於這是屬於個人記錄、公開、社群有互動性,透過分享引起興趣、透過記錄 保持延續性。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資訊隨手得、主動學 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身」,描述出資訊科技可為個人適性學習、主動 學習,透過社群合作及互動,真正為自己而學,進而終身學習。教育與科技之 間的關係愈來愈密不可分,利用資訊科技網路能將學習延伸至教室外這樣的特 性,鼓勵學生在閱讀後,利用數位化的方式儲存個人的閱讀心得記錄來加強閱 讀的長度;透過分享及討論活動,激發閱讀的寬度,培養學生愛書看書的好習 慣,希望透過資訊科技能帶給教育不同的契機。 目前網路為閱讀提供的服務有如以幼兒閱讀推廣為主的信誼基金會配合教 育部進行入口網站「閱讀起步走」。由天下雜誌發起希望閱讀計畫提供活動訊 息與閱讀推廣的經驗分享、及豐富的閱讀教育資訊。針對推廣閱讀教育的老師 提供相關研習活動的兒童閱讀學會官方部落格「台灣兒童閱讀學會」。另外, 還有書櫃社群網站,網站服務大部份由出版商開發或是國外提供服務,如博客 來-松鼠窩、天下文化-愛,閱讀 iReading、羽毛、波麗斯 ppolis 與 aNobii 等。 在教育界方面,也將資訊、科技、互動的構念融入閱讀推廣,建立了數位學習 平台,如台中市國小校園閱讀線上認證系統、以 Moodle 數位學習平台建置之 吉峰閱讀學習網及台中市大鵬國小線上閱讀網(賴苑玲,2008)。 根據調查,大多數參與心得交換或部落格討論者是青年學子,部落格於中 小學教育之應用發展更具相當之潛力。若善用部落格於教學,可以為社會各階 層注入清新的風氣(洪淑芬,2005)。現階段在中小學沒有以閱讀為主軸的部 落格,但有網路讀書會、中學生網站,這樣的服務是以社群為主,非以個人為 主,上傳到網站的心得會有過濾性和選擇性。利用部落格在網路上發表心得比

(13)

在傳統平面媒體上發表更為自由、快速,且部落格還兼具互動、儲存功能。藉 由網路來相互支援和凝聚力量,可較有自信的在團體中建立自我認同。因網路 空間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特質,提供了一個極具彈性的交流園地與溝通模式, 更能真實展現人們內心的想法及創意的發展(溫嘉榮、楊榮宗與許麗玲,2005)。 大部份的部落格軟體以及架站空間由私人機構免費提供提供,並沒有擔保 網站永遠存在提供服務之義務;對於系統是否長存、資料安全、資料儲存備份 等問題,一般使用者不會考慮到。若未來國內優良部落格愈來愈多,由政府或 學術機構提供建置部落格軟體的服務與網站空間將有其必要性,由學校完整存 檔伺服器中的記錄,提供了計量研究最佳的資源。部落格若用心推廣,豐富及 多樣化之內容,值得典藏流傳(洪淑芬,2005)。研究者期以現今的資訊網路 為平台,基於部落格的功能特性,建置一個能夠提供閱讀者有效記錄個人讀書 心得,讓使用介面上的概念簡單又符合需要,老師、同學、家長給予適當的回饋 提高互動性,為自己的閱讀歷程留下記錄,也滿足了分享和收藏的需求。其實每 個孩子都愛閱讀,只要他們找到有興趣的書、遇到引導他們閱讀的人。因為閱 讀,帶來改變的力量,所以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有很多推動閱讀的無名英雄, 默默地為我們孩子的未來努力!

第三節、研究目的

閱讀推廣側重傳統媒體,但目前青少年使用網路已蔚為風氣,若能善用數 位科技開拓網路閱讀世界,積極鼓勵孩子正確的利用網路資源協助閱讀;在這 個龐大的數位資源知識庫中,透過網路連結,可從中發掘到更詳細的資料,以 進行知識彙整與詮釋(林巧敏,2008)。數位學習已成為滿足個人化學習需求、 紀錄學習歷程的工具,是一種自我導向與全年無休的教育模式;且數位平台具 有個別、交互、靈活及多樣性、不受時間所限制的特點( 賴 苑 玲 ,2008)。

(14)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驗證模式,運用網路及資訊科技的優勢,以部落格為 架構來發展建置閱讀部落格的平台,利用此閱讀部落格平台讓學習者建立閱讀 歷程,讓閱讀增加與同儕間的互動與分享。期望將此數位內容開發成果運用於 學校教育中,利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提昇閱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為: 一、分析閱讀部落格的內容及系統需求,建置以閱讀為主軸的平台。 二、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對閱讀部落格的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與 系統品質對部落格的使用意向之關係。 三、瞭解學習者使用閱讀部落格後發表文章篇數與文章內容量對閱讀部落 格使用意向之關係。

第四節、名詞解釋

一、閱讀部落格

「blog」原文是 Web log,是部落格的譯名,在網路上又名網誌、博客。 WeBlog 一詞是由 Jorn Barger 於 1977 年提出,是以網頁為呈現媒介的個人日誌。 本研究以部落格為架構來發展建置閱讀部落格的平台,利用此閱讀部落格平台 讓學習者練習寫作、建立閱讀歷程、佳作觀摩及評論創作,讓閱讀增加與同儕 間的互動與分享。

第五節、研究限制

一、研究樣本的限制 利用閱讀部落格記錄學生的閱讀歷程,在學校中並不多見。又因課程安排、 電腦教室使用、人力、物力、時間等資源有限情況下,為便於本研究之進行,本 研究對象以研究者任教之高中四班一年級學生,利用電腦課程進行引導學生使用 閱讀部落格平台。讓學習者有基本概念後,再建構的閱讀部落格平台。

本研究

規劃六週讓學習者使用系統,因此無法有效推斷長期實施之結果。

(15)

二、學習平台建置 以科技接受模式評估學習者使用閱讀部落格平台之相關變項甚多,但因受限 於各種情境考量,無法將所有變項納入。因此研究結果無法完善從各方面來解釋 影響學習者使用閱讀部落格平台之因素。平台建置之有用及易用,與作業系統、 部落格軟體有相當關係。利用不同軟體建置相同平台,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此 部份期望透過本研究,能夠歸納結論及建議以做為未來建置平台之參考。

(16)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研究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來評估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閱讀為導向的閱 讀部落格平台之科技接受度,期以資訊科技開發一個對教育及學子們有意義的 教育利器。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瞭解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對我們的影響; 第二節探討部落格的定義與發展,及其特性和功能;第三節為介紹建構主義學 習理論,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第四節探討科技接受模式,瞭解所開發平台 的科技接受度;第五節為本章小結。

第一節、閱讀的重要性

國家競爭力與國民素養有關,國民素養和國民閱讀能力關係密切(陳昭珍, 2008)。國民閱讀能力已成了下波建構國家實力的關鍵,許多國家都已體認到 閱讀對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林巧敏,2008)。在全球閱讀運動熱之趨勢, 英國花 670 億蓋圖書館,讓閱讀無所不在;美國讓圖書館像超商,一年衝破 20 億人次;法國辦讀書活動週,讓閱讀融入生活;日本閱讀新運動,在不強迫、 自由選書中晨讀 10 分鐘,造就日本教育大奇蹟(江逸之,2007)。根據賓靜蓀 (2009)整理各國閱讀馬拉松活動概況:美國閱讀馬拉松活動結合鼓勵閱讀和募 款兩大目標、澳洲多發性硬化症協會發起看書幫助病人的閱讀馬拉松計畫、英國 閱讀馬拉松組織的運作印證了,孩子能為樂趣而讀,就是他未來成功的最重要指 標的觀點。閱讀攸關國家以及個人的競爭力,要站在知識經濟的浪頭、充實文 化內涵,就須從提升閱讀能力著手。擁有閱讀能力便能懂得判斷自己對文章的 理解程度。所以讀得越多不但增加知識,也增加了閱讀能力(柯華葳,2006)。

(17)

一、閱讀的意義 閱讀是將符號文字轉為發音的過程、是一種涉及思考認知、獲得資訊的過 程。閱讀涵蓋認知、情意和知覺,凡生活中透過語言、符號、圖像所表達的意 義皆稱之為閱讀。李美月(2003)認為閱讀是一種組合式的活動,運用過去經 驗與既有知識,從閱讀材料中主動參與建構意義的過程,且能提出創造性的詮 釋。賴 苑 玲 ( 2008)認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涉及許多複雜的心智運作歷程, 但也需要透過閱讀者的統整才能了解文章的意義。 對於閱讀,學者專家各有其不同的見解。本研究整理自(謝美寶,2003; 王秀琲、黃淑華與楊坤霖,2009)等學者之研究,根據其文獻整理中外學者專 家對於閱讀的定義解釋:讀者受到個體知覺技巧、解碼能力、經驗、語言背景 及推理能力的影響從思考文字符號意義,進而理解整篇文章,是讀者與文章產 生互動性和建構性的過程;而作者透過書裡的文字與圖畫內容的表述自己的知 識與經驗,讀者透過既有的概念去建造新的意義,是一種智力運作的延伸將文 章意義重新建構的過程。閱讀亦是一種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基本智力技能, 能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為人類之知識及經驗再次驗證分享。 二、閱讀的重要性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閱讀是教育的根本,而閱讀的習慣卻是必須從小開始 培養,透過閱讀開啟視野、累積前人智慧,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洪蘭,2007)。 根據教育部(2000)所頒訂之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中指出,閱讀是一切 學習的主要基礎;兒童可藉由閱讀吸取知識、促進學習與成長外,另外可透過 閱讀,獲得興趣,豐富生活;及早進行正確的閱讀,對於腦力的開發、語言的 發展會更有助力。洪蘭(2007)指出,透過腦部實驗,可以看出腦部愈常受到外界 刺激,神經愈能夠加強聯結發展。孩子經由閱讀激勵出創造力、透過閱讀激發出更多 想像與思考。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相當於一生都能擁有智慧;閱讀能打破課堂教 育之限制,造就終身學習的可能(林巧敏,2008)。

(18)

楊美華(2005)指出閱讀深具教育的功效,在兒童的發展中扮演舉足輕重 的角色。可以透過故事,與旁人分享情緒,學習成人經驗及思考模式。另外還 可拓展新視野,培養文化醒察與認同的能力。本研究根據田福連(2009)針對 閱讀的重要性整理如表 2-1: 表 2-1 閱讀重要性(田福連,2009) 研究者 閱讀重要性 經濟國家發展組織 OECD(2001) 閱讀是基礎教育的目標,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並養成閱讀 習慣,未來才能成功的終身學習。 齊若蘭(2002) 閱讀是重要文化資產 洪 蘭(2002) 「閱讀可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閱讀可以打開通往古今 中外的門」 游常山(2002) 閱讀有助於邏輯思考 齊若蘭(2002) 未來公民需具備最高的第五級閱讀能力,是攸關未來國家 競爭力之重要指標。 齊若蘭(2002) 閱讀能力愈強的人,更有能力蒐集、理解、判斷資訊,以 達成個人目標、增進知識、開發潛能,並能夠運用資訊, 有效參與現代社會之雜運作。 周慧菁(2004) 閱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不是拿起一本書而已,而是改變 許多人的生命。 司徒達賢(2006) 閱讀是最主要,及最有效率的吸收新知識管道,可以藉著 多元、重複的閱讀,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體系與架構,此也 是鍛鍊心智的重要機制 丁嘉琳(2007) 閱讀有更深的意涵:從頭腦的知識差距縮減,為解決目前 貧富差距擴大的最好辦法。 羅儀修(2007) 教育最有價值的投資是閱讀,但閱讀需要長期、持續的投 入。

(19)

閱讀是需要學習的、學習需要策略、學習策略要專業的規劃與研究(柯華 葳,2006)。閱讀策略是為了使閱讀者產生良好的閱讀歷程,並達到有意義的學 習以理解文章內容,而透過閱讀技巧以獲得理解。Clark 與 Rumbold(2006) 提出為愉悅而閱讀的概念,以研究來證明顯示此概念不僅影響閱讀表現,也提 升了以下面向的能力:一般知識、文化理解、社群參與、社會技能、人和人之 間較佳的決策過程能力等,激勵我們來積極推動閱讀和廣泛閱讀。面對充滿變 數的環境敏銳度,需要有大量資訊與獨斷力做後盾。 許多國家都已體認到閱讀對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性,為提升閱讀能力、態 度及動機,在國內也有學者針對一直在努力著探討、分析如何提升閱讀。研究 者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關鍵詞「閱讀」,檢索結果共有 1894 筆論文研 究著關於閱讀各個面向的探討;在利用網路搜尋引擎搜尋更有為數不少的相關 網站及文章。研究者就國內學者以閱讀相關為主軸之部份文獻整理如表 2-2 表 2-2 閱讀相關文獻整理(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2010)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張小菁(1995)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閱讀教 學信念之研究 探討教師專業背景、資格、 任教年資及年級等因素對其 閱讀教學信念之影響。 王立業(2005) 讀書會對話互動之探究:以 「經典閱讀讀書會」為例 研究發現經典閱讀讀書會是 個資訊交流平台;問題本質 及遊戲概念帶入的資訊交 流。 呂佳勳(2007) 小學圖書館以 Moodle 平台 實施主題式數位閱讀之研究 ---以台中縣吉峰國小為例 運用數位閱讀學習工具來推 廣學生閱讀活動及提昇學習 興趣,及檢視應用於小學圖 書館可行性。 黃敏鳴(2007) 廣泛閱讀對於學生英語閱讀 動機及閱讀表現之影響分析 廣泛閱讀在增進閱讀理解能 力上所帶來正向可能性、實 用性。

(20)

表 2-2 閱讀相關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樊鎮宇(2007) 多人線上註記系統之應用: 探討輔助性閱讀策略與閱讀 理解力之關係 多數同學對此輔助性閱讀網 站,閱讀機制的設計、介面 設計、對語言學習之成效抱 持正面態度,期盼將網路閱 讀融入課程之中。 江美滿(2008) 非營利組織社會行銷的理論 與實踐-以天下雜誌教育基 金會「希望閱讀」計劃為例 研究以社會行銷理論來剖析 閱讀活動之推廣,做為其他 非營利組織參考。 呂慧珍(2008) 針對喜好圖書閱讀族群探討 部落格之介面設計 從喜好圖書閱讀族群的部落 格使用者角度,現況研究分 析藏書部落格的介面需求, 進而探討符合使用者的介面 設計。 林珮珊(2008) 臺北市大學生網路書店使用 經驗與其閱讀習慣關係之研 究 研究探討網路書店與個人閱 讀關係,可作為相關教育單 位提升閱讀風氣參考依據。 林雅玲(2009) 線上提問工作範例對學生閱 讀理解能力及國語文學習成 就之影響 研究不同的發問練習方式對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國語文 學習成就之影響,及學生對 此教學活動之態度與看法 鍾馥如(2009) 國小學童閱讀環境對自由閱 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 響 在瞭解國小學童家庭與學校 閱讀環境之現況,及其對自 由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 之影響因素。 黃絜瑜(2010) 不同電子文本類型之數位閱 讀理解比較研究 瞭解讀者對於不同電子文本 之接受度、理解程度,及圖 文影音結構如何影響其閱讀 過程、成效、理解及記憶, 期能為數位出版學習建立客 觀理論依據。

(21)

第二節、部落格的定義與發展

一、

部落格的定義

「blog」原文是 Web log,是部落格的譯名,在網路上又名網誌、博客。 Web 為網頁,log 為主機將網路使用者的每一個連結與存取動作加以留存的記 錄檔。WeBlog 一詞是由 Jorn Barger 於 1977 年提出,是以網頁為呈現媒介的個 人日誌;於 1999 年,Peter Merholz 簡化為「Blog」。Blog 是一種強調吸收資 訊及分享的生活態度、以作者為中心的傳播媒體,代表著作者的價值觀與信念 (林克寰,2004)。根據學者許勇國(2006)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針對部 落格定義有不同角度的見解:指出 Blog 由鍵結和張貼文章組成,最新的張貼文 章會放在網頁最頂端,以逆向的時間序列排列。Blog 是線上個人日誌,包含作 者本身的反思、評論與提供超連結的網站,內容為階層式的文字、影像、媒體 物件與資料,可透過 HTML 瀏覽器觀看一個時常更新的網站。為網友撰寫個 人日記於網路空間上,共享網路空間(Lipton ,2002; Winer,2003)。 使用者透過部落格,自由的在屬於自己的空間進行編撰自己的感想、分享 週遭事物、紀錄生活的感動,創造自己的知識,並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創 作。一般的讀者可從其中了解一些有趣的觀點或得到新資訊。網路日誌透過每 日的資料整理與書寫,是一種更精細的學習、思考與工作記錄,除了改善寫作 能力,也改善了思考能力。鄒景平(2003)認為大家所談的學習,太偏重在給 學習者讀,卻忽略了讓學習者寫的重要性。古人所說「博學、審問、慎思、明 辨、篤行」才是完整的學習循環。我們每天閱讀及接收相當多的資訊,若能即 時整理、過濾有用資訊,可利用網路日誌將心得予以記錄下來。學習者因網路 日誌提供了空間而讓彼此間審問、慎思、明辨和踐行經驗交流。林克寰(2004) 認為部落格已發展出更進一層的意義,由原本在網路上書寫的方式,回歸到日 常生活使用的基本態度,著重於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鼓勵著人們記載、內省及

(22)

分享。因為閱讀、寫作、分享這種生活態度,是終身學習之不二法門,應試著 研究將部落格帶進教育的一環。 二、部落格的特性 部落格和一般網頁有其不同的特性,如使用部落格的電腦技術門檻低,使 用可以很快就熟悉使用;使用者對於版面更換的自主性高,可以選擇屬於個人 風格的版面;藉著 XML 語言的標準還可以跨平台互動;透過網路互連即時發 佈資訊,讓資訊能夠快速更新、也能更多元應用部落格,讓部落格不單單只是 一個記事本的型態,能更多元的涵蓋所有與人相關的議題(連士傑與李世忠, 2006)。另外部落格與網路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的 文化也有所不同,在 BBS 中的網友可以用匿名方式去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資訊或 回覆某一版中所張貼文章之意見。然而在部落格使用中,多數站主不會隱藏自 己的身份經營著自己的部落格,會負責自己個人之言論,使在開放的網路空間 中,言論具有正面價值。 Conhaim(2002)指出針對部落格有別於一般網站的特點如下:個人喜好 連結,在首頁中可以列出個人最常利用於自己有興趣持續閱讀及參與相關的討 論、用來找尋新聞及資料的網站。在個人日誌中,只供個人寫作、資料管理之 用,有其選擇性是否要公開於網路上。資訊擴散的快速,透過部落格之間的轉 介連結,其促進連結的能力,遠勝於傳統的網站。好站連結整理特性,為個人 整理及列載其所喜好的網站於部落格中,其中引述的文章為經過篩選的精選片 段。另外還有豐富的資料庫內容可供搜尋,在要加入新的文章張貼時,不需要 像一般網頁一樣,需要以新的資訊來置換舊的資訊,在部落格中會將舊有文章 依時間存入檔案櫃中。在即時互動功能設定中,可以很容易設定瀏覽權限、留 言功能、即個人可決定是否要接受讀者回饋相關意見或加入討論之功能(洪淑芬, 2005)。

(23)

三、部落格的基本元件 部落格的功能,主要內容是由時間及學習內容,所產生的學習心得、 資料蒐集,和他人互動的記錄。可依主題、關鍵字、標籤來歸類。利用訂 閱、RSS 來串連,以發揮更大的資訊分享效果。本研究彙整(藝立協,2003; 林克寰,2004;連士傑、李世忠,2006)幾位學者有關部落格基本元件項 目如下: (一)、彙整、分類歸檔:將文章依自己喜好或特定方法如時間、使用主 題排列歸檔、或任何的分類方式。 (二)、靜態連結:文章的存取會是直接而公開的;不管何時,一個連結 就指向同一個文章 (三)、日期或是時間戳印:網誌發佈具有時序性,記錄寫成的時間,內 容可能與時空背景有一定關聯 (四)、標題:網誌,由正文與自訂的標題組成 (五)、通告:含部落格內容文字、圖片、音樂及影片 (六)、連結:有共享精神,於通告裡附上連結 (七)、RSS 訂閱:利用 XML 資料制訂規範,能自動抓取更新的網誌 (八)、引用:透過部落格引用功能,增加互動性 (九)、留言或評論功能 四、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 部落格的功能,主要內容是由時間及學習內容,所產生的學習心得、資料 蒐集,和他人互動的記錄。可依主題、關鍵字、標籤來歸類。利用訂閱、RSS 來串連,以發揮更大的資訊分享效果。對於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需瞭 解它的概念,以發揮部落格的特色。以下為常見的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

(24)

表 2-3 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林克寰,2004;洪淑芬,2005) 專有名詞 名詞解釋 檔案櫃 依日、週、月、年之時間範圍、或文章的分類來儲存舊 的張貼文章。 書籤 利用 JavaScript 功能,簡易的將正瀏覽的網頁及所標識 的文章段落發佈到部落格中。 永久有效的連結 永久有效連結到特定部落格中的文章。 日期烙記 記錄每一篇文章的張貼日期。 時間烙記 記錄每一篇文章的張貼時間。 RSS 文摘 以 XML 格式,分享文章標題或內容的方式。 友善連結 提供經常造訪網站之連結捷徑。 通知更新 若部落格有更新,隨即通知如搜尋引擎網站之功能 阻絕特定 IP 為防止自己的部落格被不當張貼,阻絕單一、或某一範 圍內的 IP。 社群 blog 容許多位作者共用的部落格 。 額外文章內容 在新增文章畫面中,有得以讓較長文章分別顯示 文章發表狀態 文章是否還需要再經編審才真的發表出來 允許迴響 這篇文章是否開啟迴響功能的選單 允許通告 文章開啟引用功能 文字格式 剖析及處理文章內容 五、部落格的分類研究 部落格發展至今,隨著越來越多使用者加入,和功能的增加,部落格書寫 模式越來越多樣化。根據李孟陽(2006)研究整理依部落格撰寫形式而有以下 幾種分類:個人日誌,內容大多是個人生活瑣事,主要特色是幾乎不含任何對 外的連結。文章中連結的比率非常高。互動式評論:文章大量撰寫對於時事的 評論。單向式評論,作者卻很少撰寫自己的評論,但文章大量引述如新聞或是

(25)

他人所寫的評論。大雜燴,混合以上形式的部落格。過濾型,主要書寫如介紹 網站、時事感想為主的外部事件。個人日記型,書寫內心世界或是作者本身的 想法。記事本型:兼具過濾型及個人日記型。 部落格在教育上之運用,亦是豐富且多元的。朱心蕾(2005)研究指出, 在讀寫教育上可分為四個面向的應用:練習寫作的記錄載具、學習路徑的歷程 檔案、評論創作的分享園地、佳作觀摩的導覽平台。教師鼓勵學生將每天其所 見聞紀錄在網誌,透過資料整理與書寫,在過程中完善自己的認知能力;透過部 落格記錄學習者所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利用部落格公開的特性,每位學生可以 是作者發表文章,也可以是讀者給予回饋;利用部落格相同主題文章連結的功能, 學生可以從不同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欣賞他人的作品;利用引用的功能, 推薦好文章,在互動方面引發正向效應。 連士傑、李世忠(2006)將部落格目前在教育上的應用類型研究整理其共 通原則:e 化學習歷程檔案,共通原則即為完整的分類、不斷的更新內容;在班 級經營,共通原則為老師的主導、全班參與、多元的呈現方式;在課程管理,為 教學大綱、作業說明、豐富的資源;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為教師共同經營;依學 科、專長或興趣分類。學校校內/校外資訊公告為最新消息、自我宣傳。在學術 研究方面為敘事資料、迴響與引用。研究者整理研究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 如表 2-4: 表 2-4 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2010)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李彥霖(2006) 建立在語意部落格上之 課程內容管理系統 結合部落格及教學網站的優點來設 計。運用一種用來建立知識系統的方 法學 CommonKADS 來建立知識系統。 林建宏(2006) 校園網誌管理與資訊系 統 以 LifeType Blog 為核心,發展出一套 適合國中小校園網誌的管理及資訊系 統,能協助網管人員、專科教師、教 務、訓導及輔導等人員完成行政工作。

(26)

表 2-4 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張伊婷(2006) 以建構及鷹架理論探究 Blog 系統環境學習風格 與成效之研究 建置一個基於建構及鷹架理論觀點、 有個人化、群體化的 Blog 系統環境, 學習者在平台上透過協同群體中成員 交互激盪達成知識共享。 黃嘉慧(2006) 小學圖書館資訊素養教 育應用Blog 之研究-以 臺中縣南陽國小為例 瞭解 Blog 目前應用在中小學教學環境 與中小學圖書館之情形與影響,利用 「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為研究理論 基礎,作為檢測學生 Blog 使用行為。 黃馨誼(2006) 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應 用 Blog 於學習滿意度及 知識分享意願之研究 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建構一個適於 網路環境的 Blog 學習系統。運用科技 接受模型理論,加入自我效能及主觀 規範為研究架構基礎,探討學習者在 Blog 學習系統知識分享意願因素。 吳佳燕(2007) 整合數位學習與個人部 落格之研究-以國小輔助 教學之個案研究為例 藉由 LifeType 平台簡單的操作介面, 教師透過部落格與數位學習教材的整 合,輔助教師增進學生之學習興趣 周明廣(2007) 部落格網路學習平台使 用態度之研究 以科技接受模式做為基礎理論,以 Blogger.com 作為實驗平台,實施一學 期的網路學習課程規劃,分析影響網 路學習者使用態度之因素本研究。 高于婷(2007) 建構一個班級部落格之 實例研究 以科技接受模式做為基礎,利用 Life Type 平台軟體架設班級部落格,每一 個參與同學可建構個人化空間,充份 地互相分享與交流資訊。 陳慶寬(2007) 教師運用部落格進行輔 助教學之探討 運用科技接受模型來探討及分析目前 教師運用部落格進行輔助教學之使用 現況、外部變項、及 TAM 構面之影響。 劉伍泰(2007) 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及 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習 歷程檔案下學生學習態 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 部落格提供優質學習環境讓教師與學 生能不受時空環境的影響,以進行教 學溝通與合作學習。

(27)

表 2-4 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蘇芮瑩(2007) 教師部落格(blog)使用 接受度與溝通成效影響 因素之研究 以專案進行質化理論分析為理論架 構,利用部落格特性融入師生課程輔 助與溝通成效做研究。透過深度訪 談,探討影響教師部落格教師使用者 接受度及其溝通成效之因素。 伍喜喬(2008) 高職部落格網路作文教 學之研究 研究結論為學生在作文的學習成就 上,部落格教學法是優於傳統教學 法。學生對於部落格運用在作文課程 之教學策略持肯定的看法。 林逸群(2008) 教育傳播科技應用研究 -以宜蘭縣國中小學教 師採用教學部落格為例 運用「科技接受模型」與「使用與滿 足理論」來瞭解影響教師採用教學部 落格之態度、意向與行為之因素。 吳錦宗(2008) 以部落格進行同儕回饋 寫作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國語文能力之影響 分別以部落格及書面方式進行文章欣 賞排序,探討對其寫作成效影響及學 童對文章欣賞排序能力之改變情形。 簡佑任(2008) 一個班級部落格的因素 分析 建立了一個班級溝通、分享的平台, 學校生活動態、學生發表的文章、知 識分享及訊息交流、課業學習分享成 果、及課後輔助教學的重點整理資料。 梁鴻栩(2008) 大學圖書館網誌服務評 估-以淡江大學圖書館 為例 以淡江大學圖書館網誌服務為對象, 由網路流量統計分析、讀者感受與意 見及館員的經驗與感受三個層面探討 學生應用資訊的能力,透過部落格的功能,自由地依個人的想法與論點, 運用文字或使用圖像進行資訊溝通、搜集、整理、分析、記錄及分享,可自行 決定部落格的走向、定位與風格。還可聚集相同想法、生活型態上類似的群體, 透過部落格的回覆與留言功能,作者與讀者直接互動,可從雙方的溝通中尋找 自我(呂昕懿、黃芷柔、高于琁與簡怡君,2009)。部落格功能靈活,若能善加 應用,可開發出優質網站,國內教育界與學界應重視、進而善加利用部落格的

(28)

第三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建構是來自於學習者本身的先備知識與學習情境互動 所產生的結果(許健將,1999)。透過探究的學習,將新資訊與舊經驗做連結, 進而改變先前既有的概念,主動建構知識的思考歷程。根據張靜嚳(1995)研 究,將建構主義分為淺、深、廣三種不同層次,主要是根據對建構主義三個基 本原理被教師接受的程度而進行教學予以區分: 一、傳統建構主義: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的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新 知識的學習是要靠學習者先備知識及經驗 二、個人建構主義:認知的功能在適應,認知是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不是用 來發現本體的現實。在此論點,不承認書中有知識,書中只有無意義的文 字符號,故無知識。認為書中符號的意義及知識是由讀者所賦予的,不是 書中原本就有的。此主義同意知識建構需要與別人互動而建構的,但堅持 知識是主觀的。 三、社會建構主義:知識是個人與別人經由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強調個人 所建構的知識是在社會文化的環境下建構的。所建構的知識會受到當時文 化與社會的影響及與別人互動,不斷的加以調整和修整。在書中的知識主 觀部分是不同的,也接受社會共識的客觀知識也是知識。 游寶達與翁仲銘(2001)分析建構主義的特性:在學習活動方面,學生是 主動學習的,教師是輔導式的導引學習活動。在思考方面,著重在學生的深層 思考。在學習過程方面,為在先備知識與新經驗間取得平衡,建立學習內涵, 修正舊有知識。在社群學習方面,獲得新經驗是由和同儕之間互動而來。梁志 平與佘曉清(2006)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協 助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需要先思考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及現有認知概念,才 能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協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王美鴻(2003)指出教

(29)

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主要是設計學習活動、規劃學習情境、提供學習資源。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能夠協助學生建構較完整的概念,亦可協助有意從事網路 教學者在設計學習活動的發展,在其研究中發現網路化學習活動的設計是網路 教學成功的關鍵。 林文恭、蘇永盛與張鈺如(2002)在研究中指出網路及超媒體的鏈結是值 得善用的工具,成為落實建構主義教學的最佳利器,因此在傳統教學中,教師 很難提供不同的資訊滿足學生個別差異。透過網路中的訊息連結環境,學習者 可依興趣及學習方式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廖士權(2003)在探究建構主義 網路化概念學習之研究中,將網路教學的特性歸納出以下定義:網路不受時間 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習活動變得有彈性,資料之取得及流通快速便捷,豐富多元 的學習資源提供學習者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多向的互動學習環境進行個別化 學習或合作學習,使學習者自由進行探索建構式學習,符合主動建構的認知原 則,提供終身學習的良好管道。 建構主義之精神在於強調學習者主動探索和發現所建構的知識,因此引起 學習者對於學習興趣是建構式學習的成功關鍵,學習者會有動機主動找尋相關 資料,建構知識及解決問題,以達到較佳的學習效果。學習者必須主動連上網 路才能進行學習的網路學習模式與建構主義相同(林麗卿,2002)。建構主義 是近年來學者認可且推行的教育信念,多位學者也以建構主義為基礎、探討資 訊科技於教育中之相關研究,研究者根據文獻整理建構主義相關文獻探討,如 表 2-5 表 2-5 建構主義相關文獻整理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游寶達、翁仲銘 (2001) 融入學習理論於網路多 媒體環境之建構探討 以行為主義的方式建立電腦模 組,期以此電腦模組來輔助學習 者之學習過程;最後使學習者利 用建構主義的方式建構其學習模 組。

(30)

表 2-5 建構主義相關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林文恭,張鈺如, 蘇永盛(2002) 以建構式教學模式開發 多媒體輔助學習系統之 研究 以建構主義理論發展多媒體輔助 教材,同時提供學習者一個學習 專業科目之入門途徑,利用現有 的多媒體軟、硬體工具去發展一 套提升學習效率的多媒體教學。 林麗卿(2002) 程式設計網路學習系統 之設計與實作-教材建構 探討以建構主義為基礎之非同步 網路學習環境所需具備功能及架 構,並探討以建構主義所陳述之 知識建構過程設計教材內容應包 含的項目。 王美鴻(2003) 從建構主義談圖書資訊 學網路教學 建構主義可為網路學習的理論基 礎,而網路學習環境更可實現建 構主義學習理念。以建構主義的 學習理念從事網路教學活動,需 注意思考網路學習的目的、規劃 合宜的學習單元、設計最佳的學 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學習評量。 廖士權(2003) 以建構主義網路化學習 環境探究國小六年級學 童「地球的運動」概念 學習之研究 研究結果指出建構主義網路化學 習環境在教學上的優點為遠距學 習、學習興趣、學習真實、主動 建構、需求導向、學習成效、良 性互動。 梁志平、佘曉清 (2006) 建構主義式的網路科學 學習對國中生力的概念 學習之研究 研究顯示建構主義式的網路科學 學習模式,其不論在學習成效或 學習效果的保留都優於傳統的教 學方式。

第四節、科技接受模式

針對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模型,一直被廣泛的討論及研究的為 Davis 於 1986 年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以

(31)

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將理性行為理論中使用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二個變數做 一些修正,並將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導入此一模式中,期能提供一般性的 理論模式,以解釋使用者在接受資訊科技時的關鍵性因素及當面臨新科技時接 受意願程度為何。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Ajzen & Fishbein,1975)源自於社會心理學,用來預測和瞭解人類的行為。此模型有二 個影響行為因素為:使用行為態度(Attiude toward behavior)及主觀規範 (Subjcctive Norm); 使用者對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決定行為意向,而行為意 向(Behavioral Intention)決定使用者是否執行某特定行為。

Ajzen 於 1985 年依據理性行為理論,加入認知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的影響, 提出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以使用行為態度、主 觀規範、認知行為控制等三項因素表示使用者的行為影響,認為認知行為控制 愈高,其意向愈高,亦足以預測行為,比理性行為理論更貼近實際行為的狀態。 在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之比較,如表 2-3

表 2-6 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比較

研究者(年代) 理論 領域 影響行為因素 內容

Ajzen and Fishbein (1975) 理 性 行 為 理 論 (TRA) 內 在 行 為 預 測 使用行為態 度、主觀規範 新環境要重 新了解信念 Ajzen(1985)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TPB) 內 在 與 外 在 行為預測 使用行為態 度、主觀規範、 認知行為控制 範圍廣、提 供較為特殊 的訊息 Davis(1989) 科 技 接 受 模 式 (TAM) 資 訊 系 統 使 用行為預測 認知有用性、使 用行為態度 免除產生新 信念、易於 使用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信志、湯凱雯、賴信志,2010) 科技接受模式(TAM)是特別針對使用者的資訊科技使用行為而發展,從 認知與情感因素,探討使用者與科技使用的關係,兼顧簡化及理論依據,解釋 或預測使用者面對新資訊科技時的行為。科技接受模式是目前最常用於探討使

(32)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行為態度、使用行為意向、實際使用行為,如 圖 2-1 圖2-1 科技接受模式架構(Davis,1989) 科技接受模式的外部變項透過認知有用性和認知易用性此兩信念,影響使 用行為態度、使用行為意向,然後產生實際使用行為。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為使用者相信在工作環境下,資訊系統能加強其表現及提昇其可能 產生的工作效益。認知用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為使用者可容易的使用 科技完成工作,相信資訊系統能減少操作的負擔程度。且認知易用性會影響認知 有用性,若可簡單使用資訊系統,使用者即會對認知有用性有正向影響(Davis, 1989; Davis & Venkatesh,2000)。根據Davis 於1989年在科技接受模式中的研究 發現,實際使用電腦的行為可由使用行為意向預測;認知有用性為使用行為意向 的主要決定因素;認知易用性是使用行為意向的次要決要因素。 Venkatesh 與 Davis (2000)在研究中發現使用行為態度這個因素在影響使 用行為意圖的過程中,只具有部份中介的效果。若省略了使用行為態度,更能有 助於瞭解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使用行為意向的影響,也簡化了整個模示。 在後續研究的學者們,在引用 TAM 的學術論述時,大多將使用行為態度的變 項省略,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式如圖2-2: 認知有用 認知易用 使用行為態度 外部變項 使用行為意向 實際使用行為

(33)

本研究整理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文獻,Davis 等多位學者認為影響使用者 對新科技接受度的變項很多,國內學者也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外部變項影響 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進而影響使用行為態度及使用行為意向。搜集及整 理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研究及所提出之外在變數如表 2-4: 表 2-7 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文獻整理 研究者 主題 外在變數 研究結果 吳俊毅 (2000) 科技接受模型之實 徵研究—從動機角 度 動機模型(內部目標導 向、外部目標導向、任 務價值、控制信念、自 我效能) 五大學習動機信念中有關 價值的成份(內部目標、外 部目標、任務價值)會影響 學習者對科技的使用態度。 張金鐘 (2002)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 討 教 師 與 學 生 採 用數位化教材的態 度 數位化教材特性、 教師(學生)資訊素 養、 教師(學生)互動 教師初使用者及學生,在三 項外部變因下,符合科技接 受模式,教師已使用者在相 同外部變因下,無法完全符 合科技接受模式。 方國定與 梅發廣 (2003) Web-Title 使 用 意 向 之 探 討 - TAM 修正模型之驗證 學校資訊環境 主觀規範 「學校資訊環境」會正向影 響對「使用態度」未獲得支 持,「主觀規範」直接反向 影響「使用程度」,顯示教 師對教學方法的自主性高 認知有用性 認知易用性 使用行為意向 外部變項

(34)

表 2-7 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 主題 外在變數 研究結果 李鍵壕 (2004) 高雄市公務人員對 知識管理系統之科 技接受度 人口變項、主觀規範、 工作關聯性、輸出品 質、成果可展現性 人口變項的不同對知識管 理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向無 顯著差異。主觀規範對於認 為有用性影響是不顯著的。 李志成與 姜齊 (2006) 電子書使用意願模 型之建構與實證--科技接受模型之運 用 電子書特性(便利性、 互動性及內容豐富性) 在電子書三項特性中顧客 最為重視為便利性,再來是 互動性,其次為內容豐富性 吳宗杉與 顏勝豪 (2006) 科技接受模型應用 於探索數位學習網 站之使用傾向 系統功能性、數位教材 品質、網站互動性 數位教材品質優劣不會直 接影響網站的易用性。數位 學習網站是否易用,未正向 影響使用態度 朱南旭 (2007) 高雄市國小學童電 腦網路學習的使用 意願及其相關影響 因素之探討 性別、電腦網路學習的 使用頻率、接觸年資、 每週網路使用時間、參 與網路競賽經驗、家長 支持態度、家中電腦網 路設備 外部變項對其電腦網路的 學習使用意願、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有顯著差異 黃耀緯 (2008) 功能性認知與網路 使用行為之關聯: 科 技 接 受 模 型 (TAM)之驗證 科技先驅者之人口統 計變向(性別、年齡、 教育程度、從事行業、 婚姻與每月收入) 顯示目前網際網路為使用 者帶來的實用性,甚至較其 功能性與介面易用性更重 要。驗證結果「需求」是影 響使用動機因素之一 陳玉婷與 蔡立元 (2009) 從科技接受模式觀 點探討資訊科技融 入學習 學習動機、系統特性與 教材特性 影響學習成效最大的因素 為教材特性,其次依序為使 用態度、認知有用、學習動 機等 林信志、 湯凱雯與 賴信志 (2010)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 討大學生學習以網 路教學系統製作數 位教材之意圖和成 效 系統品質 「系統品質」是影響使用者 行為相當重要的因素。

(35)

第五節、本章小結

閱讀有助於邏輯思考、可以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也是一種從書面語言中 獲得意義的基本智力技能,能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是讀者與文章產生互動 性和建構性的過程,也是一種智力運作的延伸將文章意義重新建構。然而強調 知識的建構是來自於學習者本身的先備知識與學習情境互動所產生的結果正是 建構主義。在研究中指出網路及超媒體的鏈結是值得善用的工具,而部落格正 是成為落實建構主義的最佳利器,透過網路中的訊息連結環境,網

路不受時間

與空間的限制,讓資料之取得及流通快速便捷

。利用部落格中閱讀、寫作、 分享這種生活態度,是終身學習之不二法門。本研究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來評估 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閱讀為導向的閱讀部落格平台之接受度。期以發展出 一個對教育應用與記錄網路文化的利器。

(36)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建置以閱讀為主軸的部落格平台,並且評估其科技 接受度。根據前述之研究動機與文獻探討中發現,部落格因其即時、方便、個 人化等特性,成為了近年來快速成長的網路新勢力,教育界利用部落格做為教 學的媒介也愈來愈普遍;閱讀亦是目前各國努力推動的活動,利用以文字為傳 播工具的部落格推動閱讀。本研究的重點為建置此閱讀部落格平台,針對目前 部落格軟體及學生閱讀概況做進一步的分析及評估,進而建立以個人為主且符 合中學生使用的閱讀部落格平台。最後由高中生來進行平台實際使用,利用科 技接受模式,配合問卷調查之接受度,以驗證本研究之可行性。

第一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首先決定研究方向,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後,進行相關文獻的 探討,進以分析系統、建立系統架構及設計問卷,建置閱讀部落格系統平台之 後,引導學習者操作使用之學習活動,請學習者實機操作使用系統,並填寫問 卷資料,再針對問卷資料彙整、分析與討論,最後進行研究結果歸納與建議。 本研究建置閱讀部落格平台,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對象為高中學生。透 過學習者實機操作系統,瞭解學習者真正的感受。在使用介面上期能建置一個 讓中學生在網頁畫面操作更容易、更直覺,適合及吸引中學生使用的閱讀部落 格平台,透過記錄個人閱讀歷程、利用部落格的公開、分享特性,欣賞同儕文 章、也進受他人的建議及回饋,進而提升對閱讀的興趣,將閱讀部落格平台發 揮到最大的效益。本研究流程如圖 3-1 所示:

(37)

閱讀部落格系統建置 學習活動 資料彙整、分析與討論 實機使用與問卷填寫 研究結果歸納與建議 圖 3-1 研究流程圖 問卷設計 分析系統、建立系統架構 決定研究方向 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 蒐集、探討及整理相關文獻 確立研究架構與方法

(38)

第二節、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在於建置以閱讀為主軸的部落格平台,使用 Davis 與 Venkatesh(2000)所共同提出的修正科技接受模式為架構基礎,在相關文獻 探討,發現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影響科技接受行為;影響學習者採用閱讀 部落格的外部變項分成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系統品質等三大構面: 部落格使用態度在於知識分享的意願、網站互動性影響學習者參與使用、根據 文獻實證研究指出資訊科技的系統品質對於認知易用性的影響具有顯著性,其 中系統的互動性、傳遞性對於認知有用也具有顯著的影響性。為達上述研究目 的,本研究修正後之研究架構模型如圖 3-2 所示:

第三節、研究假設

根據文獻探討,科技接受模型中使用的外部變項是指可能影響認知有用性 及認知易用性的外部因素。本研究根據圖 3-2 研究架構圖,就各構面關係擬定 出 9 個研究假設: H1:部落格使用態度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有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外部變 外部變外部變 外部變項項項 項 部落格使用態度 網站互動性 認知易用性 認知有用性 使用行為意向 H1 H2 H3 H4 H5 H6 H7 H8 H9 系統品質 圖 3-2 研究架構圖

(39)

H2:部落格使用態度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3:網站互動性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4:網站互動性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有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5:系統品質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6:系統品質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7:認知易用性對於閱讀部落格平台的認知有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H8:認知有用性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使用行為意向有正向顯著影響。 H9:認知易用性對閱讀部落格平台的使用行為意向有正向顯著影響。

第四節、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與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研究構面為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行為意向及外部變項為 部落格使用態度、網站互動性、系統品質,各研究構面之操作性定義如表 3-1 所示。 表3-1 各構面之操作性定義 研究構面 操作性定義 參考文獻 部落格使用態度 學習者在部落格中閱讀、寫作、分享發 表文章的態度。 Conhaim(2002); 林克寰(2004) 網站互動性 閱讀部落格平台中有學習者之間互動的 機制,能提供管道,進而傳遞學習社群 的感覺。 Schwier and Misanchuk (1993); 吳宗杉、顏勝豪 (2006) 系統品質 學習者認為閱讀部落格平台提供需要的 功能及人性化之操作介面 Jeff Offutt (2002); 陳玉 婷 、 蔡 立 元 ( 2009 ) ; 劉 冠 吾 (2008) 認知有用性 學習者主觀認為使用閱讀部落格平台, 對學習者本身是有益的。 Davis et al.(1989) 認知易用性 學習者認為閱讀部落格平台,在操作方 面容易使用的程度。 Davis et al.(1989) 使用行為意向 學習者願意使用閱讀部落格的意圖。 Davis et al.(1989)

(40)

最後依據相關文獻,設定適合上述六個研究構面之題項,以發展符合探討 閱讀部落格平台接受度的衡量題項。問卷經過專家所提供之意見進行修正,以 提昇問卷的內容效度,根據所提供意見做出適當修正後的題目才成為預試問卷。 經過問卷預試、修正並編製正式問卷。施測問卷以便後續資料蒐集及分析,如 表 3-2。 表3-2 各構面之衡量題項 研究構面 衡量題項 參考來源 部落格使用態度 1、我喜歡閱讀他人部落格上的文章。 2、我上網時經常會去瀏覽部落格 3、我喜歡在部落格發表文章。 4、我會在我的部落格推薦及引用好文章。 周立軒 (2005) 網站互動性 1、當我使用閱讀部落格發表文章時,我會希望 獲得回應。 2、我喜歡在閱讀部落格上看別人的活動記錄。 3、在閱讀部落格中我可以很方便和老師或其它 同學進行互動 4、在閱讀部落格中,我感覺可以找到共同閱讀 興趣或互相分享的同學 吳宗杉、顏勝 豪(2006) 系統品質 1、閱讀部落格的版面設計簡潔、清楚。 2、我可以在閱讀部落格即時知道誰在線上。 3、閱讀部落格連線速度很穩定 4、整體而言,我肯定閱讀部落格的系統品質。 楊惠合 (2010);林 信志、湯凱 雯、賴信志 (2010) 認知有用性 1、我覺得閱讀部落格符合生活及學習上的需 要。 2、利用閱讀部落格可以記錄我的閱讀歷程。 3、利用閱讀部落格可以和同學分享我的閱讀心 得。 4、閱讀部落格的功能和工具,符合我整理及發 表文章的需求。 林信志、湯凱 雯、賴信志 (2010)

(41)

表3-2 互動性之衡量題項(續) 研究構面 衡量題項 參考來源 認知易用性 1. 我覺得閱讀部落格的管理功能對我來說是容 易使用。 2. 要在閱讀部落格變更佈景來呈現個人化風格 是容易的。 3. 我可以很容易的在閱讀部落格建立我的書庫。 4. 我可以很容易的在閱讀部落格發表文章。 林信志、湯凱 雯、賴信志 (2010) 使用行為意向 1. 我覺得閱讀部落格讓我讓很滿意。 2. 我希望未來可以繼續使用閱讀部落格。 3. 我覺得學校有設置閱讀部落格的必要。 4. 我願意推薦其它人來使用閱讀部落格。 李育華 (2007) 本研究量表屬性上為李克特七等量表,答案選項分為「非常不同意」、「很 不同意」、「有點不同意」、「無意見」、「有點同意」、「很同意」、「非常同意」七 種,分數由 1~7 分計算,讓受測者根據每一個題項之描述得以很快的依其認知 選擇合適的答案,正式問卷詳見附錄一。

第五節、研究對象與問卷發放

本研究想要了解學生對於閱讀部落格之科技接受度,研究實施學校以研究 者所任教之學校-高雄市立左營高中,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課之一年級四個班級 學生,學生人數為 152 人,施測時間為 99 年 9 月 20 日至 99 年 10 月 31 日。閱 讀部落格平台於系統建置完成後,由教師安排學習活動,讓學生了解系統操作 方式。學生在使用閱讀部落格平台六週後,發放問卷由學生填寫對閱讀部落格 平台使用的相關意見。

(42)

第六節、資料分析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使用SPSS 17.0 進行研究資料分析,於實驗研究結束後,根據問卷 調查所得到之相關數據分別利用敘述性統計分析、問卷信度與效度分析、獨立 樣本t 檢定、簡單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路徑分析等方法加以處理。對於 研究者認為有疑問及想瞭解的部份,再透過面對面訪談,以進一步地瞭解學生 對使用閱讀部落格平台的意見及想法,以供研究參考。資料分析之方法包括: 一、敘述性統計分析 以敘述性統計分析瞭解本研究之資料樣本結構,並概略述描述研究對象對 各變數之基本特質及分佈。本研究利用次數分配瞭解受訪者在基本資料(性別、 是否有其他的部落格、平均每天使用網際網路時間、每週使用電腦的天數、平 均每年閱讀書本數)之分佈情形。 二、問卷信度與效度分析 信度代表量表的一致性或穩定性。在李克特量表的信度估計,最常用的方 法為 Cronbach’s α 係數,又稱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量表的信度愈大,則其測量 標準誤愈小。一份信度理想的量表,使用在不同的受測者、時間或類似的問題 時,其所得的分數應一致或接近相同。根據學者 Nunnally(1978)的觀點, Cronbach’sα大於 0.7 即具有可靠性。本研究採用 Cronbach’sα係數來做驗證, 檢驗問卷內各構面衡量變數的內部一致性。效度指的是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到它 所想要測量的心理特質的程度;利用因素分析來建構效度,研究衡量工具是否 能正確衡量到研究者想要衡量之問題。 三、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在針對預試題目進行適切性的評估,檢核問卷之各題項適切或可 靠之程度。根據項目分析各題項之平均數、標準差、偏態、相關、因素負荷等 之結果作為個別題項修改或篩選之依據。 四、皮爾森積差相關性分析 考驗變項之間的相關性是否具顯著,相關係數的絕對值愈大,表示變項間

數據

表 2-2 閱讀相關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樊鎮宇(2007)  多人線上註記系統之應用: 探討輔助性閱讀策略與閱讀 理解力之關係  多數同學對此輔助性閱讀網站,閱讀機制的設計、介面設計、對語言學習之成效抱 持正面態度,期盼將網路閱 讀融入課程之中。  江美滿(2008)  非營利組織社會行銷的理論 與實踐-以天下雜誌教育基 金會「希望閱讀」計劃為例  研究以社會行銷理論來剖析閱讀活動之推廣,做為其他非營利組織參考。  呂慧珍(2008) 針對喜好圖書閱讀族群探討 部落格
表 2-3  部落格功能相關的專有名詞(林克寰,2004;洪淑芬,2005)  專有名詞  名詞解釋  檔案櫃  依日、週、月、年之時間範圍、或文章的分類來儲存舊 的張貼文章。  書籤  利用 JavaScript 功能,簡易的將正瀏覽的網頁及所標識 的文章段落發佈到部落格中。  永久有效的連結  永久有效連結到特定部落格中的文章。  日期烙記  記錄每一篇文章的張貼日期。  時間烙記  記錄每一篇文章的張貼時間。  RSS  文摘  以 XML 格式,分享文章標題或內容的方式。  友善連結  提供經常造訪
表 2-4  教育相關部落格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張伊婷(2006)  以建構及鷹架理論探究 Blog 系統環境學習風格 與成效之研究  建置一個基於建構及鷹架理論觀點、 有個人化、群體化的 Blog 系統環境,學習者在平台上透過協同群體中成員 交互激盪達成知識共享。  黃嘉慧(2006)  小學圖書館資訊素養教 育應用 Blog 之研究-以 臺中縣南陽國小為例  瞭解 Blog 目前應用在中小學教學環境與中小學圖書館之情形與影響,利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為研究理論
表 2-5  建構主義相關文獻整理(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說明  林文恭,張鈺如,  蘇永盛(2002)  以建構式教學模式開發多媒體輔助學習系統之 研究  以建構主義理論發展多媒體輔助教材,同時提供學習者一個學習專業科目之入門途徑,利用現有 的多媒體軟、硬體工具去發展一 套提升學習效率的多媒體教學。  林麗卿(2002)  程式設計網路學習系統 之設計與實作-教材建構  探討以建構主義為基礎之非同步網路學習環境所需具備功能及架 構,並探討以建構主義所陳述之 知識建構過程設計教材內容應包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Harrington (1994) 認為倫理規範的目的在闡明責任,其研究透過責任的否 認 (Denial of Responsibility, RD) 這項人格特質與倫理規範的互動來進行測 量,並以資訊系統相關的軟體盜拷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1900年, Bachelier以數學方法分析巴黎股票交易的價格變化,自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表 2.1 停車場經營管理模型之之實證應用相關文獻整理 學者 內容 研究方法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