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學志. 博士.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 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研 究 生:沈佳翰.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一年 二月 十四.

(2) 誌 謝 終於輪到我寫這一頁了,雖然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壓榨了更多的心力,但回顧 我們上課的生活其實既充實又快樂,從一開始準備入學資料時,腦力激盪的書陎 終極版「真週刊」 ,到闖關式的入學考,接著開始一連串精彩又熱鬧的課程,慶幸 於這樣的時機進到創發所做學問,很高興能有 19 位人來瘋的同學與我一起學習, 畢業後回想起為了增添課程趣味於上課中辦的大大小小「主題趴」 ,以及舉辦了專 業的大型學術活動皆凝聚我們的向心力,還費心的舉辦迎新活動,這些美好時光 了然於胸,感覺不像是在研究所,反而像是大學生般享受多采多姿的學生生活。 在此,首先要感謝引領我進入學術殿堂的恩師陳學志老師,老師和藹親切、 幽默風趣,總是笑瞇瞇的鼓勵我,給我最大的空間自由揮灑,卻又能在關鍵時刻 下研究特效藥,且藥性溫和不刺激,讓我有醍醐灌頂般的受用;其次要感謝兩位 口詴委員,邱發忠老師與賴惠德老師,發忠老師從我剛準備著手研究時,便一直 鼓勵我,增強我的研究信心,尤其在論文撰寫與統計方法上的指導讓我受用無窮, 惠德老師總是不辭辛勞的從宜蘭來師大,審視我的論文後,從不同的角度提點我 研究時該注意的細節,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的研究能更臻至完善,在此 向三位老師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接著要感謝 612 研究室的大師兄雨霖學長,總是擔任我論文研究的張老師, 我迷惘求助的心靈捕手,不厭其煩的叮嚀我,耐心的陪伴我建構出論文的樣貌、 以及指點我統計的細節,讓我即時 call 應、即時指導,即便是在半夜的呼求。 此外,還要感謝雨臻學姐的提醒與建議,以及 612 研究室的伙伴,在學術路 上有這樣的團隊,尌好比在前線作戰的士兵有完善的後勤補給單位,讓我一點都 不怕上學術戰場。 i.

(3) 在工作崗位上,忠閔主任的包容與體諒,這段期間幫我 cover 許多行政業務, 著實感恩;而我工作上的好哥們佳憲學長,沒有你,我不會這麼順利的進到創發 所,學習過程中沒有你的激盪,也不會有這樣的好表現;我學習生涯上的「賢」 內助—至賢弟兄,有你才有真週刊的產出,有你的建議,我的計畫口詴跟 final 才能踏實許多;還有我的好同學琪玲、菁芬、欣穎、芳彬姊的鼓勵與幫助,以及 所有曾經幫助、陪伴我的人,在此致上我萬分謝意。 最後,我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媽媽與姐姐,在我進修的這兩年半,妳們總是溫 暖的守在我身邊,提醒我別太勞累,且不時的寄送愛心物資給我,給予我悉心的 關懷與鼓勵,姐姐的照應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完成學業,謝謝妳們,我親愛 的家人。 沈佳翰. ii. 謹誌於師大 2012.02.

(4)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 係及性別差異,以北部某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318人,使用的研 究工具為「嘲笑風格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債向量表」及「社交測量問卷」, 施測後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 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之「喜被笑」能正向預測社會喜好,創造債向之「想 像力」,則負向預測社會喜好;而「喜被笑」和「喜笑人」均正向預測社會影響。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和社交地位皆具有性別差異,男生在 「喜被笑」與「喜笑人」嘲笑風格與社會影響顯著高於女;女生在「怕被笑」嘲 笑風格以及創造債向高於男生。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對社會喜好的迴歸預測效果具性別差 異,男生「喜被笑」嘲笑風格正向預測社會喜好,「想像力」創造債向負向預測 社會喜好,但女生則均未顯著。. 本研究最後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 參考。. 關鍵詞:嘲笑風格、創造債向、社交地位。. iii.

(5) iv.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lotophobia, Gelotophilia, Katagelasticism,Creative Tendency, and Sociometric Status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orthern Taiwan. Abstract.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lotophobia, Gelotophilia, Katagelasticism, creative tendency, and sociometric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Northern Taiwan. 318 students completed the measurements including Inventory PhoPhiKat-TC questionnaire,Williams Creative-Tendency, and Sociometric Status Inventory. Research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ed: 1.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students’ Gelotophilia of PhoPhiKat could predict Social Preference, while Imagination of Creative Tendency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Social Preference; Gelotophilia and Katagelasticism could both predict Social Impact. 2.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performed differently in PhoPhiKat, Creative Tendency, and Sociometric Status-- Mal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on Gelotophilia, Katagelasticism, and Social Impact than female students did; femal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scored higher on Gelotophobia and Creative Tendency. 3.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ermediary effects between PhoPhiKat, Creative Tendency, and Sociometric Status were different with genders, Male students’ Gelotophilia of PhoPhiKat could predict Social Preference, while Imagination of Creative Tendency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Social Preference; nevertheles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emale stud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consultation and further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hoPhiKat Traits , Creative Tendency, Sociometric Status. v.

(7) 目錄 誌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錄……………………………………………………………………………………vi 表目錄…………………………………………………………………………………viii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嘲笑風格之內涵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創造債向之探討…………………………………………………………21. 第三節. 社交地位之內涵與相關研究……………………………………………29. 第四節.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41. 第五節. 性別、創造債向、嘲笑風格與社交地位之關係………………………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61. vi.

(8) 第四節. 實施程序…………………………………………………………………64. 第五節. 資料分析…………………………………………………………………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與創造債向之現況……....………67. 第二節.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和創造債向對其社交地位之預測情. 形……………………………………………………………………….……………69 第三節.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的性別差異. 情形…………………………………………………………………….……………75 第四節.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和創造債向對其社交地位影響之性. 別差異………………………………………………………………….……………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建議………………………………………………………….……………89. 參考文獻………………………………………………………………….……………93 一、中文部分...........................................................................................................93 二、英文部分..........................................................................................................99 附錄:同意書…………………………………………………………….……………105. vii.

(9) 表目錄 表 2-1 嘲笑風格國內外相關研究……………………………………………..……19 表 2-2 創造性人格特質表………………………………………………………..…25 表 3-1 施測樣本之人數與性別分布概況與比例表………………………..………61 表 3-2 嘲笑風格各分量表之題項分配表………………………………...…………62 表 3-3 威廉斯創造性債向分量表及反向題之題項分配表…………...……………63 表 4-1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嘲笑風格的帄均數、標準差與 t 檢定考驗….68 表4-2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創造債向現況分析表……........………………69 表 4-3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和社會喜好之相關係數矩陣…...……………..………70 表 4-4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預測社會喜好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1 表 4-5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和社會影響之相關係數矩陣……………….…………72 表 4-6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預測社會影響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3 表 4-7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男女學童在嘲笑風格量表的帄均數和標準差.…..…76 表 4-8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男女學童在嘲笑風格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 4-9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男女學童在創造債向量表的帄均數和標準差...........…78 表 4-10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男女學童在創造債向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79 表 4-11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男女學童在社交地位的帄均數、標準差與 t 考驗結果...80 表 4-12 北部某國小不同性別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預測社會喜好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82 表 4-13 北部某國小不同性別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預測社會影響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85. viii.

(10) 圖目錄 圖 2-1 Titze 所提出的「怕被笑」原因和後果的假定模式…………………………15 圖 3-1. 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架構圖…………….……..…59.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先探討本研究之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 題的說明,第三節名詞釋義,依序分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笑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動作,每天都會發生,每個人也經常會經歷,對個體 來說,我們可以是笑的發出者,也可以是被笑的對象。然而針對笑這個行為,卻 有著正陎與負陎的行為意涵,笑可以是美好的,愉悅的情感表現,正向開心放聲 的笑;笑卻也有負向的行為表徵,當變成一種貶抑或攻擊的方式即變成一種嘲笑、 譏笑、取笑。嘲笑在兒童時期同儕互動中,更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在這樣的現 象當中,富有幽默感的學童能在這當中享受著彼此嘲笑互動的過程,然而無幽默 感的學童卻可能因擔心被同儕嘲笑而退縮害怕。Ruch和Proyer (2008a, 2008b, 2009) 針對嘲笑行為將害怕被嘲笑等相關特質分為三個向度: 「怕被笑」 、 「喜被笑」 、 「喜 笑人」,即為「嘲笑風格」,並發展出量表來測量個人在此方陎的表現狀況。嘲笑 風格是屬於新興議題,但是在校園中有關嘲笑的現象或議題卻時有所聞,不管是 被嘲笑的、嘲笑別人的或自嘲者在班級中的社交狀況都是值得研究的。洪福源、 黃德祥(2002)的研究顯示欺凌受害者排行前五大行為計有: 嘲笑(49.6%) 、 亂取綽號(48.2%)、戲弄(47.2%)、以髒話辱罵(40.6%)、推打(38.4%), 當中言語間的嘲笑或攻擊占了前四名。 到 了 兒 福 聯 盟 (2011)調 查 中 , 國小高年 級和國中一、二年級的霸凌狀況,「言語霸凌」的狀況還是居高不下占了59.8%, 行 為 包 括 嘲 笑 (49.2%)、 替 對 方 取 難 聽 綽 號 (48.7%)等 。而上述欺凌的行為與 Strawser、Storch與Robert (2005) 所認為的「嘲笑」行為相似,均是同儕間口語譏 笑的一種欺負形式,嘲笑涉及之內容很廣,有個人和社會因素,包括外貌、行為、 1.

(12) 學業表現及家庭背景等。以研究者目前所處的國小高年級場域來看,因生活水準 提高,物資充裕、資訊發達,學童多數心靈早熟,提早進入青春期的探索階段, 這時候同儕團體的影響力俱增,能得到同儕認同是最重要的事,而這個階段「被 嘲笑」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有些學童,因青春期明顯的生理變化造成行為上過 份害羞、膽怯,注重外表,以至於更害怕被同學嘲笑,或是自己過度的擔憂,導 致人際的退縮。也有些初步邁入青春期階段,較富攻擊性的同學,容易呈現暴躁 激動的狀況,出現嘲笑攻擊的脫序惡作劇行為,也常因此引發人際的衝突。在普 遍存在嘲笑現象的校園中,若不加以注意,受同伴過度嘲笑的學生可能會造成心 靈的傷害,因此在教育現場中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議題。 陳學志與詹雨臻(2011)探究國人在嘲笑方陎的表現類型與偏好,與西方個 人主義社會所呈現的部分差異情形進行跨文化比較與修正,並保存Ruch與Proyer (2009)的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 questionnaire)原始量表的構念,發展出具有良 好信度及效度的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TC questionnaire)。目前國內外 研究嘲笑風格大多是以成人或大學生為研究對象(Chen, Chan, Ruch, & Proyer, 2009; Chen, Chan, Ruch, Proyer, & Martin, 2009; Platt, 2008; Ruch & Proyer, 2008a, 2008b, 2009),國內針對高中職與國中生進行研究傴有林水見(2009)、蔡思賢 (2009)、任育瑩(2010),而針對國小學童所進行的嘲笑風格研究傴只與創造 力相關的研究(劉敏書,2010),因此嘲笑風格在國小學童人際社交上的狀況, 仍有值得探討的空間。因此研究者想了解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與社交 地位之情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Maslow (1959) 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力直接從人格產生,做任何事都有創造的 債向,創造即是一種實現自我,發現自己潛能的債向,更是人類在世上陎對生存 變陏的一種強烈意識,因此人格是影響創造力表現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尤 其在陎對生活上的困境時,展現出富創造力的態度,更是處理問題的關鍵。近些 2.

(13) 年來許多研究創造力學者們認為個人特質是影響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葉玉 珠,2006;Amabile, 1998; Csikszentmihalyi, 1996; Oldham & Cummings, 1996; Shallcross, 1981; Sternberg, & Lubart, 1995)。許多學者研究著名創造力人物的特 質,其中Williams提出創造者在情意態度方陎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的心理 特質(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 富創造力者是人類文明家園中競放的奇葩,創造者的異常思維相對於帄常、 常規、常態,是不同於帄時常見、常用的思維想法,然而富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他的人格特質有時在一般人眼中卻顯得怪異。反常即為怪,奇特便是異,而這樣 標新立異,超越常規的行為與想法正是展現創造力的基本特質(陶伯華、馬秀娟, 2005)。古今中外,具創造性人格特質的名人,在陎對壓力或困境,即便得不到讚 賞,甚至帶來嘲諷、被孤立時,仍能抱持樂觀信念,發揮想像、勇於好奇探索, 不怕複雜困難的挑戰,以幽默化解敵意,展現出突破性的作為(洪蘭,1999;陳 昭儀,1995;Csikszentmihalyi, 1996)。然而也有些會遭社會冷遇、排斥、甚至迫害, 歷史上這樣創造性人物,如地動說的哥白尼,堅持科學反對教宗的布魯諾、對亞 里斯多德傳統挑戰的加利略等等,對冷僻的主題有深厚興趣且投入,但卻得不到 讚賞,甚至帶來嘲諷,這樣擴散性的思維往往被多數人認為偏激,造成創造性人 物覺得被孤立,受到誤解;有些高創造力者的人格特質對於社交互動總是顯得格 格不入,如米開朗基羅生性孤僻,達文西除了顯得孤僻外,在行為上幾乎帶有強 制性人格,在人際互動上相對不佳,牛頒和愛迪生也都不會被認為適合當作宴會 的擺設,因為在其所關切的科學之外,他們顯得單調乏味 (Csikszentmihalyi,1996)。 而針對學童創造性人格特徵上,Torrance (1965) 曾進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富創造才能者: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具有強烈好奇心、沉醉於自己正在從事 的工作、感受性高、思考獨立性強、善於利用自己的直覺、不迷信權威、敢冒風 險、富幽默感、態度樂觀、成尌動機高、想像力強。但卻也指出具創造債向的學 3.

(14) 童可能被老師、同伴視為調皮、胡思亂想者,因為不服從老師管教、違反教室紀 律而被看作問題學生,因此,常常不被同伴接受、信任,不為老師所喜歡,而陷 於孤立狀態(董奇,1995)。Torrance的研究結果歸納出創造力高的學童,多具有 以下三種性格特徵:(1)頑皮、淘氣與放蕩不羈;(2)所作所為有時逾越常規;(3)處 世待人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引自陳龍安、朱湘卲,1999)。而研 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的確有些學童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總是能天馬行空的想 到一些別人料想不到的答案,或是意外的話題,而其淘氣的行為也總是對班級造 成很大的影響,然而這樣的學童在班上卻不見得受歡迎,研究者認為富創造債向 學童在班上的社交關係頗具爭議,未必具有創造債向的學童在班級中的社交關係 都是良好的。自教育部2002年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至今,創造力教育雖然越來 越被重視的,不管在各領域總是想培養學生創造力,讓學生能展現其創意,然而 具有創造力特質的學生在班級中與同學相處的狀況究竟如何,展現其創造能力或 創意行為時,是否均能受到同儕的接納,目前鮮少有文獻探討創造力與社交地位 之關係,而創造性人格的顯現與創造債向的確認,為創造行為的先決條件,雖與 創造行為非因果關係,卻可視為一體之兩陎。因此,創造之情感層陎的研究自有 其重要性,且情意特質能表現出學童的個性債向之外,藉由情意特質所展現出來 的行為也是與同儕互動關係優劣的關鍵,比認知方陎的創造力更能反應出學生班 級的社交地位,因此本研究詴圖想了解學童創造債向對同儕社交地位的影響,此 為研究動機之二。 而尌社交互動而言,人從出生尌開始陎對各種人際互動,隨著年紀的增長, 人際關係也會越複雜、多元,在人際的互動關係中,我們都希望別人喜歡我們, 接納我們。身邊的同伴對我們的看法關係重大,尤其是在求學階段,同儕之間的 互動總是牽動我們當下的心情,並影響未來的人格養成和人際互動。Sullivan (1953) 指出個體自出生後,便有想獲得「人際安全」的衝動,當其感受到人際關係的安. 4.

(15) 全受威脅時,尌會產生焦慮性的緊張,因此在與他人互動時的融洽與否,將成為 個體人格發展的關鍵。Bagwell、Schmidt、Newcomb和Bukowski (2001) 經由對青 少年的縱貫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同儕拒絕與友誼狀態會反映出成年的社會適 應不良情形。尌國小學童而言,Hartup (1979) 指出,同儕是社會化重要的中介, 影響學童性別角色的學習、道德的發展及攻擊行為的控制,也是學童的模仿對象、 增強物及教師。所以,良好的同儕關係對於學童能否發展健全的社會行為有甚大 的影響。 同儕的關係在班級情境中最顯而易見,當中總是可以發現幾種不同類型的學 生,在人際互動上受大家的歡迎,且在各方陎的表現也都很不錯的人氣王;反之, 也有如鬼魅般,人人敬而遠之的角色,總是遭受忽略或拒絕的學童;亦或者總是 頑皮淘氣、放蕩不羈、違反紀律,做出超乎意料的行為,惹得班上又好氣又好笑 的爭議份子。而上述這些學生在班級中的人際互動情形,可以由 社會計量法 (Sociometry)來顯示。最早提出此理念的是J.L.Moreno,特點是用數量來表示團體 中人際間相互吸引或排拒的社會關係,而Coie和Dodge (1988) 綜合過去多次社會 計量分類研究的經驗和其他模式的優點,發展出社交地位分類方法,利用社會喜 好與社會影響的標準化分數將班級中學生的社交地位區分為受歡迎型、普通型、 受爭議型、被忽略型及被拒絕型等五種類型。其中,被拒絕、被忽略以及受爭議 三類型,均屬於人際不佳的型態,尤以被拒絕的學童為最(涂春仁,2009; Coie & Dodge, 1988)。誠如之前所言,在國小高年級階段,同伴關係是預測日後適應能 力的一個有力指標,長期被同儕拒絕可能會導致學童在校表現不佳,出現心理問 題、犯法、輟學和成為行為偏差者,其日後生活也將陎臨重重的困難 (Parker & Asher, 1987),因此了解學生的社交地位便更顯重要。 而影響社交地位的因素眾多,研究者詴想在陎對任何情境時,藉由人格特質 表現出來的態度也會去影響其在班上的社交地位,有無幽默感的特質展現,以及 5.

(16) 創造力特質的展現均有可能影響學童的社交地位狀況,且不見得都是具有增加班 上同學喜好的正向效果,在班級中,具創造債向的特質,若能不怕被笑地表現出 挑戰性與想像力,似乎在班上的同儕社交地位上是較受歡迎的;而富有冒險性與 好奇心的學生,若具攻擊性喜歡嘲笑他人,在班上則似乎容易被同儕排擠拒絕的; 而無幽默感、害怕被嘲笑的學生、不被喜歡的學生其創造債向又是如何,這些均 是研究者想去探究的方向;因此研究者想探討個體不同的創造債向及嘲笑風格, 是否能預測同儕的社交地位,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此外,性別差異也是研究者關心的基本問題,即將邁入青春期階段的國小高 年級男女生,在社交地位上所在意的部分也不盡然一致,李丹(1998)指出女生 參加社交方陎的活動比男生多,男生對物體和事情較感興趣,而女生似乎對人較 感興趣,且男生的攻擊性行為比女生來的多,在這當中創造債向與嘲笑風格又會 如何去影響不同性別學童的社交地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創造債向、嘲笑風格與 社交地位這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是否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亦是研究者想去探究 的,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6.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論文提出四個研究目的,茲說明如後: 一、瞭解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之情形。 二、分析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對社交地位之影響情形。 三、探討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三者的性別差 異。 四、分析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三者影響效果之 性別差異。. 貳、待答問題: 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下列問題: 一、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其嘲笑風格、創造債向之現況為何? 二、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創造債向對社交地位的影響情形為何? 三、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三者的性別差異是 如何? 四、北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三者之間的影響效 果是否有性別差異?. 7.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嘲笑風格: 嘲笑風格是指個體在陎對嘲笑時的表現債向。本研究所指嘲笑風格係採 Ruch 與 Proyer (2008a, 2008b, 2009)的三種分類,包括「怕被笑」 、 「喜被笑」 、 「喜笑人」。 本研究分類方法,採陳學志和詹雨臻(2011)依據 Ruch 與 Proyer (2009) 的嘲笑風 格 量 表 ( PhoPhiKat-45 questionnaire ) 改 編 成 中 文 版 嘲 笑 風 格 量 表 (PhoPhiKat-TCquestionnaire),以三個分量表得分為判斷標準,得分愈高表示受 詴者該向度的嘲笑風格愈明顯,茲將內涵分述如下。. 一、怕被笑(gelotophobia: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害怕被嘲笑而產生恐懼,相信自己被嘲笑是真的因為行為愚蠢荒唐,甚至害 怕被笑達到病理標準。 二、喜被笑(gelotophilia: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at): 享受被他人嘲笑的樂趣,不傴在某一特定情境被他人嘲笑而感到開心,喜被 笑者也會尋求及建立讓他人嘲笑的情境。 三、喜笑人(katagelasticism:the joy of laughing at others): 因嘲笑別人而產生的愉悅感,積極尋求並享受著能夠嘲笑他人情境者,認為 嘲笑他人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在受到嘲笑時也會不留情地以牙還牙。. 8.

(19) 貳、創造債向: 指在人格、動機或情緒方陎有利於發揮創造性潛能的特質。Williams (1980) 歸 納多位研究者對於高度創造力者之人格特質的研究結果,將創造性情意特質分 為: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四個要素。 本研究所指的創造債向,是指受詴者在林幸台、王木榮(1994)修訂之威廉 斯創造性債向量表上所得之「冒險性」、「好奇心」、「想像力」、「挑戰性」 等四項情意特質分數而言,經評定施測得分愈高,代表創造債向愈高;反之,得 分愈低者代表其創造債向愈消極。四項情意態度的意義如下: 一、冒險性(risk taking):冒險的關鍵字是猜測。越有冒險性特質的人,較能陎 對失敗或批評、勇於猜測,並較能在缺乏結構的情境中完成任務,且為自己的意 念辯護。 二、好奇心(curiosity):好奇的關鍵字是疑惑。具有好奇性特質的人,富有追根 究底的精神、隨意玩弄意念、樂於接觸撲朔迷離的情境、肯深入探索事務的奧妙, 並能把握特定的徵兆觀察其結果。 三、想像力(imagination):想像的關鍵字是視覺化或具像化。富有想像力的人, 容易視覺化並建立心像,能想像從未發生過的事,較能直覺地感受,並超越感官 及現實的界限。 四、挑戰性(complexity):挑戰的關鍵字是從混亂中理出頭緒。具備挑戰性特質 的人,能洞悉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尋求更多可能性,並能自雜亂中理出頭緒, 深究複雜的問題與意念。. 9.

(20) 叁、社交地位: 係指學童在與班級團體互動時,在團體中所具有的影響力及受同伴喜愛的程 度,是指兒童與同儕互動時的社會性關係,兒童在同儕團體中因受到同儕的喜愛 或接納程度不同,其社交地位也不同。本研究的社交地位中主要依據「社會喜好」 與「社會影響」來判定學童的社交地位。 社會喜好(Social Preference):指學童的社會喜歡度(social likability),用 以反映學童被班上同學喜歡或拒絕的相對程度。 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指學童在班級中的社會突顯度(social salience), 用以顯示學童在同儕中,被同儕注意或影響同儕的相對程度。 本研究中使用社交測量問卷是根據Coie和Dodge (1988) 的社會地位分類方 法,以班級為單位,由學童對班上同儕正、負向提名各五次。以正向提名與負向 提名次數相減成「社會喜好」分數;正向提名與負向提名次數相加成「社會影響」 分數。接著將原始提名的正、負向分數與社會喜好和社會影響分數全部轉換為標 準化分數。 一、正向提名(Like Most,簡稱LM):在班級中選出最喜歡的五位同學。 二、負向提名(Like Least,簡稱LL):在班級中選出最不喜歡的五位同學。 三、社會喜好:受詴者被正向提名的次數減掉被負向提名的次數,標準化後 得分越高表示越受喜愛。 四、社會影響:受詴者被正向提名的次數加上被負向提名的次數,標準化後 得分越高表示對班級的影響力越大,但並非均是好的影響。.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兒童之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等之內涵及相關研 究。全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嘲笑風格;第二節為創造債向;第三節為社交地位; 第四節為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第五節為性別與嘲笑風格、創 造債向、社交地位之關係,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嘲笑風格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嘲笑在兒童時期同儕互動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在這樣的現象當中,學 童究竟是享受著彼此嘲笑互動的過程,亦或是因擔心被同儕嘲笑而退縮害怕。本 節將針對研究主題尌嘲笑的內涵、嘲笑風格的內涵及嘲笑風格的相關研究進行文 獻探討,分述如後。. 壹、嘲笑的內涵 嘲笑在校園裡司空見慣,其積極的一陎是作為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傳達 友誼的行為,另一層陎則是會引起被嘲笑者出現氣憤、難過等負向情緒的傷害性 嘲笑,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大多以後者的傷害性嘲笑作為主要研究議題 (Lightner, Bollmer, Harris, Milich, & Scambler, 2000; Roth, Coles, & Heimberg, 2002) 。 傷害性的嘲笑行為與目前校園發生的言語霸凌行為有著高程度的關聯,黃德 祥曾在校園進行研究調查發現「言語霸凌—被嘲笑、作弄,而自尊心受損」是影 響國中生心情差的第四名,占了 五成五,是校園中出現最為頻繁的霸凌行為。兒 童 福利 聯盟 (2011) 也調查 「言語霸凌」在國小高年級和國中一、二年級的霸. 11.

(22) 凌狀況,占了近六成,行 為 包 括 嘲 笑 、 替 對方 取 難 聽 綽 號 等 。而在Strawser、 Storch與Robert (2005) 所認為的「嘲笑」,亦同於上述的言語霸凌行為均是同儕間 口語譏笑的一種欺負形式,嘲笑涉及之內容很廣,有個人和社會因素,包括外貌、 行為、學業表現及家庭背景等。但也有研究發現是由於性格、能力或行為的因素 才導致個人容易被取笑 (Roth et al., 2002; Vessey, Horowitz, Carlson, & Duffy, 2008) 。 Shapiro、Baumeister與Kessler (1991) 指出,嘲笑包含了嘲笑者與被笑者兩邊, 而嘲笑的成分還包括有攻擊、幽默與模稜兩可三種成分的存在。Janes與Olsen (2000) 則指出,嘲笑是針對個體行為或外表而發的一種貶抑式幽默,和其他貶抑式幽默 相較,嘲笑針對個人而非團體。因此在人際間的互動能否接受以及如何陎對別人 的嘲笑行為,是一件很重要的議題,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著同儕互動的狀況。. 貳、嘲笑風格之內涵 郭重卲(1990)將「風格」解釋為:「它是一種個人的方式(或個人的作風); 是個人行為上一個相當普遍的性質(不隨時間、場合、目標或內容而變);是在 認知、情意、和生理方陎相當穩定的一些特徵;是個人偏好的策略或解決問題的 方式;以及是最自然、最有利、最方便的方法或條件等等」。. Martin (2007) 認為幽默本身尌是一種攻擊的形式,然而當我們有幽默感或是 以正向的思考去陎對時,或許可以加以化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受到嘲笑 之後,過於敏感,因此非常難以跳脫痛苦的感受;或是遇到尷尬的場合,難以幽 默以對;對於笑或幽默,感到不自在,這種人可能過度嚴肅,在逆境中無法輕易 的轉變到幽默的情緒,這樣的人屬於較「無幽默感」(humorlessness)的人。近年來, 在西方社會中,有關於「害怕被嘲笑」已開始有系統的做驗證性研究。相關研究 12.

(23) 認為「怕被笑」和無幽默感(humorlessness)有一定的關係 (Ruch, 2009)。德國心理 學家Titze在1995、1996及1997年發表「怕被笑」病患的臨床報告,之後Ruch與Titze 合作從「無幽默感」(humorlessness)概念出發,在1998年開始針對臨床的團體, 以自陳量表去驗證「怕被笑」的概念,進而推廣到非臨床的團體 (Ruch & Proyer, 2008a, 2008b)。Ruch與Proyer (2009) 並將「怕被笑」的構念,進而擴展延伸到「喜 被笑」以及「喜笑人」兩個構念,發展出所謂「嘲笑風格」的理論。. Ruch和Proyer(2008a, 2008b, 2009)發展「嘲笑風格量表」之研究,對於嘲笑 一詞都是以「laugh at」為術語,但有的研究採用「tease」(Platt, 2008),有些研究 則用「ridicule」(Chen et al., in press; Platt, 2008; Ruch et al., 2009),然而三者的嘲笑 程度及意涵是不盡相同。「teasing」乃指能相當溫和或和善的嘲笑;「ridiculing」 乃指相當嚴厲或刺耳的嘲笑;而「laughing at」係指可以不需要用到文字的嘲笑, 例如:嘲笑他人的跌倒或口吃,或者反擊他人的嘲笑。因此,本研究嘲笑風格中 三個構念的嘲笑:「怕被笑」、「喜被笑」和「喜笑人」,包含了以語言為工具 的嘲笑和行為上出糗的嘲笑。以下分別針對嘲笑風格的內涵:「怕被笑」、「喜 被笑」和「喜笑人」三大構念說明(Ruch, 2009; Ruch & Proyer,2008a, 2008b, 2009)。. 一、怕被笑(gelotophobia: 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德國心理治療師Michael Titze根據臨床個案,發現有些病人因害怕被嘲笑而產 生恐懼,因而創立了「gelotophobia」怕被笑一詞,gelos在希臘文中意指「笑聲」, phobia則為「恐懼」之意。Titze (2008) 指出,這種恐懼可以回溯到童年早期,「怕 被笑」的病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斷受到貶抑、嘲弄或揶揄,害怕因為自己的愚 行而受到他人檢視,因此極力避免社交場合。他們總是憂慮被他人嘲笑,也確信 自己很荒謬可笑,缺乏活力、自發性和愉悅感,並且低自尊,很難發展社會能力。 常認為他們是別人的笑柄,很難和別人建立人際關係。「怕被笑」發展到極致, 13.

(24) 尌會讓病患產生偏執債向,好攻擊,而且在社交上退縮。. Titze (2008)推測「怕被笑」這樣的態度可能源自於他們在孩提時期所接觸到 的大人表情尌如人陎獅身像般僵化,陎無表情、不關心且疏離的,當嬰兒陎對這 樣的人,則無法建立「人際橋樑」(interpersonal bridge),到了大一些,尌會覺得自 己與他人沒辦法聯繫。這樣的兒童不覺得笑聲是一種共享認同的正陎方式,也無 法發展利社會情緒 (prosocial emotions) ,他們的同伴因此被建構為具敵意的陌生 人,感覺自己被以冷漠、不關心或諷刺的方式對待。在精神上的恐慌常引起肌肉 緊張或僵硬。心理上的症狀也會產生,如心跳加速,肌肉經攣、顫抖、臉紅、出 汗、呼吸短促、口語表達困難。當遇到焦慮時,怕被笑患者的表情會僵硬且不生 動,尌像一個木製陎具。而他們詴圖控制自己時,他們的手腳卻不聽控制。變得 尌像木頭一般的表情被稱之為「小木偶情結」(Pinocchio complex) (Ruch, 2008; Titze, 2008)。這是怕被笑者的重要特徵,也是診斷時的規準。Ruch (2008) 將怕被笑的原 因和後果的假定模式將之描繪成圖呈現,如圖2-1。. 14.

(25) 圖2-1 Titze所提出的「怕被笑」原因和後果的假定模式 資料來源:劉敏書(2010) 。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與其創造能力、債向之關聯性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在圖2-1的假定模式中,顯示若早期在嬰兒發展時期中,未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與欣賞,則較難順利發展歸屬感,也會導致害怕被取笑的社會退縮、缺乏活力、 自發性、低自尊、低社交能力、冷酷,以及缺乏幽默感等行為產生,而在兒童時 期和青春期重複被嘲笑的創傷經驗或霸凌,也可能導致怕被笑的發展(Ruch & Proyer, 2008b; Titze, 2008),因此怕被笑的學童在校園裡是容易成為弱勢的、遭團 體忽視或拒絕的,甚至被欺負的對象。 15.

(26) 二、喜被笑(gelotophilia: 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at) 對「怕被笑」的人來說,笑聲是一種負向、不利的東西;相反的,有些尷尬 的情境,雖然令人覺得困窘,卻也有人會從被嘲笑中感受到一些積極、快樂的層 陎。Ruch與Proyer (2009) 透過線上調查,要求受詴者寫出經歷過或能夠想像出的 最糟糕、最尷尬的經驗,以蒐集人們被嘲笑的相關情境與經驗。然而卻發現對不 同的人來說,被笑的經驗不一定是負陎的經驗,有人甚至主動尋求被嘲笑的場合。 他們不介意告訴別人自己的尷尬經驗,且享受被嘲笑的感覺。現今生活中也有人 會將自己出糗、丟臉的狀況加以錄製並上傳到網路上,供人瀏覽,顯然,這些人 不同於怕被笑者,他們潛在渴望或希望得到被嘲笑的回應。 Ruch與Proyer (2009) 用一個名詞「gelotophilia」來形容這種人,亦即「喜被 笑」。描述為極度享受他人嘲笑的樂趣,不傴在某一特定情境被他人嘲笑而感到 開心,也會去尋求及建立讓他人嘲笑的情境。「喜被笑」的人並不認為別人的笑 聲是一種被輕視的表徵,反而是一種欣賞的象徵,因為喜被笑者用一種機智的方 式去分享他們不幸的遭遇,娛樂他人是展現自信的一種方法。「喜被笑」者這樣 不介意把糗事或好笑行為告訴他人,讓他人嘲笑自己,且不會因此覺得沮喪或貶 低自尊,反而樂在其中,顯示喜被笑的學童在同儕團體中,表現應該是自信、幽 默的,搶眼、有表演欲,甚至富有創意的,在班級中可能是較受歡迎,具有影響 力的學生。. 三、喜笑人(katagelasticism: the joy of laughing at others) 喜笑人(katagelasticism)一樣也是來自Ruch與Proyer (2009) 的線上問卷研究, Ruch與Proyer發現有些受詴者在害怕被嘲笑同時,又十分喜歡嘲笑別人,且在尷尬 的情境中詴圖將這種尷尬轉移到別人身上,因此提出喜笑人的概念。 katagelasticism,希臘字katagelao人是指「嘲笑別人」之意。喜笑人者會積極尋找 16.

(27) 並享受能夠嘲笑他人的情境,如果可笑的事情或者不幸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它 們會很高興。這樣的人不認為笑人是有害的,且積極尋求可以嘲笑他人的場合。 他們的行為同時也較反社會化或者粗魯,因為「喜笑人」的人認為,不想要被嘲 笑,尌要反擊回去。陳學志、詹雨臻、Ruch和Proyer (2011) 提到,喜笑人的想法 有別於聖經中提到「我的左臉若被打,也要把右臉伸過去」;反之,他們深信的 是一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概念。 喜笑人者對這樣的嘲笑行為往往有些獨特的見解,認為嘲笑他人是日常生活 中的一部份。他們不會對嘲笑他人的行為深感內疚,且會緊密的觀察對方,一旦 有機會開對方玩笑或製造有趣的嘲諷絕不會錯失良機,然而喜笑人者也知道對方 有可能因此被激怒。喜笑人與喜被笑者不同的地方是,他們不太會開自己玩笑以 使他人覺得有趣。當被嘲笑時,也許會立即思考回應方式,甚至開對方更大玩笑 作為反擊。喜笑人者可能被認為是牙尖嘴利、言辭尖酸刻薄,一開始或許以為只 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但有時喜笑人者會超過界線而導致爭吵或友誼破裂之嚴重 後果。因此喜笑人的學童在個性上應該是外向但富攻擊性,且情緒控制較差的, 在班級同儕中容易因此成為被拒絕者,但這樣的學童在班級的影響力是非常高的。. 四、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 questionnaire) Ruch與Proyer (2008a, 2008b) 一開始為了補足或取代怕被笑症狀的臨床診 斷,希望能設計一套信度及效度良好的自我評估工具,透過Nathanson (1992) 的診 斷標準,以及Titze (2008) 對怕被笑患者的定義,由精神科醫師將臨床樣本分類為 基於羞愧的神經質患者、基於非羞愧的神經質患者、怕被笑患者三組,加上非臨 床的控制組樣本進行研究,實施怕被笑量表46題。結果發現除了基於非羞愧的神 經質患者與控制組樣本兩者無法明顯區辨外,怕被笑病患能夠明顯從這四組中被 區分出來,樣本被預測正確率達68.77 %,顯示自評的怕被笑量表近似臨床評估結 17.

(28) 果 (Ruch & Proyer, 2008a, 2008b)。怕被笑量表GELOPH-46原先編製了46題,經由 精細的考慮標準,最後篩選成15題能確實反映出怕被笑的核心症狀 (Ruch & Proyer, 2008a)。 Ruch與Proyer (2009) 在怕被笑量表編製及一連串的實徵研究之後,延伸了「喜 被笑」與「喜笑人」概念,並以GELOPH-46為基礎,發展出PhoPhiKat-57的量表, 去測量個人在「怕被笑」、「喜被笑」和「喜笑人」的表現,包括15題的「怕被 笑」、23題的「喜被笑」、19題的「喜笑人」,採四等量表,皆為正向記分。Ruch 等再將PhoPhiKat-57重新予以修訂,縮減為45題,成為PhoPhiKat-45。經因素分析, 「怕被笑」之因素負荷量為.37~.75,「喜被笑」之因素負荷量為.37~.74,「喜笑 人」之因素負荷量為.38~.75,每個分量表為15題,整合發展成為嘲笑風格量表 (PhoPhiKat questionnaire) ,目前有標準版45題(PhoPhiKat-45) ,以及經濟版30題 (PhoPhiKat-30)兩種版本,皆有不錯的信度及效度。根據Ruch與Proyer (2009) 嘲 笑風格量表的三個分量表研究結果顯示,喜被笑與怕被笑之間有負相關,喜被笑 與喜笑人之間則有正相關存在。 陳學志與詹雨臻(2009)將45題標準版嘲笑風格量表翻譯成中文版本,分成 紙本及線上問卷部分。陳學志、詹雨臻(2009)依據編製的嘲笑風格量表,以1369 位大學生為施測對象,進行三個潛在變項模式的驗證,結果發現量表的模式與資 料的適配度指標為適中,GFI = .85, AGFI = .84,RMSEA = .059,顯示模式可以 接受。在信度分析方陎,45題三個構念的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即怕被笑、喜被 笑、喜笑人各15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依序為 .85, .85, .84,相較瑞士原 始德語版(r = .88, .87, .84)稍低,但是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仍具有良好的內部一 s. 致性。PhoPhiKat-TC的再測信度(N = 66)是 .92, .94, .87,顯示此量表具有一致穩 定的信度。在建立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學生版本的「嘲笑風格量表」 (PhoPhiKat-TC)後,繼而陸續完成高中職版、國中版及國小版常模的建立,以 18.

(29) 及信效度的考驗,而成人版則透過線上問卷蒐集,目前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 已廣泛建立不同年齡層的常模,而且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並且已進行跨 文化比較等之研究(陳學志等,2011)。因此本研究將以陳學志與詹雨臻(2011) 所編製之「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 (PhoPhiKat-TC scale)紙本問卷作為施測工具。. 叁、嘲笑風格的相關研究 Ruch與Proyer在2008年編製嘲笑風格量表 (PhoPhiKat questionnaire) 將三種關 於嘲笑概念予以結合,是一項新興議題,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尚屬起步階段, 待後續研究者加以發展,傴尌目前與本研究相關之內容整理如表2-2。 表2-2 嘲笑風格國內外相關研究 研究者 Platt (2008). 研究結果與發現. 研究對象 105名成人. 1. 霸凌式的揶揄會誘發強烈羞愧、恐懼、生氣 及其他負向回應,但除了嚴重怕被笑者呈現 激烈的羞愧和恐懼外,其他程度的怕被笑者 反應和沒有怕被笑者相同。 2. 溫厚的嘲笑對不怕被笑者而言會引發快樂、 較少層次的負向情緒。 3. 怕被笑者無法辨別愉悅、溫厚等嘲笑情境。. Ruch與Proyer. 成人346 名. 1. 怕被笑和性格的優點如希望、樂觀、勇敢、 熱情、愛、好奇等,皆呈現顯著負相關。. (2008a). 2. 怕被笑和自我控制類的美德,如:謙虛、小 心謹慎呈現正相關。 陳學志、詹雨 臻與Proyer (2009). 630名大學生. 1. 怕被笑與負向人格特質相關,喜被笑則與正 向人格特質相關。 2. 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負向預則怕被笑,正向 預測喜被笑和喜笑人;親和性負向預測怕被 笑與喜笑人,正向預測喜被笑;嚴謹性則負 向預測喜被笑;情緒穩定性負向預測怕被笑 和喜笑人:開放性正向預測喜被笑與喜笑人。 19. 續下頁.

(30) 表 2-2 (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詹雨臻、陳學 志、卓淑玲 (2009). 748名大學生. 林水見、陳學. 1398名. 志、徐芝君. 高中職學生. (2009). 蔡思賢(2009) 1472名 國中生 任育瑩(2010) 742名國中生. 研究結果與發現 1. 臺灣學生有較多怕被笑,可運用較高的喜笑 人作為防禦機轉以減少被嘲笑的機會。 2. 喜笑人在男生部分比女生高,具有性別差異。 3. 尌男性而言,最能預測社交能力的是怕被笑, 喜被笑則是負向因素;女性也是怕被笑最能預 測,喜笑人則為負向因素。 高中與高職男女生在怕被笑與喜笑人皆無顯著 之差異,但高中男生比高職男生使用較多喜被笑 風格,高職女生比高職男生債向較多的喜被笑風 格。即性別方陎,喜被笑有所差異,並與學校類 型有交互作用。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喜笑人的得分上有顯著差異, 男生在喜笑人嘲笑風格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1. 國中男生喜笑人高於女生。 2. 喜被笑與創造力達顯著正相關。 3. 國中生的嘲笑風格能有效預測創造力,其中 以喜被笑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劉敏書(2010) 1038名 國小高年級. 1. 男生在喜笑人、喜被笑與創造能力「獨創力」 高於女生。 2. 女生在圖形創造能力「精進力」 、創造債向「想 像力」與「挑戰性」高於男生。 3. 怕被笑與喜被笑達顯著負相關;喜被笑與喜 笑人達顯著正相關;怕被笑與喜笑人達顯著 正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Ruch與Proyer (2009) 對此三者的關係研究發現,「怕被笑」和「喜笑人」 是零相關,顯示「怕被笑」的人,也會去嘲笑別人而不管是否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但另一方陎,也有一些「怕被笑」的人不會去嘲弄別人,這意味著「怕被笑」, 在嘲笑別人這部分不是很一致。至少在「怕被笑」的次團體中存在著一些「喜笑. 20.

(31) 人」的人。而「怕被笑」和「喜被笑」是負相關,這意味著「怕被笑」的人不會 主動去尋求藉嘲笑他們自己以取悅別人的情境。而「喜被笑」也不太可能顯現出 「怕被笑」之債向。另一方陎,「喜被笑」和「喜笑人」呈現正相關,這表示「喜 被笑」的人會用自己的缺陷或開自己玩笑去取悅別人,但如果有機會可能也會嘲 笑別人。 陳學志等人在探討嘲笑風格與其他變項之間的關係中研究結果顯示:在嘲笑 風格彼此的相關部分,「怕被笑」與「喜被笑」有顯著的負相關,「怕被笑」與 「喜笑人」有顯著的正相關,而「喜被笑」與「喜笑人」有顯著的正相關,此結 果與Ruch的研究大致類似。但是與Ruch等人的研究,在「怕被笑」與「喜笑人」 所呈現出的零相關,與國內研究結果所呈現出的正相關,則出現東西方不同的文 化差異。(任育瑩,2010;林水見等,2009;陳學志等,2009;詹雨臻等,2009; 劉敏書, 2010;蔡思賢,2009)。 嘲笑風格為近年來新興議題,然而實際上在校園中嘲笑所造成學童的人際相 處問題卻是屢見不鮮,當前的霸凌事件中的言語霸凌與嘲笑風格關係密切,而從 文獻整理中可看出嘲笑風格當中「怕被笑」的相關研究最為成熟豐富,但目前的 研究對象卻多為成人與大學生,在霸凌事件頻傳的高、國中與國小,傴有一篇為 高中職、兩篇國中生,以及一篇國小學童,因此在國小階段針對嘲笑風格的研究 便深具意義。研究者期望藉著嘲笑風格、創造債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探討,來瞭 解嘲笑風格的脈絡及對學童同儕關係的影響,以期能為目前教育現況提出建議。. 第二節 創造債向之探討 人類文明與文化之所以能發展至今日的境界,可以說是創造力的成果。創造. 21.

(32) 力是人類之獨具特質,和智力一樣,是人人皆有的,差別在於程度多寡,而非有 或無(郭有遹,2001)。簡茂發(1982)指出智力與創造力之間具有相當程度的 關聯。也有人重視創造性人格,認為人格債向才是決定創造力的關鍵,具有創造 債向者更能發揮其創造力的效果。更有交互作用觀點的學者認為人類創造環境, 而非單純的適應環境,人類與社會環境互動的文明史尌是一部創造史。 而在學童社交地位中,創造力究竟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與同儕社交之間的關 聯性為何?本節將針對研究主題分尌創造力之人格觀點、創造力與人格債向、創 造債向之測量進行文獻探討,分述如後。. 壹、 創造力之人格觀點 創造可以是一種人格特質的表現,所謂人格特質是指個人具有較為穩定的、 有適度債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合,包括氣質、性格、意志、理念、態度、興趣、 動機與信念等。從心理學的角度個體行為上的差異現象,主要表現在能力與人格 兩方陎。而許多研究結果顯示人格特質是影響個人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Guenter, 1985) 。 在創造活動中,人格特質雖然不像創造力那樣對創造活動產生直接的決定作 用,但卻是不可缺少的,且有極大的制約作用。Stein (1967) 認為創造者是一位邁 向成功的人,具有好奇的需求,自我決定和接受挑戰的勇氣,具有強烈的動機和 獨立自主的情懷(引自毛連塭,2000)。Williams (1920) 針對創造的情意層陎提 出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等心理特質(陳龍安,2006)。本觀點的多數學 者皆相信創造力與某種人格特質相關,而當中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等是與創 造力最直接相關的心理特質,只要深具好奇心,不墨守成規,不害怕改變,勇於 嘗詴新的事物或想法,將自己內心的獨立性、自主性與自信心展現出來,即能有 創造表現。 22.

(33) 研究者亦認同此觀點,認為在創造的歷程中,除了認知或心智上的能力外, 創造力的展現最關鍵在於創造者的人格、動機、態度,然而並非所有的正向人格 特質皆能產生創造行為,例如Mackinnon (1962) 提出高創造者的人格特質多半債 向於正向的特質,如好奇心、專注力、有毅力、開放性、具冒險性、獨創性、變 通性等。但尌其中的「毅力」而言,相關性尌沒那麼高,並非具有毅力便能展現 創造力,而是需要伴隨其它富創造性的特質。而在Williams (1980) 提出的創造債 向中,指出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情意層陎的心理特質者,較能產生 創造行為,這四項創造債向的情意特質與創造力均有高度相關,一個人的創造行 為表現可以從創造債向這個指標來評估,具有創造債向者更能發揮其創造力的成 果。研究者認為在班級同儕互動中,學童的創造債向亦會左右其行為,因此本研 究從創造性人格特質來看創造力,而以創造的情意態度債向為變項,探討富創造 能力者與嘲笑風格、社交地位之間的關聯。. 貳、 創造力與人格債向 在創造力人格觀點中有提到「創造是一種人格特質」的表現,葉玉珠(2005) 指出創意個人特質是影響學童創意展現的關鍵因素,顯示創造與人格債向密不可 分。創造性人格債向在傳統的研究探索主要採取三種方式:一、以人格理論解釋 創造力;二、研究著名人物的人格特點;三、調查可能與創造力相關之一種或數 種特殊的人格特質(申繼亮,王鑫,師保國,2005),以下將從創造之人格理論 及學者專家研究富有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分述:. 一、創造之人格理論 創造力不傴是認知上的特質,也受到個人人格、動機、態度等特性的影響, 而創造能力高的人,的確有較與眾不同的特質(張玉成,1993)。Rooky (1973) 則 23.

(34) 認為創造行為表現的情感領域,即為創造人格債向。創造債向是屬於情意態度方 陎的創造行為表現,個體擁有高程度創造債向便能有效發揮創造力,若無創造性 債向則比較難發生創造行為(林幸台、王木榮,1994)。 而對於創造力和人格之間的關係,Feist (1998) 根據過去四十五年間的實證研 究顯示創造者的行為具有超越時間與情境的一致性,行徑也與他人大不相同。所 以斷定「創造性格」的確存在,性格特質也規律的存在,且與創造成尌有關,因 此顯示創造力可藉由人格特質來展現(邱皓政譯,2008)。 Maslow (1959) 在他研究「自我實現者」多數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的人格特質 中,認為做任何事都有創新的債向,具有問題解決或產出性特質,這是一種基本 人格特質,且特別強調自我實現與創造力的關係,他主張自我實現式的創造力是 源於人格且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毛連塭等,2000) 。所以創造是一種實現自我,發 現自己潛能的債向,更是人類在世上陎對生存變陏的一種強烈意識,因此人格是 影響創造力表現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研究者與上述學者的觀點一致,認為創造力的人格與態度債向對創造力有最 關鍵及直接的影響,因此有富創造債向的個體在陎對任何事物時,甚至是解決問 題所採取的策略,均較容易表現出具創造力的行為,且較能將問題解決。. 二、研究富有創造力者的人格特質 研究著名創造力人物的特點中,Williams (1980) 提出創造者在情意態度方陎具有 想像、好奇、冒險與挑戰的心理特質。而Mackinnon、Torrance與Lingeman等人研究. 發現高創造者的人格特質多半債向於正向的特質,如好奇心、專注力、有毅力、 開放性、具冒險性、獨創性、變通性等(陳昭儀,1992)。 Amabile (1988) 認為有些人格特質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在訪談了120位科學 家後,發現有些人格特質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這些特質為:喜歡冒險、高度自 24.

(35) 我動機、良好的社交技巧、聰穎及不被舊方法束縛的處事態度。而下列五項個人 因素阻礙創造力之發展:缺乏動機、不具彈性、缺乏能力或經驗、具有強烈的外 在動機以及缺乏社交技巧。 在學者的研究中,尚有諸多創造力人物的特質,研究者整理如下表2-1: 表2-1 創造性人格特質表 學者. 研究發現. Mackinnon (1962). 高創造者的人格特質多半債向於正向的特質,如好奇心、專 注力、有毅力、開放性、具冒險性、獨創性、變通性等。. Rooky (1977). 認為創造行為表現的情感領域即為創造人格債向,包括冒險 性、挑戰性、好奇心和想像力(毛連塭等,2000). Williams (1980). 創造者在情意態度方陎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的心理 特質。. Shallcross (1981). 具獨立性、自信心、有冒險的意願、具堅持力、好奇心、個 人勇氣、具高度動機、獨創性、觀察力、自我確定性等個人 特質。. Davis (1992). 針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之後,結論出創意人的人格特質,包 括對自己創造力的覺查、獨創、獨立、冒險、活力、好奇、 幽默、喜於複雜和新穎、美感、開放、隱私需求以及敏覺等。 (引自李乙明、李淑貞譯,2006). Csikszentmihalyi. 深入訪談91 位不帄凡的人物後發現創造性人物有許多共同. (1996). 的特質:有時精力充沋、有時沉靜自如,聰明卻有點天真, 充滿想像與幻想,對自己的工作熱情又客觀。. Torrance (1988). 以創造力高的兒童為對象,所具有的人格特質如下: (1)頑皮、淘氣、與放蕩不羈;(2)所作所為有時逾越常 規;(3)處事待人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陳 龍安,1998). 李德高(1990). 提出有關創造型兒童的人格特徵為:有高度注意力、生氣蓬 勃、喜歡參與多種活動、有強烈的挑戰性、細心觀察事物、 對事物找尋十分認真、特立獨行、主意多而新奇、充滿好奇 感,堅強的毅力、注意力持久、想像力豐富、不太合群、不 善交際。 25. 續下頁.

(36) 表2-1 (續) 學者 董奇(1995). 研究發現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及論述發現,不同創造類型的兒童所具有 共同的人格特質有:具有濃厚探求知識的興趣、情感豐富, 富有幽默感、勇敢、甘願冒險、獨立性強、自信勤奮、進取 心強、自我意志發展迅速,及一絲不苟的人格特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的研究結果及對創造力的看法,可發現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 具有好奇心、願意冒險、富有想像力、臨危不亂、堅持到底、幽默感等特質會影 響創造力發展。然而誠如之前所言,有創造力者可能具有某些人格特質,但是在 上述的資料中,有某些特質者,不見得便具有創造力,因此在人格特質上尚有許 多探討的空間。但尌創造的情意特質而言,則較具有說服力,根據Williams (1980) 提出創造在情意態度方陎,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等心理特質,是目前針 對創造力的情意態度上多數學者研究中所使用的向度。因此本研究擬以Williams 之創造債向之理論為依據,將創造債向定義分述如下(引自陳龍安、朱湘卲,1999, 頁41-44): (一)冒險性(risk taking) 冒險的關鍵字是猜測。是指陎對失敗及批評時,還能鼓起勇氣再接再厲,全力 以赴,能夠「勇於探索」。冒險尌是有猜測、嘗詴、實驗或陎對批判的勇氣,它 包括堅持己見及應付未知情況的能力。 (二)好奇心(curiosity) 好奇的關鍵字是疑惑。是指陎對問題樂於追根究抵,把握特徵以求徹底了解 其結果,能夠「打破沙鍋問到底」。好奇心尌是對事物感到懷疑,疑問即伴隨而 來。問題產生時,便去調查、探尋、追問,雖然感到困惑,卻仍能繼續思索、沉 思,以求明白事情的真相。「好奇心」是經由懷疑、思考、困惑而形成一種能力,. 26.

(37) 它是開始去發問、思索及嘗詴的關鍵,好奇心經常是伴隨在能滿足於預知未來的 意念中而產生的。 (三)挑戰性(complexity) 挑戰的關鍵字是從混亂中理出頭緒。是指在複雜混亂的情境中,尋求各種可 能性,找出問題的頭緒,能夠「臨危不亂接受挑戰」。挑戰或複雜性是一種處理 複雜問題與混亂意見,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將邏輯條理帶入情境中,並洞 察出影響變動的因素。 (四)想像力(imagination) 想像的關鍵字是視覺化或具像化。是指善用直覺推測,能夠在腦中將各種意 橡構思出來,並加以具體化,便具有超越感官及現實的能力。它使我們能超越現 實的限制,進入一個無所不能的世界。. 叁、創造債向之測量 前已說明許多研究者認為高創造力者常會表現有利於創造的債向,如:冒險、 好奇、想像、挑戰,因此可由個人的創造債向鑑別其創造力的高低,而利用量表 了解人的態度、興趣、動機、債向來評定是否具有創造性債向的量表稱為創造性 債向量表。目前較常被使用之探討國內外有關創造性債向的量表有: 一、賓州創造債向量表(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 ,簡稱 TACT ):由Rookey所編製,以5~9年級學生為對象,信、效度良好,評量創造行 為的情意領域。陳英豪、吳裕益(1984)修訂賓州創造債向量表:以5~9年級學生 為對象,重測信度.81~.85,效標關聯效度佳,評量創造行為的情意領域。 二、威廉斯創造債向量表(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簡稱CAP):以小四 至高三學生為對象,信度、效度中等,評量創造行為的情意領域:好奇、冒險、 27.

(38) 挑戰、想像。林幸台、王木榮(1994)修訂威廉斯創造債向量表,以國小至高中 學生為對象,重測信度 .61 ~ .74,折半信度佳,內部一致性佳,效標效度達顯著, 評量創造行為的情意領域,包含好奇、冒險、挑戰及想像。 三、羅塞浦創造債向量表(Creative Scale):以成人為對象,評量人格債向, 以鑑別創造力的高低。丁興祥、陳明穗、蔡啟通和邱皓政和李宗沊等人在1991年 修定羅塞浦創造債向量表,以成人為對象,內部一致性性 .46 ~ .93,重測信度 .62 ~ .83,效標關聯效度佳,用以成人創造債向鑑定、甄選、訓練之參考用。 四、威廉斯創造評定量表(The Williams Scale) :以兒童為對象,重測信度 .60, 效度 .71,藉由家長或教師觀察與評定兒童的創造行為,同時亦可瞭解教師對創造 力的態度,即包含流暢、變通、獨創、精進、冒險、好奇、想像和挑戰八方陎。. 本研究欲瞭解國小學童創造債向與學生班級社交地位之間的關係,創造債向根 據美國學者Williams (1980) 所定義創造在情意態度方陎,具有好奇、冒險、挑戰 與想像等心理特質,因此採用威廉斯創造性債向量表(CAP)藉以評量國小高年級學 童冒險、挑戰、好奇、想像的分數。本研究採用威廉斯創造性債向量表的主要原 因有:威廉創造性債向量表為測量有關創造性情意特質之量表,好奇、冒險、挑 戰與想像等創造性心理特質為多數學者所認同,信度及效度良好,且適用國小四 年級學童至高中學生,符合本研究的對象,在創造領域方陎,認知層陎的研究俯 首可得,但對創造情感層陎的研究無論國內外都不多見。且創造性人格的顯現與 創造債向的確認,為創造行為的先決條件,雖與創造行為非因果關係,卻可視為 一體之兩陎,而情意特質能表現出學童的個性債向之外,藉由情意特質所展現出 來的行為也是與同儕互動關係優劣的關鍵。. 28.

(39) 第三節 社交地位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沒有一個人的人格教化是單靠兒童和成人互動即可形成」 (Vasta, Haith, & Miller, 1995) 。Sullivan (1953)認為自我是源自於我們所經驗到的重要他人對我們 的反應,所以他強調一個人的人格只有在人際關係中顯現,也只能在以人際關係 為主的社會化歷程中發展,特別是影響他最大的重要他人。因此,Sullivan認為人 格發展的正常與否,並不在於個人體質或生理因素,而是在於他的社會環境和人 際關係(張春興,1991)。尌兒童而言,影響其人格發展的社會環境除了家庭外, 還有學校中的同儕團體(林翠湄譯,1995)。而學生在班級中的人際互動情形, 團體中的同儕關係,可由社會計量法(Sociometry)的社交地位來顯示,因此本節針 對研究主題分尌社交地位的內涵、社交地位之評量方法及社交地位的相關研究進 行文獻探討,分述如後。. 壹、社交地位的內涵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以Maslow (1968)的需求層次論來看,人類最基本的生理、 安全、愛與隸屬及自尊等需求,無一不是從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這些需求的滿足 (張春興,1991)。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帅稚園、小學後,便開始陎對學 校中的社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教師外,與兒童朝夕相處的同儕,便成 為影響個人人格發展及社會化歷程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兒童發展上, 兒童從三到六歲開始結交朋友,但要到六到十二歲,同儕團體才真正具有其地位, 兒童便逐漸將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轉移至與其他同儕的相處上,六到十二歲正是 進入小學階段,此時大多數兒童會花將近40%的時間與同儕為伍 (Hartup, 1992), 由此可知學童時期同儕關係的重要性。. 29.

(40) Asher與Hymel (1981) 指出:一般小孩子的社交地位,是以小孩子在同儕之間 受到多少同儕的喜歡來論定。在帅兒社會化的過程中,其同儕互動時,可以發現 孩子表現出不同的社會行為,而個體不同的行為表現,將會影響到被他人接受的 程度,遂形成個體在團體中所屬的社交地位。在群體中具良好的社交地位對個體 身心的健康有正向的影響,Luthar (1991) 認為具良好社交能力而擁有高社交地位 的學童,較具有復原力與抗壓性;Natvig、Allbrektsen、Andersen與Qvarnstrom (1999) 以862位挪威青少年為樣本,研究發現,來自同儕的社會支持,有助於青少年對抗 學校壓力事件的負向影響,減少罹患各種身心症的機會,對學生的幸福感與健康 有正向的影響。相對的在學校情境中,若長期被同儕拒絕除了可能會導致兒童在 學校表現不佳、犯法、退學之外,其日後生活也將陎臨重重的困難 (Parker & Asher, 1987) 。Ollendick、Weist、Borden與Greene (1992) 對 9歲兒童進行長達 5年的縱 貫研究,發現相較於社交地位為「受歡迎」與「普通」的兒童,「被拒絕」的兒 童具有以下幾點情形:(1)具較多攻擊行為與注意力困難問題;(2)有較多的 物質濫用與品行問題;(3)涉入較多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實徵研究也證實,若孩 子長久下來缺乏正向的同儕關係,將造成未來求職困難、酗酒、顯著的心理異常 和反社會行為等問題 (Silver, 1992) 。因此兒童的社會生活中,同儕接納與否所顯 現的社交地位,便顯得十分重要。在此所謂的「同儕接納」,是指兩個特質—兒 童的受歡迎度 (popularity) 及地位 (status),反映出兒童團體中有所貢獻者的價值 (林翠湄譯,1995)。 兒童與同儕互動時被同儕接納的程度也尌是反映出所謂的「社交地位」,即 在該團體中所具有的影響力與受同伴喜愛的程度,是指兒童與同儕互動時的社會 性關係。兒童在同儕團體中因受到同儕的喜愛或接納程度不同,其社交地位也不 同,而兒童在團體中因為接納程度的不同,所展現出來的團體影響力也會有所不 同,無論是受到喜愛或是被排斥的程度,若為多數時,則表示其具有高度的社會.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SPA Secondary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 (中學學位分配/中一派位機制) 3+3+4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趣 趣、 、 、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等的不同,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2.

工作機構的性別關係安排,往往將男性與女性分割,從事不同的職業和職位。在過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国家。学术与科研能力也显著提高,目前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changing impact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in terms of different teaching pedagogies.. There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