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在職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田秀蘭 博士. 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職業 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研究生:黃瓊諄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

(2)

(3)

(4) 致謝詞 總以為寫致謝詞,是整個論文最容易完成的部份,但沒想到真要下筆時,卻 來來回回改了好多次,一直在思索,這一趟旅程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想來這是一 趟「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重返校園念書,可以到心輔所念書,並且畢業,是一個自己的「美國夢」!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經歷教師甄試、職場轉換、結婚、不孕到生子,有一 段很有挑戰的路,但總覺得好想要有機會,可以沉澱學習再轉換這第一個十年的 人生經歷。沒想到在努力之下,有機會踏進這個從小就想要學習的領域。而在所 上的學習與論文撰寫,果然不僅僅是知識的饗宴,文憑的取得,更讓我有機會充 份的面對自己,陪伴自己,去好好重新看自己,解構自己,更讓自己可以有機會 對自己建立一些新的經驗,為人生的下半場,做一些準備。 在這樣的歷程中,最要感謝的是恩師,田秀蘭老師。和老師的互動,除了論 文的逐步完成,也在練習與重量級學者的互動。在和老師的互動經驗中,有「夢 到老師提醒很久沒有討論論文進度」,有從討論中覺得自己真是對論文太不用 心,有老師的分享「孩子還是比較重要!」。嗯,有充份感受到雖然沒有與老師 時時相處,但老師總是”hold 住”(目前的流行用語)我全部的狀況,而且關心我。 讓我可以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步調的節奏,逐步慢慢的把論文完成。覺得這 真是一種功力,也會是我將來觀察自己教師生涯的一項指標吧!這是我以前沒想 過的!同時還要感謝陳金定老師、謝茉莉老師,兩位老師對學生的態度都讓我覺 得好溫暖,而在口試中,除了論文修改的建議,更從論文中衍生出許多實務工作 上可以努力或再嘗試的方向,讓我在修改論文與實務工作上,都收穫滿滿,感謝 您們!還要謝謝在碩班兩年半的課程中,所有上過課的老師們,謝謝您們願意在 晚上還留下來陪我們這一群在職的老師學習,給我們很多的指導、討論與分享, 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很多滋養,讓我們的實務工作有很多交流、討論,以及可以再 多元嘗試的可能。. i.

(5) 這一趟學習的旅程,還要感謝在碩班一路相陪的同學好友們,嘉欣、東隆、 依璇、範孺、美玉,謝謝你們一路在作業上的合作,在論文完成過程中諸多經驗 的分享,在口試過程中的幫忙。 還要謝謝心輔系的李和青助教,謝謝妳幫我發公文到研究對象的學校,也謝 謝妳總是親切、迅速、笑容滿滿的給進修的在職教師行政上的支援。謝謝師大圖 書館員吳宜修和我分享軟體 Endnote 的使用心得。士商的佳珊老師、育達的一竹 老師、靜修女中的又蓉老師、開南商工的輔導老師們,妳們親切又熱情的協助, 幫助我完成論文的問卷及資料的整合等工作,使得研究可以順利完成,謝謝妳們。 還要謝謝任教的南港高工陳天寶校長、陳錦逢教務主任、李志祥前教務主任 對我進修的支持與幫忙;前教學組長張淑芬老師、現任教學組長鄭福興老師在排 課上的幫忙,才能讓我兼顧工作、學業及兩個寶貝;還要謝謝辦公室夥伴秀娟、 郁斯、雅玲、淑芳、瑞聲、志展你們在工作上的諸多體諒、支持、打氣與經驗分 享;謝謝徐慧萍老師、盧麗娟老師分享自己過去的求學甘苦給我打氣;謝謝輔導 室夥伴雅惠、月淑、玉芬、逸翔、惠苓、瑛吟,謝謝你們在問卷、所上的課業學 習、工作與生活中都给予很多的陪伴、分享與祝福,妳們總是在我很需要打氣的 時候,適時的給予我很多幫助,感動也感恩。還要謝謝在統計上、研究學習上指 點過我的黃進和老師、陳信正老師、蔡宗欽,謝謝你們提供的指正與經驗分享。 更要謝謝武靜蕙老師,妳對我除了生活、學習與論文的關心,更在統計方法、論 文寫作上給我很多的指正,妳寶貴的意見與關心,永誌難忘。 最要感謝的是老公貴能在統計與照料兩個兒子上的幫忙,讓我有時間可以將 求學與論文完成。也要謝謝公公婆婆對兩個孫子的照料,讓我在論文最後的撰寫 期間,可以無後顧之憂。還要謝謝五歲的嘟嘟,二歲的小安,和你們在一起的時 光,總是可以緩和媽媽對寫論文的諸多壓力與焦慮。還有娘家的爸爸媽媽,謝謝 您們始終是我最安心的支柱。最後,還要謝謝老天爺,及許多曾經幫助、支持與 鼓勵我的人,無法一一臚列,在此一併感恩,感謝大家。. ii.

(6)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生在國中升學之際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職 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這三個變項間的關 係。採立意抽樣,共抽取台北市四所高職:北市南港高工、北市士林高商、北市 育達商職、北市開南商工,符合 Holland 六大興趣類型的十一種類科,高二與高 三的學生,有效樣本合計 738 人。本研究以調查法進行資料搜集,使用之工具包 括「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問卷」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 趣量表」 、「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所得資料以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典型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 高職生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因性別不同、科別不同而 有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但不因年級、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 程度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 高職生的職業興趣,因性別不同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男生在實 際型、研究型、企業型上的得分較高。女生在藝術型、社會型上的 得分較高。. 三、. 高職生的學校生活適應,因年級不同、科別不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 異,但不因性別、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不同 而有顯著不同。. 四、. 高職生的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有兩組典型相關存在。. 五、. 高職生的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 六、. 不同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其中背景 變項中的「科別」 、 「年級」與升學決策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對 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最後據本研究,提出討論以供未來研究與輔導工作實務之參考。 關鍵字:國中生、生涯抉擇、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學校生活適應、高職生. iii.

(7)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factors for enter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school life adaptations of vocational high students HUANG, CHIUNG-CHU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main factors for enter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school life adaptations among various background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factors for enter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school life adaptations. Sampling method is selected purposeful sampling. The samples of the research consists fou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including Nangang Vacational High School, Shilin High School of Commerce, Yu Da High School of Commerce and Home Economics and KaiNan High School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The sampled 11 subjects in the schools are corresponding to Holland’s career typology. There are totally 738 students, including 11-grade students and 12-gra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The study gathers information by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instruments applied include the factors affecting for influencing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to ente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the Vocational Interest Inventory、the School-Lif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are below: 1. Decision factors for enter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ex and in different subjects.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among grades,. iv.

(8) living area and caregivers’ education level. 2. Vocational interests were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ex. Males’ preferences were Realistic ,Investigative, and Enterprising types. Females’ preferences were Artistic and Social types. 3. The school life adaptation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grade and subject.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in sex, living area and caregivers’ education level. 4. There were two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decision factor and school life adaptation. 5. There was one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interest and school life adaptation. 6. The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decision factor can predict school life adaptation. The “subject”, “grade” in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family” in decision factor are useful for predicting school life adapta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some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on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the vocational interest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ain factors for enter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chool life adjustment,. v.

(9) 目次 致謝辭...........................................................................................................................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v i 表次...........................................................................................................................viii 圖次..............................................................................................................................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決策因素之理論與升學決策因素研究 .............................................9. 第二節. 職業興趣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 17. 第三節. 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26. 第四節. 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9.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42. 第四章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5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生在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學校生活適 應之差異情形分析 .......................................................................... 45. 第二節. 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典型相關分析 ........ 61. vi.

(1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高職生、升學決策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之迴歸分析…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 77 中文部分 ............................................................................................................ 77 西文部分 ............................................................................................................ 90 附錄............................................................................................................................ 94 附錄一. 正式研究問卷 ..................................................................................... 94. 附錄二. 施測與提供大考中心興趣量表結果公文 ........................................... 98. 附錄三. 「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問卷」使用同意. 99. 附錄四. 「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學校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 .............. 100. vii.

(11) 表次 表 2-1 影響生涯抉擇的個人與環境因素………………………………………........11 表 2-2 楊景良(2006)升學高職問卷與 Herr and Cramer(1984)多元因素對照表.12 表 2-3 升學決策因素及內涵摘要說明表…………………………………………....14 表 2-4 人格類型、特質、相關類科對應表……………………………………............19 表 2-5 國高中學生活適應內涵相關研究內涵摘要表…………………………........27 表3-1有效問卷之受試者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38 表 3-2 楊景良(2007)升學高職之因素問卷表各分量表之題數、題號與信度表.40 表 3-3 賴明伸 (1989) 學校適應量表各分量表之題數、題號與信度表……..............42 表 4-1 有效樣本各重要變項間之相關矩陣、平均數及標準差……………………..46 表 4-2 不同性別在升學決策因素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47 表 4-3 不同年級在升學決策因素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47 表 4-4 不同居住地區在升學決策因素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8 表 4-5 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在升學決策因素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9 表 4-6 不同科別在升學決策因素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0 表 4-7 不同性別在學校生活適應總積分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53 表 4-8 不同年級在學校生活適應總積分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53 表 4-9 不同居住地區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單因子變異性分析摘要表……………....54 表 4-10 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單因子變異性分析摘要表……..55 表 4-11 科別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單因子變異性分析摘要表………………………..55 表 4-12 不同性別在職業興趣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59 表 4-13 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摘要表………………………………..61 表 4-14 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62 表 4-15 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摘要表………………………………..........64 表 4-16 職業興趣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65. viii.

(12) 表 4-17 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學校生活適應迴歸分析之顯著性考驗摘要表.68 表 4-18 背景變項、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多逐步回歸分析摘要表……... 69. ix.

(13)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35 圖 4-1 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典型相關結構圖……………………………63 圖 4-2 職業興趣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典型相關結構圖…………………………...66 圖 4-3 高職生學校生活適應路徑分析圖……………………………………………69. x.

(14)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之主要目的在闡釋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藉此提出研究問題與研究 假設,再對本研究之相關名詞作明確的界定。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 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12 年新國教將上路,升學選擇挑戰依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基於教育對國家未來的關鍵影響,我國即將於民國 103 年實施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而其中為提升技職人力素 質,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振興臺灣經濟建設,將分階段逐步先從高職免學費做起。 以期能吸引具有技術資賦或實務性向的國中畢業生選讀高職,達成優化技職教 育,落實務實致用功能。同時也希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實施後,可以達到 紓緩國中學生升學壓力,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建構優質的國民基本教育的目的。 台灣即將邁入十二年國教,這意味著我們的下一代在接受九年的國小與國中 教育之後將繼續升學高中或高職。乍看之下和過去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真實 的狀況是,青少年們仍是處於生涯選擇與決策的十字路口,是否可以做出合適選 擇與決策的壓力並沒有因此而消失。要升學高職或高中?要參加哪一種升學管 道?進入公立或是私立的學校?哪一所學校?如果是選擇高職的情況中,國中生 與家長還需要討論,我要念哪一個科別?我是不是對這個科別有興趣?我是不是 有能力念這個科別?這個科別是不是容易就業?(王淑玲、連廷嘉,2000;方鴻 鳴,1998) 然而青少年在做完升學決策之後,進到學生生涯的高中職生活階段,隨之而 來的就是面臨高中職生活的適應與挑戰。然而對青少年而言,如何做升學的決 策,考量哪些因素?這些因素是不是影響我在高中職生活適應的狀況?這個國中 升學高中職的升學決策,是多數在台灣長大的青年們生涯的第一個重要決策經 驗,這一個經驗及決策之後的適應狀況,影響之後的生涯選擇與決策。Lightsey 1.

(16) (2006)就認為前一個階段能走過人生挑戰,是個人對自己產生面對未來的信心 與效能感,也是個人面對下一階挑戰的資源或是優勢。王玉珍、吳麗琴(2009) 針對臺灣青少年的研究,也認為這是個值得關心的議題。 然而在做了決策之後,我是不是真的過得好?這是更讓人覺得有意思的事 了!通常我們很容易在做決定前去推想可能有的後果,但我們較少從已經被決定 的現在,我適應的好不好,是不是和當出我的決策因素可能有任何的相關?生涯 決策與適應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Germeijs 和 Verschueren(2007)在他們的研究 中指出,生涯抉擇任務與之後對抉擇的適應、實踐具有正向的關聯。. 二、 高中生在學習做決定中走成長的路 選擇與決策本不就容易,對從國三到高三這一個階段由青少年轉變到青年的 學生而言,難度就更高了!影響心理學界甚深的心理學家 Erik H. Erikson,在他 著名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中提到青年期的發展是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Erikson 認為這個時期,也就是是青年人接受中等教育或選擇 就業的這一段年齡,是人生全程八段發展中最重要的時期,然而在主觀的身心變 化和客觀的環境影響下,使青年人在自我成長上也面臨了多種問題。在 Erikson 1968 的著作<<統合:青年與危機>>中就指出,由於學校與社會的要求,使得這 一個階段的青年人對日益繁重的課業與考試成敗壓力感到苦惱。在求學時期只模 糊的知道求學成敗關係著未來,然而對自己的未來,卻多半茫然無知。在之前發 展時期,如兒童時期的生活多由父母安排與打理,很多事情的決定,例如選學校、 買東西等是被動的。但是到了青年期,很多事情開始要靠自己做主,因為父母師 長也開始期待青年可以有能力為自己選擇。然而青年們自己常常因為不熟悉也不 清楚自己的價值判斷的標準何在,而在從事抉擇判斷時,感到徬徨失措。. 三、 在教學現場陪伴高職生回顧展望自己的升學抉擇 在教學現場因為擔任「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工作,常有學生會來和研究者 討論升學或生涯的發展。常陪著學生一起回顧他人生第一個重要決策「國中升學 高職」的經驗,再思考人生的下一步想是否要轉換跑道選擇不同類群考試,或是 2.

(17) 如何選擇科大,會更深刻的覺知選擇、抉擇,真是一件有玄妙的事! 每個當下我們都在做選擇或決策,打從一天的開始,我們就開始歷經做決定 的過程,例如起床吃何種早餐、穿什麼服裝,擴至生涯發展中不斷在做決定,唸 什麼科系、升學或者就業…做決定,本來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我們總希望自 己「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做決策的難,亦對未來有一定程度的冒險,我當下的 決定是否可以帶領我走到我想去的未來。做決策前後,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壓力, 「我不確定這個選擇是好是壞?」、「這個選擇真的是我要的嗎?」。因為面對未來 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而這未嘗不代表著處處有驚奇待我們去發掘。因此對 於生涯的發展,怎麼做決策或選擇,一直是個大家都關心的主題。 在經濟學的領域中。經濟學家也提出了很多關於做決定的相關概念與想法, 其中很有意思的一個概念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由於資源有限,許多 選擇無法兼得,若做了某個選擇之後,被迫要放棄其他的選擇,由此所導致的最 大損失就是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在面對生涯決擇的關鍵點,我是不是覺得付出 的機會成本划算?或這個機會成本的投入,可以有最大的投資報酬? 學者金樹人(1995)以為生涯決策複雜的原因是,對於每一個可能選擇方向, 都必須顧及個人的性向、能力、興趣及價值,重要他人及許多外在的社會與機會 變數。換言之,生涯決策的意義在於當個人在面對不同的生涯決定點(career decision- making point)時,能搜集、過濾、運用各種相關資料,作出最恰當的 決定。 再回想教學現場的經驗,來到高職就讀的學生,當初在國三升學時,對未來 學校的選擇因素是我的分數不夠填公立高中、對讀書沒有興趣、父母希望我學一 技之長等。較少考量到自己的職業興趣,與所學的科別和自己的人格適配程度, 因此升上高職後,才發覺所學的和自己想像的差很多,失望之餘,上課開始打混 摸魚,學習成效不彰。但也有學生誤打誤撞進來,卻意外開啟自己學習生涯的春 天。自由時報教育版在 2011 年 09 月的教育版中就陸續出現這樣的新聞:記者蘇 福男報導:「只要有心,放牛班學生也能唸到博士!」:同年 09 月 14 日記者羅 3.

(18) 欣貞也報導:「拚鬥人生路,洗頭妹變博士生!」。也有學生因為不喜歡自己在 高職就讀的類科,在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後,經由自己搜尋資料,和輔導老師與 研究者的討論,在升技專院校時轉而跨考覺得與自己更適配的類群,重新找到自 己可以投入的發展方向,也重拾自己學習與奮鬥的樂趣與熱情。 因此若能讓幫助教育工作者、父母、學生、及政府相關單位更了解國中生升 學高職的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的情形,或許將有助於日後可 能實施的 12 年國教,讓學生、家長、老師都可以在有經驗參考的前提下,有更 滿意與適配的學習與教學。此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高職學生其知覺選擇就讀高職的升學決策 因素的差異情形。 (二)了解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高職學生在學校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性別因素在職業興趣上的差異情形。 (四)了解高職學生升學決策因素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上的關係。 (五)了解高職學生的職業興趣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上的關係。 (六)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學生、升學決策因素對整體學校生活適應的 影響。 (七)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教育相關單位、國中及高職教 師、輔導老師、家長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以及對於問題性質的了解,本研究探討的問 題如下: (一)高職學生回想其國中升學高職時所在乎決策因素之差異情形為何? (二)高職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高職學生的性別在職業興趣上的差異情形為何?. 4.

(19) (四)高職學生其升學決策因素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為何? (五)高職學生其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高職學生的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對整體學校生活適應的預測情形 為何?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學生在升學決策因素的差異上為顯著。 1-1 不同性別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年級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居住地區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1-4 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1-5 科別不同的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學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差異上為顯著。 2-1 不同性別高職生其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級高職生其升學決策因素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居住地區高職生其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2-4 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職生其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2-5 科別不同的高職生其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 背景變項之不同性別的高職學生在職業興趣呈現的差異有達到統計上 的顯著意義。. 假設四. 高職學生的升學決策因素與其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有達到統計上的顯 著意義。. 假設五. 高職學生的職業興趣與其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假設六. 高職學生的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對其整體學校生活適應的預測力達 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5.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的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升學決策因素 升學決策因素,係指學生在面對升學管道上時,所考量的各項決策因素。本 研究所指的升學決策因素,是楊景良(2007)以國中畢業生升學高職之主要因素 為問卷設計主軸,並參考何玉瓊(2003)所編製的「桃園縣學生升讀高中職態度 及影響因素之研究調查問卷」,加以修訂編製發展而成為「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 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問卷」。其升學決策因素主要分為五大部份:資訊、學 校、經濟、家庭、個人。其分量表得分愈高,表示該因素對國中生升學高職的重 要性愈高。 (二)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指選擇是一種職業,是一種人格的表現。職業興趣既是人格的呈 現,則職業興趣測驗,就是一種人格測驗(Holland,1985)。Holland 把個人的人 格特質和興趣分為六個類型:實際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 (S) 、企業型(E) 、事務型(C) 。Holland 所分類的人格類別不但影響職業的選 擇,同時也影響了學習興趣、工作職務、嗜好、休閒活動上的偏好,因此個人的 生涯發展,會被建議可適度考量與人格興趣的適配程度。本問卷採用「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興趣量表」 ,來知悉學生的職業興趣類型。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的修訂乃陳清平、區亞倫從臺灣目前的文化 環境中取材撰題,經以標準化的程序歷時兩年的研發而編製完成。量表內容係參 考高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及對職業活動的認知資料,依照類型的「定義、兩 極性、標籤、風格、具體活動、工作場所、研習課程與相關職業」等準則撰題, 再經預試與項目分析,最後每種類型「我喜歡的事」各有 21 題、 「我喜歡的職業」 也有 12 題,量表總計 198 題,另有「抓週」3 題為校核效標試題。 本研究在發給學生的問卷中,加入學生同意授權一欄,如附錄一所附之正式. 6.

(21) 問卷中第四部份,同意研究者使用輔導室對學生施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 量表」的結果。並經由研究者所就讀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 辦公室發函正式公文(詳附錄二),證實向輔導室所索取之學生興趣量表結果僅 供學術研究之用。並在研究完成之後,會將研究成果惠予受施測學校,以為日後 招生之參考。 (三)學校生活適應 學校生活適應是指個人與學校生活環境間的一種互動關係,個體為因應周遭 的環境變化,經由同化與調適作用,調和內在認知與外在環境,形成合宜的因應 行為,以滿足個體自我成長的需求。本研究所謂的學校適應係使用賴明伸(1989) 「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學校生活適應量表上的得分而言。 賴明伸的「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在學校生活適應方面,包含四個層面: 勤學適應(studiousness) 、常規適應(compliance)、師生關係(teacher contact) 以及同儕關係(peer contact)。 而這四個層面的定義,分述如後:「勤學適應」指得是個人對學校生活的課 業學習之主動、積極、努力的表現,作為衡量適應的標準。其指標是以受試者在 「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勤學適應」項的得分為標準。得分愈高,表示勤 學適應愈佳。 「常規適應」指得是個人對學校生活中所訂的常規之服從與否,作 為衡量學校生活適應的標準。其指標是以受試者在「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 「常規適應」項的得分為標準。得分愈高,表示常規適應愈佳。「師生關係」指 的是個人與教師間關係好壞,來作為衡量學校生活適應的標準。其指標是以受試 者在「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師生關係」項的得分為標準。得分愈高,表 示師生關係愈佳。 「同儕關係」指得是個人與同學之間關係的好壞,來作為衡量 學校生活適應的標準。其指標是以受試者在「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的「同儕 關係」項的得分為標準。得分愈高,表示同儕關係愈佳。而四個面向加總得分愈 高,表示受試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情形愈良好。. 7.

(22) (四)高職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高職學生,是指 99 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 高二、高三的學生。.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的目的在探討相關文獻資料,共分五節。第一節為升學決策因素相關研 究;第二節為職業興趣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三節為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理論與 研究;第四節為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升學決策因素相關研究 一、生涯抉擇與升學決策因素之相關與概念 生涯抉擇(career decision-making)這一個概念反應在臺灣的青少年生涯中 所具體成形的一個大議題,可以說就是在「升學的決策因素」上做決定,而後繼 續其生活的進行與生涯發展。而生涯抉擇這個概念,乃個人評量自我所設定的目 標,蒐集必要的資料,並將資料加以組織,然後在許多可能的選項中,加以評估、 選擇與決定。而「升學決策因素」這個決策行為,亦可以視為「生涯抉擇」這個 內在歷程的外在體現。 二、生涯抉擇因素的研究 若要探討升學決策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將先從更根本的生涯抉擇因素來 探討。生涯抉擇的理論及因素自 1950 年代以來,有不少學者提出各式各樣的理 論來說明,當我們面對生涯中的重大決策時,我們是如何考慮以及影響我們做抉 擇的因素有哪些。然而生涯抉擇的問題之所以造成困擾,在於其影響因素之多如 牛毛,往往使人剪不斷,理還亂。茲將學者對生涯抉擇因素的研究整理如下: (一)社會學習取向之生涯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簡稱 SLTCDM) 此一觀點的代表人物為 J. D. Krumboltz , A. M. Michell ,和 H.G.Gelatt 等 人。他們的觀點係以 Bandura(1977)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以日常生 活事件來解釋生涯決定及其過程。 Krumboltz 與其同僚認為有四種基本要素,是個體在面對生涯抉擇之決定最 有影響力的四個面向。這四要素分別為: 9.

(24) 1. 稟賦與特殊才能(genetic endowment and special abilities) :包括種族、性別、 智力等。這些因素對生涯抉擇除有正面影響外,也可能限制個人的生涯機會。 2. 環境的條件與事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vents) :通常指個人無法掌 握的影響因素,有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人為行動,與天然力量造成的 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個人的生涯偏好、計劃與個體的行動。 3. 學習經驗(learning experience):分為工具性學習經驗(instrumental learning experiences)與連結性學習經驗(associ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其中工具 性學習經驗指的是透過學習經驗,個人可以學到生涯計劃能力、決定技巧等。 連結性學習指的是透過學習,個人的職業偏好、態度及情緒反應則依此形成。 4. 工作取向的能力(task approach skills) :是上述各種因素交互作用而發展出來 的結果。 綜上所述,Krumboltz 認為此四項因素會促成一個人對自我觀察的類化與對外 在世界的推論,工作取向及行動力,這將影響一個人的生涯發展與抉擇。 (二)情境、社會與結構脈絡的生涯理論(社會論) Bronfenbrenner(1979)提出四項生態的結構來規範環境,運用此理論來解 釋影響生涯抉擇的影響因素比較有系統。(張添洲,1993;Herr & Cramer,1979/1999) 此四項系統分別如下: 1. 微系統(micro-system) :個人在家庭、學校或工作場所中發展較為親近 的層面。例如在家庭中父母的期待、教養態度與方式、兄弟姐妹的影響、 親戚的影響、家庭價值觀等;在學校中學業的成就、學校的價值體系、 與師長同儕的關係等;在工作上的就業機會、工作中團體的目標與價值 觀等。 2. 中間系統(meso-system):連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系統,交互作用的 結果。個體經由上述的交互作用影響時,會有幾項結果,自我觀察之概 化、世界觀之概化、工作取向技能及行動。 10.

(25) 3. 外系統(exo-system):包括配偶及父母的微系統對個人的間接影響。 4. 巨觀系統(macro-system):包括主要的文化、國家、社會的信念系統、 意識型態與性別角色、社會政策、社會變遷、社會價值觀、社會環境的 背景、工作機會的多寡等。 (三)多元因素 Herr and Cramer(1984)就影響生涯抉擇的個人與環境因素整理出了:個人特 質因素、價值結構因素、機會因素、文化因素。茲整理如下表 2-1。 表 2-1 影響生涯抉擇的個人與環境因素 個人特質因素. 價值結構因素. 機會因素. 1.智能 2.各種性向 3.技能 4.成就 5.過去的經驗 6.成就的動機 7.責任感 8.毅力 9.守時 10.熱情 11.冒險的個性 12.開明 13.剛直 14.自我優點 15.自尊. 1.一般價值 2.工作價值 3.生活目標 4.生計目標 5.職業與課程的名聲 6.職業與課程的刻板 化態度 7.職業與課程價值觀 的心理位置 8.人、資料、事之導向 9.工作態度 10.工作道德 11.休閒 12.變異的需求 13.秩序的需求. 1.鄉村、都市 2.職業機會的接觸 3.教育機會的接觸 4.職業機會的範圍 5.教育機會的範圍 6.職業的要求條件 7.課程的要求條件. 16.決策能力 17.職業成熟 18.性別 19.種族 20.年齡. 14.教養的需求 15.救助的需求 16.權力的需求 17.穩定感 18.安全感. 21.生理優點 22.健康. 19.利他. 文化因素. 1.社會階級之期待 2.家庭抱負與經驗 3.友伴之影響 4.社區對教育或工 作的態度與傾向 5.教師的影響 6.諮商者的影響 8.補習計劃之提供 7.角色楷模的影響 9.各種輔導之提供 8.文化中教育或職 10.經濟狀況 業機會的形象 9.高級中學的學校 氣氛與獎懲方式 10.專科學校的學 校氣氛與獎懲方 式 11.主要參照團 的影響. 註:採自生計發展與輔導(頁 139),金樹人,1995。台北:天馬文化。. 11.

(26) (四)心理取向 Luzzo 與 Jenkins-Smith(1998)建構了生涯抉擇因素評鑑工具(Assessment of Attributions for Career Decision-Making,簡稱 AACDM) ,此評鑑工具以 Weiner (1986)所提供的理論基礎,導出了三項抉擇因素,分別為可控制性 (control1ability) 、穩定性(stability)、因果性(causality)。其中可控制性指的 是受試者相信其生涯抉擇來自於自我掌控的程度;穩定性指的是受試者相信其生 涯抉擇的不因時間而改變的自信程度;因果性指的是受試者相信其生涯抉擇導因 於個人的技術與能力的程度。 在上述的生涯抉擇因素上,本研究所用的楊景良(2006)「影響國中畢業生 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調查問卷」,其將國中生選擇升學高職的因素分為 資訊、學校、經濟、家庭、個人等五個部份,與生涯抉擇中 Herr and Cramer(1984) 的多元因素觀點:個人、價值、機會、文化較為接近。茲將兩人的因素對照整理 如下表 2-2: 表 2-2 楊景良(2006)升學高職問卷與 Herr and Cramer(1984)多元因素對照表 Herr and Cramer(1984). 個人. 機會. 文化. 楊景良(2006). 個人. 經濟、資訊. 家庭、學校. 價值. 三、升學決策因素的相關研究 整理國內外研究者對升學因素的實徵研究,初步發現對於選擇學校,國外較 側重家長的觀點,較常對家長做調查。而國內則是家長、學生皆有,相較於國外, 較側重學生的觀點。國外相關研究摘要如下: 在很多研究中,研究者們有共同的發現:家庭是個人社會化最早的接觸單 位。家庭是個人重要的參照團體(reference group) ,父母是最重要的「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個人一生的信念和生活均受其影響。(Brookover,1969; Goyette,1999;Irene,1999) 。而社經地位高的家庭,父母對子女教育持積極態度 者,較社經地位低的父母,重視子女的教育成就。 (Fredrickson & Fonda,1971;. 12.

(27) Bishop,1977;Lizzard&Gerner,1999) Lam( 1982)研究升學行為時,指出影響學生選擇升學技職學校的因素分 別為:個人內在因素,包括態度、期望、印象、動機及價值等;直接外在因素, 即受老師、父母、親朋好友、鄰居等之影響;間接外在因素,包括社經地位、父 母收入、父母教育程度等。 Haibin Hu(1996)的研究中發現,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會考慮人員(包括教 師、行政人員、學生等的互動)、物質(包括學校距家庭的遠近、位置、硬體設 備) 、學術、氣氛(包括學校名聲、整體學習環境)等四項因素。 Dutton(1996)對美國加州地區的家長做調查,發現家長選擇學校的因素, 主要集中在這五個層面:學校的參與(包括與教師對談、參訪教室等);家庭的 參與(包括檢查家庭作業、協助家庭作業等);社經關注(包括雙語教學、職業 課程、家長收入與教育程度等);教育價值(包括大學預修課程、校園紀律與安 全等) ;家長滿意(包括社區滿意度、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喜歡成度等)。 Rose&Gallup(1999) ,蓋洛普的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選擇公立學校的態 度,在乎的重要性排名,依序是全體教職員工的品質、學生紀律的維持、課程、 班級的規模、課外活動。 Knott(2001)在其對美國印第安那州中學家長所做的研究中,發現影響家 長選擇學校最重要的 3 項因素為:交通、適當的課程、容易參與小孩的校園活動。 Mainda(2002)對美國基督教安息日教友的中小學(k-12)家長所做的選擇 公立學校或教學學校因素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家長選擇學校與宗教價值、教育 費用、學術課程、家長選擇影響(包括自我決定、他人影響等)、安全因素(包 括對校園感覺安全、公平的紀律制度、個人安全等)、認同因素(包括認同基督 教及其辦學品質等) 。 小結,國外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所考慮的因素仍可以用 Herr and Cramer(1984) 的多元因素做整理,主要仍考慮機會、文化、價值與個人等四大面向的諸多內容 因素。 (可參照表 2-1) 13.

(28) 而根據 Herr and Cramer(1984)的多元因素,將國內研究者在國中升學高中 職、綜合高中的決策因素中可能考慮的因素包括:資訊、學校、經濟、家庭、個 人因素等五方面,整理摘要表如 2-3。 表 2-3 升學決策因素及內涵摘要說明表 升學決策因素 因素內涵摘要說明 1.資訊因素 (1) 學校教師說明,主要指得是輔導老師或導師對升學 管道的介紹與說明(張智勝,2005;黃雅琤,2004; 劉祐如,2003;許財益,2002;吳文全,2002;曹 春隆,2001;林怡青,2001)。 (2) 其次是從父母同學朋友所獲知高中職學校科別的資 訊(張智勝,2005;趙志泰,2004;黃振文,2003; 洪素蕙,2003;陳淑丹,2002;劉俊豪,1985)。 (3) 還有學校所提供的文宣資料,與媒體對學校的報導 等(趙志泰,2004;林素珠,2002;曹春隆,2001)。 (4) 由相關單位舉辦的升學博覽會,也是國中學生收集 資訊的重要來源(許財益,2002;林素珠,2002)。 (5) 而國中學生課後參加的補習班,也是國中學生蒐集 升學資訊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管道(林素珠,2002)。 2.學校因素 (1) 高中職學校的排名與未來升科大或大專院校優勢 (黃再鴻,2007;林靜珊,2002;陳淑丹,2002; 曹春隆,2001)。 (2) 高中職學校在高中職三年所提供給學生的升學輔導 措施(王凱萱,2008;吳文全,2002)。 (3) 學校近年來在升學率上的表現(黃再鴻,2007;許 財益,2002)。 (4) 公立與私立的分別(劉祐如,2003)。 (5) 學校提供的設備狀況是否吸引人(黃振文,2003; 許財益,2002)。 (6) 學校環境品質與學校師資、課程、教學的規劃(林 嘉政,2010;龍維明,2007;許財益,2002;曹春 隆,2001)。 (7) 是否有吸引人的課外活動社團的規劃(林素珠, 2002;許財益,2002)。 (8) 對弱勢家庭的孩子而言,學校是否提供獎助學金, 也是他們考量的重要依據(王凱萱,2008)。 3.經濟因素 (1) 家庭收入高低與否,主要是考量父母經濟狀況而選 擇就讀學校(韓美齡,2007;蔡伶霞,2004;李秋 菊,2002;曹春隆,2001;王覺興,2001)。 (2) 因為社會重視文憑的影響,所以需要繼續升學就讀 (劉啟順,2006;林素珠,2002;吳文全,2002; 洪先進,2001;劉俊豪,1984)。 (3) 學校的特色是否能滿足家長與學生的需求(林靜 14.

(29) 升學決策因素. 4.家庭因素. 5.個人因素. 因素內涵摘要說明 珊,2002;劉俊豪,1984)。 (4) 求學之後的就業狀況可以配合未來人力市場需求 (林靜珊,2002;曹春隆,2001;王覺興,2001)。 (5) 學校學費的高低與否(許財益,2002;李秋菊,2002) 。 (1) 父母的職業(戴峻文,2009;張智勝,2005;蔡伶 霞,2004;李文弘,2002;陳淑丹,2002;洪先進, 2001;林怡青,2001;劉俊豪,1984)。 (2) 家長的教育程度與期望會影響孩子的升學狀況是否 向上流動(戴峻文,2009;劉啟順,2006;張智勝, 2005;劉祐如,2003;戴正雄,2003;李文弘,2002; 蔣家娟,2002;洪先進,2001;王覺興,2001;劉 俊豪,1984)。 (3) 交通是否便捷,通勤時間長短(林嘉政,2010;黃 再鴻,2007;許財益,2002;陳淑丹,2002)。 (4) 父母師長親友等重要他人的感受、觀點與想法,會 影響孩子做最後的決定(王凱萱,2008;黃再鴻, 2007;張智勝,2005;李文弘,2002;陳淑丹,2002; 林怡青,2001;王覺興,2001;劉俊豪,1984)。 (1) 個人是否有特殊性向與能力(林嘉政,2010;劉啟 順,2006;張智勝,2005;黃雅琤,2004;洪素蕙, 2003)。 (2) 自己在學業成績上的表現(王凱萱,2008;韓美齡, 2007;黃再鴻,2007;劉啟順,2006;張智勝,2005; 蔡伶霞,2004;戴正雄,2003;林怡青,2001)。 (3) 國中生自我的期望與價值觀(劉啟順,2006;蔡伶 霞,2004;黃振文,2003;林靜珊,2002;林素珠, 2002;蔣家娟,2002;陳淑丹,2002;曹春隆,2001; 洪先進,2001)。 (4) 自己有特殊的學習興趣,反應在學習態度上的表現 (龍維明,2007;張智勝,2005;劉如吟,2004; 黃振文,2003;洪素蕙,2003;戴正雄,2003;林 素珠,2002;蔣家娟,2002;陳淑丹,2002;王覺 興,2001;劉俊豪,1984)。 (5) 自己對想就讀學校的偏好(龍維明,2007;許財益, 2002;曹春隆,2001;劉俊豪,1984)。 (6) 態度,尤其指得是「個人相關利益」 (何鯉,2009)。 (7) 在學業上是否獲得的良好自我評價與概念(王凱 萱,2008)。 (8) 會考慮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王凱萱,2008;韓美齡, 2007;黃再鴻,2007)。 (9) 會考慮自己的性別(張智勝,2005;林怡青,2001; 王覺興,2001)。 (10)會考慮自己的價值觀(王覺興,2001)。 15.

(30) 小結,由上述的整理中可以看出,近幾年國內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主要決策 的因素仍較偏重於個人因素,其中包括自己是否有特殊的學習興趣,反應在學習 態度上的表現為何,尤其是在學習興趣上已分化,有特殊性向者,會優先考慮選 擇職校的課程繼續升學。其次是學業成績,尤其是以國中基測的成績,再對照學 校排名與未來升學科大或大專院校的優勢,成為自己下定決心的依據。 在家庭因素中,父母的職業、家長的教育程度與期望、父母師長親友等重要 他人的感受觀點與想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升學決定。在家庭因素中,最重要的 是父母的期望與感受,會影響孩子做最後的決定。 在經濟因素上,多數學生首先會考量父母的經濟狀況而選擇就讀學校,其次 是求學之後的就業狀況是否能滿足家長與學生的需求。若以經濟因素反應出學生 與家長的需求來看,公立職校在招生上對學生而言,的確有經濟考量上的優勢, 若私立職校的設科或辦學有特色,在就業狀況上配合未來的市場需求,讓學生的 就業可以滿足家長與學生的需求,則私立職校仍可以因為辦學特色而吸引學生就 讀。 在學校因素方面,多數學生優先考量的仍是高中職學校的排名,與未來升學 科大與大專院校的優勢,還有學校提供給學生的升學輔導措施,學校近來在升學 率上的表現,顯見目前我們的社會文化仍較以升學導向為主,因此國三學生在考 量未來的升學方向是,仍會直接思考經過高中職三年後,升學的機會大不大?將 來有多大的機會可以念到國立的科大與大學?而不是先看學校是公立還是私立。 此外,以文獻的研究來看,進年來也有愈來愈多學生在乎學校環境的品質、學校 師資、課程、教學的規劃,可以看出除了升學之外,學生們也開始關心學校整體 辦學所呈現的學習品質。 而在資訊因素上,主要仍依靠國中輔導老師或導師對升學的管道或說明。其 次才是從父母同學朋友所獲知的高中職學校科別的資訊,最後才是高中職學校所 提供的文宣品、媒體的報導、升學博覽會等。因此國中輔導老師、導師們對高中 職升學管道的了解與否,如何向學生說明,形成學生對高中職了解的重要基模。 16.

(31) 綜合文獻的研究,在實務上或許可以提供高中職學校思考,如何提升整體的 辦學品質,創造學校的特色教學;或者讓學生在職校的學習,可以跟就業市場做 結合,這是目前學生與家長在綜合思考學生的未來生涯發展時所考慮的重要方 向。而這樣的思考方向,會影響學生選擇就讀職業學校的意願。 高職學校至國中宣導招生時,可以與國中輔導室合作,請輔導室與導師提供 在興趣測驗中或學生實際的學習表現上,興趣分化較清楚的國中學生,做招生說 明會;並且拓展多元資訊的管道,藉著研習的方式,讓國中教師有機會更了解高 職的各項不同職業課程的特色,或者藉著學長姐回國中母校與學弟妹面對面座 談,等多元宣導等方式,讓國中師生對高職教育有多面向機會的接觸。這樣就可 以讓更多的國中學生,因為有充份的資訊了解,可以讓學生在選填志願上與職業 學校類科有最適合的媒合。. 第二節 職業興趣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職業興趣與量表的理論發展 職業興趣(vocational interests)是上個世紀以來職業心理學與生涯諮商的重 要基礎與發展方向。主要在探索人的興趣與職業的適配性。包括 Strong、Kuder 的量表都是起源於職業輔導的實務並逐步發展,再回到職業選擇的應用上。 Betsworth 與 Fouad (1997)歸納職業興趣的研究從 1920 年代肇始至今包含 十個重要的主題:職業興趣發展、相關性研究、職業興趣測量、職業興趣同質性 與差異研究、生涯決策、性別差異、穩定性、興趣結構、生涯諮商、和文化影響。 職業興趣的測量從早期史創職業興趣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s , 1927) 、庫德偏好問卷(Kuder Personal Preference Record , 1939)至較近之何倫職 業興趣量表(Holland, Powell, & Fritzsche, Self-Directed Search , 1994)都有長期 穩定的發展。 而國內早期的職業興趣發展,偏重於職業興趣量表的修訂,如庫德職業興趣 量表(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 ,史創職業興趣問卷(Strong Vocational. 17.

(32) Interest Blank )。 近年自編本土化的職業興趣量表才漸漸出現,如:生涯興趣量 表(林幸台、金樹人、陳清平、張小鳳,1996 ) ,普通興趣量表(路君約、陳淑 美,1996)等。職業興趣量表是以 Holland 的職業人格類型理論為架構所編制, 適用對象是社會人士及大專學生;普通興趣量表則參考 Roe 的人際環境影響職 業興趣的理論架構所編制,適用對象是一般高中生。 職業興趣本和人格理論不同。因多數的人格特質研究是以理論為依據,據此 發展出的量表,則建立在因素分析的方法上。然而 John Holland 的生涯類型論, 整合了人格與職業興趣,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包括美國在內最為廣泛應用與討論 的學理。Holland 以為人格的特質會影響職業的選擇。換句話說,職業的選擇是 人格的影響表現之一,人格也同時影響學習興趣、工作職務、休閒偏好等。而職 業興趣量表所測定的個人人格類型,可以反應出個人的自我概念、興趣與生活目 標等。因此每個人的生涯選擇,包括科系、工作、工作場域的職務角色等,都會 被建議適度考量人格與職業興趣的適配程度。但在職業、生涯的選擇上,除了職 業興趣被考量之外,最常見的影響因素尚有家庭背景、性別等因素。 目前國內高中職皆廣泛使用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其理論根據 為 John Holland 的生涯類型論。Holland 以為人的人格特質和職業興趣習習相關, 並將人格特質和興趣分成六個類型:實際型(R)、研究型(I)、藝術型(A)、 社會型(S) 、企業型(E) 、事務型(C)。從下表 2-4 可看出人格特質、職業興 趣、與高職、五專、大專院校相對應科系的參照。. 18.

(33) 表 2-4 人格類型、特質、相關類科對應表 類. 型. 人格特質. 從事該類型職業的 興. 趣. 與. 能. 職業名稱. 相關類科. 力. 實 際 型 (R). 耐勞、實. 耐勞、有操作機械的. 農牧者、機. 1. 高職、五. -. 際 、 穩. 能力。喜歡做和物. 械、測量、. 專工業類. 勤奮的技術. 定 、 順. 體、機械、工具、動. 電器、土木. 科中電機. 家. 從、不善. 物、植物有關的工. 監造、電. 電子類、. 社交、自. 作。大部分工作需在. 機、品管檢. 機械類、. 然等。. 戶外進行,比較不需. 測、汽修、. 化工類、. 與人有深入之接觸,. 電工、製. 土木建築. 所以其社交能力並不. 圖、無線. 類及農業. 十分重要,智力及藝. 電、化工之. 類科。. 術能力也不那麼需. 技師等。. 要。. 2. 大學的工 學院、農 學院、體 育學院。. 研究型(I)-. 分析、批. 有數理能力和科學研. 人類學家、. 大學理學. 重客觀的科. 判 、 謹. 究精神。喜歡觀察、. 化學家、物. 院、醫學院. 學家. 慎 、 內. 學習、思考、分析和. 理學家、地. 向 、 理. 解決問題。喜歡從事. 質學家、生. 性、好奇. 與符號、概念、文字. 物學家、動. 等。. 有關之工作,不必與. 植物學家、. 人有太多接觸,具有. 病理學家、. 數量及科學能力,但. 藥理學家、. 缺乏領導能力。. 數學家、地 球科學家、 航太學家、 海洋學家 等。. 19.

(34) 類. 型. 人格特質. 從事該類型職業的 興. 趣. 與. 能. 職業名稱. 相關類科. 力. 藝 術 型 (A). 獨創、幻. 有藝術、直覺、創作. 編輯、編劇. 1. 高職、五. -. 想 、 直. 的能力。喜歡運用想. 家、畫家、. 專藝術類. 表現美的藝. 覺、情緒. 像力和創造力,從事. 陶藝家、作. 科. 術家. 化、崇尚. 美感的創作。需要敏. 家、作曲. 2. 高職工業. 理想、不. 銳的感受能力,具有. 家、漫畫. 類科工藝. 趨附流俗. 文學、藝術、音樂的. 家、演奏. 科、家事. 等。. 能力,但通常缺乏文. 家、舞蹈. 類科、美. 書事務的能力。. 家、時裝設. 容科、服. 計師、戲劇. 裝科、室. 演員、美術. 內布置設. 設計家、室. 計科. 內設計師 等。. 3. 大學藝術 學院及文 學院。. 社 會 型 (S). 助人、合. 有教導、寬容及與人. 教師、心理. 1. 高職、五. -. 作 、 溫. 溫和相處的能力。喜. 治療師、宗. 專醫護類. 教育社會的. 和 、 寬. 歡以教學或協助的方. 教家、輔導. 科。. 工作者. 宏、善體. 式與人接觸,增加他. 或社會工作. 2. 高職家事. 人意、令. 人的知識、自尊心、. 人員、幼教. 類幼兒保. 人 信 服. 幸福感。有積極的自. 人員、護理. 育科、商. 等。. 我概念,能自我肯. 人員、育樂. 業 類 觀. 定,喜歡從事與幫助. 活動輔導. 光、餐飲. 人有關的工作,具有. 員、職業輔. 科。. 社會技能,但通常缺. 導員、勞工. 乏機械和科學能力。. 福利代表、 青少年問題 專家等。. 20. 3. 大學教育 學院、神 學院、醫 學院護理 系、理學 院心理系.

(35) 類. 型. 人格特質. 從事該類型職業的 興. 趣. 與. 能. 職業名稱. 相關類科. 大學法學院. 力. 企 業 型 (E). 好 冒 險. 有領導和說服他人的. 律師、法官. -. 的、精力. 能力。喜歡以影響. 民意代表、. 自信的領導. 充沛、自. 力、說服力和人群互. 行政主管、. 者. 信 、 外. 動、追求政治或經濟. 經理、房地. 向、支配. 上的成就。喜歡銷. 仲介主管、. 性強等。. 售、督導、策畫、領. 公關經理、. 導方面的活動,具有. 談判代表、. 領導能力及口才,但. 業務代表、. 缺乏科學能力。. 法學家、政 治家、進出 口商、銷售 經理等。. 事 務 型 (C). 順從的、. 有敏捷的文書計算能. 會計師、銀. 1. 高職、五. -. 守 本 分. 力,喜歡處理文書或. 行出納員、. 專商業類. 謹慎的事務. 的 、 謹. 數字資料。注意細. 預算審核師. 科。. 家. 慎 、 保. 節、照指示完成細瑣. 、稅務人員. 守、有條. 的事。通常不是決策. 、資料處理. 理、有效. 人員,而是執行人. 人員、稽查. 率、缺乏. 員。他們喜歡資料處. 員、法庭書. 想 像 力. 理、文書及計算方面. 記官、業務. 等。. 的工作。. 秘書、金融 業櫃台人員 、證券辦事 員、文書人 員等。. 本表改編自黃天中(1995) 。生涯與生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1. 2. 大學商學 院。.

(36) 綜上整理,本研究擬採用目前國內高中職生最常施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興趣量表」 ,來了解受試學生的職業興趣。本量表由金樹人、林幸台、陳清平、 區亞倫所編製。目前多使用的是 2005 年由陳清平與區亞倫所修訂的版本。 二、職業興趣的相關研究 據學者們的研究,大致可將職業興趣應用在下述兩大面向:(一)教育現場 的相關研究包括:結合學生職涯或生涯發展的課程設計,學生的職業興趣發展與 生涯相關議題(二)就業市場上:職業興趣與工作匹配等。 (一) 、教育現場的相關研究 Holland 在 1968 針對美國大學生所做的研究也發現,科系的適配性對學生 職業選擇的穩定性有影響,對學校的滿意度也有所影響,但後者只有女性樣本達 顯著水準。 田秀蘭(1987) 、林一真等(1988)對我國大學生與大專高年級學生所做的 研究發現,各職業興趣類型間的相關亦符合 Holland 的六角模式。林幸台、金樹 人、陳清平、張小鳳(1992)對高中以上程度學生的研究也驗證了 Holland 的六 角型理論。而國內近年對職業興趣的探索,也向下到國中小階段,研究也顯示了 職業興趣對國小學生的學習,比如說才藝學習具有相關。(邱欣雁,2005) 根據王寶墉(2002)的研究,發覺以外語主修的學生在人格特質上,其第一 碼何倫碼(Holland Code)為 A(藝術型) ,然第二碼與第三碼的組何就有不同。 且搭配外語系畢業在就業市場上所從事的工作,包括:外語文教、餐飲管理、航 空管理、企業管理、祕書佐理、觀光導遊等,而這些職業在職業興趣上也屬於不 同的類型,或其職業同時滿足兩個類型。因此在外語系的課程設計上,若能結合 校內資源,或在開設選修課程時,可以兼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就業需求,則能讓 外語系的學生在理論與實務上更能結合。 而呂佳陵(2008)的研究也指出,以修習西樂的學生為例,由於學生的閱歷 有限,不夠了解相關領域行業的多樣選擇性,也不夠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因此 常對於要不要選擇西樂的工作領域而感到困惑。其實從人格特質觀之,容易緊張 22.

(37) 的學生,雖然較不適合臺上演奏的工作,不代表就沒有音樂之路可走,他們可以 從事幕後製作。個性外向活潑者可以從事為藝人規劃音樂產品、設計音樂風格; 喜歡獨處、不喜歡表現或與人交際的性格內向者,可以在工作室從事詞曲創作、 數位聲音編輯、混音等。對教育與輔導工作有熱忱的學生,雖然音樂教師市場飽 和,可以鼓勵其將來學習音樂治療,取得專業證照。音樂治療的應用很廣,從特 殊教育、協助醫療與復健、心理治療、乃至於一般人的情緒與壓力紓解等等都逐 漸被開發應用。從事音樂治療,可以使這些多年學習音樂的學生,能有機會貢獻 所學知識於幫助別人。再舉例而言,兼具實用型(R)代碼者,可鼓勵其從事樂 器維修工作與當調音師;兼具研究型(I)代碼的學生可鼓勵其從事音樂方面的 學術研究;兼具企業型(E)代碼之學生則可鼓勵其從事音樂行銷或策劃。 因此若能在學生修習課業的期間,舉辦相關產業、企業之參訪活動,例如唱 片公司、樂器工廠、錄音工作室等,並舉辦相關的研修課程,擴大音樂班師生的 視野,使教師們瞭解業界所需的人才、提升對音樂相關工作性質的認知、重視多 元化培養音樂專業人才,提供家長與學生多樣化相關職業的資訊,從而擴大學生 對從事領域相關工作機會之認識,並可藉此提升學生們在求學期間的學習動機。 鄧美蓮(2008)研究結果顯示,在會計學習成果上,似乎女生成績優於男生, 而不同的學程別則對會計成績的影響無顯著效果。在學生學習行為中數學成績的 優劣似乎會影響會計成績,最後在學生興趣類型差異上,事務型的學生在會計成 績上有明顯優異之表現。 除了一般的學生之外,在特殊教育的領域也有愈來愈多學者投入研究,包括 一般智能優異(謝孟芳,2002)、視障學生(王雅麗,2006;林育毅,2009)、 高中職特教班職業興趣評量電腦軟體研究(魏琦窈,2007)、高職特教班的智能 障礙學生的職業興趣與特教班課程的開設等(黃瑜惠,2007)。 (二) 、就業現場的相關研究 廖慧媛、鄭燕琴、尤彰瑞(1998)對六種類型職業員所做的調查研究也發現 職業探索量表的性格類型區別率頗佳,正確率是89.3%;以職業探索量表來分類 23.

(38) 個體的職業性格是恰當的。研究也顯示在不同行業的員工,其人格特質會影響到 對組織的承諾、工作績效(王梅珍,2001;葉國華,2002;劉正昱,2005;黎昌 俊2006) 。陳宜黛(2007)的研究中就指出中部地區技專院校職員不同的背景變項 對人格特質與職業類型匹配情形、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有顯著差異與相關。林榮 訓(2007) 不同人格特質會有不同的組織承諾表現,其中社會型人格特質員工有 較強於實際型人格特質員工的留職承諾,此成果符合Holland(1973)之理論假設, 不同類型人員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環境。而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工 作適性對工作行為的表現會有所影響,工作適性高的人會有較高的工作滿足,亦 及工作適性與工作滿足間呈正向關係(Gottfredson,1981;Herr&Heir,1981;Meri &Erez,1981)。而且個人與組織的適配度,對於工作選擇意圖與工作態度、工作 績效具有相與顯著的預測力。(Cable&Judge,1996;Lauver&Kristof-Brown,2002) 同時,在工作上的職務適配度與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組織認同也有顯著的正 向影響(Saks&Ashforth,1997)。 小結,如此多的研究顯示出Holland的理論是有確實根據,與跨文化的普同 性。而且Holland的理論不是單行道,職業與個人間交相影響(interactive),同 時Holland的理論又是結構的(structural)、或類型的(typological),將人與職 業分類成六個大類。 三、職業興趣與性別因素 人之區別,最簡單的就是性別,且不論少數之例外,就是男性與女性。而兩 性的興趣類型,隨著時代變遷,人道主義興起,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比例提高, 傳統性別角色之職業亦在變動中。Magnello(1981)在其研究中便發現,男女生 在職業興趣與態度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差異。Reskin & Hartman(1986)的研 究中也指出,兒童的職業期望會受其父母職業的影響,尤其是同性父母的影響較 大。Simom(1990)以高中生為對象的研究更發現,男女生所感興趣的職業,存 在著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Craft(1993)的研究更指出,對職業選擇的性別刻板 印象,在國小學童階段就已明顯存在。 24.

(39) 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多呈現男女有別的情況,國內男性偏好實際型、研究型, 女性偏好藝術型、社會型,性別之間的確有差異存在,且女性較男性更明顯(林 桂鳳,1990;金樹人,1996;陳淑琦,1999;陳惠玉,2005)。王春展(2004) 對國內專科生的職業興趣則呈現,男性偏好理、工,女性偏好文、人、事。簡茂 發等(2007)的研究發現男生最感興趣的是研究型,最不感興趣的是事務型;女 生最感興趣的為藝術型,最不感興趣的是實用型。 除了一般生之外,國內在特殊教育的研究上,也發現男女有別的情況。性別 也會影響資優生的職業興趣,資優班男生偏好實際型、研究型的職業興趣,而女 生則偏好藝術型、傳統型和社會型的職業興趣(謝孟芳,2002)。而在視障學生 中,性別則只在研究型中有差異,且男生高於女生,其他類型則無差異(王雅麗, 2006)。 在國中小階段的學生身上,研究都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國中生的職業興趣 類型會因性別而有顯著差異(蔡雅惠,2002;張儷靜,2003;謝宗哲,2008)國 小高年級學生的性別與才藝學習可作為預測職業興趣的參考(邱欣雁,2005)。 而在徐孟弘(1995)的研究中更指出性別在國小學童的職業興趣上具有顯著的影 響力與預測的效果,而且母親較父親在學生的職業興趣上有顯著影響並有預測的 效果。 小結,綜上實徵性的研究顯示,職業興趣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然而,近 年來因應時代潮流,教育部在校園中大力推行性別平等的教育與概念,並透過課 程、教材教法,加上傳媒的諸多報導,像是從小玩芭比娃娃長大的男孩吳季剛, 走入多數女孩嚮往的流行服飾業,設計出現任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青睞的衣服。 專家學者的呼籲與教育當局的強力推動,是希望在不久以後的未來,我們可以透 過個人特質來選擇適合的職業,而不是受限於性別角色與職業刻板印象。讓人們 可以經由對自己特質的了解,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對生活生命有更多的滿意與 幸福感。. 25.

(40) 第三節 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學校生活適應的定義、內涵與相關研究 適應(adaptation) ,最早由 C.R.Darwin 在 1859 年提出生物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的觀點,意指生物為了生存,必須適度的改變自己的個體結構 (structure)或功能(function),以便於在環境中可以生存的更好的生物法則。 之後,則應用到心理學的領域,在心理學上引申為「adjustment」,Arkoff (1968/1984) ,認為適應是指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且為一種雙向的歷程 (two-way process) ,意指一方面,個人會因環境壓力的影響,會企圖改變所處 環境來滿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個人也會調整自身以順應所處的環境。簡茂發 (1986/1988)也指出適應是指個體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奮鬥的過程。 在心理學的領域中,對「適應」也有許多重要觀點,包括:精神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重視個體幼年的經驗,認為會影響成年之後的生活適 應;人本論(humanistic theory)重視個體的自我成長,認為可以經由個體的自 我成長,進而自我實現,而能在生活中有最好的適應;特質論(trait theory)強 調的是個人的特質,會影響其外在的行為與環境的適應;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強調個體的學習歷程,可以改變其生活的適應;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則指出個體因環境限制,造成新舊知識衝突時,個體的基模會透過同化 (assimilation) 、調適(accommodation)的兩種互補歷程,以使內在認知與外在 環境保持平衡。 (張春興,2006;溫世頌,2006;黃希廷,2005) 綜上言之, 「適應」是指個人在環境中對所面對的各項互動,是受到遺傳與 環境兩大因素的綜合影響。 而「適應」這一個概念在教育的這一個研究領域,一直是學者及諸多實務研 究者所關心的議題。因為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家庭之外,大多數的個體大 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在學校生活的適應情況,是個體身心發展與環 境交互作用的許多因果呈現。而學校生活適應的定義,主要是從適應的內涵轉化. 26.

(41) 而來。 早期研究者稱之為「學校適應行為」 (莊明貞,1984;郭丁熒,1988) ,主要 強調學生在適應學校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藉以評量其適應程度。之後, 不同的研究者,對這一個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一說為「學校適應」(李 曉晶,2002;郭佳哲,2001;林淑理,2000;曾肇文,1996;吳新華,1996;黃 玉真,1994;林進材,1992;黃玉枝,1991;賴明伸,1989;Youngman,1979); 一說為「學校生活適應」 (張瓊文,2010;陳美怡,2010;廖小毓,2010;劉斐 芬,2009;吳秋萍,2009;何宜娟,2009;康力文,2008;葉政憲,2008;陳又 華,2008;林佩玲,2007;劉妍綾,2006;陳治豪,2005;江金山、吳佩玲、楊 錫林,2005;丁明潔,2003;吳佳蓉、張得勝,2003;涂信忠,2003;許瑞蘭, 2002;盧雪梅,1989) ;一說為「學習適應」(王光輝,2008;沈惠君,2004)。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說法,主要都是在強調學生在與學校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個人 與學校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關係,為了因應學校的要求與個人自身需求的滿 足,利用各種行為來達成和諧平衡的狀態、程度或結果。 而學校生活適應的內涵,其所涵蓋的範圍隨著每個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與對象 不同,包括:國小學生、國中學生、高中職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大學生而有所 差異。因本研究的對象為青少年,故將針對國高中學生活適應內涵相關研究內涵 摘要成表,整理如下: 表 2-5 國高中學生活適應內涵相關研究內涵摘要表 人名. 對象. Youngman(1979) 國中生. 學. 學 業. 應. 師 生 關 係. ü. ü. ü ü. 成 績. 習 適 應. ü. 常 規 適. 莊明貞(1987). 國中生. ü. ü. 郭丁熒(1988). 國中生. ü. ü. 鄭夙芬(1988). 國中復學生. ü. ü. 27. 同 儕 關 係. 情 緒 適 應. 社 會 適 應. ü ü. ü. ü. ü.

(42) 人名. 對象. 學 業 成 績. 學 習 適 應. 常 規 適 應. 師 生 關 係. 同 儕 關 係. 賴明伸(1989). 高職學生. ü. ü. ü. ü. ü. Goldberg(1990). 美國柬埔塞裔學生. ü. ü. 黃玉枝(1993). 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 ü. ü. ü. 吳武典(1997). 國中偏差行為學生. ü. ü. ü. 邱珮宜(2000). 國中轉學生. ü. ü. ü. ü. 林淑理(2000). 高職普通生與延修生. ü. ü. ü. ü. 許瑞蘭(2002). 國中生. ü. ü. ü. 林文聰(2004). 國中生. ü. ü. ü. 鍾學明(2004). 高職中輟復學生. ü. ü ü. Yamaguchi(2004) 高中生. 情 緒 適 應. 社 會 適 應.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詹文宏(2005). 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 ü. Lampert(2005). 芝加哥高一學生 ü. ü. 劉妍綾(2006). 高中職轉學生. ü. ü. ü. ü. 陳嬿茹(2007). 國中生. ü. ü. ü. ü. 陳又華(2008). 高中生. ü. ü. ü. ü. 康力文(2008). 高中生. ü. ü. ü. ü. 王光輝(2008). 高中體育班學生. ü. ü. ü. 何宜娟(2009). 高中生. ü. ü. ü. 吳秋萍(2009). 國中生. ü. ü. ü. ü. 廖小毓(2010). 國一學生. ü. ü. ü. ü. ü. ü. 綜合表 2-5,可以看出多數的研究者對中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集中在學習適 應、常規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關係等四大層面。茲將這四個層面的內涵簡要說 明如下: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