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視野下的宜蘭經驗(1981~2005)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歷史視野下的宜蘭經驗(1981~2005)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歷史視野下的宜蘭經驗(1981~2005).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張炎憲 博士 研 究 生:俞甯凱 2011 年 6 月.

(2) 論文摘要 宜蘭地區的發展是臺灣史的縮影之一,宜蘭歷經原住民文化與漢人的開拓歷 史,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臺灣特殊的地理區位。進入日治時期以後宜蘭地 區也與臺灣其他地區一般,雖然經歷過日本政府高壓統治,卻也逐步接受近代教 育洗禮以及近代化建設,而日本引進西方教育之後,宜蘭地區產生石煥長與蔣渭 水,改變了臺灣史的發展也影響了宜蘭人的思維。 1945 年以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威權統治,使得宜蘭出現黨外重要人士郭 雨新,郭雨新長期當選省議員與參加黨外運動,使得宜蘭縣逐步累積黨外運動支 持者。隨著郭雨新因為遭受政治打壓離開臺灣,郭雨新當年所提攜的晚輩例如林 義雄、游錫堃等人,逐漸參加民主運動與選舉,另一方面由於美麗島事件的發生, 以及宜蘭地方派系與國民黨中央的嫌隙問題,自 1970 年代開始國民黨便推出黨. 政 治 大 工參選縣長選舉,但也造成地方派系的不滿 ,給予黨外人士贏得縣長選舉的可能。 立 ‧. ‧ 國. 學. 1981 年底選舉形象清新的陳定南在意外中當選縣長,開啟了長達 24 年的宜 蘭經驗,陳定南的許多政策也影響宜蘭甚遠。陳定南上任以後,不但實踐其清廉 政策,同時展開改造公務人員與加強基礎建設,也展開了大型的公共建設,這些 成果逐步在 1990 年代展現。在陳定南的任內一開始其著名的環保政策以及觀光 政策,奠定了宜蘭縣的良好環境。陳定南時代的許多突破性表現,再加上與不畏 權勢的形象,使得陳定南在宜蘭的諸多傳奇故事,令宜蘭民眾津津樂道,根本的 價值就是宜蘭人需要廉能的縣長,而陳定南達成此目標。.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Un. v. 進入 1990 年代,縣長游錫堃除了繼續陳定南時代的施政以外,也開創出自. engchi. 己獨特的文化立縣經驗,編寫縣史、創建縣史館與鄉土教育,使游錫堃逐步走出 自己的路,再加上創辦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使之成為地方政府舉辦的最大活 動,將陳定南時代以來的觀光發展目標推向頂峰,也使宜蘭人對故鄉的認同感高 漲。不過也由於宜蘭地區的公共建設甚多,財政問題逐步在劉守成時代發生,過 往的宜蘭經驗又發生停滯的現象,都對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產生隱憂。 而宜蘭經驗其實是受到戰後臺灣發展所影響,所以陳定南等中產階級才返鄉 投入選舉,藉此改變現況。宜蘭經驗與嘉義市、高雄縣兩個同屬黨外執政地區相 較之下,沒有家族政治的現象,而三地區的許多表現也都有雷同之處。宜蘭經驗 雖然在執政後期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但是經歷數年沉潛,宜蘭經驗的價值再度迎 回民眾的信任,同一時間臺灣幾次的重大環保事件,都使得宜蘭經驗的價值,再 度彰顯,宜蘭經驗其實就是 20 多年來施政的核心價值。 關鍵字:宜蘭經驗、陳定南、環保、觀光、文化 I.

(3) 自序:耄耋御眾之形而至英雄所向無敵 唸碩士以來的這四年,經歷發生了好多這輩子很難忘記的事情,如今論文完 成,我也思考該如何達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 「一羽不能加, 蠅蟲不能落」的人生境界,只不過沒有歷練大概就沒有豐富的人生吧! 本論文的完成在學術方面,首先是指導教授張炎憲老師在題目上的討論,以 及兩年後老師給予論文內容修改,因此論文錯誤部份明顯減少,也因為老師論文 才能順利完成。口試委員戴寶村老師、張勝彥老師指正論文缺失以及提供不少概 念性問題,使得論文更加充實。在資料上的提供方面,陳定南教育基金會林光義 董事長、宜蘭縣前副縣長陳忠茂先生、縣史館葉明琦先生、慈林文教基金會、以. 政 治 大. 及遠在嘉義蘇錦章先生,都給予很大的協助,衷心的感謝你們。. 立. 大學時代受到表姐以及姊夫的照顧甚多,學期末搬家都是媽媽與表姊到學校. ‧ 國. 學. 來幫我搬走那些沉重的用品,然後表姐載我們到市區去逛街或是大吃一頓,接著 再搭火車(那時宜蘭仍然沒有國道客運)回家,現在想來好像已經很久以前的事情 了,這也是我大學最期待的一天。. ‧. y. Nat. 在兩年學校生活,我印象最深是一上星期四晚上,總是和山上宿舍的幾位同. sit. 學一起四處遊玩,像是去指南宮、大龍峒保安宮、搭貓空纜車,讓我又多認識臺. al. er. io. 北幾分。而勝傑(莊)在我的寫作期間幫我很多,有事到台北也都到他的房子住一. n. 晚,他的勤儉讓人嘆為觀止,已達化境。世賢提供不少意見給我,也常常幫我辦. Ch. i Un. v. 理許多事務,至於勝傑(楊)我們最常在一起「攪豬屎」 ,時常一攪就好幾個小時, 還好沒有沼氣中毒。. engchi. 很照顧我們這些小老弟的宜芬,讓我了解到原來這個社會的真實樣貌,真是 奇骯髒無比,在結束研究所課程之後,宜芬與勝傑(莊)我們三人最常見面。最聰 明但是心力都放在打桌球的以牧,讓我見識到什麼是不一樣的天母國民,頭頂以 下的東西比較重要。令人感到安心可靠的堅銘,從來沒有因為工作而耽誤到課 業,不簡單!而郭凱迪學長曾告訴我宜蘭黨外的發展情形,他的好脾氣我記憶深 刻。至於政大臺灣史研究所上的許多授課老師,他們認真教學以及要求學生討 論,使我對歷史有了學術化的思考,讓我對臺灣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特別是 陳翠蓮老師,她是上課扎實又不以鬼打架為樂、且時時關心學生的好老師。 也感謝羅東的馬醫生,告訴我人生不可能都永遠順利平坦,要平心靜氣的去 接受,讓我有許多的體認。.

(4) 在政大唸書的兩年時間,思考到許多事物,人性的黑暗面,年輕的時候追逐 錢與權,到老還要留名歷史,恐怕不僅止於政治人物而已,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對於臺灣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況且臺灣人老喜歡 使用虛幻的使命感掩護自己的權力慾望。 最後是感謝我的家人,因為我最晚當兵,研究所學費也不便宜。弟弟時常載 我到縣史館尋找資料,爸爸的許多看法我將其融入論文裡面,人生最重要的是家 庭與家人,許多人居然迷失在其他可有可無的事業當中,到頭來只剩空笑夢一場。 最後,本文除了為換取畢業證書,以求在這高學歷社會不落於人後,更用以 紀念母親林美如女士,感謝她對這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以及對家人的無限關心。. 立. 2011.7.2 宜蘭.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5) 章節目錄 自序:耄耋御眾之形而至英雄所向無敵.................................................................... I 章節目錄........................................................................................................................ I 圖表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人研究之回顧......................................................................................5 一、 以政治學為出發點..............................................................................5 二、 地理學的相關研究..............................................................................7 三、 社會學的研究......................................................................................7 四、 施政內容為主題的研究......................................................................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運用..............................................................................9 一、 研究方法與定義..................................................................................9 二、 研究時間斷限....................................................................................10 三、 主要研究資料....................................................................................11 第四節 論文架構................................................................................................13 第二章 黨外執政前的宜蘭........................................................................................15 第一節 宜蘭的人文歷史特質............................................................................15 第二節 戰後民主運動史中的宜蘭....................................................................22 第三節 戰後宜蘭社會與政治發展....................................................................30 第三章 宜蘭政治局勢的改變....................................................................................38 第一節 宜蘭黨外勢力的擴張............................................................................38 一、 1981 年黨外勝選因素.......................................................................38 二、 民進黨在宜蘭執政中的選舉發展....................................................41 第二節 陳定南與宜蘭的發展............................................................................46 一、 陳定南基礎施政之分析....................................................................46 二、 陳定南任內的重大政策....................................................................49 第三節 黨外縣長與其政治角色演變................................................................5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一、 突破性的宜蘭經驗............................................................................56 二、 陳定南的縣長傳奇............................................................................59 第四節 小結........................................................................................................66 第四章 游錫堃與劉守成時代立縣精神的實踐........................................................67 第一節 宜蘭經驗中的承續................................................................................67 一、 北宜高速公路出口爭議....................................................................67 二、 游錫堃時代的重要政策....................................................................71 第二節 立縣精神下的轉變................................................................................75 一、 文化立縣及其發展............................................................................75 二、 觀光立縣及其發展............................................................................86 I.

(6) 第三節 宜蘭經驗的持續發展與困境................................................................90 一、 劉守成時代的新發展........................................................................90 二、 宜蘭經驗發展停滯因素....................................................................92 第四節 小結........................................................................................................96 第五章 宜蘭經驗與臺灣史的對話............................................................................98 第一節 宜蘭經驗與黨外縣市首長比較............................................................98 一、 臺灣地方政治的發展背景................................................................98 二、 黨外運動中的家族發展..................................................................100 三、 黨外執政三地區的比較..................................................................102 第二節 戰後臺灣史下的宜蘭經驗..................................................................108 一、 黨外運動崛起的政經背景..............................................................108 二、 戰後發展下的宜蘭經驗..................................................................113 第三節 宜蘭經驗的檢討..................................................................................117 第四節 小結......................................................................................................121 第六章 結論..............................................................................................................122 徵引書目....................................................................................................................125 一、 史料..................................................................................................125 二、 專書..................................................................................................127 三、 期刊論文與論文集..........................................................................129 四、 碩博士論文......................................................................................130 五、 網路資料..........................................................................................132 六、 口述訪談..........................................................................................13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

(7) 圖表目錄 表 1-1 民進黨政府政府時代(2000~2008)縣市首長出身者擔任政府重要職務列表 ·····································································································································2 表 1-2 1980~2005 黨外(含民進黨)縣市首長表·······················································4 表 2-1 黨外執政前之歷任宜蘭縣長 ·······································································33 表 2-2 1970、1980 年代國民黨籍縣長候選人 ····················································35 表 3-1 1981~2001 年歷屆國民黨籍宜蘭縣長候選人 ·············································40 表 3-2 宜蘭黨外與民進黨籍候選人(1981~2001)得票率圖表 ································4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I.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今臺灣討論到黨外勢力的地方發展,最常被提到的三個縣市為宜蘭縣、高 雄縣、嘉義市,這些縣市都長期由非國民黨人士擔任首長一職,1許多研究者對 於這三縣市長選舉為何長期由非國民黨籍者勝出,感到濃厚的興趣,而在這相關 的研究者眾,不論是政治勢力的消長、施政表現的相關學術著作都非常可觀。. 政 治 大 與高雄縣這三縣市由非國民黨勢力執政的時間都長達至少 20 年,在 20 世紀中不 立. 自 1980 年代初期迄 2005 年,約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當中,宜蘭縣、嘉義市. ‧ 國. 學. 曾中斷,且執政時期跨越至 21 世紀,佔臺灣戰後政治史的三分之一強。就地方 自治乃至於黨外運動的角度而言,都有相當大的意義,因為當時的臺灣尚為農業. ‧. 時代,國民黨擁有農、漁會以及農田水利會,可以掌握許多選舉上的優勢,黨外. io. sit. y. Nat. 在農業地區經營相當不易。. n. al. er. 宜蘭在這三縣市當中最為特別,因為陳定南以降的諸位黨外縣長的年紀相差. Ch. i Un. v. 不大,之間只有選舉結盟關係而非地方派系。高雄縣則是依靠余家班勢力得以長. engchi. 期執政,嘉義市則以許世賢的許家班勢力得以延續非國民黨勢力,宜蘭縣的黨外 則沒有非常明顯依賴地方派系奧援,換言之宜蘭的「綠色執政」能夠連續執政二 十四年,2並不是以地方派系勢力來對決國民黨,縣長本身與其政績可能是一個 可以觀察的面向,宜蘭縣的黨外勢力執政一般又被稱為「宜蘭經驗」。 另一方面就地方自治史而言,在黨國體制時代的政治傳統則是黨職高於公 1. 2. 嘉義市(省轄市)首任市長許世賢雖然是黨外勢力的一環,但其政治繼承者張文英與張博雅並沒 有加入 1986 年成立的民進黨,而張博雅其政治動向甚至遊走於國、民兩黨之間,張博雅曾擔 任李登輝時代的衛生署長(1990~1997)與陳水扁時代的內政部長(2000~2002),但無論如何其繼 承許世賢之勢力乃歷史事實。 現今外界多以綠營來稱呼黨外勢力與民進黨,否則例如余陳月瑛與陳定南因為入黨時間比較不 適合稱為民進黨執政。 1.

(9) 職,換言之對於國民黨員而言乃至於當時的政治局勢來說,由國民黨中央指派的 縣黨部政治勢力可能要高過縣市首長的政治地位3,縣市長需聽從黨部指揮,也 就是在國民黨以黨領政時期的縣長地位與政治能量未能完全發揮,一個擁有十多 萬張選票的縣長遠不如黨務人員來的重要,縣長職位的提名權掌握在國民黨中央 層級手中,由地方勢力或是族群輪流執政,縣市長職位形同派系重要領導人的象 徵性頭銜,地方勢力除非經過黨國高層的特別關照,否則是不可能往上攀爬至中 央官員,這就是所謂的「二元侍從主義」 ,4換句話說能不能成為中央官員的關鍵 不在於是否擔任過地方首長,再加上省政府對於縣市政府的權力的剝奪,縣市首 長不易施展手腳,也因為如此,地方派系取得縣長寶座僅僅是為了鞏固派系勢. 治 政 力,擔任縣市長其間施政成效是如何反倒不是重點,造成戰後政治史當中縣市長 大 立 一職其政治能量的被忽略。 ‧ 國. 學. 以下二表所列當中可以發現在民進黨陳水扁於兩千年取得中央執政權以. ‧. 後,1980 年代至西元 2000 年所產生的二十四位非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當中,有六. Nat. sit. y. 成皆曾任陳水扁政府的重要職務,其中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三人合計五分之. n. al. er. io. 三強時間擔任國家最高行政首長,縣市長的重要性在這 20 年來之重要性可見一. i Un. v. 斑,也因此研究地方執政的重要里程碑-「宜蘭經驗」 ,成為筆者的重要動機之 一。. Ch. engchi. 表 1-1 民進黨政府政府時代(2000~2008)縣市首長出身者擔任政府重要職務列表 陳水扁:第十、十一屆總統. 陳唐山:外交部長(2004~2006)、 總統府秘書長(2006~2007、2008)、 國安會秘書長(2007~2008). 呂秀蓮:第十、十一屆副總統. 蘇嘉全:內政部長(2004~2006)、 農委會主委(2006~2008). 3 4. 薛化元, 《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頁 105~108。 薛化元, 《自由化、民主化》,台北:日創社,2006,頁 88。 2.

(10) 游錫堃:行政院院長(2002~2005)、. 陳定南:法務部長(2000~2005). 總統府秘書長(2000~2002、2005~2006) 謝長廷:行政院長(2005~2006). 余政憲:內政部長(2002~2004). 蘇貞昌:總統府秘書長(2004~2005)、. 范振宗:農委會主委(2001~2002). 行政院長(2006~2007) 張博雅:內政部長(2000~2002). 翁金珠:文建會主委(2007~2008).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11) 表 1-2 1980~2005 黨外(含民進黨)縣市首長表 陳定南(宜蘭縣 1981~1989). 游錫堃(宜蘭縣 1989~1997). 劉守成(宜蘭縣 1997~2005). 尤. 蘇貞昌(屏東縣 1989~1993、臺北縣 1997~2004). 李進勇(基隆市 1997~2001). 陳水扁(臺北市 1994~1998). 呂秀蓮(桃園縣 1997~2000). 范振宗(新竹縣 1989~1997). 林光華(新竹縣 1997~2001). 黃石城(彰化縣 1981~1989). 周清玉(彰化縣 1989~1993). 翁金珠(彰化縣 2001~2005). 廖永來(臺中縣 1997~2001). 張溫鷹 (臺中市 1997~2001). 立. 清(臺北縣 1989~1997). 治 (南投縣 1997~2001) 政 彭百顯 大 許世賢 (嘉義市 1982~1983). 學. ‧ 國. 林宗男 (南投縣 2001~2005). 張文英(嘉義市 1989~1997). 陳麗貞(嘉義市 2000~2005). 陳明文 (嘉義縣 2001~2009). 陳唐山(臺南縣 1993~2001). 蘇煥智(臺南縣 2001~2010). 張燦鍙(臺南市 1997~2001). 許添財(臺南市 2001~2010). ‧. 張博雅(嘉義市 1983~1989、1997~2000). er. io. sit. y. Nat. 余陳月瑛(高雄縣 1985~1993). 余政憲 (高雄縣 1993~2001). n. al. 楊秋興 (高雄縣 2001~2010) 蘇嘉全(屏東縣 1997~2004). Ch. e n g謝長廷 chi. iv n (高雄市 U 1998~2005). 高植澎 (澎湖縣 1993~1995).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目前許多學者與專家對於「宜蘭經驗」有不少的正面肯定,但是「宜蘭經驗」 是否被過度誇大解釋,就施政而言許多政策是不是完善,許多措施的連續性是否 如此完整,許多的「宜蘭經驗」可能是民眾自行想像出來的故事。筆者生長於宜 蘭地區,而後又負笈臺北就讀大學,對於鄉村與都市之間的落差有深刻的體驗例 如,在沒有太多資源的宜蘭縣,能夠創造出獨特的認同感,而宜蘭經驗的施政成 效又屢屢上全國版面實屬不易,但是許多宜蘭經驗的問題,外人乃至於宜蘭人都 4.

(12) 有的錯誤印象,例如宜蘭縣藍綠政治版圖長期處於激烈競爭狀態,而並不是民進 黨一枝獨秀,特別是到了 1990 年代後期,民進黨在宜蘭的政治版圖已經有了微 妙的變化,優勢逐漸流失,而宜蘭經驗卻逐步擴大,由環保而觀光、文化,但是 後繼者或可能不如陳定南也可能無法像陳定南一樣創造出許多「神話」,宜蘭經 驗的光環漸漸生鏽,至於宜蘭經驗到底為何能夠延續二十四年的主要原因,也都 沒太過深刻的探討,宜蘭經驗是臺灣非常重要的戰後臺灣地方自治史,如何能夠 重新的觀察與評價,宜蘭經驗由黨外的陳定南轉為民進黨的游錫堃與劉守成,當 中有何內容可以研究,是宜蘭經驗政治版圖中的關鍵,也是本文觀察的重點之一。. 第二節 前人研究之回顧政. 治. 立. 大. 一、以政治學為出發點. ‧ 國. 學. 宜蘭經驗的相關研究眾多,就研究學門來說,以政治學、社會學、地理學為. ‧. 主體,其餘尚有建築學與經濟學對於「宜蘭經驗」的研究,不過對於「宜蘭經驗」. y. Nat. io. sit. 有較為全面的相關研究較少,多數以某個政治現象或是單一公共政策為研究單. n. al. er. 位。就政治結構來說曲兆祥在《翻滾的蘭陽溪-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中以. Ch. i Un. v. 郭雨新為開頭解釋宜蘭反對運動的源流,當中分析的政治人物另有林義雄、黃煌. engchi. 雄與陳定南,他以個性與當時的政治局勢來探討反對運動在宜蘭如何逐步發展, 他認為宜蘭反對運動領袖有實務型與理念型兩種,以政治學方法討論,郭雨新到 游錫堃、從省議員到立委與縣長選戰,黨外力量在宜蘭縣的得票與勝選原因,如 何逐步取得優勢,以及反對運動在宜蘭政治版圖分佈,分析主體以選舉結果以及 相關資料與有個人民意電話調查為主,也兼採口述歷史。 許文傑所著的《宜蘭經驗的研究》,以政治學為出發點,加上其自身曾經於 宜蘭縣政府任職,因此格外深入,寫作結構偏向宜蘭縣公共政策的發展,以政治 結構相關問題。本書探討宜蘭縣政府的治理模式,對於三位縣長的施政風格與人. 5.

(13) 格特質有所分析,他認為陳、游兩位縣長都親力親為,意志力堅定,打造出全國 施政焦點的宜蘭經驗,到了劉守成時代逐漸做出調整,以因應外人對其反工商的 質疑。當中也討論了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於宜蘭縣的重大影響,以 及宜蘭縣發展上的困境。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使用大量的民意調查,從中可以看 見民眾對於宜蘭經驗二十多年的各種想法及意見,以民意調查來研究宜蘭的政治 傾向以及宜蘭縣後來換黨執政的可能原因探討,對於宜蘭綠色執政的各項公共政 策與計畫,其分析相當仔細與深入。 宜蘭縣是臺灣 1980 年代以降以環保作為地方施政的先驅,臺灣的環保抗爭. 政 治 大. 多數以鄉鎮為單位,宜蘭是第一個以全縣為抗爭單位的地區,自有其特殊性,研. 立. 究宜蘭縣相關的環保事件如反六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與蘇澳火力發電廠等學術. ‧ 國. 學. 論著不少。潘志忠的《台灣綠色執政的雛型-以宜蘭經驗為例》 ,以全球環保趨勢 與政治理論為中心點,較具全面性的描寫宜蘭的環保政策與政治面向,對於三位. ‧. 縣長的人格特質與施政風格之間的關連是所有書籍當中最為深入的探討,在資料. Nat. sit. y. 掌握以專書、傳記為主,對於三位縣長有相當程度口述資料,也以較為宏觀的角. n. al. er. io. 度探討宜蘭經驗施政陷入困境的因素,也試圖以歷史角度來解釋宜蘭政治趨勢,. i Un. 本書可以說是當前對於宜蘭環保運動最完整的論述。. Ch. engchi. v. 謝志得《宜蘭縣派系政治之研究》當中,本文之主旨在於探討宜蘭派系政治 的運作,當中探討地方派系形成的自然與歷史因素,在到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結 盟關係,對於派系形成的過程與反對勢力的黨外勢力的崛起與分裂,亦有其深入 詮釋。研究的時間範圍則從 1949 年至 1992 年立委選舉為止。基於上述探討派系 對地方政治的影響外,並評估宜蘭縣派系政治未來之研究方向。是研究宜蘭地方 派系之重要書籍。梁鴻彬著《政治變遷的地方模式--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的個案研 究》,以杭亭頓(S.P.Huntingtun)所使用的四個面向來討論黨外人士的宜蘭執政, 是依靠一套特殊的地方政治文化來甄補政治以及維繫文化認同。. 6.

(14) 二、地理學的相關研究 在地理學方面,何致中的《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 關連》以地理學「地方與區域研究」的脈絡整合地方以及認同兩大主題,本書前 半部對於地方與區域研究以及認同概念做了相當幅度的理論解釋,亦即這是一本 理論與實務各半的文章,後半部以宜蘭的地理空間架構以及地方特質,與後來宜 蘭經驗當中黨外執政的實際政績及宜蘭的歷史發展所檢驗宜蘭地方認同的眾多 原因在地理學方面另有許智富《宜蘭地區選舉地理之研究》,他認為蘭陽溪南北 兩大空間之衝突與對立,在競選期間特別明顯。 至於溪南與蘭陽平原被蘭陽溪. 政 治 大. 由西而東橫切開來,由於蘭陽溪自然界線的存在,宜蘭人以蘭陽溪作為蘭陽平原. 立. 上的自然界線,在時間的演變下,進而成為蘭陽平原上的人文界線,成為兩大社. ‧ 國. 學. 會空間,這兩大社會空間,在政治上、教育上、經濟等都深受此界線所致的區域. sit. y. Nat. io. 三、社會學的研究. al. er. 特色之一。. ‧. 分化所影響,逐漸形成兩個互相抗衡的社會空間,這也是宜蘭地區在臺灣最大的. n. iv n C hengchi U 歷史社會學是近年來許多與歷史相近研究主題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社會學當 中採以歷史資料作為對於社會學理論實踐的方法,其本質並非歷史學但是卻與歷 史學有相當的對話,林志誠著《宜蘭縣政黨政治版圖分析-從 1981-2001 歷次選 舉分析》 ,即以此為主要分析模式,他認為國民黨在宜蘭縣執政 32 年,竟然在一 場關鍵性的選舉之後淪為宜蘭縣的在野黨,時間長達 20 餘年,這個現象令人感 到非常有趣。他以地方派系與各政黨派系的觀點切入,探討在這段時間以來 宜 蘭縣的政治變遷,他認為民進黨成立以後有效的取代黨外的政治選票與地位,以 及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在選舉中的各項攻守,對於選舉文宣以及成效方面有不少的 分析。. 7.

(15) 四、施政內容為主題的研究 除了以上以概觀的角度的各領域宜蘭經驗研究之外,另有不少學術著作已宜 蘭經驗施政內容的一部分為主題的論述,這些學術文章甚多,茲作以下整理。在 文化施政方面有陳財發著《宜蘭縣歷史空間保育發展之研究》,該研究對於宜蘭 縣空間保存上時間至清朝時期下至劉守成時代,對於宜蘭縣近 20 多年的歷史空 間保存的成果,有非常完整而深入的探討與評價,而黃國禎《文化政策,認同政 治與地域實踐-以九0年代宜蘭為例》 ,對於宜蘭文化立縣政策的內容有相當多理 論批判,在地景改造運動方面,陳志賓《宜蘭的後殖民空間研究-以《宜蘭厝》. 政 治 大. 為例》則討論,討論宜蘭厝的形成。在觀光活動方面則有駱桂珍《節慶活動觀光. 立. 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楊雅惠《宜蘭綠色博覽會之未. ‧ 國. 學. 來發展策略研究 - 由文化、觀光、環保的觀點出發,進行 5 年期程的未來推估》 、. ‧. 莊依騏《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三大主題活動的歷史考察》、陳德星《宜蘭縣觀 光政策之形塑與推動》。在反六輕運動方面的研究有許傳陽《大眾傳播媒介與社. y. Nat. 林長瑤《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會運動:一個議題傳散模式的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運動之新聞報導為例》、. i Un. v. 上述以「宜蘭經驗」或是 1980 年代宜蘭政治發展為主題的學術專注當中, 多半是以社會科學為主體性的研究宜蘭的地方政治發展或是宜蘭選舉結構,歷史 學對於宜蘭經驗的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近乎沒有。政治學以理論出發再佐以 資料研究,上述的研究當中多以某種現象或是事件加以研究,對於宜蘭經驗研究 有其深入的分析,但是相對時間縱身或是廣度,就可能有所缺失,且最為關鍵的 是宜蘭經驗時常為人單獨放大檢驗,而沒有放置於戰後政治史的角度來加以討 論,或者是對於宜蘭經驗於臺灣史的定位加以分析。歷史學研究宛如知名史家卡 爾鉅著《何謂歷史》當中所提及,歷史是研究原因中的原因,因此本文除補現今 宜蘭經驗相關學術論著所比較缺漏的資料如政策執行發展過程加以論述,更期待. 8.

(16) 能以整體戰後臺灣史的角度來鳥瞰宜蘭經驗,找出宜蘭經驗中的長遠歷史影響, 達到既見樹也見林的研究目標。.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運用 一、研究方法與定義 先為宜蘭經驗下一基本定義,本文中所指的宜蘭經驗,係指自陳定南於 1981 年執政開始迄 2005 年劉守成為止的 24 年黨外執政內容,以及 24 年間所立下的 基本施政原則與方向,例如環保、觀光、文化等重大施政精神,由於這段期間宜. 政 治 大. 蘭不同於其他地區發展,甚至有許多值得研究之處,本文稱之為宜蘭經驗。. 立. 宜蘭經驗是臺灣戰後地方自治史重要的一個部分,除了這是黨外勢力第一個. ‧ 國. 學. 由非派系力量而自國民黨手中爭取且長期執政的縣市,更是北臺灣民進黨政治版 圖最為穩定的地區,歷任六屆縣長將地方首長所能掌握之權利與義務發揮淋漓盡. ‧. 致,進而導致縣長地位在臺灣政治界產生長久且關鍵的變化,民意代表(省議員、. y. Nat. io. sit. 立委)自此其政治地位遠遠不如縣長,進而民進黨更打著宜蘭經驗的名號,擴張. n. al. er. 政治版圖,但現今大眾與政治人物卻普遍認為臺灣難有縣市能徹底複製宜蘭經. Ch. 驗,換言之宜蘭經驗的獨特性仍然能持續。. engchi. i Un. v. 由宜蘭經驗所發展的宜蘭研究在臺灣(史)研究方面一向受到矚目,其表現相 較於其他縣市政治性較低而學術性比較高,其研討會不因政黨輪替而中斷,研究 宜蘭經驗者有從政治版圖(地方派系、地域關連)、公共政策(鄉土教材、容積率等) 與各項單點事件(反六輕、童玩節)切進研究,也都有許多的豐富之成果,但是切 入角度猶如切割片段,不利觀察宜蘭經驗之長久的影響,甚者毫無從整體戰後臺 灣史之角度觀察宜蘭經驗,使宜蘭經驗猶如與世隔絕,使的宜蘭研究之價值大大 降低。另外,宜蘭經驗受到臺灣政局影響,也影響臺灣政局,描寫者卻相對較少, 以臺灣史角度出發者更寥寥可數,因此本研究最大目的者有二,第一為,以歷史. 9.

(17) 文獻分析法,搭配其他學科研究,以寫成歷史面向的宜蘭經驗,第二為將臺灣史 與宜蘭史做充分連結,以觀察宜蘭經驗與臺灣史之間的關連性。 歷史學是人文學科當中的重要基石,歷史學的基礎定義是觀察人類進入文明 以來的長遠時間觀察與研究。至於史學方法一向以「史無定法」著稱,因此本文 以卡爾的歷史理論-追尋原因的原因出發,找出宜蘭政治版圖轉變的深遠原因, 在方法方面將不以理論為主,以歷史學收集大量、完整資料再加以研究為本文最 大研究核心方法,宜蘭經驗起於 1980 年代,在期間二十年黨外勢力在選舉方面 勝選是常態敗選是非常態,使得宜蘭「綠大藍小」之政治結構廣為流傳,亦是北. 政 治 大. 臺灣唯一之例,5但是在 2001 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時任宜蘭縣長的. 立. 劉守成在連任之役僅以百分之四險勝對(51%:47%),宜蘭經驗是否產生出政治版. ‧ 國. 學. 圖變化,或是僅是個人因素導致版圖縮小,則不是本文主要研究之範圍,因此本 文的縣長選舉時間下限以 2001 年為下限,但是宜蘭經驗施政則至劉守成第二任. ‧. 縣長任滿為止,以求追尋歷史之影響力。另外,戰後政治發展並無法完全以文字. Nat. sit. y. 資料而能夠完全敘述,數字無法全然表達當時的民情與風氣,本研究將視情況之. n. al. er. io. 需求,以口述歷史強化研究,達到研究目的,也將運用慈林基金會臺灣民主運動. i Un. v. 史料中心資料,藉由當時許多社會團體、黨外運動雜誌以及報紙報導,欲達以民. Ch. engchi. 間角度觀察宜蘭經驗之目標,不偏頗於官方出版資料,以達到歷史與現場的效果。. 二、研究時間斷限 本研究從第二章正式開始,第二章以陳定南勝選之前的宜蘭歷史研究為主, 藉由整體宜蘭歷史的發展,乃至於戰後宜蘭政治史,形塑陳定南當選縣長以前, 國民黨與黨外陣營在宜蘭縣的發展情形,以鋪陳黨外陣營何以在國民黨執政 30 年的宜蘭縣逆勢破局。第三章到第五章為本研究之主軸,時間依序由 1981 年陳. 5. 台北縣長期為民進黨人士所執政,但其基本盤約 45%,能夠長期在縣長選舉獲勝,與國民黨中 央和地方派系之紛擾、分裂有關,而民進黨在宜蘭基本盤約為 55%,因此相對之下比較穩固。 10.

(18) 定南等三人如何整合三合一選舉開始,其中經歷三任六屆縣長至 2005 年為止, 也就是人稱宜蘭經驗的 24 年時間是本文的主要敘述時間,其中 1981 至 1989 年 陳定南執政期間,由於陳定南個人風格特殊,許多施政也是奠定後來民進黨執政 的基礎,其神話更具研究價值,因此單獨一章敘述。而游錫堃時代除了繼續陳定 南時代的施政之外,自行創立新的施政方向,將宜蘭帶往不同於西部發展的可 能,而劉守成時代則大致上延續 1981 年以來的政策,沒有明顯的突破,走入下 坡,這 16 年皆為民進黨執政,因此將 1989 至 2005 年的兩位縣長執政放入同一 章研究。. 三、主要研究資料.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非封閉式題目而採取開放式的論文型態,較不易有核心史料與否的分 別,本次研究資料有政府檔案與出版品、人物與事件傳記及回憶錄、影視資料與. ‧. 報章雜誌等等介紹如下:. y. Nat. n. er. io. al. sit. 1. 政府檔案資料與出版品:. i Un. v. 主要檔案以綠色執政的 24 年當中宜蘭縣政府的各項公文為主,這是研究綠. Ch. engchi. 色執政實際施政內容的重要史料,其中陳定南縣長時代的施政總報告已由宜蘭縣 立文化中心編輯《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至於游錫堃與劉守成兩位 縣長期間的施政總報告則收藏於宜蘭縣史館當中,對於本次研究主題有重要助 益。同時縣史館亦收藏 11~13 屆宜蘭縣長選舉文宣,以及游錫堃私家檔案,對於 本研究獲益頗大。在政府出版方面,有宜蘭縣文化局所出版之宜蘭縣史系列,是 宜蘭文化立縣的重要部分。研究宜蘭黨外開創者郭雨新的第一手史料方面則有林 聰明編, 《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曁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郭雨新先生 史料彙編》,可以研究郭雨新問政內容來理解郭雨新奠定黨外勢力的原因。 2. 人物與事件傳記及回憶錄 11.

(19) 鳥瞰宜蘭黨外勢力的發源,必須理解郭雨新與臺灣、與蘭陽之關連,郭雨新 本人沒有口述歷史或是回憶錄出版,因此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 是研究郭雨新的重要文獻,而國史館出版之《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是收集 郭雨新第一手史料與郭雨新之友人口述歷史,以上是郭雨新研究的重要文獻。在 陳定南執政以前的黨外局勢,黃煌雄策劃《人民的力量-蘭陽的雨月四十八天》 , 清晰描述 1981 年縣長暨省議員選舉當中,黃煌雄如何整合陳定南、游錫堃與張 川田三股勢力,進而擊敗國民黨就此二十年取得選舉優勢。陳定南與游錫堃兩位 縣長也有數本自傳式的專著出版,例如鄭聲、陳雪著《陳定南前傳》與林志恆著 《蘭陽之子游錫堃》等書是屬與歌頌式與推銷式的專著,使用上需謹慎。不過陳. 治 政 賡堯著《文化、宜蘭、游錫堃》 ,對於游錫堃縣長任內的文化立縣政策以一個記 大 立 者的角度,詳盡而帶批評的角度撰寫本書,是重要的參考書籍。 ‧. ‧ 國. 學. 3. 報章雜誌. sit. y. Nat. 主要以自由時報、自立晚報、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為報紙資料主體,. io. er. 這些報紙皆有自己的立場與意識型態,原先使用就需要注意,但更可以藉由不同 立場的報紙來窺探不同立場的報紙對於宜蘭經驗的評價與報導,更重要的是平面. al. n. iv n C 媒體是描繪宜蘭經驗執政過程最接近現場的資料,因為地方政府檔案多屬一般行 hengchi U 政,因此報紙報導資料更顯得重要。在雜誌的選用方面政治局勢的報導則以自解 嚴不久即創辦的新新聞雜誌,特別是以江春男、王健壯知名記者為核心新新聞是 臺灣報導政治運作的重要媒體,是瞭解當時政治局勢的重要。在宜蘭的地區雜誌 方面有黨外勢力所創辦的《噶瑪蘭》,是瞭解當時宜蘭社會運動的重要資料,但 因其立場明顯,使用上也需注意。瞭解全國性民主運動的重要文獻則是八十年代 系列雜誌(含亞洲人)、生根…等黨外刊物。至於深入性的政策報導則為天下雜 誌,有深度的政策報導以及民意調查,以較專業的角度深入報導。. 12.

(20) 第四節 論文架構 本文一共分成六大章,除了序論、結論以外另有本文分成四大章,緒論中將 介紹筆者的研究動機,第二章分析黨外執政前的宜蘭政治發展,第一部分處理的 為宜蘭縣由史前時代直到戰後的各項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蘭陽平原上的社會發 展,這在許多宜蘭經驗的研究當中多半有所提及,但也多半當成不甚重要的配角 在處理,本章將深入分析宜蘭歷史,找出宜蘭人的歷史特質,以及宜蘭在戰後民 主運動當中的角色,最後處理的是本文的重要歷史背景,即戰後宜蘭整體政治局 勢,包含宜蘭地方派系的發展與國民黨之間的關係如何,地方派系與國民黨的矛. 政 治 大. 盾是了影響戰後政治史的關鍵之一。. 立. ‧ 國. 學. 第三章主要陳述陳定南於 1981 年當選宜蘭縣長的過程,黨外候選人以及國 民黨的選舉態勢為何,如何以實際的具體施政來改變宜蘭地區,這些具體政策主. ‧. 要則以其施政報告為主,再輔以其他學術研究來描繪其得失。第三節則研究陳定. sit. y. Nat. 南縣長八年任內,陳定南神話是如何成型,陳定南神話與其施政或是個人風格之. al. n. 滿神話色彩的縣長。. er. io. 間的關係為何,對於歷史與文化研究又有何意義,因為陳定南是 1980 年代最充. Ch. engchi. i Un. v. 第四章則描寫游錫堃在陳定南政績與自身努力當選縣長,游錫堃一方面接續 陳定南的政策,但又不想或在陳定南陰影下所發展出的文化立縣,本章將使用大 量的新聞報導,來描述這些文化政策的形成與實施成果。接承其後的縣長劉守 成,是黨外執政的成熟期,但是黨外在宜蘭也面臨難以突破的困境,此時學術界 以及也有人開始對宜蘭經驗加以批評,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帶有虛幻的光榮以及另 一種權威的建立,因此本章最後部分將加強在這些對宜蘭經驗批評部分,也將分 析宜蘭經驗 20 多年的歷史卻出現停滯現象以後,到底累積數十年的歷史意義為 何。. 13.

(21) 第五章將與臺灣史以及地方自治史對話,研究站後臺灣政治史的發展與宜蘭 縣黨外發展的關聯性,自 228 事件到黨外協調陳定南參選縣長,幾次的重要歷史 事件如林宅血案都使得黨外在宜蘭的能量逐步累積,臺灣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宜 蘭縣都無法排除其外,而黨外運動與縣市長選舉以及郭雨新對於宜蘭的影響,都 是重要的觀察面向,地方自治史部份則與嘉義市、高雄縣作一番比較,沒有地方 派系支持的宜蘭黨外運動是如何多次贏得縣長選舉,如何不同於其他的黨外基 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4.

(22) 第二章. 黨外執政前的宜蘭. 第一節 宜蘭的人文歷史特質 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卡爾(Edward H.Carr)在《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一書的講法,就是「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不斷的交會作用的 過程,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 。1他舉出相當多知名歷史學者的意 見,當中有人認為歷史只需如實直書,也有人認為歷史只是歷史學家製作出來 的,不過他將上面的論點轉化成了上述的名言,也是當前歷史學界的重要歷史理 論。. 立. 政 治 大. 人受到了歷史的影響也創造了往後的歷史,臺灣史研究早期多半被稱之為. ‧ 國. 學. 「臺灣開發史」 ,這乃漢民族中心論調的歷史觀點,也就是這種邏輯在表達沒有漢 人來到臺灣的拓墾,臺灣就是一片的「蠻荒」 ,就沒有歷史,原本待在臺灣的族. ‧. 群自然是漢人眼中的「蠻族」,因此漢民族帶來的是一種先進的文教與文明,這. y. Nat. io. sit. 種論調除了臺灣漢人原先的優越感,也與戰後臺灣長期處於高壓統治,政治與文. n. al. er. 化多半傾向一元論,其他非主流的歷史論述受到壓抑,因此這種史觀所呈現的臺 灣史研究,長期盤據學界。. Ch. engchi. i Un. v. 另一方面,在民間由於臺灣漢民族人口佔臺灣總人口的 95%以上,民間對 於原住民及其文化多半不以為然甚至貶低,使得臺灣史的面向相當單一且主觀, 不過近 20 年來族群和解的情形日漸明顯,現今這種史觀已經逐漸消失,因為對 於原住民族來說漢人來臺可能是一場歷史災難,完全無所謂被文明教化的喜悅, 部分研究者片面宣稱臺灣屬於哪個國家為一天經地義之事,可能正是以這種心態 出發。不過,現今臺灣史研究專書也多不再稱呼為「臺灣開發史」 ,能多元且平 等的看待早期臺灣史的思想已經取得優勢,例如宜蘭縣政府在慶祝吳沙進入宜蘭. 1. 愛德華.卡爾(Edward H.Carr),江正寬譯,《何謂歷史》,臺北:博雅書屋,2009,頁 126。 15.

(23) 拓墾兩百週年,也曾經就該如何稱呼漢人勢力進入宜蘭有一番的討論。2 無論到底該以何種史觀來解釋漢原之間的關係,就史實來說,由於清代渡臺 者長期多是男性,鮮少有女性來臺,臺灣史原本就是一部漢、原之間文化與血緣 相互磨合的歷史。在討論宜蘭經驗的相關研究成果多半以政治學的角度觀察,就 歷史學的角度,則更須強調宜蘭長遠歷史的發展。因此本章將以宜蘭平埔族為起 點,討論至日治時期宜蘭的歷史發展,筆者試圖以豐富的前人研究當中,重新找 尋宜蘭的人文以及歷史特質,企圖達到宜蘭經驗與宜蘭歷史的發展對話的可能 性,因為宜蘭經驗本身即離不開歷史與文化。. 治 政 大 宜蘭縣的行政劃分自清朝設置噶瑪蘭廳(1812 年)到改制宜蘭縣(1875 年),到 立 日治時期設立宜蘭三郡(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以及戰後的獨立設縣,就平埔 ‧ 國. 學. 族與漢人而言,大至以宜蘭平原為中心。宜蘭平原面積三百二十平方公里,以臺. ‧. 灣整體的角度而言,屬於中小型平原,平原被高山(中央、雪山山脈)所包圍,與. sit. y. Nat. 外界交通較為困難,是一個完整的地理區,在漢人尚未進入宜蘭地區之前,其中. io. er. 宜蘭平原主要的原住民為噶瑪蘭族,宜蘭山區主要的族群為泰雅族。在十七世紀 以後外來族群進入臺灣之前,平埔族長達六、七千年間與其他亞洲地區的南島語. al. n. iv n 3 C 族有所往來,並非只在島上活動而已, h e n噶瑪蘭族是水的族群,根據學者的研究, gchi U 他們應該是擅長漁獵的民族,也能夠適應蘭陽平原的潮濕的居住生活,史料當中 對於其居住環境有這一段敘述稱之:「在近港者,以耕種漁獵,…(中略)其房屋 則以大木鑿空,到覆為蓋,上下貼茅,撐以竹木,兩旁皆通小戶…」 ,4能夠依靠 海流往來與北部與東部的海岸之間,顯見其海洋性格。5 噶瑪蘭族根據清代官方文獻記載則可能是個母系社會,噶瑪蘭廳志當中敘 2 3. 4. 5. 陳賡堯, 《文化.宜蘭.游錫堃》,臺北:遠流出版,1998,頁 237。 詹素娟,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 1900 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 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頁 29。 陳淑均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噶瑪蘭廳志》 ,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6,頁 305~306。 詹素娟,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 1900 年)》,頁 125~127。 16.

(24) 述:「番俗以女成家,凡家務悉以女主之,故女作而男隨焉。番婦耕嫁,備嘗辛 苦,或強褓負子扶犁,男則僅供饁餉者有之」 。6固然漢人存有其文明上的主觀意 識,或者無法深入瞭解平埔族風俗,至少由文獻當中可以理解,女性在噶瑪蘭族 當中的地位勝過男性,且其所肩負的實際責任也強過男性,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進入十七世紀以後由於宜蘭位處菲律賓、日本、基隆等地的交通貿易要地上,而 且擁有金銀礦與生物資源再加上西班牙人欲擴展海外傳教勢力,十七世紀中葉西 班牙人逐漸進入宜蘭。7雖然噶瑪蘭族後來因為漢人勢力的壓迫,大舉南下遷徙 到花蓮地區,不過噶瑪蘭人的語言傳融入到了漢人的文化當中,例如臺語中的牽 手(夫妻)更是自噶瑪蘭族而來。至於平原上最早的住民則是泰雅族,根據研究分. 治 政 析,宜蘭地區的泰雅族原居住在蘭陽平原,而海外移民來的噶瑪蘭族則以武力戰 大 立 勝泰雅族,成為當時平原上的主人,泰雅族後來遷徙至宜蘭山區, 「古籍」上記 ‧ 國. 學. 載其是刺有「王」字的生番。泰雅族則又分為「南澳番」與「溪頭番」,有獵人. ‧. 頭的的習俗。8. Nat. sit. y. 1796 年(清嘉慶元年)吳沙率領以漳州人為主的漢人力量進入宜蘭地區,自此. n. al. er. io. 以後原住民勢力逐漸為漢人所取代,最早雖然有漢人林漢生進入宜蘭,但是遭到. i Un. v. 原住民所殺害,開墾並沒有成功。9後來後東北地區豪強吳沙率領千餘人跨越雪. Ch. engchi. 山山脈進入烏石港南方,建立第一個拓墾地區-頭圍(今稱頭城),但是遭到噶瑪 蘭族人大舉抵抗,吳沙之弟吳立戰死。爾後噶瑪蘭人感染瘟疫,通曉岐黃之術的 吳沙以漢藥餽贈原住民,爾後有效醫治,因而噶瑪蘭人願意分出土地,雙方埋石 設誓,共約不相侵擾。漢人在宜蘭的拓墾就此展開。站在醫療史的角度,這種漢 人勢力進入原住民範圍所造成的傳染病,原住民由於第一次接觸新的疾病,自然 而然少有抵抗力,因此也沒有解決的方法,損傷慘重,這與西方人第一次進入美 洲地區,使得印地安人感染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天花,導致人口大舉減少是相同的 6 7 8 9. 陳淑均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噶瑪蘭廳志》,頁 308。 詹素娟,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 1900 年)》,頁 37。 詹素娟,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 1900 年)》,頁 37。 賴福順,《鳥瞰清代臺灣的拓墾》,台北:日創社,2007,頁 138。 17.

(25) 道理,10倒不是吳沙醫術特別高明,不過就歷史的角度觀察,白人選擇鯨吞的方 式橫掃美洲,而漢人則以蠶食的力量,逐步入侵宜蘭,不過就原住民的發展來說, 都是遭到征服的歷史。 清代臺灣史佔臺灣歷史一半以上,即使是開發比較晚的後山宜蘭地區,清代 宜蘭史(1796~1895)也仍然約佔宜蘭兩百年歷史的一半,也是奠定目前宜蘭社會 文化的關鍵一百年,因此這樣的歷史背景無法忽略。至漢人勢力佔得優勢的清 代,其拓墾的重要人物有吳沙、陳輝煌與潘賢文等人,上述已經提到吳沙成功進 入宜蘭頭城地區,由於開墾之初吳沙尚未正式向官方提出開墾申請深怕觸法,因. 政 治 大. 此以「吳春郁」墾號向官方提出申請獲准,此後漢人逐步拓墾溪北地區,原住民. 立. 勢力也逐漸低落。溪南地區最早開墾則是來自彰化以大里史社頭目潘賢文為首的. ‧ 國. 學. 巴布薩與巴則海族,而漢人最早至溪南開墾則是依附在潘賢文勢力下的粵籍人 士,與傳統上宜蘭拓墾以漳州人最先有所不同,11而漳州籍的陳輝煌則是因為娶. ‧. 泰雅族叭哩沙酋長之女,因而確保其開墾叭哩沙(三星地區)之安全,而成為溪南. Nat. sit. al. er. io. 區。. y. 最大墾主,12不過宜蘭平原上的平埔族也因為漢人的步步進逼,最終遷往花蓮地. n. iv n C 1802 年(嘉慶七年)以後,吳沙時代原先的拓墾制改成了結首制度,結首制對 hengchi U 於宜蘭歷史的影響在於土地未完全掌握在少數的大地主手中,再加上官方對於墾 首的刻意壓抑,大地主在宜蘭為數並不多,13就歷史的意義來說可以解釋為宜蘭 自清代以來,由於土地資源並沒有過度集中在單一勢力,因此宜蘭的民間活力一 向不低,所積蓄的民間能量與自主性亦比較高。宜蘭平原由於有蘭陽溪阻隔的關 係,加上清代尚無跨越蘭陽溪的橋樑出現,自漢人開墾宜蘭平原以來就一直呈現 溪北以宜蘭為核心、溪南以羅東為要地的發展情形。這樣的南北分庭抗禮,自日 10 11. 12 13. William H. McNeill 著,楊玉齡譯, 《瘟疫與人》,台北:天下文化,1998,頁 251。 張琬鈴,《清代宜蘭溪南地區漢人拓墾勢力與地方社會(1804~189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系碩士論文,2007,頁 46。 張琬鈴, 《清代宜蘭溪南地區漢人拓墾勢力與地方社會(1804~1895)》 ,2007,頁 139。 賴福順, 《鳥瞰清代臺灣的拓墾》 ,頁 140~141。 18.

(26) 治時期由於羅東街長陳純精爭取到太平山林場儲木池設在羅東,羅東一躍成為宜 蘭縣的商業重心以後更加明顯。這種局面持續到戰後雖然交通情形改善,但仍然 沒有動搖,而且無論是祭祀圈、行政區域界線也都受到蘭陽溪影響,因此有溪南、 溪北彼此互相對抗的情形,14至於戰後宜蘭兩席省議員當中,其中郭雨新長期便 代表溪北地區,國民黨候選人則代表溪南地區,政府雖然沒有劃分省議員應當要 兩地各選出一名,但是這種現象近乎宜蘭社會的共通默契,也是宜蘭長久的政治 態勢。 十九世紀初漢人勢力已經充滿蘭陽平原,15由地名來觀察的話更為明顯,漢. 政 治 大. 人最早開發的烏石港在康熙年間被稱為蛤仔難港,「蛤仔難」是原住民語,到了. 立. 光緒年間則稱為西港、「烏石港」此一漢化的名稱代表了宜蘭漢人文化社會的來. ‧ 國. 學. 臨。16宜蘭在這近百年來的歷史,也與許多西部地區一樣,充滿著分類械鬥與民 變的歷史,當然這樣的社會風氣除了與臺灣是個移民社會,也與清廷治臺消極態. ‧. 度有關,17噶瑪蘭地區的分裂械鬥有閩粵以及漳泉等事例爭奪土地的械鬥,也有. Nat. sit. y. 行業競爭上的械鬥例如挑夫與樟腦同業間的械鬥,18 宜蘭也因樂派對決樂派的. n. al. er. io. 「西皮、福祿」之爭而獨樹一幟,學者甚至認為因休閒娛樂而集體械鬥感到匪夷. i Un. v. 所思。再看看清代文獻上對噶瑪蘭民風的看法:「蘭士愛惜名器,最重身家,一. Ch. engchi. 衣頂不容冒濫,一簪紳必加敬恭。歷試采芹,故無一捉刀之誚;及逐隊童子軍中, 亦無不家世清白者」 。再看對於文風的描寫如下: 「蘭中字紙,雖村氓婦孺皆知敬 惜,緣街中文昌宮左築有敬字亭,立為惜字會,顧丁搜覓,洗淨焚化,薰以沈檀, 緘以紙素。」19當時的編撰者對於宜蘭的民風持正面肯定,可以見的清代宜蘭文 風相當盛行,當然惜字亭這種時代產物,在當時並不罕見,不過宜蘭的歷史畢竟 14 15 16 17. 18 19. 許智富, 《宜蘭地區選舉地理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 69。 廖風德, 《清代之噶瑪蘭》 ,台北:正中書局,1990,頁 281。 張文義, 《河道港口與宜蘭的歷史發展》 ,永和:富春文化,2003,頁 56。 林偉盛, 〈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 ,收錄於張炎憲等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 玉山社,2003,頁 265~270。 廖風德, 《清代之噶瑪蘭》 ,頁 242。 陳淑均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噶瑪蘭廳志》,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2006,頁 305~306。 19.

(27) 僅有西部地區的一半,等於宜蘭拓墾數十年就已經逐步由豪強社會朝向文教社會 邁進,所以才會有清代官員留下淡(淡水廳)蘭(噶瑪蘭廳)文風為全臺之冠的評價。 1894 年由於朝鮮問題與日本帝國擴張的企圖心之下,日清兩國開戰,最後 清廷的北洋水師盡毀於日本帝國手中,這是一場近代化國家對決前近代國家的戰 爭,20已經施行明治維新的日本擁有許多現代化的特徵,例如實施徵兵制、全面 西式教育,但是中國仍然在大談師夷長技以制夷,日本於黃海海戰大敗中國,日 本自此一戰奠定其東亞霸主時間達半世紀,這一戰也深遠的改變了臺灣的歷史與 命運。不過就長久的眼光而言,清廷不是敗於一般所說貪污腐化,而是敗在對於. 政 治 大. 世界局勢態度上的無知,這樣的無知,身為清國版圖下的臺灣人與在臺官員也很. 立. 難例外。. ‧ 國. 學. 1895 年日清兩國在日本下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或稱下關條約、日清. ‧. 講和條約),原先割讓範圍有遼東半島與臺澎地區,不過由於日本觸犯到西方列. sit. y. Nat. 強勢力範圍引來三國干涉還遼,最終清國僅僅割讓臺澎。21臺灣居民不願成為日. io. er. 本臣民,爾後發起了臺灣民主國運動以及 1895 年乙未戰爭,其中有清國官方勢 力明顯介入的臺灣民主國僅僅日軍自貢寮登岸就崩潰瓦解,且廣勇(廣東兵勇)四. al. n. iv n C 處作亂燒殺擄掠,臺北人寧願開城引進現代化、講紀律的日本軍隊,也不願意讓 hengchi U 清國士兵在臺北城內到處作亂,這應當是當時臺灣人既無奈又不得不的選擇, 1895 年 6 月 17 日,日本政府在臺北舉行始政典禮,可以說是日本帝國正式展開 對臺統治的起點。 臺灣民主國在總統唐景松逃回中國以後,抗日勢力轉由各地的臺灣義軍成為 抗日主力,史稱「乙未戰爭」。乙未戰爭的抗日義軍組成成分除了有部分臺灣民 主國遺留的勢力(黑旗軍、新楚軍)之外,最重要的是客家義軍,這種保衛鄉土的 觀念,客家人一直由清代延續至乙未戰爭,這就是所謂的義民精神客家義軍有效 20 21. 張玉法, 《中國近現代史》台北:臺灣東華,1989,頁 84~85。 張玉法, 《中國近現代史》 ,頁 86~88。 20.

(28) 拖延日軍揮軍南下的時間,就地理因素來說,自三角湧(臺北縣三峽)到彰化八卦 山,這長達一百多公里的戰線,多半是客家人所居住的丘陵地形,日本軍隊的掌 握度遠不如客家人,但換言之經過八卦山之役以後,臺灣往南多是平原,大規模 抗日也將逐漸告一段落。就在乙未年底日本軍隊攻進高屏六堆地區,乙未戰爭正 式結束,日本進入臺南城,大勢底定。 進入日治時期,雖有日本政府的高壓統治,但宜蘭也因此逐步邁向現代化, 擁有臺灣第二家公立現代化醫院(宜蘭醫院),1924 年完成八堵至蘇澳之間的宜蘭 線鐵路,1934 年完成跨越蘭陽溪之蘭陽大橋,這些都使得宜蘭逐步的在公共設. 政 治 大. 備上大舉超越過去,交通、治安與醫療等等建設的進步,是被日本殖民時不幸中. 立. 的大幸。宜蘭的現代性格也逐漸展現包含對於現代國家人權與民主運動,已經逐. ‧ 國. 學. 漸有人知曉與爭取這些權利,當中最為知名的即是宜蘭出身的蔣渭水,蔣渭水可 以說是開啟臺灣 1920 年代反殖民運動的關鍵人物。. ‧. y. Nat. 1923 年他與蔡培火等人創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以創立臺灣特別立法. er. io. sit. 議會為目標,卻引發著名的「治警事件」 ,22同年再成立著名的「文化協會」 ,舉 辦各種講習會,進行文化啟蒙的重要工作,但是事實上是一種文化上的反殖民體. al. n. iv n C 制運動。爾後文化協會左傾分裂,蔣渭水在 h e n g c h1927 i U年與林獻堂等人共同創立臺灣. 第一個具有現代性質的政黨-臺灣民眾黨,雖然蔣氏在數年後便因為傷寒過世, 但是卻被譽為「臺灣人之救主」、「臺灣孫中山」,其中他最著名的著作〈臨床講 義〉,當中對於臺灣文化的問題有簡短且精確的分析,並且有改善的建議,這篇 文章即使戰後對許多研究臺灣史或臺灣文化者都相當重視。 蔣渭水可以說是日本人在臺灣現代化教育之下的產物,但是他努力的擺脫日 本人改善衛生的工具,除了行醫之外,也開始醫治臺灣人的知識病症,雖然蔣渭 水年長以後即離開宜蘭但是由於其對臺灣以及宜蘭的影響,到了戰後仍有其影響 22. 黃煌雄, 《蔣渭水傳》,臺北:前衛出版社,1999,頁 25。 21.

(29) 力,例如郭雨新即曾經表示其從事反對運動與蔣渭水有關,黃煌雄更長期研究蔣 渭水與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日治時期從事反殖民運動的人為數不少,尚有 1935 年臺灣總督府舉行第一屆市會及街莊協議會員選舉,當選臺北市民選議員的陳逸 松等人,以及與蔣渭水一同創辦「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社會問題研究會」、 為新民會東京要角之一的醫師石煥長23,可以見得宜蘭自日治時期就立下不少反 抗威權之傳統,都逐漸的累積宜蘭人的「反對運動歷史」。 現今宜蘭地區居民雖然多是漢人,但是自中國移民來臺的漢人與平埔族通婚 的事實已被證實,上述歷史的演變當中可以發現,宜蘭的歷史特質當中有原住民. 政 治 大. 文化,有漢民族文化,而日本人所引進的西方現代化思想與建設,對宜蘭的發展. 立. 與影響也不淺,即便是漢文化,宜蘭開發過程中所發展的文化,與原先的漢文化. ‧ 國. 學. 也有所不同,高度的民間活力應當就是宜蘭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特質。. ‧. 第二節 戰後民主運動史中的宜蘭. y. Nat. er. io. sit. 宜蘭地區一向被視為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中重要的一環,而宜蘭經驗更是其 中的指標,不過戰後的宜蘭民主運動以及其對於全國性的政治影響,除了早就讓. n. al. Ch. i Un. v. 許多人所遺忘之外,將其學術化討論的目前僅有以郭雨新為主的研究,24因此本. engchi. 節所要討論的是臺灣民主運動與宜蘭之間的關連性,本章節的主要目的除了欲達 到討論此一目的之外,探索民主運動過程與宜蘭經驗之間關係。 重所週知,宜蘭黨外的重要創始人為郭雨新,在地方派系的分法上被歸類為 郭雨新派領導人,25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郭雨新在戰後與其他四位黨外人士合 稱省議會「五龍一鳳」,不過「五龍一鳳」僅僅是一稱號而已,至多是稱頌其對 23. 24. 25. 石煥長是蔣渭水的妻舅,畢業自東京醫科任第一任主幹,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任理事,治警 事件被判禁錮 3 個月。石煥長曾遷居新加坡行醫,和新加坡的獨立運動有關係,見蔣朝根,〈宜 蘭精神的塑造者-1920 年代蔣渭水與宜蘭的社會運動〉,宜蘭文獻,六十三期,2003。 張文隆,《郭雨新(1908-1985)與戰後台灣黨外民主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4。 陳明通, 《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頁 280。 22.

(30) 於問政的用心與民主的貢獻,不是一個有力問政組織,這六位黨外省議員各居一 方之霸,其中「一鳳」許世賢開創了臺灣自治史上的嘉義「許家班」,歷經其長 女張文英、次女張博雅以及親張博雅勢力的陳麗貞連續二十年的執政,國民黨勢 力長期難越雷池一步而為人所傳頌。另外宜蘭的郭雨新也長期擔任省議員一職達 二十三年,雖然沒有開創出執政經驗,但是長期穩固省議員選舉,使得黨外勢力 在宜蘭歷久不衰,也奠定了宜蘭經驗的重要基本盤。 郭雨新為宜蘭市人,也是黨外重要領導人與長期擔任省議員,早年宜蘭縣的 黨外優秀人士多以參選省議員為志向26,宜蘭在近三位縣長當中即有兩位出身自. 政 治 大. 省議員,這箇中原因除了實際政治現實的考量之外,也與宜蘭黨外初期的領導者. 立. 郭雨新有關。郭雨新畢業自台北帝國大學,原先從商,1950 年以青年黨員身分. ‧ 國. 學. 遞補成為省參議員,爾後省參議會改稱為臨時省議會(1951 年~1959 年)、省議會 (1959 年~1998),從改名省議會開始,一共當選四屆省議員,他曾參加 1960 當時. ‧. 在野精英對於選舉弊端而舉行的選舉改進座談會,成為當時的七位常委之一,使. Nat. sit. y. 得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郭雨新視同為「反政府份子」,27在雷震籌組「中國民主. n. al. er. io. 黨」失敗之後以及 1950 年代崛起的黨外領導者逐漸淡出全國性的政治舞台以. i Un. v. 後,1960 年代郭雨新也擔起民主傳承的責任,使得往後在 1970 年代的許多政治 精英都與郭雨新有所聯繫。. Ch. engchi. 用今天的眼光來觀察,地方人士角逐的重要選舉,可能在於立法委員與縣市 首長,不過自 1949 至 1990 年代初期,象徵法統的三個民意機關-立法院、國民 大會、監察院亦隨政府來臺,但是在三個民意機關在第一屆的任期屆滿之後,政 府一再延長第一屆的任期,使得中央級的立法機關遲遲無法改選,形成所謂的萬. 26. 27. 如宜蘭縣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縣長陳定南,在未參選第九屆宜蘭縣長選舉之前,即以參選省議 員為從政第一志願,後因陳定南當時的政治勢力較為薄弱,不如當時其他黨外競爭者如游錫堃 等人,才轉換跑道參選縣長。參見鄭聲、陳雪著,《陳定南前傳》,臺北:商周出版社,1994 年,頁 118~119。 任育德,〈終身的在野者郭雨新〉,收錄於《牛背上的民主騎士-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 念論文集》,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2005 年 8 月 1 日,頁 36。 23.

(31) 年國會。省議員在戰後臺灣政治史的地位與重要性也就自然浮現,在宜蘭地區亦 不脫離這個範疇,有其重要地位,這也是郭雨新在長期為黨外領導人之一的原 因,因為那是個連為民喉舌都有困難的年代。 「五龍一鳳」雖然並不是嚴謹的問政團體,這六人當中也沒有從屬關係,不 過其對於時政,特別在於當時的黨國體制,能言人所不敢言,其中五龍之一的李 萬居所創立的《公論報》,即是當中的具體代表之一。郭雨新在擔任省議員 20 多年當中也表達了他對於民主的許多觀念與要求,先前談到省議會之所以成為全 國性的民意機關,乃是由於真正的中央民意機關皆遭到政府以臨時條款賦予「憲. 政 治 大. 法位階」 ,而不斷延長第一任中央民意代表任期,郭雨新在省議員時代對這種不. 立. 合理的現象多有表示,提出對於中央民意機關的改革建議,他認為憲法的機能逐. ‧ 國. 學. 漸萎縮,必須有所修改。郭雨新表示必須修改的項目有國會定期改選問題、臺灣 地區選民比例結構所產生的名額比例問題以及選區需要重新劃分。28至於臺灣威. ‧. 權體制時代中央政府弱化地方自治權的相關問題也是他當時所關懷的主要民主. Nat. sit. y. 議題,在他與其他省議員的質詢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央政府對於省政府權力. n. al. er. io. 奪取的許多樣貌,像是臺灣省營事業屢遭到中央機關的干涉。至於省政府對於地. i Un. v. 方縣市政府權力的侵奪,使得地方自治權限大幅萎縮,這都遭受到郭雨新的批 評。29. Ch. engchi. 他個人在省議員時代所做的各項問政,郭雨新對全臺的農業政策問政方面, 由於政府曾在臺灣戰後初期持續到 1973 年間曾經實施「肥料換穀」政策,這是 種單方面的徵收,也是一種不等價的交換,政府藉由獨占性的肥料事業來強迫農. 28. 29. 薛化元,〈郭雨新對民主的主張-以省議員任內為中心的討論〉,收錄於《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2005 年 8 月 1 日,頁 18~19。 薛化元,〈郭雨新對民主的主張-以省議員任內為中心的討論〉,收錄於《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2005 年 8 月 1 日,頁 23。 24.

(32) 民以穀物來換取肥料,而不是現金交易的「物物交換」制度。30這種作法無形間 使得農民的收入減少,郭雨新亦認為肥料換穀的比例過高,因而要求政府在宜蘭 地區天災不斷之時,提早放寬換穀比例將肥料換與農民。在質詢時也曾就肥料換 穀政策,如換穀比例問題與肥料的種類以及欠繳稻穀罰則等問題與當時的糧食局 長數度交鋒。31 在茶葉的政策上,郭雨新身為農業專家,對於茶葉有相當的了解,他在這方 面的問政則有: 因茶葉出口低價提高,使茶葉不能出口,台茶不能在國際市場爭取外匯、. 治 政 大 加以茶貸不能如期又不能照數貸放,業者資金週轉不靈,以致茶葉減產舉 立 凡茶農戶查廠無不陷入進退維穀之境,依茶為生之數十萬人口陷絕境叫苦 ‧ 國. 學. 連天,處此情形之下有考慮救濟辦法?32. ‧. 也曾如此質問農林廳對於臺灣三大重要產物的茶葉,該廳的政策為何?33以. Nat. sit. y. 及就茶葉生產與發展方向來提出質詢,質詢的內容不但有大概念的問題,也有實. al. n. 及茶農生計的關切。. er. io. 際狀況的質問,這都顯見他除了在茶產業上的專業之外,也表現出他對茶產業以. Ch. engchi. i Un. v. 他也針對農會的問題提出質詢,他認為農會本是替農民謀福利之公益事業團 體,現在卻成為損害農民利益且風氣日缺敗壞,他舉了下列幾點的農會問題: 1. 農會改選問題。最近農會進行改選,據新聞報導,幾乎是黑幕重重,以 新竹地區而言,即有兩個鄉鎮農會之代表選舉,為農民所檢舉,指當. 30 31. 32. 33. 涂照彥等著, 《台灣之經濟-典型 NIES 之成就與問題》 ,(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頁 70~71。 俞甯凱, 〈郭雨新問政內容之分析-以宜蘭地區民生議題為中心探討〉 , 《台灣民主的興起與 變 遷-人物與事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霧峰:臺灣省諮議會,2008,頁 235。 林聰明編, 《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曁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郭雨新先生史料彙編》, 頁 859。 林聰明編, 《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曁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郭雨新先生史料彙編》, 頁 846。 25.

(33) 選之代表多與資格不合,而要求徹銷當選資格…。 2. 私營舞弊之事實。遽聞農會之職員有互相勾結,利用農會職權,利用職 權予農會業務競爭之事業,不獨影響農會之業務,且損害農民利益。 按農會職員不得經營與農有關之事業,法有明文規定。農會職員兼營 事業,如非與總幹事有特殊關係,為之掩護,其敢公然為之乎?僅此 一端,以顯示農會之腐化,主管當局合不加以徹底整頓,殊屬另人費 解? 3. 冒領生產及肥料,農會職員利用職務,狼狽為奸,互相勾結舞弊之情事, 最為嚴重者,莫如盜刻及盜用農民印章,冒領生產貸款及肥料。據新. 治 政 聞報導, 本省南部某農會之卸任總幹事及職員於十餘年前,陸續冒領 大 立 生產貸款上不及十萬元,肥料一萬餘公斤。但因此被批冒領之升產貸 ‧ 國. 學. 款及肥料,既不償還,有未繳納利息,因之利上滾利,總數達三百萬. 處申訴,以求救濟,未聞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反聞該農會總幹事. y. Nat. 到. ‧. 元之鉅,目前已有部分農民財產被查封,迫使無辜農民限於絕境,而. n. al. er. io. sit. 鄭在多方設法避重就輕,企圖以瞞天過海之方式,推卸責任。34. i Un. v. 文中談到了農業信用部之主管的責任歸屬問題,他認為農會信用部所主管的. Ch. engchi. 單位是財政部門,但是卻發生農林廳發布命令的定位不清之情形以及蔬菜的農藥 含量過當的問題,他認為政府如果對農民使用農藥的情形加以管制,不僅外國拒 絕採購臺灣蔬果,更影響農民收入與國家經濟,當局應設法積極行動,管制農藥 的產銷與使用。郭雨新這一份質詢稿,不僅僅只是單就 1950~1960 年代臺灣農業 政策與農業現況的缺失提出批評,更看的出他對農業的關心與專業程度。 至於郭雨新在宜蘭地區相關的地方質詢更是不勝枚舉,不過本文不在於討論 郭雨新的問政內容而在於藉由質詢案例來討論郭雨新問政風格,由這些具體內容 來觀看,郭雨新時代的地方經營模式,是非常貼近農漁民基本需求的,而郭雨新 34. 郭雨新, 〈台灣農林的檢討〉,民主潮,第二十二卷第九期,1970,頁 17。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綜觀東亞文化交流的歷史,佛教始終是最重要的載體之

千」的法界觀。智者大師依《法華經》十如是,《華嚴經》十法界,《智 論》三世間,立如來法身實相之境的「一念三千」。《智論》說法界有三 類世間 :

108 年度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學校護理人員及營養師暨公 立幼兒園契約進用護理人員聯合甄選,綜合護理學題本,題本採 雙面印刷,共 100

三階導數也就是加速度的變化率 s′′′ = (s′′)′ = a′ ,也常被稱為 jerk (“猛推”,中文並不常用這類的字,僅以英文敘述). 此時這個 jerk

《觀無量壽經》是在宋元嘉年間(四二四-四五一)才譯出。因此,學者們普遍注意到《般 舟三昧經》對於慧遠念佛三昧觀念的影響。 [註 22] 在慧遠之前,《般舟三昧經》的各種譯本已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但三路之中左右兩 路的主要目的是牽 制敵人,中間沿穎 水南下一路才是主 戰力所在。又,前 秦動員規模過於龐 大,在軍事行動展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政治獻金高達 1 億 2914 萬元,而當時的高雄市長 競爭對手,也就是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則是收入